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用神学什么术数,八字用神喜神口诀

八字中的用神是指什么?怎么算自己的“用神”?

所谓用神, 就是八字中对于日干来说, 具有补弊救偏或促进助成作用的一种五行. 四柱命局以用神为核心, 用神健全有力与否, 影响人一生的命; 一生补救与否, 影响人一生的运.凡用神之力不足, 四柱中有生助用神者, 或四柱刑冲克害用神而能化凶神,制凶神者, 就是喜神. 四柱没有用神, 就得靠行运流年来补. 对于命局五行较为平衡, 用神不太紧缺的四柱, 其一生较为平顺, 无大起大落.
一般用神有生扶用神, 调候用神, 通关用神

用神是什么?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文学家。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孟嘉的冲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渴望干一番事业,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
义熙四年,即归隐后第二年,他家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乐道;义熙末年,朝廷征他为官,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这个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显然是道家思想。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裕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本文。本文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可独立成篇。
作者虚构这个故事是有寄托的。他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频繁的环境里,长期隐居农村,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了切身体会,于是构想出他心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但是作者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无法实现的。
(2)这一理想社会表现了作者对没有剥削、 没有战争,人人生活平等、幸福的向往和憧憬,
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和寄托,所以无法实现。
如何评价陶渊明
作为身处晋末乱世的隐士,陶渊明晚年常与庐山中的释道交往,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事,但要说他们之间在思想上志同道合,恐怕却未必尽然。 仔细地研读过陶诗和了解诗人生平的人,都会知道陶渊明是个外表恬淡静穆,而内心热情济世无神论者。他少年时曾胸怀大志,接受儒家思想,希望建功立业。但在出仕了一个时期以后,现实使他感到失望,他不愿与当政的人同流合污,便选择了一条退隐归耕的道路。
这时他又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因为他有过以往文人多不曾有过田园生活,并且亲自参加了劳动,与劳动人民有了接触,思想上不可避免地得到一些新的感受和启发,因而在崇尚骈俪陈旧文风的晋代,能创造出有独物风格的田园诗的新形式,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从少年时的"猛志逸四海",到老年时的"猛志固常在",始终对世事没有淡忘。他传世的名篇《桃花源记》,正是他对如同上古原始时代的那种人们自食其力、友好相处、没有种种现实中的纷扰与贫困的"怡然有余乐"社会的憧憬。就是他的隐居与饮酒,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加以分析,也含有对当时黑暗统治表示一定程度的不满和反抗的意义在内。
当然,陶渊明毕竟是一个生活在一千多年前封建社会的士大夫,在他的思想和诗文中不可能不存在许多安贫乐命、及时行乐、避世消极的东西。但后世历代的文学评论家和选家出于自己的阶级偏爱,多着重欣赏和赞扬他这方面的特点,认为这才是陶诗的精华所在。
其实这是对陶诗的一种曲解。 陶渊明作为一代诗宗,他在生前和死后一段时间内,曾不为人所重视,后来又长期为人所歪曲和误解。现在是到了应该对陶渊明其人其诗,给以正确而全面的评价和欣赏的时候了。
沈德潜在《说诗 语》中说:"晋人多放达,独渊明有忧勤语,有自托语,有知足语,有悲愤语,有乐天安命语","
苏东坡曾这样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人贵真,诗亦贵真,诗真乃由人真而来,这就是陶诗具有经久不衰魅力的主要原因。
