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钱有字一面按阳还阴测算,算卦最好用什么铜钱

铜钱成卦法

怎么来用三枚铜钱来成卦呢?

铜钱成卦法,也是取象成卦的。以清代铜钱为例:有汉字的一面为阴象,一满文一面为阳象。

三枚铜钱成两阴一阳的时候,我们就记录为少阳之象。快速记卦法写作“、”,有个专门的术语叫“单”。

三枚铜钱成两阳一阴的时候,我们记录为少阴之象。快速记卦法写作“、、”,专业术语叫“拆”,。

当三枚铜钱是三个阳面的时候,我们就记录为老阳之象。快速记卦法写作“。”,专业称呼是“重”。

当三枚铜钱都是阴面的时候,就记录为老阴之象。快速记卦法写作“X”,专业称呼叫“交”。

因为咱们这个课程直到现在其实也还属于前言部分,还没有正式进入教程。前面提到的各种工具的详细用法,后面还会细讲。今天咱们在这里重点要说铜钱起卦的两个问题:

第一,铜钱阴阳面的确定。

自从“以钱代筮法”问世以来,关于钱币的阴阳面属性就一直争论不休。因为唐宋之前铜钱背面很多都是没有文字符号的。所以,古人一般以“有字者为阴,无字者为阳”,到了朱熹却“以有字者为面,无字者为背。凡物面皆属阳,背皆属阴,因反旧法而用之。”朱老先生的这种说法,于易理通不通暂且不论,最起码是不符合当时人们认知习惯的。

后来也有人以“简虚为阳面,繁实为阴面”为原则来区分阴阳面。这其实也属于一种臆想,没有把握住阴阳的真正含义。不要说更久远,就说人民币的钢镚和清代铜钱相比,怎么论繁简?人民币钢镚的正面就比背面简洁,那就该定位阳面,国徽那一面定位阴面吗?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那么,古人定位阴阳属性的原则是什么呢?就是“天覆盖、地承载”。“天覆盖”,即像天一样向下扣着;“地承载”,即像地一样向上托着。

钱币仰面向上的一面,为什么要向上呢?因为向上的一面“承载”了钱币铸造当时历史时代的主要信息------称量、面值、年号或国号等等,人们主要凭此来使用钱币,辨识度高嘛,一眼就能识别。

钱币扣向下方的一面,为什么人们习惯扣向下面呢?因为他附着的信息不主要,要么没有信息,即便有信息也是对正面主要信息的补充说明,人们不依此为凭来使用钱币。比如乾隆通宝和康熙通宝,你从背面看好区别吗?

不管任何朝代,在当时历史环境下的人们,都会形成一个默认钱币正反面的标准,甚至有文件的规定说明。比如当代的人民币一元硬币,大家默认有“一元”字样的一面为正面,另一面为背面,并且文件也是如此表述的。

要知道,易理不单单是为中国汉族人民创造的,他适用于世界各地、甚至宇宙任何角落。这种以承载信息是否方便辨识的标准来定位钱币阴阳面属性的方法,推之于古今中外,历朝历代,各个国家地区,不同民族的货币皆准。更进一步说,咱们文始道文化里的这种阴阳定位法,不单适用于硬币,也适用于纸币以及其他一切可适用类物品。

第二,铜钱代筮法的合理性。

关于铜钱代筮法,是否合理,古来多有争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焦延寿的观点,他认为只有木质的器物才与大衍筮法的蓍草相类,铜钱是不合适。但是铜钱的优点是随处可见,方便使用。

那么,为什么非得用木本材质作为起卦工具呢?在文始道文化里给出的解释却是这样的,因为震巽二卦是老阴和老阳的第一变,或者说震巽风雷二卦是通天地的,而震巽两个的五行都是属木,也就是说最能通天地阴阳变化的是五行里的木行。再者,文始道文化里有“木为魂为人,金为魄为物”之说,测人事当然最好用木本了。而且,不但要用木本,还得用生长期比较长的那种木本。

