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魅力,懂易经的男人会看上什么女人
《品读国学系列——《易经》入门篇》
得教于曾仕强老先生,当铭记先生对国粹之发扬,并谨以传承!
《易经》最大的魅力在于,“持经达变”。
日月东升西落,草木花开花落,世界因多变而充盈,万物因多变而精。
然而,多变也让我们迷茫、担忧、畏惧,常常在一个个看不到星星的夜晚发出慨叹:“假如可以预见未来,应该就不会这么难熬!”
预见未来?《易经》便是这样的存在。但不同于民间俗定其为算命、看风水之物,如果仅仅限定为“占卜”之术,那老祖宗知道了是要难过的。
《易经》实际是在讲未来变化的道理——“以不变应万变”。然而欲“达变”,需“持经”通经。
遗憾的是,愿意停下脚步细细品读《易经》的人少之又少;而读后能应用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一代瑰宝竟遭蒙尘,唉。
想开启一个系列,专谈《易经》的内涵。集百家之解读,融我辈之思想,希望这一国粹能够得以流传,更能融入我们的生活当中,指导人生!也愿意跟品读《易经》的朋友共同学习交流!
欲通《易经》,先知阴阳。
何谓阴阳?往外张为阳,向内缩为阴,奇数为阳,偶数为阴,活动性大的称之为阳,活动性小的称之为阴。阴阳虽只有二字,却涵盖万物,无法穷尽。
按最原始的认知来说,白天是阳,夜晚是阴,我想应该人人都认同这一说法吧。白天,太阳升起,万物开始活动,是外张的特性;而到了晚上,我们躲回屋里,是内缩,称之为阴。
于是,一三五七为阳,二四六八为阴;头为阳,脚为阴;天为阳,地为阴...
那考你一下,手心手背,谁为阴,谁为阳?(评论区回复)
万物皆可分为阴阳,阴阳有何特性?
阴阳是相对的,但同时又是合一的,往往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二者无法明确分隔。
比如拂晓太阳升起,天慢慢由夜转昼;而黄昏则由昼转夜,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不会像一个开关一样,按一下是白天,再按一下就成了夜晚,是没有明确分界线的。
再比如伸出你的手,大拇指为阳(奇数为阳),四指为阴(偶数为阴)。但是大拇指有两个关节,是为阴;而四指皆由三个关节,是为阳。亦是常见的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现象。
再考你一下,我们常说,男性为阳,女性为阴。那么这其中的阴阳有无明确分界线呢?如何理解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评论区回复)
理解了阴阳有什么实际用途呢?我们举个例子来用一下。
在这个世界上,中国人是讲两句话的人——嘴上的话为阳(向外吐露,外张特性为阳),内心的话为阴(内藏,为阴)。
比如我们嘴上会说“不以成败论英雄”,但内心会说“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嘴上说“礼让为先”,内心在说“当仁不让”。可能你也发现,无论是古语还是现代的言论,有正着说的,也有反着说的,你该犯糊涂了,到底该怎么做?
所以我们身边那么多看似自相矛盾的话,其实嘴上所说不过是为了礼节,或是为了安抚对方,或是其他原因,鲜少心之所想。
因而,所听片面之词,仅为阳,不可听信之,凡事所听必所思,思什么呢?思其阴。通晓阴阳,方才不惑。所以就有论语所云“三思而后行”!
《易经》“阴阳”二法,无疑是世界上最高级的辩证法,说难不难,但说容易那是绝对不容易的。欲通透,还需不断地“悟”,不断地用!
