易经吉凶悔吝咎,易经中的吉凶悔吝关系

“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求解释

纠正一下原文:“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者,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凡是易经上(当然是卦爻象上)性情相接近,而又不相融洽的,就会有凶害发生,而且会悔恨交加!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我们研究《易经》以后,了解了人情世故,《易经》所谓的人生,“近而不相得则凶”。譬如夫妇两人刚结婚好得不得了,那当然是大吉大利了,最怕是“近而不相得”,那便是凶了。
所以我也经常告诉大家,打垮自己的人,不是敌人而是你自己或最亲近的人。如果“近而不相得”,就是说越亲近越不能合作,这是最坏的最危险的。因而变成大害即使不至于大害,但至少也是悔吝,那就很糟糕了。这些都要注意。
****
吉凶悔吝
语出《易经系辞上传》 第二章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悔吝者,忧郁之象也”。悔,后悔;吝,心上有事放不下,有包袱,进而举棋不定等等,从而呈现忧虞之象。这些象都可以在六爻的关系中表现出来,得位、居中,就吉;不得位,就可能有忧虞之象;又不得位,又不居中,且其中阴阳组合又有诸多麻烦,那就可能呈凶象。 要视情况而定,不同的情景两个字的轻重不同,比如求财就是悔轻吝重,求官则相反。【原文】凡⑴《易》之⑵情⑶近⑷而⑸不相⑹得⑺则凶,或⑻害⑼之,悔且⑽吝⑾。
【译文】凡是《易经》记录的实际情况容易理解却不能从中察看出能有得意的结果就是不吉利,也许是害怕,懊悔或者感到为难。
注释:⑴“凡”凡是,表示概括。《周礼·春官序》:“凡内女之有爵者。”
⑵“之”代词。指代事物。《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⑶“情”真情,实情。《国语·鲁语上》:“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
⑷“近”浅近,容易理解,容易明白的,《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⑸“而”表示转折关系。但,却,可是,然而。《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⑹“相”察看,仔细看。《论衡·订鬼》:“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⑺“得”得意,满足。《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⑻“或”或许,也许。表示不肯定。如:你仔细找一找,或能找到。
⑼“害”担心,害怕。《礼记·哀公问》:“仁义在己,不害不知。”
⑽“且”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抑或”、“或者” 。《战国策·苏秦谓齐王》:“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
⑾“吝”感到为难。如:吝色(为难的神色);吝道(困难之道)。6,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系辞传》)
相得则吉,不相得则凶的“情”当然是情感之情。韩康伯云:“近,况比爻也。《易》之情刚柔相摩,变动相逼者也。近而不相得,必有乖违之患也。或有相违而无患者,得其应也。相须而偕凶,乖于时也,随事以考之,义可见矣。”[17] 韩氏的诠释相当深刻,把阴阳、刚柔、仁义与“时”的摩荡中,“情”的相违、相须而导致的吉凶悔吝说得很有生活的厚重感。近而不相得,故凶。为什么不说“远而不相得”呢?因为只有“近”,情感才会产生真正感应的作用,喜怒哀乐,才会引起应有的反应。阴与阳、刚与柔,都只有在一个能够引起彼此排斥或吸引的范围之内,才会相推、相荡,这与情感的感应形式是完全一样的。
将“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之“情”解释为情感的另一个重要佐证,就是在这个表述的后面,《系辞传》紧接着就写道:“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金景芳先生针对这几句话说:“这段话与《周易》没有丝毫关系。总的来看,这一章语无伦次,杂乱无章,肯定不是孔子做的。”[18] 金老的这几句话说得过头了一点,笔者认为值得商榷。第一,这段文字也见于马王堆汉墓帛书之《系辞传》,说明这几句话已经由来已久,属于先秦文字的可能性很大。第二,我们说《易传》传承了孔子的思想,但是并不是说就一定是孔子亲笔所作,二者的区别是相当大的;孔子的后学良莠不齐是难免的,即便是写得差一点,难道就不是孔子的后学?尤其是,难道就不是传承孔子的学问?第三,这几句话实际上是围绕着“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而发的,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凶、害、悔、吝”,另一方面也是总结相得与不相得之情有哪一些表现的方式,与“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乾·文言》)、“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系辞传》)的思想理路基本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辞”是人的性情的直接表现,在它的惭、枝、寡、多、游、屈的背后,隐藏着各种各样的情绪与动机,所以,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爱恶相攻
“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人类为什么会信仰?为什么要卜卦去求不可知的一面?为什么八卦每一卦都谈变动?这都是就人类自身利害与需为有关者而讲的,也就是“变动以利言”。而吉凶呢?则是根据人类心理的需为而定。同是一卦,在你看起来是大吉,在我看起来说不定是大凶;在别人看起来是大凶的,在我用起来说不定却是大吉的。所以说吉凶是因个人的需要而定,人们对变动的看法是着眼于利害关系的,“吉凶以情迁”,是看个人心理情绪的需要来讲的。
《易经》最后还是回到人文文化上来。什么情况才叫吉与凶呢?“爱恶相攻而吉凶生”。你不喜欢,给我好了,对你是大凶,因为你不喜欢嘛!你厌恶它,而我喜欢它,我们两个爱恶相反,爱恶因矛盾而相攻,古凶由爱恶心理而来。孔子研究《易经》到这里,所得的结论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吉凶,没有绝对的善恶,没有绝对的是非,也没有绝对的好坏……一切都是跟着人义文化,跟着人们的需要来的。所以“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肚子饿的时候面包摆在面前就很喜欢,不饿的时候摆在面前便很讨厌;需要的时候,一伸手就拿得到就很高兴,需为而得不到会很痛苦,所以“远近相取而悔吝生”。其道理就是如此。
“情伪相感而利害生”,“情”就是真实的,“伪”是虚情假意的。一个人不要只听一句话“我爱你”便高兴起来,有时候这句话是真的,有时候是假的。“情伪”互相有感应,其实都不能骗人,也骗不厂人的。“情伪”互相感应而发生利害关系,这是孔子研究《易经》的最后的报告,非常重为。
“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我们研究《易经》以后,了解了人情世故,《易经》所谓的人生,“近而不相得则凶”。譬如夫妇两人刚结婚好得不得了,那当然是大吉大利了,最怕是“近而不相得”,那便是凶了。所以我也经常告诉大家,打垮自己的人,不是敌人而是你自己或最亲近的人。如果“近而不相得”,就是说越亲近越不能合作,这是最坏的最危险的。因而变成大害,即使不至于大害,但至少也是悔吝,那就很糟糕了。这些都为注意。