所谓“筹策”二字,其意义又是有所不同的。普通人用的运算工具,叫做筹;巫师专用的运算工具,叫做策。策,原写作“筴”,就是《礼记》所说“龟为卜,策为筮”。筮字,象形一个巫师在操作木棍儿。筹策所用的木头在古代都是有讲究的,那个“筹”字,又可以写作“梼”,就是表示多年生木本之意,所以多年生的树木又叫“寿木”。大家不要误会“寿木”是指棺材,而是棺材最好要用“寿木”,因为多年生木本是耐腐蚀的,所以后来寿木成了棺材的代称了。属于寿木范畴的有很多,比如枣木、檀木等等。卜筮所用“蓍草”就是一种生长年限非常长的一种木本,据说生长千年才能被帝王用来卜筮。

再者,道门的法器也都是木质的。真正懂道门法术的,一般都不会用金器的,都是用木器。即便是铃铛这种法器,也得用木质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如果你的水平真的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这些个材质苛求也就不必要了。《关尹子》说:“兆龟数蓍,破瓦文石,皆能告吉凶”。但是,我们作为初学者,按照一定的套路来,还是有必要的。铜钱成卦法

周易铜钱起卦出现三个正面是算阳还是阴?

其实可以说它是老阴(如果是老阴变为少阳,即算是阳),也可以说是老阳(如果是老阳变为少阴,即算是阴),看你事先选哪一面为阳,为阴。
不过,一般会选有国微的一面为阳,另一面为阴

到底铜钱哪面是阳哪面是阴?

