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阴阳二气,风水最高秘传诀阳宅纳气法
谁懂风水阴阳
阴阳是什么
这个世界上本就是存在阴阳两个界面的,所以阴阳起初只是指日光的向背,正对太阳的一面为阳,背对着太阳的一面则为阴。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渐渐的观察到自然界各种对立又相连的现象,进而把阴阳的概念丰富了,得出了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等概念,从哲学的思考角度出发,赋予了阴阳的概念。而发展到今天,阴阳理论已经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了。
风水中的阴阳
在风水学中,阴阳主要指的是地理和方位概念,原指山水地形与日光照射的关系及其人文属性。风水学中的形势派理论把山称作阳,水称作阴,山南称为阳,山北称为阴,水北称为阳,水南称为阴。堪舆家论水,以山主静而属阴,其势高,又为阴中之阳者;水本动而属阳,其势低,又为阳中之阴者。因而讲究山水交会,动静相乘,阴阳相济。
看风水就是看阴阳
古有“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而生万物”的说法,太极图中的阴一片是阴中有阳,是真阴;阳一片当中是阳中有阴,是真阳,看风水,就是看阴阳。而《道德经》也记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概念在风水学说中得到充分的应用。
阴阳是风水之祖
风水学中,山以高峻为阴,平衍为阳;曲为阴,直为阳;俯为阴,仰为阳;尖为阴,窝为阳;静为阴,动为阳;山为阴,水为阳。《易经》认为,阴阳是天地、事物的总根源,自然界万物包括人类都是阴阳交感的产物。阴阳是风水之祖,要讲风水首先就必须讲阴阳。
风水讲究阴阳相济
阴阳风水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基根,分阴阳,两仪立焉。阴阳谐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指出阴阳代表了环境的变化和事物最基本的对立面,而对于风水来讲就是要阴阳相济,阴阳调和。
中医怎样解释阴阳二气关系的
一谈到中医,很多人就会产生一种想法,这是一群看风水的在给人看病。因为中医在诊病时候总爱参照阴阳五行来推断治疗。这就给人形成了一种伪科学的意识。其实这些是对中医的误解,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 阴阳是个抽象的概念。《黄帝内经》说:“阴阳者,有名而无形。”阴阳是无所不在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分成阴阳,而阴或阳之中又可再分出阴阳,可以一直划分下去。《黄帝内经》中《素问·阴阳离合论》就说过:“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阴阳互相依存 阴和阳,既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的最初含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 阴阳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为阳,下为阴,而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热为阳,冷为阴,而没有冷同样就无所谓热。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阴阳其实就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是可以相互转化、相互依存、无处不在、对立统一的,是一种双边关系。 阴阳学说在中医里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内部充满着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所以《素问·宝命全形论》中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人体一切组织结构,既是有机联系的,又可以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人体结构的上下、内外、表里、前后各部分之间,以及内脏之间,无不包含着阴阳的对立统一。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对立的协调关系的结果。如果以功能与物质相对而言,则功能属于阳,物质属于阴,物质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就是对立统一关系的体现。人体功能与物质的关系,也就是阴阳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阴阳不能相互为用而分离,人的生命也就终止了。此即《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使机体的物质、功能之间保持着相对的阴阳协调关系,疾病的发生及其病理过程,则是因某种原因使阴阳失去了协调所导致的。 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正气和邪气两个方面。正气,是指整个机体的结构与功能,包括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等;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正气和邪气均可用阴阳区分其属性;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斗争,可用阴阳的消长失调(即偏盛偏衰)来概括说明。 