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水名人名墓,名人风水祖坟欣赏

中国著名的50位历史人物墓地分别在什么地方

中国著名的50位历史人物墓地分别在什么地方?
(1) 孔子:山东曲阜县
(2) 屈原:河北秭归县
(3) 荀子:山东苍山县
(4) 范蠡:安徽涡阳县
(5) 张良:河南兰考县
(6) 张骞:陕西城固县
(7) 司马迁:陕西汉城县
(8) 王昭君:内蒙古呼和浩特
(9) 王充:浙江上虞县
(10) 蔡伦:湖南耒阳
(11) 张衡:河南南阳市
(12) 华佗:江苏徐州市
(13) 张仲景:河南南阳市
(14) 诸葛亮:陕西勉县
(15) 关羽:湖北当阳
(16) 王羲之:浙江嵊县
(17) 陶渊明:江西九江市
(18) 玄奘:陕西长安市
(19) 李白:安徽当涂县
(20) 杜甫:河南巩县
(21) 韩愈:河南孟县
(22) 白居易:河南洛阳市
(23) 柳宗元:广西柳州市
(24) 范仲淹:河南伊川县
(25) 欧阳修:河南新郑县
(26) 苏洵:河南郏县
(27) 司马光:山西夏县
(28) 苏轼:河南郏县
(29) 苏辙:河南郏县
(30) 岳飞:浙江杭州市
(31) 辛弃疾:江西铅山县
(32) 元好问:陕西忻县
(33) 杨万里:江西吉水
(34) 施耐庵:江苏兴化县
(35) 唐寅:江苏苏州市
(36) 李时珍:湖北蕲春县
(37) 刘伯温:浙江文成
(38) 郑成功:福建南安
(39) 蒲松龄:山东淄博市
(40) 林则徐:福建福州市
(41) 鲁迅:上海市
(42) 秋瑾:浙江杭州市
(43) 廖仲凯:江苏南京
(44) 孙中山:江苏南京
(45) 方志敏:江西南昌市
(46) 冯玉祥:山东泰安市
(47) 何香凝:江苏南京
(48) 李大钊:北京市
(49) 左权:河北邯郸市
(50) 宋庆龄:上海市

历史上名人名墓的好风水宝地有哪些

光一个洛阳铲,就应该知道是在洛阳的。
生在苏杭,葬在北邙。洛阳地处中原,古来为文人荟萃之地。此邙山雄浑逶迤,土厚水低宜于殡葬,所以历代帝王将相、富户巨贾,皆迷信北邙为风水宝地,多葬于邙山下,故民间有“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之说。以致“北邙山上少闲土,说是洛阳人旧墓”、“北邙无卧牛之地”,成为我国最为集中浩大的墓葬区。
中国好像一共300都个皇帝,100多个葬在洛阳。还有无数文人骚客,王勃、白居易、关羽、杜甫、苏秦、张衡数不过来,太多太多了。。。

中国风水最好的山:葬着24位皇帝数万贵族,这是哪里?

"北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旧墓人家归葬多,堆著黄金无买处。"——唐·王建《行》节选

中国有句古话叫"生于苏杭,葬于北邙"。苏杭大家都知道,江南美景,鱼米之乡,文人荟萃,这里既富庶又安详,哪怕到如今苏杭也是全国最宜居的城市。但这个地方很多人估计没听过,为啥要葬在北邙呢?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我国文明历史悠久,光是世袭制朝代就有4000多年的历史,漫长的历史中有无数朝代更迭,自然也创造出了众多历史名城,比如说大名鼎鼎的十三朝古都西安,再比如说拥有举世瞩目的紫禁城的北京。但真要说到历史名城,有座城市一定落不下,那就是洛阳。

在大家固有印象当中洛阳只是"东都",但实际上洛阳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上古时期,乃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因洛水而闻名。大禹建立夏朝后将天下划为九州,洛阳属于古豫州,乃是当时的中心,夏商周时期基本都建都在此处,二里头遗址都听说过吧?就在洛阳附近。

