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讼卦倡导什么精神,易经占卦所用筹策是怎样的

为什么有些人说《易经》是中华文化的的本源?易经的精神是什么?

阴阳两仪,太极无极;本末始终,万化归一。

人文时空,自然是从;顺昌逆亡,吉凶趋避。

寻常日用,人道天理;不离不弃,因果相系。

大道之源,群经之典;顺应自然,天地传奇。

易经之所以能够居于中华文化本源之位,实则从其形式与内容都充分印证了。八卦而至六十四卦错综复杂的演化,已然将自然造化的内在机理加以明示,并将事物和人文关联以基因图谱的方式一体呈现,内涵的对立统一、新陈代谢、循环往复、因果关联等规则尽在其中。

而所有卦辞和爻辞,进一步将天时地利人和的内容加以精辟阐述,可谓切近实际且微言大义。让我们得以准确把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和应对之举。所揭示的,正是中华文明(或许不仅仅是中华文明)开源发端的本根本源之道,是不同社会形态演化的文化图谱和基因脉络;也是融通现象和本质的大成之作,是极其详实的安邦定国、治国理政完备体系,所涉及的是天地时空内人类的安身立命之道和全方位因应时空事物变化的人文指导大全。所涉及的都是关乎本质本根本源及其发展变化的根本趋向。

而之后的中华文化无论儒道释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包括民间的意识形态,加以溯源,都附丽着易经开枝散叶的根脉。如此,不是本源是什么?!因此,定为中华文化的经首道源恰如其分。当然,《周易》本也是其他易经的传承与融合也属必然。

至于易经的精神,正是告诫人类应当秉持天地品格,尊重顺应自然而不可须臾违逆。或许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已然将其深刻揭示并涵盖——人类的行为当效法天地自然之道,符合自然造化之功!

周易中的哲学思想有什么?

周易是我国周朝的易经,是周文王囚里据伏羲先天八卦演绎而成后天八卦(即文王八卦)并进一步推演为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的。实际上,自周朝以来,经历代圣贤先师的不断努力和完善,周朝的易经已经有了很大发展,现代所称的周易泛指丰富和发展了的一整套易学理论,包括易理和象数两派的主要著作。
易经是我国群经之首,是一部用阴阳学说揭示和描述宇宙内在本源规律的书。民间称无字天书。
易经很古老,在文字未产生以前,我们的祖先对物质世界的感受发现,许多事物都存在正反两个方面,如白天黑夜,男人女人,硬的软的等,为了描述这正反两个方面的事物,随手画了两个最简单的符;“—”“--”来表示之。开始这两个符号必定是随手画的,只是代表的意义而没有名称,是后来才称其为阳(—)和阴(——)的。关于这两个符号的产生,有的研究周易的书说是男女生殖器的象征,有的说是表示白天和黑夜的符号,其实它们并不具体那一事物,而是描述两类性质相反的事物或一类事物的性质相反的两个方面。毛泽东说,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这一分为二就是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用我们祖先的话说就是事物的阴阳两面。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两面,都是由阴阳构成的。同时万事万物又都可以分为阴阳。
阴阳是我们祖先对物质世界的抽象的分类和描述,这样简单抽象的描述,随着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深入,祖先们肯定感到很不够。通过进一步观察,按《易经》上讲,我们的祖先是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发现了万物类象的规律,即万物按其类基本相象。有的阳的成分多一点,有的阴的成分多一点,有的外阳内阴,有的外阴内阳,于是把所有的事物(开始主要是物质)拿来分类,结果可分成八大类,万物都拿来分类了,没有不能纳入这八大类之中的,为了描述这八大类物质,于是用八个符号来代表之,这八个符号就是由阴阳组成的后来称之为 八卦的(略)这八个符号。这就是八卦的起源。至于有的研究易经的书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伏羲氏则之而画八卦,是不确切的,这造成了人们对八卦起源的神秘性,不利于科学的宣传周易,这八个符号是我们祖先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描述。是当时的文字,是文字的祖宗。
后来先人又发现,不但物质世界符合八卦的分类和规律,精神世界亦可以用八卦来描述。笔者在《清正气功》专著中提出,从大的范围来分,物质世界属阳的世界,精神世界属阴的世界。阴阳两世界均符合八卦所描述的分类和规律。易圣周文王据此进一步推演,将伏羲描述自然的物质世界的先天八卦推演成同时可以描述自然和社会的包括精神世界在内的后天八卦即文王八卦。我们现在应用的就是文王八卦。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增多,所发生的变化过程和结果,仅八个卦(符号)已经不能清晰的分类和描述了,于是周文王根据这两个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规律将文王八卦进一步推演成(八八)六十四卦 ,从此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发规律展的规律都在其中了,没有能逃出其外的,现代科学的发展亦证实了六十四卦与宇宙的自然社会规律的相吻合性。如六十四卦与生物遗传基因结构和组合方式是一致的。
可以这样说,文王当时做的是很伟大的科学研究,他对自然的社会的万事万物的分类归纳总结和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揭示和描述,是如此的严密和准确,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力,历几千年而不衰,是现代的所谓的诺贝尔科学奖成果所不能比拟的。可怜的是,现在还有人把我们祖先的科学研究成果说成是封建迷信,何等的无知悲智。现代的许多科学无不是以周易理论为源泉,无不是从周易理论中得到启示而发展起来的,二进制计算机的发明就是显著的例子。可是有人忘祖了,忘了我们中华民族科学和文化的根。他们人长大了,怀疑起自己的来源了,人都是父母阴阳结合的产物,能说父母的阴阳结合是迷信吗?
周易的起源是科学的,这个起源不搞清楚,往往容易被当成迷信。

