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相坤罗成算卦,老版本的罗成算卦
有什么好听的东京大鼓
修正一下,是京东大鼓
http://dlibrary.tjl.tj.cn/qyk/zp/jddg.htm
到上述网址去下载即可
推荐《武家坡剜菜》《罗成算卦》
请问有没有乐亭大鼓双锁山的曲谱?
乐亭大鼓是我国北方的主要曲种之一,发源于乐亭县,靡声于京、津、冀东及东北三省广大地区。乐亭大鼓是历史文化的时代产物,是说唱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乐亭大鼓的产生,是在继承古代多种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演唱实践逐步发展和成熟起来的。据记载,乐亭大鼓的成熟应在明代中晚期,是吸取乐亭民颜、民谣的精华的基础上发展和成熟起来的。相传乐亭一带的人都有能歌善舞的习俗,逢年过节,都举办群众性歌舞活动和说唱活动。同时乐亭方言本身就有自然的旋律性,字声都带唱音,尾音细长回旋。因此,外地听了乐亭口音,都觉得象唱歌。如果稍微把语音拉长,再加上鼓板,进行提练升华,即能成为具有乡土气息的优美曲调。乐亭大鼓即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乐亭大鼓这一名牌,有其偶然的来历。清朝建立以后,开始为旗人分封土地。被分封在乐亭的崔佑文的前辈们在乐亭县扎下了根,被称为"第一皇庄"。崔佑文的把兄弟中状元之后,使崔家更加财粗势大,可直通五府六部,结交于皇亲国戚。崔家酷爱民间艺术,他不但组建皮影班社、梆子班社、莲花落班社,还有很多大鼓艺人在崔家演唱。崔家也常年供养这些人。一次,崔佑文进京贡奉,带着大鼓艺人到恭亲王府献艺,艺人们的技艺深得王爷的欢欣,并确定了"乐亭大鼓"之名。这个名称一直延用至今。这就是乐亭大鼓名称的来历。
艺术特色乐亭大鼓的表现形式比较简单,只需要一鼓一板一弦一人演唱就可以了,演唱者打鼓又打板,边说边唱。描绘场景,刻划人物,议论得失,都集中在演唱者的嘴上、表情上和动作上。
乐亭大鼓施用的鼓,与其它流派的大鼓施用的鼓基本相同。一面小鼓,底下有个支架,一支鼓键敲击,但与其他大鼓在敲击的效果上是不同的,有其自身固定的鼓谱和套路来烘托气氛。
乐亭大鼓施用的板是两片月牙型的铜板,名叫"梨花板",实际上是"犁铧板"的谐音。耕地用的犁铧是用生铁铸造的,敲击起来比较响亮,最初的板就是用犁铧片磨制的。现在施用的板是用铜特制的,音色更好,外型更美观。打板也有固定的套路,不但有演员掌握节奏的作用,而且也随剧情变化起烘托气氛的作用。
乐亭大鼓伴奏的主要乐器是三弦。三弦分大三弦和小三弦两种。乐亭大鼓伴奏使用的是大三弦。大三弦杆长,共鸣箱大,发音响亮,音色厚实,传响较远。用三弦伴奏能紧贴演员的发声,使音乐与演唱更能融为一体。演员演唱有固定的曲牌,伴奏时依据固定曲牌的旋律。前奏向奏间奏无固定模式,而是靠伴奏人员按照上段下段曲牌的要求自行发挥,使上下唱腔更好地衔接起来。