西汉建立后一开始也是建都在洛阳,后来才迁都去的长安;而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又将王都迁回了洛阳。到了曹魏时期,魏文帝曹丕也在此建都,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晋、北魏等都城都在此处,包括隋炀帝时期依旧将都城建立在此处。一直到了唐朝,长安都城位置确立,洛阳沦为了东都,到了元代才不复为京。

为啥介绍了这么久的洛阳?因为洛阳这地方自古就是中原重地,中心中的中心,王侯将相多如过江之鲫。不过人终有一死,洛阳的王公贵族死后葬在哪?正是邙山。由于邙山位于洛阳北方,慢慢的就称为了北邙。

山上到底有多少陵墓?我们先来说说那些出名的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在这,汉光武帝刘秀在这,魏文帝曹丕在这,晋宣帝司马懿(司马炎追封的)在这,还有那些著名的亡国皇帝,什么唐后主李煜,陈后主陈叔宝,"扶不起的阿斗"汉怀帝刘禅都在这,顺便周朝那一堆天子也都埋在此处。

再加上什么苏秦的、张仪的、杜甫的、狄仁杰的、吕不韦的、樊哙的、石崇的、班超的……权臣也好,大画家大诗人也好,谋士将军也好,只要有点能耐的都葬在此处,共有数万贵族陵墓。

邙山陵墓大致可以分为4段,东周、东汉、后唐一段,东汉、西晋一段,西晋、曹魏一段、北魏陵墓群又一段,再加上其他王侯将相跟名人墓,可以说在邙山上随便走几步就能看到墓碑耸立,石刻成群,一铲子下去全是文物。知道考古跟盗墓最实用的工具洛阳铲吧?就是当初洛阳附近的盗墓者为了偷盗发明你的。

那么为何邙山上面会有这么多古墓呢?除开上面说过的洛阳自古以来就是古都,全国中心之外,这里的地质也非常适合下葬。且不说邙山属于秦岭余脉,乃是"神龙筑穴"之地,非常符合中国古代的风水学说,光是这里的土质就非常适合下葬,水位低土质深厚,粘结性又好,在这里下葬可以对陵墓进行很好的保护作用。

