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词三世姻缘,温州鼓词双扇姻缘2
哪里有《中国历史文献集成》《民间宝卷》下载啊
宝卷是民间宣讲教义的说唱脚本。采用说唱结合的通俗文学体裁宣传教义法规,在唐代的俗讲、变文中已出现,后又有宋代说经、诸宫调、鼓子词的影响,至明代始有宝卷之名。佛经故事、劝事文、神道故事和民间故事,以佛经故事最多
这里有很多宝卷,佛家的宝卷,这些民间宝卷也是我收集多年才收集这么多的,
注意:图片中右下角处可以获得这些宝卷
│ 七真天仙宝卷卷一养真仙苑.pdf
│ 七真天仙宝卷卷三养真仙苑.pdf
│ 七真天仙宝卷卷二养真仙苑.pdf
│ 七真天仙宝卷卷四养真仙苑.pdf
│ 三世修行黄氏宝卷倪秀章倪之瑞.pdf
│ 三世修行黄氏宝卷,道光二十七年杭州昭庆寺慧空经房印造.pdf
│ 三世修道黄氏宝卷下集文益书局上海.pdf
│ 三世修道黄氏宝卷上集文益书局上海.pdf
│ 三世姻缘宝卷蘇城江蘇蘇城玛瑙经房.pdf
│ 三宝证盟宝卷常郡常州金太太.pdf
│ 三教归一化意宝卷,光绪癸巳京都聚文斋新刊.pdf
│ 三教破迷显正明心宝卷 .pdf
│ 三氏修道黄氏宝卷上集倪秀章倪之瑞.pdf
│ 三生石(三世因果),上海宏大善书局癸亥刊印 .pdf
│ 三茅真君宣化度世宝卷下李登鰲.pdf
│ 三茅真君宣化度世宝卷上李登鰲.pdf
│ 三茅真君宝卷,光绪三年蘇州玄妙观得见斋重刊.pdf
│ 中国宝卷研究.pdf
│ 二度梅宝卷_刻书地不详王存诚堂 (2).pdf
│ 二度梅宝卷_刻书地不详王存诚堂 (3).pdf
│ 二度梅宝卷_刻书地不详王存诚堂.pdf
│ 五台山楹联宝卷.郭华荣等编著.山西经济2009.pdf
│ 五祖黄梅宝卷.pdf
│ 五圣宗宝卷(五菩萨宝卷),民国丁巳务善堂重刻.pdf
│ 五圣家堂宝卷沈荫兰.pdf
│ 伏魔宝卷02,民国二十二年上海宏大善书局承印 .pdf
│ 伏魔宝卷03,民国二十二年上海宏大善书局承印 .pdf
│ 伏魔宝卷04,民国二十二年上海宏大善书局承印 .pdf
│ 伏魔宝卷降乩注释01,光绪二十二年吉林北山关帝庙学善堂刻本.pdf
│ 伏魔宝卷降乩注释02,光绪二十二年吉林北山关帝.pdf
│ 伏魔宝卷,民国二十二年上海宏大善书局石印01.pdf
│ 大明嘉靖江蘇蘇州府瑞珠宝卷卷下胡存诚堂.pdf
│ 大明嘉靖江蘇蘇州府瑞珠宝卷卷上胡存诚堂.pdf
│ 大梵先天斗母圆明宝卷03,据大渊忍尔藏清刊本摄.pdf
│ 大梵先天斗母圆明宝卷04,据大渊忍尔藏清刊本摄.pdf
│ 天仙女宝卷,上海惜阴书局印行 .pdf
│ 天仙宝卷下尤轮香.pdf
│ 天仙宝卷上尤轮香.pdf
│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万历四十三年御制印.pdf
│ 太上老子清静科仪,康熙甲子刊.pdf
│ 太平宝卷(太平赵素贞卷),民国二十四年上海惜 .pdf
│ 太华山紫金岭两世修行刘香宝卷全集上_杭州浙江玛瑙寺经房.pdf
│ 太华山紫金岭两世修行刘香宝卷全集下_杭州浙江玛瑙寺经房.pdf
│ 太华山紫金镇两世修行刘香宝卷_-常郡江蘇乐善堂.pdf
│ 太华山紫金镇两世修行刘香宝卷_常郡江蘇乐善堂.pdf
│ 太华山紫金镇两世修行刘香宝卷全集_姚文海书局上海.pdf
