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庙拜神时间,广州庙禁忌

拜需要注意什么?

拜需要注意的是:

一、上香时,应双手合拜,然后以左手上香,这是代表对神祇的尊重,而香的数目则以一支或三支为吉。

二、首先确认有香、花或者水这样的供品,在求签之前供上。

三、内心平静,内心默念你需要问的事情。

四、从大殿旁取签,跪地求签。

五、每次都需要一正一反为有效。如果掷筊不成,还需要继续求新签。

祠的历史沿革

建于1945年,是九龙有名的胜迹之一,最著名的庙宇之一。享负盛名,无人不晓,香火鼎盛,每年农历大年初一,市民都要争头柱香。相传祠内所供奉的是“有求必应”的,十分。该祠也是唯一一所可以举行道教婚礼的道教庙宇。
祠原名啬色园,始建于1921年,经过几十年的悉心经营,整个殿堂金碧辉煌,建筑雄伟。整个庙宇占地18,000多平方米,祠又名啬色园,建于1945,是九龙有名的胜迹之一,是最著名的庙宇之一,在本港及海外享负盛名。据传说,又名赤松仙子,以行医济世为怀而广为人知。相传祠内所供奉的是“有求必应”的。
在每年农历年底及正月初一至十五日,有大量善信前往该祠,所有的弟子会于正午时份聚集于祠内的主殿参与祭祀
活动。
在20世纪初,道士梁仁庵等人从广东西樵山普庆祖坛奉接赤松仙子宝像来港。最初,他 在湾仔开坛阐教,奉拜赤松仙子。1921年,他们经过仙人指点,选择了九龙狮山下的龙翔道建祠。后来,信众渐多,香火日渐鼎盛,成为港九著名庙宇之一。据说“有求必应”,签文尤其。每年,不少善信争相在农历新年大年初一上“头柱香”,成为一年一度的城中农历贺岁佳话。
祠据明朝万历年间的《金华府记》载:原名黄初平,是浙江金华兰溪人,东晋年间(公元328年)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他8岁牧羊于浙江金华赤松山上;15岁上山牧羊时遇道士善卜。善卜见初平有异相,就带他到金华赤松山修炼了40年,最后得道成仙。因此,以“赤松子”为别号。后来,其兄黄初起去寻找他。兄弟相见,初起问:“羊在哪?”初平大声地叱之:“羊起!”满山坡的白石立刻变成了羊。广州祠大门对联“叱羊传晋代,骑鹤到南天”.记载了成仙的传奇故事。而复建的这座庙祠中,殿门前所挂的也同样是这么一副对联。 道教是多神教,在众多的神当中,是相当出名的。当年云游四海,治病救人,济世扶危,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仙道,其功德家喻户晓,受到广大民众的拥戴,纷纷立祠来尊奉他。
广州祠始建于清朝已亥年,即公元1899年,并于1904年得各界热心人士捐款重修。当年这里地虽偏僻,但曾是广州的圣地之一,其香火鼎盛,对广州市区及珠江三角洲一带有极大的影响。该祠虽于1910年遭受破坏,但旧祠所留下来的遗迹,如石刻对联、浮雕石柱、扁额、门饰、石狮等,都饰以精致的雕刻,由此可以想见当年祠殿的宏伟规模和精致的建筑艺术。
1915年,原祠的主持人梁仁庵道长携带的画像、灵签和药签等南迁到,并于1921年建成祠。同样地,也深受海内外人士的信仰和祀奉。改革开放以来,海内外广大热心人士纷纷要求在原地恢复建造芳村祠。后经有关部门批准,由(加拿大置地有限公司和芳村新荔枝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组成广州嘉游旅游景区开发有限公司,负责祠的复建项目。经过2年的策划和设计,于1997年11月破土动工,1999年2月6日完成第一期工程,供各界人士参观游览。
在1921年前,庙原设于广州的。广州的庙已有百年历史,只因当时广州的政局非常复杂。当时广州由陈炯明所控制,他突然以“革命者”自居,说要破除,便拆去庙宇筑马路,或拆庙卖地建屋,最主要的是乘机霸占房产。当时很多庙宇遭殃。 庙在军阀借破除之名,而刮地为实的时代里,自然也受到影响,但幸得绅商李亦梅、谭杰生、梁仁庵、郭述亭、张殿臣、陈桂石和唐丽泉等,把宝像接来,安奉在啬色园内,才使宝像才得以保存。
1915年,道侣梁仁庵、梁钧转父子,从广东西樵山普广祖坛奉接赤松仙子宝像来港。原先在湾仔供奉,1921年,大仙乩示,到竹园吉地,建“啬色园”至今。
啬色园本来是上述几位绅商的私人修道别墅,1921年初接来港时,并不是任人参神,但因后来善信要求入庙参神者日众,各绅商平日乐善好施,于是就定下开放时间,并将香火收入,拨充善举,赠医施药,年年无间。到1956年9月25日正午12时,由该庙正总理黄允畋,将庙宇的收入,正式交由东华三院接管。
祠经历过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飞机多次用地毯式的轰炸,但大仙祠一草一木均安然无恙。
昔日的祠1915年,广东西樵普庆坛梁仁庵道长及梁钧转道长把师画像带来,先后在乍畏街及大笪地开坛阐教,后来再于湾仔大道东设坛安奉师及开设药店,两年后该处被火烧毁,又把坛迁移往湾仔海傍东。其后于1921年师降乩启示,命当时的道侣往九龙城一带相地建殿,道侣到竹园村附近一山,见灵秀独钟,便再扶乩请示仙师,得乩示“此乃凤翼吉地”,适合开坛阐教,遂决定于现址建祠,并于同年7月落成启用。1922年8月,啬色园正式成立,负责管理祠庙。祠建成之初,原为私人道场,只供道侣及家属入内参拜。后来参拜善信渐多,及至1934年,园方碍于当时的庙宇条例及租地批约所限,不能再让民众入内,后经当时华人庙宇委员会委员周峻年向华民政务司请准,才特许于每年正月初一开放让善信入内参拜。至1956年8月21日,祠才正式获批准全面开放予善信参拜。2008年4月3日,园方宣布斥资1亿4000万元,进行35年来最大规划的扩建工程,包括扩建现时供奉师的大殿部分,并会破天荒,在大殿底部,打造一座供奉太岁的地下宫殿“元辰殿”。工程期间师画像将移銮至凤鸣楼,扩建工程预计历时约一年半。
2008年12月17日祠下周起破天荒推出“网上祈福”,朝七晚六地实时直插香火盛况场面,善信即使外游或出差,或是游客,均可透过互联网,为家宅、为自身、为祈福,再由道长择日禀告,但粗鄙、及议题免问。

