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话嫁娶讲好话,二0二一年那些生肖冲太岁
闽南地区的结婚风俗是怎么样的
在闽南古老的婚俗是极为复杂的,那些不怕麻烦的婆婆媳妇们却乐此不彼。一个新媳妇要进门先要初看,三日之后双方家里没什么事发生,而且又都满意的话才有下一步,徜若在这三天其间哪一方家有打破东西什么的,或者小孩磕碰着,或其它什么不吉详的事发生,那么就是再满意也只能作罢。再则就是合生辰八字,一般双方年龄相差三、六、九也是不成的,这点倒是许多地方有这风俗了。接下来是择日子对看,选个良辰吉日,男方父母带上四色糖果饼干,备好红包或手饰什么的,去女方家,如若满意则留在女方家吃个便饭,女方家若是满意便会在饭前让姑娘出来倒杯茶给客人喝,若是不满意姑娘是不会出来的,这样男家也不必留下来吃饭了。吃完饭男方会留下一个红包或手饰说是给姑娘的见面礼,只是个礼,双方都不会计较多寡的。这婚姻便算成了一半了。
在闽南比结婚更重要的是订婚,不管你有没有办结婚证,只要你订了婚这婚事便算是成了一大半,在农村大家便认可了你是个有家室的人了,双方交往来来去去的有什么事通知一声和娶了进门的媳妇是一样的。说起这订婚也是极麻烦的。这订婚前双方要讲好得多少聘礼,包括:聘金、姑娘的服装费、手饰、糖果饼干、烟、女方家请客的酒菜钱、等等,当然现在多半是折合了钱来的。到了那天男方家一大清早的就要叫上二、三十几个亲戚,女人挑着三生香烛去祭祀祖先,然后分头再十里八乡去每个进香这一忙大约要从一大清早忙到过午了。男人一般在准新郎和他父母的带领下挑着三生鱼肉、四色糖果饼干和水果带着部分聘金(余下聘金的零头留着要娶进门才付)来到女方家。女方家照列也是叫上十来个亲戚,先给男家的每个客人上点心分个红包,然后挑上男方送来的东西照列去十里八乡的进香。而女方家等客人吃过点心了就让姑娘出来上茶,这茶上了,做准婆婆的自然要把给准媳妇的全套手饰给媳妇戴上(这手饰必须是成双成对的)未来的岳母自然也把给准女婿的戒指给他戴上,然后等进香的亲戚回来热热闹闹的吃上一顿饭,这婚算是定成了。
接下来择了日子到了谈婚论嫁了,在闽南许多地方有姑娘的人家都愁,这陪嫁常让许多人家砸锅卖铁嫁女儿。一般来说男方送多少聘金女方要翻倍的给嫁妆(比如说:男方送了五万聘金,女方家至少要陪嫁十万,当然,有钱的人家多点,上百万的陪嫁也是有的,没钱的人家少点但一般也不会少于聘金的一倍)最是不济的也就将那聘金原封不动的奉还,多少再陪上一点儿,所以在闽南特别的重男轻女大约也是和这有关的。
这婚前自然要准备各种各样的必备品,我说的必备品不是家具什么的而是其它一些东西。临近喜日了姑娘家要提前备一些习俗的东西:五谷种(意在姑娘嫁过去回五瓜丰登)、桌头红(放在新娘房用的花什么的,意在吉祥)、孝布(有红绳系好的够姑娘将来给做一套孝服的白布,意在公婆长命百岁)七桶(包括脸盆,水桶和将来孩子的澡盆等共七个,意在有备无患和完整)、铅(铅在闽财和“缘”是同音的,意在姑娘家过去后与人结善缘,姑娘出嫁那天要穿的衣服从内到外全部都要用红线缝上不铅片)两个箱子(这箱子是装衣服和嫁妆的,结婚那天由伴娘等帮着拎过去然后放在厅堂要当众打开查点嫁妆的箱底自然也要押钱的这一来谁家的媳妇有多少嫁妆大家都清楚了,当然现在有的嫁妆是存折、房子什么的那说用红纸写明了入了相框带来)当然还有一些零星的东西,我在这儿只说一些普遍的习俗,现在有许多人可能删减了些了。