│ 太华山紫金镇两世修行刘香宝卷全集卷下文益书局上海.pdf│ 何仙姑宝卷下卷文益书局上海.pdf
│ 何仙姑宝卷安东吉林宏道善书局.pdf
│ 何仙姑宝卷(吕祖师度何仙姑因果卷),光绪庚辰.pdf
│ 何仙姑宝卷,宣统三年京东玉邑蒋氏刊.pdf
│ 何仙姑宝卷上文益书局上海.pdf
│ 何仙姑经(宝卷)、曾二娘经,民国四年鼓山经楼.pdf
│ 何文秀宝卷下集文益书局上海.pdf
│ 何文秀宝卷文益书局上海.pdf
│ 何文秀宝卷上集上海文益书局.pdf
│ 佛说三皇初分天地叹世宝卷,道光戊申北京重刊.pdf
│ 佛说忠良仁义贤孝宝卷下册.pdf
│ 佛说忠良仁义贤孝宝卷中册.pdf
│ 佛说忠良仁义贤孝宝卷上册.pdf
温州鼓词王词名三世姻缘 冯仙珠
历史就是过去的人或事,只不过是出名人物还是普通人物,过去可能会有人用这个名字。温州鼓词冯仙珠,在潮剧有出现,是历史人物。
中国自古痴情男儿
自古都是痴情女子负心汉,痴情男子很少的,不过还是有的不管是野史还是正史。多尔衮与孝庄、李隆基与杨贵妃、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纳兰容若、
古人谁在桥上等朋友发大水也不离开最后被淹死
是尾生吧
尾生故事,战国时习传人口,而不详其所自始,因不晓其为何时人,亦不审其为何地人。
《战国策·燕策一》,人有恶苏秦于燕易王者,曰:“武安君(苏秦),天下不信人也。”秦谓王曰:“使臣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不可乎?”下述其事曰:“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其辞未畅。《史记·苏秦列传》演其文曰:“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此故事之轮廓乃显。然则尾生者,忠实于爱情而不惜为之牺牲生命者也。
《燕策一》又述苏代问燕昭王之语曰:“今有人于此,孝如曾参、孝己,信如尾生高,廉如鲍焦、史鰌,兼此三行以事王,奚如?”下又曰:“信如尾生高,则不过不欺人耳。”尾生名高,始见于此。
《庄子·盗跖篇》记盗跖面叱孔丘,列举世之所谓贤士,伯夷、叔齐、鲍焦、申徒狄、介子推、王子比干、伍子胥之伦,谓其“无异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离名轻死,不念本养寿命……卒为天下笑”,而尾生居其一,曰:“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此与《史记》所述苏秦语同。盗跖与孔子同时,而称引尾生,则其人殆生春秋时。然《盗跖篇》之时代,自宋苏轼以来致疑久矣,此尚未必为庄周之寓言,何得循名而责其实!
《淮南子·汜论训》曰:“直躬,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尾生,与妇人期而死之。直而证父,信而溺死,虽有直、信,孰能贵之!……故事有所至,信反为过。”高诱注:“尾生,鲁人,与妇人期于梁下,水至溺死也。”此为确定尾生之国籍者。从《庄子》言则尾生生春秋,从高诱说则尾生居鲁国,并圣人之世,近圣人之居,何其与孔子大有缘也?
