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简易占卜,易经占卜方法
怎么用周易占卜?
周易占卜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也是一种值得研究的文化。现在乾明居士教大家一种最为简单,最容易学的周易占卜。
钱币算卦法,以前的占卜师都是用龟壳和三个钱币来进行算卦,为什么要用龟壳呢?古时候的人认为天是圆的,乌龟的背甲隆起来就像天一样,腹甲平坦,好似大地,乌龟彷佛背负着天地一般。因此,乌龟被认为是可以上知天文、下通地理的灵物,龟壳乃被用来预知存亡兴衰,当做卜凶问吉的吉祥物。
现在读者们可以拿出3枚一样的硬币出来,正面是带有数字的那一面,反面是国徽的那一面。算卦时,先要净手,然后虔诚祈祷自己想要算卦哪一方面的,集中精神,把3枚硬币放进龟壳里,双手捧着龟壳,手要堵住龟壳的两个洞口,以防硬币飞出来。接着有规律的摇三下,慢慢的把硬币有顺序的倒出来,倒出来的结果有四种:三个正面,三个背面,二正一背,一正二背。最后把结果用纸笔记下来。
当摇出一个背面正反反就为奇数,为阳,记作阳爻;
当摇出两个背面正反反就为偶数,为阴,记作阴爻;
当摇出三个背面反反反就为奇数,为阳,但这个特殊点,叫老阳,记作阳爻,后面打个叉;
当摇出零个背面正正正就为偶数,为阴,也比较特殊,叫老阴,记作阴爻,后面打个叉。
要特别注意,后面打叉的都是属于变爻,世间必有物极必反的,所以卦中的老阳会变为阴,老阴也会变为阳,这就是易经的精髓。
易经占卜的方法,详细~
占卜方法颇多,多以易自居。然真正使用《周易》(也叫做《易经》)这本书来占卜的方法,现在使用并不广泛。
第一步:取蓍草五十根;
第二步:从五十根蓍草中取出一根,占筮过程中始终不用,以象征天地未开之前的太极。然后,将四十九根蓍草任意分成两份,左手持的这份象征天,右手持的这份象征地。
第三步:先从右手的蓍草中抽出一根,夹在左手小指与无名指之间,象征人。然后以四根为一组,先数左手的那一份,再数右手的那一份,以象征四季。
第四步:小指中的一根与左右手数余下的根数,合起来要么是五,要么是九。以上是第一变。
第五步:将第一次余下的九或五根除开,再用四十或四十四根蓍草合在一起,同样随意分成两份,同样分握其左右手,同样由右手取出一根夹在左手的小指与无名指之间,然后同样先左后右四根四根地数,左右手余下的加上小指的一根,合起来必定是八或四。这是第二变。
第六步:三变是将二变余下的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再合在一起,如法炮制,同样的方法同样的操作,最后的合数,必定是八或四。去掉三变的余数,剩下的蓍草(竹签)或者为三十六根,或者为三十二根,或者为二十八根,或者为二十四根,再以四除之,一爻遂定。
36÷4=9(为老阳,画作X)
32÷4=8(为少阴,画作、、)
28÷4=7(为少阳,画作、)
24÷4=6(为老阴,画作O)
老阴、老阳可能变化,称之为“动爻”,少阴、少阳不变化,称之为“静爻”。
第七步:三变得到第一爻,同样的方法同样操作五次,即可得出另外五爻,经过十八变,就得一卦。 第八步然后到周易书中找相关爻辞卦辞分析
周易铜钱占卜的方法?(我要最正式的)
用盛世铜钱,比如康熙雍正乾隆,或宋钱。
用六爻……
要先请神拜师,算钱烧香,然后说弟子……求什么不解。把铜钱正面六个一摞放手心,合摇成一摞。依次排开,有六十四种像,每卦开头语不同,内容不同。分大吉中吉小吉,平,大中小凶……你去百度下,没有的话找人教吧。一时半会不行的,说不完说不清…………
周易占卜的方法
《周易》乃群经之首。历来被大家精研细读。其书中玄妙通天彻地,涵盖宇宙万物。
《周易》分为两部分,一为《易经》,一为《易传》。《易经》为占筮之书,始于伏羲,编于殷商。《易传》成于战国后期。是老子,孔子这些哲学先贤对《易经》的解析,极富哲学深意。
这里小编就介绍一下《周易》的占卜之法。大致上来说《周易》的占卜之法大致可分为两种。 这种方法是《易经》占卜古法。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使顾客易于酬酢,可与祐神矣。
