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卦序探索王易订,周易卦序的规律

周易卦序结构的代数表示?

关于通行本序序卦原理,历代易界学人积极探究试图予以合理解释,虽见解众多无一圆满,却也不乏鞭辟入里精到之论。最常见、最经典当属唐人孔颖达曾用“二二相偶,非覆即变”来概括通行本序的特点。清代考古辨伪学家崔东壁《易卦次图说》堪称对卦序内在研究的破冰之作。“纯卦统八”“交卦统一十有六”,茫茫六十四卦如此洞悉其架构者崔东壁是第一人。

中国现当代著名的逻辑学家、哲学家、教育家,中国逻辑学界的开拓者、先行者沈有鼎先生《周易序卦骨构大意》、《周易卦序分析》两篇短文从逻辑学角度深刻剖析了卦序骨构与建构原则,是关于周易卦序科学意义上的研究。序卦原理大致可概述为三个部分:规划,建构,赋序。

周易卦中的中,应,秉,乘,比,据 6个词的含义

易经》涵盖万有,纲纪群伦。是我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易经的理论博大精深,而又至简至易。其大可用于治国平天下,其小可用于齐家、处世、修身。其理论体系是建立在阴阳变易的基础上。《易经》之义理主要体现在易经与易传之中。卦辞、卦象、卦序结构以及易传等是易理的重要来源。
一、通行本卦序分析
《易经》又称为《周易》,是因为在《周易》之前还有两种《易经》,即《连山易》和《归藏易》。总称“三易”。据说《连山易》是神农时代之易,《归藏易》是黄帝时代之易。这两种易均已不传。三易都是六十四卦,其根本区别在于卦序的不同。因此产生了不同的理论体系。
六十四卦卦序的排列是多种多样的,按照六十四卦全排列可推算出有:
种卦序。这可是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
但已知的《易经》卦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通行本卦序,(邵子称为后天六十四卦序)
2、先天六十四卦序
3、京房八宫卦序
4、《元包》卦序
5、《马王堆帛书易经》卦序
在这几种卦序中除了通行本卦序外,都有明确的象数关系和易理,其排列顺序有着固定的规律。
自古以来,对于通行本卦序的认识主要有三派:一是易理派,认为只能通过《序卦传》的易理来理解卦序。二是象数派,认为通行本卦序与其它卦序一样有着一定的象数规律。三是,卦序没有什么象数规律和易理,只是便于记忆而已。这派些学者往往对《序卦》易理提出诸多质疑,如宋代学者叶适在其《习学记言》中解《需讼》卦时说:“《序卦》:‘物稚不可不养也’,物之稚者养,而壮者不养乎?”。
笔者认为:《易经》是建立在理、象、数、占基础上的。可以说,没有理、象、数、占就没有《易经》。通行本卦序是流传与影响最广泛的一种卦序,是易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也离不开理、象、数之间的关系,而且其排列规律应该遵循至简至易的原则。
(一)卦序分析
通行本《易经》卦序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是: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咸、恒、遯、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
其基本顺序是将六十四卦分成三十二对,两俩一组,非反即覆。相反就是卦形的阴阳爻全部互换。如乾与坤、颐与大过等。相覆就是卦形上下颠倒。如,屯与蒙、师与比等。如果将相覆之两卦,看作上下颠倒的一卦,那么六十四卦就变成了三十六个反覆卦。参见图一。
通行本《易经》六十四卦,分为上下两经。上经首乾坤,终坎离,共三十卦;下经首咸恒,终既济未济,共三十四卦。全经有四对卦为相反卦,上经三对,乾、坤;颐、大过;坎、离;下经一对,中孚、小过。其余五十六卦为相覆卦。上经十二对,下经十六对。
通行本的卦序自古以来有许多人研究。那么到底这六十四卦存在什么排列规律呢?首先看乾坤至泰否这十二卦。如果将其按照阳爻和阴爻的多少的顺序及相反或相对的组合排列起来:见图二。
可以看出这十二卦有着明显的排列规律:以按照阴阳爻的多少以泰否为中心(三阴爻三阳爻卦)呈对称排列。
若将图一通行本相反覆的卦序,按照卦中阳爻数由多到少(6~0)的顺序,从下到上排列起来(见图三)。图中的数字,代表该卦或相反覆的两卦在原通行本卦序中的排列序号。从图三可以看出,除了上经的无妄大畜和下经的夬姤两组相反覆的卦不符合上述规律外,其它各卦都符合,只是下经没有按照上经那样水平排列的顺序而已。只要将渐归妹在图三的塔形图中下调两行,就可以达到下经也呈水平排列。而且反覆卦的排列以三阳三阴爻卦为中轴,呈基本对称分布。