鲁迅先生的话,“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曾经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确如其言,陶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的意味深长的美。
陶渊明的这种“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自然的热爱;一是对人生的哀伤
东晋同时也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最杰出的文学家是陶渊明。陶渊明(365—427) 字元亮,或云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有《陶渊明集》。他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初名将,陶氏为东晋元勋之后,地位虽不如南下名族高贵,也是浔阳的大族。只是陶渊明这一支,家境便日渐败落。他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即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 参军、建威参军等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义熙元年(405)陶渊明 四十一岁,再次出为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脱离了官场。他在家乡有自己的田庄和僮仆,开始一段时期,生活也算安宁自得。有时他也亲自参加一些农业劳动,作为自己的社会观和人生哲学的实践。在这种劳作生活中,与农民有所接近。后来由于农田不断受灾,房屋又被火烧,境况愈来愈恶化。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求禄。 朝廷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绝了。 陶渊明之所以如此,并不是他对原就不感兴趣。出身于世代官宦的家庭、又是元勋之后的陶渊明,本来也曾期望在仕途中有所进取,在上有所作为。《杂诗》说: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可见出他的胸怀。但同时,东晋士族文人普遍企羡隐逸,追求精神自由的风气,在他身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归园田居》所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之类,就反映了他思想的另一方面。他是抱着两种彼此矛盾的愿望走上人生道路的。开始时前一种愿望占据了主导地位。但那是一个动乱的时代:宗室内部的斗争,军阀对政权的野心,不断引起血腥的杀戮乃至激烈的火并。这种社会动乱不仅给人民带来灾难,同时在社会上层也造成严重的不安全感。 这使陶渊明的雄心不能不有所消减。另一方面,在这种权力争夺之中,一切卑污血腥的阴谋,无不打着崇高道义的幌子,这使秉性真淳的陶渊明也难以忍受。所以最后 “爱丘山”的素愿就压倒了“逸四海”的猛志。在他任镇军参军时所作的《始作镇军参 军经曲阿》诗中就说道:“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聊且凭化迁,终归班生庐。”任建威参军时所作《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又说:“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可见早已是身在仕途,心在园田。从彭泽令解职时所作《归去来辞》,更把做官说成“深愧平生志”。所以说,他的归隐,实际是自己的理想与当时的现实无法调和的结果。在陶渊明的诗歌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田园诗。这种田园诗的艺术魅力,与其说在于它是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不如说在于其中寄托了陶渊明的人生理想。田园被陶渊明用诗的构造手段高度纯化、美化了,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
陶渊明的思想,是以老庄哲学为核心,对儒、道两家取舍调和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 “自然”哲学。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一种“自然”的社会。他常常把儒家虚构的淳朴无争的上古之世与道家宣扬的小国寡民的社会模式结合成一体,作为理想世界来歌颂。同样的思想,又借助虚构,在《桃花源记》中加以形象的表现。在这种“自然”的社会中,人人自耕自食,真诚相处,无竞逐无欺诈,甚至无君无臣。而历史在陶渊明看来,是一个堕落的过程。由于人们的过度的物质欲望,引起无穷的竞争,产生了种种虚伪、矫饰、残忍的行为,使社会陷入黑暗。 然而上古之世,悠邈难求,世外桃源,也无处可寻。陶渊明只能把淳朴的乡村生活,作为他的社会理想的比较现实然而十分有限的寄托。