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间四柱五楼牌坊,三间四柱七楼是什么意思
武当山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1400年的历史了在北宋尚未出现玄武神话以前,[2]武当山已经成为道教的名山。武当山的名称在后汉时(126-221)已有之。《后汉书》记载有朱穆隐居于武当山。 南北朝时(386-582)郦道元(?-527)撰《水经注》,记载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参上山、仙室、谢罗山等。 道教称仙人所居的地方为洞天福地,共有十大洞天,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唐代著名道士司马承祯(647-735)编的《洞天福地》尚未把武当山列入其中。 到了杜光庭(850-933)在901年编《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则将武当山列入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九福地。 由此可见最迟在第九世纪末,十世纪初,武当山已经成为道教的圣地之一了。
宋代以前有关武当山的文献并不多见。除了上面已经提到的《后汉书》、《水经注》和《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外,另有唐代李吉甫(758-814)撰《元和郡县图志》, 都没有提到玄武。在北宋初期李昉(925-996)编《太平御览》卷四十三「武当山」条,引用的资料有《武当山记》、《南雍州记》、《阴君内传》,《甄异传》,记载历代在武当山修道成仙者有尹喜、阴长生、戴生、谢允等人,未提及玄武事迹。 乐史(925-1002)撰《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四十三「武当山」条也没有关于玄武的记载。 此可以作为北宋初期人们尚未把武当山与玄武牵上关系的左证。
武当山成为祀奉玄武的圣地应该是在《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出现以后。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在武当山大顶之北创建紫霄宫祭祀玄武, 可能是武当山上首座以祭祀玄武为主的宫观。到了南宋,玄武的信仰已经非常普遍,玄武修道武当山的传说已经深入民心。董素皇的《玄帝实录》对太和山,即武当山有较详细的描述,说明了武当山的地理位置是在海外,位于翼轸二星的下方。而且增加了玉清圣祖紫元君传授玄武道法,命他到武当山修行的情节。《玄帝实录》记载﹕「王子(玄武)十五岁辞父母,离宫寻访幽谷。于是感动玉清圣祖紫元君授无极上道。元君曰﹕子可越海往东,在翼轸之下有山……子可入是山,择众峰之中冲高紫霄者居之。……王子乃依师语,越海东,果见师告之山。山水藏没,有七十二峰,一峰耸翠,上凌云霄,当阳虚寂。于是采师之诫,目山曰太和山,峰曰紫霄峰。岩曰紫霄岩,因卜居焉。潜虚玄一,默会万真,四十二年,大得上道。」……
宋元交兵之际,均州也遭兵灾, 武当山的宫观受到严重的破坏。例如紫霄宫在1260年以后已杳无人迹。 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定都于燕京。1269年冬天,有龟蛇出现在燕京西郊高梁河,众人以为是玄武显灵,象征元王朝国运兴隆, 元帝室因而崇奉玄武。1270年在高梁河筑昭应宫以祭祀玄武。 道士汪贞常入武当山,于1275年率领徒众鲁大宥等人重建五龙观。 1278年以道法术数著名于世的道士赵守节,领其徒重修武当佑圣观。 1286年世祖忽必烈命叶希真、刘道明、华洞真充任武当山都提点,并屡降御香至武当山祝愿祈福。
元代,武当山因帝王的崇拜及诸道士的经营使香火更加兴盛,玄武与武当山的关系传说也有新的发展。刘道明撰《武当福地总真集》对武当山名称的由来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认为武当山原名太和山,由于玄武在此修道成功,飞升之后,此山非玄武不足以当之,而改名为武当。 其书中充满了玄武在武当山修道降魔的遗迹。兹以五龙观为例,说明元代将武当山的风物附会玄武的情形。
据可能是董素皇撰的〈五龙观记碑〉所载, 五龙观兴建的原因是由于姚简到武当山祷雨有验,将此灵异奏闻唐太宗(627-649在位)。太宗降旨就武当山建观以表其圣迹。 南宋末,王象之等附会五龙观为玄武隐居的地方。刘道明更据此而编造出玄武得道飞升的时候,有五条龙掖驾上升,所以在他旧隐的地方建五龙观以祭祀之。
成书稍后于《武当福地总真集》的《玄天上帝启圣录》,在修道武当山的故事,添饰了历经考验的情节,使玄武的传记更符合道教神仙传记的惯用结构,即修道者从开始修道,历经考验,最后升登仙界。 而且新增加的情节都注明有遗迹。例如玄武离家修行时,父王派五百人追寻,到武当山时,遇涧受阻,后来这五百人决心随玄武修行,此涧即今九渡涧,此五百人即五百灵官。玄武修炼时曾经想半途而废,他的师父化为一老妇女在磨铁杵以勉励他有志竟成,今有磨针涧。玄武感悟磨针的话后,折梅枝寄于榔梅树,发誓若道成,此树开花结果。此树即今榔梅树。玄武修炼时,曾经有蓬莱仙侣化成九美人来诱惑,其地即今仙侣岩。
道教徒之所以选择武当山为玄武修道的圣地,乃由于武当山在唐末五代以来,已成为道教的仙境福地之一,再加上武当山的名字与玄武都有「武」字,便附会玄武曾修炼于武当山。 刘道明所说武当山一名的由来乃是因为玄武的缘故,显然不是事实,然而却得到普遍的认同。 元代武当山的风物大量附会为玄武的遗迹,一方面表现了地方风物的情趣,一方面也表明了玄武信仰的流传,武当山为祭奉玄武的圣地。
在武当山建造的治世玄岳石牌坊是什么样子的?