推高氏说之由来,盖以尾生名高而《论语》有“微生高”,在未别四声时“尾”与“微”正一音,故以为即其人。按《公冶长篇》记孔子言:“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丐诸其邻而与之”。班固生高诱前,其作《古今人表》,列“尾生高”于下中,即以孔子之贬也,而高之氏正作“尾生”。高诱承之,即以名、氏之同而合为一人。陆德明《经典释文》于《盗跖篇》云:“‘尾生’,一本作‘微生’”,则《庄子》之文亦有作“微生”者。“尾”与“微”之混合若是,说为一人自非无理。若染,其人初虽有乞醯之不直,晚转昭抱之大信,下中只评倘非笃论乎?
《论语》中既有“微生高”,又有“微生亩”。《宪问》载其语曰:“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孔子既斥微生高为不直,微生亩又讥孔子为佞,互相排诋,皆属微生,故明郑晓、焦竑竝以为一人,云:“微生名亩,字高。”兹又牵涉抱柱之尾生,则合三人以为一,故《焦氏笔乘》曰:“生以直、信立标,其固甚矣。”一“直”一“信”皆以“固”为出发点,则更可由性情以证其同。然为情而死大抵皆青年一时狂热冲动,而微生亩直称孔子曰“丘”,犹孔子之称门人然,必是孔子前辈,年已老矣,色情衰矣,何乃更与妇人约,暮夜会于梁下,且甘为之死?故吾人又此种种资料测之,若曰尾生为战国所胜传,群视其行谊为“信”之最高表现,与孝之曾参、廉之鲍焦、忠之伍胥并为卓特之模范,即已握得其故事之真实性;固不必断断计较其人之时与地,作不妥帖之安排也。
此故事甚简单。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梁者桥也,卑暗之地便于幽会。北方河道深浅不常,平日涓涓之流仅存河中一线,不难揭衣而涉,梁架其上,柱下几尽成陆地;一旦秋水暴至,或雨后山洪突发,人苟不登高岸即有灭顶之灾。尾生与女子期会于是,水至本当疾趋岸上,徒以守信不肯去,遂致抱柱而死。其人虽行涉佻挞而爱出至诚,故此事一经传播,时人美其守死善道之精神,直与曾参辈之苦行比而称焉。
自汉以下,此故事在民间似无何等进展;士大夫行文,仅因旧籍所记,备一典故。如邹阳《狱中上书》,云:“苏秦不信于诸侯,为燕尾生”,即取国策语,谓其欲如苏秦然,对燕王为尾生也。而《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管子》:“子产日角;晏平仲月角;尾生犀牛”,似相法中已有此尾生一格。今本《管子》无此文,不知编《御览》者何由得之?
至元代,钟嗣成《录鬼簿》记杂剧名目,乃有“李直夫《尾生期女渰蓝桥》一本,注云:“直夫,女直人,德兴府住,即蒲察李五也。”按德兴府今为河北省涿鹿县地;“蒲察”即女直语之李氏,时人杂用汉、金名词以称之。直夫所作杂居有《颍考叔孝谏庄公》等十二种,其创作数量虽远逊关汉卿而犹可比肩王实甫,惜惟《虎头牌》一剧存于《元曲选》。此尾生一本久佚,不知其是否取材于民间传说,抑或即就策、庄诸书所记加以想象而描绘之者。至其指实所渰之桥曰“蓝桥”,则可参酌他种文献以说明其由来。
