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庙二十二签解签详细,关帝二十二签解签详解

求汉武帝的一生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字通,汉朝第7位皇帝,汉族,中国古代伟大的家、战略家、诗人、民族英雄。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其母是皇后王娡。公元前157年生于长安,公元前87年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汉武帝4岁时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曾用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谥号“孝武”,后葬于茂陵。汉武帝刘彻画像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字通,汉朝第7位皇帝,汉族,中国古代伟大的家、战略家、诗人、民族英雄。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其母是皇后王娡。公元前157年生于长安,公元前87年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汉武帝4岁时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曾用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谥号“孝武”,后葬于茂陵。
汉武帝(前140-前87年在位)创立年号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他登基之初,继续他父亲生前推行的休养生息政策,进一步削弱诸侯的,颁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同时他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在军队和经济上则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编成由中央管理,同时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政权集于中央。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儒学成为封建正统地位地位铺平了道路。不过事实上汉武帝时期从来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扬儒学的同时汉武帝亦采用法规和刑法来巩固的权威和显示的地位,因此汉学家认为这更应该是以法为主以儒为辅,内法外儒的一种体制,对广大百姓宣扬儒道以示的怀柔,而对内部又施以严酷的刑法来约束大臣。而宣儒并不等于弃法,法依然是汉武帝时期的最终裁决手段,当时积极启用的汲黯和主父偃即是其中著名的例子。 春节始于太初改历,汉武帝改正朔。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数次大规模出击匈奴,使得“漠南无王庭”。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从此西域成为几大文明交汇之地,汉武帝被称为“冠于百王”。
大一统措施
汉武帝出巡图汉武帝即位之初,一方面形势比较稳定,国家经济状况也相当好,另一方面诸侯王国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潜在威胁还不小。所以,他在继续推行景帝各项政策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在方面,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监察制度。汉武帝还变古创制,包括收相权、设刺史、立平准均输等重大改革与创制,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的制度。 军事:改革兵制。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使北部边郡得以安定,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被俘虏的大月氏人,开括了西北边疆:开通了西汉联系西域以至中亚等地的通道。 经济:在经济方面,采取重农轻商,整顿财政,颁布“算缗”、“告缗”令,征收商人资产税,大力打击奸商;又采取桑弘羊建议,将冶铁、煮盐收归官营,禁止郡国铸钱,统一铸造五铢钱;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同时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在经济方面还有一条重要的举措,就是将当时的货币进行统一。 思想:在思想方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学说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大力推行儒学,在长安设太学。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统治正统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对后世中国、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也有弊端,就是不利于思想多元化的发展。 人事:汉武帝也非常注重人才的开发,他确立了察举制度,是中国有系统选拔人才制度之滥觞,对后世影响很大。 汉武帝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口统计。 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大一统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对外关系
发动对匈奴战争 汉武帝对外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前133年马邑之谋起结束高祖以来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开始对匈奴正式宣战,先后派卫青、霍去病征伐,解除了匈奴威胁,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扩张了西域版图,将匈奴置于被动称臣的局面,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派张骞出使西域 汉武帝在发动对匈奴战争同时,他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进一步加强了与西域的联系,并发展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对东北方和南方用兵,扩充疆土 汉武帝画像在东北方,他派兵灭卫氏朝鲜(今朝鲜北部),置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汉帝国的版图至此基本成形。 同时使南方的夜郎、南越政权归附汉朝,在西南先后设立了七个郡,最南端超过今天越南胡志明市,这也使得今天的两广地区自秦朝后重归中国版图。 后果 汉武帝由于连年对匈奴和西域用兵,并由于举行封禅,祀神求仙,挥霍无度,加以徭役加重,捐税增高,致使农民大量破产流亡。天汉二年(前99年),齐、楚、燕、赵和南阳等地均爆发了不同规模的农民起义。但对匈奴的打击使匈奴再无力与西汉相对抗,保证了北方边郡乃至全国的安全。
名臣名将
大司马大将军:卫青 霍光 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 丞相:卫绾、窦婴、许昌、田蚡、薛泽、公孙弘、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田千秋 太尉:田蚡 御史大夫:庄青翟 韩安国 公孙弘 张汤 石庆 卜式 儿宽 杜周 桑弘羊 列将军: 霍去病 金日磾(mì)(di) 上官桀 奉常太常:王臧 孔臧 韩延年 郎中令: 王臧 李广 李敢 卫尉: 李广 韩安国 张骞 路博得 太仆: 灌夫 公孙贺 公孙敬声 廷尉: 张汤 赵禹 杜周 郭居 太行令大鸿胪: 王恢 李息 张骞 田千秋 宗正大农令:韩安国 郑当时 刘受 颜异 桑弘羊 中尉少府执金吾:韩安国 赵禹 李息 王温舒 尹齐 颜异 桑弘羊 都尉: 汲黯 朱买臣 江充 内史:石庆 郑当时 公孙弘 汲黯 儿宽 减宣 还有东方朔 主父偃 司马迁 苏武 董仲舒 司马相如
晚年生活
汉武帝晚年杀戮太过,颇思悔悟。李广利伐匈奴不利,全军覆没,求神仙又不成,又因巫蛊之祸造成父子相残、太子刘据,种种打击使武帝心灰意懒,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颇有悔意。在登泰山、祀明堂之后,武帝在轮台宫殿(并非轮台)里下《罪己诏》:《轮台罪己诏》“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以表示承认自己的错误。天下也因此又逐渐归于和谐,为昭宣中兴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史书《罪己诏》记载:「朕自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费天下者,悉罢之。」强调「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政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 公元前88年,汉武帝叫画工画了一张“周公背成王朝诸侯图”送给霍光,意思是让霍光辅佐他的小儿子刘弗陵作皇帝。子幼母壮,为了防止太子的年轻母亲钩弋夫人重演吕后称制的局面,汉武帝狠下心找借口处死了她。公元前87年二月丁卯,汉武帝驾崩于五柞宫,享年七十岁。三月甲申葬于茂陵,庙号是世宗。
[编辑本段]武帝生年考
《史记·外戚世家》明确[1]记载:男方在身时,王美人梦日入其怀。以告太子,太子曰:“此贵徵也。”未生而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王夫人生男。 也有人认为出生在前156年,如《汉书》上面写:孝武皇帝,景帝中子也,母曰王美人。年四岁立为胶东王。七岁为皇太子,母为皇后。十六岁,后三年正月,景帝崩。景帝崩于公元前141年的3月,以此推算,汉武帝应该生于公元前156年(古人算虚岁)。《集解徐广》曰:武帝崩年正七十,昭帝年八岁耳。《汉武故事》云: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月日生於猗兰殿,这也证明汉武帝生于公元前156。但有些人却认为,汉武帝生于公元前156年是不可能的。因为汉文帝死于公元前157年的7月,汉武帝于第2年8月出生,难道刘彻在娘胎里呆了400天?实际上是这些对历史常识的误解。皇帝即位当年事不改元的,次年才是其本人的元年。 但是既然《史记》和《汉书》两大最权威的著作,尤其是汉武帝本人的传记,都记载汉武帝是汉景帝前元元年(前156年)出生,十六岁即位,我们就该肯定《史记》和《汉书》的记载。 所以汉武帝生于公元前156年,是可以肯定的。除非能够找出比《史记》、《汉书》更权威的著作。
[编辑本段]关于幼名彘
汉武帝曾以彘(彘即猪)为名的说法出于志怪小说《汉武故事》。《史记·孝景本纪》和《汉书·孝景纪第五》已经明确写明刘彻被立为胶东王前,名字已经是彻了,根本没有使过彘字。即使是后世的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卷第十六·汉纪八》,也没有采信《汉武故事》的说法,由此,幼名彘是以讹传讹。其实,汉代彘彻同音,说汉武帝本名刘彘是同音致讹。
[编辑本段]历史贡献 千古皇帝
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汉武帝创造了数个第一: 一、推行儒学 听取董仲舒的建议,“梳理百家,推行儒学”开创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之正统,在中华传统文化舞台上独领风骚两千余年,受到历代统治者所推崇。这里要说明的是,汉武帝并非限制其他各家的发展,致使大力提倡儒家的发展儒法结合。例如夏侯始昌既研习儒家又通晓阴阳五行家;宰相公孙弘兼治儒法两家;主父偃以纵横家起家;耿直的汲黯司马谈司马迁以黄老学说起家。 二、设立中朝 抑制外朝 在惠文景帝期间,丞相大多主要是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丞相受到礼遇,武帝和丞相多有不合,为贯彻自己的命令,于是设立中朝,尚书台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 三、建立年号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公元前113年武帝以当年为元鼎四年,并追改以前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号六年。 四、太初改历 太初元年(前104)改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色上黄。 五、盐铁官营 ,为桑弘羊所提出。盐铁官营自汉代延续至今,今天盐铁茶主要仍由及国企控制。 六、通西域 中国传出了冶铁术、凿井术、丝绸制造、漆器制造等技术,西方(域)传入胡(黄)瓜 胡萝卜 葡萄 汗血马 核桃 天马等 历史意义重大 七、开疆拓土 西北: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收复河套和河西走廊,张骞出塞以及细君公主、解忧公主的先后和亲乌孙,前赴后继的努力西域首次与中国联系紧密,为后来把西域并入中国版图奠定基础。 西南:使者军队的接连出现使西南边陲第一次并入中国版图 北方:卫青霍去病的出击使北疆长时间稳定,保护了京师的稳定。 由此汉武帝也成了和秦始皇并列的千古皇帝,后人常用“秦皇汉武”并称。
[编辑本段]武帝年表
景帝前元元年年(前156年)六月丁未日出生,汉景帝中子。 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年)四月,汉景帝立庶长子、栗姬子刘荣为太子,史称“栗太子”;同日,封刘彻为胶东王,刘彻时年四岁。 景帝前元七年(前150年)四月,汉景帝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王夫人封为皇后,七岁的胶东王刘彻以王皇后唯一的嫡子身份立为储君。 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临江王刘荣“坐侵庙壖垣为宫”(侵占宗庙外空地扩建宫室而犯罪)入狱,不久;九月,梁王刘武刺杀袁盎等十余人。 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正月,汉景帝驾崩,十六岁的刘彻即位。 武帝建元元年(前139年)用赵绾、王臧开始新政,由于侵犯了宗室利益,赵绾王臧下狱新政挫败,刘彻开始韬光养晦。 武帝建元二年(前138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武帝建元三年(前137年) 扩修上林苑 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窦太后病死,二十二岁的刘彻正式执政。 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六月,马邑之围未能伏击匈奴而失利;开始与匈奴大规模交战。 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车骑将军卫青大破龙城,取得了自汉朝开国以来对匈战役的首次胜利,从此,进入对匈战争的转折点。 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卫子夫生汉武帝长子刘据;三月,封卫子夫为皇后;武帝时年二十九岁。 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主父偃上书武帝,建议实行《推恩令》;不久正式实行;同年,卫青收复河朔之地,走白羊、楼烦王,筑朔方城,从此彻底解决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 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历时十三年。 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车骑将军卫青击败匈奴右贤王,得右贤稗王十余人,畜数千百万,天子于军中拜其为大将军,诸军皆从大将军号令。 武帝元朔六年(前123年)霍去病始战,封冠军侯。 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春夏之际,大将军卫青大战匈奴于漠北,伊稚斜单于逃走;霍去病的东路军击败左贤王,左贤王败逃而去,彻底解决了匈奴之患,从此“漠南无王庭”。 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薨。 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得宝鼎于汾水上。 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泰山封禅,始有年号“元封”。 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大司马大将军卫青薨。 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改正朔,易太初历,以正月为首(原以十月为首)。 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秋,李陵战败于浚稽山而投降;汉武帝杀李陵一家,腐司马迁。 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被丞相公孙贺缉捕的通缉犯朱世安诬告贺之子公孙敬声以巫蛊咒武帝,贺父子下狱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武帝命宠臣江充为使者治巫蛊,七月,太子刘据因“巫蛊案”被陷害不能自明,杀江充,被迫起兵,皇后卫子夫;八月,太子,其妻妾子女皆被害,唯襁褓之中的孙子刘病已幸免,后为汉宣帝。 武帝征和四年(前89年)汉武帝为巫蛊之祸中被陷害致死的太子平反,夷江充三族,烧死苏文,建“思子宫”“归来望思之台”以寄托哀思,天下闻而悲之;发布《轮台罪己诏》,反省自己的过错。 武帝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汉武帝驾崩,终年七十岁,在位共五十四年,葬于茂陵,庙号世宗;遗命霍光、金日磾、上官桀辅佐幼子刘弗陵(时年八岁)即位,为汉昭帝。汉武帝的历史功绩主要有
第一,汉武帝实施了一些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和发展。
汉武帝刚刚登上皇帝宝座时,由他的祖母窦太后掌握大权。公元前135年,窦太后死去,汉武帝开始把一切大权都掌握到自己手中,以施展自己的抱负。他首先打击了外戚丞相田,然后加强了他身边收转文书的尚书、中书的地位,使丞相成为有名无实的职位。自此,中书和尚书成了中央发号施令的机构。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彻底解决藩国问题,他命令藩王们不能把封地仅仅传给继承王位的长子,还必须划出一部分来分封给其他几个儿子,并且互不统属。这样一来,藩国的土地越来越小,越来越弱,后来就无法与中央对抗了。这是汉武帝的聪明之举。
汉武帝还加强了原有的监察制度,并建立了一套选用官吏的新制度。他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命令各郡国每年举孝、廉各一人,并用“公车上书”的办法,使官吏及人民都可以上奏章给皇帝建议国事,意见合乎治国要求的,就根据上书人的特长授给官职。
第二,汉武帝为了加强和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长久的影响。
董仲舒认为,皇帝是奉上天的意旨来管理人民的,上天给了他统治人民的权力,绝对不能违反。这种说法正好迎合了汉武帝的心意,汉武帝便采取这种思想来做统治思想和维护封建制度的工具。在举行测试的时候,汉武帝对其他各派学说的人一概不取,独取儒生。于是,要想做官就得接受儒家学说,士人都变成了儒生。
第三,汉武帝出兵抗击匈奴,使西汉王朝的政权更加巩固,国家更加统一,为西汉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从公元前133年到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兵和匈奴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作战,最后取得了抗击匈奴的全面胜利,充分体现了他的雄才大略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在抗击匈奴的过程中,汉武帝还用大量移民的办法来充实边防,发展生产。
第四,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和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公元前138年,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探险家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目的是想联合大月氏共同防御并打击匈奴。公元前119年,张骞奉命第二次出使西域。随后,中亚、西域各国以朝贡为名,经常到长安访问和贸易。中国和西域各国之间的人员和贸易往来,从西汉开始,历经东汉、魏晋南北朝,直到唐代,延续了1000多年。
第五,汉武帝开拓了南方和西南疆域,使越族以及西南各少数民族和汉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汉武帝使越族三个部落归属汉室后,把他们迁移到长江、淮河、南海等地,与汉族人民长期共居,彼此逐渐融合,形成了自秦始皇以来没有完成的“大统一”局面。汉武帝在开拓西南地区的过程中,把铁制生产工具和较高的汉族文化传到这些地区,或多或少地破除了这些地区的闭塞性,推动了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第六、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汉武帝在位时修建了漕渠、白渠、龙首渠,还在秦朝开成的郑国渠旁边开了6条辅渠,灌溉高地。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征发数万士兵堵住了黄河决口。经过这次治理,黄河下游大约有80年没有闹过大水灾。
汉武帝还大力推行屯围、屯垦等发展农业的重大措施。他还大力推行代田法和新农具,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通典 卷二十二 职官四(4)

议曰:按仆射秦官,其名则微,其职甚细。东汉以后,虽委任渐重,职司会府,而非百寮师长之职也。又按,丞相亦秦官,秦氏每群臣上表,皆云"丞相臣某"为首。汉之宗臣萧何为丞相。汉仪:丞相进,天子御座为起,在舆为下;有疾,法驾至第问。得戮二千石,申屠嘉欲斩内史晁错是也。霍光受顾讬之重,当伊周之地,废昌邑王,上表太后:"丞相臣敞"为首,"大司马、大将军臣光"次之,其尊崇如此。中闲尝置左右丞相,亦尝改为相国,亦为大司徒。大抵汉之丞相,是为三公,於天下无所不统。后汉亦以三公为宰相,则司徒本西汉丞相也。后或为丞相,或为相国,或为大丞相,虽互为之名,其实一也。曹公、司马师、昭、赵王伦、王敦、王导、刘义宣、齐高帝、梁武帝、尔朱荣、侯景、陈武帝、齐献武、隋文帝皆为之。历代多非寻常人臣之职,亦多为赠官。然自秦以降,实居百寮之长。今尚书令总领众务,举持纲目,仆射贰之,诚为崇重,且非统国政,宰天下之任,宜侍中、中书令,如直以尊崇则太师,不然上公、太尉始可师长命百寮也。龙朔中,天宝初,尝改侍中、中书令为左右相,远协伊尹、仲虺为左右相,周公、召公相成王为左右之义,斯诚允当。或谓尚书令、仆射、录尚书之职,是官之师长。按前代录尚书霍光、张安世、王凤、赵熹、牟融、邓彪、张禹、李固、王导、褚彦回、齐明帝之徒,或是丞相,或是三公,或是大将军、大司马兼之,皆秉朝政,犹古冢宰,百官总己,实宰辅也,其时别自有令仆。今仆射虽尝改为丞相,名同而职异,品秩又未崇极,上有三师、三公、尚书令七人,岂得比前代丞相受任也?其袭旧名无实者,若今刺史皆云使持节,按前代使持节,得戮二千石;其王公以下封国,皆南面臣人,分茅建社;其开府仪同三司,则礼数班秩皆如三公,置府辟吏:今并岂有其实乎?此例甚众,不能遍举。安有仆射因改丞相之名,都无丞相之实,而为百寮师长也?又与丞郎绝礼,若不隔品致敬,则诸司长官与隔品寮属,其可绝礼乎?斯不然矣。