10掌握“吉凶悔吝”的运转规律,做到趋吉避凶

人这一生当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经历一些坎坷,那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让我们趋利避害呢?

在《易经》里面就有这样一套哲学的思维,这套哲学思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路径,如果你按照《易经》的这个思维来做,通常可以起到趋吉避凶的作用。总结下来其实就四个字,吉凶悔吝。

我们可以把它当成哲学思维来看,也可以把它当成一个趋吉避凶的密码,那这套密码就是——吉、凶、悔、吝;

我们就先看一看什么是吉。表面解释起来,吉就是吉祥的、吉利的,每个人都在追求。

很多人学《易经》是用来占卦的,当占出吉的时候他就非常高兴,因为知道结果是好的,有收获的。其实吉并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吉是告诉你,你有一种可能性向着你想要的方向去发展,这就是吉的意义。如果我们把吉直接定义为结果,那就比较偏颇。

其实研究《易经》时间长的人都知道,有的时候你起出的那个卦,卦辞告诉你是吉的,但真正事情演发出来的时候发现并不吉,什么原因?吉只是过程,结果是靠我们怎么来把控这个过程。如果说吉是过程,凶也一样,凶是什么意思,表面上理解凶险的,有危险的。有的时候起一卦,说这个卦象有凶兆,其实凶也是告诉我们,按照不顺利的方向去发展是在提醒你。

古时候有一个清朝有个大学子,这个大学子名气特别大叫纪晓岚。我想很多人都知道他,因为在很多影视作品当中都以他为原型拍出来。纪晓岚这个人非常有学问,他的学问是从小就已经体现出来了

小的时候纪晓岚参加童子试,就是未成年人开始考试。考试之前他的老师就给他占卜了一卦,想告诉纪晓岚这次考试你要注意点什么,或者说你到底能不能考上。这卦起来了之后,他的老师觉得不太好,闷闷不乐。他老师起的这一卦,最后一个字是凶。其中一个爻辞就写道: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这话说出来挺拗口的,尤其是文言文,很多人看《易经》也看不懂,但是我们翻译起来,它是很容易理解的。困于石,石头是很坚硬的,就是你遇到了一个困难,像石头这样很坚硬,你不容易把这个困难解决掉。“据于蒺藜”就更有意思了,什么是蒺藜?蒺藜是一种植物,这种植物我们在生活当中,其实是常见的,就是这个植物的果实长满了刺。所以你看困于石,据于蒺藜,这两句话连在一起,就是预示着你,你这次考试困难重重,你想达到的结果达不成。

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就是回到家里了,进了房子一看,自己老婆不见了,最后一个断辞,凶。这个辞他的老师起出来,肯定是心里有所不安。他就在考虑这次纪晓岚的考试,到底能不能考上。想来想去,他决定跟纪晓岚交流一下给他点建议,要不然这次就不考了。

于是他老师就把这段爻辞说了出来,可纪晓岚想了一想,他说:“老师你看,学习本来就是有困难的,你看最后两句是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他说我现在还小没结婚,我本来就没有老婆所以这也不是凶兆,再说这个妻子的妻,我们用《易经》的角度来讲,就是阴阳。男人为阳,女人就是阴,男人为单数,女人为双数,双数就是偶数,偶数也代表竞争的意思,所以入于其宫,不见其妻是不是在预示着,我在这次考试当中没有对手。所以他的老师想了一想说,如果你要是坚持去参加这次考试,那我就支持你,我们好好复习,但是仍然要把风险考虑到,什么样的题你不经常做,哪样的观点,你不经常有,我们在一起好好的就你的短板来研究复习。最后纪晓岚去参加考试,这次考试之后,榜文发下来,纪晓岚考了第一名。考在第二名的是一个姓石的人。

