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282签,诸葛202签
诸葛亮的故事名字
【诸葛亮事迹】
一,佤族归顺
远在公元225年,居住在葫芦王地的佤族人卡那曼卷部落与蜀汉丞相诸葛亮签盟归顺蜀汉朝廷,发誓镇守边关,永不反叛。整整1700年,佤族人始终遵循了这个盟约。1934年的英军进攻班洪、班老地区,佤族人牢记了这个盟约,斑老王奋起抵抗,组织佤族武装,剽牛盟誓,效忠他们最尊崇的“阿祖阿公”---诸葛亮。这就是有名的“班洪事件”。
二,六个少数民族供奉的“茶祖”。
《普洱府志古迹》记载: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铜镘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曼撤,固以名其山。六大茶山中有一座就叫孔明山,当地人民还把茶树称作“孔明树”,把诸葛亮尊为“茶祖”。
时至今日,基诺族、布朗族、佤族、傣族、哈尼族、壮族各村寨,每年都要在诸葛亮诞辰这天举行集会,称为“茶祖会”,赏月歌舞,放孔明灯,祭拜诸葛亮。
【其他之记载】
五丈原
五丈原位于宝鸡市岐山县境内,东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宝鸡56公里,北距岐山县城25公里。高20余米,面积约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盘山,北临渭河,东西两面为河流冲的深沟,形势险要。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是三国时诸葛亮最后一个战场。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兵由汉中出发,穿过秦岭,进驻五丈原。初来乍到,粮草不济,先屯田练兵,待机伐魏。魏将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神机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贸然出兵。双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战,诸葛亮不得不引诱魏兵入葫芦沟作战,并放火烧断谷口,欲大败魏将司马懿未料一场大雨,魏军死里逃生。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军败退。当司马懿进兵诸葛亮指挥作战的地方时,看到蜀军阵地之险要,惊叹道:“天下奇才也。”后人为了纪念诸葛亮,在这里修建了。
据当地民间传说,诸葛亮去世时,一颗明星从天而降,所以才起这个名字。当年诸葛亮屯田的地方,人称“诸葛田”。当年诸葛亮设军帐指挥作战的地方还留有半米高的城墙残迹,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近100米。当地群众给这个小城堡起名“豁落城”。在豁落城南边的秦岭山坡,有一块平展的石头,上面似有棋盘线条。据说当年诸葛亮在这里下过棋,所以这座山得名“棋盘山”。在五丈原的土中,已找出不少“诸葛锅”,铁锅上铸有汉代隶书文字。五大原如今是一片农田,游客来这里总想找一找古战场的遗迹和传闻。在农田的中间有一道河湾,当地叫落星湾,湾中的村子叫落星堡。
五丈原北端有诸葛亮祠,创建于元初年,明清曾重修。祠内献殿内两侧墙壁上有一幅幅三国故事画,如古城会、空城计、三战吕布等。壁画下镶嵌着40块青石,石刻岳飞手书《出师表》,字迹苍劲有力。石前有明太祖朱元璋赞颂岳飞的石刻:“纯正不曲,文如其人”。(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
吃瓜留子
诸葛亮不仅能种出好庄稼,而且还有一手种西瓜的好手艺。襄阳一带曾有这么一个规矩:进了西瓜园,瓜可吃饱,瓜子不能带走。传说这条“规矩”也是当年请葛亮留下来的。
诸葛亮种的西瓜,个大、沙甜、无尾酸。凡来隆中作客和路过的人都要到瓜园饱饱口福。周围的老农来向他学种瓜的经验,他毫不保留地告诉他们瓜要种在沙土地上,上麻饼或香油脚子。好多人都来问他要西瓜种子,因为以前没有注意留瓜子,许多人只好扫兴而归。第二年,西瓜又开园了,他在地头上插了个牌子,上面写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诸葛亮把瓜子冼净、晒干,再分给附近的瓜农。现在,汉水两岸沙地上的贾家湖、长丰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气,个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还遵守那条“吃瓜留子”的老规矩。
神机妙算救后代
这件事情的真否无法考证,从记载来看,可能性还是有的。
相传,诸葛亮在临死前对后代说:“我死后,你们中的一个将来会遇到杀身大祸。到那时,你们把房拆了,在墙里面有一个纸包,有补救的办法。”