说说大家心目中中国历史上最神秘和最厉害的墓穴

武则天;;;;;;;;;
答案网上找来整理的,呵呵,自己也长了见识
陪葬品最无法估计的陵墓:秦陵
秦陵陪葬品的数量到底有多少?司马迁称,“奇器珍怪徙藏满之”。最新考古勘探资料显示,秦陵地宫东西实际长260米,南北实际长160米,总面积41600平方米,规模相当于5个现代标准足球场的大小。地宫就这么大,里面的陪葬品以“藏满之”来推测,数量该惊人了。仅秦始皇睡的那具墓棺,就有陪葬的珠宝文物几十万件;阵容宏大的兵马坑则更是震惊世人,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由此也可见秦陵“第一陵”的地位。
不过,有学者认为,秦陵地宫中的陪葬品未必有那么丰富。理由是,在公元前206年,秦陵被挖掘过。当时,项羽为了报复秦王的横征暴敛,入关后,动用了30万人,“盗掘其陵墓,燔烧其宫观,三十日动物不绝”。除了这一次,后世盗挖秦陵的事也未断过,如在民国初年,军阀孙连仲就打过秦陵的主意。但这从侧面也说明,秦陵当中陪葬品的丰富了。也有人说,秦陵的地宫并没有被打开过,当年项羽确实是想掘开秦陵,但因秦陵太坚固,无功而返,仅留下了两条“霸王沟”。已完成的对秦陵的考古探测,初步证明秦陵的地宫仍然完好无损。探测中发现盗洞有两个,直径达1米,但深度只有9米,离地宫很远。目前,已出土文物和发现的被盗物品,多为陪葬坑或甬道内的陪葬品,秦陵地宫中的宝物无法估量。
无法估计,所以神秘。呵呵
不过综合考虑更神秘的还是:::武则天的
武则天陵墓谜题待解 专家详解种种猜测
近日,一则关于“乾陵地下埋藏有500吨文物”的新闻,让社会各界再次聚焦一直以来谜团重重的乾陵。随后,陕西乾陵博物馆更是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此问题进行澄清,并明确表示:“乾陵藏宝500吨”这一说法违背了文物考古常识,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实际上,作为唐十八陵中唯一一座未被盗掘的陵墓,关于乾陵的种种猜测一直不断,《兰亭序》是否埋藏其中?乾陵究竟有多大?……随着乾陵考古工作的不断开展,关于乾陵的种种谜团终将一一揭晓。
谜题一 乾陵藏宝500吨?
关于乾陵最新的新闻就是最近被热议的“乾陵藏宝500吨”。这一数字究竟是谁提出来的呢?在此报道中提出,乾陵藏宝500吨,最初是由一位在乾陵进行长期采访的作家提出的。虽然此人并非考古工作者,但他的观点不无道理,如果在常见的金银财宝、书画绸缎等随葬品的基础上,再加上乾陵的石门、石棺等文物,乾陵中的文物重量达到500吨是有可能的。报道还提出,在埋葬唐高宗的时候,随葬品的价值就占了全国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20多年后,武则天驾崩,她的儿子又将全国三分之一的金银珠宝随她带进了乾陵。
专家观点:文物按吨计不科学
记者采访了乾陵博物馆业务部主任刘向阳,他说,任何一个正规的文物考古工作者,都不会把文物按吨来称呼,一般都是按件数,或者组数来称呼,不可能是按吨来计。至于乾陵中具体藏有哪些宝物,现在还都只是猜测。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的刘庆柱对乾陵500吨珍宝的说法则认为,说这话的一些人,如果有一个善良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种提法并没有根据。
谜题二 乾陵地宫究竟有多大?
在人们的印象中乾陵不仅外观宏伟,修建坚固,内藏也十分丰富,由于它的独特性,其规模应该一定是相当壮观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分别对周围的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和章怀太子墓进行发掘,一些学者专家认为,从当年出土的墓道和陪葬墓规格来看,这三座墓在唐朝所有陵墓中的规模是最大的,都是双石墓,都有前室后室,而且墓里面有石椁,加上墓道大概有80多米。如此推算的话,与现在发掘的同时代的最大墓相比,帝王陵墓肯定要超出这个范围,所以乾陵整个地宫的规模应该说是相当大的。
专家观点:乾陵地宫大约300立方米