左右丞:秦置尚书丞二人,属少府。汉因之。至成帝建始四年,置丞四人。及后汉光武,始减其二,唯置左、右丞,佐令、仆之事,台中纪纲,无所不总。左丞主吏民章报及驺伯史,(黄香字文彊,拜左丞,功满当迁,和帝留,增秩。后拜尚书,迁仆射。)右丞与仆射皆掌授廪假钱谷,又假署印绶及纸笔墨诸财用库藏。(杨乔为右丞,行值太常辛柔,柔不避车,乔奏柔不敬,下廷尉。)左、右丞阙,以次夕郎补之,三岁为刺史。汉御史中丞、侍御史行复道中,遇尚书及丞、郎,避车执版揖,丞、郎坐车,举手礼之,车过远,乃去。尚书言左、右丞,敢告知如诏书律令。郎见左、右丞,对揖无敬,称曰左、右君。丞、郎见尚书,执版揖,称曰"明时"。郎见令、仆,执版拜,朝贺对揖。魏晋左、右丞铜印,青黑绶,进贤一梁冠,介帻,绛朝服。左丞主台内禁令,寝庙祠祀,朝仪礼制,选用署吏,急假兼纠弹之事;(傅咸答辛旷诗序曰:"尚书左丞,弹八座以下,居万机之会,乃皇朝之司直,天台之管辖。"又郤诜为左丞,奏推吏部尚书崔洪。洪曰:"我举郤丞,而还奏我,此挽弓自射之谓也。")右丞掌台内库藏庐舍,凡诸器用之物及刑狱兵器,督录远道文书章表奏事。宋因之,而右丞亦主钱谷。(虞玩之字茂瑶,宋元徽中为右丞。齐高帝参政,与玩之书曰:"今漕藏有阙,吾贤居右丞,已觉金粟可积矣。")皆铜印黄绶。齐左丞掌寝庙郊祠、吉庆瑞应、灾异、立作格制、诸案弹、选用除置、吏补满除遣注职。(任遐为左丞,奏御史中丞陆澄不纠事,请免澄官。又建康令与秣陵令同乘行车,前导四卒。左丞沈昭略奏,凡有卤簿官共乘,不得兼列驺道,请免其官。)视中书郎迁黄门郎。右丞掌兵士百工补役死叛考代、年老疾病解遣,其内外诸库藏谷帛,刑罪创业诤讼,田地船乘,禀拘兵工死叛,考剔讨捕,差分百役,兵器诸营署人领,州郡租布,民户移徙,州郡县并帖,城邑人户割属,刺史二千石令长丞尉被收及免赠,文武诸犯削官事。白案则右丞上署,左丞次署。黄案则左丞上署,右丞次署。诸立格制及详谳大事,郊庙朝廷仪体,亦左丞上署,右丞次署。梁皆铜印黄绶,一梁冠。左丞掌台内分职仪、禁令、报人章,督录近道文书章表奏事,纠诸不法。凡诸尚书文书诣中书省者,密事皆以契刀囊盛之,封以丞相印。(刘洽字义瓘,为左丞,准绳不避贵戚,尚书省贿赂莫敢通。)右丞掌台内藏及庐舍,凡诸器用之物,督录远道文书章表之事。陈因之。后魏、北齐左丞为上阶,右丞为下阶。北齐左丞掌吏部等十七曹,(吏部、考功、主爵、殿中、仪曹、三公、祠部、主客、左右中兵、左右外兵、都官、二千石、度支、左右户。)并纠弹见事,又主管辖台中违失,并纠驳之。(崔昂除左丞,兼度支尚书。左丞兼尚书,近代未有,唯昂为冠首,朝野荣之。又酷吏宋游道为左丞,始依故事,於尚书省立门名,以记出入早晚,令仆以下皆侧目。)右丞掌驾部等十一曹,(驾部、虞曹、屯田、起部、兵部、比部、水部、膳部、仓部、金部、库部。)亦管辖台中,唯不弹纠,馀悉与左同。隋左右丞掌分尚书诸司纠驳。(元寿字长寿,为尚书左丞。萧摩诃妻患将死,奏令其子向江南收家产。寿奏劾之曰:"摩诃远念资财,近忘匹好,令其子舍危惙之母,为聚敛之行。御史韩微之等见而不弹,请付大理。臣忝居左辖,无容寝默。")大唐因隋制。龙朔二年,改为左、右肃机,(其年有宇文化及子孙论资荫,所司理之,至於勾当,右肃机杨昉未详案状,诉者自以道理已成,无复疑滞,〈孛夂〉而逼昉。昉谓曰:"适退朝,未食,食毕详之。"诉者曰:"公云未食,亦知天下有累年羁旅者乎?"昉遽命案,立判之曰:"父弑隋主,子诉隋资,生者犹配远方,死者无宜更叙。")咸亨元年复旧。(仪凤四年,韦仁约除尚书左丞。约奏曰:"陛下为官择人,无其人则阙。今不惜美锦,令臣制之,此陛下知之深矣,微臣尽命之日矣。"仁约遂振举纲目,略无留事,群曹肃然。)左丞掌管辖诸司,纠正省内,勾吏部、户部、礼部等十二司,通判都省事。右丞掌管兵部、刑部、工部等十二司,馀与左丞同。

《宋书》卷三十二 志第二十二◎五行三

《五行传》曰:"弃法律,逐功臣,杀太子,以妾为妻,则火不炎上。"谓火失其性而为灾也。又曰:"视之不明,是谓不哲。厥咎舒,厥罚恒燠,厥极疾。时则有草妖,时则有裸虫之孽,时则有羊祸,时则有目疴,时则有赤眚、赤祥。惟水沴火。"裸虫,刘歆传以为羽虫。

火不炎上:

魏明帝太和五年五月,清商殿灾。初,帝为平原王,纳河南虞氏为妃。及即位,不以为后,更立典虞车工卒毛嘉女,是为悼皇后。后本仄微,非所宜升。以妾为妻之罚也。魏明帝青龙元年六月,洛阳宫鞠室灾。二年四月,崇华殿灾,延于南阁。缮复之。至三年七月,此殿又灾。帝问高堂隆:"此何咎也?于礼宁有祈禳之义乎?"对曰:"夫灾变之发,皆所以明教诫也。唯率礼修德,可以胜之。《易传》曰:'上不俭,下不节,孽火烧其室。'又曰:'君高其台,天火为灾。'此人君苟饰宫室,不知百姓空竭,故天应之以旱,火从高殿起也。案旧占,灾火之发,皆以台榭宫室为诫。今宜罢散民役,务从节约,清扫所灾之处,不敢于此有所营造。萐莆嘉禾,必生此地,以报陛下虔恭之德。"不从。遂复崇华殿,改曰九龙。以郡国前后言龙见者九,故以为名。多弃法度,疲民逞欲,以妾为妻之应也。

吴孙亮建兴元年十二月,武昌端门灾;改作端门,又灾内殿。案《春秋》鲁雉门及两观灾,董仲舒以为天意欲使定公诛季氏,若曰去其高显而奢僣者也。汉武帝世,辽东高庙灾,其说又同。今此与二事颇类也。且门者,号令所出;殿者,听政之所。是时诸恪属秉政,而矜慢放肆;孙峻总禁旅,而险害终著。武昌,孙氏尊号所始,天戒若曰,宜除其贵耍之首者。恪果丧众殄民,峻授政于綝,綝废亮也。或曰孙权毁彻武昌,以增太初宫,诸葛恪有迁都意,更起门殿,事非时宜,故见灾也。京房《易传》曰:"君不思道,厥妖火烧宫。"吴孙亮太平元年二月朔,建业火。人火之也。是秋,孙綝始秉政,矫以亮诏杀吕据、滕胤。明年,又辄杀朱异。弃法律、逐功臣之罚也。

吴孙休永安五年二月,白虎门北楼灾。六年十月,石头小城火,烧西南百八十丈。是时嬖人张布专擅国势,多行无礼,而韦昭、盛冲终斥不用,兼遣察战等为使,惊扰州郡,致使交趾反乱。是其咎也。

吴孙皓建衡二年三月,大火,烧万余家,死者七百人。案《春秋》,齐火,刘向以为桓公好内,听女口,妻妾数更之罚也。皓制令诡暴,荡弃法度,劳臣名士,诛斥甚众。后宫万余,女谒数行,其中隆宠佩皇后玺者又多矣。故有大火。

晋武帝太康八年三月乙丑,震灾西阁、楚王所止坊,及临商观窗。十年四月癸丑,崇贤殿灾。十月庚辰,含章鞠室、修成堂前庑、内坊东屋、辉章殿南阁火。时有上书者曰:"汉王氏五侯兄弟迭任,今杨氏三公并在大位,天变屡见,窃为陛下忧之。"杨珧由是乞退。是时帝纳冯紞之间,废张华之功;听杨骏之谗,离卫瓘之宠。此逐功臣之罚也。明年,宫车晏驾。其后楚王承窃发之旨,戮害二公,身亦不免。震灾其坊,又天意乎!

晋惠帝元康五年闰月庚寅,武库火。张华疑有乱,先固守,然后救灾。是以累代异宝,王莽头,孔子履,汉高断白蛇剑及二百万人器械,一时荡尽。是后愍怀见杀,杀太子之罚也。天戒若曰,夫设险击柝,所以固其国;储积戎器,所以戒不虞。今冢嗣将倾,社稷将泯,禁兵无所复施,皇旅又将谁卫!帝后不悟,终丧四海,是其应也。张华、阎纂皆曰,武库火而氐、羌反,太子见废,则四海可知矣。元康八年十一月,高原陵火。是时贾后凶恣,贾谧擅朝,恶积罪稔,宜见诛绝。天戒若曰,臣妾之不可者,虽亲贵莫比,犹宜忍而诛之,如吾燔高原陵也。帝既眊弱,而张华又不纳裴頠、刘卞之谋,故后遂与谧诬杀太子也。干宝云:"高原陵火,太子废,其应也。汉武帝世,高园便殿火,董仲舒对与此占同。"

晋惠帝永康元年,帝纳皇后羊氏。后将入宫,衣中忽有火,众咸怪之。太安二年,后父玄之以成都之逼,忧死。永兴元年,成都遂废后,处之金墉城,而杀其叔父同之。是后还立,立而复废者四,又诏赐死,荀藩表全之。虽末还在位,然忧逼折辱,终古未闻。此孽火之应。晋惠帝永兴二年七月甲午,尚书诸曹火,延崇礼闼及阁道。夫百揆王化之本,王者弃法律之应也。清河王覃入为晋嗣,不终于位,又杀太子之罚也。

晋孝怀帝永嘉四年十一月,襄阳火,死者三千余人。是时王如自号大将军、司雍二州牧,众四五万,攻略郡县,以为己邑。都督力屈,婴城自守,贼遂攻逼襄阳。此下陵上,阳失节,火灾出也。

晋元帝太兴中,王敦镇武昌。武昌火起,兴众救之。救于此而发于彼,东西南北数十处俱应,数日不绝。班固所谓滥炎妄起,虽兴师不能救之之谓也。干宝曰:"此臣而君行,亢阳失节之灾也。"晋元帝永昌二年正月癸巳,京都大火。三月,饶安、东光、安陵三县火,烧七千余家,死者万五千人。

晋明帝太宁元年正月,京都火。是时王敦威侮朝廷,多行无礼,内外臣下,咸怀怨毒。极阴生阳,故有火灾。与董仲舒说《春秋》陈火同事也。

晋穆帝永和五年六月,震灾石虎太武殿及两厢、端门,光烂照天,金石皆尽,火月余乃灭。是年四月,石虎死矣。其后胡遂灭亡。

晋海西太和中,郗愔为会稽。六月,大旱灾,火烧数千家,延及山阴仓米数百万斛。炎烟蔽天,不可扑灭。

晋孝武帝宁康元年三月,京都风,火大起。是时桓温入朝,志在陵上;少主践位,人怀忧恐。此与太宁火同事。晋孝武帝太元十年正月,立国子学。学生多顽嚚,因风放火,焚房百余间。是后考课不厉,赏黜无章,有育才之名,无收贤之实。《书》云:"知人则哲。"此不哲之罚先兆也。太元十三年十二月乙未,延贤堂灾。丙申,螽斯、则百堂及客馆、骠骑库皆灾。于时朝多弊政,衰陵日兆。不哲之罚,皆有象类。主相不悟,终至乱亡云。

晋安帝隆安二年三月,龙舟二乘灾。是水沴火也。晋安帝元兴元年八月庚子,尚书下舍曹火。元兴三年,卢循攻略广州,刺史吴隐之闭城固守。是年十月壬戌夜,大火起。时民人避寇,盈满城内。隐之惧有应贼,但务严兵,不先救火,由是府舍焚烧荡尽,死者万余人,因遂散溃,悉为贼擒。殆与襄阳火同占也。

晋安帝义熙四年七月丁酉,尚书殿中吏部曹火。义熙十一年,京都所在大行火灾,吴界尤甚。火防甚峻,犹自不绝。王弘时为吴郡,白日在听事上,见天上有一赤物下,状如信幡,径集路南人家屋上,火即复大发。弘知天为之灾,不罪火主。

宋文帝元嘉五年正月戊子,京邑大火。元嘉七年十二月乙亥,京邑火,延烧太社北墙。元嘉二十九年三月壬午,京邑大火,风雷甚壮。

后废帝元徽三年正月己巳,京邑大火。元徽三年三月戊辰,京邑大火,烧二岸数千家。

恒燠:

庶征之恒燠,刘向、班固以冬亡冰及霜不杀草应之。京房《易传》又曰:"夏则暑杀人,冬则物华实。"

吴孙亮建兴元年九月,桃李华。孙权世,政烦赋重,民雕于役。是时诸葛恪始辅政,息校官,原逋责,除关梁,崇宽厚。此舒缓之应也。一说桃李寒华为草妖,或属华孽。

魏元帝景元三年十月,桃李华。自高贵弑死之后,晋文王深树恩德,事崇优缓,此其应也。

晋穆帝永和九年十二月,桃李华。是时简文辅政,事多弛略,舒缓之应也。

宋顺帝升明元年十月,于潜桃、李、柰结实。

草妖:

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魏武帝在洛阳,将起建始殿,伐濯龙祠树而血出;又掘徙梨,根伤亦血出。帝恶之,遂寝疾,是月崩。盖草妖,又赤祥也。是岁,魏文帝黄初元年也。

吴孙亮五凤元年六月,交趾稗草化为稻。昔三苗将亡,五谷变种。此草妖也。其后亮废。

蜀刘禅景耀五年,宫中大树无故自折。谯周忧之,无所与之言,乃书柱曰:"众而大,其之会,具而授,若何复。"言曹者众也;魏者大也。众而大,天下其当会也;具而授,如何复有立者乎。蜀果亡,如周言。此草妖也。

吴孙皓天玺元年,吴郡临平湖自汉末秽塞,是时一夕忽开除无草。长老相传,此湖塞,天下乱;此湖开,天下平。吴寻亡,而九服为一。吴孙皓天纪三年八月,建业有鬼目菜生工黄狗家,依缘枣树,长丈余,茎广四寸,厚三分。又有荬菜生工吴平家,高四尺,如枇杷形,上圆径一尺八寸,下茎广五寸,两边生叶绿色。东观案图,名鬼目作芝草,荬菜作平虑。遂以狗为侍芝郎,平为平虑郎,皆银印青绶。干宝曰:"明年晋平吴,王浚止船,正得平渚,姓名显然,指事之征也。黄狗者,吴以土运承汉,故初有黄龙之瑞,及其季年,而有鬼目之妖,托黄狗之家,黄称不改,而贵贱大殊。天道精微之应也。"

晋惠帝元康二年春,巴西郡界竹生花,紫色,结实如麦,外皮青,中赤白,味甘。元康九年六月庚子,有桑生东宫西厢,日长尺余;甲辰,枯死。此与殷太戊同妖。太子不能悟,故至废戮也。班固称"野木生朝而暴长,小人将暴居大臣之位,危亡国家,象朝将为墟也"。是后孙秀、张林寻用事,遂至大乱。

晋惠帝永康元年四月丁巳,立皇孙臧为皇太孙。五月甲子,就东宫。桑又生于西厢。明年,赵伦篡位,鸩杀臧。此与愍怀同妖也。永康元年四月,壮武国有桑化为柏。是月,张华遇害。

晋孝怀帝永嘉三年冬,项县桑树有声如解材,民谓之桑林哭。案刘向说,桑者丧也,又为哭声,不祥之甚。是时京师虚弱,胡寇交逼,司马越无卫上国之心。四年冬,委而南出,至五年春,薨于此城。石勒邀其众,围而射之,王公以下至庶人,死者十余万人,又剖越棺焚其尸。是败也,中原无所请命,洛京寻没。桑哭之应也。

永嘉六年五月,无锡县有四株茱萸树,相樛而生,状若连理。先是,郭景纯筮延陵偃鼠,遇《临》之《益》,曰:"后当复有妖树生,若瑞而非,辛螫之木也。傥有此,东南数百里必有作逆者。"其后徐馥作乱。此草妖也,郭以为木不曲直。永嘉六年七月,豫章郡有樟树久枯,是月忽更荣茂,与昌邑枯社复生同占。怀帝不终其祚,元帝由支族兴之应也。