他的大量田园诗中,既有纪实的成分,反映了他在家乡生活的情况,也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并不完全是写实的,而是按照某种理念要求对现实素材加以处理的结果。作为自然的生活的一部分,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写到了农业劳动;在他归隐时期,自己也曾参加耕作。他的体力劳动在其经济生活中究竟有多大的意义?大约是很有限,甚至,也许是可有可无。这种农业劳作的实际意义,在于它体现了陶渊明的一种信念。 自耕自食,是理想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个人生活方式。尽管诗人实际做不到这一点,但他尝试了,这就是很了不起的。同时又说:“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这里写到了体力劳动的艰苦和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宁静乃至安乐。同类诗中意境最美的,当数《归园田居》之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结尾两句再一次说明,陶渊明之写田园生活,写体力劳动,实际都是在咏歌自己的理想,显示出理想获得实现的愉快。
陶渊明的田园诗,还牵涉东汉末以来文学所集中关注的问题: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何在?生命怎样才能获得解脱?在这方面,我们首先看到,陶渊明对生命 短促的事实,表现得比同时代任何人都焦灼不安。他的诗现存不过一百多首,竟有几十 处提及“老”和“死”。但在哲学上,他却有一种豁达的解释,这在组诗《形、影、神》 中表达得最明白。诗人借用辞赋的对话体,让“形”提出饮酒自乐、忘怀一切的人生态 度(这近于《古诗十九首》),又让“影”强调应追求事功,建立身后之名(这近于建 安文学)。这两者其实都是陶渊明所难以舍弃的,但作为最终的哲学归结,他在第三首 《神释》中把前二者都否定了,认为每日醉酒伤害生命,立善求名也只是外在的追求,毫无意义,应该是:“纵浪大化中,不喜也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即归化于自然,不必有意识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这就是不求解脱的解脱。 “自然”哲学的这一种内涵,在田园诗中以美好的形象表现出来,如陶诗中最著名的《饮酒》之五就是: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开头四句,说只要心境旷远,就不会受到世俗的干扰。下面说采菊东篱,不经意中 目遇南山(即庐山),在暮岚紫霭、归鸟返飞之中,感受到造物的奥秘,参透了人生的真谛。尽管诗中明说“欲辩已忘言”,但如果联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来考察,他在本诗 中通过一系列意象所隐约暗示的人生真理还是可以探索的。南山的永恒、山气的美好、 飞鸟的自由,不正是体现了自然的伟大、圆满与充实,尤其是自在自足无外求的本质吗? 那么,人的短促的一生,除了归依自然、顺应自然,在自然的永恒、美好、自由中感受 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外,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所以说,这首诗仍然是陶渊明的人生理想 的寄托,只是偏重有所不同。
当然,诗中的这种人生观说到底只是一种诗意的、哲理的向往。因为人从根本上不可能摆脱在一定的对象中实现自我的追求,也不可能摆脱现实 利害的矛盾。但作为对人生的一种哲学思考,它是有价值的;作为诗歌的理蕴,它更带 来独特的效果。归结起来,陶渊明的社会观和人生观都以“自然”为核心。他向往的社会是和平安 宁、自耕自食、无竞逐无虚伪、没有相互压迫和残害的社会;他追求的人生是淳朴真诚、 淡泊高远、任运委化、无身外之求的人生;他所喜爱的生活环境,也是恬静而充满自然 意趣的乡村。由于这些追求,使他的大多数田园诗呈现出冲淡平和、旷洁悠远的外貌,此即前人所言“静穆”。但在这背后,却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恶与不安,对人生短促 深感无所寄托的焦虑。换言之,“静穆”是在“自然”哲学支配下构造出的美学境界,而激起这种追求的内驱力恰恰是高度的焦灼不安。