所以这一个卦辞出来之后本来看到的是凶,但在纪晓岚眼里,凶又变成什么,变成了吉。我们再看一下过程,师徒二人在研究这件事的时候,就把自己的短板和弱点分析出来,然后去弥补它。所以再一次强调的就是,所以吉和凶它并不是终点,不是结果,它是过程。

在《易经》当中每一个爻辞和卦辞,给了我们一些提示,告诉我们如何把过程做好。有些人在起卦的时候一起到大凶,然后就垂头丧气心态不好。所有的凶就是告诉你有风险,你一定要想办法解决风险,吉和凶是在一起的。

其实我们都知道吉凶是一体的,吉的一面背后就是凶的一面,凶的一面背后就是吉的一面。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就是这样,福跟祸是在一起的。你看一个人很有福分,但如果不惜福的话,马上就转化为灾祸,一个人遇到灾祸的时候,但只要他冷静处理这个灾祸会变成他的福报。从《易经》的角度来讲,叫做阴阳的两面。

这第三个字就是悔,悔在《易经》当中也经常出现,字面上理解就是悔恨、悔过。我们生活当中也经常用这句话,比如说这世界上没有卖后悔药的。悔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我们看看这个字的结构,它里面有哲学在。一个心加上一个每,构成了悔字,就是每天都在用心。曾子有一句话说:“吾每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你看这个文言文很多人看到,不太想去理解里边的意思,尤其是信息化时代,娱乐化时代的时候,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很珍贵的哲理,已经被我们忽略了。它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每天曾子他都要思考几件事,什么事?在帮别人出谋划策,在帮别人做事的时候,有没有认真对待,有没有忠心耿耿。在结交朋友的时候,有没有对朋友,非常的讲求自己的信用。传而不习什么意思,就是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有没有把学习到的知识不断地去实践,不断地去总结复习。曾子的这句话恰恰就解释了悔。

在我们现在的企业管理当中,有种人在工作当中遇到了问题,就会向外求,而不是向内求。向内求是寻找自己的问题,如曾子所说,每天他都要反思,我到底为朋友怎么样,对自己的学业怎么样,对有求于我的人怎么样。他每天在反思自己的问题在哪里,然后不断的去找到解决办法。而那种遇到了问题就向外求的人,找的都是借口,向内求找的都是办法。

有的时候我们觉得先人的话过时了,没有用了,但是认真看过之后你会发现,每一句祖先留下来的经典都非常珍贵,对我们当下是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的。我们在处理自己手头工作的时候,如果能像曾子这样向内求就做到了悔。悔也是反思的意思,一个不懂反思的人在事业上想要有成就,那是绝对做不到的,这似乎成为了一个铁律。

第四个字就是吝,吝这个词汇,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应用的不多。提到吝,一组词大家就说吝啬,很小气的意思。但是吝在《易经》当中出现的不少,在表面的字义上来讲,你把它解释为吝啬,这也没有问题。但是我们看一下吝的结构,上面是文,下面是口。那是有文化的人说出的话吗,恰恰不是。孟子的一句话可以形容吝的状态,孟子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患是什么意思?就是患病了,其实也可以把它理解成祸患。我们在生活当中就有这样一种人,处于好为人师的状态,有人就觉得好为人师有什么不好吗?你看如果一个人好为人师的话,他会出现两种状态,第一种状态就会升起一种骄傲心,因为他会表现出来,你不懂我懂我教教你。遇到什么事都好像自己懂,这种状态一出来的时候,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讲,朋友就变少了。因为什么事只有你会,只有你懂,只有你愿意教育别人,他会给自己的生活造成很大的阻力。

第二种状态是什么,就是轻浮的状态。因为真正意义上,老师是教导别人的。当一个人好为人师的时候,他总喜欢去教育别人而不是平心气和的去探讨,这种情况也会招来很多人的反对。所以孟子就说好为人师,它表面上看是一种病,这个患理解成为病,其实是什么,是祸患。

如果人在自己事业的道路上,由于自己不好的一个习惯,给自己制造了很多的障碍,那这条路走起来就容易不通,阻力就会很大。好为人师,孟子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祸患。用好为人师来理解吝,我们就可以理解什么叫吝言吝语,说话的时候不能够心平气和的去讲,总是高高在上一脸的浮躁,这种习惯一旦养成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身边的朋友就越来越少。

在企业当中也是这样,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位置来考虑你应该表达什么。如果你是这方面的专家,那你就当为人师,如果不是的话就不要好为人师,这个哲学道理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意见非常大。

吉凶悔吝这四个字,如果把它们放到一起的话,就出现了一个逻辑。这个逻辑很有意思,就是《易经》当中,隐藏着的一个铁律,告诉我们如何趋吉避凶。第二种状态就是浮躁,然后刚才讲了吉凶悔吝的逻辑。我们在前面提到过,万事万物如果以五行的角度来讲,会存在两种关系,一种关系是相生的,一种关系是相克的。吉凶悔吝这四个字,它也存在着这两种关系,尤其是我们发现它的相生关系恰恰是推动了一个因果循环的作用。