晋明帝太宁元年九月,会稽剡县木生如人面。是后王敦称兵作逆,祸败无成。汉哀、灵之世,并有此妖,而人貌备具,故其祸亦大。今此但人面而已,故其变亦轻。

晋成帝咸和六年五月癸亥,曲阿有柳树倒地六载,是月忽复起生。咸和九年五月甲戌,吴雄家有死榆树,是日因风雨起生。与汉上林断柳起生同象。初,康帝为吴王,于时虽改封琅邪,而犹食吴郡为邑。是帝越正体飨国之象也。曲阿先亦吴地,象见吴邑雄舍,又天意也。

晋哀帝兴宁三年五月癸卯,庐陵西昌县修明家有死栗树,是日忽起生。时孝武年四岁,而简文居蕃,四海宅心。及得位垂统,则祚隆孝武。识者窃曰,西昌修明之祥,帝讳实应之矣。是与汉宣帝颇同象也。

晋海西太和元年,凉州杨树生松。天戒若曰,松不改柯易叶,杨者柔脆之木,此永久之业,将集危亡之地。是后张天锡降氐。

晋孝武太元十四年六月,建宁同乐县枯木断折,忽然自立相属。京房《易传》曰:"弃正作淫,厥妖木断自属。妃后有专,木仆反立。"是时治道方僻,多失其正。其后张夫人专宠,及帝崩,兆庶归咎张氏焉。

晋安帝元兴三年,荆、江二界生竹实如麦。晋安帝义熙二年九月,扬州营扬武将军营士陈盖家有苦荬菜,茎高四尺六寸,广三尺二寸。此殆与吴终同象也。义熙中,宫城上御道左右皆生蒺藜,草妖也。蒺藜有刺,不可践而行,生宫墙及驰道,天戒若曰,人君拱默不能听政,虽居宸极,犹若空宫;虽有御道,未尝驰骋,皆生蒺藜若空废也。义熙八年,太社生薰树于坛侧。薰于文尚黑,宋水德将王之符也。

羽虫之孽:

魏文帝黄初四年五月,有鹈鹕鸟集灵芝池。案刘向说,此羽虫之孽,又青祥也。诏曰:"此诗人所谓污泽者也。《曹诗》刺恭公远君子,近小人。今岂有贤智之士,处于下位,否则斯鸟胡为而至哉?其博举天下俊德茂才,独行君子,以答曹人之刺。"于是杨彪、管宁之徒,咸见荐举。此谓睹妖知惧者也。虽然不能优容亮直,而多溺偏私矣。京房《易传》曰:"辟退有德,厥妖水鸟集于国井。"黄初末,宫中有〈燕鸟〉生鹰,口爪俱赤。此与商纣、宋隐同象。

景初元年,又有〈燕鸟〉生钜彀于卫国涓桃里李盖家,形若鹰,吻似燕。案刘向说,此羽虫之孽,又赤眚也。高堂隆曰:"此魏室之大异,宜防鹰扬之臣于萧墙之内。"其后晋宣王起,遂有魏室。

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秃鹙鸟集邺宫文昌殿后池。明年,魏武王薨。

魏文帝黄初三年,又集雒阳芳林园池。七年,又集。其夏,文帝崩。景初末,又集芳林园池。前世再至,辄有大丧,帝恶之。其年,明帝崩。

蜀刘禅建兴九年十月,江阳至江州有鸟从江南飞渡江北,不能达,堕水死者以千余。是时诸葛亮连年动众,志吞中夏,而终死渭南,所图不遂。又诸将分争,颇丧徒旅。鸟北飞不能达,堕水死者,皆有其象也。亮竟不能过渭,又其应乎!此与汉、楚国乌斗堕泗水粗类矣。

魏明帝青龙三年,戴頠巢钜鹿人张臶家。臶博学有高节,不应袁绍、高干之命,魏太祖辟亦不至,优游嘉遁,门徒数百,太守王肃雅敬焉。时年百余岁,谓门人曰:"戴頠阳鸟,而巢于门阴,此凶祥也。"乃援琴歌咏,作诗一首,旬日而卒。按占,羽虫之孽也。魏明帝景初元年,陵霄阁始构,有鹊巢其上。鹊体白黑杂色。此羽虫之孽,又白黑祥也。帝以问高堂隆,对曰:"《诗》云:'惟鹊有巢,惟鸠居之。'今兴起宫室,而鹊来巢,此宫室未成,身不得居之之象。天意若曰,宫室未成,将有它姓制御之,不可不深虑。"于是帝改容动色。

吴孙权赤乌十二年四月,有两乌衔鹊堕东馆。权使领丞相朱据燎鹊以祭。案刘歆说,此羽虫之孽,又黑祥也。视不明,听不聪之罚也。是时权意溢德衰,信谗好杀,二子将危,将相俱殆。睹妖不悟,加之以燎,昧道之甚者也。明年,太子和废,鲁王霸赐死,朱据左迁,陆议忧卒,是其应也。东馆,典教之府;鹊堕东馆,又天意乎!

吴孙权太元二年正月,封前太子和为南阳王,遣之长沙。有鹊巢其帆樯。和故宫僚闻之,皆忧惨,以为樯末倾危,非久安之象。是后果不得其死。

吴孙亮建兴二年十一月,大鸟五见于春申。吴人以为凤凰,明年,改元为五凤。汉桓帝时,有五色大鸟。司马彪云:"衰缺,无以致凤,乃羽虫孽耳。"孙亮未有德政,孙峻骄暴方甚,此与桓帝同事也。案《瑞应图》,大鸟似凤而为孽者非一,疑皆是也。吴孙皓建衡三年,西苑言凤凰集,以之改元。义同于亮。

晋武帝泰始四年八月,翟雉飞上阊阖门。赵伦既篡,洛阳得异鸟,莫能名。伦使人持出,周旋城邑匝以问人。积日,宫西有小儿见之,逆自言曰:"服留鸟翳。"持者即还白伦。伦使更求小儿。至,又见之,将入宫,密笼鸟,闭儿户中。明日视,悉不见。此羽虫之孽,又妖之甚者也。

赵伦篡位,有鹑入太极殿,雉集东堂。按太极、东堂,皆朝享听政之所。而鹑、雉同日集之者,天意若曰,不当居此位也。《诗》云"鹊之疆疆,鹑之奔奔。人之无良,我以为君。"其此之谓乎!昔殷宗感雉雊,惧而修德;伦睹二物,曾不知戒,故至灭亡也。

晋孝怀帝永嘉元年二月,洛阳东北步广里地陷,有鹅出,苍色者飞翔冲天,白者止焉。此羽虫之孽,又黑白祥也。董养曰:"步广,周之狄泉,盟会地也。白者金色,苍为胡象,其可尽言乎。"是后刘渊、石勒相继擅华,怀、愍二帝沦灭非所。晋孝怀帝世,周玘家有鹅在笼中,而头断笼外。玘亡后家诛。

晋明帝太宁三年八月庚戌,有鸟二,苍黑色,翼广一丈四尺。其一集司徒府,射而杀之;其一集市北家人舍,亦获焉。此羽虫之孽,又黑祥也。闰月戊子,帝崩。后有苏峻、祖约之乱。

晋成帝咸和二年正月,有五鸥鸟集殿庭。此又白祥也。是时庾亮苟违众谋,将召苏峻,有言不从之咎,故白祥先见也。三年二月,峻果作乱,宫室焚毁,化为污莱,其应也。晋成帝咸康八年七月,白鹭集殿屋。是时康帝始即位,此不永之祥也。后涉再期而帝崩。刘向曰:"野鸟入处,宫室将空。"张瓘在凉州正朝,放隹雀诸鸟,出手便死;左右放者悉飞去。

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正月,鹊巢太极东头鸱尾,又巢国子学堂西头。十八年,东宫始成。十九年正月,鹊又巢其西门。此殆与魏景初同占。学堂,风教所聚;西门,金行之祥也。

晋安帝义熙三年,龙骧将军朱猗戍寿阳。婢炊饭,忽有群乌集灶,竞来啄啖,婢驱逐不去。有猎狗咋杀乌鹊,余者因共啄狗即死,又啖其肉,唯余骨存。五年六月,猗死。

宋武帝永初三年,临轩拜徐羡之为司空,百僚陪位,有二野鹳集太极鸱尾鸣呼。

少帝景平二年春,鹳巢太庙西鸱尾,驱去复还。

文帝元嘉二年春,有江鸥鸟数百,集太极殿前小阶内。明年,诛徐羡之等。

羊祸:

晋成帝咸和二年五月,司徒王导厩,羊生无后足。此羊祸也。京房《易传》曰:"足少者,下不胜任也。"明年,苏峻入京都,导与成帝俱幽石头,仅乃免身。是其应也。

宋孝武帝大明七年,永平郡献三角羊。羊祸也。

赤眚赤祥:

公孙渊时,襄平北市生肉,长围各数尺,有头目口喙,无手足,而动摇。此赤眚也。占曰:"有形不成,有体无声,其国灭亡。"渊寻为魏所诛。

吴戍将邓嘉杀猪祠神,治毕县之,忽见一人头往食肉。嘉引弓射中之,咋咋作声,绕屋三日。近赤祥也。后人白嘉谋北叛,阖门被诛。京房《易妖》曰:"山见葆,江于邑,邑有兵,状如人头赤色。"吴诸葛恪将见诛,盥洗水血臭;侍者授衣,衣亦臭。此近赤祥也。

晋武帝太康七年十一月,河阴有赤雪二顷。此赤祥也。后涉四载而帝崩,王宫遂乱。

晋惠帝元康五年三月,吕县有流血,东西百余步。此赤祥也。元康末,穷凶极乱,僵尸流血之应也。干宝以为后八载而封云乱徐州,杀伤数万人,是其应也。晋惠帝永康元年三月,尉氏雨血。夫政刑舒缓,则有常燠赤祥之妖。此岁正月,送愍怀太子幽于许宫。天戒若曰,不宜缓恣奸人,将使太子冤死。惠帝愚眊不悟,是月愍怀遂毙。于是王室衅成,祸流天下。淖齿杀齐闵王日,天雨血沾衣,天以告也,此之谓乎?京房《易传》曰:"归狱不解,兹谓追非,厥咎天雨血,兹谓不亲,民有怨心,不出三年,无其宗人。"又曰:"佞人禄,功臣戮,天雨血。"

晋愍帝建兴四年十二月丙寅,丞相府斩督运令史淳于伯,血逆流上柱二丈三尺。此赤祥也。是时后将军褚裒镇广陵,丞相扬声北伐,伯以督运稽留及役使臧罪,依征军法戮之。其息诉称:"伯督运事讫,无所稽乏,受赇役使,罪不及死。兵家之势,先声后实,实是屯戍,非为征军。自四年以来,运漕稽停,皆不以军兴法论。"僚佐莫之理。及有此变,司直弹劾众官,元帝又无所问。于是频旱三年。干宝以为冤气之应也。郭景纯曰:"血者水类,同属于《坎》,《坎》为法家。水平润下,不宜逆流。此政有咎失之征也。"