诸葛亮死后,司马炎打下天下当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员将军是诸葛亮的后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马炎找了个借口,把这个将军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马炎问:“你祖父临死前说了些什么?”这个将军就一五一十地把诸葛亮的话说给他听。司马炎听后,使命令上兵们把房子拆了,取出纸包。只见纸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写着“遇皇而开”。土兵们把信递给炎,炎打开信,只见里面写道:“访问后返三步。”炎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他刚站稳,只听“咔嚓嚓”一声响,炎龙案上面正对的房顶上,一根玉掉下来。把桌椅砸得粉碎。炎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反过来再看信后面写道,“我救你一命,请你留我后代一命。”看完这封信,炎暗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来.他把那个将军官复原职
诸葛亮的八卦衣
在戏剧和图面中,诸葛亮都是身披八卦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姿态。据民间传说诸葛亮的八卦衣是他勤奋好学,师母所赏赐。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德操赏识,连司马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都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诸葛亮天资聪颖,司马先生讲的东西,他一听便会,不解求知饥渴。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他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呜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司马先生在上课时,就问学生,鸡为什么不按时叫鸣?其他学生都摸不着头脑。诸葛亮心里明白,可他是个诚实的人,就如实地把鸡快叫的时候喂食来延长老师授课时间的事如实报告了司马先生。司马先生很生气,当场就把他的书烧了,不让他继续读书了。诸葛亮求学心切,不能读书怎么得了,可又不能硬来,便去求司马夫人。司马夫听了请葛亮喂鸡求学遭罚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马先生说情。司马先生说:“小小年纪.不在功课上用功夫,倒使心术欺蒙老师。这是心术不正,此人不可大就。”司马夫人反复替诸葛亮说情,说他小小年纪,虽使了点心眼,但总是为了多学点东西,并没有他图。司马先生听后觉得有理,便同意诸葛亮继续读书。
司马先生盛怒之下烧了诸葛亮的书,后经夫人劝解,又同意诸葛亮来继续读书。可没有书怎么读呢?夫人对司马先生说:“你有一千年神龟背壳,传说披在身上,能使人上知千年往事,下晓五百年未来.不妨让诸葛亮一试.如果,要书作甚?”司马先生想到把书已烧了,也只好按夫人说的办。
诸葛亮将师母送的神龟背壳往身上一披,即成了他的终身服饰——八卦衣,昔日所学,历历在目,先生未讲之道,也能明白几分。
诸葛亮的鹅毛扇
诸葛亮的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明总是手拿鹅毛扇。
关于鹅毛扇,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黄承彦的千金小姐黄月英并非丑陋,而是一个非常聪明美丽、才华出众的姑娘。黄承彦怕有为的青年有眼不识荆山玉,故称千金为“阿丑”。阿丑黄月英不仅笔下滔滔,而且武艺超群,她曾就学于名师。艺成下山时,师傅赠送她鹅毛扇一把,上书“明”、“亮”二字。二字中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并嘱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后来黄承彦的乘龙快婿,就是吟啸待时、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来蜀国丞相诸葛亮。结婚时,黄月英便将鹅毛扇作为礼物赠给诸葛亮。孔明对鹅毛扇爱如掌上明珠,形影不离。他这样作不仅表达了他们夫妻间真挚不渝的爱情,更主要的是熟练并运用扇上的谋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手不离扇。