比如说吉,吉通常会生出吝。我们刚才讲过吉,就是事物向顺利的方向去发展,你非常可能就得到了你想要的结果。所以很多人,在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之后,会生出好为人师的状态出来了。我们想想看,如果身边的人做一件事情做成了,然后开始夸夸其谈:你看这件事只有我能做成,你们做不成,你看我多厉害,我就是老师。

人在做成事之前的状态,基本上是比较谦虚低调的,是可以接受别人意见,会去跟别人研讨,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一旦这件事做成了,那种傲慢和浮躁就升起来了,所以生出的是什么,是吝。以往一群朋友可以在一起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成功之后他不会研究,他会反过来告诉别人,我是如何成功的,你们要跟我学。所以这种骄傲和浮躁的状态,其实就是吝的状态,吉就生出了吝。

吝会生出什么,吝通常会生出凶。我们无论在人生的生活道路,还是创业道路,我们都知道,没有任何一件事是不需要其他人帮助的。有什么事是自己百分之百就可以做到的?很难。我们做什么事情,其实都需要别人的声援或者是支持。当我们没有浮躁和傲慢的时候,心平气和的时候,很多人会愿意来支持声援我们,推动你的力量就特别多。但如果你的状态是吝,这种浮躁和骄傲就会让很多人远离你。你遇到的问题,就会由吉开始向凶去转化,所以吝生出来的恰恰是凶。

凶生什么,凶就是向着负面的方向去发展。我们做一件事本来很顺利的,最后却吃了恶果,结局很惨。这个时候人会怎么办,他会开始思考,我到底哪里做错了,为什么事的开头很好,到了结局却是这样一个很糟的场面,于是凶就生出了悔。开始后悔了,我为什么要那样巧言令色,为什么要好为人师,我要像之前一样心平气和,那就从头到尾整个结局都非常圆满。

所以吉生出吝,吝生出凶,凶生出悔,悔就会生出吉,事情开始好转。你看其实这四个字,就像K线图一样,波峰波谷,有上就有下。所以用这套逻辑去思考,我们就有办法,让它时常保持大吉大利的状态。

那么了解了这四个字的逻辑关系,对我们还有什么更深入的指导吗?确实有一定的指导。我们追求的大吉大利,至少向吉的方向去发展,那我们看看,吉可以生出吝,吝生出凶,凶生出悔。那么,如果我们改变一下它的逻辑关系,当一件事越有成就的时候,你越要马上进入悔的状态,就是每天反思这件事为什么我做成了,真的是我的能力很强吗?还是有一点运气,或者说身边有那么多人在帮助我,我还如何做能做得更好?我的缺点能不能在下一次事情当中得到改善?我能不能想一个办法去报答那些帮助我的人,以便我下次再有问题的时候,大家同心协力一起去解决?每天就开始反思我还能做些什么,所以当我们吉的时候,就生出悔的话,悔自然就会生出吉,这样我们就把吝和凶,排除到这个循环之外。

当然道理很简单做起来是非常难的,我们想要做到游刃有余地利用吉凶悔吝这样的道理,让自己保持一个有吉的状态,就必须要有所参考,因为人面对的场景特别多,如果每一个场景都有一面镜子来提示我们,由吉生悔,由悔生吉,那我们一生的过错就会比较少。

这些镜子在《易经》当中总结出来了,这64面镜子,也就是《易经》当中的64卦,这64卦就写了我们人从生到死,从创业开始到创业有成就,我们会遇到的所有场景是什么总结成了64卦,每一个卦都对我们有提示。从下一讲开始我们就在之前掌握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来正式的开启《易经》的64卦。下一讲,我们就来一起探寻一下64卦当中的第一卦乾卦,乾卦里面提到一个关键词叫做龙。关于龙,东西方文化是有争议的,因为在西方文化当中认为龙是凶恶的,可是中国的哲学源头《易经》却把龙当成了吉祥的寓意,到底东西方文化对龙是怎么看?而龙在《易经》当中,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下一讲,我们就来讲一讲乾卦六龙。

吉凶悔吝 意思

吉就是利人利己,相得益彰。顺天命——顺应自然规律,应人心——符合人民意愿,因而处处顺利,可以成功业、致吉祥。

吉就是损人损己,相互剥夺。逆天命——违反自然规律,拂人心——不符合人民意愿,因而处处碰壁,可以毁基业、致凶险。

悔就是后悔的意思,后悔就意味着自我反省与调整,因而也就可以回归中道正途,于是就可以获得吉祥了。乾卦之“上九:亢龙有悔。”至于“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这便是由悔而获吉的例子呢。

吝就是吝啬、小气的意思。周易中所谓的吝,不单单是指一种财务上的过度紧缩,更是指一种心胸气度上的狭隘、骄傲与封闭,尤其是听不进他人正确的意见。因而一个吝字,常常让人渐渐偏离正轨,以至于步入险途了。

