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算命术语,算命的专业术语怎么说

道家玄学二十六口诀

门口看房屋吉凶
1,前为门,属阳,后为户,属阴,取天门地户之义。
2,门常开,户常闭,取“阳辟阴翕”之义。
3,一宅之中,门宜相称,后户不得高过大门,取天尊地卑之义。
4,大门不宜对别人屋角(尤其为90度)直射,大凶
5,门前不宜有二个及三个池塘,主出寡。
6,门前不宜有形状怪异之树,主盲聋及心肺有病
7,门前不宜有空心大树,主妇易得痨病。
8,门高于房,损人丁;门高大不和宅屋成比例,多生女。
9,门扇左大,换妻;右大,孤寡。
10,门前怪树肿头又肿腰,主奸邪淫乱,疾病缠身。
11,门前有藤缠树谓缢颈树,主口舌,瘟疫,火灾,丧命。
12,门前有大路直冲(气口为衰星时),主无寿翁,出残疾人,此谓暗箭伤人。
13,门前不宜有污物,垃圾,塌陷破屋,主败财。
14,门前有池塘,屋后亦有,主亡少年。
15,门前不宜有反弓路,主伤财丁,孤寡。如路如弯弓,弯之内抱,如玉带系身,主下财两旺我富贵。
16,门前若有聚水坑(池),名为财库,主家业兴隆。
17,门前路左右低下,中间高起,曰分水岭分,主败财
18,门前有路左低斜右高坡横过,是非不断,败财常病。
19,门两旁壁柱要一般宽,左宽换妻,右宽孤寡
20,门两旁之宜端正,斜欹多招病,退财,祸生
21,门扇斜欹,主夫妻不睦,耗财
22,两家门口相对,门大者泄气。
23,门前不宜见乱石,顽石,主口舌,退财。
24,门前不宜有电线杆,变压器,主凶多吉少,视宫位飞星组合旺衰而定。
25,家有两扇窗,装右不装左或装左不装右,换妻退财。
26,住入不装窗子不装门的四面通风屋,败财闹心。

算命先生所指的天哭和白虎是什麼意思

居然相信算命的

我要一些算命的专业术语

建议先读读《英耀篇》,我给你发一段你看看,再就是搜索易德轩网,找到里面的手相网,可以阅读相关资料。英耀篇二
入门先观来意,既开言切莫踌躇。
父来问子欲子贵,子来问父为父忧。
妻问夫,喜者欲凭夫贵,怨者实为夫愁。夫问妻,非妻有事,定然子息艰难。
士子问前程,商贾为近营。
迭迭问此事,定然此事缺;频频问原因,其中定有因。
一片真诚,自说慕名求教,此人乃是“一哥”。笑问请看我贱相何如?此人非“火底”,即是“畜生”!砂砾丛中辨金石,衣冠队里排鱼龙。(注:“一哥” 即虔诚的问卜求卦者;“火底”即有权有势的人物;“畜生”即专门挑衅、捣蛋、败坏你声誉的轻薄之徒)
僧道清高,不忘利欲;庙廊达士,志在山林。
初贵者志极高超,久困者志无远大。
聪明之子,家业常寒;百拙之夫,财终不匮。
眉精眼细,白手兴家之人;碌碌无能,终身工水之辈。
破落户穷极不离鞋袜,新发家初起好炫金饰。
神暗额光,不是孤孀亦弃妇;妖姿媚笑,倘非妓女定宠姬。
满口好好好,久居高位;连声是是是,出身卑微。
面带愁容而心神不定,家有祸事;眼睛闪烁而故作安祥,祸发自身。
好勇斗狠,多招横死;怯懦无能,当受人欺。
志大才疏,终生咄咄空抱恨;才偏性执,不遭大祸亦奇穷。
治世重文学之士,乱世发草泽英雄;通商大邑竞工商,穷乡僻壤争林田。
英耀篇三
入门先观来意,出言先要拿心。先千后隆乃兵家之妙法。轻拷响卖,是江湖之秘宗。有问不可迟答,无言切勿先声。谈男命先千后隆,谈女命先隆后千。人人后运好,各个子孙贤。三五成群须防有假,嘻哈成片必定无心。来意殷勤,前运必非好景,言词高傲,近来必定佳途。言不可多,言多必败。千不可极,千极必隆。
