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占卜的官员,古代算命的官职
请问,在周朝,负责占卜的人是什么官职呢?具体的官职叫什么名字呢?谢谢...
太史,主管册命、制禄、祭祀、时令、图籍等,既是文职官员的领袖,又是神职官员的首领
古代最会算卦的三人是谁?为何第一能甩袁天罡几条街?
在历史上,要说神机妙算,那大家肯定会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诸葛孔明亦或者是刘伯温;但如果说是战斗猛将,大家可能会想到很多,比如张飞、赵云、吕布、韩信等;要是再说到算卦最准的人,那么大家可能会想到袁天罡吧?关于神机妙算和战斗猛将,大家可能没什么争议,但是关于算卦这一块,袁天罡却不一定是算的最准的人。众所周知,在算卦界中,唐朝的袁天罡算是公认的大佬。袁天罡在武则天很小的时候,就为她预言,说她日后必将成为皇上,没想到果真应验。其实啊,还有三位高人,要比袁天罡更厉害。
首先,我们先来说一下“算卦”吧。算卦一开始的时候,叫做相术,又叫做相人术。在古时候,人们常常以人的五官、气度、形态等,推测出一个人的运数。平常我们看到的相术,一般都是看手相或者面相,其实还有骨相和乳相。中国的相术最早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根据伏羲氏和神农氏的怪异长相,就可以知道,相术已然萌芽。我们今天见到的相术,一般都是以求签、占卜和扑克算命为主要代表。那么,接下来,我们说一下那三位比袁天罡高明的人吧。
第一位、赖布衣
在北宋时期,有一位名叫赖布衣的平民百姓,曾受到过皇帝的重用,并且赏赐了很高的官位。据说,赖布衣深受家传绝学,可知天文地理,能知过去,可算未来,甚至会推演天道。有一次,他向皇帝进言,说宫内应加强防范,否则必然生出事端。他是告诉皇帝某个地方,需要严加看管,因为这个地方可能会在某天的子时失火。皇帝对他的话深信不疑,立马安排了下去。最后,赖布衣让严加看管的地方果然都出了事情,不是失火就是出贼之类的。从此以后,皇帝对赖布衣更是大加赞赏了。
第二位、郭璞
在西晋时期,有一位姓郭的官员,手握重权,他的孩子叫做郭璞。因为家世比较好,郭璞从小就有很好的教育,而他本人也喜欢学习,更喜欢钻研一些比较虚无缥缈的东西。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搜神传》呢?就是那个“笑口常开,好自然来!”,这里面就是关于他的记载。据说,有次,他在推算的时候,一不小心算到了自己老师的命数。他告诉老师,必须要把院子里的柏树砍了,否则,老师就会死。老师听了之后,就按他说的去做了,结果,当晚狂风闪电,把柏树劈碎了,而老师安然无恙。
第三位、赢疾
嬴姓,是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王室姓氏,而赢疾就是秦惠王的亲弟弟。赢疾精于算术,还著有《青鸟经》。在他临死之前,曾说过,自己的坟墓前将会有一座王宫。结果,到了汉朝,长乐宫果然建在了他的墓前。
其实,相术也算是一种中华民族的文化遗留,它是一种文化,并不能算是迷信,他在学术上面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叫做“玄学”。没想到,古代最会算卦的三个人里面,竟然没有袁天罡,第一甩了他几条街!
古代皇宫占卜的人叫什么
古代皇宫里面的算命先生叫司天监,官名,掌管观察天文,并推算历法。元初掌管天文历算的中央机,后改为天文学校,金代设司天台,隶秘书监,掌天文历数风云气象,兼
唐朝李世民的两个算命大臣叫什么
唐代时称呼皇帝多用“圣人”,至于和其亲近之人或其近侍则称其为“大家”,有趣的是在唐代,女子称呼其婆婆亦呼为“大家”。至于像唐明皇这样的风流天子,则亲近者俱呼其为“三郎”,而呼太真妃为“娘子”;皇太后自称为“朕”,这个可见《旧唐书·武则天传》中则天登基之前的谈话记录;至于皇太子,则常被左右之人称为“郎君”;而太子、诸王有时自称为“寡人”,这个一可见于顺宗为太子时同王叔文的对话,一可见于《旧唐书·永王璘传》中永王说:“寡人上皇天属,皇帝友于”;国公会自称为“孤”,此可见《大唐创业起居注》中,时为唐国公的李渊的讲话。
而对于太真妃和太子的“娘子”、“郎君”之呼非凭空无据,在唐代,没有“老爷”之称,奴仆称呼男主人为“阿郎”;而称呼少主人为“郎君”;称呼主母和小姐俱为“娘子”。但是,“娘子”、“郎君”并非只用于奴仆称呼主人,旁人见了女子亦呼其为“娘子”,见了少年女子也有呼为“小娘子”者;年长者也会叫少年人为“郎”或“郎君”,像李白的一句诗中就描写有:一个老人问李白“郎今欲渡缘何事”?然后告诫他“如此风波不可行”。
在唐代,称呼相熟悉的男子多以其姓加上行第或最后再加以“郎”呼之,例如,白居易呼元缜为“元九”,唐德宗曾呼陆贽为“陆九”;而称呼女子则多以其姓加行第再加“娘”呼之,例如:“公孙大娘”、“李十二娘”等等叫法。而“萧郎”和“萧娘”作为普遍的代称,早是大家所熟知的了。
另外,既讲到了“郎”,另两个称呼也不可不提:当时,女子称呼丈夫的弟弟为“小郎”;而女婿又被称为“郎子”,就如《无双传》中,无双家人从小就戏呼王仙客为“王郎子”。
说了这么多,才发现还没有讲到当时的自称。当时的男子多自称为“某”,也有谦称“仆”的,称呼就比较多了。而女子除了像后来的女子那样谦称为“奴”外,更多的是自称为“儿”,同时,也有女子自称为“某”的。
在唐代,只有宰相才被称为“相公”,而不像后来那样用的普遍;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官员相互之间称为“阁老”;刺使被尊称为“使君”;县令的尊称为“明府”;至于县丞等则被称为“少府”。而他们都常被尊称为“明公”。
另外,看看唐代官场中的相互称呼和百姓见了皇帝或官员的称呼,就感到那时人们间的关系远较明、清时代更加平等:
