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另一种说法,古代晚年的雅称

古时候活到80岁真的很罕见,80岁的别称是什么?

这个年岁的称谓为杖朝之年、中寿。岁,是年龄的计量名词。语出《汉·曹操·对酒歌》。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

“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约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

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岁。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中寿:指80岁以上。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扩展资料

未满周岁:男女相同——襁褓,襁指背负婴儿用的宽带,褓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在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3岁:男女相同——孩提,指幼儿始知发笑尚在襁褓中。

3~6岁:男女相同——总角,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

7~11岁:男子——龆年,值儿童换牙的时期;女子——髻年,指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

12~15岁:男子——15岁称为志学之年;女子——12岁称金钗之年,13岁称豆蔻年华,15岁称及笄之年。

16~20岁:男子——20岁称弱冠;16岁称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

20~40岁:男子——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女子——24岁称花信年华,至出嫁称梅之年,30岁称半老徐娘。

50~60岁:男女相同——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70岁:男女相同——花甲(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80岁:男女相同——古稀、杖国之年(谓八十岁可拄杖出入朝廷)、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男女相同——耄耋之年,指年纪很大的人。

90岁~100岁:男女相同——鲐背之年,鲐背上的花纹特别像90岁老人脸上的皱纹。

100岁:男女相同——期颐,又可称为“人瑞”,“期”是期望、指望的意思,“颐”是赡养的意思,“期颐人瑞”指由于年事已高,需要、指望儿孙赡养他。

120岁:男女相同——花甲重开,花甲是60岁,花甲重开,就是两个60岁。

140岁:男女相同——古稀双庆,古稀是70岁,古稀双庆,就是两个70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杖朝之年

古人称为--耄耋之年.
古代对人的年龄岁数,有一个别称。如13岁叫“舞勺”,15岁叫“舞象”,20岁叫“冠岁”,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花龄”,50岁称“知命”,60岁称“花甲”、“耳顺”,70岁称“古稀”之年、“从心所欲”,80岁叫“耋”,90岁叫“耄”。称老人叫“耋耄”,100岁叫“期颐”、“龟年”,140岁叫“古稀双庆”。古代年龄称谓知识介绍
自古以来,我国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20岁(男)——弱冠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读者文摘》1983年第一期
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朝,称为“汤饼之期”。
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
初度:指小儿周岁。
语出清代文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后来亦泛指生日为“初度”,如六十岁生日称为“六十初度”。
龆龀:指儿童。
语出《韩诗外传》卷一:“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齿……”
教数之年:指儿童九岁。
外傅之年:指儿童十岁。
舞勺之年:指儿童十三岁。
??以上皆出自《记》。
破瓜之年:指十六岁女子。
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通俗编/妇女》:“宋谢幼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破瓜之年”亦谓六十四岁。《通俗编》又云:“若吕岩赠张泊诗:‘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有室之年,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故“有室之年”就是结婚之年。语出《礼/曲礼上》。
杖家之年:指五十岁。
杖乡之年:指六十岁。
杖国之年:指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以上称谓,皆出于《王制》。
下寿:六十岁。
中寿:八十岁。
上寿:一百岁。
??以上称谓,出于《庄子》。
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此外,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广韵》:“龙钟,竹也,老者如竹枝摇曳,不治禁持。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颠倒阻滞,如人之遭际,故云。”

从前,也就是在八十年代以前的时候,80岁至89岁是中龄老年人,中龄,即中等年龄。

但是在今天,大家看一看,现在满80~89岁的人比真正80岁至89岁的人年轻多大的年龄差距?

大家重新回忆回忆,八十多岁的人已经是怎样的容颜状貌?

八十七岁的老翁(齐白石在87岁的时候照的相)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出生,这是1951年的时候照的相,时年87岁

齐白石在1951年照的相,时年87岁

在1990年的时候年满89岁、90岁的男士,即出生于1900年、1901年的男士,才一直和87岁的老翁年龄状貌等同一致,现在满89岁的人远远比真正87岁的人年轻三十岁以上的年龄差距,人的五官眉目、身体结构、言行举止、站姿、坐姿、眼神、说话的语音语气这七个特征就是人的年龄主要生理因素可以充分证明。

宫杜若,男,1901年1月15日出生,这是他在2006年照的相,他不仅和87岁的老翁(齐白石在87岁的时候留影)年龄状貌等同一致,而且还没有87岁的老翁那样苍老,仍然和原来在1990年的时候看到的1901年出生的男人年龄一致,仍然和现在看到的1901年出生的男人年龄一致。

宫杜若,1901年1月15日出生,2006年照

现在年满110~119岁的人,才真正是和80岁至89岁的人同岁,出生于1900年至1909年的人,他们的真实年龄依然是80岁至89岁(从三十年前到今天一直是80岁至89岁的中等年龄老年人),而并非110~119岁的寿星老年人,110~119岁只是他们的自然年龄。

80岁被称为杖朝之年,中寿。出自《汉,曹操,对酒歌》

老人的雅称 有哪些?

古代的老人雅称如下:

男性:老朽、老夫、老汉、老拙、老翁、老叟。

1、老朽是老人自谦之词。以“老朽”自称,表示自己是衰老无用之人。

2、老夫是老年男子的自我谦称,通常是指年龄超过七十岁的男子。

3、老汉是老年男人的自称。

4、老拙是古代老年人自谦之词,形容为人处世循规蹈矩,做事按部就班,比较实在、厚道。

5、老翁是中国古代老年男人的称呼,含尊重意。

6、老叟是老人的自称。例如:《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祇留我在家,替你们作个守门的老叟,料想还不误事。”

女性:老身、老妇、老妪、老媪。

1、老身是早期白话中老年妇人的自称。

2、老妇是指年长妇女自称的谦词。

3、老妪是古代的老妇人的自称。例如:杜甫《石壕吏》“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4、老媪拼音为lǎoǎo,是指老年妇,出自《题贺知章故居》。


古代分别称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八九十岁各称什么...