父年高而母年细,定必偏生庶出。己年细妻年高,当然苟合私逃。子年与妻年仿佛,非填房定偏室坐正。父年与己年相等,不是过继定螟蛉。
老人问子,虽多亦寡,忧愁可断。少年问子,虽有亦女,当即可分清。早娶妻之人,父业可卜。迟立室者,祖业凋零。当家早,父非懒则丧。当家迟,父富命延长。少女问亲娘,有病在牙床。老父问娇儿,定必子孙稀。
来意神清,定必无心谈事。出言心乱,定当有意问灾。少年过于奢华,其人必然浪子。老人过于朴实,此辈定是愚人。年嫩志诚,千金可托之孝子。老来自霍,万事无成之鄙夫。男儿问娼女,此辈终日谈烟花俗子。妇人问翁姑,其人固念病体忧愁之贤女。男人身配独锁匙,未断有室。妇人襟头常带乳,不是无儿。气滞神苦,斯人现居困境,谋事十谋九凶。色润声高,此子近处吉祥,十成九就。入门两目流连,必多心而无专一。身摇浪定,定小相而带轻浮。衣服朴而洁,铜匙坠带,生意场中之能人,可卜权衡早创。履华而整,银圆满袋,游乐上之浪子,当决家业将倾。田园近有,定卜先贫而后富。家业变尽,必然先富而后贫。
少年隆他寿长,老人许加福泽。恶人勿言恶,只许旁借而比。隆千齐下。善人当言善,反正而说,福寿同施。中年发业兴家,此人善营善作。老来一筹莫展,是老失运失时。远客异方,祖宗每多富贵。近营内地,可断兄弟贫穷。小人宜以正直义气隆他,万无一失。君子当以诚谨俭让临之,百次皆同。得英切勿尽吐,该防真里有假。失英切忌即兜,留心实内藏虚。英者(用神也)见水(贫者)切宜用意,不可露轻视鄙贱之心。过火(富者)理当谨慎,最好看定方正开言,刚柔并用,拷夹齐施。有千有隆,携琴(钱)祖宗。有隆有千,大响连天。坐立须正大,言语要庄严。军马不可尽出,声气定要相连。淡定吞吐,得意不宜再往。言词锋利,失之不可复言。声音视正君子相,目横语乱小人形。男女同来,分清老少亲戚方可断。单身再问,审定方向形势始能言。寡妇寻去留,定思重配。老妇多叹息,受屈难言。病询自身,虽知亦宜慢拽。老询寿元,未可即断死亡。有子而寡宜劝守节将来,终有好景。无儿问去,当要看其别栖为高。此乃看其人年岁为立。切勿执己之私。少妾专横,当失缘于夫子。老姑无力,定受制于媳儿。童儿身上,反复追寻。前儿难养,老大自身。查问寿数,现有病符。瞻前顾后,必当高声喝问,以定其身。拉衣牵裙,定要暗里藏讥以求其实。十六七之少女问男,春情已动,异性亦然。五六十之老翁问女,冬雪即降,同偶何嫌。
因人情而谈事故,讨心理以顺开言。倘遇硬鼻高头,千中带夹。(夹者逼也)夹不受则隆。隆而吐则可,不吐,连消在打,高声呼喝。千他古运将来(古者厄运也)。使其惊心动魄,言语要真诚。若逢低语浅笑,隆中带打(打者单打即讥讽之意也)。
不声则千,千而吐则可,不吐,要逐路微拷。低言讲话,隆其苦尽甘来,使其扬眉喜气。言语要温柔。男子入门,志气轩昂,袒胸露背、高谈阔辩,非军政之徒,定是操家之辈。每要留心讲解。恐因言失而招灾。女子进来,言柔步淡,低头羞答,非闺秀之人,定为名门之女。为势必听,我军须从容。旁敲侧击。视同来而斩眼,恐有非意寻求。对自己作疏言,未必无心试探。非得真英,不可马出于坚定。切忌浮言乱语。又忌俗语虚言。先用人品涤荡一番。英耀为到,军马虚中带实。实中带虚。切不可深入重地。恐防难以挽回。英耀一到,如千军万马,单刀直入。自然马到成功。但论叩经(即占卦)叩策(解签)之法,如官府升堂审案,必要寻根寻蔓,一层一层,至紧深究沉底祸福。此法如入大座高楼,由浅入深,由轻至重。大概论之至紧,问自身日后,次问谋望新花,次家宅占病。亦宜挨入自身可决。断自身之法,人生、品行,一世好运丑运可为议论。亦要在自身入脉,可能得知内里因由。大约之法,如行兵调将,务要随机应变。仔细留心。不能一概而论。真乃变化无穷也。古人云:出人头地,须用苦心工夫。后学必要常常念熟,自有进步。书云:学而不思则妄,思而不学则怠。凡问更新守旧,必要夹定男女。若问:男必生意打工求财。若女问,恐入八挂(八乃八卦,挂即死丈夫之意。)