以上是揲蓍法原文。粗略的翻译:拿50根蓍草(在汉代就已经用桃木棍代替了),拿出一根放在一边,这是不用的。后将余下的49根蓍草随意的分为两组。从右手边的这一组取出一根,将其挂在左手小指上(筷子就夹在小指和无名指之间),然后用右手数在左边的蓍草,四根四根的数,将多余的蓍草(筷子)夹在无名指于中指之间,如果数到最后没有多余,那么就将最后的四根都夹在无名指于中之间。然后用右手,以同样的方式数右边的蓍草,将数剩下的蓍草夹在中指于食指之间(重复这个过程三次) 。然后将余下,未拿在手中的蓍草数一下,此时只可能有四种情况:36(对应的是9,老阳);32(对应的是8,少阴);28(对应的是7,少阳);24(对应的是6,老阴)将所得记下即为一爻。所以卜卦需反复六次,方成一卦,这个叫本卦。在卦中,如遇老阳爻或老阴爻,还需变爻,就是阴爻变阳爻,阳爻变阴爻,这时所得的卦叫变卦。 由于揲蓍法操作工序繁琐,且非常耗时,在汉代有个叫京房易者发明了这种铜钱法,他曾经用的是汉代的五铢钱三枚。现代我们可以用三个1元硬币来代替。每个硬币正为阳,反面为阴。将硬币扔下,同样是出现四种情况。二阴一阳(为少阳);二阳一阴(为少阴);三阳(为老阳);三阴(为老阴)。同样也是反复扔六次出一卦,不过相对揲蓍法快捷的多。不过也需指出,虽然看似相同的结果,但其概率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铜钱法是无法取代揲蓍法的。
解八字算命步骤
八字算命步骤第一步就是排八字,因为要想八字算命,就必须学会排八字,具体排八字方法可以参考这里
2、八字算命步骤二
一个八字排出以后,要懂得如何分析这个八字,如果细心的读者就会发现,经常听身边的说某人八字五行缺什么,这个五行缺什么就是通过八字来分析的,为了大家都好理解,这里可以举例说明,比如说2014年阳历4月8日申时出生的一个男命,按照前面第一步排八字方法排出的八字是:甲午,戊辰,己酉,壬申,怎么分析这个八字五行呢,咱们可以从金木水火土逐一进行。
(1)八字金有:日支酉金,时支申金。
(2)八字木有:年干甲木,月支辰中暗藏乙木。
(3)八字水有:月支辰中暗藏癸水,时干壬水,时支申中暗藏壬水。
(4)八字火有:年支午火。
(5)八字土有:年支午中暗藏己土,月干戊土,月支辰土,日干己土,时支申中暗藏戊土。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这个男命八字是五行都有,不缺五行的,也许很多人会觉得奇怪,八字算命跟五行分析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分析五行,那是因为五行是八字算命的基础,如果连五行金木水火土都不会分析,就不配算命,五行分析有三个目的,第一个可以作为此人起名的参考,比如说八字五行有缺什么,要怎么补,补什么样的五行字对八字好等等,第二个可以作为判断此人日后的事业选择五行吉利行业,行走吉利的五行方位起到作用。第三可以根据八字的五行来判断好八字喜用神,这样作为判断终身运势的吉凶起到决定性作用。比如上面这个八字,己土出生在辰月,是土旺得令,八字土旺,喜用金水,五行金跟水就是此八字的喜用神。

3、八字算命步骤三
经过八字五行分析以后,最后一步就是在这个五行分析的基础之上,开始判断此男命运吉凶,一生运势的好坏了,还是以上面这个八字为例,在五行金木水火土分析,喜用神分析完成以后,就可以很好的根据八字的五行跟喜用神两点来判断一生运势的吉凶。比如这个八字出生后是9岁1个月上大运,虚岁就是10岁上大运,大运从10到14行己土比肩,从15到19岁行巳火正印,从20到24岁行庚金伤官,从25到29岁行午火偏印,从30到34岁行辛金食神,从35到39岁行未土比肩,从40到44岁行壬水正财,从45到49岁行申金食神,从50到54岁行癸水偏财,从55到59岁行酉金食神,从60到64岁行甲木正官,从65到69岁行戌土劫财,从70到74岁行乙木七杀,从75到79岁行亥水正财,从80到84岁行丙火正印,从85到89岁行子水偏财。这样加起来一共16个小运,5年一小步,十年一大步,按照八字算命开命单的格式,算起来正好是排出八步大运。大运一出,根据前面八字五行分析情况跟喜用神分析情况,就可以判断出此人一生运势的吉凶好坏了,大家经常去八字算命的时候,算命大师告诉你,你从10岁到14岁这5年可倒霉了,又生病又破财,又见灾难又遭殃,就是用这样的方法算出来的结果
周易中的64卦的具体解释(不要文言)
《易经》概述
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一。原名《易》、《周易》,汉代人通称为《易经》。“易”字,一说为“简易”之义;另一说为“变易”之义,意为以揲蓍数目之变,推求问事之变,借以释疑。“易”前“周”字,一说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说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变易法则。汉代人所说的《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易经》则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而言。