通《易经》,还需知八卦。
同阴阳一样,八卦二字在生活中也不少见。但知其意者,恐寥寥无几。
早在上古时期,伏羲氏从宇宙万物取出八种元素:天、地、水、火、风、雷、山、泽。
宇宙间虽存万物,但皆可由这八种元素涵盖万物,所言“包罗万象”,即八卦能类万物之象,尽万物之情。
“八卦定乾坤”,最初取意象是取自“天”、“地”两象。缘何是天地?因为我们身边万物周转,但永远不离天地二字,是立身之本,万物生长之根本。
那有人会问,现在科技发达了,人可以跑出外太空,甚至登录月球火星,那“天地”之根本这一说法还适用吗?(评论区回复)
伏羲氏那个时候文字并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所以先天八卦(称伏羲创建的为先天八卦,周文王创建的为后天八卦)是由基本图形和元素组成的。上面的八个元素分别对应八个符号。
从这个角度理解,古人观天,天圆地方,是一个圆弧。但天不是薄薄一层,“天外有天”,所以是三个圆弧,八卦图中的天的符号是
相对应的,地广阔无垠,也应当是和天类似的符号。但是,不同于天是完整的一块,大地由河流山谷分隔为一块一块,于是八卦图中地的符号是断开的,
天为阳,地为阴,其他六个元素,皆由天、地演化而来,我们先从天的元素看起。
天由三个横线表示,暂且从下到上分为“上、中、下”,我们看下面这个符号,是在天的符号基础上,最下面直线变为“断线”,断开可以理解为“动”,天的下面在动(区别于地的上面动)。在万物中,在天下面动的,取为风,所以这是风的符号
类似的理解,下面这个符号便是天的中间在动,这个元素取的是火。为什么天的中间动是火呢?这要说到当时的背景,远古时期,人们由天雷引起山火而认识火并学会用火,但并不像现在堆一个小火,往往火光冲天,烟云漫天,也便是天中动。
而天上动则更巧妙。天的上面怎么动,当时没有航天器,不可能真的跑到天的上面去看天上面怎么动。古人在池塘的水面上,看到天上的倒影,云卷云舒变化莫测,便成了“天上动”,所以这个符号是“泽”。
因而,天、风、火、泽,这四种基本元素概括了阳为主的万物;相对应的,地也包括地下动,地中动,地上动三类。
地下动——雷。为什么雷是地下动呢?因为当时没有声音传播速度比光传播速度慢这一个科学理论,所以天上打了闪电之后,雷声紧接着会响起,身边物体会随之产生震动,所谓“惊天动地”,便源自于此。
地中动——水
地上动——山
为什么就是这几种元素,不能更改吗?
当然是可以更改的,但是后人在解读上已经大费周折,在读懂的基础上再动笔添加一个、或者去掉一个元素,好像都会破坏原先的内涵,于是流传千年仍为原先八卦。后世能添一笔,那绝对是流芳百世青史垂名的。
先天八卦图如下,有八个位置,上下分别为天和地,按顺时针依次相对排布的风、雷; 水、火;山、泽。
但细心的你会发现,这八种元素在八卦图中,另外又取了名字,分别为乾、坤、巽、震、坎、离、艮、兑。
乾,是刚健之意,通俗的说是持久的刚强,代表天。无论风雷雨电,天上始终没有像地面那样沟壑纵横,依旧完整无缺,是刚健的。
而坤,是指柔顺之意,代表地。万物破土而出,依赖于土地生存,因而地能容纳万物,允许你挖个坑填个洞,是柔顺包容的;
巽,代表风,意为风无孔不入
震,代表雷,雷行而惊天动地;
坎,代表水,欠土,水一来,土就被冲走了,另外,水,就像人生的坎坷一样,你怕它,但又需要它,所以坎坷只有面对,才能善终;
离,代表火,火很能烧人家,但是烧到最后往往同归于尽,火最后也会消失,称为离;
艮,代表山,停止的意思,人到山前容易停止,即使翻过眼前这座山,山外有山,你无法永远这么翻越,人生也是如此,要学会“适可而止”;但这并不意味着遇到障碍就止步,“休息,是为了走更长的路!”。
兑,代表泽,遇见水泽心情愉悦,心遇兑则是悦,常言“泽被万物”,面对恩泽,心情愉悦之意。
这八种元素之所以被重新命名,一方面因为这些名字代表着这几种元素的自然属性,但另一方面,这些元素也体现出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的相通之处。
了解这些后,《易经》采用的卦象符号其实就可以理解了。
八卦图中有八种元素,对应八种符号,分为阴阳两种属性,阴阳两两结合,共有八八六十四中类型,也便对应《易经》中的六十四卦。
每种符号的横线代表一个爻(yáo),也便是《易经》中的爻辞讲述的内容。
《易经》的卦象如何解读?它的真实用意又是什么?我们该怎样用它指导人生?这些内容请参下篇推文。
限于阅历和学识水平的不足,文中有不恰不当之处,烦请批评指正!