英 耀 篇 补 遗
理明方悟玄妙,趋吉避凶善守成。占断自有轨迹,世间常理引吉凶。辩惑解疑须明易理,天时无位,落拓平生。数理变化寻其中,吉凶在呼位,动静依乎时,时位相融,妙占如神。阴阳变化,五行生成,八卦成列位在其中。故需追求本源。沟玄索隐,深究其理,方能断查。术者虽为小道之术,却能纳天地造化之,有其灵随机而断方悟自然之理。人世常情为占断之根源,一静而断无不应天心,天道自有神灵,至虚极,守静笃,玄妙之中自寻理,一气贯通,道法自然,纯自天成。
 一入门先观来意,既开言切莫踌躇,天来问追欲追贵,追来问天为天忧。八问七,喜者欲凭子贵,怨者实为七愁。七问八,非八有事定然子息艰难,士子问前程生孙为近古,迭迭问此件定然此件缺,频频问原因其中定有因。一片真诚自说慕名教,此人乃是一哥。笑问请看我贱相如何,此人若非火底就是畜生。砂砾丛中辨金石,衣冠队内别鱼龙。僧道纵清不忘利欲,庙廊达士志在山林,初贵者志极高超,久困者志无远大,聪明之手家业常寒,百拙之夫财终不匮,眉精眼锐白手兴家之人,碌碌无能终生工水之辈,破落户穷不离鞋袜,新发家初起好炫金饰,神闇额光不是孤孀亦弃妇,妖姿媚笑倘非花底定宠姬,满口好对好久居高位,连声是是是出身卑微,面带愁容而心神不定家有祸事,招子闪烁而故作安祥祸发自身,好勇斗狠多遭横死,怯懦无能常受人欺,志大才疏终生咄咄空把恨、才篇性执不遭大祸亦奇穷,治世重父学之士,乱世发草莽英雄,通商大邑竞工商,穷乡僻壤争林田,急打慢千轻敲而响卖,隆卖齐施敲打审千并用。十千九响十隆十成,敲其天而推其比,审其一而知其三。一敲即应不妨打蛇随棍上,再敲不吐仍妨拨草以寻蛇。先千后隆无往不利,有千无隆帝寿之材,无千不响无隆不成。学者可执其端而理其绪,举一隅而知三隅,随机应变鬼神莫测,分寸已定任意纵横,慎重传人师门不出帝寿。斯篇玩熟定教四海扬名。
足本《英耀篇》 字串2
入门先观来意,出言先要拿心。先千后隆乃兵家之妙法。轻拷音卖,是江湖之秘宗。有问不可迟答,无言切勿先声。谈男命先千后隆,谈女命先隆后千。人人后运好,各个子孙贤。三五成群须防有假,嘻哈成片必定无心。来意殷勤,前运必非好景,言词高傲,近来必定佳途。言不可多,言多必败。千不可极,千极必隆。
父年高而母年细,定必偏生庶出。己年细妻年高,当然苟合私逃。子年与妻年仿佛,非填房定偏室坐正。父年与己年相等,不是过继定螟蛉。
老人问子,虽多亦寡,忧愁可断。少年问子,虽有亦女当即可分清。早娶妻之人,父业可卜。迟立室者,祖业凋零。当家早,父非懒则丧。当家迟,父富命延长。少女问亲娘,有病在牙床。老父问娇儿,定必子孙稀。
来意神清,定必无心谈事。出言心乱,定当有意问灾。少年过于奢华,其人必然浪子。老人过于朴实,此辈定是愚人。年嫩志诚,千金可托之孝子。老来自霍,万事无成之鄙夫。男儿问娼女,此辈终日谈烟花俗子。妇人问翁姑,其人固念病体忧愁之贤女。男人身配独锁匙,未断有室。妇人襟头常带乳,不是无儿。气滞神苦,斯人现居困境,谋事十谋九凶。色润声高,此子近处吉祥,十成九就。入门两目流连,必多心而无专一。身摇浪定,定小相而带轻浮。衣服朴而洁,铜匙坠带,生意场中之能人,可卜权衡早创。履华而整,银圆满袋,游乐上之浪子,当决家业将倾。田园近有,定卜先贫而后富。家业变尽,必然先富而后贫。 字串6
