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六道轮回,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十二因缘
佛家所说的六道轮回,究竟是哪六道?
佛家所说的六道轮回,究竟是哪六道?相信在各类神话故事里面,还有现在的网络小说中,读者们都会看到很多关于“六道”的东西,那究竟六道是什么样子的存在呢,下面就由小编来给各位讲解一下。
六道原来本是印度婆罗门教的世界观,后来被佛教所借用,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制度,根据福报的大小来划分,人在死后可回顾一生,查看一生所作所为之事,福祸哪种更多。在佛教的观念里“众生生死范围虽然有六道,众生的善恶业因的造作,则以人道为主,所以唯有人道是造业并兼受报的双重道,其余各道都是受报的单重道。 ”所以天道和修罗道只有享受福报,下三道只能“享受”苦报。其中只有人道是最好的能享受苦报也能享受福报,也可以分清罪与善。下面小编就来讲解一下各个道。
首先就是天道,天道能进入的人都是在上一世的善人,做过很大功劳的善人,有些甚至几世的善人。因为佛教很讲究因果,所以前世积攒了很多“善因”,所以在下一世就可以投入天道,也就是所谓的“善果”。在转生的这一世,就可以享福了。
第二道就是修罗道,能投身修罗道的人,一般都是福缘深厚的人,虽然修罗道已经算是半人半神的存在。而且天生战斗力极强。
第三道,人道。人乃万物之根本,在佛家的思想中,能够称为“人”很是幸运,投身人道,就相当于一次修行,要体验人生的百态,好好感悟人间,才能早日修成正果。
第四道,饿鬼道。能被投入这条道的人,都是上一世十恶不赦的罪人。他们每天都会受到饥饿的煎熬,算的上是上一世的惩罚。
第五道,地狱道。进入的人,他们根据自身的罪孽来定罪,受尽折磨,直到洗清罪孽,才能再入轮回。
第六道,畜生道。就是投身为畜生,随时都会被人类所吃掉,动物界的弱肉强食,也很残酷。
佛说六道轮回,又说有大千世界 中千世界 小千世界 我们处于什么世界...
人道有大千世界,但只就娑婆来讲,脱离六道是不再轮回,明白一切法的空性,从而真正证得寂静涅槃,所以所谓脱离不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而是消除与一切法的边界,你就是一切法,一切法就是你
“六道轮回”指的是哪六道?
1.【六道轮回】
轮回,梵语Samsara,又译为轮转、流转。
轮回的原始思想产生于古印度婆罗门教,奥义书中有之
但并不完备
轮回:
“轮回”的主体是虚妄的“执持识”,“轮回”的动力是“业感”,“轮回”的结束是“解脱”。
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即在“六道”中轮回,循环往复,如车轮旋转不息,
造善业得乐报,如天、人二道,
造恶业得苦报,如地狱、饿鬼、畜生等“恶道”。
《观佛三昧经》卷六所说:“轮回六趣,如旋火轮。”
“六趣”即“六道”,是生死轮回的六个去处:地狱、饿鬼、畜生、天、人、修罗。
俗语中常用“六道轮回”。
如元·李寿卿《度抑翠》第一折:“我著你脱离生死,免却六道轮回。”
又如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一折:“则你那六道轮回怎脱免,使不的你九伯风颠。”
2.【八苦】
一、生苦,即出生时的痛苦;
二、老苦,即年老体弱的痛苦;
三、病苦,即患病时的痛苦;
四、死苦,即临死时的痛苦;
五、爱别离苦,即与所爱分离的痛苦;
六、怨憎会苦,即与仇人见面的痛苦;
七、求不得苦,即所求不遂的痛苦;
八、五阴炽盛苦,即五阴的作用炽盛,盖覆真性,故死了�螅�葱朐偕�?