《易经》讼卦怎么解释呢

鼎之讼:鼎为成功卦,讼为争议卦,有事还是要说清楚的好。

周易有哪些哲学思想?

《周易》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部内涵精深、影响广泛、流传久远的典籍,有“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之称。几千年来,《周易》以其外在的魅力(奇特的结构形式和抽象的符号显示),以及博大精深的内涵(千古永辉的义理和复杂神奇的运算机制),吸引着人们在各个领域对其进行研究和应用,形成了庞大的易学研究体系。
《周易》一书有《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所构成,从总体上看它是一部指导人们和利用自然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著作。其中,《易经》是我国古代先哲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长期观察,以及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及其结果进行高度总结概括后而形成的。它集中反映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现象和发展变化的饿规律。《易传》则是对《易经》进行解说,用来阐发义理的哲学典籍。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周易》的品格和精神深藏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中。易道讲究阴阳相济、刚柔有应,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是与我们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的。
《周易》是我国古代—部指导人们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典藉,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构成。对其书名含义,历代有多种各有一定道理的解说,其中东汉易学家郑玄说:“《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是讲“日月之道普照周天。”
一、阴阳:《易传·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观念指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万物万象,在其内部同时存两种相反的属性,它们互相依存、互相为用,处个不断的变化之中;其运动是以彼此消长的形式进行的。并始终处于彼消此长,此进彼退的动态平衡状态之中。保持着事物的正常发展变化态势。阴阳观念是一种朴素的唯物思想和辩证法思想,《周易》的主旨,就在于指导我们在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上保持阴阳的动态平衡。
二、爻:在《易经》中,爻是组成卦的基本单位,其中“—”称作阳爻。“--’称作阴爻。
三、卦:由阳爻和阴爻按照一定规律分别组合,进而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变化规律的排列符号,就叫做“卦”,卦是为特定目的《占筮》而组成的符号排列,是《易经》的基本组成单位。
四、八卦:八卦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卦的统称:是由阳爻和阴爻按不同的组合规律.以三个爻为一组分别组成的八种符号排列,《易传·系辞·上》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八个由三个爻组成的卦,也叫经卦或单卦。
五、六十四卦:由八个单卦以不同的次序两两重合、就产生了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分别由六个爻组成,也叫别卦或重卦,其中由八个单卦自身相重所成的六爻之卦,也叫做纯卦,其卦名同单卦。
--------------------------------------------------------------------------------
-- 作者:泰山
-- 发布时间:2005-6-15 20:11:43
--
《易经》的构成:《易经》有其特殊的文字体裁,即不分篇章节次,而是由六十四卦组成。而每个卦又由内外卦,卦画,卦名。卦辞、爻题、爻辞几部分构成。《易经》分为上、下经两部分,上经计三十卦,起于乾卦,止于离卦;下经计三十四卦:起子咸卦;止于未济卦。宋代大儒来熹所著《周易本义》载有《上下经卦名次序歌,内容如下:
乾坤屯蒙需讼师 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 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 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遯兮及大壮 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 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兼未济 是为下经三十四
--------------------------------------------------------------------------------
-- 作者:泰山
-- 发布时间:2005-6-15 20:12:12
--
《周易》名言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乾、象传》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乾、象传》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文言.坤》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易传.系辞下》
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志。 《困.象传》
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益.九五爻辞》
易,穷则穷,变则通,通则久。 《系辞.下》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家人.象传》
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迂,有过则改。 《益.象传》
一阴一阳之谓道。 《系辞.上》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说卦》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文言。乾》