少年隆他寿长,老人许加福泽。恶人勿言恶,只许旁借而比。隆千齐下。善人当言善,反正而说,福寿同施。中年发业兴家,此人善营善作。老来一筹莫展,是老失运失时。远客异方,祖宗每多富贵。近营内地,可断兄弟贫穷。小人宜以正直义气隆他,万无一失。君子当以诚谨俭让临之,百次皆同。得英切勿尽吐,该防真里有假。失英切忌即兜,留心实内藏虚。(英者用神也)见水(贫者)切宜用意,不可露轻视鄙贱之心。过火(富者)理当谨慎,最好看定方正开言,刚柔并用,拷夹齐施。有千有隆,携琴(钱)祖宗。有隆有千,大响连天。坐立须正大,言语要庄严。军马不可尽出,声气定要相连。淡定吞吐,得意不宜再往。言词锋利,失之不可复言。声音视正君子相,目横语乱小人形。男女同来,分清老少亲戚方可断。单身再问,审定方向形势始能言。寡妇寻去留,定思重配。老妇多叹息,受屈难言。病询自身,虽知亦宜慢拽。老询寿元,未可即断死亡。有子而寡宜劝守节将来,终有好景。无儿问去,当要看其别栖为高。此乃看其人年岁为立。切勿执己之私。少妾专横,当失缘于夫子。老姑无力,定受制于媳儿。童儿身上,反复追寻。前儿难养,老大自身。查问寿数,现有病符。瞻前顾后,必当高声喝问,以定其身。拉衣牵裙,定要暗里藏讥,以求其实。十六七之少女问男,春情已动,异性亦然。五六十之老翁问女,冬雪即降,同偶何嫌。
因人情而谈事故,讨心理以顺开言。倘遇硬鼻高头,千中带夹。(夹者逼也)夹不受则隆。隆而吐则可,不吐,连消在打,高声呼喝。千他古运将来(古者厄运也)。使其惊心动魄,言语要真诚。若逢低语浅笑,隆中带打(打者单打即讥讽之意也)。
不声则千,千而吐则可,不吐,要逐路微拷。低言讲话,隆其苦尽甘来,使其扬眉喜气。言语要温柔。男子入门,志气轩昂,袒胸露背、高谈阔辩,非军政之徒,定是****家之辈。每要留心讲解。恐因言失而招灾。女子进来,言柔步淡,低头羞答,非闺秀之人,定为名门之女。为势必听,我军须从容。旁敲侧击。视同来而斩眼,恐有非意寻求。对自己作疏言,未必无心试探。非得真英,不可马出于坚定。切忌浮言乱语。又忌俗语虚言。先用人品涤荡一番。英耀为到,军马虚中带实。实中带虚。切不可深入重地。恐防难以挽回。英耀一到,如千军万马,单刀直入。自然马到成功。但论叩经(即占卦)叩策(解签)之法,如官府升堂审案,必要寻根寻蔓,一层一层,至紧深究沉底祸福。此法如入大座高楼,由浅入深,由轻至重。大概论之至紧,问自身日后,次问谋望新花,次家宅占病。亦宜挨入自身可决。断自身之法,人生、品行,一世好运丑运可为议论。亦要在自身入脉,可能得知内里因由。大约之法,如行兵调将,务要随机应变。仔细留心。不能一概而论。真乃变化无穷也。古人云:出人头地,须用苦心工夫。后学必要常常念熟,自有进步。书云:学而不思则妄,思而不学则怠。凡问更新守旧,必要夹定男女。若男问:男必生意打工求财。 若女问,恐入八(八乃八卦,挂即死丈夫之意)复飞(即再嫁)。用七(即女佣)问;恐用七本身求财。问中亦有三点不定,必要一一夹清。见生意启军马,必须镇定。
按;此篇《英耀篇》乃为扎非捉用神之种种之法。执笔者于开篇之时,文法颇有次序。但至尾,则多有不通。然而句虽不通,其意则不失。作者未便替其添减。照其手抄本笔录以存其真。然个中人读之,已得其三昧矣。

道教五术中命术与卜术的区别是什么?

