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佛转运轮,八方转运轮的功效

上联:十方佛国佛佛同一佛 下联?

上联:十方佛国佛佛同一佛
下联:三世轮回轮轮异前轮

佛教怎样磕长头

磕头的时候,可以按照《前行》中的皈依境来观想,也可如乔美仁波切所说,把自己的上师观为所顶礼的对境。
如果你观想《前行》中的皈依境,那应将上师观为莲花生大士,或者也可观为释迦牟尼佛等自己很有信心的本尊。
打个比方说,把水晶放在不同颜色的布上,它会映出不同颜色,放在蓝布上就是蓝色,放在红布上就是红色。同样,把上师观为与莲花生大士无别,莲花生大士的加持就会融入自心;把上师观为与释迦牟尼佛无别,释迦牟尼佛的加持会融入自心;甚至把上师观为黄财神,祈求自己财富圆满,也会得到如是加持。因此,最关键的就是把上师观为所皈依的对境。
接下来明观皈依境。具体来说,先将自己周围观想成清净悦意的佛刹,正前方有一棵具五个树枝的如意树。观想在中间的树枝上:本体为根本上师,形象是邬金莲花生大士,双足以国王游舞式安坐,所有服饰按皈依境所讲的那样,一切非常圆满庄严。
随后观想右边的树枝上,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金刚手菩萨、除盖障菩萨等八大菩萨为主的大乘圣众;左边的树枝上,是目犍连、舍利子为主的小乘圣众;前方的树枝上,是释迦牟尼佛为主的十方三世诸佛;后方的树枝上,是大圆满续部为主的经函。概而言之,中间与前方是佛宝,左右两边是僧宝,后方是法宝,此皈依境即是三宝所依。
下一步,把自己的身体观为无量身体,每一个身体前面是害自己的怨敌、大仙儿、魔等,左侧是今生的母亲,右侧是今生的父亲,周围是浩瀚无边的六道众生。大家一起面向莲花生大士为主的皈依境双手合掌,身口意三门毕恭毕敬,幻化为无量无边的身体顶礼。假如你对莲花生大士生不起信心,也可将上师观为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等其他形象,然后在其面前这样顶礼。
顶礼的时候,双手如《大解脱经》所云:“如莲花待放,合掌于顶上。”合掌时不可仅仅以两手的指尖接触,也不可掌心毫无空隙地并拢,而应如莲花苞一样空心合掌。现在有些居士磕头时,手心紧紧地合在一起,这不是很如法。
然后,先在心间一合掌,按无垢光尊者的观点,这表示对诸佛菩萨的恭敬之情。接着依次下来,第一步合掌在头顶发旋处(有些人合掌在前额,这不是很正确),观想对佛陀金刚身顶礼,依此自己无始以来身体所造的一切罪业得以清净,获得佛陀金刚身的加持;
第二步合掌在喉间,观想对佛陀金刚语顶礼,依此自己无始以来语言所造的一切罪业得以清净,获得佛陀金刚语的加持;第三步合掌在心间,观想对佛陀金刚意顶礼,依此自己无始以来内心所造的一切罪业得以清净,获得佛陀金刚意的加持。三门合掌之后,观想得到三门清净的功德,遣除三门一切罪业。
接着五体投地顶礼,可以磕长头,也可以磕短头。站起来时身体要挺直,伏下去时五体投地——前额、两手掌、两膝盖这五个部位接触地面。观想清净五毒,获得五身,以及得到佛陀身、语、意、功德、事业五种加持。
磕长头和磕短头在佛经中均有记载,但如果你身体比较好,最好还是磕长头。有些人磕长头时,趴下去后在顶上一合掌,然后再起身,这在经典中不知道有没有,我没有看到过,这样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
不管怎么样,在磕头的过程中,身语意必须要集中精力,不要一边顶礼一边身体东张西望,口中胡言乱语“最近买的白菜是多少斤啊?今天中午吃什么”,心里也是心不在焉。而应该身体恭敬作礼,磕一个头口诵一遍祈祷文(磕完十万个头,刚好祈祷文念了十万遍),心中尽量把皈依境观想得清清楚楚,若实在观不起来,也要对皈依境有清净的信心、恭敬心。不然,你对这个生嫉妒心,对那个生嗔恨心,对那个又生贪心,在贪嗔痴的心态下开始磕头,这没有什么功德。
华智仁波切在《前行》中讲了很多这方面的道理,并说磕头时一定要如法,否则“除了自己的身体白白受累以外,没有任何实义”。关于这一句话,有些上师在解释时说:“所谓的‘没有任何实义’,只不过是低劣加否定而已,实际上是功德很小的意思。”
我们如理如法磕头的功德非常大。佛经中说,这样顶礼一次,将获得身下所覆盖的面积直至金刚大地以上所有微尘数的转轮王位,或者得到佛陀无见顶相的功德。
尤其以上师作为对境,在他面前恭敬顶礼和祈祷,《菩提道次第论讲义》、《事师五十颂讲义》中都说了,这种功德不可思议。因此,我这次劝大家把上师观为本尊或莲花生大士,然后一边顶礼一边祈祷,如此哪怕是一刹那的忆念,也远远胜过千百万劫中忆念本尊、修持本尊的功德。
我们这么多人共同修加行,确实是相当殊胜的因缘,在修行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违缘,有时候身体不好了,有时候别人不理解,各种情况都会出现。当然,如果是一个脆弱的人,看到一根草也会惊慌失措,生怕它刺入自己心间,从而不敢勇往直前,这种人顾虑比较多,修法的勇气也比较弱。但对坚强的人来讲,任何困难都可以面对,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修加行一定会圆满的!