古代对年龄的称谓很多,常用的列举如下:

20岁:弱冠。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30岁:而立。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40岁:不惑。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50岁:艾。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60岁:花甲(耳顺)。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70岁:古稀。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80~90岁:耄耋。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扩展资料:

古人年龄称谓来历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另外,我们现在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汉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这恐怕是后代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的原因吧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我们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八九十岁的别称分别如下:

1、20岁有三个别称,分别是“加冠”、“弱冠”和“结发”。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所以叫用“加冠”代表20岁,但是20岁虽然已经成年,但是身体还未达到最健壮的状态,所以20岁也叫做“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表示成年,所以“结发”也是20岁的一种称谓。

2、30岁的别称有两个,一个是“而立”,也可叫作“而立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出自《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其中“立”是“立身、立志”之意)。

另一个别称是“始室”,出自《礼记·内则》的“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意思是男子三十岁成立了家室,应该开始建业了。

3、40岁的别称是“不惑”,也叫做“不惑之年”,出自于孔子《论语·为政》中的“四十而不惑”,其中“不惑”是“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4、50岁也有四个别称,分别是“艾”“半百”“知命”和“知命之年”。

艾:古称50岁的人为“艾”。出自《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所以用“艾”来称年老的;百岁的一半是50岁,所以用“半百”来称呼50岁,“知命”是“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5、60岁的别称是“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出自孔子《论语·为政》的“六十而耳顺”,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6、70岁的称谓有“从心之年”、“古稀”、“悬车之年”、“杖围之年”,“从心之年”出自于孔子《论语·为政》的“七十而从心所欲”,“古稀”出自于杜甫的“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7、八九十岁的别称是“朝枚之年”、“耄[mao]耋[die]之年”,《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扩展资料

其他年龄称谓:

1、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

4、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5、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6、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二三岁的少年儿童。《礼记·内则》:“拂髦,总角。”

7、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8、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9、束发: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八九十岁的别称分别如下:

1、20岁有三个别称,分别是“加冠”、“弱冠”和“结发”。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所以叫用“加冠”代表20岁,但是20岁虽然已经成年,但是身体还未达到最健壮的状态,所以20岁也叫做“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表示成年,所以“结发”也是20岁的一种称谓。

2、30岁的别称有两个,一个是“而立”,也可叫作“而立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出自《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其中“立”是“立身、立志”之意)。

另一个别称是“始室”,出自《礼记·内则》的“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意思是男子三十岁成立了家室,应该开始建业了。

3、40岁的别称是“不惑”,也叫做“不惑之年”,出自于孔子《论语·为政》中的“四十而不惑”,其中“不惑”是“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4、50岁也有四个别称,分别是“艾”“半百”“知命”和“知命之年”。

艾:古称50岁的人为“艾”。出自《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所以用“艾”来称年老的;百岁的一半是50岁,所以用“半百”来称呼50岁,“知命”是“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5、60岁的别称是“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出自孔子《论语·为政》的“六十而耳顺”,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6、70岁的称谓有“从心之年”、“古稀”、“悬车之年”、“杖围之年”,“从心之年”出自于孔子《论语·为政》的“七十而从心所欲”,“古稀”出自于杜甫的“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7、八九十岁的别称是“朝枚之年”、“耄[mao]耋[die]之年”,《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扩展资料:

其他年龄的别称如下:

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初度:周岁。《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

生小:幼年。《孔雀东南飞》“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

教数:9岁。

外傅:10岁,出外就学。

束发: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舞勺:13岁。

及笄:指女子15岁。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黄发: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晚年的雅称是什么

晚年的雅称是暮年、末年。

基本解释

[释义](名)老年人一生中最后渡过的年份。

[构成]偏正式:晚(年)

[例句]安度晚年。(作宾语)

详细解释

(1).年老之时。

唐 姚察、姚思廉《梁书·夏侯亶传》:"晚年颇好音乐。"

唐 包佶《发襄阳后却寄公安人》诗:"晚年多疾病,中路有风尘。"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人道他晚年一第,又居冷局,替他气闷,他欣然自如。"

梁斌 《红旗谱》五一:"他老早就想过田园生活:茅屋三椽,老枣数株,二亩田园,一口小井,一把辘轳,就足以娱晚年了。"

(2).末年。

宋 欧阳修《六一诗话》:" 唐之晚年,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为高。"

晚年诗句

1、晚年惟好静。唐.王维 《酬张少府》

2、予晚年结弥勒上生业。唐.白居易 《答客说》

3、晚年学垂纶。唐.高适 《答侯少府》

4、晚年务置醴。唐.杜甫 《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

5、晚年依旧争还。宋.李之仪 《朝中措·新开湖水浸遥天》

6、到晚年,遗爱续新题。宋.吕渭老 《满江红·山绕吴城》

7、晚年林下。宋.臧馀庆 《感皇恩·南岳有真仙》

8、晚年名利迹。唐.李溟 《无题》

晚年是指那个年龄段?

晚年,指人年老的时期。晚年和老年不同,没有确切的年龄界限。老年期是指从60岁或65岁起到生命结束为止的时期。大概65岁之后吧,现在医学发达,人的寿命都延长了,因此晚年这个年龄段也延后了60以上吧,古时称60为花甲,70为古稀,也就是说活到70的很少了,总不能快死之年才算晚年吧?花甲合适,看命大能否活到古稀了,呵呵。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