《易经》成书于何时,作于何人,迄今无定论。《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说,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作传以解经。“五四”运动以后,史学界对传统说法提出怀疑,认为卦和爻辞中讲到周文王以后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足证《易经》成书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因此出现了周初说、春秋中期说和战国说,所据不一。
《易经》的卦象指卦的图像,由阳爻“-”和阴爻“--”两种爻象,按每卦六画排列组合而成,共六十四种卦象。卦中六画的排列从下到上,用初、二、三、四、五、上表示位序,阳爻称九,阴爻称六,爻象共三百八十四。解说卦象的辞句称为卦辞,系于卦象之下,解说爻象的辞句称为爻辞。卦辞共六十四条,爻辞三百八十四条,加上乾卦“用九”,坤卦“用六”,总称为筮辞,共四百五十条。
六十四个卦象的排列顺序,现传有两种本子:一是通行的《周易》本,分上下经,上经始于乾卦,次为坤卦,下经终于未济卦;二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首卦为乾,次卦为否,终于益卦。卦辞和爻辞的内容大致有三类;一是讲自然现象的变化,用来比拟人事;二是讲人事的得失;三是判断吉凶的辞句。据研究,卦、爻辞反映了奴隶制的社会生活。
《易经》虽属占卦书,但在其神秘的形式中蕴含着较深刻的理论思维和朴素的辩证观念。例如,它承认事物存在着对立面,六十四卦由三十二个对立卦组成,其卦的爻象和爻辞反映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大人”和“小人”、吉和凶、得和失、益和损、泰和否、既济和未济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的现象,它还承认对立事物的互相转化。从《易经》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萌芽,因而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战国后期,对《易经》的研究逐渐成为一种专门学问,一些系统阐释《易经》的文字陆续被收集起来,汇成《五传》。至汉代,经学兴起,其中关于《周易》经传的解释,称为易学。易学源远流长,历时2000余年,形成了许多流派,如象数学派、义理学派等。许多著名哲学家,依据《周易》经传提供的思想资料,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
《易经》的版本,流传下来影响大的是三国魏王弼注本、唐孔颖达疏,亦称《周易正义》,收入《十三经注疏》中。宋朱熹撰《周易正义》,为宋代以后通行本。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周易》,抄写于汉文帝初年,与传世各家《易》本均不同,是现存《周易》中最早的别本。古今解易者影响较大和具有特色者有:唐朝李鼎祚《周易集解》、唐朝孔颖达《周易正义》、宋朝程颐《程氏易传》、宋朝朱熹《周易本义》、现代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和高亨《周易古经今注》。
作者简介:周文王
中国商末西方诸侯之长 。姬姓,名昌。古公亶父之孙,季历之子。古公亶父死,季历继位,后又传位于昌。昌即位后,礼贤下士,周国势日强。昌和九侯(或作鬼侯)、鄂侯(或作邘侯)一起,任商代三公。商王纣杀九侯、鄂侯,昌不满,为崇侯虎所谮,被囚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得释后,昌向商献洛西之地,请除炮烙酷刑,得任西伯即西方诸侯之长。当时商王朝内部矛盾剧增,政事日非,诸侯逐渐归附于周。西伯昌曾使虞(在今山西平陆北.)、芮(在今陕西大荔南)两国争讼和解,提高了威望。他在位时曾多次用兵,先伐犬戎获胜,继因密须(在今甘肃灵台西南)侵犯阮(今甘肃泾川东南)、共(今甘肃泾川北)一带,出兵灭密须,使周的西北方得到巩固。随后又向东发展,战胜黎(或作耆、饥)国,引起商贤臣祖伊的恐慌,告纣,但纣未加警惕。不久,周又伐邘(在今河南沁阳西北),逼近商王畿边境。最后,攻克崇国(在今陕西长安西北),并在其地修建新都丰。西伯昌自岐邑迁都于丰,后卒于程(今陕西咸阳东北),葬在毕(今陕西咸阳东北),相传在位50年。西伯昌晚年,周的已非常强盛,所谓“三分天下有其二”,但他终身没有称王。其子武王伐商后,始追称他为文王。古书记载文王在被囚羑里时,因困于忧思,“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