我们学院好几个道友已经修三四次加行了,非常的了不起,而外面有些人,尽管皈依十年、二十年,但至今也没有修过加行。1989年我遇到有些老居士,他们信誓旦旦地说:“上师老人家,我要修加行。您放心好了,再过两年,我一定把五十万加行修得圆圆满满!”现在不要说圆圆满满,连一半都没有修。很多人由于缺乏精进心,比较散乱懈怠,再加上遇到各种违缘,有意义的法总是修不完。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高深的境界暂时不要谈,必须先从基础打起。我们的相续跟普通人没有差别,因此,理应依照普通人的次第修持。看外面的世间学校,大多数都是按照普通人的根基来,先上幼儿园,再上小学、中学、高中,这种教学方式非常切合根基。
同样,佛教中虽有个别“特殊人物”能一闻千悟,但你没有出现这种成就验相时,应该把自己看成普通人,在修行上要多下功夫。有些人平时磕三个头都很困难,现在要修五十万加行,简直是非常伟大的一个“工程”,没有一定的毅力恐怕难如登天。但是只要有强大的心力,总有一天会圆满的。
我这次真的非常高兴,在上师三宝的加持下,有机会跟大家共修加行,哪怕中间出现违缘没有圆满,由于发心是清净的,自己也心满意足了。我即生中不敢说是非常合格的修行人,但出家僧衣没有脱,每天没有忙于世间八法,这完全归功于最初学了《大圆满前行》。
刚开始的时候,我对《前行》的法义有极强烈的希求心,一部分内容也融入了自相续,以此见解引导,在出家团体中一直没有退下来。而当初一起出家的很多道友,因为没有学过这部论典,对佛法的定解不稳固,以至于现在要么还俗了,要么有种种情况发生。所以,仅仅是一部法甚至一句教言,对我们一生乃至生生世世,也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大家在修行过程中,一定要始终祈祷上师三宝,尤其是祈祷法王如意宝。这并非因为是我的上师才这样赞叹,而是在这么多年中,我确实觉得在末法时代法王的加持非常强。
学院这么多人若没有法王的加持,在茫茫人海中会变成什么样的迷惑者也不知道,如今法王以慈悲之手,把我们从轮回苦海中捞了上来,安置于解脱的岸边,这种恩德昊天罔极,用其他方式根本无法回报,只有祈祷上师如法修行,才能回报上师之恩德于万一。因此,大家应该共同发愿修五十万加行。
当然,极个别道友发心特别忙,这次想修圆满也许有一定的困难。但即便如此,最好你能发愿在有生之年中,尽量抽时间修一遍加行,这样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以后也有圆满的机会。
我自己认为,如今在所有的修行中,圆满五加行是最重要的。世人觉得工作、金钱、婚姻最重要,但在我眼里,这些犹如粪土般不值一提。这次修五加行,对今生乃至生生世世是最好的开端,故大家务必要引起重视,不仅仅是数量上完成,同时还要保质保量,每一项最初以菩提心摄持,最后将善根回向一切众生,心里真的要这样想。若能做到这一点,诸佛菩萨的加持会逐渐融入你的心,慢慢瓦解一切自私自利,利他心进而日益增上。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修加行时发心的方向一定要掌握,对此我自己深有感触:以前我刚刚从学校出来,当时德巴堪布要求我们一个月内必须完成十万皈依和十万顶礼,我就和道友们早上磕一千、中午磕一千、晚上磕一千,你追我赶地拼命把数量完成了,但那时发菩提心等好多窍诀都不懂,
质量上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现在自己有一点成熟了,至少知道磕头不是为了健康而练瑜伽,不像有些人认为的——“磕长头对身体很好啊!全身都在运动,磕几天下来,你一切病都没有了。”这不是磕头的主要目的,充其量只是个次要目的,我们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利益众生!