按照《序卦传》和图三的排列顺序,可以对通行本卦序的排列规律大致归纳三点:
1、按照卦义的前后因果关系衔接(理),
2、按照卦形反覆的关系(象)
3、根据卦形中阳(或阴)爻数对称排列(数)
上述理象数三者之间又互相联系、包含和渗透,卦形的反覆,体现的是物极必反之理;阴阳爻数对称分布,体现的是阴阳平衡之理。
(二)卦序的错位
笔者认为,以上三条就是通行本卦序制作者的指导思想,非常简易,体现了易经至简至易的原则。假如卦序不是按照以上规则排列,那么在三十六组反覆的卦序中就不会仅移动三组卦就能达到卦序如此的有规律性。由此看来,原卦序中上经的无妄大畜、下经的夬姤以及渐归妹必然存在错位,可能是周易卦序在先期流传和传授过程中出现的错简。我们可以分析如下:
据《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由此可以知:一是,在孔子时代所谓《易》,就是指六十四卦的卦辞及三百八十四爻辞。那时的一卦卦爻辞,是合刻于竹片上的,如此六十四卦以竹片韦编而成《易》,所以才有“韦编三绝”。二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已提到了《彖》、《象》、《说卦》、《文言》等为孔子所作。并没有明确说明《序卦传》为孔子所作。到《汉书·艺文志》云:“至于殷周之际,纣在上位,逆天暴物,文王以诸侯顺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可效,于是重易六爻,作上下篇。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这才明确记载了孔子作《序卦》传。由此可以推论,《序卦》在司马迁时代有三种可能性:
1、 卦序和《序卦传》非孔子所作,而为后人所作;
2、 卦序为孔子所作,但《序卦传》非孔子所作;
3、 卦序和《序卦传》均为孔子所作,但司马迁在《史记》中没有提到。
无论哪种情况,由于没有记录作者的卦序排列思想,在文化传播不发达的古代,《周易》主要是单传师授,流传面很小,在传播中出现错简、抄错差错或人为修改都是很可能的。古代的经文是刻于竹简之上的,以绳编之,形如竹帘,成捆收藏。绳断则简脱,《史记》中不是也记载着孔子“韦编三绝”吗!由此也说明错简是造成通行本卦序个别错位最有可能的情况。
根据史料及最新的考古发现,许多学者对《序卦传》为孔子所作表示怀疑。但是笔者认为,即使《序卦传》非孔子所作,但卦序排列很可能为孔子所序。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在汉代(及其之前)就已经有多种卦序存在,除了通行卦序外,其它的卦序大多都是用于象数卜筮的,只有通行卦序重在易理兼及象数卜筮。这正符合孔子治易精神。而且孔子为《周易》作《彖》、《象》、《说卦》、《文言》等肯定是按照一定的卦理顺序而排列。从卦义上讲,《彖》、《象》对于“中”十分重视,后来儒家发展为“中庸”思想。从后面的卦序排列规律的分析来看,这一排列顺序也正反映了儒家的这一思想。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了帛书《周易》,其中有《系辞》上下、《二三子》、《易之义》、《要》、《缪和》、《昭力》等。帛书《易经》的卦序与通行本卦序完全不一样,自然不会有通行本《序卦》传。但是从其经文和传文来看,出入很大。首先是卦序与通行本不一样,卦名卦辞中的字也多有出入,再有就是同为《系辞》但其文字段落互有差异。
1995年在绵阳永兴双包山一座西汉墓中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绘有太极图的木胎漆盘共20件。据考证,该墓下葬的年代在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前。研究表明:该墓出土的木胎漆盘沿口纹饰及其内底的太极图包含了太极八卦、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六十四卦生成序、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六十甲子、北斗七星、二十八宿、年月日时周期、节气、大衍数、十月太阳历等等。这说明图书象数易在先秦乃至汉初是存在的,由于《易经》在一定时期,主要采用师授单传,图书象数易到汉以后就失传了,直到宋代才又复出。
由上可知,《易经》在传授过程中,出现差错、遗漏乃至部分内容的失传都是很自然的。卦序在传授和流传中也一样会出现差错。卦序不会象其它内容会有遗漏现象,六

周易卦序有何意义?