履卦的新解

【原文】 (兑下乾上)[履](1):履虎尾,不咥(2)人。亨。 初九:素履(3),往,无咎。 九二:履道坦坦(4),幽人(5)贞吉。 六三:眇(6)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7)。 九四:履虎尾,愬愬(8)。终吉。 九五:夬履(9),贞厉。 上九:视履(10),考祥其旋(11)。元吉。【注释】 (1)本卦标题是履。原经文卦象后无“履”字。(2)”咥(die):咬。(3)素:洁白,引申 为纯洁。素履;行为清正纯洁。(4)履道:这里指人的行为修养。坦坦:宽 广坦荡。(5)幽人:被监禁的人。(6)眇(miao):一只眼睛小。(7) 大君:国君。(8)愬愬(su):恐惧的样子。(9)夬(guai):“快”的本 字,意思是快速。夬履:意思是行为养撞急躁。(10)视:察看,审视。视 履:意思是行为审慎。(11)考祥:全面仔细地考虑。旋:反复。【译文】 (履卦):踩到老虎尾巴,老虎不咬人。吉利亨通。 初九:行为清正纯洁,如此下去,没有灾祸。九二:为人处世胸怀坦荡,即使无故蒙冤也会有吉祥的征兆。 六三:眼睛不好却能看,跛了脚却能走路。踩到老虎尾巴,老 虎咬人,征兆凶险。军人掌握政权成为国君,也是凶兆。 九四:踩到老虎尾巴,让人害怕,但结果还是吉利。 九五:行为莽撞急躁,占问得到不利之兆。 上九:行为小心谨慎,反复仔细考虑,大吉大利。【读解】我们不难发现,作者认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应当行为清正纯洁, 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同时又沉着冷静,机敏细致,才可能有所 作为。这个标准大概就是君子与小人、王者与野心家的分界线所 在吧。由此可以想到,重视人伦道德纲常的儒家,何以要把 《易》当作经典,也可以明白孔子所说的“君子坦荡荡”、“君子不 忧不惧”所包含的内容了。
《哲学易经》之《履卦》---李建明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彖》日: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象》日: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
不断蓄积力量,从而才能夙行其愿,履行于天下,故受之《履》。履:《说文》,足所依也。足有所依,行之矣。人民创造一定的生活条件必然要向更高层次发展,但发展是有局限性的,只有预备一定的条件才能行之远而亨。因此要促使事物的发展和蓬勃的生活就当遵循发展观和符合发展的客观条件。遵循发展观和符合发展的客观条件用真理改变事实,是以“柔可履刚,行帝位而不疚”矣。故面对一切当如行虎尾、如行薄冰、谨慎而动,如此即或行虎尾老虎也不会咬人,是以有亨之见了。
《彖》辞说:履行之道,柔履刚也。用柔顺悦和之道而应之于刚键,依其情而动,顺其势而为,是以履虎尾而不咥人,无不亨也。原因是虎虽凶矣,顺其性而动未尝不可进也;道虽艰矣,合于其理而行未尝不可通也。是故君子当相观其才能气势而为之度。若能顺应形势,和合于天,悦乐于民,则虽危而安、虽弱而强。如此行进哪怕行虎尾老虎也不会咬人,是以有亨之见了。故一切当顺其势、依其情、合其理、战战兢兢,其行虽柔而能致其刚健中正也。其行刚健中正,哪怕是履行帝王之位又何疚,前途光明灿烂矣。
《象》辞说:上有巍巍蓝天,下有碧波海洋,履道坦坦无有际也,这是《履》之象。是以君子观之,思天之为高矣,何以骥其际;海之为深矣,何以履其地。从而当相观其能而动,谨慎自我行为,辩上下、度能量、明法度、以定天下之志。
初九:素履,往无咎。《象》日: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素,朴素无华,不标榜者也。如牛皮堆山论成十足,世必疑矣。故君子当“言顾行,行顾言”切实于行动,才能业有所进德有所树而日见其增。业绩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埋头苦干做出来的,粉饰自己则包装最好总有自破的一天。因此君子当“素富行富,素贫行贫,上不怨天下不怨人”而独行其愿。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象》日: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坦坦,坦荡宽广也。履道坦坦,无边无际,唯有沉着冷静的人才能不被物欲所迷倒而自逢吉祥。故一切当以平静的心态从事才不会被鸟语花香的情境所蒙蔽,也只有以沉着冷静从事才不会丧失理智和迷失方向。若以俗眼的态度谛视天下则到处都是鸟语花香酒红灯绿矣。故马克思主义反对一切抽象的公式和一切教条的方法,而是要求细心的深思熟虑的看待和思考正在进行的问题,若不加以细心观察和深思熟虑,则任何一个片断、碎片、小段都会将人们引入泥潭。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也。《象》日: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咥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眼睛瞎了还盯着不放,脚跛了还要行走,如此强行则必招其灾,如此履虎尾虎必咥人。原因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更何况还有法律法规,这就叫“武人为于大君也”。因此不切实际的行动必然会招致意想不到的危害,脱离实际的环境就会招受意想不到的打击,之所以咥人之凶是因为位不当也。故君子当明动,安行,不犯难行。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象》日:愬愬终吉,志行也。
如行虎尾,如履薄冰,愬愬终吉,敬慎不败也。因此我们当注重每一个细节,谨慎自我的行为,如此而进则志必可行。常言道:“小心驶得万年船”,唯小心谨慎则不易出错而能保长足发展。
九五:夬履,贞厉。《象》日:夬履贞厉,位正当也。
夬,决也,果决也。一切要果决而行,明快而动,卜问有艰难也。原因是因为时机容不得你迟疑。故夬履贞厉,位正当也。若一迟缓、拖泥就相去千里矣。故“一步实际的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发展才是硬道理。”如成天呆在泥潭里,用调和的手法和犹豫不决,只能是自取其辱。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象》日: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视履,视而履之也。视而履之则进可得位退可免灾,是以大吉,如此行进必有庆也。故面对一切要周祥考虑,全部总和。只有周祥考虑、全部总和、相互联系,才能制定依据而获得吉祥。因此面对一切不应当从可能出发,而应当从现实出发。如能考祥其旋,是以元吉和大有庆也。