《大智度论》:为什么十方皆有佛而众生不得见

《大智度论》:为什么十方皆有佛而众生不得见?
按语:声闻乘认为,释迦牟尼佛是贤劫第四佛,下一佛为弥勒佛,但不认为世间现在还有其他佛。而大乘佛教认为,现在世间十方都有佛在,因为佛出世是为度化众生,十方世界皆有众生陷于贪嗔痴等烦恼之中,有生老病死等苦,故应有佛出世度化众生。另外,佛菩萨虽然来,但由于罪障深重众生未具备见佛之善根,因此会视而不见。“佛为此重罪不种见佛善根人,,如是罪人轮转三恶道,或在人天中,佛出世时,其人不见。”
又佛菩萨常在,而众生因业障现前而不能见,“众生罪重故,诸佛菩萨虽来不见。又法身佛常放光明、常说法,而以罪故不见、不闻。譬如日出,盲者不见;雷霆振地,聋者不闻。如是法身常放光明、常说法,众生有无量劫罪垢厚重不见、不闻。如明镜净水,照面则见;垢翳不净,则无所见。如是众生心清净则见佛;若心不净则不见佛。今虽实有十方佛及诸菩萨来度众生,而不得见。”
众生勤修福德智慧两种资粮,心净则能见佛菩萨。
问曰:
唯有释迦牟尼一佛,无十方佛。何以故?是释迦文尼佛无量威力、无量神通,能度一切众生,更无余佛。
如说:阿难一心思惟:“过去诸佛宝华、燃灯等,皆生好世,寿命极长,能度一切众生。今释迦牟尼佛,恶世生,寿命短,将无不能度一切弟子耶?”如是心疑。佛时即知阿难心之所念,即以日出时入日出三昧。尔时,佛身一切毛孔出诸光明,亦如日边出诸光明,其光遍照阎浮提内;其明满已,照四天下;照四天下满已,照三千大千世界;照三千大千世界满已,照十方无量世界。尔时,世尊从脐边出诸宝莲华,如偈说:
“青光琉璃茎, 千叶黄金色,
金刚为华台, 琥珀为华饰,
茎软不粗曲, 其高十余丈,
真青琉璃色, 在佛脐中立。
其叶广而长, 白光间妙色,
无量宝庄严, 其华有千叶。
妙华色如是, 从佛脐中出。
是四华台上, 宝座曜天日,
座各有坐佛。 如金山四首,
光曜等如一。 从四佛脐中,
各出妙宝华; 华上有宝座,
其座各有佛。 从是佛脐中,
展转出宝华, 华华皆有座,
座座各有佛。 如是展转化,
乃至净居天。 若欲知近远,
当以譬喻说: 有一大方石,
纵广如太山, 从上放令下,
直过无所碍, 万八千三百,
八十有三岁, 如是年岁数,
尔乃得到地。 于是两中间,
化佛满其中, 其光大盛明,
逾于火日月。 有佛身出水,
亦有身出火, 或复现经行,
有时静默坐, 有佛行乞食,
以此福众生。 或复说经行,
有时放光明, 或到三恶趣,
冰闇火地狱。 和气济寒冰,
光明照闇狱, 热处施凉风,
随事救其害, 安之以无患,
度之以法乐!”
如是种种方便,一时顷能度十方无量众生;度众生已,还入本处住佛脐中。
尔时,世尊从日出三昧起,问阿难言:“汝见此三昧神通力不?”阿难白佛:“唯!然!已见。”重白佛言:“若佛住世一日之中,所度弟子可满虚空,何况在世八十余年!”