但是,陶渊明并不是只有这种以冲淡平和为主要特征的作品,他也写过一些直接涉及现实, 或直接表现出内心的强烈情绪的诗篇。如《述酒》诗,虽然辞义隐晦,不易读懂,但其 内容关系到晋、宋更代的一些大事,当无疑问。又如《赠羊长史》,对刘裕于义熙十三年北伐破长安之役,显得十分高兴。“圣贤留余迹,事事在中都。岂忘游心目,关 河不可逾。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感情。此外,《咏荆轲》和《读山海经》中的几篇,对历史上和神话传说中一些虽然失败而始终不屈的英雄形象,表示同情、仰慕和赞美,具有慷慨悲壮的风格。《咏荆轲》结末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分明流露出诗人心中的激昂之情。 又如《读山海经》中的一篇: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精卫微禽,而有填海之志,刑天断首,犹反抗不止,都表现出不为命运屈服的伟大精神。最后二句,既是说精卫、刑天,也是说自己:虽有昔日的壮志雄心,却没有偿愿 的时机!这些诗的事实背景已无法加以确凿的证明,但至少可以说明,陶渊明在隐居中仍然渴望强烈的、有所作为的人生。鲁迅先生指出,陶诗不但有“静穆”、“悠然”的 一面,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主要是指这些作品而言。不过,应当看到两者也并不 是截然对立的。 从诗歌渊源关系来说,陶渊明有远承阮籍的一面。这主要表现在其诗多抒发内心深 处的情感,表现对人生的探索,使用哲学观照的方式,并多用组诗的形式。另一方面,陶诗也显然受到玄言诗的重大影响。这不仅表现在他的诗中有许多玄学的语汇,其平淡的语言风格也同玄言诗一致,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对人与自然之关系的理解上。在阮籍诗中,大量地以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相对照,人在自然面前感受到强大的压迫; 而在东晋的玄言诗中,则转变为人对自然的体悟和追求;到陶渊明,又更明确地提出归 化自然的观念,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意识成为构成陶诗独特意境的决定性因素。当然,陶诗重视通过艺术形象而不是抽象语言来表现哲理,这同玄言诗的枯燥无味是根本不同的。
陶渊明在诗歌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是他开创了新的审美领域和新的艺术境界。虽然一般的玄言诗人都注意到从审察自然来体会哲理,并由此产生了山水诗的萌芽,但没有人把目光投向平凡无奇的乡村。只是在陶渊明笔下,农村生活、田园风光才第一次被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由此为后人开辟了一片情味独特的天地。他把农业劳动视为自然 的生活方式,歌颂在劳动生活中包含着美的意趣,这同样是深刻的发现。对陶诗的艺术 特点,前人早有定评,谓之朴素、自然、真淳。但这并不是民歌或受民歌影响的风格, 而是诗人有意识的美学追求。从根本上说,这也是由陶渊明的“自然”哲学决定的。在他看来,人为的繁复的礼仪破坏了社会的自然性,矫饰的行为破坏了人性的自然性,那么,诗歌在外现形式上的过度追求,也必然破坏感情的自然性。所以,他绝少使用秾艳的色,夸张的语调,深奥的语汇、生僻的典故。他的诗中也常用对仗句式,但多数是 比较古朴而不那么精巧的,以至在感觉上并不明显。他的诗歌充满感情,但真正表现得很强烈、显得激荡起伏的时候很少,而是和冷静的哲理思维结合在一起,呈现为清明淡 远的意境。这一种美学境界是前所未有而且很不容易达到的。 进一步说,陶诗语言的朴素,又并不是随口而道,毫无加工,而是高度精炼,洗净 了一切芜杂粘滞的成分,才呈现出明净的单纯。他对自然的美,无疑有十分敏锐的感受,因而能够用准确而朴素的语言将其再造为诗的形象。像“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乡村的恬静,“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写雪的轻虚,“有风自南,翼彼新苗”写风 的踪迹,都是有名的例子。 西晋诗歌追求华美、注重修辞的倾向,一方面提高了诗歌语言的表现技巧,但有时过于用力于此,而忽视了诗意的完整,造成繁冗、割裂的毛病。陶诗以深沉的思想感情和哲理为底蕴,绝不炫耀外在的美饰,所以大多通篇简洁,少作铺排,钟嵘《诗品》称为“殆无长语”。诗的意境,也总是比较完整,从总体上感染读者,而不以一字一句,某个片断吸引人。
陶渊明个人的人格无疑是高尚的,他对社会也绝非无所关心,但是,其文学创作的主导方面,却是渴望回避矛盾,力求超然物外而忘怀现实的痛苦。建 安文学的进取精神,正始文学的悲剧意识,都是要求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实现人的意志自由;陶渊明的“自然”哲学,单方面地说不失为一种深刻的哲学,但藉此他恰恰躲开了人在社会中的自由这个根本性问题。可以说,这同样是个体意识减弱的表现。所以,后代文人越是在受到社会的压迫而难以反抗时,就越容易想到陶渊明,用他的人生观来 化解而不是冲破社会的压迫。这样,既满足了精神上、道德上的自我安慰,也避免了在 冲突中容易遭到的危险。

用神是什么意思呢?

用神
我国传统四柱八字预测术中专用术语,专指用于补救八字不足之处的天干或地支。
所谓用神, 就是八字中对于日干来说, 具有补弊救偏或促进助成作用的一种五行. 四柱命局以用神为核心, 用神健全有力与否, 影响人一生的命; 一生补救与否, 影响人一生的运.凡用神之力不足, 四柱中有生助用神者, 或四柱刑冲克害用神而能化凶神,制凶神者, 就是喜神. 四柱没有用神, 就得靠行运流年来补. 对于命局五行较为平衡, 用神不太紧缺的四柱, 其一生较为平顺, 无大起大落.