●大鼓20世纪30年代初期形成于天津。 它是刘文斌等艺人在以宝坻区县方音演唱平谷调的基础上,吸收河北民歌《妓女告状》及落腔调的旋律而形成的。它曾名乐亭大鼓。
大鼓的演唱形式与铁片大鼓、单琴大鼓基本相同。过去,在撂地说书阶段,曾有一种自弹自唱的演唱形式,演员坐抱三弦,边弹边唱,其右脚踩一鼓楗击鼓(以矮鼓架支撑,置于地上),左腿上绑一“节子板”(五块板儿),以司节奏。颇能招揽观众。
大鼓唱词的基本格式为七字句(二、二、三),但句首常加三字头,句中也常嵌字、词及短语,句尾常加“哪”、“啊”等虚字。其短篇唱段多由八落或十落组成,一般为数十句唱词。
建国前,在诸多大鼓艺人中,刘文斌的风格最突出,影响最大。他除演唱大书外,还移植了《武家坡》、《拆西厢》、《昭君出塞》、《王二姐思夫》、《诸葛亮押宝》等短篇唱段。通过演唱短段,对大鼓的板式和唱腔做了进一步加工。他的演唱通俗幽默,平易无华,吐字清楚,明白如话,颇为一般市民观众、特别是家庭妇女所喜爱。但当时仍使用“大鼓”、“杂曲”、“乐亭调”、“乐亭大鼓”等名称,直到1935年正式定名为“大鼓”。不过,由于他的行腔板眼均不甚考究;所唱鼓词,文字也较粗糙,20世纪40年代末期,该曲种已日趋衰落。
中华人民成立后,天津市业余演员董湘昆继承了刘文赋的演唱艺术,并在刘文赋唱腔特色的基础上,将宝坻区方音改用京音,进一步加工、规范唱腔,不断创作出适应时代的新曲目,深得广大观众的喜爱。在董湘昆等人的不懈努力下,60年代至70年代,大鼓音乐出现了高峰期,其曲种的影响也遍全国各地。
大鼓长篇书目有《刘公案》、《施公案》、《兴唐传》、《小八义》、《绿牡丹》等。短篇曲目有《王二姐思夫》、《隋炀帝下扬州》、《诸葛亮押宝》、《杨八姐游春》、《拆西厢》、《诸葛亮招亲》、《昭君出塞》、《蓝桥会》、《韩湘子上寿》、 《双锁山》、 《玉堂春》、 《朱买臣休妻》、《罗成算卦》、《丁香割肉》、《白猿偷桃》等。
●大鼓的唱腔音乐
大鼓音乐,其雏形出现于清代末年,流行于北京以东地区。艺人张瘸老来天津演唱后,在津收徒传艺,使这一曲调在津传唱,但当时尚无大鼓名称,曲调也未定型。
早期的特点是用“怯”音演唱,字少腔多,并伴以铁片击节。开板“未开书,我先表这头一回……”一唱就是十多分钟。由于节奏缓慢,经常是未等唱完,观众就已散去。在津艺人刘文赋等向其他曲种学习,对唱腔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他们引用民歌《庙门开》的旋律,融合落腔调与平谷调的音乐,改变了开板慢、腔长的演唱方式,完善了“十三咳”的唱腔,创作出与原型大不相同的新曲调,这就是大鼓的基本唱腔,它于二十世纪20年代中期在天津定型。其唱腔音乐的调式有两种说法:宫调式和徵调式,从曲谱分析,调式交替是该曲种音乐的特点,主调式应为徵调式。
大鼓音乐经常出现4音,并形成了类似于“清角为宫”的调性转换,但多为一两句,没有构成整段的转调。在舞台实践中弦师仍视三弦外弦的空弦为l,故可视为色性的调性变化。
大鼓的前奏,起初比较简单。后来有所发展,建国后发展尤大,曲调丰富多了,色也更鲜明了,并且有离调的倾向。
像口技这样的民间艺术有哪些?