《宋书》南朝梁·沈约

历史高手进

中国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先给个口诀~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五代和十国,隋唐齐并立,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后面是详细的
中国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个帝王,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 历代帝王 · 炎帝 · 黄帝 轩辕氏 · 少昊 金天氏 · 颛顼 高阳氏 · 帝喾 高辛氏 · 帝挚 高辛氏 · 唐尧 · 虞舜 ▲夏 · 禹 · 启 · 太康 · 仲康 · 相 · 少康 · 予 · 槐 · 芒 · 泄 · 不降 · 扃 · 廑 · 孔甲 · 皋 · 发 · 癸 ▲商 · 汤 · 太丁 · 外丙 · 中壬 · 太甲 · 沃丁 · 太庚 · 小甲 · 雍己 · 太戊 · 中丁 · 外壬 · 河亶甲 · 祖乙 · 祖辛 · 沃甲 · 祖丁 · 南庚 · 阳甲 · 盘庚 · 小辛 · 小乙 · 武丁 · 祖庚 · 祖甲 · 廪辛 · 康丁 · 武乙 · 文丁 · 帝乙 · 帝辛 ▲周 西周 · 周文王 姬昌 · 周武王 姬发周武王 · 周成王 姬诵 · 周康王 姬钊 · 周昭王 姬瑕 · 周穆王 姬满 · 周共王 姬繄扈 · 周懿王 姬囏 · 周孝王 姬辟方 · 周夷王 姬燮 · 周厉王 姬胡 · 周宣王 姬静 · 周幽王 姬宫涅 东周 · 周平王 姬宜臼 · 周桓王 姬林 ▲春秋 · 周庄王 姬佗 · 周厘王 姬胡齐 · 周惠王 姬阆 · 周襄王 姬郑 · 周顷王 姬壬臣 · 周匡王 姬班 · 周定王 姬瑜 · 周简王 姬夷 · 周灵王 姬泄心 · 周景王 姬贵 · 周悼王 姬猛 · 周敬王 姬匄 · 周元王 姬仁 · 周贞定王 姬介 · 周哀王 姬去疾 · 周思王 姬叔 · 周考王 姬嵬 · 周威烈王 姬午 ▲战国 · 周安王 姬骄 · 周烈王 姬喜 · 周显王 姬扁 · 周慎靓王 姬定 · 周赧王 姬延 · 周惠王 ▲秦 · 秦昭襄王 嬴则 · 秦孝文王 嬴柱 · 秦庄襄王 嬴楚 · 秦始皇 嬴政 · 秦二世 胡亥 · 秦三世 子婴 ▲汉 西汉 · 汉高帝 刘邦 · 汉惠帝 刘盈 · 汉高后 吕稚(太后称制) · 汉少帝 刘恭 · 汉少帝 刘弘 · 汉文帝 刘恒 · 汉景帝 刘启 · 汉武帝 刘彻 · 汉昭帝 刘弗陵 · 昌邑王 刘贺 · 汉宣帝 刘询 · 汉元帝 刘奭 · 汉成帝 刘骜 · 汉哀帝 刘欣 · 汉平帝 刘衍 · 孺子 刘婴 · 更始帝 刘玄 新朝 · 王莽 东汉 · 汉光武帝 刘秀 · 汉明帝 刘庄 · 汉章帝 刘炟 · 汉和帝 刘肇 · 汉殇帝 刘隆 · 汉安帝 刘祜 · 汉少帝 刘懿 · 汉顺帝 刘保 · 汉冲帝 刘炳 · 汉质帝 刘缵 · 汉桓帝 刘志 · 汉灵帝 刘宏 · 汉后少帝 刘辩 · 汉献帝 刘协 ▲三国 魏 · 魏武帝 曹操 · 魏文帝 曹丕 魏明帝 曹睿 · 魏少帝 曹芳 (邵陵厉公) · 高贵乡公 曹髦 · 魏元帝 曹奂 蜀汉 · 汉昭烈帝 刘备 · 汉后主 刘禅 吴 · 长沙桓王 孙策 · 吴大帝 孙权 · 吴废帝 孙亮 · 吴景帝 孙休 · 吴末帝 孙皓 ▲西晋 · 宣帝 司马懿 · 景帝 司马师 · 文帝 司马昭(以上三帝为追谥,生前未即位) · 武帝 司马炎 · 惠帝 司马衷 · 怀帝 司马炽 · 愍帝 司马邺 ▲东晋 · 元帝 司马睿 · 明帝 司马绍 · 成帝 司马衍 · 康帝 司马岳 · 穆帝 司马聃 · 哀帝 司马丕 · 海西公 司马奕 · 简文帝 司马昱 · 孝武帝 司马曜 · 安帝 司马德宗 · 恭帝 司马德文 ▲十六国 成汉 · (成)景帝 李特 · (成)武帝 李雄 · (成)哀帝 李班 · (成)幽公 李期 · (汉)昭文帝 李寿 · (汉)末主 李势 汉(前赵) · (汉)光文帝 刘渊 · (汉)昭武帝 刘聪 · (汉)隐帝 刘粲 · (前赵)刘曜 后赵 · 明帝 石勒 · 海阳王 石弘 · 武帝 石虎 · 义阳王 石世 · 新兴王 石尊 · 石鉴 · 石祗 前凉 · 武公(明王) 张轨 · 元公 张实 · 成王 张茂 · 忠成公(文王) 张骏 · 敬烈公(桓王) 张重华 · 哀公 张耀灵 · 威王 张祚 · 敬悼公(冲王) 张玄靓 · 悼公 张天锡 后凉 · 懿武帝 吕光 · 隐王 吕绍 · 灵帝 吕纂 · 建康公 吕隆 西凉 · 武昭王 李暠 · 李歆 · 李恂 南凉 · 武王 秃发乌孤 · 康王 秃发利鹿孤 · 景王 秃发傉檀 北凉 · 建康公 段业 · 武宣王 沮渠蒙逊 · 哀王 沮渠牧犍 前燕 · 襄公 慕容廆 · 文明帝 慕容皝 · 景昭帝 慕容儁 · 幽帝 慕容暐 后燕 · 成武帝 慕容垂 · 惠愍帝 慕容宝 · 昭武帝 慕容盛 · 惠文帝 慕容熙 西燕 · 慕容泓 · 威帝 慕容冲 · 段随 · 慕容觊 · 慕容望 · 慕容忠 · 慕容永 北燕 · 惠懿帝 高云 · 文成帝 冯跋 · 昭成帝 冯弘 南燕 · 献武帝 慕容德 · 末主 慕容超
夏 · 武烈帝 赫连勃勃 · 平原王 赫连昌 · 昌定王 赫连定 前秦 · 苻洪 · 景明帝 苻健 · 厉王 苻生 · 宣昭帝 苻坚 · 苻宏 · 哀平帝 苻丕 · 高帝 苻登 · 末主 苻崇 后秦 · 武昭帝 姚苌 · 文桓帝 姚兴 · 末主 姚泓 西秦 · 宣烈王 乞伏国仁 · 武元王 乞伏乾归 · 文昭王 乞伏炽盘 · 末主 乞伏慕末 冉魏 · 武悼天王 冉闵 代国 · 拓跋猗卢 · 拓跋普根 · 拓跋始生 · 平文帝 拓跋郁律 · 惠帝 拓跋贺傉 · 炀帝 拓跋纥那 · 烈帝 拓跋翳槐 · 昭成帝 拓跋什翼犍 吐谷浑 · 拓跋吐谷浑 · 吐延 · 叶延 · 碎奚 · 视连 · 视罴 · 乌纥提 · 树洛干 · 阿豺 · 慕璝 · 利延 · 拾寅 · 度易侯 · 伏连筹 · 夸吕 · 世伏 · 允伏 · 顺 · 诺曷钵 ▲南北朝 南朝 宋 · 武帝 刘裕 · 少帝 刘义符 · 文帝 刘义隆 · 太子 刘劭 · 孝武帝 刘骏 · 前废帝 刘子业 · 明帝 刘彧 · 后废帝 刘昱 · 顺帝 刘淮 齐 · 高帝 萧道成 · 武帝 萧赜 · 郁林王 萧昭业 · 海陵王 萧昭文 · 明帝 萧鸾 · 东昏侯 萧宝卷 · 和帝 萧宝融 梁 · 武帝 萧衍 · 临贺王 萧正德 · 简文帝 萧纲 · 豫章王 萧栋 · 武陵王 萧纪 · 元帝 萧绎 · 闵帝 萧渊明 · 敬帝 萧方智 · 宣帝 萧言 · 明帝 萧岿 · 后主 萧琮 陈 · 武帝 陈霸先 · 文帝 陈蒨 · 废帝 陈伯宗 · 宣帝 陈顼 · 后主 陈叔宝 北朝 北魏 · 道武帝 拓跋珪 · 明元帝 拓跋嗣 · 太武帝 拓跋焘 · 南安王 拓跋余 · 文成帝 拓跋浚 · 献文帝 拓跋弘 · 孝文帝 元宏 · 宣武帝 元恪 · 孝明帝 元诩 · 幼主 元钊 · 孝庄帝 元子攸 · 长广王 元晔 · 节闵帝 元恭 · 安定王 元朗 · 孝武帝 元攸 东魏 · 孝静帝 元善见 西魏 · 文帝 元宝炬 · 废帝 元钦 · 恭帝 拓跋廓 北齐 · 文宣帝 高洋 · 废帝 高殷 · 孝昭帝 高演 · 武成帝 高湛 · 后主 高纬 · 安德王 高延宗 · 幼主 高恒 · 范阳王 高绍义 北周 · 文帝 宇文泰 · 孝闵帝 宇文觉 · 明帝 宇文毓 · 武帝 宇文邕 · 宣帝 宇文赟 · 静帝 宇文衍 ▲隋 · 隋文帝 杨坚 · 隋炀帝 杨广 · 隋恭帝 杨侑 · 隋秦王 杨浩 · 隋越王 杨侗 ▲唐 · 唐高祖 李渊 · 唐太宗 李世民 · 唐高宗 李治 · 武后 武曌(太后称制) · 唐中宗 李显 · 唐殇帝 李重茂 · 唐睿宗 李旦 · 唐玄宗 李隆基 · 唐肃宗 李亨 · 唐代宗 李豫 · 唐德宗 李适 · 唐顺宗 李诵 · 唐宪宗 李纯 · 唐穆宗 李恒 · 唐敬宗 李湛 · 唐文宗 李昂 · 唐武宗 李炎 · 唐宣宗 李忱 · 唐懿宗 李漼 · 唐僖宗 李儇 · 唐昭宗 李晔 · 唐哀帝 李拀 南诏 渤海国 · 渤海高王 大祚荣 · 渤海武王 大武艺 · 渤海文王 大钦茂 · 大元义 · 渤海成王 大华屿 · 渤海康王 大嵩璘 · 渤海定王 大元瑜 · 渤海僖王 大言义 · 渤海简王 大明忠 · 渤海宣王 大仁秀 · 大彝震 · 大虔晃 · 大玄锡 · 大玮瑎 · 大諲撰 ▲五代十国 五代 后梁 · 太祖 朱温 · 末帝 朱瑱 后唐 · 庄宗 李存勖 · 明宗 李亶 · 闵帝 李从厚 · 末帝 李从珂 后晋 · 高祖 石敬瑭 · 少帝 石重贵 后汉 · 高祖 刘知远 · 隐皇帝 刘承佑 后周 · 太祖 郭威 · 世宗 柴荣 · 恭帝 柴宗训 十国 吴越 (904年-978年) · 太祖 钱鏐 · 世宗 钱元瓘 · 成宗 钱弘佐 · 忠逊王 钱弘倧 · 忠懿王 钱弘俶を轩轩な 2007-10-19 11:00 检举闽国 (909年-945年,当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 太祖 王审知 · 嗣王 王延翰 · 惠宗 王延钧 · 康宗 王昶 · 景宗 王曦 · 殷帝 王延政 荆南(南平) (906年-963年) · 武信王 高季兴 · 文献王 高从诲 · 贞懿王 高宝融 · 荆南侍中 高保勖 · 荆南侍中 高继冲 楚国 (907年-951年,创立者马殷实际自897年开始地方割据) · 武穆王 马殷 · 衡阳王 马希声 · 文昭王 马希范 · 废王 马希广 · 恭孝王 马希萼 · 马希崇 吴国 (904年-937年) · 太祖 杨行密 · 烈宗 杨渥 · 高祖 杨渭 · 睿帝 杨溥 南唐 (937年-975年) · 烈祖 李升 · 元宗 李璟 · 后主 李煜 南汉 (917年-971年) · 高祖 刘岩 · 殇帝 刘玢 · 中宗 刘晟 · 后主 刘鋹 北汉 (951年-979年) · 世祖 刘旻 · 睿宗 刘钧 · 少主 刘继恩 · 英武帝 刘继元 前蜀 (907年-925年) · 高祖 王建 · 后主 王衍 后蜀 (934年-965年) · 高祖 孟知祥 · 后主 孟昶 ▲宋 北宋 · 宋太祖 赵匡胤 · 宋太宗 赵光义 · 宋真宗 赵恒 · 宋仁宗 赵祯 · 宋英宗 赵曙 · 宋神宗 赵顼 · 高太后 宣仁太后高氏(太后垂帘) · 宋哲宗 赵煦 · 宋徽宗 赵佶 · 宋钦宗 赵桓 南宋 · 宋高宗 赵构 · 宋孝宗 赵眘 · 宋光宗 赵淳 · 宋宁宗 赵扩 · 宋理宗 赵昀 · 宋度宗 赵禥 · 谢太后 谢道清(太后垂帘) · 宋恭帝 赵显 · 宋端宗 赵昰 · 赵昺 辽 · 辽太祖 耶律阿保机 · 辽应天后 述律平(太后称制) · 辽东丹王 耶律倍 · 辽太宗 耶律德光 · 辽世宗 耶律阮 · 辽穆宗 耶律璟 · 辽景宗 耶律贤 · 辽萧太后 萧绰(萧撒葛只) · 辽圣宗 耶律隆绪 · 辽兴宗 耶律宗真 · 辽道宗 耶律洪基 · 天祚帝 耶律延禧 西夏 · 太祖 李继迁 · 太宗 李德明 · 景宗 李元昊 · 毅宗 李谅祚 · 惠宗 李秉常 · 崇宗 李乾顺 · 仁宗 李仁孝 · 桓宗 李纯佑 · 襄宗 李安全 · 神宗 李遵顼 · 献宗 李德旺 · 末帝 李睍 金 · 金太祖 完颜阿骨打 · 金太宗 完颜晟 · 金熙宗 完颜亶 · 海陵王 完颜亮 · 金世宗 完颜雍 · 金章宗 完颜璟 · 卫绍王 完颜永济 · 金宣宗 完颜珣 · 金哀宗 宛颜守绪 · 金末帝 完颜承麟 ▲元 · 元太祖 铁木真 (成吉思汗) · 元睿宗 拖雷 (监国) · 元太宗 窝阔台 · 马乃真后 (称制) · 元定宗 贵由 · 海迷失后 (称制) · 元宪宗 蒙哥 · 元世祖 忽必烈 · 元成宗 铁穆耳 (完泽笃汗) · 元武宗 海山 (曲律汗) · 元仁宗 爱育黎拔力八达 (普颜笃汗) · 元英宗 硕德八剌 (格坚汗) · 泰定帝 也孙铁木儿 · 天顺帝 阿速吉八 · 元文宗 图帖睦尔 (札牙笃汗) · 元明宗 和世剌 · 元宁宗 懿璘质班 · 元顺帝 妥懽帖睦尔 (元惠宗)(乌哈图汗) ▲明 · 明太祖 朱元璋 · 明惠帝 朱允炆,年号建文 · 明成祖 朱棣, 年号永乐 · 明仁宗 朱高炽,年号洪熙 · 明宣宗 朱瞻基,年号宣德 · 明英宗 朱祁镇,年号正统/天顺 · 明代宗 朱祁钰,年号景泰 · 明宪宗 朱见深,年号成化 · 明孝宗 朱佑樘,年号弘治 · 明武宗 朱厚照,年号正德 · 明世宗 朱厚熜,年号嘉靖 · 明穆宗 朱载垕,年号隆庆 · 明神宗 朱翊钧,年号万历 · 明光宗 朱常洛,年号泰昌 · 明熹宗 朱由校,年号天启 · 明思宗 朱由检,年号崇祯 顺 · 李自成,年号永昌 大西 · 张献忠,年号大顺。 南明 · 福王 朱由崧,年号弘光 · 唐王 朱聿键,年号隆武 · 桂王 朱由榔,年号永历 ▲清 · 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 清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 · 清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 · 清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 · 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 · 清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 · 清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年号嘉庆, · 清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年号道光, · 清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年号咸丰, · 清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年号同治, · 清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年号光绪, · 清逊帝 爱新觉罗溥仪,年号宣统简要中国古代朝代顺序表
夏 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
商 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
周 西周 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东周 春秋时代 战国时代① 前770—前476前 前475— 前221
秦 前221—前206
汉 西汉② 前206—公元23
东汉 25—220
三国 魏 220—265
蜀 221-263
吴 222-280
西晋 265—316
东晋十六国 东晋 317—420
十六国③ 304—439
南北朝 南朝 宋 420—479
齐 479—502
梁 502—557
陈 557—589
北朝 北魏 386—534
东魏北齐 534—550550—577
西魏北周 537—557557—581
隋 581—618
唐 618—907
五代十国 后梁 907—923
后唐 923—936
后晋 936—946
后汉 947—950
后周 951—960
十国④ 902—979
宋 北宋 960—1127
南宋 1127—1297
辽 907—1125
西夏 1038—1227
金 1115—1234
元 1279—1368
明 1368—1644
洪武 1368—1398
建文 1399—1402
永乐 1403—1424
洪熙 1425
宣德 1426—1435
正统 1436—1449
景泰 1450—1456
天顺 1457—1464
成化 1465—1487
弘治 1488—1505
正德 1506—1521
嘉靖 1522—1566
隆庆 1567—1572
万历 1573—1620
泰昌 1620
天启 1621—1627
崇祯 1628—1644
清 1644—1911
顺治 1644—1661
康熙 1662—1722
雍正 1723—1735
乾隆 1736—1795
嘉庆 1796—1820
道光 1821—1850
咸丰 1851—1861
同治 1862—1874
光绪 1875—1908
宣统 1909—1911
中华民国 1912—1949
中华人民 1949
附注:
①这时期主要有秦、齐、楚、燕、韩、赵、魏等国。②包括王莽建立的“新”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23年,新王朝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③这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存在着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④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
华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尧舜禹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三国--公元220-280 年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东晋南北朝--公元386-581年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宋朝--公元960-1279 年,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赵构)(公元1127-1279年)。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清朝--公元1644-1911年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速记口诀:唐朝皇帝的排列顺序高祖李渊 太宗李世民 高宗李治 则天皇帝 中宗李显 睿宗李旦 玄宗李隆基 肃宗李亨 代宗李豫 德宗李适 顺宗李诵 宪宗李纯 穆宗李恒 敬宗李湛 敬宗李湛 文宗李昂 武宗李炎 宣宗李忱 懿宗李温 僖宗李儇 昭宗李晔 哀帝李拀 宋(1)宋太祖赵匡胤 (2)宋太宗赵匡义 (3)宋真宗赵恒(4)宋仁宗赵桢(5)宋英宗赵曙 (7)宋哲宗赵煦(8)宋徽宗赵佶 (9)宋钦宗赵桓 (1)宋高宗赵构 (2)宋孝宗赵昚(3)宋光宗赵敦 (4)宋宁宗赵扩 (5)宋理宗赵昀 (6)宋度宗赵禥 (7)宋恭宗赵显 (8)宋端宗赵昰 (9)宋祥兴帝赵昺 元朝皇帝谱太祖 太宗 昭慈皇后 定宗 钦淑皇后 宪宗 世祖 成宗 武宗 仁宗,英宗 泰定帝 天顺帝 明宗 宁宗 顺帝 明代年表 庙号 名字 太祖 朱元璋 惠帝 朱允文 成祖 朱棣 仁宗 朱高炽 宣宗 朱瞻基 英宗 朱祁镇 景代宗 祁钰英宗 朱祁镇宪宗 朱见深 孝宗 朱佑樘 武宗 朱厚照 世宗 朱厚璁 穆宗 朱载后神宗 朱翊钧 光宗 朱常洛 嘉宗 朱由校 思宗 朱由检 清朝的历届皇帝 努尔哈赤(1):皇太极(2):顺治(3)康熙(4)雍正(5)乾隆(6)嘉庆(7)道光(8)咸丰(9)同治(10)光绪(11)宣统
中国朝代顺序表【全】中国朝代历史顺序表:
华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公元220-280 年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东晋
南北朝--公元386-581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宋朝--公元960-1279 年,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赵构)(公元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1644-1911年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速记口诀: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唐朝皇帝的排列顺序高祖李渊(566-635) 618年称帝,在位9年,626年让位于李世民
高祖李渊,陕西人,世袭为唐公。617年出任太原留守。隋末农民起义时,他乘机起兵攻入长安,建立唐朝。李渊是一个酒色之徒,并无雄才大略。退位后死于635年,时年70岁。
太宗李世民(598-649)626年即位,在位24年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能打天下又能治天下的有道名君。在唐朝统一全国的一系列战争中,他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军队统帅,在即位后,又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实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高宗李治(628-683) 649年即位,在位34年
高宗李治,李世民第九子。上无所作为,后期被武则天把持朝政。683年病死,时年56岁。
则天皇帝(624-705) 690年即位,在位15年
武则天于655年被高宗立为皇后,开始参与朝政,690年自立为帝,国号“周”,虽然称帝十几年,实际统治却有五十多年。武则天当政期间,社会发展很快,国库丰盈。她注意选拔人才,量才适用。她于705年让位与李显,同年病死,时年82岁。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中宗李显(656-710)(683-684;705-710)在位,在位6年
中宗李显,李治第六子,李治死后即位,但仅仅2月,被武后所废。705年武后让位与李显,无所作为,被皇后韦氏毒死,时年55岁。
睿宗李旦(662-716)(684-690;710-712)在位,在位8年
睿宗李旦,高宗第八子。684年被武后拥立为帝,690年被废。710年其子李隆基剿灭韦后,拥李旦为帝,712年让位与李隆基,死于716年,时年55岁。
玄宗李隆基(685-761)(712-756)年在位,在位43年
李隆基,睿宗第三子。在位前期,不失为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使国库丰盈,百姓安乐。但后期,却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致使腐败,“安史之乱”险些葬送大唐江山。756年他让位与其子李亨,761年死,时年77岁。
肃宗李亨(711-762) 756年即位,在位7年
肃宗李亨,玄宗第三子。“安史之乱”时被拥立为帝。死于762年,时年52岁。
代宗李豫(726-779) 762年即位,在位17年
代宗李豫,肃宗长子。762年被宦官拥立为帝。平乱守成,中才之主。死于779年,时年54岁。
德宗李适(742-805) 779年即位,在位25年
德宗李适,代宗长子,他猜忌刻薄,重用奸佞,为唐朝灭亡埋下了祸根。死于805年,时年64岁。
顺宗李诵(761-806) 805年即位,在位八个月
顺宗李诵,德宗长子。在位不到1年,退位给李纯,806年死,时年46岁。
宪宗李纯(778-820) 805年即位,在位15年
李纯,顺宗长子。宪宗依靠一些良相,在统一战争中取得了一些成就。自安史之乱以来的藩镇割据的局面,在宪宗时,基本结束了。但他重用宦官,终被宦官所杀。时年43岁。
穆宗李恒(795-824) 820年即位,在位25年
穆宗李恒,宪宗第三子。穆宗是一个荒淫的皇帝,刚登位就纵情声色。他企求长生不老,服药过量而死,时年30岁。
敬宗李湛(809-826) 824年即位,在位3年
敬宗李湛,穆宗长子。826年12月被宦官杀死。时年18岁。
文宗李昂(809-840) 827年即位,在位14年
文宗是穆宗的第二子,他当政时宦官专权,文宗成为宦官的傀儡。死于840年时年32岁。
武宗李炎(814-846) 840年即位,在位6年
武宗李炎,穆宗第五子。武宗在位时,社会矛盾有一定的缓解,但他信奉道教,吃丹药而亡,时年33岁。
宣宗李忱(810-859) 846年即位,在位13年
宣宗李忱,宪宗第十三子,是武宗的叔父,也因吃丹药毒死,时年50岁。
懿宗李温(833-873) 859年即位,在位14年
懿宗,宣宗长子。他的生活十分荒淫,腐败,社会矛盾尖锐。死于873年时年41岁。
僖宗李儇(862-888) 873年即位,在位15年
僖宗,懿宗第五子。在位期间发生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一度占领长安。僖宗死于888年,时年27岁。
昭宗李晔(867-904) 888年即位,在位15年
昭宗李晔,懿宗第七子。被朱温(即后梁太祖)所杀,时年38岁。
哀帝李拀(892-908) 904年即位,在位4年逊位
哀帝为昭宗第九子,907年让位与朱温,908年被朱温所杀,时年17岁。 北宋(公元960——1127年)
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
(1)宋太祖赵匡胤
生卒:927——976.12 50岁
在位:960——976.12
建隆(960——963.11)
乾德(963.11——968.11)
开宝(968.11——976.12)
三弟
(2)宋太宗赵匡义(又名赵光义、赵炅)
生卒:939——997.3 59岁
在位:976.12——997.3
太平兴国(976.12——984.11)
雍熙(984.11——987)
端拱(988——989)
淳化(990——989)
至道(995——997)
因箭伤屡发而死
三子
(3)宋真宗赵恒(原名赵德昌)
生卒:968——1022.2 55岁
在位:997.3——1022.2
咸平(998——1003)
景德(1004——1007)
大中祥符(1008——1016)
天禧(1017——1021)
乾兴(1022)
六子
(4)宋仁宗赵桢(原名赵受益)
生卒:1010——1063.3 55岁
在位:1022.2——1063.3
天圣(1023——1032)
明道(1032——1033)
景佑(1034——1038)
宝元(1038.11——1040.2)
康定(1040.2——1041.11)
庆历(1041.11——1048)
皇佑(1049——1054.3)
至和(1054.3——1056.9)
嘉佑(1056.9——1063)
中毒暴亡
堂侄,收为养子
(5)宋英宗赵曙
生卒:1032——1067.1 36岁
在位:1063.4——1067.1
治平(1064——1067)