3.【五阴盛苦】
八苦之一。又曰五盛阴苦。
解盛有二义:一就苦而说。人各具五阴而众苦炽盛,故曰盛。又五阴之器盛众苦,故曰盛。
中论疏七曰:‘有斯五阴,众苦炽盛,名五盛阴苦。又此五阴,盛贮众苦,名五盛阴苦。’
次一义,为五阴之作用炽盛,故名为五阴盛或五盛阴。旧译之经常呼五阴而言为五盛阴者,即此意也。
增一阿含经十七曰:‘世尊告诸比丘曰:彼云何为担?谓五盛阴是。’然则五阴盛苦,犹单言五阴苦也。
佛教中六道轮回是什么
轮回:
“轮回”的主体是虚妄的“执持识”,“轮回”的动力是“业感”,“轮回”的结束是“解脱”。
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即在“六道”中轮回,循环往复,如车轮旋转不息,
造善业得乐报,如天、人二道,
造恶业得苦报,如地狱、饿鬼、畜生等“恶道”。
六道
1人----即世间人类,虽无天之好福报,有苦有乐都可籍此机缘修行致觉悟,以超脱轮回
2天---居于天界,以福报好为特色,却缺少修行以超脱轮回之动力
3地狱---居于此则长受酷刑之苦,缺乏修行的机缘
4阿修罗----有天道的福报能力,却无其品格,憎恨心重而好勇斗,狠,不思修行
5畜生----以受愚痴,奴役之苦为特色,缺乏修行机缘。
6饿鬼----经常抵受极度饥渴之苦,亦可了解为坚贪苛索仍无饱足,不思修行
六道轮回 天,阿修罗,人,地狱,饿鬼,畜生当众生死后视乎所作的业的善恶倾向而投胎到六个不同的境地,善的入三善道(前三者)恶的入后三恶道(后三者)不断重复流转,非经修行证悟则无有出期
对人生具体苦相的划分,佛家有三苦、困苦、八苦之说,最通常的挺法是八苦,即生苦、老苦、痛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苦就是人生的真实本相。
生苦:是指人出生和生存和痛苦。人的出生,要不得经历十月住胎,胎儿居住在窄小的胎盘内,犹如关在黑暗的地狱里,饱受挤压之苦,胎儿位处肠脏膀胱边,深受脓血屎屎熏蒸之苦;婴儿初生之际,肌肤幼嫩,寒风触身,犹如刀刮、长大之后,人的贫富贵贱,强弱美丑,种种不同的社会环境条件主主观条件,都可以使人产生生存的痛苦。老老苦,人至老年,"头白齿落,五官失灵",神智昏暗,肌肉萎缩,四肢乏力,生命不长,死亡将至,实在令人痛苦。
痛苦:佛教所指的病分身病和心病两种。身病是因为“四大不调”而引起的,如"地大"不调,身体僵硬沉重;"水大"不调,身体虚浮肿胖,"火大"不调,人遍体蒸热高烧;"风大"不调,浑身性燥不安;人的身体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会受到病痛困扰,心病则是因为受到生活中的各种逼迫而产生的焦虑烦恼和各种忧思悲伤,也使人心力交瘁,痛苦不堪。
死苦:死是人生最大时痛苦,人的生命无常,寿尽终有一死,"但更痛苦的是,人还会因各种意外事故而夭折,如因"疾病缠身而死,因遭水火刀兵之害而死,因心灵极度痛苦而死。任何人都不能逃避死。
怨憎会苦: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喜难乃至憎恶、仇恨的人,都想离这些人远远的,永远不要见到。但人生偏偏是冤家路窄,不愿意看到的人却往往会遇见。使人内心极不舒服,这就叫怨憎会苦。
爱别离苦:与怨憎会相反约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人,希望常相聚会矿时时亲近,如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但到头来却终不免是离多聚少。甚至祸起非常,造成生离死别的莫大痛苦。
求不得苦:人心充满欲求,充满向往。世人无不迷恋和追求一切美好迷人的东西。但人的企盼总是落空,追求总是失败,愿望总难实现,因而造成莫大的痛苦,欲求愈旺,企盼愈高,求不得的痛苦就愈大。
五取蕴苦,所谓“五蕴”,是指物质现象的色和精神现象的受、想、行、识,佛家认为人就是由此五蕴通过因缘和合而成,而有了五蕴就会产生各种痛苦,所以五取取蕴苦是各种痛苦的总汇。
阿修罗道就成为阿修罗,“阿修罗”这种神道非常特别,男的极丑陋,而女的极美丽。阿修罗王常常率部和帝释
战斗,因为阿修罗有美女而无美好食物,帝释有美食而无美女,互相妒忌抢夺,每有恶战,
总是打得天翻地覆。我们常称惨遭轰炸、尸横遍地的大战场为“修罗场”,就是由此而来。
大战的结果,阿修罗王往打败,有一次他大败之后,上天下地,无处可逃于是化身潜入藕的
丝孔之中。阿修罗王性子暴躁、执拗而善妒。释迦牟尼说法,说“四念处”,阿修罗王也说
法,说“五念处”;释迦牟尼说法“三十七道品”,阿修罗王偏又多一品,“说三十八道品
”。佛经中的神话故事大都是譬喻。阿修罗王权力很大,能力很大,就是爱搞“老子不信邪
”、“天下大乱,越乱越好”的事,阿修罗又疑心病很重,“大智度论卷三十五”:“阿修
罗其心不端故,常疑于佛,谓佛助天。佛为说‘五众’,谓有六众,不为说一;若说‘四谛
’,谓有五谛,不说一事。”“五众”即五蕴”,四谛是佛法中的基本观念。阿修罗听佛说
法,疑心佛偏袒帝释,故意少说了一样。
什么六道轮回,全是假的
佛教无法解释第一世在哪里,所以就说轮回没有开始。可是科学证明这是错的。科学不是直接证明有没有轮回,而是从“六道”作为突破口。六道轮回,没有“六道”,轮回就没有条件。“六道”的中心是“人道”和“畜生道”,即必须有生物,其他四道:“天道”、“修罗”、“恶鬼”、“地狱”都不是现实世界的,但都必须基于现实世界作为轮回的“基础”。这就出现问题,因为科学可以证明地球最初并没有动物和人,生物是后来出现的,宇宙最早也没有地球,那么“人道”和“畜生道”一开始是不存在的,如果没有生物,没有活物,那么另外“四道”也就不攻自破了:没有人作恶,谁去下地狱?谁去变成恶鬼呢?没有人做好事,谁去飞升进入“天道”呢?没有人生嗔恨之心,执着争斗之意志,谁去变成“修罗”呢?所以少了现实世界的“两道”,佛教的“六道”一个也不存在!
佛教讲的六道轮回是真的吗?
绝对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