周易讲究时间 一般上午最准 选择上午最好

如何学习周易八卦

太深傲了 智商高的人应该很容易看的懂

谁能告诉我太极八卦图的解说

太极八卦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系辞》又说:“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意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而它们之间却既互相对立斗争又相互资生依存的关系,这即是物质世界的一般律,是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

解释一下八卦是什么意思

无极生太极,太极化两仪,两仪立叁才,叁才定四相,四相分五行,五行通六弥,六弥分七宿,七宿分八卦,八卦定九宫,九宫满十又归圆。
乾:代表天;
坤:代表地;
震:代表雷;
坎:代表水;
离:代表火;
巽:代表风;
艮:代表山;
兑:代表泽。
乾卦、震卦、坎卦、艮卦,为阳卦,代表属于阳性之事物。
坤卦、巽卦、离卦、兑卦,属阴卦,代表属于阴性之事物。
太极八卦又分“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先后天八卦在排列方位和顺序上,也不相一样,阳阴卦定位也不相同。
耿奎对八卦在阴阳之区别定义上另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乾卦为天,为父、为刚、为健,应为阳卦;
震卦为雷,为动、为烈、为猛,应为阳卦;
离卦为火,为光明、为热、为炎、为向上,应为阳卦;
艮卦为山,为止,为实,为沉、为重,应为阳卦。
坤卦为地,为母、为柔、为顺,应为阴卦;
兑卦为泽,“泽为涝塘”,为露、为水,为低、为洼,应为阴卦;
坎卦为水,为衰、为柔、为弱、为向下,应为阴卦;
巽卦为风,为卑、为谦,风也为虚、为空、隐无形,应为阴卦。
根据以上之定义,耿奎排列了太极八卦,按着现行人们的习惯的方位看法(日出东方,夕阳西下),东方定为阳卦,西方定为阴卦,定为:
乾卦:为天,为上、为健,定为正中上位;以次顺东排下为震卦,为雷,为烈、为猛,雷又在上空显发,位应在上,临近乾位;震下为离位,为火,为明、为炎、为热,世间应用,定为中位;离下为艮,艮为山,山为实、为重、为沉,又位于地上,定为下位。
紧贴“艮”卦之后,为阴卦之始,先定位“坤”卦,坤为土,为母,为阴之始,定下位正中,与乾位相对。兑为泽,泽为弱、为涝、为湿,浮于土地面之上,属于下,紧贴“坤”位;“坎”位:坎水,为弱、为养、为软,也为世间所用,与离(火)相对,定为阴之中位;最后为“巽”位:“巽”为风,风为虚、为空,但风又起于上空,临乾卦而定位。
耿奎划定之八卦是以日月影象定卦,按着先阳后阴,日月自然运转而排列。正是一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自然排列的八卦太极。
1.“乾”为纯阳,居位为上,天体运行,由此起卦;
2.东方渐明,晨曦已显,天空霞光一闪——闪为电,电为雷,雷为“震”——晨明天亮;
3.旭日升空,阳光渐烈,正午之时,位居“离”位;
4.天临傍晚,夕阳夕照,日落西山,经此“艮”(山)位,进入阴卦;
5.“坤”为纯阴,为地为黑,阳卦已转,阴卦之始;
6.退隐泽(兑)地,万物静息;
7.位临坎位,阴中之阴,午夜正浓;
8.位临“巽”位,微风渐起,时近黎明,进入乾卦。
一个顺其自然的排列,一个阴阳交替,日月自然运转的定位。
四、通行的64卦序的排列次序中,有6卦排列不合规律
通行本《周易》中的六十四卦排列次序,分为上下经。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此卦序一直是这样解释:定乾坤为六十四卦之首,意味着乾坤(天地)在宇宙一切事物中的决定意义。
下经咸恒开端,反映出人类进化的历史。既济、未济定为后位,反映万事万物既是一个发展的终结,又意味新过程的开始。
卦序之理,也有多种讲法。一种认为是赞天地化育。上经是“有天地后有万物生焉”,下经是“有万物然后有男女”。又一种为明天人之道。上经示为明天道,下经是重人文。第三种认为象进化。
耿奎发现,以乾坤两卦为首,一阴一阳,按卦序分两组横向排开,即可看见一个非常规律的排法。就是每一组的两卦,阴阳爻的数字,都是相同的。
但其中有六卦(27、28、29、30、61、62卦)的排法,明显可见排法不合规律(可能因对水火两卦的考虑):
27颐:4阴2阳 28大过:2阴4阳
29习坎:4阴2阳 30离: 2阴4阳
61中孚:2阴4阳 62小过:4阴2阳63既济:3阴3阳 64未济:3阴3阳
耿奎认为:可将原28大过卦改为坎卦
原29习坎卦改为离卦 原30离卦改为大过卦
原63既济卦改为61卦 原64未济卦改为62卦
原62小过卦改为63卦 原61中孚卦改为64卦
改后,此六卦即成了如下的卦序:
27颐:4阴2阳 28坎:4阴2阳
29离:2阴4阳 30大过:2阴4阳
61既济:3阴3阳 62未济:3阴3阳
63小过:4阴2阳 64中孚:2阴4阳
这样,64卦就基本上统一了排卦规律。
中孚一卦,作为终卦,也最终告喻世间众生,不论如何卜卦,预问吉凶,都不如平时多做善事,以“诚信”为本,坚持终生“诚信”,就会被神赐福,利涉大川,定可渡越一切风险。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