筮草占卜方法,用蓍草的茎占卜

生意经:易经中蓍草怎么占卜

蓍草占卜法 :
第一步:取蓍草五十根;
第二步:从五十根蓍草中取出一根,占筮过程中始终不用,以象征天地未开之前的太极。然后,将四十九根蓍草任意分成两份,左手持的这份象征天,右手持的这份象征地。
第三步:先从右手的蓍草中抽出一根,夹在左手小指与无名指之间,象征人。然后以四根为一组,先数左手的那一份,再数右手的那一份,以象征四季。
第四步:小指中的一根与左右手数余下的根数,合起来要么是五,要么是九。以上是第一变。(天和地必须要余,如果余数为0取4余)
第五步:将第一次余下的九或五根除开,再用四十或四十四根蓍草合在一起,同样随意分成两份,同样分握其左右手,同样由右手取出一根(43 39)夹在左手的小指与无名指之间,然后同样先左后右四根四根地数,左右手余下的加上小指的一根,合起来必定是八或四。这是第二变。
第六步:三变是将二变余下的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再合在一起,如法炮制,同样的方法同样的操作,最后的合数,必定是八或四。
去掉三变的余数,剩下的蓍草(竹签)或者为三十六根,或者为三十二根,或者为二十八根,或者为二十四根,再以四除之,一爻遂定。 36÷4=9(为老阳,画作X) 32÷4=8(为少阴,画作、、) 28÷4=7(为少阳,画作、) 24÷4=6(为老阴,画作O) 老阴、老阳可能变化,称之为“动爻”,少阴、少阳不变化,称之为“静爻”。
第七步:三变得到第一爻,同样的方法同样操作五次,即可得出另外五爻,经过十八变,就得一卦。

筮草的蓍草占卜

真正的易者,修身养气,通古博今。像孟子,道既通,一身浩然正气。像庄子,任逍遥,傲游天地之间。筹策,是您易学之路上的挚友。 无论是初学习占,或者诚惑问筮,因其取象灵活,察变深远,故非金钱数字等方式可以取代,乃万年不变之占卦正统。
学会易经占卜,会终身受用,【系辞传】说‘无有师保,如临父母’意思是:当一个人年纪大些时,已经没有老师与保护者了,这时的占卦就会像父母一样,为他提供既善意有重要的启示。父母年纪大了之后,未必可以告诉我们遇事如何抉择,但是他们的善意与爱心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占卦既有这样的心意,同时还有无比的智慧,正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心灵父母。我们敞开心扉,让这样的父母为我们指点迷津吧!
系辞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筮草即用蓍草来进行占卜,根据蓍草的形状,多少来确定吉凶。古称揲筮。上古占卜法可参考《系辞》!
《本草纲目》卷十五《草部·蓍》 :.....其生如蒿作丛,高五六尺,一本一二十茎,至多者五十茎。生便条直,所以异于众蒿也。秋后有花,出于枝端,红紫色,形如菊花;结实如艾实。......则此类亦神物,故不可常有也。从“此类亦神物,故不可常有”句,可见写《本草纲目》的李时珍认为蓍草是种罕见的植物,列为药中上品,民间也传说蓍草可驱凶避邪,招祥纳福,盖尸防腐,医治沉疴杂疾等,世称祥瑞神草。
蓍草的养生功效:益气、明目、能令人聪慧,头脑灵活,长期服用,让人身材轻健,延年益寿。另外,它还能消除腹腔内各种积块,能滋润肌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研末,每次1-3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或研末调敷。注意慎服:体虚孕妇忌服。
在占卜前喝蓍草茶则可以提高预知能力。
在蓍草前呆上20分钟以后,只是闻到蓍草的芳香气味头脑就会变的异常的清醒,尤其鼻子会很快通气。

占卦用什么样的硬币? 易经最正式占卜的方法有哪些?