清朝康熙年间,襄阳观察使赵宏恩在《诸葛草庐诗》中写道:“扇摇战月三分鼎,石黯阴云八阵图”,就足以证明诸葛亮手执鹅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离扇的原因。
南阳武侯祠同样有“三顾茅庐”一说,难以定论。大家可以看。
诸葛亮七擒孟获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处位于今云南省沾益县。诸葛亮南征,七擒七纵孟获,平定南中。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就在这时,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到了南蛮之地,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但孟获却不服气,说什么胜败及兵家常事。孔明得知一笑下令放了孟获。放走孟获后,孔明找来他的副将,故意说孟获将此次叛乱的罪名都推到了他的头上。副将听了十分生气,大声喊冤,于是孔明将他也放了回去。副将回营后,心里一直愤愤不平。一天,他将孟获请入自己帐内,将孟获捆绑后送至了汉营。孔明用计二次擒获了孟获,孟获却还是不服,诸葛亮便又放了他。这次,汉营大将们都有些想不通。他们认为大家远涉而来,这么轻易地放走敌人简直是像开玩笑一样。孔明却自有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让人心服;以力服人将必有后患。孟获再次回到洞中,他的弟弟孟优给他献了个计谋。半夜时分,孟优带人来到汉营诈降,孔明一眼就识破了他,于是下令赏了大量的美酒给南蛮之兵,使孟优带来的人喝得酩酊大醉。这时孟获按计划前来劫营,却不料自投罗网,被再次擒获。这回孟获却仍是不甘心,孔明便第三次放虎归山。孟获回到大营,立即着手整顿军队,待机而发。一天,忽有探子来报:孔明正独自在阵前察看地形。孟获听后大喜,立即带了人赶去捉拿诸葛亮。不料这次他又中了诸葛亮的圈套,第四次成了瓮中之鳖。孔明知他这次肯定还是不会服气,再次放了他。孟获带兵回到营中。他营中一员大将带来洞主杨峰,因跟随孟获亦数次被擒数次被放,心里十分感激诸葛亮。为了报恩,他与夫人一起将孟获灌醉后押到汉营。孟获五次被擒仍是不服,大呼是内贼陷害。孔明便第五次放了他,命他再来战。这次,孟获回去后不敢大意,他去投奔了木鹿大王。这木鹿大王之营极为偏僻,孔明带兵前往,一路历尽艰险,加上蛮兵使用了野兽入战,使汉兵败下阵来。这之后汉兵又碰上了几处毒泉,使情况变得更为不妙。幸亏不久孔明得到伏波将军及孟获兄长孟节指点,他们才安全回到大营。回营后,孔明造了大于真兽几倍的假兽。当他们再次与木鹿大王交战时,木鹿的人马见了假兽十分害怕不战自退了。这次孟获心里虽仍有不服,但再没理由开口了,孔明看出他的心思,仍旧放了他。孟获被释后又去投奔了乌戈国,这乌戈国国王兀突骨拥有一支英勇善战的藤甲兵,所装备的藤甲刀枪不入。孔明对此却早有所备,他用火攻将乌戈国兵士皆烧死于一山谷中。孟获第七次被擒,孔明故意要再放了他。孟获忙跪下起誓:以后将决不再谋反。孔明见他已心悦诚服,觉得可以利用,于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蛮之地,孟获等听后不禁深受感动。从此孔明便不再为南蛮担心而专心对付魏国去了。
奉节白帝城----刘备托孤、水八阵
白帝城坐落在长江三峡第一峡瞿塘峡口。位于夔门北侧,扼川鄂咽喉作为军事要防的白帝城,地域很宽,年代久远。那是公元一世纪(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自称“白帝”,在此筑城设防。 三国时蜀汉皇帝刘备伐吴兵败,退守白帝城,病死永安宫。临终前无限悲壮地将国事(半壁江山)家事(只剩下孤儿在世)一并托付丞相诸葛亮,这就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刘备托孤”。现存的白帝庙系清代建筑,明良殿、武侯祠、托孤堂、观星亭等,多侧面地宣扬着与“托孤”有关的历史名人。
水八阵在今四川省奉节县城东约六里的长江北岸,据说诸葛亮曾在坝上垒石而成八阵图,俗称“水八阵”。阵图上,石垒纵横八行,行垒间相距两丈,共六十四垒。
诸葛亮与空城计
诸葛亮的空城计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诸葛亮的空城计,最早不是出现于明清以后的《三国演义》,反而出现于来自于正史陈寿所著《三国志》的附注(郭冲三事)。【诸葛亮事迹】
一,佤族归顺
远在公元225年,居住在葫芦王地的佤族人卡那曼卷部落与蜀汉丞相诸葛亮签盟归顺蜀汉朝廷,发誓镇守边关,永不反叛。整整1700年,佤族人始终遵循了这个盟约。1934年的英军进攻班洪、班老地区,佤族人牢记了这个盟约,斑老王奋起抵抗,组织佤族武装,剽牛盟誓,效忠他们最尊崇的“阿祖阿公”---诸葛亮。这就是有名的“班洪事件”。
二,六个少数民族供奉的“茶祖”。
