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历查询吉凶,老黄历万年历农历查询
黄历怎样看?
首先告诉你:黄历中的“宜”和“忌”是不可信的!每个人的运程都和自己的八字有关。黄历中的“宜”和“忌”并不适合每个人。至于“每日胎神占方”、“彭祖百忌”等更不必细究。 黄历中的宜和不宜是根据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之间的刑冲克害来推算的,天干为 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地支为子(水)丑(土)寅(木)卯(木)辰(土)巳(火)午(火)未(土)申(金)酉(金)戌(土)亥(水)。
怎样看懂黄历
一、什么是黄历?
依西方学者戴维.邓肯(David Duncan)的说法,中国的太阴历创制于尧帝,以月圆月缺间隔做量度单位,又画分二十四节气,主要的目的是提供农民播种收成的依据。但是,并不是只有中国有农民历,在其它各国也有不同的农民历或历法,不论是东方或西方,农民历都提供了实用的生活信息,基本上,农民历不仅提供民众查阅日子的好坏、婚嫁、搬家......,而且,还常会有一些八字解析或明年生肖运势,并且会随着农民历印制的版本不同,附带会有一些星座、生活小常识......等,因此,黄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它是一种具有时效性的出版品。同时,也在农民历中,反映了中西方老百姓对于未来生命的祈愿、期待及祝福。(罗奇,民90)。
不过,在中国一般的说法,黄历之所以名为黄历者也,相传是黄帝创制的历法之故,即黄帝历的简称。亦有人称其为民历、历日、具注历等。而又因为其制定四季、二十四节气等的规则,主要是配合古代农民的播种收成,所以又称为农民历。至于黄历中的选择宜忌之说,虽然早自秦汉即有,但主要是在唐代后,黄历中才大量铺注有关行事吉凶的内容。
二、阳历、阴历、黄历、农历的比较
我们常说新历即是阳历,而旧历则是阴历也是农历,对于这种说法人们似乎深信不疑。事实上,新历是一种阳历确实无误,但旧历常被称为阴历或农历则是值得商榷的说法。
1.阳历→是以地球绕行太阳之周期为本的历法。
地球自转一次为一天。
地球绕行太阳一周为一年,一年有365又1/4天。
目前所谓的阳历,一年有365或 366(闰年)天。
一年12 等分均分为12个月,一个月有 30 或 31天(二月除外)。
2.阴历→则是以月球绕行地球之周期为本的历法。
地球自转一次为一天。
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个月,等于29 或 30天。
目前所谓的阴历,一年有12个月,354天,或13个月,383~384天(闰月)。
3.黄历→是清室颁布之历法,包含了阴历及二十四节气,用以指导人民耕作。
一般所谓的旧历其实是黄历,俗称『农历』或『农民历』;
但真正与耕作有关的,却是黄历中的『二十四节气』。
三、黄历的出版概述
黄历虽不是各大书局排行榜上的畅销书--因其虽具书的形式,却是「非主流出版品」,但相信很多人家里都会有一本该年度的黄历,甚至不只一本。尤其现在近年底,一定有不少家庭已收到一些机构所印制赠送的黄历。
很多人在婚丧喜庆、建筑动工,甚或选举登记等的择日时,都会参考黄历。事实上,它已经某种程度地制约了社会中的许多活动,对我们的影响性不言可喻。翻开现在的黄历瞧瞧,会发现它除了黄历的部分,更像是一部生活小百科全书。内容可能包括了与术数相关的部分:如十二生肖运势、星座运势、算斤两重、面相手相解析、生男生女秘方、姓名笔划吉凶等;也包括了一些生活常识:像是各地电话区码、邮政编码、简易急救法等。内容包罗万象,甚至也有一些广告,其实也具备了杂志的特质。
在前面提到,黄历影响国人至深,不过,现在虽然书局仍有贩卖,一本大约一百元左右,但今日多数人取得黄历的来源,应该还是以获赠为多。但古代当然不是如此。
由于制历在古代是拥有最高权力的表征,而且更能带来实质的丰厚利益,因此从唐代起,可说是变成了「国营出版事业」,皆由各朝的天文机构出版,如钦天监、司天监、司天台、太史局等。
黄历的长销情形自古皆然,如以元文宗天历元年为例,当年全国售卖的官印黄历,就高达三百多万本,平均每四户人家即拥有一本,而卖历的收入,更高达当年全国岁赋钱钞部分的千分之五。
四、怎样看懂黄历(先从认识干支开始)
干支:就是「天干」与「地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干者,干也;支者,枝也。
1.十天干
所谓「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个顺序的排列符号,这十个符号意涵天地之间的顺序。「天干」因为有十个,所以又称为「十天干」,古时藉「十天干」来记载日子,后来演变成某些事物的先后次序,诸如:班级的甲班、乙班、丙班、丁班......,学业成绩的甲、乙、丙、丁......,身体检查体位的甲等、乙等、丙等、丁等......,这时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于就是阿拉伯数字的1、2、3、4、5、6、7、8、9、10,或是英文字母的A、B、C、D、E、F、G、H、I、J。
2.十二地支
所谓「地支」,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个顺序的排列符号,这十二个符号也意涵天地之间的顺序。「地支」因为有十二个,所以又称为「十二地支」,古时藉「十二地支」来记载月份,目前除了历书之外,一般很少用到。