《履卦》最新译文: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译文:
履卦,踩了老虎尾巴,老虎却不咬人, 气运亨通。
初九:素履,往无咎。
译文:
打算轻装出行踏青。 此去 原则上是不可能有错的。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译文:
出行踏青的道路 坦荡而宽广。 出来散心的人啊,心情不错。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 武人为于大君。
译文:
对于某些不开眼又没本事的人来说 这是凶的。 因为他不小心踩了老虎尾巴,老虎咬了他,大凶。 但是这对于老虎来说 这却是大吉的。 因为老虎终于有了发威的机会。 像老虎一样有实力的武人 此时可以发力,而进步成为君主,大吉。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译文:
如果你不是不开眼又没本事的人 请不要担心。 虽然你不小心踩了老虎尾巴,战战兢兢的, 但是老虎是不会咬你的。 因为这是一只有大志的老虎。
九五:夬履,贞厉。
译文:
虽然老虎不咬你, 但是你不能不知好歹。 这是你该站队的时候。 站在老虎这边,吉利。 否则,仍然不能保证你的安全。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译文:
观其大势,老虎主导了整个大局。 不论左思右想 站在老虎这边都是吉祥的。 所以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站在老虎这边。 老虎视你为自己人, 当然就不会咬你。 于是你得以凯旋而归。 这是常人所不可能有的吉祥。
履卦的本意是:弱者意外地遭遇到了强者。 但是强者只要你归顺 并不想杀你。 你顺应了大势 终于得到了吉祥与安全。 履卦除第三爻外 的5个爻都吉祥。 唯独三爻,利强者,不利弱者。 如老虎般强大的武人,得此履卦三爻,可以君临天下。 这是所有想成为君主的武人 唯一的机会。