《普洱府志古迹》记载: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铜镘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曼撤,固以名其山。六大茶山中有一座就叫孔明山,当地人民还把茶树称作“孔明树”,把诸葛亮尊为“茶祖”。
时至今日,基诺族、布朗族、佤族、傣族、哈尼族、壮族各村寨,每年都要在诸葛亮诞辰这天举行集会,称为“茶祖会”,赏月歌舞,放孔明灯,祭拜诸葛亮。
【其他之记载】
五丈原
五丈原位于宝鸡市岐山县境内,东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宝鸡56公里,北距岐山县城25公里。高20余米,面积约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盘山,北临渭河,东西两面为河流冲的深沟,形势险要。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是三国时诸葛亮最后一个战场。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兵由汉中出发,穿过秦岭,进驻五丈原。初来乍到,粮草不济,先屯田练兵,待机伐魏。魏将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神机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贸然出兵。双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战,诸葛亮不得不引诱魏兵入葫芦沟作战,并放火烧断谷口,欲大败魏将司马懿未料一场大雨,魏军死里逃生。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军败退。当司马懿进兵诸葛亮指挥作战的地方时,看到蜀军阵地之险要,惊叹道:“天下奇才也。”后人为了纪念诸葛亮,在这里修建了。
据当地民间传说,诸葛亮去世时,一颗明星从天而降,所以才起这个名字。当年诸葛亮屯田的地方,人称“诸葛田”。当年诸葛亮设军帐指挥作战的地方还留有半米高的城墙残迹,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近100米。当地群众给这个小城堡起名“豁落城”。在豁落城南边的秦岭山坡,有一块平展的石头,上面似有棋盘线条。据说当年诸葛亮在这里下过棋,所以这座山得名“棋盘山”。在五丈原的土中,已找出不少“诸葛锅”,铁锅上铸有汉代隶书文字。五大原如今是一片农田,游客来这里总想找一找古战场的遗迹和传闻。在农田的中间有一道河湾,当地叫落星湾,湾中的村子叫落星堡。
五丈原北端有诸葛亮祠,创建于元初年,明清曾重修。祠内献殿内两侧墙壁上有一幅幅三国故事画,如古城会、空城计、三战吕布等。壁画下镶嵌着40块青石,石刻岳飞手书《出师表》,字迹苍劲有力。石前有明太祖朱元璋赞颂岳飞的石刻:“纯正不曲,文如其人”。(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
吃瓜留子
诸葛亮不仅能种出好庄稼,而且还有一手种西瓜的好手艺。襄阳一带曾有这么一个规矩:进了西瓜园,瓜可吃饱,瓜子不能带走。传说这条“规矩”也是当年请葛亮留下来的。
诸葛亮种的西瓜,个大、沙甜、无尾酸。凡来隆中作客和路过的人都要到瓜园饱饱口福。周围的老农来向他学种瓜的经验,他毫不保留地告诉他们瓜要种在沙土地上,上麻饼或香油脚子。好多人都来问他要西瓜种子,因为以前没有注意留瓜子,许多人只好扫兴而归。第二年,西瓜又开园了,他在地头上插了个牌子,上面写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诸葛亮把瓜子冼净、晒干,再分给附近的瓜农。现在,汉水两岸沙地上的贾家湖、长丰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气,个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还遵守那条“吃瓜留子”的老规矩。
神机妙算救后代
这件事情的真否无法考证,从记载来看,可能性还是有的。
相传,诸葛亮在临死前对后代说:“我死后,你们中的一个将来会遇到杀身大祸。到那时,你们把房拆了,在墙里面有一个纸包,有补救的办法。”
诸葛亮死后,司马炎打下天下当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员将军是诸葛亮的后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马炎找了个借口,把这个将军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马炎问:“你祖父临死前说了些什么?”这个将军就一五一十地把诸葛亮的话说给他听。司马炎听后,使命令上兵们把房子拆了,取出纸包。只见纸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写着“遇皇而开”。土兵们把信递给炎,炎打开信,只见里面写道:“访问后返三步。”炎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他刚站稳,只听“咔嚓嚓”一声响,炎龙案上面正对的房顶上,一根玉掉下来。把桌椅砸得粉碎。炎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反过来再看信后面写道,“我救你一命,请你留我后代一命。”看完这封信,炎暗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来.他把那个将军官复原职