皮影戏
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发祥于中国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顾名思义,皮影是采用皮革为材料制成的,出于坚固性和透明性的考虑,又以牛皮和驴皮为佳。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瑰丽而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沿袭传统戏曲的习惯,皮影人物被划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类别,更加特别的是,每个人物都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十一件连缀组成,表演者通过控制人物脖领前的一根主杆和在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来使人物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在中国,不少的地方戏曲剧种都是从皮影戏中派生出来的,而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以及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如今,中国皮影被世界各国的博物馆争相收藏,同时也是中国与其他国家领导人相互往来时的馈赠佳品,由此可见,皮影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糖人
糖人是以熬化的蔗糖或麦芽糖做成的各种造型,有人物、动物、花草等。据说宋代即有糖人,多是平面造型,如同今天的糖画,时称戏剧糖果,后来也被称作稠糖葫芦、吹糖麻婆子、打秋千稠饴、糖宜娘、糖官人、糖宝塔、糖龟儿等。
糖人制作是一种民间手工艺,手艺人多挑一个担子,一头是加热用的炉具,另一头是糖料和工具。糖料由蔗糖和麦芽糖加热调制而成,本色为棕黄色,也有的因加入颜料或色素而呈红色或绿色。使用时火候的控制是关键,过热则太稀易变形,偏冷又会太硬无法塑形。使用的工具很简单,多为勺形和铲形。
糖人不易保存,过去甜品短缺时,在把玩过后会吃掉糖人。如今出于卫生考虑,人们购买糖人更多地出于观赏目的而非食用,任其久置变黑变质。
过去的艺人多打着铜锣沿街叫卖,有的还带着一个画着花鸟兽虫的圆盘,交过钱后可以转动盘上指针,指在哪儿就做什么,以此来吸引孩子。过去糖人很便宜,在不富裕的时候是儿童很喜爱的玩物。在80年代初,几分钱或几个牙膏皮就可换一个糖人。如今儿童的玩物多了,糖人不再是单纯哄孩子的东西了,已经被作为一项民间艺术受到重视。现在沿街制做糖人的艺人少了,在北京年节的庙会上还可见到,糖人价格从几元到十几元不等。
子弟书
子弟书又名清音子弟书、子弟段儿、弦子书,是一种流传于京津和东北地区满族人口中的曲艺形式。子弟书多由一人表演用三弦伴奏,只唱不说,音调和缓、低沉、肃穆。子弟书产生于清乾隆年间,清光绪年间逐渐衰落,在民国年间唱腔失传,至今仅仅有五百余篇唱本存世。子弟书对中国北方曲艺产生了极大影响,包括单弦、京韵大鼓、东北二人转等曲种都深受子弟书的影响,这些曲种的一些经典唱段甚至是直接移植自子弟书唱本。
京东大鼓
京东大鼓20世纪30年代初期形成于天津。 它是刘文斌等艺人在以宝坻区县方音演唱平谷调的基础上,吸收河北民歌《妓女告状》及落腔调的旋律而形成的。它曾名乐亭大鼓。
京东大鼓的演唱形式与铁片大鼓、单琴大鼓基本相同。过去,在撂地说书阶段,曾有一种自弹自唱的演唱形式,演员坐抱三弦,边弹边唱,其右脚踩一鼓楗击鼓(以矮鼓架支撑,置于地上),左腿上绑一“节子板”(五块板儿),以司节奏。颇能招揽观众。
京东大鼓唱词的基本格式为七字句(二、二、三),但句首常加三字头,句中也常嵌字、词及短语,句尾常加“哪”、“啊”等虚字。其短篇唱段多由八落或十落组成,一般为数十句唱词。
