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农坛太岁殿,北京太岁庙在哪里

明朝时,先农坛旁设有一座怪庙,里面供奉了什么东西?

中国的庙宇很多,可是在京城先农坛旁的太岁殿的东边,有一座怪庙,这座怪庙中供奉的东西却让人想不到……这庙里供奉的一不是神仙,二不是明朝皇帝的先祖,而是一种器物。

这件器物对于明朝皇帝很重要,对于明朝廷也很重要,究竟是什么呢,它就是明军的大纛,而这座庙,就被称为——旗纛庙。


大纛旗就是明军等级最高的军旗,许浑《中秋夕寄大梁刘尚书》一诗中,这样写道:柳营出号风生纛。欧阳修在《昼锦堂记》中,这样写道: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

对于一个国家,用兵绝对是大事,在《孙子兵法》的开篇就这样写道: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如果用通俗的话,解释一下就是:用兵是一个国家的大事,用兵用得好,国家就可以生存,一旦搞不好,国家就灭亡,不管是谁,都大意不得,一定要将“用兵”两个字当头等大事来抓。明朝一旦没有战事,大纛旗被收藏在了旗纛庙中(而明朝各地驻军的纛旗,则被收到各地的旗纛庙中)明朝的皇帝是如何对待这面纛旗的?如何到旗纛庙祭祀的?这绝对可以称做是难得一闻的秘密。

祭纛分为两种,一种是庙祭,另外一种是行祭。庙祭就是春秋两祀。春祭的日子是惊蛰,而秋祭的日子是霜降。

参与祭祀的一般是两种人,一个是皇帝亲临,另外一个是皇帝派主官进行祭祀。当然,作为重要的国家祭祀活动,首先参加祭礼的人必须要斋戒,接下来就是省牲(查看献祭牲畜的优劣),接下来是迎神、三献礼、饮福、彻豆、送神和望燎等不可少的祭祀环节。


而在旗纛庙中,接受祭拜的神仙包括:旗头大将、六纛大将、五方旗神、主管战船的神仙、金鼓角铳炮之神、弓弩飞枪飞石之神、阵前阵后神祗五昌神众,当然,这些神仙的队伍,还有不断扩大的嫌疑,在明成祖朱棣当权后,还在旗纛庙中,加了一位“火雷神”。

在各地驻军祭拜各自的旗纛庙时,由各地军队中最高的长官担任主祭,祭祀的过程同京城的祭礼,这位主祭官还必须脱下铠甲,身穿戎服,进行祭祀。

而行祭就是出征前进行的祭祀,也分皇帝亲临祭奠和出征剿敌的将军亲自祭祀两种,行祭的祭祀过程,和庙祭差不多,但所差的地方就是读祭词,祭词一定要写明出征的目的,希望达到的效果等等。

接下来的场面有点血腥,那就是用囚犯的血,进行祭旗。

战争没有文明。当年皇帝战蚩尤胜利后,皇帝用蚩尤的尸体,干了四件事:用蚩尤的皮做箭靶,用蚩尤的胃添草做成皮球,供士兵们蹴鞠为戏;将蚩尤的肉剁成肉酱,分给子民品尝;

将蚩尤的头发绑在大纛旗的顶上,制成蚩尤之旌(出自马王堆三号墓出帛书《黄帝十六经正乱》)如果用通俗的话,形容一下战争就是:敌人如果不甘臣服,那就彻彻底底地将你干掉。让后代共尊的皇帝尚且如此,更不谈历史上的那些暴君了。

当然,皇帝设旗纛庙,供奉各路的“军事神仙”,目的无非是在神仙的保佑下,让自己的军队多打胜仗,可是他们却忘记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道理,换句谁都听明白的话,刀把子在谁的手中,谁说话就是真理。

但这不代表着,手握刀把子,就能得到和守住政权,重要的话说三遍:民心,民心,民心,可惜的是,跟封建社会的皇帝讲这个,基本上是对牛弹琴。

太岁殿供奉哪位神

太岁殿供奉的哪位神就是太乙他就是很早以前的神话

先农坛的太岁殿院有怎样的建筑布局?

