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占卜特点总结,商朝占卜文化

为什么商朝人一言不合就占卜?

商朝就有了甲骨文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甲骨文还有一个名字:甲骨文辞字,它的功能就是占卜。那么商朝人都会占卜些什么东西呢?

姻缘。这是从古至今人们都会关注的东西,商朝人也很关心,那时候的人很重视姻缘,尤其是选到一个好的媳妇简直就是捡了个大宝贝,在关键时刻,女人是要带兵打仗的,或者让娘家帮忙平定战乱。

看病。要是在现代通过占卜来看病,别人都会说你老封建,老古董。但是在商朝的时候,医疗水平落后,巫师就是当时的医生,生病了只能找巫师,这时候巫师给予的心理暗示就很重要。在据统计,甲骨文中所见疾病多大50多种。

选房子。现在人买房要考虑交通、户型、装修等等一大堆问题,商朝人也是很注重的,《史记》里面就记载商人迁都就有13次。

这样看来,从商朝开始,人们祈求的东西都是差不多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仍然是人来共同的愿望。

什么是占卜? 在商代能进行占卜的都是哪些人?他们都向谁占卜?王室贵族通 ...

占卜,意指用龟壳,铜钱,竹签,纸牌或星象等手段和征兆来推断未来的吉凶祸福的手法。一般是国家的天子和其他权利比较大的人才可以占卜。所以当时有一句话“国家大事、在祀与戎”。商朝的占卜对象一般都是向鬼神,就是所谓的“不问苍生问鬼神”。贵族一般遇到攻伐打仗等大事时会占卜。

商朝占卜,以鬼神治国创造了哪些东西?

在商朝的遗址安阳殷墟出土了大量的商朝遗迹和甲骨文,而甲骨文大多是用来占卜的卜辞,这些卜辞记载了大量的商时历史,其中就有记载“武丁封子子宋於宋”的甲骨卜辞,这表明至少在武丁帝时分封就已出现。商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占卜,以鬼神治国的时代,众多文献记载商民信占卜鬼神之事,从国家大事到日常生活都要占卜。

鬼神崇拜是商民的特点,具体起源不得而知,但由于鬼神崇拜,喜好占卜创造出了中国最早的文字。因为商民鬼神,巫师就要让鬼神可以显现,占卜是最能体现鬼神显现又最简单的方式,占卜就得以流行开来。

占卜的首要问题是怎么可以让巫师一目了然的知道结果,并且不让别人怀疑巫师的自我加工而相信是真的鬼神的意思。用历史事件或者发生过的事情来断定吉凶是最浅显和最让人信服的方式,于是记载历史事件就开始了。记载新的历史事件就需要一直创造文字,甲骨文也就越来越丰富。反之也一样成立,巫师用最早的文字记载历史事件来给商民占卜,慢慢成为了鬼神流行。

占卜越到后面越复杂,因为随着历史事件的增多,吉凶就越发的多样性,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祭祀鬼神也就出现了。商朝时由于处于奴隶社会,社会生产力不足,牛羊等等用来祭祀的牲畜也可以用来促进生产和食力,而奴隶却要消耗粮食,同时奴隶也可以通过战争来补充,所以以人祭鬼神大行其道。安阳殷墟出土了众多的活人祭祀坑穴,同时出土的还有众多的活人殉葬坑穴。这是由活人祭祀鬼神而来。以人祭鬼神并且得到接受(因为没有反对所以是接受),那是否意味着以活人殉葬可以成为鬼神?即使不能成为鬼神带着众多活人殉葬也可以受到鬼神的照顾。这种想法只要有万一的可能也会被实行,而商朝更是一个鬼神治国的国家,这种想法极其诱惑,活人殉葬也就流行了起来。

但是人祭和人殉对于奴隶的需求就变大了,于是商朝就积极的向外扩张以获得奴隶。商朝的主要对手是东夷。

商代的占卜是什么

古代社会在决定邦国大事前,国王、贵族、庶人要求得到思想上的统一,占卜是协同各方达成共识的手段,故《慎子.威德》云:“故蓍龟,所以立公识也。”《尚书.洪范》云: 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身其康疆,子孙其逢吉。 重大事件的占卜结果,国王要通告王朝的贵州官吏及民众。《尚书》中的《盘庚》、《大诰》等文献都有相关的记载。古代有听卜的仪式,如《左传.哀公四年》云: 士蔑乃致九州之戎,将裂田以与蛮子而城之,且将为之卜。蛮子听卜,遂执之。 下三版卜辞可能是同时同事的占卜: 《后》下27.13:辛未王卜曰:余千多君曰:腾卜有祟. 《殷礼在斯堂拓本》:辛未王卜[曰]:余告[多]君曰:朕[卜]吉。 《后》下16.21:辛未卜,中,贞夕卜不同,惟其□。王占曰:唯□,唯其拜于□癸。 这组卜辞中商王占卜如何向“多君”通告占卜结果。李学勤认为“多君”是卿士。(6)行组卜辞中又有: 《续存》上1507:辛巳卜,疑,曰多君弗言,其有于祝,庚丐。九月。 辛巳卜,疑,曰唯王祝,亡害。 “言”,指议论。商王担心卿士不满于王朝的政策,希望举行祝祈,消除不安。行组卜辞中又有: 《后》下13.2:丁酉卜,疑,曰多君曰来吊以 。王曰:余其禀。从王。 显然是商王和卿士发生争执,故通过占卜决定是否顺从商王的意见。 宾组卜辞中有: 《合》56111:丙子卜,韦,贞我常驻年。 丙子卜,韦,贞我不其受年。 贞王其有曰多[君]。 贞王勿曰多君。 贞王其有曰多君,若。 贞即。 贞史。 两条卜“受年”的卜辞即“岁卜”,《说文》云:“年,谷熟也。”《左传.哀公十二年》云:“国人望君如望岁焉。”其他卜辞云:“勿曰多君”、“其有曰多君”,等等。是卜问商王如何通告卿士的事情。 晚商卜辞中有: 《合》36511:丁卯王卜,贞今咎巫九咎。余其从多田于多白正孟方伯炎。唯卒羽日步,亡左自上下于血示,余受又又。不蔑捷,□告于兹大邑商亡害在犹。 商王将会同诸侯征讨孟方白,要在周祭羽日祀典结束时出发,得到上下神祗的佑助,必定取得胜利。特向大邑商的民众通告,占卜顺利。