(6)宋神宗赵顼(原名赵仲针)
生卒:1048——1085.3 38岁
在位:1067.1——1085.3
熙宁(1068——1077)
元丰(1078——1085)
长子
(7)宋哲宗赵煦(原名赵名佣)
生卒:1077——1100.1 24岁
在位:1085.3——1100.1
元佑(1086——1094.4)
绍圣(1094.4——1098.5)
元符(1098.6——1100)

(8)宋徽宗赵佶
生卒:1082——1135 54岁
在位:1100.1——1125.12
建中靖国(1101)
崇宁(1102——1106)
大观(1107——1110)
政和(1111——1118.10)
重和(1118.11——1119.2)
宣和(1119.2——1125)
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

(9)宋钦宗赵桓(原名赵亶)
生卒:1100——1156 57岁
在位:1125.12——1127.3
靖康(1126——1127.3)
国亡被俘后被马踩死
金灭北宋 北宋亡
南宋(公元1127——1279年)
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
(1)宋高宗赵构
生卒:1107——1187 81岁
在位:1127.5——1162.6
建兴(1127.5——1130)
绍兴(1131——1162)
禅位于子
养子
(2)宋孝宗赵昚(原名赵伯琮)
生卒:1127——1194.6 68岁
在位:1162.6——1189.2
隆兴(1163——1164)
乾道(1165——1173)
淳熙(1174——1189)
禅位于子
三子
(3)宋光宗赵敦
生卒:1127——1194.6 68岁
在位:1189.2——1194.6
绍熙(1190——1194)
被废
三子
(4)宋宁宗赵扩
生卒:1168——1224.8 57岁
在位:1194.7——1224.8
庆元(1195——1200)
嘉泰(1201——1204)
开禧(1205——1207)
嘉定(1208——1224)
服金丹中毒而死
侄,养子
(5)宋理宗赵昀(原名赵与莒)
生卒:1205——1264.10 60岁
在位:1124.8——1264.10
宝庆(1225——1227)
绍定(1228——1233)
端平(1234——1236)
嘉熙(1237——1240)
淳佑(1241——1252)
宝佑(1253——1258)
开庆(1259)
景定(1260——1264)

(6)宋度宗赵禥(原名赵孟启)
生卒:1240——1274.7 35岁
在位:1264.10——1274.7
咸淳(1265——1274)
二子
(7)宋恭宗赵显
生卒:1271——1323 53岁
在位:1274.7——1276.2
德佑(1275——1276.2)
被俘送入西藏,后被冤杀
长兄
(8)宋端宗赵昰
生卒:1268——1278.4 11岁
在位:1276.5——1278.4
景炎(1276.5——1278.4)
在元军追击中受惊而死

(9)宋祥兴帝赵昺
生卒:1271——1279.2 9岁
在位:1278.4——1279.2
祥兴(1278.5——1279)
由陆秀夫背负投海而死
元灭南宋 南宋亡 元朝皇帝谱
太祖铁木真(1162-1227)
1206年称汗,在位22年
太祖铁木真,姓奇渥温,名铁木真,蒙古族人。1206年,被蒙古贵族推举为“成吉思汗”。之后进行大规模的侵略扩张,死于1227年,庙号太祖。
太宗窝阔台(1186-1241)
1229年即位,在位13年
窝阔台,成吉思汗的第三子,成吉思汗死后,由其四子拖雷监国一年,1229年才由窝阔台即位。1234年,联合宋朝灭掉金国。又攻南宋,1241年,死时年56岁。
昭慈皇后----
(1242-1246)年称制
昭慈皇后,姓乃马真,窝阔台的第六皇后。窝阔台死后,推举大汗未果由昭慈皇后称制。
定宗贵由(1206-1248)
1246年即位,在位3年
定宗,名贵由,太宗长子,母乃马真氏。1246年即位,1248年死,时年43岁。
钦淑皇后----
(1248-1251)年称制
钦淑皇后,元定宗第三皇后。
宪宗蒙哥(1208-1259)
1251年即位,在位9年
宪宗,姓奇渥温,名蒙哥,成吉思汗的孙子,父拖雷。即位后,一面更改政制,一面继续扩张,1257年占领大理,1259年,蒙哥在攻打四川钓鱼城时,被炮石击伤而死。时年52岁。
世祖忽必烈(1215-1294)
1260年即位,在位35年
世祖忽必烈,姓奇渥温,父拖雷,蒙哥的弟弟。1260年即位,1279年,灭南宋,定都大都。改国号“元”。死于1294年,时年80岁。
成宗铁木耳(1265-1307)
1294年即位,在位13年 成宗,忽必烈的孙子,皇太子真金的第三子。被称为“善于守成”之君。死于1307年,时年42岁。
武宗海山(1281-1311)
1307年即位,在位4年
武宗,名海山,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孙子,父答刺麻八拉。海山是以军事实力取得帝位的。所以在即位后加强中央集权。死于1311年,时年31岁。
仁宗(1285-1320)
1311年即位,在位10年
仁宗,名爱育黎拔力八达。武宗的弟弟。他即位后利用儒家思想作为统治工具,并革除武宗的弊政。死于1320年,时年36岁。
英宗(1303-1323)
1320年即位,在位4年
英宗,性奇渥温,名硕德八刺,仁宗嫡子。英宗即位后进行革新。颇为振作。执法严明。于1323年,宫廷政变被杀。时年21岁。
泰定帝(1276-1328)
1323年即位,在位5年
泰定帝,名也孙铁木儿,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嫡孙,父甘麻拉。1323年被拥为帝。基本保留了仁,英二朝的改革成果。死于1328年,时年53岁。
天顺帝(1320-1328)
1328年9月即位,在位1个月
天顺帝,名阿刺吉八,泰定帝的儿子。在位1月,战败逃亡,不知所终。
文宗(1304-1332)
(1328.9-1329.1;1329.8-1332.11)在位,在位共5年
文宗,名图帖木尔,武宗次子。与拥立天顺帝的倒刺沙进行内战,胜利后即位。死于1332年,时年29岁。
明宗(1300-1329)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
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在位八个月被毒死。时年30岁。
宁宗(1326-1332)
(1332.10-1332.11)在位,在位月余
宁宗,名懿磷质班,元明宗次子。
顺帝(1320-1370)
(1333-1368)年在位,在位36年
顺帝,名妥欢帖睦尔,明宗长子。其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谴大将徐达率领明军攻入大都,顺帝出逃,元亡。1370年,顺帝病死,时年51岁。 明代年表
年号 纪年 庙号 名字 即位时间 即位年龄 在位年数 死时年龄 世系
洪武 1368 太祖 朱元璋 洪武元年正月(1368.1) 41 31 71 朱世珍之子
建文 1398 惠帝 朱允文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1398.6) 22 4 朱元璋之孙
永乐 1402 成祖 朱棣 建文四年六月(1402.7) 43 22 65 朱元璋之第四子
洪熙 1424 仁宗 朱高炽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1424.9) 47 1 48 朱棣之长子
宣德 1425 宣宗 朱瞻基 洪熙元年六月(1425.6) 28 10 38 朱高炽之长子
正统 1435 英宗 朱祁镇 宣德十年正月(1435.2) 9 14 朱瞻基之长子
景泰 1450 代宗 祁钰 正统十四年九月(1450.9) 22 8 30 朱瞻基之次子
天顺 1457 英宗 朱祁镇 景泰八年正月复辟(1457.2) 31 8 38
成化 1464 宪宗 朱见深 天顺八年正月(1464.2) 18 23 41 朱祁镇之长子
弘治 1487 孝宗 朱佑樘 成化二十三年九月(1487.2) 18 18 36 朱见深之第三子
正德 1505 武宗 朱厚照 弘治十八年五月(1505.6) 15 16 31 朱右樘之长子
嘉靖 1521 世宗 朱厚璁 正德十六年四月(1521.5) 15 45 60 朱右樘之侄
隆庆 1567 穆宗 朱载后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1567.2) 30 6 36 朱厚囱之第三子
万历 1572 神宗 朱翊钧 隆庆六年六月(1572.7) 10 48 58 朱载后之第三子
泰昌 1620 光宗 朱常洛 万历四十八年八月(1620.8) 39 1月 39 朱翊钧之长子
天启 1620 嘉宗 朱由校 泰昌元年九月(1620.10) 16 7 23 朱常洛之长子
崇祯 1627 思宗 朱由检 天启七年八月(1627.10) 18 17 35 朱常洛之第五子 清朝的历届皇帝
努尔哈赤(入关前的皇帝):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典册中,他的英明和业绩将与世长存。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中,大败而回并受伤,于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终年68岁,葬于沈阳城东,称之“福陵”。
(1):皇太极(入关前的第二位皇帝):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其母叶赫那拉氏。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庙号“太宗”。
第一个庙号“太祖”
(2):顺治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他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归依禅门的皇帝。
(3):康熙 :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4):雍正: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5):乾隆: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
(6):嘉庆 :嘉庆帝喁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
(7):道光: 道光帝绵宁是清朝入关后的帝六代皇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葬慕陵。
(8):咸丰: 咸丰帝奕宁,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病故。在位11年。
(9):同治 :同治帝载淳是咸丰与叶赫那拉氏的独生子。生于咸丰六年(1856)。同治十二年亲政。次年卒,年19。庙号“穆宗”。
(10) 光绪: 光绪皇帝(1871-1908),即爱新觉罗.载湉,庙号德宗,年号光绪,醇亲王之子。1874年同治皇帝驾崩,无嗣,载湉入继为帝,当时年仅4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光绪十三年(1887年)二月七日起亲政,但朝政大权仍由慈禧太后实际控制。
(11)宣统: 溥仪是醇亲王的长子,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慈禧太后和光绪同时生了重病,慈禧太后于十月发懿旨,立溥仪为嗣帝,十一月初,溥仪登极,号宣统。
三年后,辛亥革命暴发,宣统宣布退位,中华民国宣布成立,并优待清室,让宣统在紫禁城继续做了十二年的皇帝。原始社会
约170万年前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80万年前 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
约20--70万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000年前 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5000--7000年前 河姆渡 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5000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 传说中的黄帝 尧 舜 禹时期
奴隶社会
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
约公元前21世纪 禹传子启 夏朝建立
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
约公元前16世纪 商汤灭夏 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 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
约公元前11世纪 周武王灭商 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 共和元年 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
公元前771年 犬攻入镐京 西周结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 东周开始
封建社会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 秦始皇确立郡县制 统一货币 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陈胜 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 刘邦攻入咸阳 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 119年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 王莽夺取西汉政权 改国号新
17 18年 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 东汉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伦改进造纸术
184年 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 官渡之战
208年 赤壁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国建立
221年 蜀国建立
222年 吴国建立
263年 魏灭蜀
265年 西晋建立 魏亡
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 西晋灭吴
316年 匈奴兵攻占长安 西晋结束
东晋(317年到420年)
317年 东晋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南朝的开始
485年 北魏实行均田制
494年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隋(581年到618年)
581年 隋朝建立 北朝结束
589年 隋统一南北方 南朝结束
605年 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 隋末农民战争开始 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 隋朝灭亡
627年--649年 贞观之治
7世纪前期 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8世纪前期 粟末秣褐建立的政权 以渤海为号
同一时期 南诏首领皮罗阁合并六诏为南诏
8世纪中期 骨力裴罗统一回纥
713年--741年 开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乱
780年 实行两税法
875年--884年 唐末农民战争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 后梁建立 唐亡 五代开始
916年 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979年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1005年 宋 辽澶渊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纪中期 毕晟发明活字印刷术
1069年 王安石变法
1115年 完颜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灭辽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灭北宋 南宋开始
1140年 宋 金郾城大战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1227年 蒙古灭西夏
1234年 蒙古灭金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元
1276年 元灭南宋
1351年 刘福通等领导红巾军大起义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 盟军攻占大都 元亡
明初 开始修建明长城
1405年--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
1421年 明成祖迁都北京
明朝中后期 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开始出现
16世纪中期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
1581年 实行一条鞭法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28年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1636年 后金改国号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 农民军攻占北京 明亡
清(鸦片战争以前)(1644年到1840年)
1644年 清军入关
1662年 郑成功收复
1684年 清朝设置府
1685 1686年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696年 昭莫多战役
1727年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18世纪中期 维吾尔贵族大和卓 小和卓发动叛乱
1771年 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黄庭的书名