以是故言一佛功德神力无量,现化十方,无异佛也。
复次,如佛所言:“女人不得作转轮圣王,不得作天帝释、魔天王、梵天王,不得作佛”;“转轮圣王不得一处并治;十力世尊亦无一世二佛。”
又佛说言:“佛言不虚,世无二佛”;“一法难值,是佛世尊也”;“无量亿劫时时一有:是九十一劫中,三劫有佛。贤劫之前九十一劫,初有佛名鞞婆尸(秦言种种见)。第三十一劫中有二佛:一名尸弃(秦言火),二名鞞恕婆附(秦言一切胜)。是贤劫中有四佛:一名迦罗鸠餐陀,二名迦那伽牟尼(秦言金仙人也),三名迦叶,四名释迦牟尼。除此余劫皆空无佛,甚可怜愍!”
若有十方佛,何以故言“余劫无佛,甚可怜愍”?
答曰:
虽释迦文尼佛有无量神力,能变化作佛,在十方说法、放光明、度众生,亦不能尽度一切众生,堕有边故,则无未来世佛故。然众生不尽,以是故应更有余佛。
复次,汝言:“佛自说:女人不得作五事;二转轮圣王不得同时出世,佛亦如是;同时一世亦无二佛。”
汝不解此义!佛经有二义:有易了义,有深远难解义。
如佛欲入涅槃时,语诸比丘:“从今日应依法不依人,应依义不依语,应依智不依识,应依了义经不依未了义。”
“依法”者,法有十二部,应随此法,不应随人。
“依义”者,义中无诤好恶、罪福、虚实故,语以得义,义非语也。如人以指指月以示惑者,惑者视指而不视月,人语之言:“我以指指月令汝知之,汝何看指而不视月?”此亦如是,语为义指,语非义也。是以故不应依语。
“依智”者,智能筹量、分别善恶;识常求乐、不入正要。是故言“不应依识”。
“依了义经”者:有一切智人佛第一,一切诸经书中佛法第一,一切众生中比丘僧第一;布施得大富,持戒得生天——如是等是了义经。
如说:说法有五种利:一者、大富,二者、人所爱,三者、端正,四者、名声,五者、后得涅槃——是为未了义。
云何“未了”?施得大富,是为了了可解;说法无财施而言“得富”,“得富”者,说法人种种赞施,破人悭心,亦自除悭,以是因缘得富,是故言“未了”。
是《多持经》方便说,非实义。
是经中佛虽言世无二佛俱出,不言一切十方世界;虽言世无二转轮圣王,亦不言一切三千大千世界无,但言四天下世界中无二转轮圣王,作福清净故独王一世,无诸怨敌;若有二王不名清净。
虽佛无嫉妒心,然以行业世世清净故,亦不一世界有二佛出。
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名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十方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是名为一佛世界。是中更无余佛,实一释迦牟尼佛。是一佛世界中,常化作诸佛种种法门、种种身、种种因缘、种种方便以度众生。
以是故,《多持经》中一时一世界无二佛,不言十方无佛。
复次,如汝言:“佛言:一事难值,是佛世尊”;又言:“九十一劫,三劫有佛,余劫皆空无佛,甚可怜愍。”
佛为此重罪不种见佛善根人,说言:“佛世难值,如优昙波罗树华,时时一有。”如是罪人轮转三恶道,或在人天中,佛出世时,其人不见。
如说:舍卫城中九亿家,三亿家眼见佛,三亿家耳闻有佛而眼不见,三亿家不闻不见。佛在舍卫国二十五年,而此众生不闻不见,何况远者!
复次,佛与阿难入舍卫城乞食,是时有一贫老母立在道头。阿难白佛:“此人可愍,佛应当度。”佛语阿难:“是人无因缘。”阿难言:“佛往近之,此人见佛相好光明,发欢喜心,为作因缘。”佛往近之,回身背佛;佛从四边往,便四向背佛,仰面上向;佛从上来,低头下向;佛从地出,两手覆眼不肯视佛。佛语阿难:“复欲作何因缘?”