京东大鼓形成初期,主要在小型曲艺演出场所演唱,曲目以大书为主。20世纪30年代初,刘文斌在天津商业电台播演《刘公案》,极受广大群众欢迎。京东大鼓的影响也因之日趋扩大,逐渐传播到北京、唐山等地。
建国前,在诸多京东大鼓艺人中,刘文斌的风格最突出,影响最大。他除演唱大书外,还移植了《武家坡》、《拆西厢》、《昭君出塞》、《王二姐思夫》、《诸葛亮押宝》等短篇唱段。通过演唱短段,对京东大鼓的板式和唱腔做了进一步加工。他的演唱通俗幽默,平易无华,吐字清楚,明白如话,颇为一般市民观众、特别是家庭妇女所喜爱。但当时仍使用“大鼓”、“杂曲”、“乐亭调”、“乐亭大鼓”等名称,直到1935年正式定名为“京东大鼓”。不过,由于他的行腔板眼均不甚考究;所唱鼓词,文字也较粗糙,20世纪40年代末期,该曲种已日趋衰落。
中华人民成立后,天津市业余演员董湘昆继承了刘文赋的演唱艺术,并在刘文赋唱腔特色的基础上,将宝坻区方音改用京音,进一步加工、规范唱腔,不断创作出适应时代的新曲目,深得广大观众的喜爱。在董湘昆等人的不懈努力下,60年代至70年代,京东大鼓音乐出现了高峰期,其曲种的影响也遍全国各地。
京东大鼓长篇书目有《刘公案》、《施公案》、《兴唐传》、《小八义》、《绿牡丹》等。短篇曲目有《王二姐思夫》、《隋炀帝下扬州》、《诸葛亮押宝》、《杨八姐游春》、《拆西厢》、《诸葛亮招亲》、《昭君出塞》、《蓝桥会》、《韩湘子上寿》、 《双锁山》、 《玉堂春》、 《朱买臣休妻》、《罗成算卦》、《丁香割肉》、《白猿偷桃》等。
快板
"快板"这一名称出现较晚,早年叫做"数来宝",也叫"顺口溜"、"流口辙"、"练子嘴",是从宋代贫民演唱的"莲花落"演变发展成的。与"莲花落"一样,起初是乞丐沿街乞讨时演唱的。作为乞讨时的演唱活动,历史相当久远;作为艺术表演形式,就比较晚。如前所说,旧时的艺人总想找个历史名人,奉为开山鼻祖,以便增光添,"数来宝"的艺人当然不例外。于是在历史上的乞丐群中找到明太祖朱元璋,奉为祖师爷。云游客《江湖丛谈》说:
过去艺人们沿街卖艺时,经常见景生情,口头即兴编词。他们看见什么就说什么,擅长随编随唱,宣传自己的见解,抒发感情。从编、演,到传唱,比什么形式都迅速。例如清末数来宝艺人曹德奎编的一段唱词(当时用牛骨击打节拍): 骨头一打响连声, 不表别的表前清。 专制时代人民苦, 人都饿成骷髅骨。 自从光绪庚子年, 北京闹了义和团。 四外刀兵人慌乱, 城里处处冒黑烟。 眼瞧大清被推倒, 老百姓个小都说好。它生动地反映了人民的心声。 在解放战争中,人民军队中进一步发挥了数来宝的战斗作用。战土们编演大量快板作品,鼓舞士气。人称"快板大王"的毕革飞同志赞誉快板说: 歌唱英雄唱胜利, 批评具体又实际。 拿它娱乐都欢喜, 指导工作有意义。 快板的演出形式主要有一个人演唱和两个人对口演唱两种。对口还保留了"数来宝"的原名,也有称"对口快板"的。在工厂、部队里也曾出现过三、四个人演唱的"群口快板"和十几个人表演的"快板群"。有些地区还发展成用当地方言演唱的快板,如天津快板、陕西快板等,都很好地发挥了教育,娱乐作用。快板有"数来宝"、快板书、小快板、天津快板等多种形式。"数来宝"是两个人表演的;快板书是一个人表演的;小快板除了作返场小段以外,主要是群众文艺活动的一种形式;天津快板是用天津方言演唱的。
快板艺术灵活多样,丰富多。从表现形式看,有一个人说的快板书,两个人说的"数来宝"和三个人以上的"快板群"(也叫做"群口快板")
还有京剧,相声,三弦。单弦,京韵大鼓,京东快书,琵吧,快板,扬琴,二胡,民族舞蹈...
为什么乐亭大鼓和京东大鼓听起来很相似?