拜需要注意什么

1、在庙中,到处都有提示,日常参拜主要是“五供”:香、花、灯、水、果。
你可以请一款好的香供奉祭拜,有心的话,建议你考虑考虑在无相铜炉的一对一定制几盒纯天然植物制作的祈福香供奉,为你辅助修持。
2、上香步骤也要注意了,应双手合拜,然后以左手上香,这是代表对神祇的尊重,而香的数目则以一支或三支为吉。
3、如果有什么重大的事,要来求,适当的供品也是要丰富许多的,鸡鸭鱼肉,还有五供,也都是需要的,还可以请上无相铜炉的纯天然祈福香,因为现在庙也讲求文明烧香了,用化学香,着实不好啊。
4、还有就是求签掷茭,内心平静,内心默念你需要问的事情;从大殿旁取签,跪地求签;掷筊3次,每次都需要一正一反为有效,如果掷筊不成,还需要继续求新签。跪地求签显得比较虔诚,还有求签是免费的哦。

祠的实用信息

在每年农历年底及正月初一至十五日,有大量善信前往祠,为过去一年酬谢神恩及为未来一年求神庇佑。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三日是师宝诞,所有的弟子会于正午时份聚集于祠内的主殿参与祭祀活动。每年农历八月廿三日是宝诞,年年诞都会很隆重,很多社会名流都去参加。每年,预言亦非常准确,有口皆碑。所以,若问前程,趋吉避凶,到大仙庙上头炷香,会是不错的选择。每逢年三十晚,很多名善信带著香烛祭品,你挤我拥,到庙霸头位,争上头炷香,取其好意头,来年可以事事顺境,得心应手,衰运也转为好运,求签问卜是地道农历文化。

广州是阴庙来的吗?