有如是人无度因缘,不得见佛。以是故佛言:“佛难得值,如优昙波罗树华。”譬如水雨虽多、处处易得,饿鬼常渴、不能得饮。
汝言:“九十一劫,三劫有佛。”——为一佛世界故,不为一切余诸世界。
“是处劫空无有佛出,甚可怜愍”者,亦是此间一佛世界,非为一切余诸世界也。
以是故知有十方佛。
复次,声闻法中有十方佛,汝自不解。
如《杂阿含经》中说:“譬如大雨连注,渧渧无间,不可知数。诸世界亦如是,我见东方无量世界,有成、有住、有坏,其数甚多、不可分别;如是乃至十方。是十方世界中,无量众生有三种身苦:老、病、死;三种心苦:淫、瞋、痴;三种后世苦:地狱、饿鬼、畜生。”
一切世界皆有三种人:下、中、上——下人着现世乐;中人求后世乐;上人求道,有慈悲心,怜愍众生。有因缘云何无果报?佛言:“若无老、病、死,佛不出世。”是人见老、病、死苦恼众生,心中作愿:“我当作佛,以度脱之,拔其心病,济后世苦。”
如是十方世界皆有佛出因缘,何以故独言“此间有佛,余处无”耶?
譬如有人言“有木无火;有湿地而无水”,是不可信。佛亦如是,众生身有老、病、死苦,心有淫、瞋、痴病,佛为断此三苦,令得三乘故出世;一切世界中皆有此苦,云何无佛?
复次,盲人无量而言唯须一医,此亦不然。以是故应更有十方佛。
复次,《长阿含》中有经言:有鬼神王守北方,与众多百千万鬼神后夜到佛所,头面礼佛足,一面住,放清净光,普照祇桓,皆令大明。合掌赞佛说此二偈:
“大精进人我归命! 佛二足中尊最上,
智慧眼人能知见, 诸天不解此慧事。
过去未来今诸佛, 一切我皆稽首礼!
如是我今归命佛, 亦如恭敬三世尊。”
如是偈中有十方佛。
鬼神王稽首三世佛,然后别归命释迦牟尼佛。若无十方现在佛,当应但归命释迦文尼佛,不应言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是故知有十方佛。
复次,过去世有无量佛,未来世亦有无量佛,以是故现在亦应有无量佛。
复次,若佛于声闻法中言有十方无数无量佛,众生当言:“佛易可遇”,不勤求脱;“若不值此佛,当遇彼佛”,如是懈怠,不勤求度。
譬如鹿未被箭时不知怖畏,既被箭已,踔围而出。人亦如是,有老、病、死苦,闻唯有一佛,甚难可遇,心便怖畏,勤行精进,疾得度苦。以是故佛于声闻法中不言有十方佛,亦不言无。
若有十方佛,汝言无,得无限罪;若无十方佛,而我言有,生无量佛想,得恭敬福。
所以者何?善心因缘福德力大故。
譬如慈心三昧力观一切众生皆见受乐,虽无实益,以慈观故,是人得无量福。十方佛想亦复如是。若实有十方佛而言无,得破十方佛无量重罪。何以故?破实事故。肉眼人虽俱不知,但心信言有,其福无量。若实有而意谓无,其罪甚重。
人自用心尚应信有,何况佛自说摩诃衍中言实有十方佛而不信耶?
问曰:
若有十方无量诸佛及诸菩萨,今此众生多堕三恶道中,何以不来?
答曰:
众生罪重故,诸佛菩萨虽来不见。又法身佛常放光明、常说法,而以罪故不见、不闻。譬如日出,盲者不见;雷霆振地,聋者不闻。如是法身常放光明、常说法,众生有无量劫罪垢厚重不见、不闻。
如明镜净水,照面则见;垢翳不净,则无所见。如是众生心清净则见佛;若心不净则不见佛。今虽实有十方佛及诸菩萨来度众生,而不得见。
复次,如释迦牟尼佛在阎浮提中生,在迦毗罗国,多游行东天竺六大城。有时飞到南天竺亿耳居士舍受供养。有时暂来北天竺月氏国降阿波罗龙王。又至月氏国西,降女罗刹;佛在彼石窟中一宿,于今佛影犹在,有人就内看之则不见,出孔遥观光相如佛。有时暂飞至罽宾隶跋陀仙人山上,住虚空中,降此仙人;仙人言:“我乐住此中,愿佛与我佛发、佛爪,起塔供养”;塔于今现存(此山下有离越寺;离越,应云隶跋陀)。人与佛同国而生犹不遍见,何况异处!
以是故,不可以不见十方佛故而言无也。
复次,弥勒菩萨有大慈悲而在天宫不来此间,可以不来故便谓无弥勒耶?弥勒近而不来不以为怪,十方佛远,何足怪也?