解卦《易经》第十卦 履 天泽履 乾上兑下

【原文】 (履)①。履虎尾,不咥人②,亨。
【译文】 (履卦):踩着虎尾巴,老虎不咬人,吉利。
【注释】 ①履字当重,原经文无,据补。履,卦名。本卦是异卦相叠(兑下乾上)。上卦为乾,乾为天;下卦为兑,兑为泽。上天下泽,尊卑显别,从而以天喻君,以泽喻民,君民有别,这是封建社会礼节的重要体现,也是统治阶级强制人民要履行的社会原则,所以卦名为履。履,《说文》:“足所依也。”即鞋,名词,这里用如动词,意践履。②咥(dié碟),噬,俗语说咬。
【原文】 《彖》曰:履,柔履刚也①。说而应乎乾②,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③,光明也。
【译文】 《彖辞》说:履,意为六三之爻居予九二之上,是为柔履刚。兑处乾下,意义是以和悦的态度对待强暴之人,所以卦辞说。“踩着虎尾巴,老虎不咬人”。“亨通”,因为九五之爻居于上卦中位,像其人有刚健中正之德。卦象还显示:上卦为乾,乾为天,九五居乾卦中位,即天位,像君王品德正大,因而身居帝王之位而心安理得,自然前途光明。
【注释】 ①柔履刚也,此以六三爻像、爻位为据。六三阴爻,为柔,处于九二,初九阳爻之上,所以说柔履刚。②“说而”旬,此以上下卦象为据。下卦为兑,兑义谦逊,喻软弱无势之人;上卦为乾,乾义刚键,喻指强暴有的人。兑处乾下,喻指弱者以和悦的态度应和强暴之人。③疚,《释文》引马云:“疚,病也。”此处当指心病,即愧疚。或说疚,灾害,译文不取。
【原文】 《象》: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乾,为天,下卦为兑,为泽,上天下泽,尊卑显别,这是履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分别上下尊卑,使人民循规蹈矩,安份守纪。
【原文】
初九:素履往①,无咎。
《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译文】
初九:以朴素坦白的态度处世,没有灾害。
《象辞》说:以朴素坦白的态度处世,是说能独行其志愿。
【注释】
①素,白色无文采。履,用于名词,犹言行为。素履,行为纯洁。往,进入(社会)。
【原文】
九二:履道坦坦①,幽人贞吉②。
《象》曰:幽人贞吉③,中不自乱也。
【译文】
九二:行道之人,胸怀坦荡;隐居之人,长逢吉兆。
《象辞》说:隐居之人洁身守正,因为他们秉性中正,不被世俗所惑。
【注释】
①履道,履行道义。②幽人,这里指隐居不仕者。③《象辞》释“贞”为正,与经意有别。
【原文】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①,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②。
《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咥人之凶,位不当也③。武人为于大君,志刚
也。
【译文】
六三:瞎了眼睛却要看物,跛了脚却要行走,这是勉为其难,犹如踩着虎尾巴,终将为虎所伤。这是凶险之事。武人纂夺国政,同样是凶险之事。
《象辞》说:瞎了眼睛却要看物,其视力不足以辨物。跛了脚却要行走,其脚力不足以行路。老虎之所以伤人,因为六三阴爻而居于阳位,所处不当。武人纂夺国政,这是僭越犯上,以六三之位而行九五之志,必遭祸殃。
【注释】
①眇(miǎo秒),目盲。能,读为而。《集解》本作而?转折连词,犹却。②大君,国君。武人为子大君,犹吉武人纂政称君。③位不当也,此以六三爻象、爻位为据,六三,阴爻而居阳位(第三爻为阳位)是所处不当。
【原文】
九四:履虎尾,愬愬①,终吉。
《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
【译文】
九四:踩着虎尾巴,但能遇险知惧,最后仍吉利。
《象辞》说:恐惧警惕,终归于吉,说明虽历磨难,但志愿得行。
【注释】
①愬愬(sù诉),恐惧的样子。
【原文】
九五:夬履①,贞厉。
《象》曰:夬履贞厉,位正当也。
【译文】
九五:行为急躁莽撞;卜其行事有危险之象。
《象辞》说:行为急躁莽撞,卜其行事有危险之象,但九五阳爻居上卦中位,正当其位。因而虽险不凶。
【注释】
①沙少海先生说:夬(guai怪)是快的本字。从夬得声的字,如决等字,大都含有快速的意思。
【原文】
上九:视履①,考祥其旋②。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③,大有庆也。
【注释】 ’ 。
①视。察看,审慎。履,行为。视履,犹言行为申慎。②考祥,古本作考详。郑玄说:“详,周密也,考详,考察周密也。”其,犹而。旋,犹反复。③元吉在上,此以上九之爻位为据。上九居一卦之首,像人身居高位,登高招远,意得志行。
【译文】
上九:行为审慎,遇事周密面反复地考虑,大吉。
《象辞》说:大吉大利,因为上九之爻居全卦之首。预兆其人将有重大喜庆之事。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