商代是怎么利用甲骨占卜的

甲骨文占卜的方法是将处理后的龟甲或兽骨,在背面加以钻洞到即将穿透又尚未穿透的程度,再用火烘灼,龟甲的正面就会在钻洞的四周围出现裂纹,这些纹路称为“兆”。负责观察纹路的人,也就是负责占卜的人,叫做“卜官”,在判断吉凶之后,才将卜问的内容书写、刻画在甲骨上。

如何辨别甲骨文?

甲骨文的作伪并不高明,鉴定时须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看卜骨之新旧.甲骨埋入地下三千余年,被有的学者称作“亚化石”,自然有一种古朴感.作伪者常用大版新鲜牛骨来刻字(因龟甲较难刻契,且易碎裂),故凡遇大版牛骨刻辞须谨慎.如英国驻安阳长老会牧师明义士(James Mellon Menzies)于1914年起开始搜集甲骨文,结果初次所购之大骨版,全系新鲜牛骨仿制,收藏不久,即腐烂发臭.
第二,若能目验实物,可看切口之新旧.即便是利用出土之甲骨新刻文字,因切口新,作伪者常用粘性泥土涂抹.将甲骨浸泡水中不久,即可用刷子刷去泥土,切口便一目了然.而真品则因土色深入刻痕内,一般是洗刷不掉的. 刻在肩胛骨上的甲骨文
第三,看内容是否符合卜辞的文例文法.因作伪者并不懂甲骨文的内容,多数是胡乱抄袭真片上的文字,东拼西凑,甚至倒写、刻错亦浑然不觉.因此,在鉴别时要注意看刻辞是否连成文句.一条完整的卜辞,由前辞(又叫叙辞,写占L日期,以干支表示,同时又写占L者名,通常是商王的史官)、问辞(又叫命辞,是要问的事)、占辞(商王看了卜兆以后所下的是非结论)、验辞(占卜后结果的应验情况)这样四部分组成,不过许多卜辞都不完整,一般只具有其中的几部分.
第四,看刻辞格式.在龟甲上的刻辞,分两种式样:刻在左右边缘部分的,由外向里读,确切地说,刻于左甲边的文字,从左向右读,刻于右甲边的,则从右向左读.另一种是龟腹甲的中缝两边文字,皆由里向外刻,即在中缝左侧的文字,由左向左读,在右侧的,由右向右读.在牛骨上的刻辞,一般刻在骨的边缘,是由外向里读.几条卜辞刻在一起,一般由下而上排列.
第五,看字体.商代甲骨文跨越了自盘庚到帝辛12位商王计270余年,卜辞年代明确可以判断的是武丁到帝乙8位商王.在这段时期内,文字写法有过变化.有学者根据这些变化和其他考古成果将殷墟卜辞分为五期,第一期为武丁时期,字体相对大一些,第五期较小,有些在写法笔划上也有不同,可以从甲骨学工具书(如高明《古文字类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上查对.
第六,看贞人(卜人)名字.贞人即当时替商王占卜之人,为史官.贞人生活于一定的时期,贞人名是断代的依据之一.早期与晚期的贞人不可能共主占卜之事,故不应在同片甲骨上出现.不少专著对此有研究,且列表对照,一目了然(如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
总的说,甲骨文辨伪较其他文物的鉴定要简单些,只是遇到利用出土的无字卜骨仿刻全部真片或一片甲骨上真伪参半须倍加小心.前人在这项工作的研究上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一般西人所著录的甲骨书中伪刻较多,如《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柏根氏旧藏甲骨文字》、《金璋所藏甲骨卜辞》等,引用时要注意.如《金璋所藏甲骨卜辞》第668片左上部“癸丑王卜贞旬无祸王占曰吉”等 三条卜辞系真迹,而下半部字虽大而清晰,于文义却不通,系伪刻.作伪者有的本是刻字出身,便被古董商相中,专干伪刻卜辞勾当.如董作宾《甲骨学五十年》中提到的蓝宝光,便能仿刻完整的真片,其工细程度几可乱真.幸而此人不懂文例文法,否则在甲骨上大肆“创作”,会给今日的辨伪工作平添许多麻烦.
除商代卜辞外,1954年起又发现了大量西周甲骨,其中有字的不少,时距殷墟卜辞的发现已半个世纪,作伪之风无存,当然也就谈不上辨伪了.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