诸葛亮的八卦衣
在戏剧和图面中,诸葛亮都是身披八卦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姿态。据民间传说诸葛亮的八卦衣是他勤奋好学,师母所赏赐。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德操赏识,连司马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都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诸葛亮天资聪颖,司马先生讲的东西,他一听便会,不解求知饥渴。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他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呜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司马先生在上课时,就问学生,鸡为什么不按时叫鸣?其他学生都摸不着头脑。诸葛亮心里明白,可他是个诚实的人,就如实地把鸡快叫的时候喂食来延长老师授课时间的事如实报告了司马先生。司马先生很生气,当场就把他的书烧了,不让他继续读书了。诸葛亮求学心切,不能读书怎么得了,可又不能硬来,便去求司马夫人。司马夫听了请葛亮喂鸡求学遭罚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马先生说情。司马先生说:“小小年纪.不在功课上用功夫,倒使心术欺蒙老师。这是心术不正,此人不可大就。”司马夫人反复替诸葛亮说情,说他小小年纪,虽使了点心眼,但总是为了多学点东西,并没有他图。司马先生听后觉得有理,便同意诸葛亮继续读书。
司马先生盛怒之下烧了诸葛亮的书,后经夫人劝解,又同意诸葛亮来继续读书。可没有书怎么读呢?夫人对司马先生说:“你有一千年神龟背壳,传说披在身上,能使人上知千年往事,下晓五百年未来.不妨让诸葛亮一试.如果,要书作甚?”司马先生想到把书已烧了,也只好按夫人说的办。
诸葛亮将师母送的神龟背壳往身上一披,即成了他的终身服饰——八卦衣,昔日所学,历历在目,先生未讲之道,也能明白几分。
诸葛亮的鹅毛扇
诸葛亮的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明总是手拿鹅毛扇。
关于鹅毛扇,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黄承彦的千金小姐黄月英并非丑陋,而是一个非常聪明美丽、才华出众的姑娘。黄承彦怕有为的青年有眼不识荆山玉,故称千金为“阿丑”。阿丑黄月英不仅笔下滔滔,而且武艺超群,她曾就学于名师。艺成下山时,师傅赠送她鹅毛扇一把,上书“明”、“亮”二字。二字中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并嘱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后来黄承彦的乘龙快婿,就是吟啸待时、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来蜀国丞相诸葛亮。结婚时,黄月英便将鹅毛扇作为礼物赠给诸葛亮。孔明对鹅毛扇爱如掌上明珠,形影不离。他这样作不仅表达了他们夫妻间真挚不渝的爱情,更主要的是熟练并运用扇上的谋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手不离扇。
清朝康熙年间,襄阳观察使赵宏恩在《诸葛草庐诗》中写道:“扇摇战月三分鼎,石黯阴云八阵图”,就足以证明诸葛亮手执鹅毛扇的功用以及他手不离扇的原因。
南阳武侯祠同样有“三顾茅庐”一说,难以定论。大家可以看。