乐亭大鼓是我国北方的主要曲种之一,发源于乐亭县,靡声于京、津、冀东及东北三省广大地区。乐亭大鼓是历史文化的时代产物,是说唱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乐亭大鼓的产生,是在继承古代多种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演唱实践逐步发展和成熟起来的。据记载,乐亭大鼓的成熟应在明代中晚期,是吸取乐亭民颜、民谣的精华的基础上发展和成熟起来的。相传乐亭一带的人都有能歌善舞的习俗,逢年过节,都举办群众性歌舞活动和说唱活动。同时乐亭方言本身就有自然的旋律性,字声都带唱音,尾音细长回旋。因此,外地听了乐亭口音,都觉得象唱歌。如果稍微把语音拉长,再加上鼓板,进行提练升华,即能成为具有乡土气息的优美曲调。乐亭大鼓即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乐亭大鼓这一名牌,有其偶然的来历。清朝建立以后,开始为旗人分封土地。被分封在乐亭的崔佑文的前辈们在乐亭县扎下了根,被称为"京东第一皇庄"。崔佑文的把兄弟中状元之后,使崔家更加财粗势大,可直通五府六部,结交于皇亲国戚。崔家酷爱民间艺术,他不但组建皮影班社、梆子班社、莲花落班社,还有很多大鼓艺人在崔家演唱。崔家也常年供养这些人。一次,崔佑文进京贡奉,带着大鼓艺人到恭亲王府献艺,艺人们的技艺深得王爷的欢欣,并确定了"乐亭大鼓"之名。这个名称一直延用至今。这就是乐亭大鼓名称的来历。
艺术特色乐亭大鼓的表现形式比较简单,只需要一鼓一板一弦一人演唱就可以了,演唱者打鼓又打板,边说边唱。描绘场景,刻划人物,议论得失,都集中在演唱者的嘴上、表情上和动作上。
乐亭大鼓施用的鼓,与其它流派的大鼓施用的鼓基本相同。一面小鼓,底下有个支架,一支鼓键敲击,但与其他大鼓在敲击的效果上是不同的,有其自身固定的鼓谱和套路来烘托气氛。
乐亭大鼓施用的板是两片月牙型的铜板,名叫"梨花板",实际上是"犁铧板"的谐音。耕地用的犁铧是用生铁铸造的,敲击起来比较响亮,最初的板就是用犁铧片磨制的。现在施用的板是用铜特制的,音色更好,外型更美观。打板也有固定的套路,不但有演员掌握节奏的作用,而且也随剧情变化起烘托气氛的作用。
乐亭大鼓伴奏的主要乐器是三弦。三弦分大三弦和小三弦两种。乐亭大鼓伴奏使用的是大三弦。大三弦杆长,共鸣箱大,发音响亮,音色厚实,传响较远。用三弦伴奏能紧贴演员的发声,使音乐与演唱更能融为一体。演员演唱有固定的曲牌,伴奏时依据固定曲牌的旋律。前奏向奏间奏无固定模式,而是靠伴奏人员按照上段下段曲牌的要求自行发挥,使上下唱腔更好地衔接起来。
●京东大鼓20世纪30年代初期形成于天津。 它是刘文斌等艺人在以宝坻区县方音演唱平谷调的基础上,吸收河北民歌《妓女告状》及落腔调的旋律而形成的。它曾名乐亭大鼓。
京东大鼓的演唱形式与铁片大鼓、单琴大鼓基本相同。过去,在撂地说书阶段,曾有一种自弹自唱的演唱形式,演员坐抱三弦,边弹边唱,其右脚踩一鼓楗击鼓(以矮鼓架支撑,置于地上),左腿上绑一“节子板”(五块板儿),以司节奏。颇能招揽观众。
京东大鼓唱词的基本格式为七字句(二、二、三),但句首常加三字头,句中也常嵌字、词及短语,句尾常加“哪”、“啊”等虚字。其短篇唱段多由八落或十落组成,一般为数十句唱词。
建国前,在诸多京东大鼓艺人中,刘文斌的风格最突出,影响最大。他除演唱大书外,还移植了《武家坡》、《拆西厢》、《昭君出塞》、《王二姐思夫》、《诸葛亮押宝》等短篇唱段。通过演唱短段,对京东大鼓的板式和唱腔做了进一步加工。他的演唱通俗幽默,平易无华,吐字清楚,明白如话,颇为一般市民观众、特别是家庭妇女所喜爱。但当时仍使用“大鼓”、“杂曲”、“乐亭调”、“乐亭大鼓”等名称,直到1935年正式定名为“京东大鼓”。不过,由于他的行腔板眼均不甚考究;所唱鼓词,文字也较粗糙,20世纪40年代末期,该曲种已日趋衰落。
中华人民成立后,天津市业余演员董湘昆继承了刘文赋的演唱艺术,并在刘文赋唱腔特色的基础上,将宝坻区方音改用京音,进一步加工、规范唱腔,不断创作出适应时代的新曲目,深得广大观众的喜爱。在董湘昆等人的不懈努力下,60年代至70年代,京东大鼓音乐出现了高峰期,其曲种的影响也遍全国各地。
京东大鼓长篇书目有《刘公案》、《施公案》、《兴唐传》、《小八义》、《绿牡丹》等。短篇曲目有《王二姐思夫》、《隋炀帝下扬州》、《诸葛亮押宝》、《杨八姐游春》、《拆西厢》、《诸葛亮招亲》、《昭君出塞》、《蓝桥会》、《韩湘子上寿》、 《双锁山》、 《玉堂春》、 《朱买臣休妻》、《罗成算卦》、《丁香割肉》、《白猿偷桃》等。