自古至今没有人真正理解正,负两面的铜币,(钱)公认铜钱的用法,有字的一面为交(阴),无字的一面为阳。
1、简要说说古代的钱币。钱的正面简称面,即铸有称量、年号或国号文字以标志钱名的一面。如“半面”、“开元通宝”、“顺治通宝”等钱面。钱的背面简称背,又叫“幕”。据学者研究,钱背变化较多:光平无文的叫“光背”、“素背”,“平夷”、“夷漫”,如秦汉的“半两”、“五铢”即多光背。唐宋以下的钱背大多有星月纹或记址、记年、记值等文字。钱背有文字、符号、图像、纪年等,总称为背文。
2、《晋书·天文志》载有:“周髀家云:天员(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即天圆地方,乾为天、坤为地(《易经·说卦传》)。众所周知,中国文字为方块字,甲骨文多是刻成阴文,那么有文字的一面应为地、为方、为阴(况且蚁鼻钱正面就为阴文);背面应为乾、为圆、为日、为光亮、为阳。
3、《易经·系辞传》: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天地之数是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属阳为单数,地属阴为双数。以形言之,天大而地小,天外而地内,“天包地外,地居于中”(张衡);拿钱币来讲,战国后期,秦、齐、燕等国已铸行了圆形方孔的圆钱,背为外为圆,故象天,为阳;反之面为内为方,故象地,为阴。
4、如果以钱币来比拟人体,则面如腹,背如背。 《易经·说卦传》第九章有“坤为腹”,第十一章有“坤为地、为母”;《易经·说卦传》第十章有“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易经》第五十二卦解《艮》:“艮其背”。《黄帝内经》说:“背为阳,腹为阴。”腹为体内、内侧,包括五脏、筋骨等;背为体外、外侧,包括六腑、皮肤等。据现代中医认为,人体背面为阳,督脉走背部脊椎中线,为阳脉之首;正面为阴,任脉走正面胸腹中线,为阴脉之首。故钱币的面应为阴,背应为阳。起卦在六爻预测当中虽然是很基础的东西,但由于古人论钱币的正反,从来只言字与背的区别,即有字面与无字面,却没言明哪是阴哪是阳,这倒引发现代人因对阴阳概念各自理解而各自成卦。铜钱究竟哪面是阳哪面是阴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其实里面代表的东西很多。不久前,也因为这个跟关乃侨老师争论了很久。在此,特别上网找到了比较有说服力的相关资料,与广大易友分享。也在庞钰龙老师的六爻课程开班以前为大家找点背景知识。 从起卦方法说起 《增删卜易》对于排卦中阴阳的定义如下: 一个背,两个字,称作“单”.画乍“ ▅▅▅▅▅ ”为少阳。两个背,一个字,称作“拆”,画作“ ▅▅ ▅▅ ”为少阴。三个背,没有字,称作“重”,画作“ ▅▅▅▅▅ O”为老阳,是变爻。三个字,没有背,称作“交”,画作“ ▅▅ ▅▅ X”为老阴,是变爻。 今人学易,多源于此书,易学先贤们早以固定格式,今人是不敢有什么异议的,所以若是用古铜钱起卦,排法上大家都没有争执,但为何这样排?理解上却是千姿百态了,主要是正反阴阳理解上的差别,有人说应该是字为阳背为阴正确,有人说应该是字为阴背为阳正确,因为现代习惯说正反不习惯说阴阳,而居然也有不少人开始考究起阳面到底代表正面还是反面的问题上来,真有如六国大封相,越扯就越乱。更有人持有另一种观点,认为卦卜是意念的产物,自然受人的主观意念支配,我认为哪面是阳面,它就是阳面,一切应由人的观念所决定。而这数种观念上的差异,影射到现代钱币的排卦上就显出差异来,按各人不同的理解,用现代钱币摇卦,竟然可以排出数种不同的卦象,究竟哪个是正确的?大家各执己见。都说自己的方法是最为正确的,卦测为证云云。曾有个称为名家的易学人物拿着乾隆铜钱跟我论起卦,说:“钱币起卦,用乾隆铜钱是最灵的了,古书上写的钱币就是指“乾隆铜钱”,有汉字那面是字,没字有花纹的那面就是背,有字那面当然是正面了,背的意思就是反,你看反叛和背叛不是同一个意思吗?所以说字是代表正面,背是代表反面”,然而他却不知道,他手里拿的这个铜板,其实两面都是字,他认为的“花纹”,其实是满文,摇钱法并非始于清代,之前没乾隆铜钱,古人又是怎样起卦的呢?明代的铜钱倒是一面有字一面无字。“背”的意思在古代,难道真一定是“反面“的意思吗?难道就没有别的解释?例如代表“另一面”的意思?单就易理而论,如字代表的是正面,三个字则全部都是阳面,一个阴面都没有,怎么《易经》显示的却是“老阴”呢?,而且更奇怪的是还会变成“少阳”,全部阳的东西可以变成“少阳”?难道是返老还童?显然是不合易理逻辑的解释。有个学者,言之凿凿对我说,我认为字肯定代表阴面,哦!立刻洗耳恭听!然后解释:“你瞧,一个字两个背是少阴,就是说一个阴面两个阳面,阴面占少数,所以叫“少阴”,少就是多少的少,很好理解的么”,呵呵,听了差点晕倒!“少”字真的是代表多少的意思吗?毕竟古今观念有很大的区别,是不能以现代人的理念去解释古人的观点。现代人的观点是上北下南,字从左看、零时为一天之始;而古人的理念却是上南下北,字从右看、子时(23时)是一天之始。你既然要沿袭古人的起卦方式与理论,却用现代人的理念观点去理解它解释它,这样合理吗?