出自《易经系辞上传》第二章。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白话:天尊贵在上,地卑微在下,《易经》乾坤的位置依此确定。事物都是按从低处到高处的位次成长和陈列,《易经》六爻贵贱的位置依此排定。运动和静止都是有规律的,《易经》中阳刚为动、阴柔为静依此判定。

天下之人,依据其倾向,顺其类则聚集而吉,逆其群则分离而凶,《易经》中卦爻的吉凶依此发生。天上有日月星辰之象,地上有山川动植之形,天地万物通过交感作用发生变化,《易经》中卦爻的相互关系就是依照这种变化规律而发明的。

关于《易经》第五章:如何趋吉避凶

昨晚读完了曾仕强老师的《易经真的很容易》第五章虽然短短几百字但是其中的道理却及其深刻。

一、一切吉凶都是由内心变动而转换

二、凭良心,立公心

三、吉凶悔吝之外还有无咎

一、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趋吉避凶人之常情,但是所谓的吉凶都是随时变换的,吉凶在《易经》中指的是所得和失去,有所得便是吉,有所失便是凶,而且吉凶伴随着我们的七情六欲而产生,好似王阳明心学里面的心动则外界动,只要内心平静哪怕外界如何波动就如同平静的湖面,好似福祸相依,人在吉利的时候就最容易高傲,这样便会招来凶。

二、凭良心做事,然后趋吉避凶

我们在没有行动的时候很理智,很有公德心,但是如果开始行动,就有了欲望和情绪,这样整个人的行动都会变形,情绪和理智就不匹配,相当于非常不理智。就我们最近的疫情事件就可见一斑,有的人就是这样。最重要的就是良心和行为保持一致,多数人在不行动时,知道良心重要,但是行动的时候就忘记了良心。这是我自己要提醒自己的。
三、吉凶悔吝之外还有无咎

有句古话叫福祸相依,而且福祸有时候可以互相转换,一阴一阳之谓道,无论如何都是善的,并没有相对的恶。世界上原本没有恶,只是有时候我们不喜欢就把它叫做恶,世界上有善有恶便是人和人之间纠缠不清的结果,

如果一个人知道犯了错,内心要改正向善这就是悔,如果只是嘴上说着想要改过,但是内心却要找理由推诿这便是吝。通常结果便是悔过便是趋吉,而悔吝者这是趋凶。(为何这么说,自己做错了事,嘴上说悔改内心却不改正,后续很容易出现更大的错误,这是必然这也是规律)
学完之后我自己有几点感悟:

1.世界上本没有善恶,只是我们每个人有了善恶的标准所以才有了善恶,善恶带来的吉凶是可以互相转换的,而且是可以规避掉的,比如做事凭良心,知行合一这样自然不会带来大凶。

2.把事情做到合理即可,并非要分对错。

3.内心的变动会引起吉凶的变动,保持内心的淡定从容需要慢慢磨练。

吉凶悔咎什么意思

《周易》有关人事祸福的现象,综合起来只有吉凶悔吝四大论断。悔与吝两个现象,便是较轻微的凶。凶,不好的事;吉,好的事。

求【吉凶吝悔,可不败矣】的注释和出处

周易是群经之首,是中国正统学术文化的源头;同时周易也是卜筮之书,是中国正宗神秘的占卜文化或谓之预测文化的集大成者。由于周易兼具学术与神秘的双重属性,可谓功用非凡,因而自古以来学易、研易、解易、用易者甚众。不过易经的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蔚然可观,加之言辞古奥,命意神秘,因而想要理解易经真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过,话又说回来,周易也未必如想象的那么难学。简单地讲,周易的思想可以用吉凶悔吝四个字来概括。
什么是吉?吉就是利人利己,相得益彰。顺天命——顺应自然规律,应人心——符合人民意愿,因而处处顺利,可以成功业、致吉祥。
什么是凶?吉就是损人损己,相互剥夺。逆天命——违反自然规律,拂人心——不符合人民意愿,因而处处碰壁,可以毁基业、致凶险。
什么是悔?悔就是后悔的意思。俗话常说“天下没有卖后悔药的地方。”这样的说法对不对呢?站在周易的角度,这样的观点是不对的,因为周易是主张后悔的。后悔就意味着自我反省与调整,因而也就可以回归中道正途,于是就可以获得吉祥了。乾卦之“上九:亢龙有悔。”至于“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这便是由悔而获吉的例子呢。
什么是吝?吝就是吝啬、小气的意思。周易中所谓的吝,不单单是指一种财务上的过度紧缩,更是指一种心胸气度上的狭隘、骄傲与封闭,尤其是听不进他人正确的意见。因而一个吝字,常常让人渐渐偏离正轨,以至于步入险途了。《论语�6�1泰伯》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按照周易之内在的逻辑结构,悔吝和吉凶是一对因果关系,由悔而能生吉,由吝而能致凶。其实如果我们进一步浓缩了来讲,周易的主旨就是一个悔字。 语出《易经系辞上传》 第二章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悔吝者,忧郁之象也”。悔,后悔;吝,心上有事放不下,有包袱,进而举棋不定等等,从而呈现忧虞之象。这些象都可以在六爻的关系中表现出来,得位、居中,就吉;不得位,就可能有忧虞之象;又不得位,又不居中,且其中阴阳组合又有诸多麻烦,那就可能呈凶象。 要视情况而定,不同的情景两个字的轻重不同,比如求财就是悔轻吝重,求官则相反。