广州的祠,故址在珠江南岸的花地村,离河约20米处,地名大凼尾(今属芳村区)。据当地老者忆述,当年神庙颇宽敞庄严。正门当街有一座石牌坊,石柱、门楼顶雠有盘龙、祥云、飞禽、花卉等图案装饰。入门处两边方柱上刻有对联:“洞中别有乾坤,四围烟雨云山,尤增胜概;祠里自成天地,两岸杏花杨柳,仙留灵踪。”署名是:“光绪甲辰仲春三月番禺卢维庆敬书”。“光绪甲辰”即光绪三十年(1904)。庙内另有一副对联是,“叱石传晋代,骑鹤上南天。”此联作者不详。
庙三进。头进大殿所供神像颇为特别:中间是,左为吕洞宾,右为魏征。、吕洞宾是道家不奇怪,把唐太宗的大臣魏征也列人道教仙家而供奉,就有点奇了。第二进楼上却是佛家天地,一边供如来、弥勒、文殊,一边供观音大士——前有韦驮侍立。从这样的设置看,庙早就是道、佛合流的了。第三进住道士及香烛杂工。
庙建立之初便兼有慈善机构的性质。庙内常驻有中医生、配药人,还有解签人。对求签抓药的人,实行“随缘乐助”,病贫者可免费。
晚清时期,花地庙香火旺盛。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三日宝诞和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间,更为热闹。陈济棠主粤时,地段改作孤儿院,但庙仍保留,且常在庙前空地搭棚演戏,还有别的娱乐,摆卖,盛况不减。后来在长林公园(现松基直街)另建新庙,称为新庙,原庙称为旧庙。新庙较旧庙略小,
内有中医、配药及解签等人管理,广州一些乐善好施者常给该庙赠衣赠药。
抗日战争期间,广州沦陷,旧庙充作日军宪兵司令部。解放后还可见废碉堡和被害者遗骨。庙早毁,仅存一根方柱,三块石雕门饰,两截圆石柱。新庙在1949年后陆续改作民房。至于南海西樵的庙,那是在稔岗村,建庙年代可能比广州的庙还早。据说该届建于村前,有一座大门楼,高悬像。占地数亩,香火颇旺,远近村人常来参拜。何时坍废已不可考,原址后来改作工厂了。
广州和南海的庙毁弃之后,的庙却兴旺起来。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在番山(今禺山市附近)有深柳堂,就是供奉的,一些大商人在这里设普济坛扶乩,当时有七位有名望的大商家亦成为的善信。这七位商家就是梁仁庵、郭述亭、张殿臣、陈柱石、唐丽泉、李亦梅、谭杰生,他们均有商号在广州,后来就成为庙——啬色园的创始人,被称为“啬色园七老”,后在庙内“孟香亭纪念碑”刻石铭记。
1911年辛亥革命后,政局混乱,菩萨不保,深柳堂被占。上述七位商家便把像接到(一说是梁仁庵、梁钧转父子俩自西樵山普庆坛接黄太仙像到)。
1921年,在狮子山脚竹园古村择地建庙。当时扶乩得乩语云:“坛号普宜宜悟道,园名啬色色皆空。”于是依乩语命名乩坛为“普宜坛”,庙命名为“啬色园”。1968初具规模,1971年又筹款500万元增建。
20世纪70年代,地不景气,竹园古村尚无高楼大厦,颇见萧条冷落。但是后来拜的人日见增多,一些人就在这里开饭店、香烛店以至旅馆,解签、看相、占卜的摊档也多起来,于是带动了这里的繁荣,其中也有些人因此而“发达”的,因此人对多怀有好感。其实,祠是随着的经济起飞而兴旺起来的。而今日的“啬色园”,更寄寓着许多人的梦。
园名“啬色”,颇堪玩味。“啬”字源出于道家始祖老子的《道德经》:“治人事天奠若啬。”韩非子解释说:“啬之者,爱其精神,啬其知识也。”引申开来,即“以德化礼教劝善”。说得通俗明白些,就是“普济劝善”之意。至于“色”字,按道家学说,“色”是“天玄地黄大自然之本色”。《太原经》说:“从玄立德。”玄为道藉,乃道家本色。啬色园寓道、释(佛)、儒三教于一家,其宗旨是:“以道家本色,兼奉儒家之仁礼、释家之慈悲,以笃行普济劝善之事功,而实现其本色焉。”(据余也先生解释)