为什么《易经》深奥但不神秘?
《易》是圣人的济世之道!
《易经》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古今中外不少智者贤士都对此书做了深入的研究。这本书的来源是怎样的?人们都感觉这本书十分神秘,主要是在周之前一开始有三本讲易理的书,后来仅剩下《周易》得到流传,其他两本虽然遗失,却流落民间给人们看风水算命带来极大指导。
《易经》三兄弟
双双瓦雀行书案,
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
不知春去几多时。 这是南宋诗人叶采的一首绝句,可见《易经》读起来多么引人入胜。《易经》总共有六十四卦,全书数千字而已。但是就是这几千字,让古今往来多少文人志士、帝王将相为它痴迷,山野樵夫,江湖郎中也把玩不已,甚至有人说:“不知易,不可以当宰相。”《易经什么样的一本书?有如此大的魅力,《易经》和咱们的健康有什么的关系?它真的很神吗?
“易”字在甲骨文中,是一个象形文字,它由“日”和“月”两个字结合而成,太阳和月亮构成了这个宇宙,而太阳和月亮的昼夜更替出现了天,月等记时单位,根据天地日月万物的变化,古人得到一些基本的各个领域通用的规律,并用占卜的语言记录下来,于是就有了《易经》。
《易经》主要研究各种事物怎样变化,所以其书名英语翻译就是“关于变化的书”(THE BOOK OF CHANGES),当然西方人士仍有以I-CHING来直接翻译。一般人都以“无字天书”的态度去看《易经》,认为那是很深奥、难懂、高不可攀的东西,其实不然。形成这种错觉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下列两点:
一方面原因是易经有一套逻辑符号、术语、卦名等等。如阴(- -)阳(─)、九六互变、乘、承、比、应、往来等错综复杂,如此多的哲学名词和变化,不明了这些东西是什么意义,拿起易经自然是看了半天还是不知所云,于是一般人认定《易经》是无字天书奥妙莫测。
另一方面原因由于是接触江湖术士,听了他们的说法,如测字、卜卦、算命、看相、姓名、阴、阳宅、择日、合婚等等。他们天干、地支、阴阳五行说成一套似是而非的道理,越听越胡涂,于是错把诡异术士之说误认为是《易经》的内容。
其实《易经》主要讲卜卦和规律的应用,这种应用极其广泛。《易经》应用于天道,例如天干、地支、气象与节气等;应用于地道,例如大地、山川、河湖、道路、城镇、村落与住宅等;应用于人道,比如人体的生老病死,健康,命运等。甚至是现代技术计算机或电脑跟《易经》都有关联。在清朝初年那个阶段,西方有位大学者莱布尼兹(1646~1716),看到传教士用拉丁文翻译的《易经》,他从《易经》的六十四卦体会到二元对数,二进位制。这种思考模式最后发展出来计算机,当然,计算机演变成电脑,那是后来的发展了。虽然不能说电脑的发明是中国人做的,但是计算机基本构成的模式和思考的方法,是从《易经》中来的,这是有相关性的。
在历史上出现过三本《易》,好比三兄弟,老大叫《连山易》,老二叫《归藏易》,老三才是我们今天的《易经》,也就是《周易》。老大、老二因为年代过于久远,都遗失了,老三还健在。真正的《周易》没有今天的算命先生的生辰八字那些算命术,那是老大和老二的体系,遗落在民间流传至今。老三《周易》却被孔老夫子点名题为四书五经中的五经之首,一直流传至今。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就好像是童年的孩子一样,人类对于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对于自身问题思考甚多,对于人类是怎么来的,以及人类的未来在哪里等问题,就好像对于日月星辰的更替,阴晴雨雪的变换,春夏秋冬的轮回,人的生老病死等问题一样,人们总是不停的进行探索。人们想把握自然,掌握未来,怎么办呢?人们就运用一套符号系统进行占卜。相传在六千多年前,上古帝王伏義氏根据白龟的图案画八卦,并进行一系列的创造活动。他以符号“一”代表阳,“--”代表阴,并进行不同的组合产生了最初的八个卦,乾、坤、震、艮、坎、离、巽、兑等八个符号即后来说的八卦,后来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就形成了今天的《易经》。
《易经》在春秋战国时代得到进一步完善,是我国先人的集体创作,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易经》里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事实也是如此,孔子就说过人们“日用而不知”。今天,我们谁不曾说过某某人阴阳怪气,某某人又变卦了,或者扭转乾坤,否极泰来之类的口语和成语,但不一定人人都知道这些词汇直接来自于《易经》。 《易经》在秦始皇焚书时亦不敢焚毁它,在西汉时期就被列为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之首。在我国文化史上享有最崇高的地位。