到了结婚前三天或一天还有个担盘的习俗(分三日盘和一日盘,这个随双方的意思了)这担盘照列是四色糖果饼干和鱼肉什么的,现在许多人是直接折合了钱给女方,由女方自己去买,剩了些人力,到了那天男方只是意思性的挑了些过来,当然这多少嘛在沿海有些地方是多的惊人。一担为百斤,少则三十六担,多则七十二担。到了担盘那天女方要叫上十几个亲戚两人一组的到村里家家户户去分糖果饼干。在沿海的那些地方分这些是用装汤的盆子分的一家一盆,所以用得上这几十担的糖果饼干了,有些人多的村子还不够,也就只好由女家自个儿掏钱买了。在我这儿一般是没有那么多的,也就是每家每户各四个糖果四个饼干。照列这天双方还是要叫上许多亲戚帮忙去十里八乡的庙里去进香的,所以这个麻烦和累人就别说了。
终于到了喜日子了.请客,这是那儿都有的就不必说了。那天新郎来迎娶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新娘,而新娘则由弟弟或哥哥还有叔婶等陪去,沿海有些地方新婚是要戴着黄斗笠的,斗笠的只沿缝了黑纱,遮了面。(忘了说了,许多地方新娘在出嫁前要请一位老人来绞脸,叫作开脸)到了男家,临进门前新郎的至亲都要先回避,新娘直接就进了新房直到请过茶才出来见人的。这请茶也是有讲究的,茶叶是新娘带来的,里面放了铅粉,前面已经说过了是为了结缘,还放了冬瓜糖红枣什么的,那叫甜。先给公婆上茶,照列有请专门在做这事的老人来,念些好听的吉利话,上茶时许多地方新人是要给父母下跪的,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上完茶新娘要送给公婆见面礼一般是金手饰,当然也有送衣服的,而公婆同样也要给新媳妇封个红包当见面礼。然后是新媳妇给新郎叔伯姨婶,姐姐哥哥上茶,每上完一次茶都得交换见面礼,这见面礼一般为手饰衣服,有钱人家族又大的,这新娘要备的见面礼常常要花上万元,穷人家只花三五百元的也有。这茶也请完了,到了这儿吃过婚宴算是结束了?呵,还没呢。
结婚的第二天,天还没亮,新娘的弟弟就来接新娘回家了,这早的凌晨三四点就来,晚的五六点也来了。而新郎大约要临午饭了才去新娘家。这天就由新娘家请新郎和新娘家的亲戚了,这叫回门客,照列要闹到晚饭过了,天黑了新郎才带着新娘回家,而新娘家要准备两根连头带尾的甘蔗和两只带路鸡(一公一母)给新人带回家。快到时会有人先通知新郎的家人,他们同样要先回避了新娘,等新娘进了门才可以出来相见(这叫避亲,闽南相遇叫作“堵”而吵架也叫作“堵”这回避也就是为了以后回避口角)这新娘回门呢,在新婚一个月内要回门三次,当然余下的两次没有象第一次那么复杂了,只是都要等天黑才能回到新郎家,而新郎的家人也每次都要回避的。到此,这门亲事才算是圆满地完成了。
急求闽南风俗婚礼对联
可以根据闽南的出嫁习俗来编造对联..
新娘出嫁“无天地”
有句俗语“会赊得猪羊,无赊得新娘”,就是指新娘出嫁这天,无论提出什么要求,男方都应该无条件地答应,及时兑现,不得拖延、翻悔,要不就会贻笑乡里,今后抬不起头来。这就是“新娘出嫁无天无地”的真实写照。
新娘跨过门槛时,“送嫁姆”便口中念念有词:“天茫茫(看不见),地红红,日日拢青丛(都红火)。”边说边为她撑开雨伞(或用竹笠)遮住头顶,挡着天空;红通通的绸布从大门台阶一直延伸开去,直铺到八抬花轿前,喜忧参半的新娘子就踩着红绸布款款上花轿。这就叫“天大地大,今天我(新娘)尚大(最大)”,意思是平常至高无上的天公、土地爷,今个儿新娘子与他们是平起平坐的,不必拜见。“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当然讲究吉祥如意了。无论轿前、轿后、上轿、下轿、停轿、落轿等都得按约定俗成的道道儿来,丝毫马虎不得。您瞧!那花轿后边悬挂着竹米筛1个,筛面画有太极八卦图,花轿前面绣着“龙凤呈祥”或“大红双喜”,也有写着“百子千孙”“子嗣绵延”等吉祥语的。因米筛是旧时“拣骨灰”的用具,太极八卦图乃道家至宝,民间认为具有镇煞之威。停轿前,要先在米筛内放屋瓦一片,当新郎接轿时,突然使劲摔碎(有“下马威”之意),送嫁姆则高声念道:“厝瓦一块四角角(四方形),新娘沙破(摔破)金有力,治神扼煞家兴旺,新郎娶姆(妻)金正达(真正值)”。落轿时仍要打伞,踩红绸布进婆家。想当年“小登科”时,车到门口了,老婆还赖着让我抱进家,大概就是承此习俗吧。