复次,十方佛不来者,以众生罪垢深重不种见佛功德,是故不来。
复次,佛知一切众生善根熟结使薄然后来度。如说:
“诸佛先观知有人, 一切方便不可度,
或有难度或易化, 或复有迟或有疾,
或以光明或神足, 种种因缘度众生:
有欲作逆佛愍除, 或欲作逆佛不遮;
刚强难化用粗言, 心柔易度用软言;
虽有慈悲平等心, 知时智慧用方便。”
以是故,十方佛虽不来,不应言无。
复次,佛智慧力、方便、神通,舍利弗等大阿罗汉、大菩萨弥勒等尚不能知,何况凡人!
复次,诸佛大菩萨,有时众生恐惧急难一心念,或时来度之。
如大月氏西佛肉髻住处国,一佛图中,有人癞风病,来至遍吉菩萨像边,一心自归念遍吉菩萨功德,愿除此病。是时,遍吉菩萨像即以右手宝光明摩其身,病即除愈。
复一国中,有一阿兰若比丘大读摩诃衍,其国王常布发令蹈上而过。有一比丘语王言:“此人摩诃罗,不多读经,何以大供养如是?”王言:“我一日夜半欲见此比丘,即往到其住处。见此比丘在窟中读《法华经》,见一金色光明人骑白象、合手供养,我转近便灭。我即问大德:‘以我来故,金色光明人灭?’比丘言:‘此即遍吉菩萨。遍吉菩萨自言:“若有人诵读《法华经》者,我当乘白象来教导之。”我诵《法华经》故遍吉自来。’”(遍吉,《法华经》名为普贤。)
复有一国,有一比丘诵《阿弥陀佛经》及《摩诃般若波罗蜜》,是人欲死时语弟子言:“阿弥陀佛与彼大众俱来。”即时动身自归,须臾命终。命终之后弟子积薪烧之。明日,灰中见舌不烧。诵《阿弥陀佛经》故,见佛自来;诵《般若波罗蜜》故,舌不可烧。
此皆今世现事。如经中说:诸佛菩萨来者甚多。如是处处,有人罪垢结薄、一心念佛、信净不疑,必得见佛,终不虚也。
以是诸因缘故知实有十方佛。

十方三世佛简介

‘十方’现代人很好理解,就是以地球为中心,以太阳升起的方向为东方,就有了‘东西南北’四方位;然后派生出四维,即:东南、西北、东北、西南,这就称‘四维’;再有地球的上方和下方。这就统称十方。十方包括了地球外的一切空间。大家不知想到一个问题没有?‘十方’概念是两千多年以前,佛陀提出来的。这种提法就具有空间的概念;就知道地球是一个圆形天体,悬浮在虚空中。所以除了四方、四维的概念,还添加上下两方。共称‘十方’。两千多年以前的人的思想意识认为天圆地方。说我们居住的大地是方形的,天像一个倒扣的锅将地包围着。中国人传说太阳住在东方扶桑国,也就是今天的日本。所以到现在日本人还称自己的国家为扶桑国;日本国旗是一轮太阳。中国称他们为‘日本’,就中文字来解释就是:太阳升起的本土。人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妄言呢?首先是人自身的局限性,只能以眼观到有限的空间为准;其次是科技手段很差,没有现在的汽车、火车、飞机、宇宙飞船。就算靠骑快马也不能跑到天的尽头。古人的心中只有‘九方’的概念。一直到麦哲伦航海后,才知道大地是圆形,这以后才有了‘地球’的称呼。佛的‘十方’指出了空间的概念,让人们知道了天外还有天。十方的虚空中还有无数的佛国土。但是局限于人们的意境达不到认识宇宙的时候,佛就以方便力说“十方佛”的概念。当时的人们不会去仔细想‘十方’为何?也可能以为下方就是地底下。几千年来,有几人知道这种提法的微妙?就是现在,人们因为接受了科学知识,才理解“十方佛”的概念。但是有谁去想过,佛当年的提法就是佛的语言般若。巧妙地描绘了空间概念。‘三世佛’又是个什么概念呢?‘三世佛’指的就是时间概念。佛经中的时间用‘劫’来计算。据佛经的介绍,过去劫:即庄严劫;现在劫:叫贤劫;未来劫:即星宿劫。这三劫就是时间的顺序。同时也隐含着佛国土的成住坏空的概念。如果没有成住坏空,就不需要有那么多劫。我认为庄严劫、贤劫、星宿劫都是指化身佛的身体存在的时间,也就是一个阿僧祗劫的时间。一般来讲,佛国土就是化身佛的大身体。这个大身体绝对是物质世界。大身体内生活着无量的菩萨、罗汉、阿罗汉和天人、凡人、畜生、饿鬼。一尊佛的教化时期是与他这个身体内的有缘众生得到度化,使它们脱离生死轮回,觉悟成佛为终点。远的不说,仅仅太阳系这个娑婆世界,我们只听佛说的十法界中就有这么多需要度化的众生。