那么为什么还叫《周易》呢?据说《周易》作者是周文王,也就是《封神演义》中的文王创立的,当时商纣王无道,宠信妲己,文王去给殷纣王进贡,贡品不满意,纣王于是大怒,将周文王软禁在羌里,一软禁就是数载,文王思故邦,说:我年老了,到底还能不能活着回家呢?就开始算命,算会不会被杀头,会不会被软禁到死,形成了体系,有了心得,遂成《易经》。文王写好严格来说不是今天所说的《易经》,后来孔老夫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把竹简的绳子都读断了,很有体会,写了一篇注解《易经》的文章,称为《周易大传》,对周易进行了哲学性的发挥,于是易经脱离算命的框架,真正形成了一个理论体系,后人便把《易经》和《周易大传》加在一块合称为《周易》,又有人称《周易》也叫《易经》。传说归传说,不可否认的是,《易经》是一部集体性著作,并不是成就于一时、一地、一人之手。
易经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大的渊源,比如医学,古代就有专门靠易经治病下药的人,称为“易医”,靠一本《易经》就能给病人下药治病,可见周易和医学,和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关系。中医和《易经》是一家,医易同源,医学名著《黄帝内经》更是以易经学说为基础,一代大医孙思邈曾经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可见易经对于养生的重要作用。古代医学大家张景岳说得好:“医道和易道相同,并无二致。” 中医讲阴阳平衡,故我们着重阴阳。易经上说:太阳为阳,月亮为阴;男人为阳,女人为阴;热为阳,寒为阴;表为阳,里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实为阳,虚为阴……这些在我们的传统的养生学中都有所体现。
《周易参同契》与气功养生
我们知道,中国的养生学的一个重要的门类就是气功,包括那些导引、吐纳之术,它们在中国的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东汉著名炼丹家魏伯阳就是个易学养生大师。魏伯阳,号云牙子,上虞人,他是高门望族之子,家庭世袭爵位,但是魏伯阳生性好道,他出身很好,在家里锦衣玉食,荣华富贵不过伯阳小时候就很聪明,性情很淡定,看透了世间浮华,觉得人生在世终难免一死,沦为鬼物,人虽然活着,或者享乐,但是终归要尘归尘土归土。
“为什么不去学习长生不老之术呢?”他想。
他就一心向道,追求长生不死,平步升仙 ,于是伯阳开始钻研修道的方法,魏伯阳手头有一部教科书,那就是《周易》。伯阳道心坚定,没想到最后真的被他在炼丹术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对周易也有了更深的见解,写了一本《周易参同契》。但是当时,注解周易的书太多了,周易专家也太多了,轮不到我们的魏伯阳,伯阳没怎么出名。后来他决定舍弃家业去深山练丹,于是伯阳就带了一只小白狗和三个徒弟跑到了大山里面,架起鼎,烧起锅,炼了长生金丹.师徒四人外加小白齐心协力,历经失败终于炼出了一锅金丹,算是成功了。 后世的道家,张三丰也好,丘处机也好,但凡道家修身养性都离不开《参同契》,《参同契》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气功养生学著作。可以说是我国现代医学中的导引康复学的鼻祖。
有些人认为——代表女性,——代表男性,好了,认为这是一个大发现,《易经》上又说,阴阳交合乃生万物,原来《易经》是研究性医学,研究性养生的嘛,这个问题我们在这里不谈,让大家当个笑料。
《易经》是这样的一本书
通过我们的这一小段考察,我们可以看到《易经》的是根据占卜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人希望掌握大自然的一种心理的反映,同时也是对自身问题的思考,具有实用的一面,科学的一面,它记述了各种爻辞,什么叫爻辞呢?就是说,你去占卜(当然占卜的方法也记载到里面了)占到了比如乾卦,乾卦你看有它的表示,是六横,每一个横就有一个爻辞,你占卜到哪个就用参看哪个爻辞,爻辞会告诉你占卜的事情有利于你还是不利于你。说白了,就是用来断吉凶的。《易经》从其诞生的最初动机,是一部用来占筮的预测学著作。它是累积许多圣人及筮官的思想、经验而成。它回答了宇宙学的许多问题,可以说是一部宇宙学著作;它回答了社会学的许多问题,可以说是一部社会学著作;它包含了丰富了历史知识、历史经验,可以说是一部历史书;它包含了天文、气象方面的很多知识,可以说它是一部天文学书、气象学书;当然,它还是一部独一无二的人生哲学书;也可以说是一部策略书,里面充满策略学的智慧。如果把中国文化比成一棵树,那么易经就是这棵树的树根,大易的精神是就是这棵树的树干。
