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八卦中有阴,易经中怎么知道自己的卦
《易经》中关於“阴”“阳”的解释
《周易》认为自然与社会是统一的。《周易》每一卦都揭示了天地自然之道,及该卦在自然之道中所处的时势,然后把这个道与时势,作为对人类社会的整体制约,从而决定人们应当怎样去行动。古人把这种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统一性,称作是天人感应,要人们去究天人之际。
易经倡导天道循环是自然常理,君子效法天道,就应当崇尚此理,不能违天逆常,要顺时适变。在阳刚生息之时要顺应,在阴柔生息之时也要顺应。这是为什么要顺的道理。但阴柔的生息确实又不利于君子,因此又不能消极顺应,还要加以制止。只不过制止的方式不是对抗性的,而是因势利导。
时与中是《周易》里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周易》要求人们在道德修养上要符合时、中。中即孔子讲的中庸之道。所谓中庸,实际上指的是在天地自然之道的正中运行。所谓时是指与时势一致。天地自然的运动有它的时序,时序的不同阶段所形成的时势就不同,时势是随时序而变化的。人要顺应天道,就必须按照时势经常调整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言行与时势保持协调一致,简言之就是要顺时应变。能时能中,人的行为才符合天地自然之道,保持正确,从而趋吉避凶。
现代许多人对《周易》中的命有误解。《周易》里不时提到命,对命的认识与今天的说法不尽相同。《周易》讲的命是与时位相关的一个范畴,即在天地造成的时势中所处的特定位置,这是一种客观条件的拘限,谁也不能超越。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去行动,就是顺应天命,即可获吉,绝不是让人们坐等好运的到来。不顾客观条件盲目行动,那是逆天命,逆天命就会遭凶。《周易》既反对盲动,又鼓励人们顺应规律去活动。知道自己所处的时势地位和应当活动的规律,这就是知天命。实际上,命是客观条件对人的限定,是自然与社会法则对人的制约。
气是《周易》讲的阴阳二气。阴阳二气之中,阳气是创生的、主导的,阴气则是顺动的,终成的。阳气是活性的,具有生命力;阴气则是收敛、闭藏的。两者虽是构成宇宙不可或缺的对等因素,但作用并不相同。因此常常褒阳而贬阴,重阳而轻阴。二者不是平行关系,而是有轻重轩轾之别。吉凶祸福是由事物运动发展的阴阳轩轾规律决定的,这个规律就是事物都是在矛盾对立中不断发生变化,否极泰来、盛极而衰,万事万物各有自己当令用事的时势,时势一过,必然会走向自己的反面。
卦的消息变化是《周易》的内部组织规律。阴阳的消长都不是骤变,而是渐变。卦变时刚柔爻的推移极好地揭示了事物的对立统一。十二消息卦刚柔爻的推移极为直观地把阴阳的消长表现出来,把事物的对立统一运动作了形象化的图示,揭示出宇宙运动回环无端、往来不绝、永动不息的客观规律,提示人们在实践中要遵循宇宙运动的规律,永无止境地前进,并指导人们把握物极必反的规律。不为已盛,盛极知退;不欺弱小,新生可畏,始终把自己放在客观的位置上。
合二而一是《周易》的基本规律之一。以损卦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为例,象辞说一人行,三则疑也。意思是一人行走会得到友人,三人同行会产生猜疑。《系辞·下》解释这一句说:天地因蕴,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意为天地阴阳二气的亲密交合,万物得以浓醇化育;男女精血交构,万物得以化生,此句正说的是阴阳之间的致一,也就是达到一致。对立双方有同一性,不能加入第三者,加入第三者就破坏了同一性。象辞说三则疑也,指的就是加入第三者同一性就要破坏,相互猜忌。在《周易》中,合二而一是存在的,天地要合二而一,男女要合二而一,万事万物对立双方无不合二而一。
六十四卦向人们描述了一个大的运动周期,以后的运动还会按这种周期的方式出现,这样就概括了无穷永恒的哲理。它向人们揭示了宇宙运动的周期性特征。宇宙的发展运动是无穷的,而运动方式却是周期性的。
易经八卦阴卦和阳卦怎么区分
【阳卦】:乾宫八卦、坎宫八卦、艮宫八卦、震宫八卦;共三十二卦。
【阴卦】:坤宫八卦、巽宫八卦、离宫八卦、兑宫八卦。共三十二卦。
八卦中有阴阳爻,为什么要用九表示阳爻,用六表示阴爻?