要想都度完,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需要一尊尊大佛接连不断地,像接力赛跑一样,不停地度下去。所以就有了庄严劫、贤劫、星宿劫这种名词分类。每一尊大佛所教化的时间叫一个阿僧祗劫。但是每一个阿僧祗劫的长短会不一样。因此庄严劫、贤劫、星宿劫都是一个阿僧祗劫。都是对于娑婆世界的这个器间世界的范围内,都有一千个佛出世。而每个佛住世时间是二十小劫。一小劫是5.5亿年,释迦牟尼佛住世就有110亿年。再后来就是弥勒佛执教。每一尊佛执教完了以后,地球会来个大变化,山崩地裂从新组合,就是苍海变桑田的变化。这发生在坏劫。而每一小劫的减劫中有小三灾,这是地球上生灵的大变动。就是从新归位。也是山河的自动净化阶段。
三世佛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崇拜对象,按空间分得横三世佛和按时间分的竖三世佛。
横三世佛指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主管西方极乐世界。他有两位胁侍,“大勇”大势至菩萨和“大悲”观世音菩萨;中央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主管中央娑婆世界,他有两位胁侍,“大智”文殊菩萨和“大行”普贤菩萨;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王佛,主管东方琉璃光世界,他有两位胁侍,日光普照菩萨和月光普照菩萨。
竖三世佛指过去佛燃灯古佛,现在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
所以三世佛和四大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地藏王菩萨是大乘佛教,尤其是汉地佛教的主要崇拜对象,是中国庙宇中的主要神像。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在藏传佛教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是浙江省普陀山;文殊菩萨的道场是山西省五台山;普贤菩萨的道场是四川省峨眉山;地藏王菩萨的道场是安徽省九华山。
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上、下十方都各有佛刹,称十方佛刹。“十方”,十个方向。十方佛刹,即十方佛的国土,也即整个宇宙。
东方善德佛
南方栴檀德佛
西方无量明佛
北方相德佛
东南方无忧德佛
西南方宝施佛
西北方华德佛
东北方三乘行佛
上方广众德佛
下方明德佛
也可以说是诸佛的总称

泰国佛牌: 泰国佛牌介绍,什么是正牌,什么是阴牌~

泰国佛牌:
泰国佛牌介绍,什么是正牌,什么是阴牌——
由于很多刚接触佛牌的朋友不清楚什么是正牌阴牌,所以在这里给大家讲解一下。首先来说一下泰国佛牌是小乘佛教,修的是今世,是改变我们现有生活的,所以佛牌及其,成愿的故事数不胜数。当然跟我们中国大多数人信奉的大乘佛教是相通的,并不冲突。什么是泰国佛牌的正牌?正牌,故名思意就是“正”,有强大的正能量。因为正牌制作出来的形象以及名字,都是正神。正牌选用的材料一般是有灵性的东西,药草,花粉,金属及高僧骨灰等,再经由有道高僧制作和加持。正牌能够帮助带来财运、好运、保佑平安,还能够运、防小人。但是不是说请了正牌,就可以坐享其成了呢?当然不是,佛牌是助力,更重要的也要我们付出努力,有一颗正直向善的心,努力做事,相信与你结缘的佛陀、高僧、天神一定会保佑你,让你诸事顺利。当然了当你运势好的时候,不一定能够感觉到佛牌的助力,但当你处在运势低落的时候,或者危险的时候,正牌的效力就会真正发挥出来。相信了解佛牌的人,都或多或少听说过很多因为佩戴佛牌而幸免遇难的故事,这里就不多说了。什么是泰国佛牌的阴牌?