3.六十甲子
后来古人发现,单单用十天干来记日,十二地支来记月,非但不够用,而且容易混淆,于是把十天干跟十二地支加以排列组合。即用天干的「甲」配地支的「子」,成为「甲子」;用天干的「乙」配地支的「丑」,成为「乙丑」;用天干的「丙」配地支的「寅」,成为「丙寅」,依此类推,最后得到了下面六十个顺序符号,依序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这六十个符号从甲子依序到癸亥,周而复始,即通称为「六十甲子」,用来计算时间岁月。通常称一甲子为六十年,亦源自于此。
4.年干支、月干支、日干支、时干支
在《黄历》里面,年、月、日、时等各种不同的时间,全都用六十甲子干支来表示。根据《纪元通谱》的记载,黄帝于纪元前二六九八年(即黄帝元年)建国,与作乱的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仍旧平不了乱,于是黄帝斋戒祀天,天乃降干支,黄帝用十干圆布象天形,十二支方布象地形,斩杀蚩尤,诸候尊为天子。黄帝以风后为相,以力牧为将,并在纪元前二六九六年(即黄帝三年)命大挠作甲子,容成造历。
从上可知,纪元前二六九六年年干支为甲子,每六十年一轮,周而复始。一九八四年(民国七十三年)是第七十九轮的甲子年,依六十甲子顺序排列下来,二00一年(民国九十年)当然是辛巳年,因此在九十年《黄历》的封面,都会发现「岁次辛巳」的字样。
年干支六十年循环一次,月干支六十个月循环一次,五年一轮。月干支出现在《黄历》每月份的第一行,以民国九十年的《黄历》为例,在「九十年国历一月」的下面,就会发现「为己丑月」的字样,那是延续「八十九年国历十二月」的「为戊子月」而来的。当然「九十年国历二月」就是「庚寅月」。月干支六十个月循环一次,
日干支六十天循环一次。以民国九十年的《黄历》为例,国历一月一日(即农历十二月七日)为「甲子日」,那是延续八十九年国历十二月三十一日(即农历十二月六日)的「癸亥日」而来的。甲子日之后为乙丑日,因此九十年国历一月二日就是乙丑日,依此顺序类推,六十天一轮,周而复始。日干支六十天循环一次,
时干支六十时辰循环一次。一天有十二个时辰,因此时干支六十时辰循环一次,也就是五天一轮。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每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从晚上十一点开始,每两个小时换一个时辰。
11-1子时;1-3丑时;3-5寅时;5-7是卯时;7-9是辰时;9-11巳时;11-13是午时;13-15是未时;15-17申时;17-19酉时;19-21戌时;21-23亥时。
今天农历的宜与忌是什么?
正好我用的人生日历上面有黄历,我查了一下,今天宜:祈福,嫁娶,移徙,纳财,入宅,开市,作灶,破土,启攒,修坟,安葬,纳,招赘,纳婿,祭祀,赴任,求嗣,动土,纳畜,立券,行丧,治道。忌:上梁,竖柱,栽种,掘渠,放水,盖屋,冠笄,修造,造桥,筑堤,安床,造床,开仓,针灸,解除,求医,经络。请采纳。
为什么网上查的黄历结果都不一样
推算的方法不一样,用到的东西也不一样吧,现在网络发展快了,各种东西五花八门,信息传播的快,黄历这种老传统的东西也在慢慢发生变化,推算黄历编写黄历是需要很多资料的,然后经过推算得来,可能人们演算的方式方法改变了吧,或者说不像以前那么有人来专门的推算了
老黄历中的宜不宜,吉凶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日历是按照六十甲子来轮流的,六十甲子是按照10天干和12地支组合起来的
这些天干地支分别属于金木水火土不同的五行
如果天干地支搭配不好,如今天是辛亥日。辛属金、亥属水,金生水为五行相生。
宜
祈福 嫁娶 安床 作灶 斋醮 祭祀 求嗣
求财 纳采 修造 赴任 竖柱 栽种 送礼
经络 盖屋 穿井 捕捉
老黄历里面有个时辰凶吉,凶吉是什么意思?比如今日宜做什么在吉时做更...
凶吉这是好与不好。。。在吉时做更好一点但似乎也只是迷信
黄历是什么
简单的说,黄历其实就是一种记载着某些东西的书籍!
黄历也叫皇历,是在中国农历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带有许多表示当天
吉凶的一种历法。古人把每一天的“喜”和“忌”都记在日历上,作行动
指南。
比如说,今日不宜动土,明日可以搬迁,后日赶紧立灶等等。
黄历主要内容为二十四节气的日期表,每天的吉凶宜忌、生肖运程等。
黄历中的各种术语:
祭祀:指祭拜祖先和神明等。
安葬:举行埋葬等仪式。
嫁娶:结婚的日子。
出行:外出旅游等。
祈福:祈求神明降福或设醮还愿之事。
动土:建筑房屋时、第一次动起锄头挖土。
安床:指安置床铺。
:佛像塑成后、供奉上位之事。
纳采:订婚时受授聘金。
入殓:将尸体放入棺材。
移徙:搬家、迁移住所。
破土:指埋葬死人。
解除:打扫房屋。
入宅:搬入新家。
修造:修理建造房屋。
栽种:种植作物。
开市:商店开张营业。
移柩:移动棺材。
订盟:订婚仪式的一种,俗称小聘。
拆卸:拆毁房屋。
立卷:订立各种契约互相买卖之事。
交易:订立各种契约互相买卖之事。
求嗣:向神明祈求后代。
上梁:给房屋装上大梁。
纳财:购屋产业、进货、收帐、收租、讨债、贷款、五谷入仓等。
起基:建筑时、第一次动起锄头挖土。
斋醮:庙宇建醮前需举行的斋戒仪式。
赴任:走马上任。
冠笄:男女年满二十岁所举行的成年礼仪式。
安门:放置正门门框。
修坟:修理坟墓。
挂匾:指悬挂招牌或各种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