在唐代,“大人”只是作为父亲的尊称,并不用于称呼地位高于自己的官员,而且下级官员见了上级官员或者百姓见了官员,也并不像后世那样奴颜婢膝。当时,对于官员的称呼普遍是呼其官职的,除非是相熟之人可称其“行第”。宰相见了一个刺使会自称为“某”,而称呼此刺使为“某刺使”或者是“某使君”,而这个刺使对宰相的自称亦是“某”,同样,这个刺使治下之民称呼这个刺使,也是“某刺使”或者是“某使君”,而刺使对百姓的自称亦同百姓对刺使的自称————“某”。同样,对于一个侍郎,无论是其长官或是其下级以至于百姓,俱呼其为“某侍郎”,而对于大理寺卿即使是在狱中待审的囚犯,也是称呼其为“某卿”。即使在公堂之上,百姓若是男子也是自称为“某”,而女子亦自称“儿”同常时一样。
例如,像郭子仪这样地位的人,对给他家修墙的工人讲话时,自称为“某”,而工人回话是也自称为“某”。
另外,百姓见了皇帝,也同百官一样自称为“臣”,这可见于明皇逃难时和一蓍老的对话,以及德宗出巡时与一农民之谈话。
此外,还有我不能十分确定的一点,就是唐代诸王的世子,如果没有另外封号的如何称呼,我疑心是也称为“某太子”的。在《全唐文》中,有“汲太子妃”的文章;而在《旧唐书·肃宗本纪》中,述说肃宗改名字的原因时,讲到肃宗名字从“绍”改为“亨”是因为:“绍”字与宋太子同名。
参考资料:http://tieba.baidu.com/f?kz=19210706
古代关于观察星象的官职
张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他"天资睿哲,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奇技伟艺,磊落焕炳。"他"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
石申,一名石申夫,魏国人,战国中期天文学家、占星家。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
《史记·天官书》记载,战国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有四家:“在齐,甘公;楚,唐昧;赵,尹皋;魏,石申。”还说各家的天文学都有占星术的内容,在他们的著作中能够看到当时战乱相寻的形势,记录着为事件占验的各种各样的说法,即“田氏纂齐,三家分晋,并为战国。争于攻取,兵革更起,城邑数屠,因以饥谨疾疫焦苦,臣主共忧患,其察视祥候星气尤急,近世十二诸侯七国相王,言从(纵)衡者继踵,而皋、唐、甘、石因时务论其书传,故其占验凌杂米盐。”《史记正义》引南朝时代梁阮孝绪的《七录》说,“石申,魏人,战国时作《天文》八卷也。”可惜书已失传。
石申在天文学方面的贡献,是他与甘德所测定并精密记录下的黄道附近恒星位置及其与北极的距离,是世界上最古的恒星表。相传他所测定的恒星,有138座,共880颗。从唐代《开元占经》中保存下来的石申著作的部分内容看,其中最重要的是标有“石氏曰”的121颗恒星的坐标位置(今本《开元占经》中佚失6个星官的记载)。现代天文学家根据对不同时代天象的计算来验证,表明其中一部分坐标值(如石氏中、外星官的去极度和黄道内、外度等)可能是汉代所测;另一部分(如二十八宿距度等)则确与公元前4世纪,即石中的时代相合。
郭守敬(1231-1316),中国元代的大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家。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生于元太宗三年,卒于元仁宗延二年。
郭守敬幼承祖父郭荣家学,攻研天文、算学、水利。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攻下南宋首都临安,在统一前夕,命令制订新历法,由张文谦等主持成立新的治历机构太史局。太史局由王恂负责,郭守敬辅助。在学术上则王恂主推算,郭主制仪和观测。
至元十五年(或十六年),太史局改称太史院,王恂任太史令,郭守敬为同知太史院事,建立天文台。当时,有杨恭懿等来参予共事。经过四年努力,终于在至元十七年编出新历,经忽必烈定名为《授时历》。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 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 ,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 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古代专门负责看星星的官员叫什么
钦天监是掌管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历法的机构。秦、汉以来以太史令掌天象历法。唐代始设太史局,后又改司天台,隶属于秘书省。宋、元时设有司天监,与太史局、太史院是平行并置的机构。元朝还设有回回司天监。明、清则改名钦天监。明代钦天监设监正一人、监副二人。领有主簿厅、春夏秋冬官、五官灵台、五官保章、五官絜壶、五官监候、五官司历、五官司晨、漏刻博士等。监正、监副掌察天文、定历数、占候、推步之事。每岁冬至日呈奏明岁大统历,移送礼部颁行。现知明代钦天监除刻印过《天文刻》外,主要是负责印造每年奏准的《大统历日》。据朝鲜郑元容《文献撮录》记载:“皇明历式有二,曰王历,曰民历。每岁造大统历,先期二月初一日进呈来岁历样,然后刊造一十五本,送礼部颁行两京及布政司,照样刊印。”看来明代钦天监只管刊印每岁历书样本,进呈礼部颁行,所以钦天监自己只有印刷匠28名,裁历匠2名,裱背匠1名,反不如司礼监裁历匠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