1552年,明朝在进入武当山的第一道门户、位于武当山镇东4000米处建造了“治世玄岳”牌坊,又名“玄岳门”,它上依层峦叠嶂的武当山,下临烟波浩渺的丹江口水库,湖光山色,相映成趣。
自建玄岳门后,道教视玄岳门为仙界与凡界的分界线,故有官道和神道之分。
治世玄岳石牌坊系石凿仿大木建筑结构,为三间四柱五楼式的石建筑,高12米,宽12.36米,石凿卯榫而成。明间与次间之比为5:3。坊柱高6米,柱周设夹杆石以铁箍加固。
柱顶架龙门枋,枋下明间为浮雕大小额枋上部出卷草花牙子雀替,承托浮雕上枋和下枋,枋间嵌夹堂花板,构成明间高敞、两侧稍低的3个门道。
治世玄岳石牌坊正楼架于龙门枋上,明间左右立枋柱,中嵌矩形横式牌匾。次间各分两层架设边楼、云板与次楼,构成宽阔高耸的正楼、边楼,由上而下,逐层外展的三滴水歇山式的坊楼,正中坊额上嵌横式牌匾,刻着明代嘉靖皇帝朱厚熜的赐额“治世玄岳”4个大字,笔势隽永刚健。
“治世玄岳”的意思表明,嘉靖皇帝打算用武当道教及祀奉的真武神来治理天下。同时,也反映了嘉靖皇帝对武当山、真武神极高的企望,这也是当时武当山显赫地位的重要标志。
山东省曲阜市孔庙牌坊有怎么样的建筑特色?
曲阜市孔庙牌坊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奉祀孔子的庙宇内,庙内共有门坊54座,其中有6座著名的古牌坊。在这些古牌坊中,金声玉振坊是孔庙的起点。“金声玉振”是孟子对孔子的形象比喻。
《孟子·万章下》对孔子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也。金声也者,试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
这里的“金生”和“玉振”表示奏乐全过程,钟代表“金生”,磬代表“玉振”,以击钟开始,以击磬告终。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先贤之大成,赞颂孔子对文化的巨大贡献。因此,后人把孔庙门前的第一座石坊命名为“金声玉振”,其寓意是很深刻的。金声玉振坊石刻,4楹石鼓夹抱,4根八角石柱顶上饰有莲花宝座,宝座上各蹲踞一只雕刻古朴的独角怪兽“”,俗称“朝天吼(犼)”,以避除群凶,慑乱镇邪。两侧坊额浅雕云龙戏珠。
牌坊明间坊额上刻4个红色大字“金声玉振”,笔力雄劲,是1538年著名书法家胡缵宗所书。在金声玉振坊后面是棂星门牌坊,它是孔庙的第一座大门。棂星门牌坊始建于明代,原为木结构建筑,清乾隆年间重修时改为铁梁石柱,为三楹四间。铁梁铸有12个龙头阀阅,4根圆柱中缀祥云,顶雕怒目端坐的4位天将坐像。额枋上雕火焰宝珠,明间额坊由上下两层石板组成,上层绦环花纹,下层刻乾隆皇帝手书“棂星门”3个大字。两旁皆有额坊一层,次间额枋雕有精美的花纹图案。
棂星门里建两坊,南为“太和元气坊”,此坊建于1544年春,形制与金声玉振坊相同,坊额题字系山东巡抚曾铣手书,赞颂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万物一样。北为至圣庙坊,明额题刻篆字,坊明代时原刻“宣圣庙”3个字,1729年改为“圣庙坊”。
在太和元气和至圣庙两坊中间,也就是孔庙的第一进院落的左右两侧,有两座互相对称的木质牌坊遥遥相对,是孔庙的第一道偏门。
东题“德牟天地”,是说孔子之德与天地齐;西题“道冠古今”,是说孔子之道古今无二。这8个字赞美孔子学说在古往今来都是至善至美的,极言孔子学说对中国思想界所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无与伦比的。
此两坊建立于明初,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风格。建筑为木构,三间四柱五楼,黄色琉璃瓦,如意斗拱,明间13间,稍间9间,中夹小屋顶5间。
坊下各饰有8只石雕怪兽。居中的4只天禄,披麟甩尾,颈长爪利;两旁的4个,怒目扭颈,形象怪异。
请教古代牌楼的形制,比如四柱三间五楼牌楼什么地方什么级别可以用_百 ...