在《周易》中阳爻用九数、阴爻用六数,分别作为数理名称。在重卦中根据(爻位)的不同,阳爻分别称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四、九五、上九,阴爻分别成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阳爻和阴爻为什么要分别以九、六作为数理名称?这也是一个令人困惑而长久没有结论的问题。要合理的说明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其中包含的数理,同时还要弄清楚阴阳之道的哲理与气的相合关系。
在中国的历法中,节、气、候的长度都是五的倍数;在圆方勾股数学中,所有的弦数也都是五的倍数。所以,圆方勾股数学的弦数成为中华先民表达节气长度的数学形式。在二十四节气中,一气长度为15天。表达这一长度的圆方勾股数学算式,即“勾九股十二弦十五”。它是圆径为三数的“内圆外方”形成的勾、股、弦数。
圆方勾股数学弦数的“叁两”数理特征,必然是一气长度的十五数呈现出九、六的数理关系。九、六之间的“叁两”,即3:2的关系,正是圆方勾股数学弦数的数理特征决定的。
也就是说,九、六在圆方勾股数学弦数上相加而合的十五数,体现的是二十四节气的一气之长度。九、六数,象征着一气当中的阴阳两面。
把九、六作为阴阳爻的数理名称,意义重大。但历史上,有些人为了把《周易》说成是占筮之书,抽去了其中的圆方勾股数学,以占筮过程中的老阳、老阴数来解释阴阳爻的九、六。岂不知所谓少阳、少阴的七、八两数,其和虽然也是十五,但二者之间根本不存在“叁两”的数理关系。
因为不符合圆方勾股数学弦数的数理特征,所以才不为《周易》采用。以老阳、老阴解释九、六数的做法,不仅给这部古代经典蒙上了神秘的色,严重地损害了《周易》作为哲学著作的尊严。在圆方勾股数学面前,强加给《周易》的神秘、虚妄之说可以休矣!
为什么《易经》中“阳”是“九”而“阴”仅仅是“六”呢?难道它不讲求...
天轨“九阳”地域“六阴”
“九”的原始意指是“天阳延展轨迹”,它实际是“人”的“日、月轨迹”的单指“日阳轨迹”的延变,它既意指日阳升至最高,又可代指日阳的轨迹。“九”在先天八卦图中是专记八卦阳极符号的,“初九”是“归于阳”的“坎位”所指,八卦符号是天、地两阳的阴留中的上下两个两短横,中间一长横;“九二”是“辰阳”的“震位”所指,八卦符号是上两阳的两个两短横,下一长横;“九三”是“全阳”的“坤位”所指,八卦符号是三阳的三个两短横;“九四”是“幅阳”的“艮位”所指,八卦符号是下两阳的两个两短横,上一长横;“九五”是“极阳”的“离位”,八卦符号是上、下两阴的两个长横,中一两短横。
“六”的原始意指是“突出界限下的范域”,它实际是“大地下的月阴轨迹”的单指,也指“大地跟随天阳轨迹”。它的“初六”是“归于阴”的“承阳位”所指,同位接承“九五”的“极阳离位”;它的“六二”是“二更天”的“巽位”所指,八卦符号是上两阴的两个两长横,下一个两短横;它的“六三”是“三更天”的“乾位”所指,八卦符号是全阴的三个长横;它的“六四”是“四更天”的“兑位”所指,八卦符号是下两阴的两个长横,上一个两短横;它的“六五”是“五更天”的“离于阴”的“传阳位”所指,八卦符号是天、地两阳的阴留中的上下两个两短横,中间一长横,同位传承于“初九”的“归于阳坎位”。
八卦是哪八卦
乾 坤 艮 巽 震 离 坎 兑;其中震巽离坎属于东四卦 乾坤兑艮属于西四卦;
易经的八卦是如何确定的?
我认为可以这样理解,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像,四像生八卦。四像为天地日月,也可以理解为天地水火,四像阴阳互动,天一动就会产生雷动,雷一动就会有风,地一动就会山摇地动,高低不平形成了山和泽。
离代表月,也可以代表火,也可以代表分离,也可代表美丽,等等一切与离卦相关的万事万物,但火只代表一种东西,不符合易经的包罗万象,搏大精深,也可以说本质相同的东西,尽管你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本质不变,只是现象变。水是一种象,泽指湖泊怎么能说是水呢?雾属于一种水气,属水。世间万物都由这八个卦演变而生,64卦可以概括世间万事万物。即这世间不管什么事物都可以用64卦其中一卦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