另外《易经》中记载了一些哲学道理,比如我们中医养生学中的阴阳的观念,就是易经上记载的,在《易经》的“经”的部分哲学道理并不成体系,在大传中,经孔子整理才形成了系统,这些哲学道理虽然并不是很多,却正如文中所说:“大道至简”。这些理论成了我们老祖宗的发展科学的依据,比如道家的养生术,以及中医,包括中医的理论奠基之作的《黄帝内经》。
《易经》文字古奥,一般人视若天书,常人一般是不敢问津,主要是它的写作方式比较奇特,另外由于年代久远,所以就更加显得它艰深难懂了,但是《易经》却是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只要你读过一遍,或者入了门,你会像孔老夫子一样爱不释手。
后人不了解《易经》的,好多人都把它玄化了,形同鬼神,甚至能,说把一本《易经》在睡觉的时候放在枕头下,就能驱鬼避魔。这就把《易经》给神秘化了,相信作者周文王如果健在,肯定会大呼冤枉。不过《易经》能帮助人延年益寿,祛病除灾却是一点不假,有人说,药可以治病,周易可以治命,很有道理。
不知春去几多时。 这是南宋诗人叶采的一首绝句,可见《易经》读起来多么引人入胜。《易经》总共有六十四卦,全书数千字而已。但是就是这几千字,让古今往来多少文人志士、帝王将相为它痴迷,山野樵夫,江湖郎中也把玩不已,甚至有人说:“不知易,不可以当宰相。”《易经什么样的一本书?有如此大的魅力,领悟学堂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学易经有什么好处
可以很好的指导你如何去经商,如何去从事经济贸易,正确处理好你的得与失,使你在商场上做到纵横驰骋,游刃有余。
《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中华一切优秀传统文化都扎根于《易经》,了解了《易经》,就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易经》的本质是一本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与和谐辩证的深刻思想。掌握了《易经》,就掌握了一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所谓“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但是到如今,三易中的《连山》、《归藏》已失传,传世的只有《周易》一本。所以,现在的《易经》一般就是指《周易》。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其内容涉及哲学、、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
如今,我们更多学习其哲理,因而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易经》中的每一卦,都包含了事物发展的一种规律。它不是只对应一件事情,而是对应一类事情,其中每个卦每个爻都对应了三个点,第一这个时空点好还是不好,第二你应该怎么做,第三结果怎么样。《易经》的魅力,它教你从这件事推测到下一件事情,叫以类万物之情,推测出万事万物的情况。《周易》正是要教我们怎么改命!
人的命运要按照天命来改,要符合天道,天道就是宇宙变化的大规律里,其中有一种规律,叫因果律。坤卦中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就是因果,做善事的人有善报,做恶事的人有恶报。
再比如否极泰来,否卦和泰卦,地在上天在下是泰卦,天是阳气要上升,地是阴气要下降,这样阴阳就沟通了,否卦是天在上地在下,也就是阳气在上,阴气在下,这个中间就没有沟通,没有沟通,他就堵塞住了。
人与人之间矛盾是怎么造成的,矛盾的99%就在于误会,误会的99%就在于不沟通,不沟通就是否卦了,就凶险了,所以这个卦是告诉我们要阴阳要沟通,天地要交合。
所以说人走到极端的时候,比如说极度地困厄,各种打击各种艰难都来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就好比是否卦,堵塞住了,就不通了。
而泰卦是阳气在下,阳气要上升,阴气在上,阴气要下降,这个中间怎么样呢,沟通了,交通了,所以“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气志同也”,交泰了,你就会否极泰来。所以人在绝路的时候一定要这么去想,要沟通。
易经有那么神奇么,看了前面十几卦,不过就是讲一些处世的道理嘛,人们...