这种是普通臣民能用的比较高等级的牌楼了,再高一级可用七楼的,但是再高就只有皇家能用
牌坊象征什么
牌坊,简称坊,类似于牌楼,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建筑类型,更被海外当作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牌坊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氏族聚居村落入口处的门型建筑。早期的牌坊非常简单,就是两根立柱加上一块横木,较多地注重作为大门的实用价值。汉代以后,中国的城市建筑渐渐形成一定格式,在城中有里坊,里坊有坊墙坊门,犹如城中之城,类似如今的居住小区。据历史文献记载,里坊中如果出现好人好事,便须在坊门上张贴通告,以示褒奖,由此坊门衍生出了新的功能。人们为了能使坊门上张贴的褒奖告示长存,就用更加坚固的材料另外制作坊门,篆刻褒奖事由,这就是今日牌坊的雏形。
到了宋代,里坊制度逐渐被打破,包围里坊的坊墙被拆除,坊门就逐渐失去了作为出入通道的作用,而成为纯粹的装饰建筑,而其建筑形式也日趋复杂优美,从最初作为坊门的一间两柱(即一块横板两根立柱)发展到后世的五间六柱十一楼坊(即六根立柱五块横板,横板及立柱上方还建有斗拱屋顶的结构,如北京正阳门外前门大街上的前门五牌楼),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牌坊。 牌坊的分类,从修建位置和功能的角度分为:街巷道路牌坊、坛庙寺观牌坊、陵墓祠堂牌坊、桥梁津渡牌坊、风景园林牌坊等不同类型
从建筑材料的角度分为:木牌楼、砖牌楼、石牌坊、琉璃牌坊、砖石合造牌坊、木石合造牌坊等类型
从建筑格局的角度分为:一间两柱一楼坊、一间两柱三楼坊、三间四柱三楼坊、三间四柱七楼坊、三间四柱九楼坊、五间六柱五楼坊、五间六柱十一楼坊等。
石雕牌坊文化内涵与象征有哪些
石雕牌坊是指用石头修建的牌坊,是一种装饰建筑物。常见于古代陵园。如北京明代陵墓外面的大红门前,有石牌坊一座。整个牌坊为五间六柱十一楼,结构匀称和谐,造型美观大方。牌坊用纯一色的汉白玉雕制而成。柱石的上方刻有麒麟、狮子,夹柱石的浮雕有双狮戏珠,牌坊上还雕刻着其他怪兽云纹。是我国建筑艺术的一大特色。 此牌坊是全石仿木结构,亭阁式斗拱建筑,飞檐翅角,三门四柱。高6.80米,宽6.3米。明天启年间,因土王覃鼎征战有功,朝廷赐建牌坊一座。 整座牌坊上刻有"荆南雄镇",反面刻有"楚蜀屏翰"。整座牌坊上刻有"土王巡游"、"渔樵耕读"、"云吞雨雾"、"哪吒闹海"、"槐荫送子"等浮雕图案。正面两角有浮雕象鼻对峙。两侧基石柱各有撑鼓,石柱两侧配有石狮。牌坊于案运用浮雕、透雕等手法。
我国可生产石牌坊的地方主要有福建惠安、河北曲阳、山东嘉祥,采用石料主要为青石、花岗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