http://www.baidu.com/s?wd=%D6%DC%D2%D7%D2%EB%D7%A2+%B5%E7%D7%D3%CA%E9+%CF%C2%D4%D8&cl=3全打出不太现实,还是去下载吧品牌折扣尾货的魅力在于很多普通意识里不能开店的地方,亦有希望开得风生水起。不要以为折扣店就是库存,尾货,都是不好买的货,女装品牌折扣店绝对是时尚的款式,折扣店只是让利给顾客,让每个爱美的女性都能穿时尚潮流的款式,让你既省钱又时尚。品牌折扣店的商品都是名牌下架商品、过季商品及断码商品。这些全新商品,由高档专卖店或商场下架后直接转到品牌折扣店销售,它不同于“次品”,而是用相同的材料,相同的工艺,经过相同的制作流程生产出来的产品。打造好肌肉外衣,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已成为他的人生格言!当拥有一身好肌肉身材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想不论怎样都会帅气满满,男性魅力势不可挡!夏天就要到了,就这样躺在沙滩上恐怕女神都会主动迎上来吧!
好身材也不是天生就有点的,即使有良好的遗传,但依旧需要去健身房日复一日的坚持健身,只有坚持健身举铁才能锻造这样完美的肌肉身材!当你练到这样的肌肉程度的时候,穿上紧身衣,自信满满不说,还会一直激励你健身的情绪和激情!
作为男人,肱二头肌是不得不练的肌肉,所以,这样的肱二头弯举不只是这样的肌肉男神,想要自己变得威猛强壮的你也一定没少练吧!毕竟拥有漂亮的麒麟臂,的确是能让人看起来更有安全感和男性魅力!
紧致的肌肉线条和分离度清晰的肌肉,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除了在健身房举铁轰炸肌肉之外,即使是在户外,也不忘多做几个引体向上,夯实自己的背部肌肉身材!没有谁真的天生就能拥有一副好身材,所以,如果你还是麻杆男,就请默默努力去撸铁去吧!
很多人都知道刚开始接触健身的新奇感和逐渐出现的训练瓶颈很容易让你练着练着就想要放弃,因为很多时候训练是枯燥的,艰辛的,要付出金钱、时间和个人精力的,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一如既往的坚持健身 了,不然你为什么并没有在你身边看到很多肌肉型男?
标准到近乎完美的肌肉身材,紧致有型的倒三角,分离度清晰的麒麟臂和8块腹肌,作为男人就该这样有型,这样威猛霸气!拥有好的肌肉身材和大自然自成一色,如果你还没有达到这样的肌肉程度,请不要着急,只要你坚持,一定也会拥有的!加油!
打造好肌肉外衣,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已成为他的人生格言!和好肌友们一起造型上街可以花哨,可以扮兔子,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展示这身漂亮、紧致、有魅力的肌肉身材!如果你也想和他们一样,你别无选择,除了坚持还是坚持!加油!!姓名,记录着宗族血统的烙印,凝聚着父母对孩子的深情厚义,隐喻着不同的理想追求和目标;姓名,传承了人的情、意、志;姓名,蕴含了人的精、气、神。人的姓名不只是一个人体符号,而且对人的情绪、智力、婚恋、未能得逞、健康等各方面有着一定的影响.给孩子起名,只要掌握一些要领和方法,还是自己起为好,因为只有你们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也只有你们知道自己的期望是什么。再者,取名有一些限制,比如说家族中已有人用的名字不能用,但外人不知道哪个字你的家族已有人用过,另一方面,古语有言曰:"名字父母所取,肤发父母所赐,故为人子,应怀感恩之心。",虽然现在我们一般不说这个了,但做为父母的我们,孩子的名字还是自己起更加有意义:
一,长辈给孩子起名的期望范围有以下几种:
1.父母期望孩子做有道德的人
心灵美比外形俊美更重要,父母亲往往懂得这个道理。很多汉字都包含道德规范要求在里面,如蔼、仁、容、德、轩、贤、良、伦、正、清、义、诚、直、道。但这并不意味着随随便便拉过来一个字配上姓就成为好名字,父母必须要考虑到姓与名如何匹配的问题。
2.期望孩子学识渊博,博学多才
做为父母,也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业出色,最好有受到大学教育并且衣食无忧,工作稳定。所以他们可能会对这些代表聪明、睿智、天赋的美词感兴趣如:颖、灵、睿、锐、哲、慧、敦、迪、明、晓、显、悉、晰、维、学、思、悟、析、文、书、勤等。
3.期望孩子身体健康、姿容俊美
如果你是一个父亲或母亲,你会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得身体健康、外表俊秀。下面这些字就意味着健康与漂亮如:俊、威、英、健、壮、焕、挺、帅、秀、伟、武、雄、巍、松、柏、山、石、婵、娟、姣、妯、婷、姿、媚、婉、丽、妩、美、倩、兰等。
4.期望孩子生活富足、事业有成
追名逐利是人类一种天性,父母给孩子命名时也会体现出这点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很多人有这种名字。名字里含以下字可寄予这种希望:达、耀、兴、荣、华、旺、盈、丰、余、昌、盛等。
5.期望孩子生活富足,平平安安
有的家长希望孩子一辈子风平浪静,平平淡淡过一生。平淡自然不是平庸或者平凡。有的家长会选择一些最平常的字去表达他们的心如乎、安、静、顺、通、坦、泰、然、宁、定、和、康等。
6.期望孩子自立自强、功成名就
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以后能自立自强、辛勤工作、坚韧不拔、意志顽强,所以他们以喜欢用一些阳刚之气十足的名字如毅、独、刚、强、衡、韧、恒、坚、力、决、定、立、主、志、意、自等给孩子起名,虽然也有家长给女孩起这样的名字,但基本上这些名字是男孩的专利。
利用十二属相给孩子命名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十二属相性格各异,姿态不同,非常有趣。因为中国人是非常讲究属相之说的,关于属相或本命年等不再赘述,只谈一下怎样按照
孩子的属相因时制宜地给他们起个好名字。
二.给孩子起名字要注意的原则:
1、音韵的灵动力:名字念起来会产生声音的磁场,好的名字悦耳,不佳的名字会形成干扰,不少艺术家或作家都会另外取一个名字或另取字号,如:张大千(原名张员)。好名字不仅会令人印象深刻,自己也能认同。
2、避免谐音: 父母若打算自己帮宝宝取名字,要注意名字念起来是否有不雅的谐音,以免日后徒生困扰。如:吴理茂、曾豪孝、雨玲(雨淋)、尉琮(喂虫)。最好是名字取好后,多念几遍,看看听起来是否流畅。
3、注意字义: 父母若想为孩子取名字,必须先了解字的意义,因为有些字并不常见,或者换了旁侧的部首,却意义不佳,所以最好在取名字前,查阅康熙字典确定字义。
4、八字: 有些是参考宝宝的八字来帮宝宝取名,即利用八字来了解宝宝的先天命格,如:是否阴阳协调、五行均等,再借着取名来调和、改善宝宝的运势。帮宝宝命名可以依照
八字命盘、再参考格局、笔画,最后找出合适的字义。比如由八字得知宝宝个性任性刁蛮,建议可用,如:理、德、修、维,来修饰孩子的个性。
5、生肖: 不少父母在取名字时,常会因生肖来选择字,如:龙年时男生常取名为龙。或者某些生肖,适合用某些字,如:蛇喜欢待在小洞,蛇年出生的宝宝,可以选择:哲、启、善、唯等字。
6、单名: 一般而言,单名好记且响亮,但是就单名欠缺地格、外格,除非命格好者,否则不适合使用,或者可再取字或号作为辅助,如:孙文,字中山;李白,字太白。
7、笔画的八十一灵动: 可分别算出五格(天格、地格、人格、外格、总格)的八十一灵动,并观察其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总格24、25、29、31、32、33、35(这样的笔画数格
局很不错,但人生有较多波澜重叠)37、39、41、45、47、48(这样的笔画数是不错的格局,有这样笔画数的人,大都能克服困难,开创格局。)
8、三才五格: 五格是由姓名的笔画中算得,五格的笔画可算出相应的五行,接着即可了解五格及五行间相生相克与吉凶关系,取名字时,最重要在于五行是否协调,再者才是笔
画好不好。三才是指天格、人格、地格间的组合并系。取名字时可参考康熙字典的字义和笔画,因为有些字必须以偏旁部首来算,才能得到正确的笔画。
三,基本要领:
1,以父姓加固定的字派(有的家谱规定必须使用)加一个有特定意义的字;
2,以孩子父母的姓加上一个有特定意义的字,组成三个字的姓名;
3,以孩子父姓加上一个有特定意义的字,组成单名(容易造成重名);
4,以孩子父母的姓加上两个有特定意义的字,组成四个字的名。
四,“有特定意义的字”可以是:
1,孩子出生的季节,如春天出生的用“春”字,秋天出生的用“秋”字;
2,孩子出生的日子,如国庆日出生的用“国庆”“建国”“建华”;
3,孩子出生的时晨,如早晨出生的用“晓光”“晨光”;
4,孩子出生的地点:如“京生”“津生”“沪生”“渝生”;
5,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男孩用“健、英、伟”,女孩用“慧、娟、淑”等。
五,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1,尽量不用多数人都使用的常用字,以避免重名;
2,尽量不用多数人容易念错的生辟字,以避免难认;
3,尽量不用笔画繁多和字形不正的字,以避免难写;
4,尽可能使用好听的褒意诣音,不用不顺耳的贬意诣音;
5,尽可能使用多音调,即三个字避免同一声调,念起来响亮有起伏感;
6,在父母的姓字上多下功夫,或拆其字形,或用其字音,但要慎用叠音。
六.二十四属相起名字技巧:
鼠 众所周知,在人们心目中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属相,但它的机智、灵活、聪明、幽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按照五行说法,属“鼠”的人最好选择带有“艹”或“亻”这些偏
旁的字才好,因为这些字可以很好地保护它。下面的名字就是符合这点的好名字,如:宝宇、安宏、合月、求实、保仓、茵云、佳宇、宙军、仲盈、伏泽、宗英、谷容、慰荣、健
茜、围莲。
牛 牛被认为是一种诚实、朴素、自尊、积极、任劳任怨的好动物。牛需要人们的衷心爱护和喜欢照料,并且牛离不开水。所以属牛的人,名字最好是有,以“忄”和“氵”为偏旁
部首的字。像下列名字就很好。例如:恒清、怀济、润慷、悟源、海情、渭慨、愉涛、慢洁、浔忱、恰澜、潜惟、抒沛等。
虎 虎被认为是强壮的、勇猛的、独立自主的,但美中不足是带有一种傲气。人们都知道“一山不容二虎”或是“深山出猛虎”这句话。所以属虎的人他的名字中最好带有“山”字
,如:岚岭、嵩凌、岩峰、巍然、岸清、崎辉、峙轩、嶂仪、天峦等名字都不错。
兔 兔在人们心目中是柔顺、善良、聪明、活泼的象征。给属相为兔的孩命子名最好名中要有“月”字,如:钦育、育英、育华、鹏飞、鹏展、知鹏、朝辉、朝霞、明辉、辰朝、昭
明、欣明、朋泰、泽朋、云朋、愉媛、愉美、月清、月祺、胜览、胜等。
龙 龙被认为是所有动物中最尊贵、最有能量的动物,它代表着财富和权威。带有“氵”字旁的字是最受欢迎的。如:深、澜、江、池、潮、萍、沛、潜、鸿、汉等。
蛇 蛇喜欢在草丛里出来进去,所以属蛇的孩子最好给起带“艹”字头的名字。如:蔼霖、芬迪、芸生、叶萱、燕敏、茂伟、芫倩、荣俊、葆华、慕伦等。
马 马被认为是一种心胸开阔、友秋相处、勇于拼搏、前途远大的动物。马喜欢吃草和谷物,所以可以用带“艹”和“禾”的字给孩子命名如:英、艺、芸、穗、颖、秋、茂、荣、
穆等。
羊 同样,羊也以平和、耐心、善良、温顺为世人称道,草是羊的命根子,天下似乎还没有不吃禾苗的羊。所以命名时这些字是好的。如:科、秦、莲、英、芝、芹等。
猴 猴年出生的人似乎看起来活泼好动,富有创造力,并且其中有不少人喜欢侃侃而谈。猴子喜欢在树上跳来跳去,寻找食物,所以给属猴的孩子应该以“木”字旁的字命名。如:
福林、稳权、望棣、朴平、松涛、枫玲、桦珍、极岩、海棠、振荣、柄昆等。
鸡 属鸡给人以热心、好客、生活有规律的好印象,虽然个别鸡属“大嗓门”之列。鸡喜欢吃米或豆子,所以命名它们也必不可少。如:登、精、粹、鼓、迷等。
狗 狗是一种忠诚的动物,它与人关系良好,所以命名时,记得用带“人”字旁的字。如:华、仁、伦、俊、仿、伟、伯、任、仕、健。
猪 猪被认为是柔顺、踏实、真诚、执着的,虽然有时也许会有点儿自私。猪年出生的人要记着跟“艹”或“土”打交道,所以这些字很适合。如:埔茵、垦殷、增盛、佳兰、培文
、鸿基、庄连、桂春等。
七,具体建议:
1,买本相关的书,了解一些命名数理和生辰八字五行相生相克的知识。
2,如果凭想象实在想不出理想的字,不妨查查字典。
3,现在给孩子取名,最好是用四个字的名,即父母两人的姓加上两个字:
如男孩用“夫子”“健夫”,女孩用“慧子”“纯子”等,四个字的
名不易重名,别具一格,好处多多,将逐步流行。
4,一般来说,男孩取名用字应含阳钢之气:如“英”“强”;女孩取名用字应含贤淑之意:如“慧”“娟”。而有时男女反用则孩子长大后各方面都比较优秀。
总而言之,取名的总体原则是:好听、易记、画简、雅致、义深。
下面是很多好听的男孩女孩的名字,说不定其中就有适合你们孩子的名字:
一些好听的女孩名字范例:
雅静(优雅文静)
梦洁(一个梦幻般的女孩,心地善良,纯洁)
梦璐(如梦幻般的女孩,璐,谐音露,露字为日月结合的灵之美.智慧且不夸张)
惠茜(贤惠,茜只是名字好听)
漫妮(生活浪漫,妮是对女孩的称呼,没什么意义)
语嫣 (嫣:美好鲜艳 )
桑榆(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倩雪(即前雪,也就是雪天出生的可爱公主啦)
香怡(香气怡人)
灵芸(在古代,有一个叫薛灵芸的少女,长得容华绝世,貌赛貂禅,他被当时的皇帝曹丕看中,欲召她进宫做宠妃,愿您的女儿也象她一样美丽,双手灵巧)
倩雪(即前雪,也就是雪天出生的可爱公主啦)
玉珍(象玉一般美丽,珍珠一样令人喜爱)
茹雪(茹,谐音如;全名意思是想雪一般纯洁,善良)
正梅(为人正直,能承受各种打击)
美琳(美丽,善良,活泼)
欢馨(快乐,与家人生活得非常温馨)
优璇(优,各个方面都很优秀;璇,像美玉一样美丽,受人欢迎)
雨嘉(雨,纯洁;嘉,优秀)
娅楠(娅,谐音雅,文雅;楠只是名字好听)
明美(明白事理,长得标志美丽,有着花容月貌)
可馨(一个美丽的可人儿。能与家人生活得非常温馨)
惠茜(贤惠,茜只是名字好听)
漫妮(生活浪漫,妮是对女孩的称呼,没什么意义)
香茹(香,死后留香百世,茹,没什么大意义)
月婵(比貂禅还漂亮美丽,比月光还温柔)
嫦曦(像嫦娥一样有着绝世美丽容貌,像晨曦一样朝气蓬勃,有精神)
静香(文静,象明朝时期的香妃一样美丽,文雅,贞烈)
梦洁(一个梦幻般的女孩,心地善良,纯洁)
凌薇(气势、朝气都凌人,薇,祝她将来成为一代名人)
美莲(美丽如莲花一样,还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
雅静(优雅文静)
雪丽(美丽如雪)
依娜(有伊人风采,娜一般指姑娘美丽,婀娜多姿嘛)
雅芙(文雅,如出水芙蓉一般)
雨婷(温柔,聪明,漂亮)
怡香(香气怡人)
珺瑶 珺:美玉 瑶:美玉
梦瑶 瑶:美玉
婉婷(婉寓意“和顺、温和”“婷“寓意“美好”)
睿婕 (意思是聪明的女孩)
雅琳( 以“雅”入名,寓意“超脱、优雅”)
静琪(安静又乖巧的女孩)
彦妮 彦:古时候指有才学有德行的人 妮:指女孩子
馨蕊 馨:香气
静宸 宸:古代君王的代称
雪慧 冰雪聪慧
淑颖 贤淑,聪颖
乐姗 姗:女子走路时婀娜的样子
玥怡 怡:心旷神怡
芸熙 熙:光明
钰彤 钰:美玉 彤:红色
璟雯 璟:玉的光 雯:色斑斓的云,多用于人名
天瑜 瑜:美玉
婧琪 婧:女子有才 琪:美玉
梦瑶 瑶:美玉
静宸 宸:古代君王的代称
诗琪 (诗情画意;美玉)
美萱 萱:一种忘忧的草
雪雁 (在雪花中飞舞的飞雁)
煜婷 (照耀;亭亭玉立)
笑怡 怡:心旷神怡
优璇(优,各个方面都很优秀;璇,像美玉一样美丽,受人欢迎)
雨嘉(雨,纯洁;嘉,优秀)
娅楠(娅,谐音雅,文雅;楠只是名字好听)
雨婷(温柔,聪明,漂亮)
玥婷 玥: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珠 婷:美好
芸萱 萱:一种忘忧的草
馨彤 馨:香气 彤:红色
沛玲(精神充沛,小巧玲珑)
语嫣 (嫣:美好鲜艳 )
凌菲 (菲:草木的香气很浓 )
羽馨 (羽缎;温馨)
靖瑶 (靖:平安 瑶:美玉 )
瑾萱 (瑾:美玉 萱:传说中一种忘忧的草 )
漫妮(生活浪漫,妮是对女孩的称呼,没什么意义)
灵芸(在古代,有一个叫薛灵芸的少女,长得容华绝世,貌赛貂禅,他被当时的皇帝曹丕看中,欲召她进宫做宠妃,愿您的女儿也象她一样美丽,双手灵巧)
欣妍(开心愉快,妍是美丽)
玉珍(象玉一般美丽,珍珠一样令人喜爱)
茹雪(茹,谐音如;全名意思是想雪一般纯洁,善良)
正梅(为人正直,能承受各种打击)
美琳(美丽,善良,活泼)
欢馨(快乐,与家人生活得非常温馨)
优璇(优,各个方面都很优秀;璇,像美玉一样美丽,受人欢迎)
雨嘉(雨,纯洁;嘉,优秀)
娅楠(娅,谐音雅,文雅;楠只是名字好听)
明美(明白事理,长得标志美丽,有着花容月貌)
可馨(与家人生活得非常温馨)
惠茜(贤惠,茜只是名字好听)
漫妮(生活浪漫,妮是对女孩的称呼,没什么意义)
香茹(香,死后留香百世,茹,没什么大意义)
月婵(比貂禅还漂亮美丽,比月光还温柔)
嫦曦(像嫦娥一样有着绝世美丽容貌,像晨曦一样朝气蓬勃,有精神)
静香(文静,象明朝时期的香妃一样美丽,文雅,贞烈)
梦洁(一个梦幻般的女孩,心地善良,纯洁)
凌薇(气势、朝气都凌人,薇,祝她将来成为一代名人)
美莲(美丽如莲花一样,还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
雅静(优雅文静)
雪丽(美丽如雪)
韵寒(即蕴涵)
莉姿(具有公主或王后的一切风度与姿色)
梦璐(如梦幻般的女孩,璐,谐音露,露字为日月结合的灵之美.智慧且不夸张)
沛玲(精神充沛,小巧玲珑)
欣妍(开心愉快,妍是美丽)
曼玉(曼妙身材,婷婷玉立)
歆瑶( 歆:心悦,欢愉 瑶:美玉 )
凌菲 (菲:草木的香气很浓 )
靖瑶 (靖:平安 瑶:美玉 )
瑾萱 (瑾:美玉 萱:传说中一种忘忧的草 )
佑怡( 怡:好心情 )
婳祎 (婳:形容女子娴静美好 祎:形容事物美好 )
檀雅 (檀:植物 雅:正规 )
若翾 (翾:飞翔 )
熙雯 (熙:光明 雯:成花纹的云)
诗茵(诗:寓意文雅、浪漫)
静璇 (聪明文静)
婕珍 (意思是聪明的女孩)
沐卉 (卉:草的总称 沐:如雨般湿润 )
琪涵(有美玉一般内涵的女孩)
佳琦 (琦,是玉的意思,佳琦意思是犹如上好美玉一样白璧无暇!)
雪丽(美丽如雪)
依娜(有伊人风采,娜一般指姑娘美丽,婀娜多姿嘛)
雅芙(文雅,如出水芙蓉一般)
雨婷(温柔,聪明,漂亮)
怡香(香气怡人)
韵寒(即蕴涵)
莉姿(具有公主或王后的一切风度与姿色)
梦琪、忆柳、之桃、慕青、问兰、尔岚、元香、初夏、沛菡、傲珊、曼文、乐菱、痴珊、恨玉、惜文、香寒、新柔、语蓉、海安、夜蓉、涵柏、水桃、醉蓝、春儿、语琴、从彤、傲晴、语兰、又菱、碧彤、元霜、怜梦、紫寒、妙彤、曼易、南莲、紫翠、雨寒、易烟、如萱、若南、寻真、晓亦、向珊、慕灵、以蕊、寻雁、映易、雪柳、孤岚、笑霜、海云、凝天、沛珊、寒云、冰旋、宛儿、绿真、盼儿、晓霜、碧凡、夏菡、曼香、若烟、半梦、雅绿、冰蓝、灵槐、平安、书翠、翠风、香巧、代云、梦曼、幼翠、友巧、听寒、梦柏、醉易、访旋、亦玉、凌萱、访卉、怀亦、笑蓝、春翠、靖柏、夜蕾、冰夏、梦松、书雪、乐枫、念薇、靖雁、寻春、恨山、从寒、忆香、觅波、静曼、凡旋、以亦、念露、芷蕾、千兰、新波、代真、新蕾、雁玉、冷卉、紫山、千琴、恨天、傲芙、盼山、怀蝶、冰兰、山柏、翠萱、恨松、问旋、从南、白易、问筠、如霜、半芹、丹珍、冰彤、亦寒、寒雁、怜云、寻文、乐丹、翠柔、谷山、之瑶、冰露、尔珍、谷雪、乐萱、涵菡、海莲、傲蕾、青槐、冬儿、易梦、惜雪、宛海、之柔、夏青、亦瑶、妙菡、春竹、痴梦、紫蓝、晓巧、幻柏、元风、冰枫、访蕊、南春、芷蕊、凡蕾、凡柔、安蕾、天荷、含玉、书兰、雅琴、书瑶、春雁、从安、夏槐、念芹、怀萍、代曼、幻珊、谷丝、秋翠、白晴、海露、代荷、含玉、书蕾、听白、访琴、灵雁、秋春、雪青、乐瑶、含烟、涵双、平蝶、雅蕊、傲之、灵薇、绿春、含蕾、从梦、从蓉、初丹。听兰、听蓉、语芙、夏彤、凌瑶、忆翠、幻灵、怜菡、紫南、依珊、妙竹、访烟、怜蕾、映寒、友绿、冰萍、惜霜、凌香、芷蕾、雁卉、迎梦、元柏、代萱、紫真、千青、凌寒、紫安、寒安、怀蕊、秋荷、涵雁、以山、凡梅、盼曼、翠彤、谷冬、新巧、冷安、千萍、冰烟、雅阳、友绿、南松、诗云、飞风、寄灵、书芹、幼蓉、以蓝、笑寒、忆寒、秋烟、芷巧、水香、映之、醉波、幻莲、夜山、芷卉、向彤、小玉、幼南、凡梦、尔曼、念波、迎松、青寒、笑天、涵蕾、碧菡、映秋、盼烟、忆山、以寒、寒香、小凡、代亦、梦露、映波、友蕊、寄凡、怜蕾、雁枫、水绿、曼荷、笑珊、寒珊、谷南、慕儿、夏岚、友儿、小萱、紫青、妙菱、冬寒、曼柔、语蝶、青筠、夜安、觅海、问安、晓槐、雅山、访云、翠容、寒凡、晓绿、以菱、冬云、含玉、访枫、含卉、夜白、冷安、灵竹、醉薇、元珊、幻波、盼夏、元瑶、迎曼、水云、访琴、谷波、乐之、笑白、之山
一些好听的男孩名字范例:
辰逸 (让人觉得很舒服的名字,且和“沉毅”“诚意”二词同音)
浩宇 (胸怀犹如宇宙,浩瀚无穷)
瑾瑜 (出自成语---握瑾怀瑜,比喻拥有美好的品德)
皓轩 (意为:光明磊落,气宇轩昂)
擎苍 (顶天立地,男儿本色)(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左牵黄,右擎苍...”)
擎宇(不喜欢上面的哪个还可以选这个,意思相同)
致远 (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烨磊 (光明磊落)
晟睿(“晟”是光明、兴盛的意思;“睿”是智慧的意思)
文博(文采飞扬,博学多才)
天佑(生来就有上天庇佑的孩子)
英杰(英俊杰出)
致远 (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俊驰(出自成语:俊才星驰)
雨泽 (恩惠像雨一样多)
烨磊 (光明磊落)
伟奇(伟大、神奇)
晟睿(“晟”是光明、兴盛的意思,读shèng;“睿”是智慧的意思)
文博(文采飞扬,博学多才)
天佑(生来就有上天庇佑的孩子)
文昊(昊的字意是:广大无边)
修洁(修:形容身材修长高大,洁:整洁)
黎昕 (黎:黎明 昕:明亮的样子 )
远航(好男儿,就放他去远航吧)
旭尧 (旭:旭日 尧:上古时期的贤明君主,后泛指圣人 )
圣杰 (圣:崇高 杰:杰出 )
俊楠 (俊:英俊 楠:坚固 )
鸿涛 (鸿:旺盛,兴盛 )
伟祺 (伟:伟大 祺 :吉祥 )
荣轩 (轩:气度不凡 )
越泽 (泽:广博的水源)
浩宇 (胸怀犹如宇宙,浩瀚无穷)
瑾瑜 (出自成语――握瑾怀瑜,比喻拥有美好的品德)
皓轩 (意为:光明磊落,气宇轩昂)
擎苍 (顶天立地,男儿本色)(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左牵黄,右擎苍…”)
擎宇(意思同上)
志泽 (泽:广域的水源 )
子轩 (轩:气度不凡 )
睿渊 (睿智;学识渊博)
弘文 (弘扬;文:文学家)
哲瀚 (拥有广大的学问)
雨泽 (恩惠)
楷瑞 (楷:楷模;瑞:吉祥)
建辉 (建造辉煌成就)
晋鹏( 晋:进也,本义,上进 鹏:比喻前程远大 )
天磊 (磊:众石累积 )
绍辉( 绍:继承 辉:光辉 )
浩南 (浩:浩大 )
泽洋 (广阔的海洋 )
鑫磊 (鑫:财富 )
鹏煊 (煊:光明,读xuān )
博文 (文韬武略,博大精深 )
昊强 (昊:苍天,苍穹 )
越泽 (越过广阔的水源 )
旭尧 (旭:旭日 尧:为传说中上古的贤明君主,后泛指圣人)
伟宸 (宸:古代君王的代称 )
志泽 (泽:广域的水源 )
博超 (博:博大 超:超越 )
君浩 (君:君子 浩:浩大 )
子骞 (骞:高举,飞起 )
鹏涛 (鹏:比喻气势雄伟 )
炎彬 (炎:燃烧 彬:形容文雅 )
鹤轩 (鹤:闲云野鹤 轩:气度不凡 )
伟泽 (伟:伟大 泽:广域的水源)
越彬 (彬:形容文雅 )
风华 (风华正茂 )
靖琪 (靖:平安 琪:美玉 )
明辉 (辉:光明 )
伟诚 (伟:伟大 诚:诚实 )
明轩 (轩:气度不凡 )
绍辉 (辉:辉煌 )
健柏((柏:松柏,是长寿的象征。“健柏”就是健康长寿的意思)
英杰(英俊杰出)
修杰(修:形容身材修长高大)
志泽 (泽:广域的水源 )
弘文 (弘扬,文:文学家)
峻熙 (峻:高大威猛;熙:前途一片光明)
嘉懿 (嘉:美好;懿:美好)
煜城 (照耀城市)
懿轩 (懿:美好;轩:气宇轩昂)
烨伟 (烨:光耀)
苑博 (博:博学)
鹏涛 (鹏:比喻气势雄伟)
炎彬 (炎:燃烧 彬:形容文雅)
鹤轩 (鹤:闲云野鹤 轩:气度不凡)
伟泽 (伟:伟大 泽:广域的水源)
君昊 (君:君子 昊:苍天,苍穹)
熠彤 (熠:光耀 彤:红色)
鸿煊 (鸿:大也 煊:光明)
博涛 (博:博学)
苑杰 (杰:杰出)
黎昕 (昕:明亮的样子)
烨霖 (烨:光明)
晋鹏 (晋:进也,本义,上进 鹏:比喻前程远大 )
烨华 (烨:光耀)
煜祺 (煜:照耀 祺:吉祥)
智宸 (智:智慧 宸:古代君王的代称)
正豪 (豪:豪气)
昊然 (昊:苍天,苍穹)
明杰 (明智,杰出)
立诚 (诚:诚实)
立轩 (轩:气度不凡)
立辉 (辉:辉煌)
峻熙 (峻:高大威猛;熙:前途一片光明)
嘉懿 (嘉:美好;懿:美好)
煜城 (照耀城市)
懿轩 (懿:美好;轩:气宇轩昂)
烨华 烨:光耀
煜祺 煜:照耀 祺:吉祥
智宸 智:智慧 宸:古代君王的代称
正豪 豪:豪气
昊然 昊:苍天,苍穹
志泽 (泽:广域的水源 )
明杰 明智 杰出
弘文 (弘扬;文:文学家)
烨伟 烨:光耀
苑博 博:博学
鹏涛 鹏:比喻气势雄伟
炎彬 炎:燃烧 彬:形容文雅
鹤轩 鹤:闲云野鹤 轩:气度不凡
伟泽 伟:伟大 泽:广域的水源
君昊 君:君子 昊:苍天,苍穹
熠彤 熠:光耀 彤:红色
鸿煊 鸿:大也 煊:光明
博涛 博:博学
苑杰 杰:杰出
黎昕 昕:明亮的样子
烨霖 烨:光明
哲瀚 (拥有广大的学问)
雨泽 (恩惠)
楷瑞 (楷:楷模;瑞:吉祥)
建辉 (建造辉煌成就)
致远 (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俊驰(出自成语:俊才星驰)
雨泽 (恩惠像雨一样多)
烨磊 (光明磊落)
国豪(国人因它而自豪)
伟奇(伟大、神奇)
文博(文采飞扬,博学多才)
天佑(生来就有上天庇佑的孩子)
文昊(昊的字意是:广大无边)
修杰(修:形容身材修长高大)
黎昕 (黎:黎明 昕:明亮的样子 )
远航(好男儿,就放他去远航吧)
旭尧 (旭:旭日 尧:上古时期的贤明君主,后泛指圣人 )
英杰(英俊杰出)
圣杰 (圣:崇高 杰:杰出 )
鑫鹏 鑫:财富 鹏:比喻气势雄伟
俊楠 (俊:英俊 楠:坚固 )
鸿涛 (鸿:旺盛,兴盛 )
伟祺 (伟:伟大 祺 :吉祥 )
荣轩 (轩:气度不凡 )
浩宇 (胸怀犹如宇宙,浩瀚无穷)
晋鹏 晋:进也,本义,上进 鹏:比喻前程远大
瑾瑜 (出自成语――握瑾怀瑜,比喻拥有美好的品德)
昊天 思聪 展鹏 笑愚 志强 炫明 雪松 思源 智渊 思淼
晓啸 天宇 浩然 文轩 鹭洋 振家 乐驹 晓博 文博 昊焱
立果 金鑫 锦程 嘉熙 鹏飞 子默 思远 浩轩 语堂 聪健
孩子的姓名是伴随他们一生的符号,生活中的无数的经验、例证,让我们不得不承认姓名的好坏是足以影响人的思想个性形成,以及行为、婚姻和健康的,所以在于给孩子起名字的问题上,做为父母的一定要慎重,三思而后定.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一个真正好的名字,让他的一生更加顺利平坦.还是相信科学的好