先简单介绍下《周易》中记载蓍草占筮的方法:
(一) 用五十根蓍草,先抽去一根象征“太极”,始终不用,剩下四十九根信手分成两半,象征“两仪”,左右手各拿一半;
(二) 从右手抽出一根,夹在左手小指与无名指之间,象征“三才”(天、地、人)中的“人”;
(三) 放下右手所拿的蓍草,用右手数左手中的蓍草,四根数一次,剩下最后的余数又夹在左手无名指与中指之间,据说四根象征“四季”,而余数象征“闰月”;
(四) 以左手数右手原来所拿的那一半蓍草,方法和上面一样,余下来的蓍草夹在左手中指与食指之间。这时,左手夹的蓍草合在一起,不是五根,就是九根,剩下的蓍草不是四十根就是四十四根;
(五) 把那九或五根蓍草放在一边,剩下的四十或四十四根在分成两半放在左右手中,又从右手那把里抽出一根夹在左手小指与无名指之间,像上面说的那样四根一次地数,数左手那一把再数右手这一把,两次余下来的蓍草加上先夹在左手的一根,一定是四根或八根。这时,剩下的蓍草不是三十二、三十六根就是四十根;
(六) 再如法操作一次,余数又形成八根或四根,去除余数后,剩下的蓍草不是二十四、二十八、三十二根就是三十六根。
以上三次分数蓍草,叫做“三变”。三变的结果有四种:二十四、二十八、三十二、三十六,这四个数是有第一“变”时一分为二的偶然性决定的,占筮者事先先无法自行选择其结果,所以古人相信其中有“命数”或“天意”,可以预知未来,暗示吉凶。这四个数是“四”这个数的六、七、八、九倍,六和八是偶数,属阴;七和九是奇数,属阳。属阴的《周易》记为“--”,但其中的六是老阴,八是少阴;属阳的《周易》记为“—”,但九为老阳,七为少阳,古人规定,“老变少不变”,如果占筮的结果是七、八(即余下二十八、三十二根蓍草),则这一爻就算数。这一卦就可以用来定吉凶了,可如果出现六、九即老阴、老阳,以后还要再将这几个老阴、老阳变一下,变阴为阳,变阳为阴,又构成一卦,参考上一卦来帮助预测。因为老阳、老阴会变化,所以叫“变爻”。
三变才得一爻,《周易》用蓍草占验吉凶预测未来要有一卦才行,一卦有六爻,所以要六次共十八变,这就是《周易·系辞》所说的“十有八变而成卦”,成了卦就能预测了。所以一个卦象,也就是由六个阳爻“—”或阴爻“--”构成的“卦”。
硬币人们一般用乾隆通宝

古人是如何占卜的?真是用火烧龟甲吗?

占卜是中国比较古老的之一,有很久的历史。那时候人们对于自然不了解,生产力低下,被自然地力量所禁锢。所以先秦时代,凡国家大事,都要用龟甲进行占卜问吉凶。后来到汉代,直到汉武帝时期,龟甲仍然是占卜的主要形式之一。

《礼记·曲记》中记载:“龟为卜,蓍为筮。”这里面的“卜”就是用火烧龟壳使其产生裂痕而预测祸福吉凶的方法。而“筮”则是用蓍草来占卜的方法。古人通常认为“小事则筮,大事则卜。”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而乌龟的背甲隆起来像天,但是腹甲平坦,就好像大地。乌龟仿佛背负着天地一样,所以一般被认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灵物,龟壳也被用来预知存亡兴衰。殷商时期,帝王的卜官用碳火烧烤龟甲,然后根据龟壳的裂纹来卜卦。

占卜的时候,把龟甲放在火上灼烤就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这种声音被古代的人们理解为神在传达什么旨意,可以预测吉凶祸福。预知国事、战事、灾难、天气等等。“卜”字的由来,就是因为火燃烧龟壳以后,很容易出现“卜”字般的裂纹。

首先用古文在龟壳中间刻下所要占卜的事情,尽量写得简短一些,最好在三个字以内。然后把龟甲放在火上烧,等到龟壳裂开以后把它取出来。如果裂痕没有经过那些字,说明是吉兆,如果裂痕在那些字上停止,说明是一般。如果裂痕穿过那些字,这就说明是凶兆。

《周易·系辞》中记载: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亶亶者,莫大乎蓍龟。《礼记·礼运》记载:“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古代的时候能把龟和麒麟、凤凰、龙这些传说中的动物一起并列,足以见得龟的地位很高。