《易经》里的吉凶悔吝

《易经》正在被越来越多人接受,拿《易经》卜卦的人也越来越多,有时候难免会卜到凶爻,就会很担心。其实不需要特别担心,《系辞》里面告诉大家,“一阴一阳之谓道”,还告诉大家,“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吉中有凶,凶中也会有吉。拿得失来说,没有失也就没有得,所以到底是好是坏,都不一定。但是,如果相信是坏的,就不去努力改变,结果一定不会是好的。老子告诉我们“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也是说的这个道理。

《易经》里面的话,大家看的时候都要按照“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观念,无论卜到什么卦,都只是指导。所有的像都会变,只有坚持正道,坚持为善,才会得到人生的吉卦。

易经卦辞的吉凶用语

易经卦辞对吉凶下的断语可分为九个等次,按顺序依次为吉、亨、利、无咎、悔、吝、厉、咎、凶。吉凶是《易经》卜算中好与不好最基本的断语。

易经卦辞“吉”是吉祥。

易经卦辞“亨”是畅通、顺利。

易经卦辞“利”是有益,适宜。

介乎吉凶之间的是“无咎”,咎是过错,无咎是没有过错,平平常常,没有咎害。

易经卦辞“悔”与“吝”是“小疵”,都是小偏失、小凶害。但两者发展方向不同。“悔”是有过失而悔恨,能接受教训,可走向“无咎”,在吉凶程度上相当于忧悔。“吝”是羞辱,虽然不是凶,但不知羞辱会走向咎害,在吉凶程度上相当于吝难。

易经卦辞“厉”是危险,但吉凶未定,按卦爻辞的指示去做会化险为夷,反之则会由厉而致凶,在吉凶程度上相当于危厉。

易经卦辞“咎”是出了过失,要承担责任,比凶的后果要好一些,但灾害免不了,在吉凶程度上相当于咎灾。

易经卦辞“凶”是凶恶,凶险,是最坏的结果。

但易经卦辞中的吉、凶等推算未来结果的判断,大多是有条件的。只有注意到所限定的条件,才能得出正确的断语。

10掌握“吉凶悔吝”的运转规律,做到趋吉避凶

人这一生当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经历一些坎坷,那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让我们趋利避害呢?

在《易经》里面就有这样一套哲学的思维,这套哲学思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路径,如果你按照《易经》的这个思维来做,通常可以起到趋吉避凶的作用。总结下来其实就四个字,吉凶悔吝。

我们可以把它当成哲学思维来看,也可以把它当成一个趋吉避凶的密码,那这套密码就是——吉、凶、悔、吝;

我们就先看一看什么是吉。表面解释起来,吉就是吉祥的、吉利的,每个人都在追求。

很多人学《易经》是用来占卦的,当占出吉的时候他就非常高兴,因为知道结果是好的,有收获的。其实吉并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吉是告诉你,你有一种可能性向着你想要的方向去发展,这就是吉的意义。如果我们把吉直接定义为结果,那就比较偏颇。

其实研究《易经》时间长的人都知道,有的时候你起出的那个卦,卦辞告诉你是吉的,但真正事情演发出来的时候发现并不吉,什么原因?吉只是过程,结果是靠我们怎么来把控这个过程。如果说吉是过程,凶也一样,凶是什么意思,表面上理解凶险的,有危险的。有的时候起一卦,说这个卦象有凶兆,其实凶也是告诉我们,按照不顺利的方向去发展是在提醒你。

古时候有一个清朝有个大学子,这个大学子名气特别大叫纪晓岚。我想很多人都知道他,因为在很多影视作品当中都以他为原型拍出来。纪晓岚这个人非常有学问,他的学问是从小就已经体现出来了

小的时候纪晓岚参加童子试,就是未成年人开始考试。考试之前他的老师就给他占卜了一卦,想告诉纪晓岚这次考试你要注意点什么,或者说你到底能不能考上。这卦起来了之后,他的老师觉得不太好,闷闷不乐。他老师起的这一卦,最后一个字是凶。其中一个爻辞就写道: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这话说出来挺拗口的,尤其是文言文,很多人看《易经》也看不懂,但是我们翻译起来,它是很容易理解的。困于石,石头是很坚硬的,就是你遇到了一个困难,像石头这样很坚硬,你不容易把这个困难解决掉。“据于蒺藜”就更有意思了,什么是蒺藜?蒺藜是一种植物,这种植物我们在生活当中,其实是常见的,就是这个植物的果实长满了刺。所以你看困于石,据于蒺藜,这两句话连在一起,就是预示着你,你这次考试困难重重,你想达到的结果达不成。