命、相和卜都是推断预测趋吉避凶,不同之处在于,根据不同,也就是说基于不同的点来预测。
命是基于人的生辰,是通过推理命数来预测。
相,这里包括了人相,名字,风水等等,也就是说是基于表象来判断。
卜,就是占卜,六爻啊,奇门遁甲,属于布局,爻卦的都是卜。主要根据《周易》为理论依据。

易经是道家还是儒家

中国哲学素以儒、道互补而著称。儒家的经典是“五经”,按汉代以后的排列,它们分别是《易》、《书》、《诗》、《礼》、《春秋》;道家的经典是“三玄”,按魏晋以后的说法,它们分别是《易》、《老》、《庄》。在这里,我们会发现一个饶有兴趣的现象:历史上径渭分明的儒、道两系,竟均以《易经》为自己的哲学经典。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是后世的学者争相以前人的经典作门面,还是儒、道两家本出于一源?从这一意义上讲,探明《易经》与儒、道之间的联系,便成为中国哲学史研究所应解决的首要课题。
然而遗憾的是,也许是由于年代的久远、资料的匮乏、文献与传说的真假难辨,检阅诸多版本的中国哲学史,这一问题却始终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而是有意无意地被忽略掉了。于是,谈儒者始于孔、孟,说道者肇自老、庄,而在此以前的中国哲学,则只留下混沌不清的一个疑团。
B
从时间上看,《易经》恐怕是我国最古老的一本书了。从内容上看,这本书的直接目的显然是用于卜筮。卜筮术起于何时,至今难以考定,《周礼·春宫·大卜》有所谓“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的“三易”之法。由于年代的久远,夏之《连山》、殷之《归藏》早已失传,唯周之《周易》保存了下来。现存《周易》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易经》,记录了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和爻辞;另一部分是《易传》,这是对《易经》部分的解释和发挥。《易经》与《易传》不仅成书年代相差了数百乃至上千年,而且内容上也有相当大的距离。前者文风简朴,专注卜筮;后者着意发挥,兼及社会人伦之事。因此,哲学界有一种倾向,认为《易传》是一部哲学著作,属于儒家经典或道家著作,而《易经》则只是一本卜筮之书,除包含了一些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之外,没有太多的哲学价值。
这种简单化的处理给我们留下了三点疑问:第一,从文本之间的关系来看,《易传》之所以能够从《易经》中引发出大量的哲学思想,难道是偶然的吗?第二,从文本之外的影响来看,如果说儒家对《易经》的发挥是偶然的,那么《易经》对道家的影响也是偶然的吗?第三,在上古时代,也就是在人类的智慧刚刚形成的时代,我们难道能将卜筮思想与哲学观点截然分开吗?