或许有人要说,按大家认同的方式不就行了吗?你看连钱币鉴定家都说古钱有字是正面,没字的是反面,何必较真呢。没错,但他们毕竟不是研易与考古之人,对于易的学问,多数人认同的习俗,它就是正确的吗?懂易以后,每逢春节,总觉得有些啼笑皆非,在当今社会舆论的每个角落,猴年马年居然都是以大年初一的零时划分,而不是以立春之日来划分,每当大年三十的24点正,春节联欢晚会的主持就会大吼:猪年到了!然后四面八方一片沸腾,各电视台争相报道有多少婴儿抢闸出世成为“猪头”,可喜可贺!!大家都在瞎叫嚷,却不知道真正的猪年要过数天后“立春”之日才会到来,这些赶在好时辰诞生的婴儿其实都是属狗的。要是你稍有异议,会立刻引来嘲笑:“你是猪啊?都到零点了,还不算猪年”? 至于由人的主观意念决定阴阳性质的观点,我也不认可,认为哪面是阳面,它就是阳面,客观世界的万物也是这样的吗?我主观认为你是女人你就是女人?呵呵,倒有点指鹿为马的意味。说了那么多,只有一句话最顶用。如果你不是一个热衷于“钻牛角尖”、一定要化大力气去弄清楚“字与背”到底哪面算阳哪面算阴的人,而又一定要用真实钱币起卦的话,明白不来就干脆装糊涂,你也就别管“字与背”到底哪面是正是反,拿古铜钱按古书的指示排卦就是,这样排出来的卦,无论支持字面是正、还是支持字面是反的人们,都会立即没了声音。 阴阳的客观定义: 那究竟哪个说法是正确的?其实对钱币阴阳的定义,关键并不在于“字与背”的正反争论上面,也不受主观的意念所支配,而关键是观察事物的客观本质,没有客观环境条件,也就没有“易”的存在空间了。天为阳、地为阴,天空广阔虚无,地上动植物实体满布;天有四时,地受其约制;所以:阳为虚阴为实、阳为简阴为繁、阳为显阴为藏、阳为刚阴带柔、阳为外阴作内、阳为男阴为女,天地相合而滋生万物,男女相合而繁殖后代等等,这都是阴阳的本质。《易经》为何要以乾卦为首、坤卦为次?为什么64卦中只有乾坤两卦享有“用九、用六”的特殊待遇?可以说“天与地”是周易阴阳互变形成的总基础,是易经构成的本源。钱币也不例外,也应遵循这个事物本质规律。所以钱币应以“简虚为阳面,繁实为阴面”原则来区分。以此推理古人的排卦方式,其结论是完全一致的。如下: ★宋明代钱币(一面有字一面无字):字为“字”面,无字为“背”面。采用虚实原则区分阴阳。虚的背面(无字面)代表阳面,实的字面(有字面)代表阴面。三个阳面就是“老阳”,阳尽而变“少阴”,所以古书三背是“老阳” ;三个阴面就是“老阴”,阴尽而变“少阳” ,所以古书三字是“老阴” 。 ★清代钱币(一面汉文一面满文):汉文为“字”面,满文为“背”面。采用简繁原则区分阴阳。纹理简单的背面(满文面)代表阳面,纹理繁杂的字面(汉文面)代表阴面。三个阳面就是“老阳”,阳尽而变“少阴” ,所以古书三背是“老阳” ;三个阴面就是“老阴” ,阴尽而变“少阳” ,所以古书三字是“老阴” 。 因而可推知,无论古今钱币,都应以“简虚为阳面,繁实为阴面”原则来客观区分阴阳面。明白了这个道理,钱币的阴阳区分就变得很清晰,例如有一枚外国硬币放在你跟前,你是根据什么原则分辨阴阳面呢?图案?数字?自己的主观意念?还是别的?很简单,对所有硬币,你不用管他是什么图形图案、或是看不看得懂的文字、符号,只要对比两面。哪一面形状相对较复杂的,那一面就是阴面,而相对较简单的那面就是阳面。又如假设手上有三片圆形金属片,两面都是光滑无纹,怎样才能把它转变为起卦的工具?又怎样定性阴阳面呢?答案是将三片金属片随便一面划个记号,则有划记号的那面就成为有形的,有形为实,另一面依然光滑是无形的,无形为虚,虚为阳面,实为阴面,这样就客观地定性了阴阳,可以作为起卦工具了。 后记: 有人说六爻占卜不一定要用乾隆通宝,我也曾在跟庞钰龙老师讨教六爻技法时拿出过市场上买到的假钱。2011年三月,老师在出发去上海之前给我带来三个工部发行的铜钱,语重心长的说,能用真的还是用真的,假的可以不得已时用。想想今天社会,假的已经够多的了,难道问天的时候还想自己骗自己吗?

八八六十四卦用什么样的铜钱

八八六十四卦用乾隆通宝。
64卦最常用的方法是:铜钱起卦法 (没有铜钱用硬币也行),算卦铜钱最好是乾隆通宝,其他也无所谓,要的是心诚。 ·

用什么样的铜钱占卜比较好?

占卜要用乾隆铜钱,要找3个或者6个,都是一个部生产的才好,比如要户部的,就都要户部的。千万不要加一个吏部造的。当然,这是以前老的讲法,如果作为游戏,用哪个,就没什么了。
另外,五帝钱包括----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这五种。其中雍正的铜钱贵一些,至少20,因为存世较少。用红线串起,有招财的作用。放在家里,或挂在身上。铜钱有字的一面为阴,背面为阳,方法如下:
一个背,记为一点,为阳;
两个背,记为两点,为阴;
三个背,记为一圈0,为阳,此为老阳;
三个字,记为一叉x,为阴,此为老阴;
凡为圈的在主卦中仍做一个阳爻,在变卦中变为阴爻,同样一个叉在变卦中会变为阳爻,这是取阴阳当中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的原则。记卦时自下而上,排卦时自上而下。

起卦

康熙、雍正、乾隆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