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就是回到家里了,进了房子一看,自己老婆不见了,最后一个断辞,凶。这个辞他的老师起出来,肯定是心里有所不安。他就在考虑这次纪晓岚的考试,到底能不能考上。想来想去,他决定跟纪晓岚交流一下给他点建议,要不然这次就不考了。

于是他老师就把这段爻辞说了出来,可纪晓岚想了一想,他说:“老师你看,学习本来就是有困难的,你看最后两句是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他说我现在还小没结婚,我本来就没有老婆所以这也不是凶兆,再说这个妻子的妻,我们用《易经》的角度来讲,就是阴阳。男人为阳,女人就是阴,男人为单数,女人为双数,双数就是偶数,偶数也代表竞争的意思,所以入于其宫,不见其妻是不是在预示着,我在这次考试当中没有对手。所以他的老师想了一想说,如果你要是坚持去参加这次考试,那我就支持你,我们好好复习,但是仍然要把风险考虑到,什么样的题你不经常做,哪样的观点,你不经常有,我们在一起好好的就你的短板来研究复习。最后纪晓岚去参加考试,这次考试之后,榜文发下来,纪晓岚考了第一名。考在第二名的是一个姓石的人。

所以这一个卦辞出来之后本来看到的是凶,但在纪晓岚眼里,凶又变成什么,变成了吉。我们再看一下过程,师徒二人在研究这件事的时候,就把自己的短板和弱点分析出来,然后去弥补它。所以再一次强调的就是,所以吉和凶它并不是终点,不是结果,它是过程。

在《易经》当中每一个爻辞和卦辞,给了我们一些提示,告诉我们如何把过程做好。有些人在起卦的时候一起到大凶,然后就垂头丧气心态不好。所有的凶就是告诉你有风险,你一定要想办法解决风险,吉和凶是在一起的。

其实我们都知道吉凶是一体的,吉的一面背后就是凶的一面,凶的一面背后就是吉的一面。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就是这样,福跟祸是在一起的。你看一个人很有福分,但如果不惜福的话,马上就转化为灾祸,一个人遇到灾祸的时候,但只要他冷静处理这个灾祸会变成他的福报。从《易经》的角度来讲,叫做阴阳的两面。

这第三个字就是悔,悔在《易经》当中也经常出现,字面上理解就是悔恨、悔过。我们生活当中也经常用这句话,比如说这世界上没有卖后悔药的。悔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我们看看这个字的结构,它里面有哲学在。一个心加上一个每,构成了悔字,就是每天都在用心。曾子有一句话说:“吾每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你看这个文言文很多人看到,不太想去理解里边的意思,尤其是信息化时代,娱乐化时代的时候,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很珍贵的哲理,已经被我们忽略了。它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每天曾子他都要思考几件事,什么事?在帮别人出谋划策,在帮别人做事的时候,有没有认真对待,有没有忠心耿耿。在结交朋友的时候,有没有对朋友,非常的讲求自己的信用。传而不习什么意思,就是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有没有把学习到的知识不断地去实践,不断地去总结复习。曾子的这句话恰恰就解释了悔。

在我们现在的企业管理当中,有种人在工作当中遇到了问题,就会向外求,而不是向内求。向内求是寻找自己的问题,如曾子所说,每天他都要反思,我到底为朋友怎么样,对自己的学业怎么样,对有求于我的人怎么样。他每天在反思自己的问题在哪里,然后不断的去找到解决办法。而那种遇到了问题就向外求的人,找的都是借口,向内求找的都是办法。

有的时候我们觉得先人的话过时了,没有用了,但是认真看过之后你会发现,每一句祖先留下来的经典都非常珍贵,对我们当下是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的。我们在处理自己手头工作的时候,如果能像曾子这样向内求就做到了悔。悔也是反思的意思,一个不懂反思的人在事业上想要有成就,那是绝对做不到的,这似乎成为了一个铁律。

第四个字就是吝,吝这个词汇,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应用的不多。提到吝,一组词大家就说吝啬,很小气的意思。但是吝在《易经》当中出现的不少,在表面的字义上来讲,你把它解释为吝啬,这也没有问题。但是我们看一下吝的结构,上面是文,下面是口。那是有文化的人说出的话吗,恰恰不是。孟子的一句话可以形容吝的状态,孟子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患是什么意思?就是患病了,其实也可以把它理解成祸患。我们在生活当中就有这样一种人,处于好为人师的状态,有人就觉得好为人师有什么不好吗?你看如果一个人好为人师的话,他会出现两种状态,第一种状态就会升起一种骄傲心,因为他会表现出来,你不懂我懂我教教你。遇到什么事都好像自己懂,这种状态一出来的时候,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讲,朋友就变少了。因为什么事只有你会,只有你懂,只有你愿意教育别人,他会给自己的生活造成很大的阻力。

第二种状态是什么,就是轻浮的状态。因为真正意义上,老师是教导别人的。当一个人好为人师的时候,他总喜欢去教育别人而不是平心气和的去探讨,这种情况也会招来很多人的反对。所以孟子就说好为人师,它表面上看是一种病,这个患理解成为病,其实是什么,是祸患。