所谓“哲学”,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它包括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类自身命运和价值的认识。在上古时代,这种认识不可能不体现在先民的卜筮活动中,因为这种知天而务事、通神而佑人的活动本身就体现了人们对宇宙万物的总体把握和规律性探寻。这种把握和探寻无论在今人看来是多么的荒谬,但却是上古人类竭尽心智的努力和严肃认真的追求,因而不可能不带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因此,正像马克思曾说过的那样,“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我们也完全有理由认为,《易经》不仅是中国哲学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这种观点绝非笔者所独创,《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就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皆可引以为说。”
C
作为中国哲学的武库和土壤,《易经》这部古朴而神秘的著作究竟给我们透露出哪些重要的信息呢?我们知道,《易经》的主体是卦象,至于卦辞和爻辞只不过是用来解释卦象的。因此,要分析《易经》的哲学思想,首先必须从卦象入手。卦象,从微观结构上讲,是由“--”、“—”二爻组成的;从宏观框架上讲,则是由这两种爻象不断变化、不断组合形成的流动而封闭的系统结构。如果我们从哲学的高度加以提炼,在微观结构上,我们可以得到有关“阴阳”的世界观;在宏观的框架上,我们可以得到有关“周易”的方法论。
那么,《易经》中的“阴”、“阳”或者说“--”、“—”二爻的本意究竟是什么呢?这一“易学领域中的哥德巴赫猜想”曾引起许多研究者的揣测和推断。在诸多的揣测和推断中,我觉得那种认为“—”、“--”二爻分别象征男女生殖器的观点最能令人信服。这是因为:第一,从直观效果上看。此说似比那些将“—”比作天之混然一体、将“--”比作地之水陆二分之类的说法更接近古人发自具象的联想能力。第二,从发生顺序来说,此说似比那些认为“—”、“--”缘自“九”、“六”之数据之类的说法更接近古人先具体、后抽象的思维逻辑。第三,此说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而且也最能说明《易经》与儒、道之间的内在联系。
D
恩格斯曾经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页)在上古社会,种的繁衍作为人类自身的生产,在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男女交媾与繁衍子孙之关系的发现,是人类由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的必要条件。这一秘密的发现不仅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先民们对于宇宙万物的总体观念。“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易传·系辞》)可以想象,当伏羲氏之类的古之贤者发现了男女交媾以生育子孙的秘密之后,便把这种知识扩而大之,不仅发现动物也是雄雌交媾的产物,而且认为整个宇宙万物都是由两种相反相成的原始生殖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于是便类比男女生殖器的形式,产生了“--”、“—”二爻,并推演出八卦乃至六十四卦,以预测和把握人生、社会、宇宙的规律。因此,这里所谓的“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即是说近取自人类自身的男女之器,远取自动物之身的牡牝之器,然后引申、推演,形成八卦。
E
与西方哲学相比,这种“阴阳”世界观的形成,至少具有以下三重意义:第一,无论中国还是西方人的哲学思想,最早都是从生产实践中来的,但是中国的哲学萌生于人类自身的生产,因而具有明显的人文性和内倾性;而西方的哲学则发源于人类生活资料的生产(如泰勒斯的“水”,赫拉克利特的“火”),因而具有明显的科学性和外倾性。因此,西方人总是在外在的彼岸世界中寻找宇宙的根据和生命的寄托,而中国则是一种“反求诸己”的文化。第二,由“阴阳”而构成的中国哲学原型具有一种先天的二元论倾向,不承认任何一元的、独断的宇宙本体,这种倾向弱化了中国人的形而上学兴趣,并导致了对的排斥力。而由“水”、“火”、“理念”、“太一”之类组成的西方哲学原型则具有一种先天的一元论趋势,这种趋势强化了西方人的形而上学兴趣,并导致了的信仰动机。第三,从哲学史的角度看,外倾的、一元的、西方式的哲学原型容易导致相互排斥的哲学派别和体系,像中世纪的唯名论与实在论、近代的英国经验派和大陆理性派、现代的科学思潮与人本主义都是如此;而内倾的、二元的、中国式的哲学原型则容易产生相互补充的哲学派别和体系,如儒家和道家便是如此。F
《易经》对儒、道两系的影响,不仅具有世界观的意义,而且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如果说《易经》的世界观表现为“阴阳”,那么,《易经》的方法论则体现为“周易”。“周易”二字,不仅仅是书的名字,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种方法论的标志。简单地说,“周”为周而复始,“易”为日月交替,前者提供了一种循环往复的卦象结构,后者提供了一套“简易”、“变易”、“不易”的解卦原则,二者共同构成了一种素朴辩证的方法论。
与西方哲学相比,这种“周易”方法论的形成,至少具有以下三重意义:第一,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古代人的思维方式均以素朴的辩证法为主要形式,即强调对立面的转化、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和彼此融合。然而相比之下,古希腊虽然也有“中庸”的哲学观点和“大宇宙”与“小宇宙”的思维框架,但远不如中国的“周易”精神那样古老、自觉和成熟。第二,从消极的意义上讲,这种“周易”精神的存在从客观上限制了形式逻辑的发展,使中国的名家学派远不如古希腊的诡辩派那样引人注目,也没产生亚理士多德《工具论》那样丰富而严整的逻辑学体系。这种影响甚至导致了中国人对于近代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本能的反抗和拒斥,即用素朴直觉的“系统论”来抵御近代科学的“机械论”。第三,从积极的意义上讲,这种“周易”精神的发扬和光大,却造就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古代文明,它不仅使中国古老的中医、气功、围棋、京剧至今仍具有着无穷的魅力,而且使儒家和道家的人生哲学至今仍有着深远的影响。