诸葛亮七擒孟获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处位于今云南省沾益县。诸葛亮南征,七擒七纵孟获,平定南中。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就在这时,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到了南蛮之地,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但孟获却不服气,说什么胜败及兵家常事。孔明得知一笑下令放了孟获。放走孟获后,孔明找来他的副将,故意说孟获将此次叛乱的罪名都推到了他的头上。副将听了十分生气,大声喊冤,于是孔明将他也放了回去。副将回营后,心里一直愤愤不平。一天,他将孟获请入自己帐内,将孟获捆绑后送至了汉营。孔明用计二次擒获了孟获,孟获却还是不服,诸葛亮便又放了他。这次,汉营大将们都有些想不通。他们认为大家远涉而来,这么轻易地放走敌人简直是像开玩笑一样。孔明却自有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让人心服;以力服人将必有后患。孟获再次回到洞中,他的弟弟孟优给他献了个计谋。半夜时分,孟优带人来到汉营诈降,孔明一眼就识破了他,于是下令赏了大量的美酒给南蛮之兵,使孟优带来的人喝得酩酊大醉。这时孟获按计划前来劫营,却不料自投罗网,被再次擒获。这回孟获却仍是不甘心,孔明便第三次放虎归山。孟获回到大营,立即着手整顿军队,待机而发。一天,忽有探子来报:孔明正独自在阵前察看地形。孟获听后大喜,立即带了人赶去捉拿诸葛亮。不料这次他又中了诸葛亮的圈套,第四次成了瓮中之鳖。孔明知他这次肯定还是不会服气,再次放了他。孟获带兵回到营中。他营中一员大将带来洞主杨峰,因跟随孟获亦数次被擒数次被放,心里十分感激诸葛亮。为了报恩,他与夫人一起将孟获灌醉后押到汉营。孟获五次被擒仍是不服,大呼是内贼陷害。孔明便第五次放了他,命他再来战。这次,孟获回去后不敢大意,他去投奔了木鹿大王。这木鹿大王之营极为偏僻,孔明带兵前往,一路历尽艰险,加上蛮兵使用了野兽入战,使汉兵败下阵来。这之后汉兵又碰上了几处毒泉,使情况变得更为不妙。幸亏不久孔明得到伏波将军及孟获兄长孟节指点,他们才安全回到大营。回营后,孔明造了大于真兽几倍的假兽。当他们再次与木鹿大王交战时,木鹿的人马见了假兽十分害怕不战自退了。这次孟获心里虽仍有不服,但再没理由开口了,孔明看出他的心思,仍旧放了他。孟获被释后又去投奔了乌戈国,这乌戈国国王兀突骨拥有一支英勇善战的藤甲兵,所装备的藤甲刀枪不入。孔明对此却早有所备,他用火攻将乌戈国兵士皆烧死于一山谷中。孟获第七次被擒,孔明故意要再放了他。孟获忙跪下起誓:以后将决不再谋反。孔明见他已心悦诚服,觉得可以利用,于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蛮之地,孟获等听后不禁深受感动。从此孔明便不再为南蛮担心而专心对付魏国去了。
奉节白帝城----刘备托孤、水八阵
白帝城坐落在长江三峡第一峡瞿塘峡口。位于夔门北侧,扼川鄂咽喉作为军事要防的白帝城,地域很宽,年代久远。那是公元一世纪(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自称“白帝”,在此筑城设防。 三国时蜀汉皇帝刘备伐吴兵败,退守白帝城,病死永安宫。临终前无限悲壮地将国事(半壁江山)家事(只剩下孤儿在世)一并托付丞相诸葛亮,这就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刘备托孤”。现存的白帝庙系清代建筑,明良殿、武侯祠、托孤堂、观星亭等,多侧面地宣扬着与“托孤”有关的历史名人。
水八阵在今四川省奉节县城东约六里的长江北岸,据说诸葛亮曾在坝上垒石而成八阵图,俗称“水八阵”。阵图上,石垒纵横八行,行垒间相距两丈,共六十四垒。
诸葛亮与空城计
诸葛亮的空城计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诸葛亮的空城计,最早不是出现于明清以后的《三国演义》,反而出现于来自于正史陈寿所著《三国志》的附注(郭冲三事)。三气周瑜
空城计
七擒孟获
秋风五丈原
“一水远一水,一山旋一山,水穷山尽处,名利不为难,”是什么意思?_百度...
意思是说:前期事业是团迷雾、朦朦胧胧,而后期要跌个不轻的跟头,如果能爬起来,这个跟头就是个转折,后面的路就好走了,名利双收!
诸葛亮足智多谋
《三国演义》杜撰的那些故事就不说了,现在举两个史书记载的事情。
一、关于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随刘备到荆州后,荆州牧刘表的大儿子刘琦向诸葛亮请教,说自己受到刘表后妻的威胁,没有安全感,问诸葛亮该怎么办?但问了几次,诸葛亮都推托不答。后来,刘琦带着诸葛亮上了一座高楼,并下令抽去楼梯,对诸葛亮说:“现在上不于天,下不至地,先生可以赐教了。”这时,诸葛亮才缓缓地说:“你难道不知道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的事情吗?”一句话提醒了刘琦,他马上向刘表提出出任江夏太守,于是离开了荆州,化解了这场危机。
二、关于诸葛亮的过失。刘备有个干儿子叫刘封,受到刘备的重用。关羽败亡的时候,刘封因为条件不成熟,没有施救,这让刘备非常生气。后来,刘封到成都向刘备说明情况,刘备征求诸葛亮对刘封的处置意见。这时的诸葛亮并没有从蜀汉大局出,而是担心刘封刚猛,有朝一日刘备去世,自己根本驾驭不了刘封。于是阴险对劝刘备将刘封处死,刘备当时也是一时糊涂,听从了诸葛亮的意见。后来,刘备有些后悔,但已悔之无及。对于足智多谋方面```