新娘入门,婆家所有的人都得赶快回避,让她威风八面的神气十足地进得门来。据说,当天是“新娘的日子”——新娘皇帝嘴,说的话都是金科玉律;新娘三煞手,指着谁谁倒霉。若有不知轻重者,故意和新娘照壁,轻则受长辈斥责,重则“撞煞”一病不起。可过了这个村,就没了那个店,旧时妇女“无天无地”特权也就仅限于出嫁这一天。
花烛洞房“诀萨多”
女儿成家了,了却了一门心事,“泣并欢喜着”的母亲都会教给新娘一些小诀萨(门道),如关门窗、黎纹帐、照寄箱、压衣裤,为的是宝贝女儿能在夫家站得住脚,不受丈夫的欺负,过上安逸、幸福的生活,并给夫家带来添丁进财旺气。
关窗门 贺喜的客人逐渐散去,洞房只剩下了小夫妻俩。面对着敞开的门窗,虽然知道得赶快关上,可由于得到了长辈的慎重指点,新娘却故作悠闲地干着别的什么事儿,就是不去关门窗。据说,今晚若由新娘先去关了门窗,往后就会事事受丈夫的限制,只要拗过了今晚,以后的日子就舒坦多了。识相的疼爱老婆的新郎官故意与新娘打一会儿“论持久战”后,就乖乖地起身迅速关好了门窗。腼腆静坐一旁的新娘脸上露出了如花的笑魇,羞涩而又倍显幸福地念道:“我翘脚(二郎腿)坐交椅,你听话去关门蔽(门户)。我翘脚坐交椅,生子生孙好腰饲。”
照镜箱 “镜箱屉”是指新娘子用来装戒指、项链及花粉、胭脂等陪嫁细软的小箱子,掀开顶层时有一面镜子。按民间习俗,应由新娘用小锁锁住,据说是为了锁住夫家公公、婆婆、小姑、大伯们的嘴,以后就少口角(吵架);也免得好事者偷偷地在新婚夫妇之前照了镜子,这是犯忌的。直到洞房花烛前,再由新娘、新郎同时掀起后,一起照镜,让夫妇的靓影双双浮现在眼前。新娘含情脉脉地念道:“你是?(丈夫)来我是某(妻子),夫妻双双来照镜。阿君从此心要定,恩恩爱爱甲我疼。”
上眠床(挂首樱? 黎帐(挂蚊帐),也是新婚之夜该由新人一起完成的事儿。这也有个规矩——就是夫妇谁也不准说话,只能默默的干活儿,要不,今后会招来很多蚊虫,不利于眠。当新郎上床休息时,新娘得故意慢半拍,如此,方能把脱下的衣物叠在新郎官的上面,俗称“压裤”。当新郎问起原因时,新娘就答:“我脚踏你鞋,你小声问我大声回(答)。”寄寓着新娘要“压”过新郎,连声势都占上风。
挂叶甘蔗“头通尾”
“结发夫妻,白头偕老”一直是国人对婚姻追求的最高境界,为人父母者都希望儿女们能一生幸福快乐。在,人们就用挂叶甘蔗来表达对女儿婚姻大事最真诚的最发自内心得祝福——“头通尾”,意指婚姻路上不发生坎坷,不出现挫折,直到海枯石烂,直到永远永远。
新娘“头返客”回娘家前,母亲事先就要准备好2根尚挂着青青绿叶的鲜甘蔗,俗称“挂尾蔗”。顾名思义,就是保留蔗尾的甘蔗,是刚从田里连根拔起的只用水清洗掉泥沙的甘蔗。当新娘子回婆家时,由新娘的弟弟帮忙扛着,带回夫家,先置放于洞房门后,等到新婚第3天的晚上,再娶出来砍成一段一段的分给众人品尝。“甘蔗”的“甘”与闽南语“甜”谐音,置于洞房门后,表示两口子今后的生活如“糖甘蜜甜”,一定是甜甜蜜蜜、恩恩爱爱。众人品食甘蔗时,也要说几句吉祥的祝福语,如“找新娘吃甜,明年一定抱后生(儿子)”等。
挂尾蔗一般是2株,用9尺长的红色稠带绑在甘蔗头尾两端,再打上个漂漂亮亮的花结(同心结)。蔗头须根,蔗尾青叶,一样不少,寄寓着新婚夫妻2人“有头有尾”,也及时告诫两人新的生活开始了,“凡事多忍让、相处就和睦”,如此方能“白头偕老、举案齐眉”。9尺之长的红稠带,则因“9”与“久”谐音,含“长长久久”之意,这是父母冀望女儿、女婿能“相亲相爱、缠缠绵绵、长厢厮守”;用红稠带捆绑系花结,则代表新郎、新娘两人从此形成生命共同体,应“永结同心”不分彼此,携手奋斗,丁财两旺,家道殷实。