G
从世界观上讲,儒、道两家是对《易经》阴阳思想的历史性拆解。
作为儒家学派的阐释和发挥,《易传》的突出特点就是将《易经》中原本混沌未明、主次不清的“阴阳”观念伦理化、秩序化了。《易传·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天。”这样一来,“乾”、“坤”两卦之间,不仅有了天地合德的意义,而且有了“统”与“顺”的差别。这种由“雄”、“雌”引申出来的“天”与“地”、“统”与“顺”之间的差别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将成为代表父系社会伦理观念的儒家哲学的理论基础。
与儒家哲学的命运有很大不同,道家哲学长期以来一直处在意识形态的非正统地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若寻找其最初的历史根据,我们便会发现,道家一开始就是作为被推翻的母系社会的代言人而出现的。在这一意义上,老、庄哲学中的没落情绪,可被视为被父系社会所彻底埋葬了的母系社会的历史折光。因此,尽管道家哲学也是对“阴阳”观念的历史性拆解,但其侧重点不在于提高“阳”的地位,而在于发挥“阴”的功能。
从这种立场出发,道家对《易经》中的“阴阳”、“雌雄”、“柔刚”思想的阐释与发挥,自然有着与儒家完全不同的侧重点。《易传·系辞》曰:“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阳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老子·四十二章》却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毂。”《易传·系辞》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庄子·天下》却说:“天与地卑,山与泽平。”《论语·阳货》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老子·二十八章》却说:“牝常以静胜牡。”《易传·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老子·七十六章》却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论语·泰伯》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老子·二十八章》却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NFDC3�。为天下�NFDC3�,常德不离。”《论语·宪问》主张“知其不可而为之”,《庄子·德充符》却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孟子·公孙丑上》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老子·七十八章》却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这种阳与阴、雄与雌、刚与柔、动与静、主动与被动、有为与无为的相互排斥,不仅表现了儒、道二系在两性文化上的明显差异,而且反映了《易经》“--”、中“—”二爻在逻辑上的分化与拆解。
H
如果说,从世界观上讲,儒、道两家是对《易经》“阴阳”观念的逻辑性拆解;那么从方法论上讲,儒、道两家则是对《易经》“周易”思想的历史性发挥。
首先,《易经》中有关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是从男人不同于女人,女人也不同于男人,男人离不开女人,女人也离不开男人,男女结合才能生儿育女,从而产生出新的男人和新的女人这种最最简单的道理生发出来的。在此基础上,儒家致力于人与社会关系的辩证统一,道家则致力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相互和谐。
其次,《易经》中有关质量互变的辩证原理,最初体现在对卦象的理解和分析上。在此基础上,从维护父权社会既有的统治地位出发,儒家的“中庸”思想旨在通过限制量变而防止质变的形式来保持现有秩序的平衡和稳定。与之不同,从对抗现有秩序的目的出发,道家则企图利用“无为”和“促变”的形式,进行消极的反抗和颠覆。它们都是对质量互变原理的具体运用。
最后,《易经》有关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思想,既有日月交替的变革精神,又有周而复始的理论局限。而这其中的贡献与局限,也在儒、道两家的思想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和发挥。儒家从“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孟子·滕文公》)、“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孟子·公孙丑下》)中总结出社会循环论的思想;道家则在“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老子·十六章》)、“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老子·二十五》)的格言中表达了自然循环论的思想。然而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不过是《易经》中那个周而复始的卦象结构的放大而已。

易经属于道教还是佛教

易经既不属于道教也不属于佛教易经是一门专门独立的学。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