《晋书》卷二十二 志第十二(2)

祠庙飨神歌二篇

曰晋是常,享祀时序。宗庙致敬,礼乐具举。惟其来祭,普天率土。牺樽既奠,清酤既载。亦有和羹,荐羞斯备。蒸蒸永慕,感时兴思。登歌奏舞,神乐其和。祖考来格,祐我邦家。溥天之下,罔不休嘉。

肃肃在位,济济臣工。四海来格,神仪有容。钟鼓振,管弦理,舞开元,歌永始,神胥乐兮!肃肃在位,臣工济济。小大咸敬,上下有礼。理管弦,振鼓钟,舞象德,歌咏功,神胥乐兮!肃肃在位,有来雍雍。穆穆天子,相维辟公。礼有仪,乐有则,舞象功,歌咏德,神胥乐兮!

杜夔传旧雅乐四曲,一曰《鹿鸣》,二曰《驺虞》,三曰《伐檀》,四曰《文王》,皆古声辞。及太和中,左延年改夔《驺虞》、《伐檀》、《文王》三曲,更自作声节,其名虽存,而声实异。唯因夔《鹿鸣》,全不改易。每正旦大会,太尉奉璧,群后行礼,东厢雅乐常作者是也。后又改三篇之行礼诗。第一日《于赫篇》,咏武帝,声节与古《鹿鸣》同。第二曰《巍巍篇》,咏文帝,用延年所改《驺虞》声。第三日《洋洋篇》,咏明帝,用延年所改《文王》声。第四曰复用《鹿鸣》。《鹿鸣》之声重用,而除古《伐檀》。及晋初,食举亦用《鹿鸣》。至泰始五年,尚书奏,使太仆傅玄、中书监荀勖、黄门侍郎张华各造正旦行礼及王公上寿酒、食举乐歌诗。荀勖云:'魏氏行礼、食举,再取周诗《鹿鸣》以为乐章。又《鹿鸣》以宴嘉宾,无取于朝,考之旧闻,未知所应。”勖乃除《鹿鸣》旧歌更作行礼诗四篇,先陈三朝朝宗之义。又为正旦大会、王公上寿歌诗并食举乐歌诗,合十三篇。又以魏氏歌诗或二言,或三言,或四言,或五言,与古诗不类,以问司律中郎将陈颀。颀曰:“被之金石,未必皆当。”故勖造晋歌,皆为四言,唯王公上寿酒一篇为三言五言焉。张华以为“魏上寿、食举诗及汉氏所施用,其文句长短不齐,未皆合古。盖以依咏弦节,本有因循,而识乐知音,足以制声度曲,法用率非凡近之所能改。二代三京,袭而不变,虽诗章辞异,兴废随时,至其韵逗留曲折,皆系于旧,有由然也。是以一皆因就,不敢有所改易。”此则华、勖所明异旨也。时诏又使中书侍郎成公绥亦作焉。今并采列之云。

四厢乐歌

正旦大会行礼歌成公绥

穆穆天子,光临万国。多士盈朝,莫匪俊德。流化罔极,王猷允塞。嘉会置酒,嘉宾充庭。羽旄曜宸极,钟鼓振泰清。百辟朝三朝,彧彧明仪形。济济锵锵,金声玉振。

礼乐具,宴嘉宾。眉寿祚圣皇,景福惟日新。群后戾止,有来雍雍。献酬纳贽,崇此礼容。丰羞万俎,旨酒千钟。嘉乐尽宴乐,福禄咸攸同。

乐哉!天下安宁。道化行,风俗清。箫《韶》作,咏九成。年丰穰,世泰平。至治哉,乐无穷。元首聪明,股肱忠。澍丰泽,扬清风。

嘉瑞出,灵应彰。麒麟见,凤皇翔。醴泉涌,流中唐。嘉禾生,穗盈箱。降繁祉,祚圣皇。承天位,统万国。受命应期,授圣德,四世重光。宣开洪业,景克昌,文钦明,德弥彰。肇启晋邦,流祚无疆。

泰始建元,凤皇龙兴。龙兴伊何,享祚万乘。奄有八荒,化育黎蒸。图书既焕,金石有徵。德光大,道熙隆。被四表,格皇穹。奕奕万嗣,明明显融,高朗令终。保兹永祚,与天比崇。

圣皇君四海,顺人应天期。三叶合重光,泰始开洪基。明曜参日月,功化侔四时。宇宙清且泰,黎庶咸雍熙,善哉雍熙!