“天下父母心”由此可窥一斑。
“上头”做大人
在闽台的婚嫁中,至今尚保留着“上头”这一习俗。民间认为,只有经过“上头”仪式洗礼的男女,才算是“大人”,因为它是男女双方在老天爷地作证下,信誓旦旦结为夫妻的一种仪式。
“上头”一般在婚礼第一天,新娘刚入门时,在厅堂中举行。“上头”须准备的东西有:高、低新竹椅二把,米筛一面,篾笠一顶,“笳犁”(竹编的圆形晒具)一张,还要花被、襁褓各一条,新木梳、虱别(捉头虱用的器具)等。厅中点亮“天公灯”,“天公桌”上摆只“上头鸡”(公鸡)、肉、炸枣等。
“上头”从新郎开始,嗣后轮到新娘,仪式基本相同。
“小登科”那天,我稳坐在“笳犁”内的高竹椅上,双脚轻放在低竹椅上,脸朝厅内,正对着“后寿堂”。为我执行“上头”仪式的是属“龙”的童男,他手握新木梳在我的头上梳,从上往下,按“三下木梳,二下虱别”的顺序连梳四遍。一旁的媒婆则配合着高声念着吉祥语,如“三下木梳,二下虱别,有得吃又有得剩”;“一梳上至下,夫妻头通尾”;“上头上得起,一生无代志(不好的事情)”;“高椅坐,低椅跷脚,吃饭配猪脚”;“梳头梳得体(彻底),生子会读册(学习好)”等。
梳发后,媒婆又细细地为我们夫妇俩抹了花生油。“花”和“发”谐音,有“发达致富”之意;“生”则寓意生得百子千孙,子嗣绵长。最后,由媒婆扶着新娘,我高举米筛笠压在新娘头上走进洞房。
嫁女儿“泼清水”
“泼清水”在闽台婚嫁习俗中,最令人叹为观止。它让人真真切切的体验到了何谓“天下父母心”,是最最能体现(父)母爱之伟大的一种习俗?
吉日良辰,在阵阵欢天喜地的鞭炮声中,新郎春风满面携新娘之纤纤细手同登婚车。此时,新娘的父亲紧随其后,手持敞口“鸡公”大碗,满盛盈盈清水。手一扬,便往婚车上泼,冰凉的清水洒落地上、车上,溅在新娘的身上……。又高兴又难受的母亲赶忙忍着泪水,强作欢颜,口中念念有词:“嫁女鲤鱼跃龙门,早得麒麟是男孙。夫妻和合百年春,五代同堂顺孙抱孙。”意在祝福女儿好运,找到好婆家,夫妇和合美满,举案齐眉,长厢厮守,人丁旺盛。
父母泼了水,媒婆须及时拿把大蒲扇子猛扇地上的积水,边扇边高声喊:“扇凉啦,扇凉啦!真凉啊,真凉啊!嫁出遇到好光景,平安过日无风涌(浪)。”原来,这是媒婆替代父母提醒新娘,谨记“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有“覆水难收”之寓;更要让女儿对娘家“心凉”,不在想家,死心塌地在夫家扎根结果,一心一意构筑好自己的新家。父母这种忍痛割爱,成全子女的心情,惟有一句“天下父母心”可形容。于是,女儿只有以嘤嘤的“哭欢喜”来回报父母的养育恩了。
古时候,妇女离婚是一件极不光的事。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刘兰芝中道被婆婆谴回娘家,自感“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其母亦为女儿“不迎而自归”大悲恸。
当然,时代在进步,沉腐的思想已被人们抛弃。现代的女性完全有能力凭自己的智慧来掌握自己的命运,得到更多的幸福。
“带路鸡”
“带路鸡”是闽南地区婚嫁习俗之一。寄寓人们对新婚夫妇生活幸福美满的祝福。
“带路鸡”也叫“生婆鸡”,由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组成,并且一定选大而壮的。比如母鸡,最好是带入新婚洞房中,当日就会下蛋的那种。
“带路鸡”由女方母亲亲自准备:用一条长9尺的红带子绑住鸡脚,两端个系一只鸡。其9尺长之红带子,“九”与“久”谐音,有“常常久久”之寓意;红带子,“红红火火”之意。这是父母希望女儿嫁出去后,能和女婿和睦相处,相亲相爱,不仅长相厮守,白头偕老,而且还能“好命”。