按《太平广记》卷五十载唐裴鉶《传奇》中《裴航》一则,亦一恋爱故事,其中有蓝桥名。其大概云:长庆中,有裴航秀才下第,佣巨舟,浮于湘、汉。同载有樊夫人,航挑之;夫人不许,以一诗赠航曰:“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路,何必崎岖上玉清!”航读之不晓其旨趣。其后航归辇下,经蓝桥驿侧,渴甚,向一老妪求浆。妪咄曰:“云英,挈一瓯浆来!”航睹女极芳丽,忽忆樊夫人诗,知宿缘在是,请纳礼而娶之。妪曰:“昨有神仙遗灵丹一刀圭,但须玉杵、臼捣之百日,方可就吞。君约取此女者,得玉杵、臼,吾当与之也。”航拜谢,愿以百日为期。抵京,于闹市中高声访玉杵、臼,曾无影响,人以为痴。遇一货玉翁,介绍到虢州药铺,果得之;惟索值昂,航乃泻囊,兼货仆与马,方及其数,遂持杵、臼徒步至蓝桥。妪大笑曰:“有如此信士乎!吾岂爱惜女子而不酬其劳哉!”女微笑曰:“虽然,更为吾捣百日,方议姻好。”如是日足,妪吞之,俱入山,引航见诸神仙宾客。俄有仙女至,云是妻姊,即舟中所遇之樊夫人,刘纲仙君之妻也。航与妻入玉峰洞,饵绛雪、琼英之丹,神化自在,超为上仙焉。蓝桥,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蓝水上。此篇所记,与尾生了无关涉,其结局之悲欢亦大异;然故事之中心皆为恋爱,其景物皆有桥,而老妪之奖裴航曰:“有如此信士乎!”则两皆为大信人。李直夫所作,疑合二故事而一之,故遂以裴航之蓝桥移之于尾生耳。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记《曲海》目,有无名氏《蓝桥驿》一本,自是写裴航事。而1928年上海大东书局出版之江都黄文旸原本《曲海总目提要》卷九有《蓝桥记》一本,云:“明万历间龙膺撰,演裴航遇云英事”,不知与《蓝桥驿》为同一剧本否?又卷十四有明代无名氏作《软蓝桥》,记崔氏女欲以软梯引季生至楼上相会事,假蓝桥之名以称软梯;王国维《曲录》四则题为“明海盐许炎南作”。此与尾生、裴航两无干涉。自是蓝桥一名不复见于戏剧,知此故事经李直夫一振之后又式微矣。然竟无存乎,则亦不然。
予昔在北京,出入大鼓书场,《蓝桥会》一折为京音大鼓所常奏。书中主人公韦燕春抱柱而死,“韦”之与“尾”,一音之转,知其即为尾生故事之演化,然则直夫之薪传虽不见于剧本而犹悻存于鼓词中也。颇欲加以考索,而事忙不就;中怀耿耿,积二十年矣。比来偶在地摊获槐荫山房所印《水漫蓝桥相会》一册,即鼓词脚本,如睹旧友,因拨冗叙录其事,示尾生故事活跃于今日人民群众之精神界者如此。
略云:河东韦家村有韦郎保,学名燕春,十九岁,读书白云庵。清明放学游春,口渴甚,见一女子方就井汲水,向之乞饮;爱其韶秀,又诡言能算命。女遂自陈名贾玉贞,居河西贾家庄,年十八。韦生挑之,女亦意浃,约以即夕至蓝桥为终身之托。届时,生俟父母寝息,急至桥上。玉帝知之,遣神将收金童。天本晴好,忽然云起,天地昏暗,狂风骤雨突至,水渐没膝,继至胸口;生终不去,抱柱死焉。及云收复晴,玉贞本侍帝玉女,在天庭中与金童相爱,帝罚之,使三世不得谐伉俪,以童身死,一世为《卖胭脂》之郭华、王月英,二世为《楼台会》之梁山伯、祝英台,今罚满矣,得归其原职云。
此故事与苏秦、盗跖所述差合,蓝桥一名则衍自李直夫剧。以约会于桥,故韦居河东,女居河西,至河名则不必问也。尾生本死桥下,今乃移至桥上,当以桥上、下并有柱,水既渰桥,虽立桥上亦可致命。其口渴求饮,与裴航事绝同,疑直夫剧即如是牵系者。至三世不圆满之结局,降韦生于传说中晋代人梁山伯之后,则与《盗跖篇》之作者升尾生于孔子之前同一逞臆之谈矣。