的名气越来越大,关于他的身世传说也多起来。究是何人,仙乡何处,又是怎样成仙的,有多种不同的说法。

一说乃是《史记·张良传》中的“赤松子”。张良晚年,“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所指赤松子,就是那个早年曾一再要张良抬鞋穿履而终于赞他“孺子可教”的黄石公。而《列仙传》则云:“赤松,神农时雨师。”“神农时”和张良所处的秦汉之交相距很远,这样就有两位“赤松子”了。张良所要从游的当是后一位赤松子。
一说是晋代术士黄初平,家乡在浙江金华。据《金华府志》卷二十二“仙释”条云:“晋,皇(黄)初平,兰溪人,牧羊遇道士,将至金华山石室中。兄初起寻之四十余年,一日逢道士,引入山相见。问羊安在?初平曰:在山之东。初起视之,但见白石。初平叱之,石皆成羊。初起遂绝粒,服松柏、茯苓,亦得仙。后还
乡,其族尽亡,乃复去。初平别号赤松子云。”
黄初平叱石成羊的故事,至今在金华地区流传。又,金华北山有地名二仙祠,那儿原建有一座“赤松观”,供奉初平、初起兄弟二仙。《金华县志》载:“赤松观,一名宝积观,在县东北二十里。西晋时皇(黄)初平、初起叱石成羊、白日飞升之地……”据说这座道观“宫殿、亭宇,廊庑、碑碣、诰敕,御墨及名公巨卿题跋为江南道流冠冕”。这大概是最早的庙,可惜早巳荡然无存了。
这个说法,和庙内有关碑记吻合。碑上绘着“威灵感应赤松宝像”——大仙盘坐于古松下,右边下端有五只小羊。碑文《赤松师自述》云:“予(余)初乃牧羊之孩,牧羊于浙江金华府城北之金华山。少时家贫,炊糠不继。八岁牧羊,至十五岁幸得仙翁指示,引至石室中,药炼回生,丹成九转……予本姓黄,名初平,晋丹溪人,因隐于赤松山,故号曰赤松仙子……”
还有,庙门口牌坊上赫然有“金华分迹”四个大字,庙内有“叱石成羊仙灵卓异传千古”的联语,这些都说明:这个就是金华那个牧羊人,他是在金华山成仙的,金华的庙该是“祖庙”,而此地的庙乃是从金华分支来的。
另有一说,谓即是东晋炼丹大师、著名化学家葛洪的弟子黄野人。有人说黄野人就是黄初平,“葛洪经金华赤松山,见初平在牧羊,虽饥困劳顿而不掩其聪敏,便收为徒弟,并称之为黄野人”。另有人说,黄野人是广东人,家乡就在东莞石龙附近的水南乡,得道成仙后被建庙祠奉,称为——这么说他就不是曾在金华牧羊的黄初平了。近读黄雨先生新作《神仙传》(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内有《黄野人》一篇,是据《罗浮山志》和《广东新语》有关记载敷衍成篇的,所记黄野人,自称姓江名夏,并非黄初平,也没有提到黄野人就是,当然也无提及“叱石成羊”及隐于赤松山的事了。
看来,“即黄野人”之说,一是由于二者都有个“黄”字而附会出来的。有些人因见名气大,就把他说成是本地人,把他地方化了。

庙平安符注意事项

没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用红线佩戴於颈或手腕就可以。一年后就丢了就可以。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