该理论认为八字中五行太旺或者太弱,都是不好的,尤人之有病。用神之于八字,犹如药之于人。
相关理论在清朝编撰的《四库全书·子字部·术数类》中《三命通会》一书中有详细介绍,散见于书中各卷的论述之中。
因此,如果要根据八字预测福祸,定用神就成了必要步骤之一。确定用神后,岁运利于用神则吉,不利于用神则凶,由是而断。
与之相关的类似术语还有:喜神(常与用神并称为 喜用)、忌神。

什么是用神?八字用神的查法和分类

什么是用神? 古代四柱八字中的用神和现代命学算命中的的用神概念有所不同的,现代命学认为,用神和格局的取法是不相同的。格局是指八字干支配合的结构,按照八字的干支配合结构,分成正格、变格与外格。比如正官格,如甲见辛,乙见庚之例,阴阳配合,相制有用,以成其道。所以取格先看月令,然后方看其余干支。因为五行之气,帷有月令当时为最。甲日生酉月,乙生申月,丙生子,丁生亥,戊生卯,己生寅,庚生午,辛生寅已,壬生未丑,癸生辰戌月,皆为正气官星。更以天干透出者,如甲见辛酉,乙见庚申之例,谓之支藏干透,其它干支再见不宜。仅以正官格取法为例,其它类推。而用神则不同,用神的在八字命局中的作用,主要是使格局向最佳的方向转化,日如甲木生于酉月,月干透辛为正官格,但甲木临死绝之地,休囚无气,不能任官星,必须要有生扶,或地支见寅卯为根,或天干见壬癸水为印,这种能生助甲木日主者,即为用神。 用神得种类,徐乐吾归纳为五种,这五种用神取法,被现在命理学界普遍认同,但在实际断命中,还显得不够全面,时于极旺者有专旺可用,而对于极弱者如何取用,并没有包括,所以应该再加一项”顺弱”,即顺其极弱之势,这样取用得方法就可归纳为六种:即扶抑、病药、调候、专旺、顺弱、通关。 (一)扶抑用神。扶抑的取用原则是虚则补之,盈则损之。这种原则只实用于日主衰旺两者,所谓弱者扶之,旺者抑之,是对日主而言。如果日元或得令,或得势,或得地,气势乘旺者,则宜抑之,而“抑之”的方法或用官杀以制,或用食伤以泄。如果日元气势衰弱,则需要扶之,“扶之”的方法或用印经以生,或用比劫禄刃以助。而对于衰极、旺极者,扶抑之法并不实用。 (二)病药用神。病药的取用原则,是以去忌为喜,也就在一个八字格局中能改变忌神为喜神的取用方法。比如土重理金,以印为忌神,土则为病;有木能去土之多余,用财以伤印,则以木为药,扰如一个人有病而伤其身体,用药去其病,这就是病药取用神的用意。 (三)调候用神。调候的取用原则是寒则暖之,热则寒之。,调候者,调和气候谓也,比如五行生于冬令,木不能发荣,金不能成器,土不能生育,水不能滋润,凡此者,必要用火以温暖,反有寒谷向阳之势。此火即为调候之物,去其暖局,阴阳和协之意。同理,夏月火势太旺,万物枯燥,不能生发,必要用水以滋润,此水者,亦为调和之物。徐乐吾注中说:“金水生于冬令,木火生于夏令,气候太寒太燥,以调和气候为急。”徐大师仅仅把调候局限于冬天的金水,夏令的木火,是片面的。不能说冬寒仅冻金水,而夏日仅燥木火,夏热冬寒,万物皆然,所以说调候者,五行之调候。 (四)专旺用神。专旺的取用原则是顺其气势。见四柱某一五行气势旺之极者,或日主独旺,或财官食伤气势旺而为用者,则不宜再用克制,帷有顺其气势为用,或从或化。这里有两种情况,第一是日主旺之极者,如组成一个四柱的干支,其五行属性都和日干相同,气偏全于一方者,只能顺其气势,或泄其旺气,发泄其精华;或用印嫂比劫,成其旺势。第二种情况是四柱见日主虚孤,日主以外的其中某一五行特别旺盛,这种旺盛的五行,或为财官,或为食伤之类,日主不能自立,只有从局内强旺之势,所谓从象。 (五)顺弱用神。顺弱的取用原则是日主弱不受补,则要因势利导,从其弱势。这种格局和从财、从杀之类格局又有所区别,所谓从格,是指格局气势已成一方,或官杀、或财、或食伤,日元即可从之。而此类格局,气势不能成就一方之气,日主虚脱又不能任财官、食伤,所以只有顺其衰弱之势,以克泄为用。 (六)通关用神。通关的取用原则是重在沟通其气势。意思是说两种强弱均可,势在对峙,各不相上下的五行之间,须有一种调和之物,此种调和之物即为通关。通关有二,其一,两神成象,势均力敌,必须引通其气;或一旺一弱,需以调和。如官杀旺而日主弱,用印以调和,亦谓通关,官杀生印,印以生身。日主强而财星轻,用食伤以通关。其二,用神之间,气势对立,如两神并立,不能并用,又不能去一留一,必须用通关之神借以调和,如官伤并立,用财以调和;财印交战,用官杀以调和;财逢劫刃,用食伤以调和;袅印夺食,用劫财以调和。

请问:八字中如何确定用神?

哇,
这东西可深奥。我给你找了点资料,可能有帮助
在这个站里
http://www.threetong.com/sz2.htm
记得要刷新几遍,我觉得有点慢
给你摘抄其中一部分~~~~~~~~~
=========================================================================
一、局中所用之物(或有用之物),为用神。如己日干生于酉月,天干透辛,则以辛为用神,辛为己之食神,即食神为用,此为食神格。但这个食神并不一定是使命局趋向综合平衡之物,只是八字"有用"之物而已,见下。
二、使命局趋向综合平衡的一种五行,为用神。承上,己生酉月,天干透辛。
①如果四柱其余干支中有许多己土比肩、戊土劫财、丙丁火印星,己虽生酉月泄气,而日干仍然较旺,柱中又有壬癸水财星的话,可以取财星作为用神,如:
戊己辛癸
辰巳酉未
辛金得月令透干,金之力强,可取辛金为用(因辛金有用),为食神格,柱多比劫印星,日干强,取年上癸水为用神,为食神生财格,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秀气流通,诚为美格,大运走水运,必然大吉大利,发福百端,金运次吉,也是好运。火运损了食神不利,木运平常,土运有吉有凶。此身旺,食神之利在于泄身、生财。
②如果四柱其余干支中戊己土、丙丁火少,日干又因为食神旺而泄气过甚,日干衰,又宜以火土为用神,如:
庚己辛癸
午酉酉亥
此己土遭伤官食神重重泄气,日干衰弱不堪,只可取午中的丁火、己土作为用神,大运必以火土(丙丁火制金,戊己土帮身)运方佳,虽然八字不平衡,但一走到是火土的大运流年,仍可发福非常。行金、水、木皆为凶运。此身弱,食神之弊在于泄身生财,己身尚不健全,何堪再见食神泄气。
③如果四柱其余干支多甲乙木,日干虽弱有根,此甲乙木克身为紧,必要食神制去官杀方可言吉,如:
辛己乙乙
未巳酉亥
此己土日干虽弱,但坐下印绶,时逢比肩帮身,不致过弱,所惧者,两重乙木通根透干,猛克己土,有杀先论杀,此杀星攻身为紧,妙在时上辛金透出,得月令力强,制伏乙木,则此辛、酉之金克去身边之鬼,此命又当以辛金作为用神,大运行金运,自可发福,土运帮身亦吉,不可行火运,克去了食神为凶(由此可知,身弱不一定行印运就是好运)。此食神之利在于杀重身轻,举动尽为牵制,日主喜食神,食神制伏七杀,一将当关,群邪自服,故本命又得以食神为用矣。
④如果四柱其余干支中丙丁火过甚,日干又强,则又宜以水克去丙丁火,以财损印,如:
辛己丁丙
未亥酉午
此不特丙丁火重重,生日干过多,且制了食神,必以壬癸水为用,以去其丙丁火,而卫护食神,大运行水,便是大吉之运。月令食神泄秀,今酉金被伤,必要水来救应,此柱中有壬水,大运仍宜水运为至美。此食神有病,要医其食神也。
由以上例证可知,凡局中有用之物,为用神,而此有用之物,当以月令为先,月令本气无取,可看月令所藏之物有无透干,若均无取,然后方能看别处(如例③)。此有用之物,有宜与不宜,宜则益之(如例①),过则损之(如例②),有病则医之(如例④)。
以上非独食神而言,其余诸多变化,要举一反三,细心领悟。

八字用神怎么找?