太岁殿院外东南侧有砖仿木结构无梁建筑焚帛炉一座,为焚烧纸帛祭文之用。西向面阔6.6米,进深3.7米,黑琉璃瓦绿剪边,歇山屋面,须弥底座,正面设3个大小不同的拱券门,四角有圆形磨砖圆柱。柱上砖制额枋处雕刻明代旋子画,上置砖仿木五踩单翘单昂斗硕。

神厨位于太岁殿之西,院落轴线外南部为先农神坛,西北围墙外有宰牲亭。神厨院占地面积约3790平方米,坐北向南,“北正殿五间,以藏神牌,东为神库,西神厨,各五间,左右井亭各一”。

大门为立柱及斗硕等木构架,建筑面积约18平方米,面阔6.88米,进深2.6米。

屋面为单檐悬山式。正殿建筑面积342平方米,面阔5间26米,进深4间13米,前檐明间置五级台阶,屋内明间减去中心柱两根,悬山顶屋面,上铺削割瓦。建筑仅明间开4扇格扇门,4抹头,其余各间为槛墙上开窗。

朝阳市太岁殿在哪 ?

太岁殿建筑群位于先农坛内坛北门西南侧,是为祭祀太岁及春夏秋冬等自然神灵之地。其东邻神仓,西近神厨,南为俱服殿,位置基本在先农坛内坛建筑的中心地带,建筑体量为先农坛之最。

太岁殿供奉哪位神

太岁殿建筑群位于先农坛内坛北门西南侧,是为祭祀太岁及春夏秋冬等自然神灵之地。其东邻神仓,西近神厨,南为俱服殿,位置基本在先农坛内坛建筑的中心地带,建筑体量为先农坛之最。 太岁殿组群建筑占地约9076平方米

太岁坛的景点简介

太岁殿建筑群位于先农坛内坛北门西南侧,是为祭祀太岁及春夏秋冬等自然神灵之地。其东邻神仓,西近神厨,南为俱服殿,位置基本在先农坛内坛建筑的中心地带,建筑体量为先农坛之最。
太岁殿组群建筑占地约9076平方米,内有四座单体建筑,中轴线从南向北依次为拜殿、太岁殿,东西两侧各有厢房11间,建筑间用围墙相连,拜殿两侧墙及东西墙北侧共设随墙门4个。
拜殿建筑面积约860平方米。通面阔七间50.96米,进深三间(8椽9檩)16.88米。前置332.5平方米的月台,正面置六阶台阶三个。后檐分别在明间、稍间置六阶台阶。殿内北部减去金柱四根,其木构架结构与宋《营造法式》的“八架椽屋乳*%对六椽*%用三柱”类同。彻上明造。屋面单檐歇山式,黑色琉璃瓦绿琉璃瓦剪边。檐柱头有砍杀。斗硕为五踩单翘单昂鎏金斗硕,明间及次间补间斗硕六攒,稍间及尽间为四攒,四周共用柱头斗硕22攒(包括4攒转角斗硕),补间斗硕84攒。殿宇前檐中三间用四扇格扇门,稍间下砌槛墙,上置四扇格扇窗,尽间砌墙,后檐七间全开四扇格扇门,格扇形制为四抹头,菱花为三交六碗。
太岁殿建筑雄伟高大,建筑面积1118.2平方米。通面阔七间51.35米,明间、稍间前置六阶台阶,进深三间(12椽13檩)25.7米。其木构架结构形式基本与故宫太和殿上层类似。彻上明造。屋面单檐歇山式,黑琉璃瓦绿剪边。柱础石为素面覆盆式,檐柱高6.2米,柱头有砍杀。金柱高10.35米,建筑室内总高15.97米。斗硕为七踩单翘双昂鎏金斗硕,明间及次间补间斗硕六攒,稍间及尽间为四攒,四周共用柱头斗硕22攒(包括4攒转角斗硕),补间斗硕96攒。殿宇前檐七间各开四扇格扇门,其余三面砌墙,格扇为四抹头,菱花为三交六碗。殿内明间北部有神龛,无神像。拜殿及太岁殿均用金龙和玺绘。
东西配殿建筑面积各为755.3平方米。其面阔各11间55.56米,进深三间(6椽7檩)13.58米,前出廊,仅明间置五阶台阶,南北两侧于廊步尽头置如意踏跺三级。悬山黑琉璃瓦屋面。东西配殿大木构架为早期特色,殿宇梁架每一结点的柱头直接承载大斗,斗正面出梁头,侧面出檩枋,柱间用额枋相连接,柱头有卷杀,柱有侧角。殿宇通面阔11间,各开四抹方格四扇格扇门。画为龙锦枋心。
太岁殿院外东南侧有砖仿木结构无梁建筑焚帛炉一座,为焚烧纸帛祭文之用。西向,面阔6.6米,进深3.74米,黑琉璃瓦绿剪边,歇山屋面,须弥底座,正面设三个大小不同的拱券门(中门稍大),四角有圆形磨砖圆柱,柱上砖制额枋处雕刻明代旋子画,上置砖仿木五踩单翘单昂斗硕,周圈有转角斗硕4攒,补间斗硕27攒。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