楼上回答的不错```
三国演义里表现的很多```
1.火烧博望坡```
2.联合东吴抗魏```
3.赤壁```
4.计取姜维```
5.木牛流马```
等等```
主要过失```
马谡失街亭(刘备临终前曾说马谡不可领兵`诸葛未听`以至大败)```001.隆中对(一)
002.隆中对(二)
003.隆中对(三)
004.刘琦问计求自保
005.火烧博望坡(一)
006.火烧博望坡(二)
007.火烧博望坡(三)
008.火烧新野(一)
009.火烧新野(二)
010.火烧新野(三)
011.火烧新野(四)
012.孔明初见鲁肃(一)
013.孔明初见鲁肃(二)
014.孔明初见鲁肃(三)
015.孔明难张昭(一)
016.孔明难张昭(二)
017.诸葛亮智激孙权(一)
018.诸葛亮智激孙权(二)
019.诸葛亮智激孙权(三)
020.孔明议策
021.初会周瑜
022.智激周瑜(一)
023.智激周瑜(二)
024.东吴决断
025.孔明难兄长
026.一语解厄(一)
027.一语解厄(二)
028.草船借箭(一)
029.草船借箭(二)
030.草船借箭(三)
031.草船借箭(四)
032.草船借箭(五)
033.周瑜打黄盖
034.孔明探病(一)
035.孔明探病(二)
036.孔明探病(三)
037.孔明祭风(一)
038.孔明祭风(二)
039.赤壁之战(一)
040.赤壁之战(二)
041.赤壁之战(三)
042.华容道(一)
043.华容道(二)
044.孔明释关羽
045.刘周打赌(一)
046.刘周打赌(二)
047.坐山观虎斗(一)
048.坐山观虎斗(二)
049.坐山观虎斗(三)
050.智辞鲁肃(一)
051.智辞鲁肃(二)
052.孔明妙计破零陵(一)
053.孔明妙计破零陵(二)
054.孔明妙计破零陵(三)
055.孔明妙计破零陵(四)
056.大战长沙(一)
057.大战长沙(二)
058.孔明难鲁肃(一)
059.孔明难鲁肃(二)
060.东吴提亲(一)
061.东吴提亲(二)
062.第一个锦囊
063.吴国太相婿
064.第二个锦囊(一)
065.第二个锦囊(二)
066.第三个锦囊(一)
067.第三个锦囊(二)
068.赔了夫人又折兵
069.再辞鲁肃(一)
070.再辞鲁肃(二)
071.再辞鲁肃(三)
072.借路之计(一)
073.借路之计(二)
074.借路之计(三)
075.周瑜之死
076.孔明吊丧
077.一纸退敌(一)
078.一纸退敌(二)
079.刘备入西川
080.临别授计
081.孔明设计捉张任(一)
082.孔明设计捉张任(二)
083.智降李严
084.张飞战马超(一)
085.张飞战马超(二)
086.孔明智收马超(一)
087.孔明智收马超(二)
088.孔明说法正
089.巧抚关羽
090.东吴再讨荆州(一)
091.东吴再讨荆州(二)
092.东吴再讨荆州(三)
093.大战合淝(一)
094.大战合淝(二)
095.张飞败张颌(一)
096.张飞败张颌(二)
097.孔明激黄忠(一)
098.孔明激黄忠(二)
099.再激黄忠
100.平定汉中(一)
101.平定汉中(二)
102.平定汉中(三)
103.刘备称王汉中
104.关羽之死
105.嫁祸之计(一)
106.嫁祸之计(二)
107.刘封伏法(一)
108.刘封伏法(二)
109.刘备称帝(一)
110.刘备称帝(二)
111.孔明苦谏
112.火烧连营
113.孔明安居平五路(一)
114.孔明安居平五路(二)
115.孔明安居平五路(三)
116.孔明安居平五路(四)
117.智破反军(一)
118.智破反军(二)
119.智破反军(三)
120.智破反军(四)
121.大败三洞元帅(一)
122.大败三洞元帅(二)
123.初擒孟获(一)
124.初擒孟获(二)
125.二擒孟获(一)
126.二擒孟获(二)
127.二擒孟获(三)
128.二擒孟获(四)
129.三擒孟获(一)
130.三擒孟获(二)
131.三擒孟获(三)
132.三擒孟获(四)
133.四擒孟获(一)
134.四擒孟获(二)
135.四擒孟获(三)
136.四擒孟获(四)
137.五擒孟获(一)
138.五擒孟获(二)
139.五擒孟获(三)
140.五擒孟获(四)
141.智取三江城(一)
142.智取三江城(二)
143.六擒孟获(一)
144.六擒孟获(二)
145.六擒孟获(三)
146.七擒孟获(一)
147.七擒孟获(二)
148.七擒孟获(三)
149.七擒孟获(四)
150.降服孟获
151.孔明巧使反问计(一)
152.孔明巧使反间计(二)
153.魏延之计
154.智取安定郡(一)
155.智取安定郡(二)
156.智取安定郡(三)
157.巧夺南安郡(一)
158.巧夺南安郡(二)
159.巧夺南安郡(三)
160.姜维降蜀(一)一
161.姜维降蜀(二)
162.姜维降蜀(三)
163.姜维降蜀(四)
164.乱中取天水
165.计败曹真(一)
166.计败曹真(二)