一般看八字,要找准用神后才能定吉凶。要想取准用神并不是一件易事,要求我们能够正确掌握天干与地支的关系,通过生克制化、刑冲合害的复杂作用,能准确地把握各种五行间的力量大小对比,最后才能找出真正的用神来。取用往往要参考月令,为什么呢?我们看看滴天髓的论述。
滴天髓论真神:令上寻其聚得真,假神休要乱真神,真神得用生平贵,用若无为碌碌人。
原注:如木火透者,生寅月,聚得真,不要金水乱之。真神得用,不为忌神所害财贵。如参以金水猖狂,而用金水,是金水又不得令,徒与木火不和,乃为碌碌庸人矣。
这是讲述寻找八字用神之法,确定该八字以取格论命之后,取用首先从月令中去寻找,寻找用神之前,先究真神。月令有天干、地支本气,地支中有司令之人元,以及非司令人元,都可以成为真神。
但到底谁是真神,谁是假神,原注也未道明。任氏认为“真者,得时秉令之神也;假者,失时退气之神也”。寻找真神“令上寻其聚得真”,“聚得真”这三字很重要。意思是,月令多方因素一齐关照的东西才是八字的真神。比如寅月生人,寅的本气是木,只要木当令,甲必为真神。若是丙当令,因为木生火,丙也是聚得真的真神。寅中还有一个戊,戊可否也成为真神呢?这就有两种可能
一、戊当令,有根不弱可为真神;
二、若是丙火当令,戊土可因丙火的眷顾而为真神。但寅月生人,木火为真神与戊为真神总还是有区别的。大体是木旺土虚,戊不得力的原因。
总之,真神可以这么理解,就是来自月令的最有力者。
明确真神以后,再看此真神是否能为我所用。若是真神发用,必是富贵中人。但有个先决条件,就是不能出现其它因素伤害了真神。
万一遇上真神不能为我所用,或真神受到其它因素的干扰,比如,己土日元,生于寅月,真神是寅中甲木,甲是己的正官,身弱,官太强,或身官平衡,却遇上申金来冲克,等等,那便是假神乱了真神。此时的命主到底还是一个碌碌无为之人。
滴天髓论假神?真假参差难辨论,不明不暗受困顿。提纲不与真神照,暗处寻真也有真。
原注:真神得令,假神得局而党多;假神得令,真神得局而党多。不见真假之迹,或真假皆得令得助,不能辨其胜负而参差者,其人难无大祸,一生迍否而少安乐。寅月生人,不透木火,而透金为用神,是为提纲不照也;得己土暗邀,戊土转生,地支卯多酉冲,乙庚暗化,运转西方,亦为有真,亦或发福。以上特举真假一端言耳,其会局、合神、从化、用神衰旺、情势象格,心迹才德邪正、缓急、生死、进退之例,莫不有真假,最宜详辨之。
令上聚而有力者为真神,这是抛开日元,寻找真神的死法。但断命哪能不管日元,有时虽然为真神的五行,却并非日元所喜,有时假神偏是日元的喜好。那到底该就谁,有时非常难以判断。我们的经验是,一当参差难辩的八字,其人生也有反应。往往命主的人生过程也是左右为难,举步维艰,十分困顿。
遇到这种情况就看提纲与真假神的关系,提纲又可分做三块论,一是月柱天干,二是月令本气、三是司令人元。得提纲关照即生扶帮比的便是最重要的内容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