《礼记·曲礼》疏引刘向曰:“蓍之言耆,龟之言久。龟千岁而灵,蓍百年而神,以其长久,故能辨吉凶。”所以春秋时期还有“筮短龟长”的说法,认为龟象长,卜更为。

但是龟甲卜卦已经失传,后来都是用蓍草。但是因为蓍草的程序较为繁琐,普通人很难掌握运用,所以后世又出现了三钱。就是用三个铜板来测祸福吉凶,民间较为盛行。

龟甲主要是由角质和骨质等有机质组成。一般为白底黑斑或黄底暗褐色斑。色斑多呈褐、黄、黄褐及黑色。在放大观察下可见许多圆形色素点堆聚组成了边界不规则的色斑。色素点愈密集,则色斑颜色愈深。

刻录卜辞的时候,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依据,那就是伴随着龟甲被灼烧的声音同时出现的龟甲裂缝。在占卜者看来,龟甲的裂缝看起来玄妙无穷。刻录在甲骨上的文字痕迹,行之疏密,字的结构回环照应。郭沫若曾经感叹道:其契之精而字之美,令吾辈,千载后人神往。

殷商刻在龟甲、兽骨、人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成熟文字。用灼烧龟甲来占卜吉凶,是商代巫师们占卜的主要方式。殷王武丁占卜用的通常是龟腹甲。因为商王几乎每事必占卜,所以甲骨文内容涉及商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卜卦用什么草

古代用蓍草占卜,就是山草或稻草;以后用竹片占卜,也叫蓍草或筮草;后来用龟甲占卜。

中国古人如何用蓍草进行占卜?

先用两手将参与演卦的四十九根蓍草茎任意一分为二,其中左手一份象“天”,右手一份象“地”。接着,从右手任取一根蓍草茎,置于左手小指间,用以象“人”。这样就形成天、地、人“三才”的格局。然后,以四根为一组,先用右手分数左手中的蓍草茎,再以左手分数右手中的蓍草茎。一组一组地分数完后,两手中的蓍草茎余数必有一定规律:左余一,则右余三;左余两,则右亦余两;左余三,则右余一;左余四,则右亦余四。这时,将左手所余蓍草茎置于左手中指与无名指间,右手所余蓍草茎置于左手食指与中指间。这样,左手指缝间的蓍草茎余数(包括一开始置于无名指与小指间象征“人”的那一根)非五即九,故去除余数后的蓍草茎数必为四十四或四十。到此为止,完成了蓍草演算的第一步,古称“第一变”。
“一变”之后,去除左手指缝间的余数,又将两手所持的四十四或四十根蓍草茎按“一变”的同样方法和顺序进行演算,即先将四十四或四十根蓍草茎合在一起,然后任意一分为二,并从右手中取出一根蓍草茎置于左手无名指与小指间,再用右手四四一组分数左手中的蓍草茎,然后用左手分数右手中的蓍草茎……。“二变”的结果,左余一右必余两,左余两右必余一,左余三右必余四,左余四右必余三,故两手余数之和非四即八,而两手所持蓍草总数或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
如法炮制,“三变”的结果,两手所持的蓍草茎总数或三十六,或三十二,或二十八,或二十四。然后以四相除,一爻的商数便显现出来:
36÷4=9
32÷4=8
28÷4=7
24÷4=6
根据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的原则,如果商数是“9”则是老阳之数即得阳爻“”;如果商数是“8”则是少阴之数即得阴爻“”;如果商数是“7”则是少阳之数即得阳爻“”;如果商数是“6”则是老阴之数即得阴爻“”。这样,经过三次演变,终于得到一个爻。一个卦共有六个爻,所以总共需要经过十八次的演算变化,将每爻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排列,才能得到一个卦。但是,“三变”之后得到一个爻,有时还要发生变化,即“变爻”。这就是:当商数为“9”或为“6”而成老阳或老阴,根据物极必反的规律,老阳变为阴爻,老阴变为阳爻,这样就会得到另一卦,称之为“之卦”。未变爻的原卦称为“本卦”。如果没有“变爻”出现,即六个爻的商数中没有“9”和“6”,那么就没有“之卦”。
这样,推演过程就全部结束,得到一个六爻“本卦”或加上一个“之卦”。以上介绍的这种占筮取卦方法即为后人所称“文王卦”或“六爻大课”。
然后,根据相应的推论规则对推演所成的卦进行推论(推理解释)。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