此词之后附《蓝前二世姻缘团圆记》一篇,为别一人作。起句云:“闲来无事翻书篇,观见蓝桥事一番;总有上册无下卷,我今要把下本添。”按《蓝桥会》文足事完,此乃云“有上册,无下卷”者,一般人怯于承受悲剧,常思化为团圆,兹篇虽已同归天班而终未谐花烛,故必欲为之增出一下卷,犹作《续红楼梦》者之心也。其大意云:韦郎保世为李官保,学名奎元,生于南京王家滩,十七岁至顺天赶考。中途遇贼,劫其行李,大哭觅死。土地神怜之,风送至京;身无一钱,卖文为活。一日,过一圆门,百花盛放,楼前立一女子,花容月貌,为之留连不忍去;婢仆见而疑之,执以见主人。李生自陈父、祖官阶,主人刘吏部大喜,盖其妇乃李生之姑也。;刘只一女,即所见之丽姝,名瑞莲,年十七,遂与生缔婚姻。其后李生赴试,御点状元。夫、妻寿至六十,上天归班。此所云云,皆作者踌躇满志之想象,无书本与传说为根据者。末云:“二人若得再相会,至五云观景再团圆。那个住在苏州府,这个山东有家园。明公若问后来事,《五远传》上说周全”,则又牵合《五云传》为一事。先民每好将若干相类之故事串于一线,若僧侣之转世者,此本之《五云》与前本之三世,皆其类也。
三十年前,予方勤研民俗,时以文字发表,一时各地寄稿者颇多。顷检得一纸,题为《蓝桥会》,述某地之传说,惜时久竟忘其赠主,因亦无从审识此传说之地点。其略云:周家村之周员外生子绝丑,背驼,足跛,妄想娶一美女,日夜与父母吵闹。二老爱子心切,允之。离周家村五里为蓝家村,村中一老人以教读为业,妻亡,遗一女,极妍丽,年已二八。周员外知之,命媒婆前去说合。经媒婆之夸饰,此丑公子居然成一温文尔雅之美少年。蓝老心动,请相其人。媒婆设计,将华山魏公子诓出,果英俊,婚事遂谐。至期,洞房中灯火尽灭,女复受绐。次日发觉,徒自怨泣而已。某晚,女梦与一美少年幽会,并约明日至蓝桥相见。醒后,梦中事历历在目,即以担水为名,步至桥下,与魏公子遇,盖公子亦于昨夜得梦,正下山之也。两人于井边互诉身世,约于三更相会。当晚大雨,公子至桥,山洪暴发,直冲桥上,知生命难保,便将衣服系于桥栏,示不失信,其身遂被水冲去。蓝女至,不见公子,四方寻觅,乃于栏上发见其衣,知其已死,亦投河殉焉。后玉堂春为蓝女转世,王三公子则魏公子也。此故事言及华山,或为流行于陕西东部之传说,实际之蓝桥去华山本不远。尾生姓氏,此又作“魏”,要是小变。(作《花月痕》之魏秀仁,影射己身于小说中,名“韦痴珠”,正与此同。)以蓝桥故,女遂姓蓝。其嫁周公子及因梦识魏,魏以衣系桥栏以死等,均与鼓词所述不同。其以魏代周相亲,有类于《醒世恒言》中之《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又览一九五二年九月二十七日上海《新闻日报》,知淮剧中亦有《蓝桥会》,其故事略云:魏景元与兰瑞莲幼小相识,久蕴深情,然婚姻不克自主,兰终嫁一猥琐丈夫。一日汲水,于井边遇魏,约夜间会于蓝桥,同逃他地。不幸魏至桥,适值涨潮,至死不离,殉焉;兰至亦投水死。“兰”即“蓝”之同音字。是此女之姓,在传说中有贾、蓝、兰之不同,而其人之事,后二者皆谓其失身匪人,欲自择佳偶而事之。长江以南各地所以不传此故事者,殆以无洪水漫桥之背景欤?