●京东大鼓的唱腔音乐
京东大鼓音乐,其雏形出现于清代末年,流行于北京以东地区。艺人张瘸老来天津演唱后,在津收徒传艺,使这一曲调在津传唱,但当时尚无京东大鼓名称,曲调也未定型。
早期的特点是用“怯”音演唱,字少腔多,并伴以铁片击节。开板“未开书,我先表这头一回……”一唱就是十多分钟。由于节奏缓慢,经常是未等唱完,观众就已散去。在津艺人刘文赋等向其他曲种学习,对唱腔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他们引用民歌《庙门开》的旋律,融合落腔调与平谷调的音乐,改变了开板慢、腔长的演唱方式,完善了“十三咳”的唱腔,创作出与原型大不相同的新曲调,这就是京东大鼓的基本唱腔,它于二十世纪20年代中期在天津定型。其唱腔音乐的调式有两种说法:宫调式和徵调式,从曲谱分析,调式交替是该曲种音乐的特点,主调式应为徵调式。
京东大鼓音乐经常出现4音,并形成了类似于“清角为宫”的调性转换,但多为一两句,没有构成整段的转调。在舞台实践中弦师仍视三弦外弦的空弦为l,故可视为色性的调性变化。
京东大鼓的前奏,起初比较简单。后来有所发展,建国后发展尤大,曲调丰富多了,色也更鲜明了,并且有离调的倾向。
东北大鼓名家唱段有哪些?
1、夏晓华(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北大鼓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
《江姐》、《二丫》、《傻帽》、《街头哨兵》、《游湖借伞》等。
2、霍大顺(东北大鼓代表性传承人):
《绕口令》《义犬救主》《杨靖宇大摆口袋阵》《忆真妃》《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甘露寺》《凤仪亭》《草船借箭》等。
3、张娃佳(东北大鼓传承队伍中青年一辈的代表):
《老阿姨》《国歌在这里响起》《沈水晚渡》《半条棉被》等。
艺术流派
东北大鼓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随着地域、风俗、人情的不同,形成了风格各异的流派。
以沈阳为轴心的“奉调”唱腔优美抒情,适宜演唱《红楼梦》之类故事曲目;
以营口、盖县、岫岩、海城为轴心的“南城调”唱腔慷慨激昂,适宜演唱《三国演义》等铁马金戈类故事的曲目;
以锦州为轴心的唱腔“西城调”哀怨低沉,适宜《孟姜女寻夫》等悲壮类故事的曲目;
还有吉林为轴心的“东城调”和流行于黑龙江的“江北调”(又称“北城调”)等。
经典剧目
长篇剧目有《刘秀走国》、《紫罗袍》、《三侠五义》、《五女七贞》、《马潜龙走国》、《巧合奇冤》、《下南唐》、《千里驹》、《施公案》、《十粒金丹》、《回杯记》、《刘公案》、《明英烈》、《烈火金钢》、《红岩》、《节振国》等。
短篇剧目有《孙庞斗智》、《大西厢》、《罗成算卦》、《二进宫》、《杨靖宇大摆口袋阵》、《白求恩》、《渔夫恨》、《毛主席来到十三陵》、《刑场上的婚礼》等。
罗成算卦的二人转版
女:大唐老祖坐金銮
男:保驾全凭文武百官
女:文仗徐茂公能掐会算
男:武仗瓦冈山的众英贤
女:记下此事且不表
男:再表罗成将魁元.小罗成正在家中坐.一心长安去游玩.出言我把家将叫.叫声家将要听言.赶快给我备好马.一到长安去游玩.
女:家将急忙备好马
男:罗成翻身上了马雕鞍.催马加鞭来的快.眼前来到西地长安.罗成这里抬头看.大街景致真可观.也有老来有也有少.也有女来也有男.也有骑马坐着轿.也有推车把担担.穿青挂蓝是男子汉.穿红挂绿是女婵娟.骑马坐轿修来的福.推车担担命也该言.罗成催马往前走.有个卦棚坐北朝南.十字街头招牌立.斗大金字写的全.大写大算一卦整十两.小算一卦五两三.空中要有小鸟过.能算羽毛有几个.罗成看罢心好恼.牛鼻子老道吐狂言.叫声众人闪闪闪.我到卦棚把卦占.众人闪开一条路.罗成走进卦棚里边.进了卦棚仔细看.有位道长坐那边.走上近前身施礼.口尊先生你听言.我到此不办别的事.把我生辰八字找一番.