昔日德国哲学大师黑格尔谈到易经,他认为有两个要点:第一,易经哲学代表了中国抽象的思想和纯粹的范畴;第二,易经哲学代表了中国人的纯粹思想中最深邃而又普遍的东西与偶然外在的东西之间的对比。 他发现了易经哲学中的象学体系里卦象的本质特征,但是,他还没有触及到易经哲学的核心,即全部卦爻所象征的物象与意象,以及在这一基础上的符号表现____卦象。显然中国易学中那种天人合一的本质特征,他也闭眼说瞎话了。
所以,你或许也将其僵化了。
--参考有气魄,那你看出易经是什么没有?易经的确神奇:
《易经》记载了人类最古老的发展史。
周文王用进化了的文字整理《易经》,局限于龟甲已经散乱无序。孔子把自己的思想注入《易经》,局限了《易经》的研究范围,把《易经》研究引上歧途。历代学者追随在孔子的背后乱摸屁股1,为了几束脩肉而大言不惭。把《易经》神化为天书、众经之首的同时,把《易经》研究引入牛角尖,束之高阁,使人望而生畏,再无出头之日。
《易经》以史书的形式纪录了历史,以历史告诉人们过去,以发展规律、经验和教训向我们展示未来。这就是读懂《易经》能够知道过去未来的真谛。
《易经》以人类发展为背景,以趋吉避凶为宗旨,指导人类在生产劳动中注意安全,避免事故.让决策者牢记长远利益,不要为了短期利益而破坏生态,铸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毁灭人类。
《易经》以不足五千字的篇幅,借助六十二爻紧密结构阐述数百万年的历史,不愧为众经之首,精辟到了极限。
上面文字摘自[李氏易经]中的简介。你看到只是表面的,就像我们知道1+1等于2,却不知道1+1为什么=2。你说小学数学就加减乘除,到了大学就有微积分,多元多次方程,是吧,只是不了解,所以才简单,任何一个领域深入了解都不简单。
《易经》到底神奇在哪里使得人类摆脱不了它?
易经(周易)是以一套符号体系表示宇宙万事万物发展规律的书;同时又是一套立足实践的对大自然和社会活动的认知体系。我给易经这么定位,我想这是多数人都能普遍认可的。
那这一套符号体系是什么呢?我想大家都应该很清楚,就是人文始祖伏羲创立的八卦体系。“八卦”又由三爻组成,“一”代表阳,“--”代表阴,两两组合便构成了八个卦。八卦都两两组合形成64个完整的复卦,用这64个卦就可以表示自然万物,也可模拟事物发展运行的规律。那么倒推回去,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就是“一”,所以才有了一画开天的说法。
所谓“一画开天”,其实质就是说伏羲在质朴、简易、无框框条条局限的原始思维状态下不断探索,在凡人俗事背后找到了一个思维的制高点,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层次考察,从而感悟到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最基本规律。伏羲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阴”和“阳”这两个最基本的元素,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组合成八卦这种特殊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打开了人们认识世界的闸门。老子《道德经》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想这就是对“一画开天”最好的一种论证。
不管是《易经》也好,还是老子《道德经》也好,它们都从一定意义上将天地万物浓缩到了一画上。我们都知道,《易经》从伏羲创立易经八卦距今已有8000年,《道德经》自老子创立距今有2500多年,到今天,它们都是我优秀传统文化典籍里的一份子。却可以用最简单的一画全概括起来。古人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任何学问的核心,其实也就一两句话。
《易经》是我国的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中国人当然应该学习!好像有点本末倒置了。远古中原人知识有限,为了能够洞察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并能够指导自己,所以根据自然现象,发掘简单的自然过程,创造了易经来演算占卜。所以从本质上看,易经的来源还是客观的自然界,在现在看来占卜是无稽之谈,但在当时的人看来这就是自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