尾生故事虽无大发展,而绵延二千余年末绝,可谓故事中之黄耇。此中当有无数妇女之血泪在,盖欲突破婚姻不自由之罗网而不得,遂寄其遐想于蓝桥之并命。予故叙次其始末若此,以见人民生活之一片段焉。
《王的男人》正确中文歌词是什么?
<王的男人>中文歌词
因缘
——韩国电影《王的男人》中文歌词
填词:飞麦品
做一个 前世的梦
一夜足够
痛的瞬间都过去后
镜花已散飘落
往事被你带走
为了不让这份爱生锈
岁月都已白了头
我才为你说出口
我好想 是一朵美丽的绽放
让你看到 温暖的胸膛
时光会为爱退让
因为你让爱坚强
让我张开 一双美丽翅膀
带我飞到你身旁
做一个 前世的梦
都是因缘
你的誓言让爱永远
留下一份思念
等到来世再见
让我回到你的身边
宁愿闭上这双眼
听见盛开的春天
我好想 是一朵美丽的瞬间
让你看到 这绽放因缘
时光会为爱改变
因为你给爱信念
等你回来 回来的那一天
不要再让爱离别
梦醒来因缘还在
因为你给爱永远
等你回来 回来的那一天
不要忘了这因缘
王的男人片头曲《姻缘》的音译歌词
我也很喜欢李仙姬的【姻缘】,这是他的拼音歌词,还有汉语意思:
【王的男人】主题曲
yi su kei wu yi su na ni da ji na guo(时空流转 老烛残颜 无常相伴)
ta xi fo gei tei nv guir naer(往昔相依 过眼云烟)
mo do go bo li go(蓦然回首从前)
ku te ga dei so so(繁华已经遥远)
[na nv ge du ka ni da guir(喃喃自语 迷惑当年)
yi yo ni lo ku ha jo(一转眼 沧海桑田)
ho ku ha su a lop jo(何苦念 曾否相恋)
nai sa gei yi cho lo ma lian da lu na(难再现 一切已逝去 转身变)
do da xi wo su i se ga yo(多情是苦 岁月似梦魇)
ku na ku sa lai ku lei(可奈何 便是姻缘)
kang xi ni co nu lin guir(看世人 蹉跎容颜)
yi sa la ni nu su ji ya to ro(忆往昔苦 却是苦毒无间)
ne da ga ni chew gei yo(何必再 求 来世缘)
chew na ne man man nv jia ba ji ma(匆匆行 漫漫路 娑婆世间)
pi jiang yo ro qia li ye jo(他昔相依 恰似昨天)
ma ji mo tan dei to(蓦然回首从前)
hu hei ha ji hang jo(迷迷痴痴当年)
yo mo nan gu hop su ni ga(呐呐难言 你我之间)
mu yo ni niala gu ha jo(拥有你 只是姻缘)
ho fu hai su la ho jo(何苦却 难遂心愿)
na se gei yi cho lo ma lv da o na(难再现 一切已逝去 转身变)
do da xi o su yi say ga yo(多情是苦 岁月似梦魇)
ha dei ku ma ma qi ma(可奈何 难逃因缘)
tan xi en ha xi tei jo(笑世人 迷恋情缘)
men li to la men na ge tui lv nui(梦里相见 堕成鸳鸯蝴蝶)
ta xi nuo xi ma la yo(种下出世 的因缘)
yi sa gei mo ta sa la (一世缘 缠绵怨缘)
yi sa gei mo ta ni yo(一瞬间 地狱无间)
mo li do la ta xi ma ma lv nai(幻里相恋 终究虚妄岁月)
na li nuo ji ma la yo(何苦来世再相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