167.计败曹真(三)
168.大破羌兵(一)
169.大破羌兵(二)
170.大破羌兵(三)
171.大破羌兵(四)
172.孟达之死(一)
173.孟达之死(二)
174.孟达之死(三)
175.痛失街亭(一)
176.痛失街亭(二)
177.痛失街亭(三)
178.空城计(一)
179.空城计(二)
180.安全退兵
181.挥泪斩马谡
182.再伐中原
183.姜维诈降(一)
184.姜维诈降(二)
185.姜维诈降(三)
186.大败曹真(一)
187.大败曹真(二)
188.大败曹真(三)
189.孔明巧退兵
190.智斩王双
191.奇袭陈仓(一)
192.奇袭陈仓(二)
193.轻取两郡(一)一
194.轻取两郡(二)
195.司马懿再度中计
196.张颌中计(一)
197.张邰中计(二)
198.张邰中计(三)
199.张邰中计(四)
200.举重若轻退魏兵(一)
201.举重若轻退魏兵(二)
202.大破曹真(一)
203.大破曹真(二)
204.大破曹真(三)
205.大破曹真(四)
206.气死曹真
207.斗阵法司马懿中计(一)
208.斗阵法司马懿中计(二)
209.增灶计(一)
210.增灶计(二)
211.孔明严词责后主
212.陇西割麦(一)
213.陇西割麦(二)
214.陇西割麦(三)
215.麦田设伏
216.智鼓士气(一)
217.智鼓士气(二)
218.张颌之死(一)
219.张颌之死(二)
220.张邰之死(三)
221.张邰之死(四)
222.李严之过
223.反间计破敌(一)
224.反间计破敌(二)
225.反间计破敌(三)
226.反间计破敌(四)
227.木牛流马(一)
228.木牛流马(二)
229.木牛流马(三)
230.木牛流马(四)
231.大战葫芦谷(一)
232.大战葫芦谷(二)
233.大战葫芦谷(三)
234.大战葫芦谷(四)
235.妇人之衣
236.司马懿千里请战
237.孔明归天
238.孔明木偶退魏兵(一)
239.孔明木偶退魏兵(二)
240.孔明遗计斩魏延(一)
241.孔明遗计斩魏延(二)
242.孔明遗计斩魏延(三)
243.孔明遗计斩魏延(四)
244.诸葛亮拜师(一)
245.诸葛亮拜师(二)
246.诸葛亮拜师(三)
247.诸葛亮拜师(四)
248.诸葛亮的八卦衣(一)
249.诸葛亮的八卦衣(二)
250.毒鱼计
251.调皮的小诸葛
252.油瓶与衣服(一)
253.油瓶与衣服(二)
254.伞
255.一个苹果
256.智讨风筝(一)
257.智讨风筝(二)
258.山鸡舞镜
259.两道难题(一)
260.两道难题(二)
261.理想与鸡蛋
262.巧对气地主
263.谁更聪明(一)
264.谁更聪明(二)
265.画
266.篓子
267.智惩奸商(一)
268.智惩奸商(二)
269.智惩奸商(三)
270.煮铜钱(一)
271.煮铜钱(二)
272.快乐与悲哀
273.吃瓜留子
274.谁是偷瓜贼(一)
275.谁是偷瓜贼(二)
276.煮袍断案(一)
277.煮袍断案(二)
278.煮袍断案(三)
279.粪便断鹅(一)
280.粪便断鹅(二)
281.粪便断鹅(三)
282.谁占谁的便宜(一)
283.谁占谁的便宜(二)
284.诸葛亮娶妻(一)
285.诸葛亮娶妻(二)
286.诸葛亮娶妻(三)
287.诸葛亮的鹅毛扇
288.智保卧龙岗(一)
289.智保卧龙岗(二)
290.妙计救乡亲(一)
291.妙计救乡亲(二)
292.巧断遗嘱(一)
293.巧断遗嘱(二)
294.巧断遗嘱(三)
295.巧断遗嘱(四) 296.真正的男子汉(一)297.真正的男子汉(二)298.诸葛亮与馒头(一)299.诸葛亮与馒头(二)300.神机妙算救后代若真说历史上的孔明,其实是1个内政高手,战争他不是很拿手,无法和曹操这样的人才并论。。我认为孔明很足智多谋,楼上的同志们回答的很具体
一个知音,却在天边等,切勿因循,静夜当思省。 为人处事有‘曲过高和...
你虽有一位知音,却远在天涯海角,你深感寂寞,茕茕子立,形影相吊。
俗话说:“远水解不了近渴”,“远亲不如近邻”,你切忌因循守旧,要灵活应变,目前条件成熟,你可以迅速找到“知音”。夜深人静之时,你躺在床上好好想想吧。
如果你是卜问疾病,则需要另谋良医;若是问商业交易上的事,不可死死拘泥于合同上的条条框框,你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相时而动;若是占问婚姻,你不要只想着老对象,试着学会适应新对象。
以上就是非常运势占卜网诸葛神算为您提供的详细解签,希望对您理解签文中的有所帮助,并且对您的人生有积极的意义!如果您觉得不错,不要忘了推荐给您身边的亲朋好友哦!
诸葛神算 进不安,退不可,上下相从,明珠一颗什么意思
解签一:所问诸事,处於进退两难之境,须相关诸人上下一心,始有成功之望。
解签二:此签进退维谷,游移莫决者得失心重也,明珠一颗误尽苍生,其警人贪得之心至矣,占者临事当以义理为重,不可患得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