惟天降命,翼仁祐圣。于穆三皇,载德弥盛。总齐璇玑,光统七政。百揆时序,化若神圣。四海同风,兴至仁。济民育物,拟陶均。拟陶均,垂惠润。皇皇群贤,峨峨英隽。德化宣,芬芳播来胤。播来胤,垂后昆。清庙何穆穆,皇极辟四门。皇极辟四门,万机无不综。亹亹翼翼,乐不及荒,饥不遑食。大礼既行,乐无极。

登昆仑,上层城。乘飞龙,升泰清。冠日月,佩五星。扬虹霓,建篲旌。披庆云,廕繁荣。览八极,游天庭。顺天地,和阴阳。序四时,曜三光。张帝纲,正皇纲。播仁风,流惠康。迈洪化,振灵威。怀万方,纳九夷。朝阊阖,宴紫微。建五旗,罗钟虡。列四悬,奏《韶》《武》。铿金石,扬旌羽。纵八佾,《巴渝舞》。咏雅颂,和律吕。于胥乐,乐圣主。

化荡荡,清风泄。总英雄,御俊杰。开宇宙,扫四裔。光缉熙,美圣哲。超百代,扬休烈。流景祚,显万世。

皇皇显祖,翼世佐时。宁济,受命应期。神武鹰扬,大化咸熙。廊开皇衢,用成帝基。

光光景皇,无竞惟烈。匡时拯俗,休功盖世。宇宙既康,九域有截。天命降监,启祚明哲。

穆穆烈考,克明克隽。实天生德,诞应灵运。肇建帝业,开国有晋。载德奕世,垂庆洪胤。

明明圣帝,龙飞在天。与灵合契,通德幽玄。仰化青云,俯育重川。受灵之祐,于万斯年。

正旦大会王公上寿酒歌荀勖

践元辰,延显融。献羽觞,祈令终。我皇寿而隆,我皇茂而嵩。本枝奋百世,休祚钟圣躬。

食举乐东西厢歌荀勖

煌煌七曜,重明交畅。我有嘉宾,是应是贶。邦政既图,接以大飨。人之好我,式遵德让。

宾之初筵,蔼蔼济济。既朝乃宴,以洽百礼。颁以位叙,或庭或陛。登傧台叟,亦有兄弟。胥子陪寮,宪兹度楷。观颐养正,降福孔偕。

昔我三后,大业是维。今我圣皇,焜炔前晖。奕世重规,明照九畿。思辑用光,时罔有违。陟禹之迹,莫不来威。天被显禄,福履是绥。

赫矣太祖,克广明德。廊开宇宙,正世立则。变化不经,民无瑕慝。创业垂统,兆我晋国。

烈文伯考,时维帝景。夷险平乱,威而不猛。御衡不迷,皇涂焕景。七德咸宣,其宁惟永。

猗欤盛欤!先皇圣文。则天作孚,大哉为君。慎徽五典,帝载是勤。文武发挥,茂建嘉勋。修己济治,民用宁殷。怀远烛幽,玄教氤氲。善世不伐,服事三分。德博化隆,道昌无垠。

隆化洋洋,帝命溥将。登我晋道,越惟圣王。龙飞革运,临焘八荒。睿哲钦明,配踪虞唐。封建厥福,骏发其祥。三朝习吉,终然允臧。其臧维何,总彼万方。元侯列辟,四岳籓王。时见世享,率兹有常。旅揖在庭,嘉客在堂。宋卫既臻,陈留山阳。有宾有使,观国之光。贡贤纳计,献璧奉璋。保祐命之,申锡无疆。

振鹭于飞,鸿渐其翼。京邑穆穆,四方是式。无竞维人,王纲允敕。君子来朝,言观其极。

暠郧大君,民之攸暨。信理天工,惠康不匮。将远不仁,训以醇粹。幽明有伦,俊乂在位。九族既睦,庶邦顺比。开元布宪,四海鳞萃。协时正统,殊涂同致。厚德载物,灵心隆贵。敷奏谠言,纳以无讳。树之典象,诲之义类。上教如风,下应如卉。一人有废,群萌以遂。我后宴喜,令问不坠。

既宴既喜,翕是万邦。礼仪卒度,物有其容。晰晰庭燎,喤々鼓钟。笙磬咏德,万舞象功。八音克谐,俗易化从。其和如乐,庶品时邕。

时邕斌斌,同尘。往我祖宣,威静殊邻。首定荆楚,遂平燕秦。亹亹文皇,迈德流仁。爰造草昧,应乾顺民。灵瑞告符,休徵响震。天地弗违,以和神人。既禽庸蜀,吴会是宾。肃慎率职,楛矢来陈。韩濊进乐,宫徵清钧。西旅献獒,扶南效珍。蛮裔重译,玄齿文身。我皇抚之,景命惟新。

愔愔嘉会,有闻无声。清酤既奠,笾豆既升。礼充乐备,箫《韶》九成。恺乐饮酒,酣而不盈。率土欢豫,邦国以宁。王猷允塞,万载无倾。

冬至初岁小会歌张华

日月不留,四气回周。节庆代序,万国同休。庶尹群后,奉寿升朝。我有寿礼,式宴百僚。繁肴绮错,旨酒泉渟。笙镛和奏,磬管流声。上隆其爱,下尽其心。宣其壅滞,训之德音。乃宣乃训,配享交泰。永载仁风,长抚无外。

宴会歌张华

亹亹我皇,配天垂光。留精日昃,经览无方。听朝有暇,延命众臣。冠盖云集,樽俎星陈。肴蒸多品,八珍代变。羽爵无算,究乐极宴。歌者流声,舞者投袂。动容有节,丝竹并设。宜扬四体,繁手趣挚。欢足发和,酣不忘礼。好乐无荒,翼翼济济。

命将出征歌张华

重华隆帝道,戎蛮或不宾。徐夷兴有周,鬼方亦违殷。今在盛明世,寇虐动四垠。豺狼染牙爪,群生号穹旻。元帅统方夏,出车抚凉秦。众贞必以律,臧否实在人。威信加殊类,疏逖思自亲。单醪岂有味,挟纩感至仁。武功尚止戈,七德美安民。远迹由斯举,永世无风尘。

劳还师歌张华

玁犭允背天德,构乱扰邦畿。戎车震朔野,群帅赞皇威。将士齐心旅,感义忘其私。积势如?郭弩,赴节如发机。嚣声动山谷,金光曜素晖。挥戈陵劲敌,武步蹈横尸。鲸鲵皆授首,北土永清夷。昔往冒隆暑,今来白雪霏。征夫信勤瘁,自古咏《采薇》。收荣于舍爵,燕喜在凯归。

中宫所歌张华

先王统大业,玄化渐八维。仪刑孚万邦,内训隆壸闱。皇英垂帝典,《大雅》咏三妃。执德宣隆教,正位理厥机。含章体柔顺,帅礼蹈谦祗。《螽斯》弘慈惠,《樛木》逮幽微。徽音穆清风,高义邈不追。遗荣参日月,百世仰余晖。

宗亲会歌张华

族燕明礼顺,啜食序亲亲。骨肉散不殊,昆弟岂他人。本枝笃同庆,《棠棣》著先民。于皇圣明后,天覆弘且仁。降礼崇亲戚,旁施协族姻。式宴尽酣娱,饮御备羞珍。和乐既宣洽,上下同欢欣。德教加四海,敦睦被无垠。

泰始九年,光禄大夫荀勖以杜夔所制律吕,校太乐、总章、鼓吹八音,与律吕乖错,乃制古尺,作新律吕,以调声韵。事具《律历志》。律成,遂班下太常,使太乐、总章、鼓吹、清商施用。勖遂典知乐事,启朝士解音律者共掌之。使郭夏、宋识等造《正德》、《大豫》二舞,其乐章亦张华之所作云。

正德舞歌张华

日皇上天,玄鉴惟光。神器周回,五德代章。祚命于晋,世有哲王。弘济区夏,陶甄万方。大明垂曜,旁烛无疆。蚩蚩庶类,风德永康。皇道惟清,礼乐斯经。金石在悬,万舞在庭。象容表庆,协律被声。轶《武》超《濩》,取节《六英》。同进退让,化渐无形。大和宣洽,通于幽冥。

大豫舞歌张华

惟天之命,符运有归。赫赫大晋,三后重晖。继明绍世,光抚九围。我皇绍期,遂在璇玑。群生属命,奄有庶邦。慎徽五典,玄教遐通。万方同轨,率土咸雍。爰制《大豫》,宣德舞功。醇化既穆,王道协隆。仁及草木,惠加昆虫。亿兆夷人,悦仰皇风。丕显大业,永世弥崇。

荀勖又作新律笛十二枚,以调律吕,正雅乐,正会殿庭作之,自谓宫商克谐,然论者犹谓勖暗解。时阮咸妙达八音,论者谓之神解。咸常心讥勖新律声高,以为高近哀思,不合中和。每公会乐作,勖意咸谓之不调,以为异己,乃出咸为始平相。后有田父耕于野,得周时玉尺,勖以校己所治钟鼓金石丝竹,皆短校一米,于此伏咸之妙,复徵咸归。勖既以新律造二舞,次更修正钟声。会勖薨,未竟其业。元康三年,诏其子籓修定金石,以施郊庙。寻值丧乱,莫有记之者。

汉高祖自蜀汉将定三秦,阆中范因率賨人以从帝,为前锋。及定秦中,封因为阆中侯,复賨人七姓。其俗喜舞,高祖乐其猛锐,数观其舞,后使乐人习之。阆中有渝水,因其所居,故名曰《巴渝舞》。舞曲有《矛渝本歌曲》、《安弩渝本歌曲》、《安台本歌曲》、《行辞本歌曲》,总四篇。其辞既古,莫能晓其句度。魏初,乃使军谋祭酒王粲改创其词。粲问巴渝帅李管、种玉歌曲意,试使歌,听之,以考校歌曲,而为之改为《矛渝新福歌曲》、《弩渝新福歌曲》、《安台新福歌曲》、《行辞新福歌曲》,《行辞》以述魏德。黄初三年,又改《巴渝舞》曰《昭武舞》。至景初元年,尚书奏,考览三代礼乐遗曲,据功象德,奏作《武始》、《咸熙》、《章斌》三舞,皆执羽龠。及晋又改《昭武舞》曰《宣武舞》,《羽龠舞》曰《宣文舞》。咸宁元年,诏定祖宗之号,而庙乐乃停《宣武》、《宣文》二舞,而同用荀勖所使郭夏、宋识等所造《正德》、《大豫》二舞云。

通典 卷二十二 职官四(3)

○仆射(左右丞 左右司郎中 员外郎附)

仆射:秦官。汉因之,自侍中、尚书、博士、郎皆有之。古者重武官,有主射以督课。(古者重武官,以善射者掌事,故曰仆射。仆射者,仆役於射也。一云,仆,主也。)军屯吏、驺、宰、永巷宫人皆有,取其领事之号。(凡此诸官,皆有仆射,随所领之事以为号也。若军屯吏则曰军屯仆射,永巷则曰永巷仆射。)成帝建始元年,初置尚书五人,以一人为仆射,主封门,掌授廪假钱谷。(郑崇字子游,为尚书仆射,数直谏诤。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郑尚书履声。"后为人所谮,上责崇曰:"君门如市,何欲禁切主上?"崇曰:"臣门如市,臣心如水。"上怒,下狱穷治,死狱中。)后汉尚书仆射一人,署尚书事。令不在,则奏下众事,印绶与令同。(自汉以下,章服并与令同。)献帝建安四年,以执金吾荣邵为左仆射,卫臻为右仆射。仆射分置左右,盖自此始。(锺离意字子游,拜尚书仆射。尝赐胡侍子,当五十疋,尚书郎受诏,误以三十疋。上怒,召郎,欲鞭之。意入曰:"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臣当先坐,然后及郎。"遂解衣当鞭。上释之曰:"非锺离尚书,几误降威於此郎。"又明帝作北宫,意谏止之,出为鲁相。及德阳殿成,百官大会。上笑曰:"锺离尚书在,朕不得成此殿。"鲍永字君长,拜仆射,将兵案河东。永好文德,虽行大将军事,常白襜,路称"白衣尚书"。)经魏至晋,迄於江左,省置无恒。(魏徐宣字宝坚,为左仆射,加侍中。车驾幸许昌,宣统留事。帝还,主者奏呈文书。诏曰:"吾省与仆射何异?"竟不视。又,时欲以贾诩为仆射,诩辞曰:"尚书仆射,官之师长,天下所属,其柰於国朝何?")置二,则为左右仆射;或不两置,但曰尚书仆射。(荀顗字景倩,其外生陈泰,启顗代己。泰薨,代泰为仆射,领吏部,四辞而受。顗承泰后,加之淑慎,综覈名实,风俗澄一。又武帝诏曰:"中军将军羊祜,秉德清劭,经纬文武,虽处腹心之任,不处枢机之重,非垂拱无为之意也。其以祜为尚书左仆射。"又司马珪为尚书右仆射,时年四十九,众以为美。又周顗为左仆射,风德虽重,过江积年,恒饮酒,三日醒,时人谓为"三日仆射"。谢安亦为仆射。)令阙,则左为省主。若左右并阙,则置尚书仆射以主左事,置祠部尚书以掌右事,则尚书仆射、祠部尚书不恒置矣。(若无令,则左仆射为省主,与令同。若左右并阙,则直置仆射,在其中闲,总左右事。)宋尚书仆射胜右减左,右居二者之间。仆射职为执法,置二则为左右执法。(王敬弘为仆射,关署文案。初不省读,尝陪听讼,文帝问以疑狱,敬弘不对。帝变色,问左右:"何故不以讯牒副仆射?"敬弘曰:"臣乃得讯牒,正自不解。"帝不悦,后迁尚书令。)又与尚书分领诸曹,兼掌弹举。(王弘为仆射,奏弹康乐县公谢灵运:"力人桂兴淫其嬖妾,杀兴江涘,请免官削爵,付大理。内台旧体,不得用风声举弹。此事彰赫,暴之朝野,不敢拱默。"武帝令免官而已。)齐左右仆射行则分道,左仆射领殿中、主客二曹,(掌诸曹郊庙园陵、车驾行幸、朝仪台内非违、文官举补满叙疾假事。其诸吉庆、瑞应、众贺、灾异、贼发、众变、临轩策命,改号格制,莅官铨选,凡诸除署、功论、封爵、贬黜、八议、疑谳通关案,则左仆射主,右仆射次经之。)右仆射领祠部、仪曹。(掌诸曹库藏谷帛,文武廪给,诸军资差量人役百工,死病亡叛讨捕,考剔非违,租布税调,理船车兵器。其祠部郊庙丧赠,仪曹仪典礼学,武官除署,移井城邑,人户复除,家宅田地兴工创架运写,拘虑刑狱听讼,百工免遣,通关及案奏事,则右仆射主,左仆射次经之。)黄案,左仆射上署,右仆射次署。凡仆射掌朝轨,尚书掌谳奏,都丞任在弹违。(诸详谳事,应须命议相值者,皆郎先立意,应奏黄案及关事,以立意官为议主。凡辞诉有慢命者,曹掾咨如旧。若命有咨,则以立意者为议主。)齐梁旧制,右仆射迁左仆射,左仆射美迁令,其仆射处於中。陈亦然。后魏二仆射,左居上,右居下。(令、仆、中丞驺唱而入宫门,至於马道。及郭祚为仆射,以为非尽敬之宜,乃奏请:御在太极,驺唱至止车门;御在朝堂,止司马门。驺唱不入宫,自此始也。又尔朱仲远为行台仆射,请准朝式,在军鸣驺,废帝笑而许之,其肆情若此。)北齐仆射,职为执法,置二则为左右仆射,皆与令同,左纠弹而右不纠弹。隋文帝开皇三年,诏左右仆射从二品,左掌判吏部、礼部、兵部三尚书,御史纠不当者,兼纠弹之。右掌判都官、度支、工部三尚书,又知用度。馀并依旧。(杨素为右仆射,与高颎专掌朝政。后文帝渐疏忌素,诏曰:"仆射,国之宰辅,不可躬亲细务,但三五日一度向省,评论大事。"外示崇重,实夺其权也。终仁寿之末,不复通判省事。)大唐左右二仆射因前代,本副尚书令。自尚书令废阙,二仆射则为宰相。故太宗谓房玄龄、杜如晦曰:

公为仆射,当洞开耳目,访求才贤,是为宰相弘益之道。今以决辞听讼不暇,岂助朕求贤之意?"乃令尚书细务悉委於两丞。其冤滥大故,当奏闻者,则关於仆射。及贞观末,除拜仆射,必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及"参知机务"等名,方为宰相,不然则否。然为仆射者,亦无不加焉。至开元以来,则罕有加者。(自开元以来,始有单为仆射,不兼宰相者。)初,龙朔二年,改左、右仆射为左、右匡政,咸亨元年复旧,官品第四。(上元三年闰五月,制尚书省颁下诸州府,并宜用黄纸。)武太后改二仆射为文昌左右相,进阶为从三品,寻复本阶。神龙初,复为左右仆射。(二年九月,饬门下及都省,宜日别录制饬,每三月一进。)开元元年,改为左右丞相,从二品,统理众务,举持纲目,总判省事。(二年四月,饬在京有诉冤者,并於尚书省陈牒,所司为理。若稽延致有屈滞者,委左右丞及御史台访察闻奏。如未经尚书省,不得辄於三司越诉。)御史纠不当者,兼得弹之。至天宝元年复旧。

求大家帮我解一下签!北高峰灵顺寺财神庙求的

这段时期说你谋事不成,徒费心力。
劝:做事切莫急功近利,此时乃需平心静气,凡事踏踏实实,依据本分量力而为。大致的意思是,一般能器用,重用你的人,兴相同的想法和目的人在一起,干事业需要能工巧匠,(不是很懂可能解释有误)凡事都讲究个缘分,在秋冬这两个季节就能遇到你的主人。

求高人解签!!!

积福才能消灾,灾去财尚可留,按照规矩做事,财富就能倍数成长,
好事多做一点!第一个财运签是说别人该你的帐要回多少就是多少,是要不回百分之百的。
第二个财运签是说财运靠运输挣来。第90签 上吉 好签
忧愁事解决不了没有安宁的日子
坏运气到了极点开始好运来临了
任何事都是顺利亨通的可以成功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