人体阴阳失调而出现的病理现象,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各自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阳证可以转化为阴证,阴证可以转化为阳证。如内热很重的人当然应该属于阳证,可是热到一定程度也有可能手脚发凉(中医称为热厥);而体内阳虚大寒的人,到了一定程度也有可能出现发热、烦躁、脸红等表现。 4.用于疾病的诊断 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在于阴阳失调,所以任何疾病,尽管它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但都可以用阴或阳来加以概括说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是说诊断水平高的医生,看人的面色、舌苔、号脉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先确定阴阳哪个地方失调了,为何失调了。 在辨证方面,虽然中医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但八纲中又以阴阳为总纲,表、实、热属阳;里、虚、寒属阴。阴阳是可大可小的,大的话可以概括整个病症是属于阴证还是阳证,小的话则可以分析四诊中一个具体的脉证。无论望、闻、问、切四诊,都应以分别阴阳为首务,只有掌握阴阳的属性,才能在辨证中正确地区别阴阳。 5.用于养生与治病 《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就是说医生看病也好,给人养生调理也好,根本目的都是细心分析阴阳的失衡点,来调理使身体归于阴阳平衡。阴阳学说用以指导疾病的治疗,一是确定治疗原则,二是归纳药物的性能。 用阴阳学说来指导养生和疾病的治疗,可以确定其原则。 阴阳偏胜,也就是阴或阳的一方偏盛,为有余之证。由于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阳热盛易于损伤阴液。阴胜则阳病,阴胜则寒,阴寒盛易于损伤阳气。如果阴或阳偏胜而其相应的一方并没有构成虚损时,就可以采用“损其有余”的方法。如果其相对一方有偏衰时,则当兼顾其不足,配合以扶阳或益阴的方法。阳胜则热属于实热证,应该用寒凉药来制约其阳,治热以寒,也就是“热者寒之”。阴胜则寒属于寒实证,应该用温热药来制约其阴,治寒以热,也就是“寒者热之”。因二者都属于实证,所以称这种治疗原则为“损其有余”,即“实者泻之”。比如,阳太盛就是热、火,就要用连翘、菊花、莲子心甚至黄连、大黄等来清热泻火;阴太盛了就变成寒,就要用丁香、干姜、小茴香、花椒,甚至是附子、肉桂等来温里去寒。 阴阳就是个代号,是相对的,是用来解释自然界现象和人体组织时的一种归类方法,不能绝对化,更不能生拉硬扯。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是一元论;阴阳学说是二元论,讲的是一对一的双边关系。中医调理、治病、养生其实就是从关系论出发,调理人与自然、人体内部各脏腑组织之间的关系。
风水里如何隔绝阳气
人是斗不过天的。一切顺其自然吧
中国感应风水学的气是风水学的核心
风,指运动中的宇宙气场;水,指运动中的地球气场。风水学就是研究运动中的天地气场交互作用于人体气场影响效果的一门学问。故而相地术的理论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气”的概念上的,古人认为宇宙是由“气”生成的,书曰: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赖以其气。这种认识来源于人体自身呼吸、吐纳气息的事实。认为:人活气生,人死气绝。因而,“气”的重要性由动植物而推及万物,认为世上万物都是“气”的生化结果。
因此,风水的真谛在气,气,是一种生命力,万物生灵以及人类动植物,都要呼吸它以维持生命,没有气,树木不会生长开花结果,江河不回奔流,人也无法在自然界中从事一切活动。气,是一种宇宙能量,它能卷巨浪、摧山石,创造山谷河流,更能统治宇宙影响人类和万物生灵的身心和命运。探索、勘查宇宙气场和地球气场的运行轨迹,聚散时空及对人类的感应关系,就是风水学研究的核心。无论哪一风水学派都离不开对气场的分析。
可以说气是风水学中最重要的的组成部分,其理论和方法都是围绕气这个问题展开的,《葬经》说:“葬者,乘生气也,夫阴阳二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葬经》认为:生气是地表下运动的能量,以“土”元素为代表,是地表万物生长的要素,生气也是土气,生气溢出地表后就形成风,而不是指外在气流而形成的风,前者才是风水中“风”的本意。有生气的地方必是有地气的地方,但有地气的地方未必就是地气之所在。所以《葬经》又说:“土者气之母,有土斯有气;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这里讲到水的概念,气是水的母体,水是随气而运动的,所以风水的正确概念应该是“水土”的概念。实质上是指地表生态和气候的关系,风水好不好就是一个地方的水土好不好,地表生态和气候协调不协调。故中国朴素的风水学是以探究建筑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为基本目的的。基于这种对“气”的认识,古人安居下葬必择“生气”旺盛的“藏风聚地”之地。堪舆家认为生气与地脉、地形有关,在自然环境中,气和风与水的关系最大,因为“气乘风则散,界水而止”。风要藏,水要聚,“藏风得水”,生气才旺盛。故“风水”二字乃堪舆之最重,而其中以藏风次之,得水为上。