所谓阴牌,不等于是邪牌,也不是害人的牌,而是蕴含了阴性的灵体,或者是用了部分阴性的材料。制作阴牌的多为阿赞师傅。阿赞的意思就是民间的,分为白衣阿赞和黑衣阿赞。白衣,就是修炼正规的法门;黑衣,多指黑巫师,降头师一类的巫师。不过,现在也有少数的僧人也会制作阴牌。那么什么是阴性的灵体,或者阴性的材料呢?阴性的灵体可以是枉死的人的灵体,材料就会用到骨灰,碎骨,尸油等阴性的材料。为什么会有阴牌呢?一方面,一些枉死的人,由于孽缘深重,无法进入轮回,他们就需要借助恭请者达成一些心愿,做好事积累功德,只有这样才能重新轮回转世。这些灵体被师傅经过佛法净化请入牌中,消除了怨气就成为了阴牌。他们愿意帮助日后恭请的主人。所以当他们帮助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是要出于善心,帮他们做好事,积功德。另一方面,很多想要迅速起运招财的朋友们,这个时候就会想到阴牌。我们会帮你们具体分析情况,将需要注意的事情讲清楚,对大家起到帮助的作用,但是大家要用来做好事,如果你用阴牌做坏事,虽然短期内可能让你转运,但长期来看不仅损害了你自己的功德,也害了阴牌里面的灵体。值得补充的是,请阴牌后,是需要虔诚供奉的。所以千万不要一时好奇就请了,然后兴趣没了就置之不理,这个后果很严重的。

泰国佛牌是“佛牌”还是“鬼牌”

对于刚刚接触泰国佛牌的新人来说,除了了解佛牌的历史、制作程序、作用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泰国佛牌中,什么是正牌,什么是阴牌,如果不注意的话,很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后果哦。先来说说,
什么是泰国佛牌的正牌:正牌,故名思意就是“正”,有强大的正能量。因为正牌制作出来的形象以及名字,都是正神。正牌选用的材料一般是药草,花粉,金属及高僧骨灰等,再经由有道高僧制作和加持。比如通常所说的崇迪佛牌,药师佛,查度勘佛牌,四面佛佛牌;还有一些高僧佛牌,也就是用某位高僧的名字及形象制作的佛牌,比如龙婆普佛像佛牌,龙婆托佛像佛牌等;另外还有神像佛牌,比如坤平将军佛牌,象神佛牌,鲁士佛牌等。一般而言,大多数人请的都是正牌,正牌能够帮助带来财运、好运、保佑平安,还能够运、防小人。但是不是说请了正牌,你打麻将就会赢钱,工作就会加薪升职。如果你贪婪、作恶,你认为佛还会保佑你吗,所以说有一颗向善的心,并且努力做该做的事,相信与你结缘的佛陀、高僧、天神一定会保佑你,让你诸事顺利。当然了当你运势好的时候,不一定能够感觉到佛牌的助力,但当你处在运势低落的时候,或者危险的时候,正牌的效力就会真正发挥出来。相信了解佛牌的人,都或多或少听说过很多因为佩戴佛牌而幸免遇难的故事,这里就不多说了。那什么是泰国佛牌力的阴牌呢?
所谓阴牌,不等于是邪牌,也不是害人的牌,而是蕴含了阴性的灵体,或者是用了部分阴性的材料。制作阴牌的多为阿赞师傅。阿赞的意思就是民间的,分为白衣阿赞和黑衣阿赞。白衣,就是修炼正规的法门;黑衣,多指黑巫师,降头师一类的巫师。不过,现在也有少数的僧人也会制作阴牌。那么什么是阴性的灵体,或者阴性的材料呢?阴性的灵体可以是枉死的人的灵体,也可以是燕通、依霸、拍婴等非人的灵体。而材料就会用到骨灰,碎骨,尸油等阴性的材料。
为什么会有阴牌呢?一方面,一些枉死的人,由于孽缘深重,无法进入轮回,他们就需要借助恭请者达成一些心愿,做好事积累功德,只有这样才能重新轮回转世。这些灵体被师傅经过佛法净化请入牌中,消除了怨气就成为了阴牌。另一方面,很多人功利心比较强,在人生失意的时候,总想快速转运,这个时候就会想到阴牌。不过呢灵体不一定能够分辨善恶,所以如果你用阴牌做坏事,虽然短期内可能让你转运,但长期来看不仅损害了你自己的功德,也害了阴牌里面的灵体。值得补充的是,请阴牌后,是需要虔诚供奉的,否则还有反噬的危险。所以千万不要一时好奇就请了,然后兴趣没了就置之不理,这个后果很严重的。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