“带路鸡”一般由新婚夫妇在“头返客”(新婚第四天,新娘的弟弟要请姐姐回娘家做客)时带回婆家。也有在结婚当日由随迎亲礼的女傧相用花篮提到男家中,并放入洞房床下。人们驻足门口,观看是公鸡还是母鸡先走出床底,以此预兆新娘是生男还是生女。由于“重男轻女”的思想作祟,当瞧见母鸡先探出头时,人们便高声吆喝,连连嘘嘘,吓得母鸡赶紧往回走,直到公鸡先走出为止,人们才皆大欢喜……
当然,“带路鸡”是不能随意宰杀的,要留下生蛋。因“蛋”与“代”谐音,故取其“代代(蛋蛋)相传”之寓意。
迎娶新娘过“火窗”
在闽南,新娘从出娘家到入夫家门,要过两次火,俗称“过火窗”。
“火窗”也叫“火炉”。据传南宋末代皇帝 南下流亡到南安官桥席里山。当地一青年名曾如水,常常帮助宋营送柴草,宋帝 非常感激,就钦赐给他一个取暖的小火炉。曾如水将这只“烘炉”收藏家中,当自己结婚时便在炉中点燃木炭,让新娘跨过,于是,婚后生活越过越好,左邻右舍都认为是烘炉给带来的福气,遂纷纷仿效。从此,“过洪炉”渐渐演变成了闽南的婚礼习俗。
记得“小登科(闽南称结婚为小登科)”那天,就亲眼目睹了妻子的两次“过火窗”。手牵着妻的刚出房门,一眼就见厅堂正中摆着一个烘炉,烘炉中的天公“金纸”、香烛正燃着,火旺旺的,炉底是一个竹蓖筛。媒婆一边扶住妻,让她迅速跨过“火窗”,一边口中念念有词:“过火窗,嫁出遇到一个好 ”“过火炭,家口(家庭)金好看”。
其实,过火窗的习俗主要源于古人对火的崇拜,把火当作图腾(如明朝就有“拜火教”),认为可以烧去人生的各种晦气。
总之,“过火窗”是表达善良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寄望未来日子能像“烘炉”那样火红火红。
“嫁娶”用闽南语怎么读?
“嫁娶”闽南语:
嫁[ga5] 嫁[ge5]
娶[cu3] 娶[cua6]
嫁娶 jià qǔ
嫁女与娶妇。
闽南泉州的婚嫁习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起闽南泉州的婚嫁,不仅礼节繁多,而且每种习俗都富有地方色。当男女情投意合,不管对象是自由恋爱的也好,媒人介绍的也好,如果想结婚,无不例外的都要先来个“定婚”手续。所谓的“定婚”就是小伙子由其长辈或族亲长辈择个吉日,带上金银手饰、礼(聘)金、喜糖、香烟等礼品到女方家“压定”,或称订盟,宣告婚事已定。闽南人是很注重这个的,因为它是结婚前的必经手续,被看作是未有法律程序前的事实婚姻,在很大程度上等价于结婚。年轻女子在定婚后就视对方为未来的终生伴侣,对外亦不必再羞答答地玫瑰静悄悄地开,扭扭捏捏,不敢向外人道了。更有甚者,让男方住到自已家中或自己住到男方家中也就天经地义,不必担心他人有什么闲言碎语,流言蜚语了。
定婚的金银首饰起早就该准备好了,一般是“从头到脚”都要有,什么金耳环、金项链、金戒指、金手链、金脚链,上下珠光宝器,金光闪闪的。数量多少根据不同的家庭经济情况而有所不同,一般人家量力而为。礼(聘)金是不可没有的。按照以前的说法,这聘金是男家给女家的“养钱”(养育姑娘的钱)。女家先出个价,男家则视自家的经济情况来还价,再由媒人从中说和。早些年日子苦,女方父母会把聘金留一部分贴补家用。如今这样做就显得太过寒酸了。通常是聘金全部作为嫁妆费用,还得再加一些,以免显得小气,姑娘嫁过去面子上也好看些。依现在一般情形,这礼金通常在五千元到一万元之间,最少的依据是够上买一部摩托车或电、冰箱、洗衣机之类来做嫁妆,最多就没封顶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礼(聘)金较少,有的地方还把这聘金以最大的面额一张张镶在玻璃框里,让人看得见,更多的是一种炫耀。现在不同了,谁也不愿那么麻烦,或者说不愿“冒富”,简单的只要带上一张活期存折就行了。此外,喜糖也是定婚必不可少的,它是给女方用来分发亲戚朋友,遍告亲友家中的闺女已许了人家,即将出阁了。喜糖的数量多少,就要看女家的需要了,一般三两百斤就够了。