阳宅由于人生长的地理风水环境之不同,人的遭遇亦不同,虽然无人不愿避凶趋吉,但天地养人,人处其中,往往被其居地之地气风水所养,即在不知不觉中顺其地气吉凶,倘若受凶恶之气所侵养,人的性情必然变为暴戾,这亦是人力所难能阻天地造化之气所结成之劫数,地理风水大可以影响居民的谋生方式,并直接影响个人之顺逆。
阴宅只有把祖先安放在有生气的地方,同生相应,同气相感,才能福荫其后代子孙。如何知道哪里才是有生气的地方,然后把祖先安置供奉在那里,这就是阴宅风水研究最主要也是决定性的因素。徐善继《论乘生气》:地理家一言以蔽之,则郭氏之乘生气三字是以尽其旨启矣。而所以察识乘之妙,又在明地之理以得之。故原龙之起,察生气之来也。审穴之止,知生气之聚也。生气之来,有水以导之;生气之止,有水以界之;生气之聚有砂以卫之;无风以散之。此察识生气之来、止、聚、散,无余蕴矣。上古至人发明龙穴砂水四字,无非教人察生气而乘之,及气纳骨以阴所生,此造化生气无穷之妙,皆一生气之所流行而不息也。
气是风水学的核心,在风水学古籍中被反复提到,有外国学者曾说过“认识气,便懂得风水的全部。”然而,气到底是什么?可以说,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气的研究还没有得到一个完整的结论。不过,现代物理学的研究从另一个角度正在一步步接近气的本质,一种比较权威的观点认为,气的本质是超微粒子及其场。场是现代物理学概念,场论认为,物质存在两种形态,一种是由基本粒子以及可能更小的基本单位构成的实体,另一种是各种实体之间的场。在这里,场与实体都是一种存在,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理论与中国古人所说的“聚则成形,散则化气”的见解颇为相似。中外科学家通过观察天体的运行、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理结构以及人体的生命特征等发现,有一种螺旋式的宇宙场影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正好象基因的形态对人体的影响,而对这种螺旋式的、旋转的场性观察,我们似乎能从中国的古代文化中找到端倪。比如,中国的吉祥图案广泛应用云卷、万字、鱼肠、回文等,这些都是中国古人对“曲屈有情”、“曲则生吉”、“吉气走曲,煞气走直”的感知和认同。相应地,在风水上也就有了“山环水抱必有气”的认知,其中“环”、“抱”就是山与川的曲。
由上可知,风水学中所说的气含义是广泛而抽象的,非造诣深者不足以全明。由于风水学认为气是生发万事万物的根基,有气的地方才有希望,有希望的地方就是吉地,所以,风水实践的最终目的就是寻找能够聚集或生发气的那个地点。风水的本质就是气的运用,气是生命的源泉,环境的不同,起的结构序列也不同,物体的改变,包括床位、办公桌等位置的变化,就会引起气的变化,从而改风水环境,古风水条理就是从气入手来改变人的运程,风水调整就是促使天地之气与人之气更趋于协调。
气与形有密切的关系,气有生气与煞气,气除了有时空性外,一般来说,在平缓的山脉、和缓的流水、平静的空气中有规则的运行的气是生气,而陡峭的山坡、奔腾的流水、猛烈的飓风中急剧的、不规则的冲击而来的气则为煞气。生气给一个地方和这个地方的人带来活力,从而使人走上幸运。煞气所到之处使人产生错乱而出现衰败,甚至产生灾难。风水的功能就是回避煞气而趋迎生气。因此,风水的运用即是对气的认识和运用,由此可见,气在风水学中的重要性即其核心地位显而易见。
农村阳宅风水绝密口诀
一、十句住宅风水口诀
1、庙前贫,庙后富,庙左庙右出鳏孤
住宅在庙宇的前方,就像家人要向庙宇神灵作供,所以再多钱财也会耗尽。反之,庙后方的住宅,就好像神灵般接受无数供品,所以会富贵。
2、大门对阳台,破败不聚财
此为穿心堂煞,就是大门正对后门、后窗、阳台成一条直线,房屋入气口与出气口彼此相对,气进气去,财来财去,所以不聚气不聚财。
3、住宅凹凸不方正,此屋人丁有病症
住宅各个方位对应家庭不同成员,若宅形不方正,必有缺损,对应成员就会有健康问题。
4、住宅不得有缺角
西南缺角损母亲,西北缺角损严父,东北缺角损小口。
八卦后天方位,西南为坤,代表母亲;西北为乾,代表父亲;东北为艮,代表少男,也就是幼子。
5、明堂如播米,子孙穷到底
簸箕播(簸)米去糠,以此形容明堂位散落而下,而明堂位宜宽阔规整。
6、大门对大门
吉凶不用问;我好他不好,他好我愁闷。
两家若有门相对,必主一家退。《鲁班经》:“二家不可面相对,必主一家退;开门不可两相冲,必有一家凶。”也就是通常说的“对门煞”,也叫“朱雀煞”。可以门外悬“八卦镜”,不过是攻击的态度,不如悬“天官赐福”。
7、鲜花放屋中,花旺人不旺
卧室盆栽不宜多,排碳过重不宜身。
8、镜子对大床,求医日日忙
床边设镜,安眠受刑。床头不可安镜子,梳妆台忌对床头。
9、门前路反弓,希望总落空
此为“反弓煞”,就是指住宅前有反弓形的道路,弓对着住宅,弦对着外面。住宅前有反弓煞,主疾病缠身,财运衰退并易生叛逆子孙,六亲缘薄。
阳宅风水口诀不外传
封建迷信,四字汉语词汇,意思是指民间臆想出来的信仰与思想,如相信神仙鬼怪等的虚构设定,或盲目地信仰和崇拜倾向于某种人物或邪门说法。
迷信不破除,社会难以健康发展。社会上或民间,有人以“算命”为标榜,推出计算机算命、特异功能预测等,动物算命,利用现代声、光、电等设备,制造种种神秘效果,欺骗愚弄群众。所有这些,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愈来愈大,那些搞迷信和伪科学的人便拉起“科学”的大旗以售其奸。不择手段地骗取钱财。还有一些地方以发展旅游,民俗文化,兴建各式各样的鬼府佛堂、庙宇祠堂。许多农民群众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对缺乏正确认识,逢庙必烧香,遇神佛必叩拜。在有的农村,封建迷信活动沉渣泛起、日趋严重,正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