女:要让先生给你算.把你生辰八字报一番.
男:我本是甲午年生甲午年长.五月十五正晌午时添.报完时辰一旁站.
女:老道带笑开了言.为人占了一个午.不少吃来不少穿.为人占了两个午.腰中不缺银子钱.为人占了三个午.定是朝中王侯官.卦主你一人占了四个午.你本是白虎星降临凡.生在罗门为贵子.秦氏太太把你添.一岁两岁娘怀抱.三岁四岁跑着玩.五岁六岁贪玩耍.七岁八岁念书篇.九岁那年学枪法.十岁枪法学的全.十一岁随父去扫北.杀死鞑子有万千.十二岁去把登州打.箭射金钱中状元.十三岁卖过丝绒线.秦氏府里住儿男.十五岁你投唐保二主.扶保大唐锦江山.你保唐二主整八载.今年整好二十三.
男:过去事情你算的对.再算我阳寿多少年.
女:先生连说我不敢.说出恐怕你把脸翻
男:叫声先生只管算.我要翻脸不是罗家男
女:叫我算来我就算.叫声学生要听言.我算你今年大寿到.多说还能活三四天.
男:罗成一听心好恼.大骂先生你听言.徐三哥给我算过卦.说我阳寿七十三.咱二人一无仇来二无恨.为何瞒我阳寿五十年.今天你找出我五十年阳寿.无话讲来无话言.今天你找不出我五十年阳寿.推倒卦棚赶出长安.
女:叫声卦主一旁站.听我把损寿对你言.十一岁随你父亲去扫北.杀死鞑子有万千.杀死黎民百姓损了寿.损去阳寿整十年.这本是军爷头处损.听我把二处损寿对你言.你有个表兄秦叔宝.你二人传枪递锏在后花园.他教你锏法实心实意.你的枪法没教全.不该把罗门回马枪留三路.损去阳寿整十年.这本是军爷二处损寿.听我把三处损寿往下言.你有个兄弟单雄信.你二人磕头好几番.你在江东保了王世允.你保唐王锦江山.你不该回马枪刺死单雄信.损去阳寿又是十年.这本是军爷三处损.听我把四处损寿往下言.唐二主恋你是好汉.军臣饮酒在殿金銮.军臣饮酒三更后.你不该龙床凤枕去安眠.你虎穴占了龙床位.损去阳寿又十年.这本是军爷四处损.听我把五处损寿往下言.你有妻子十二个.其中有个王惠和胡金婵.她二人待你情义深重.你不该火烧岳阳楼归阴间. 她二人一死阴魂不散.刮动阴风来到阴间.武阎佛面前奏一本.损去阳寿又是十年.卦主你加一加来算一算.前后正好五十年.
男:罗成听罢头低下.先生算卦赛神仙.拿出纹银五十两.送给先生卦礼钱.
女:先生摆手说不要.活人不花死人钱.留着吧来留着吧.鬼门关上做盘缠.
男:一句话说得罗成泪如雨下.口尊先生要听言.这寿禄有积也有损.你能不能给我把阳寿添.你给我添上几年阳寿.多给银子多给钱.
女:先生摆手说不敢.不能给你把阳寿添.叫声卦主回头看.那边来了添寿仙.
男:哄得罗成回头看
女:先生卦棚起云端
男:罗成就在后边撵.一封书简落平川.打开书信仔细看.笔墨未干写的全.上写休当我是妖来我是怪.我是徐茂公师父李靖仙.我算你今年阳寿到难过今年二十三.你死不在长安地.周西坡前乱箭穿.正是罗成为难处.
女:徐茂公点兵到这边.周西坡反了刘黑塔.要夺大唐锦江山.小王元吉挂口元帅印.要选罗成先锋官.
男:罗成迈步往家走.白虎帐不远在面前.松柏大树拴战马.罗成进了帐里边.打扮以毕往外走.急忙上了马雕鞍.
女:人马托托往前走
男:周西坡不远在面前
女:周西坡前一场战
男:只杀得人仰马也翻
女:罗成单枪匹马去征战
男:乱箭穿身在阵前
女:罗成阵前归了位
男:临死他才二十三
女:罗成算卦没唱好
合:下回罗成托梦三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