准备好这些东西后,男方可择吉日邀媒人前往女方家定婚了。男方到了女家,分宾主落座之后,姑娘端来茶水招待男方家人,然后由媒人对男家来的客人和女方的父母做了介绍。应该说媒人在整个订婚的过程中起的是主持的作用,其地位不得而知。一些男女自由恋爱而喜结良缘的,也会赶紧拉一个做媒人,这样觉得自然些。当然媒人倒不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媒人男女双方不拘礼节的不会计较,反而觉得亲切些。
介绍完了, 姑娘过来收回茶杯。仪式的高潮是戴定婚戒指,姑娘由家中的长辈妇女陪同,在祭祀祖宗的正厅,脸向外坐在凳子上,两只脚搁在小凳子上,媒人上前说几句吉祥话语,诸如:“坐得正,才会得人疼”“坐得歪,以后才会乖” 等。接着由小伙子拉上姑娘的手,小心翼翼地为心中的伊人戴上订婚戒指,从此缘定三生,白头偕老。其他聘礼交给姑娘家人即可。同时媒人还应告诉姑娘的父母,男方已择某月某日吉时将来迎娶姑娘,婚前的7天、5天或3天,将送给女家“轿前盘”,需要什么物品,需要多少也在这个时候定好。
女家收下的礼物要供奉祖先,意思可这般理解:敬告祖先,你的子孙某某已经完成与某某订婚的礼仪了。完成了仪式。有的女家还置办酒席来招待男家的客人,并由女家的伯叔长辈陪席,席间彼此谈笑风生,融洽了气氛,增进了了解。这样以后,订婚的仪式就算结束了。
婚期前的“轿前盘”俗称“花包”,除了猪肉、鸡、羊之外,就是“花包”了。一般“花包”每个重一斤左右。像一个直径六寸的圆盘,一寸多高,用上等的精白面粉做皮,白糖、花生、肥肉、冬瓜糖等做馅。面皮的正中,要盖上圆的双喜字。花包的多与少,依女方的需要,一般要100个,多则200个,分成若干盛(农村中的一种盛具),装成若干担,每盘上面要还要放上一个大红的双喜字。除此之外,还要准备一担 “礼担”,连同“轿前盘”一起送往女方家。“礼担”装有猪蹄、猪肉、面线、鸡蛋、鸡、酒等,专门来孝敬女方父母养育之恩。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闽南泉州婚嫁中的“定婚”风俗也逐渐趋于简单、淡化,如“轿前盘”、“礼担”除了在偏僻的农村还有外,城镇几乎没有了,但“定婚”的仪式仍然存在,只是礼节不再那么繁琐而已
五帝钱的摆放问题
1,能带.木强遇金还生贵气呐,除非你八字中木行极弱.红绳.绿绳.
2,可放门口,但不能用地毯盖.更不能踩,应悬门首.
3,你以为的吉时就行.
一般除凶招财饰物可能以自我为中心来取舍地.
大门正对上楼梯门口放五帝钱在门上好或是放在地毯下一如
对着楼梯的情况,会因为气流不稳,导致对着楼梯的正向气场变化,就比如大冬天站在公交车上车或者下车门口,长期在此位置当然比其他位置差,也就是风水学上的流煞。当然,对着向上的楼梯算是比较好一点的,对着向下的楼梯是最不好的。这种流煞在风水上是破财和家事不顺的局,都需要风水物品就可以解决,是五帝钱是最适合的,可以直接将五帝钱挂门背后或者压在门垫下都可以,其他是风水球或者貔貅也还可以,不过都没那么强,建议选用效果专门的道家设计的如久遇五帝钱这种风水物件,对流煞、路冲、暗煞都非常有针对性,并且可以挡住家中家中内财外流的情况,最适合家居化冲煞实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