如果人在自己事业的道路上,由于自己不好的一个习惯,给自己制造了很多的障碍,那这条路走起来就容易不通,阻力就会很大。好为人师,孟子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祸患。用好为人师来理解吝,我们就可以理解什么叫吝言吝语,说话的时候不能够心平气和的去讲,总是高高在上一脸的浮躁,这种习惯一旦养成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身边的朋友就越来越少。

在企业当中也是这样,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位置来考虑你应该表达什么。如果你是这方面的专家,那你就当为人师,如果不是的话就不要好为人师,这个哲学道理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意见非常大。

吉凶悔吝这四个字,如果把它们放到一起的话,就出现了一个逻辑。这个逻辑很有意思,就是《易经》当中,隐藏着的一个铁律,告诉我们如何趋吉避凶。第二种状态就是浮躁,然后刚才讲了吉凶悔吝的逻辑。我们在前面提到过,万事万物如果以五行的角度来讲,会存在两种关系,一种关系是相生的,一种关系是相克的。吉凶悔吝这四个字,它也存在着这两种关系,尤其是我们发现它的相生关系恰恰是推动了一个因果循环的作用。

比如说吉,吉通常会生出吝。我们刚才讲过吉,就是事物向顺利的方向去发展,你非常可能就得到了你想要的结果。所以很多人,在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之后,会生出好为人师的状态出来了。我们想想看,如果身边的人做一件事情做成了,然后开始夸夸其谈:你看这件事只有我能做成,你们做不成,你看我多厉害,我就是老师。

人在做成事之前的状态,基本上是比较谦虚低调的,是可以接受别人意见,会去跟别人研讨,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一旦这件事做成了,那种傲慢和浮躁就升起来了,所以生出的是什么,是吝。以往一群朋友可以在一起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成功之后他不会研究,他会反过来告诉别人,我是如何成功的,你们要跟我学。所以这种骄傲和浮躁的状态,其实就是吝的状态,吉就生出了吝。

吝会生出什么,吝通常会生出凶。我们无论在人生的生活道路,还是创业道路,我们都知道,没有任何一件事是不需要其他人帮助的。有什么事是自己百分之百就可以做到的?很难。我们做什么事情,其实都需要别人的声援或者是支持。当我们没有浮躁和傲慢的时候,心平气和的时候,很多人会愿意来支持声援我们,推动你的力量就特别多。但如果你的状态是吝,这种浮躁和骄傲就会让很多人远离你。你遇到的问题,就会由吉开始向凶去转化,所以吝生出来的恰恰是凶。

凶生什么,凶就是向着负面的方向去发展。我们做一件事本来很顺利的,最后却吃了恶果,结局很惨。这个时候人会怎么办,他会开始思考,我到底哪里做错了,为什么事的开头很好,到了结局却是这样一个很糟的场面,于是凶就生出了悔。开始后悔了,我为什么要那样巧言令色,为什么要好为人师,我要像之前一样心平气和,那就从头到尾整个结局都非常圆满。

所以吉生出吝,吝生出凶,凶生出悔,悔就会生出吉,事情开始好转。你看其实这四个字,就像K线图一样,波峰波谷,有上就有下。所以用这套逻辑去思考,我们就有办法,让它时常保持大吉大利的状态。

那么了解了这四个字的逻辑关系,对我们还有什么更深入的指导吗?确实有一定的指导。我们追求的大吉大利,至少向吉的方向去发展,那我们看看,吉可以生出吝,吝生出凶,凶生出悔。那么,如果我们改变一下它的逻辑关系,当一件事越有成就的时候,你越要马上进入悔的状态,就是每天反思这件事为什么我做成了,真的是我的能力很强吗?还是有一点运气,或者说身边有那么多人在帮助我,我还如何做能做得更好?我的缺点能不能在下一次事情当中得到改善?我能不能想一个办法去报答那些帮助我的人,以便我下次再有问题的时候,大家同心协力一起去解决?每天就开始反思我还能做些什么,所以当我们吉的时候,就生出悔的话,悔自然就会生出吉,这样我们就把吝和凶,排除到这个循环之外。

当然道理很简单做起来是非常难的,我们想要做到游刃有余地利用吉凶悔吝这样的道理,让自己保持一个有吉的状态,就必须要有所参考,因为人面对的场景特别多,如果每一个场景都有一面镜子来提示我们,由吉生悔,由悔生吉,那我们一生的过错就会比较少。

这些镜子在《易经》当中总结出来了,这64面镜子,也就是《易经》当中的64卦,这64卦就写了我们人从生到死,从创业开始到创业有成就,我们会遇到的所有场景是什么总结成了64卦,每一个卦都对我们有提示。从下一讲开始我们就在之前掌握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来正式的开启《易经》的64卦。下一讲,我们就来一起探寻一下64卦当中的第一卦乾卦,乾卦里面提到一个关键词叫做龙。关于龙,东西方文化是有争议的,因为在西方文化当中认为龙是凶恶的,可是中国的哲学源头《易经》却把龙当成了吉祥的寓意,到底东西方文化对龙是怎么看?而龙在《易经》当中,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下一讲,我们就来讲一讲乾卦六龙。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