南京建筑学者陈景元先生根据计算得出,从乾陵地宫施工工期来推测,乾陵地宫很可能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他认为,乾陵地宫的工程规模是否能够达到人们预测的程度,最关键的问题是乾陵地宫施工工期。
陈景元根据一些史料的记载认为,唐高宗在生前,并没有为自己预先建造过陵墓;他认为乾陵地宫部分的修建时间是从唐高宗去世到灵柩返回长安的8个月的时间里。
这么短的时间,在梁山的基岩之上,以人工锤打的方式,去开挖秘密隧洞,到底能够凿出多大的地下空间?按照河北满城西汉刘胜墓和徐州狮子山汉王墓的建造时间以及施工进度来看,扣除乾陵的前期准备、后期收尾,真正用于乾陵地宫开挖的时间,最多为7个月。即使按每天开凿1.4立方米计算,山体之中被开凿出来的内部空间,大约仅为300立方米左右,这就是乾陵地宫能够形成的建筑规模,这个规模与唐太宗昭陵地宫相比,完全是“小巫见大巫”了。
谜题三《兰亭序》藏在乾陵?
乾陵埋葬着唐高宗李治和大周女皇帝武则天。据记载,唐高宗临死时,曾遗言把他生前所喜爱的字画埋进墓内。据史书记载,《兰亭序》在唐太宗李世民遗诏里说是要枕在他脑袋下边。也就是说,《兰亭序》应该在昭陵,而不在乾陵。但五代时期的耀州刺史温韬将昭陵盗了,在他写的出土宝物清单上,却并没有《兰亭序》,因此有猜测认为,《兰亭序》藏在乾陵。而且乾陵一带的民间传闻中,也早就有《兰亭序》陪葬武则天一说。
专家观点:纸制品难保存
乾陵博物馆业务部主任刘向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兰亭序》是否在乾陵,目前还仅仅是一些学者作出的种种推测,现在还没有定论。
刘庆柱在接受新浪网友关于《兰亭序》是否在乾陵的提问时表示,《兰亭序》在乾陵的这个推测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历史也有这方面的记载,比如唐太宗昭陵的随葬品中就有一些书法作品。
消失了一千多年的《兰亭序》究竟在何处,人们是否还有机会目睹到它的真面目?刘庆柱表示,对此也不要抱太乐观的态度。他个人认为,按当时的说法,书法作品已经以纸为主了,而并不是用简,能够把纸制品保存下来的唐代墓葬,现在为止还绝无仅有。
在关中地区的气候条件下,古代墓葬已经发掘了数以千计,或者几千计,包括汉代,唐代时期的,或者一千多年前的,没有一座在墓里的纸张能够保存完好,纸张做得越精细保存就越困难。
迷题四:::
乾陵内部结构还未探明
位于西安西北80公里的乾陵,埋葬着盛唐时期的唐高宗李治和大周皇帝武则天,是我国仅有的一座两个帝王的合葬墓,也是目前所知唯一没有被盗掘过的唐代帝王陵墓,被誉为“唐陵之冠”。这种“两个皇帝两个国号,一对夫妻埋在一个陵墓”的情况世上少见,其地面上的石华表、石马、石人、无字碑等文物十分壮观。
话说公元前三千年的古埃及金字塔,铭文写道:“伟大不朽的法老在此观看壮丽的天空,日出和星辰,伟大不朽的法老与天地同在。”----壮哉!古埃及人、金字塔主人法老们的想象力和气魄何其大也!
再说乾陵,它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距西安城80公里,是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合葬陵,因处于长安的西北方、八卦乾位而称作乾陵。
自唐太宗始,唐朝诸帝多以山为陵,以乾陵最典型。乾陵石像生之多,神道之长,陵丘宝顶之大,用地面积之广,都是前朝帝陵所不及。乾陵依梁山而建,乾陵以山为陵,呈圆锥形,利用梁山主峰(北峰)和南面两个山峰作为布局的骨架。北峰海拔l047.6米,呈圆锥形,是墓室所在地。南面两峰,东西对峙,构成陵园的天然门户。停车场位置:海拔790米(只是GPS数据,并非1956年黄海高程系。但似乎很多中国人把美国GPS标准当作法定高程系)。这样,陵墓土石封至少在200米高度。整个陵园范围方圆40公里,周围还有王公贵族陪葬墓17座。众多的石象生和梁山北峰的高大山体,共同构成了乾陵雄伟壮观的气势。历经战乱,现仅存石刻碑碣。
从七节碑规格来看,武则天身葬关中平原突兀而起的最高峰,其陵墓自身气魄之大,陵墓自身高度、规模甚至超过秦始皇(不算陪葬),并取日、月、金、木、水、火、土为伴,气吞天地宇宙!而且,居然在下文提到的信息时代依然能够独领风骚!如此之气魄,亘古未有几人能够超过!这样,从逻辑就可以推断,武则天无字碑必须与陵墓、七节碑相对称,就是俗话说的要“压得住”,必然是功大而不语、任予后人评说,这样的解释和气魄才是可信的。
而其他推论,例如战乱无时间、无心写刻出碑文,则是经不起现场格局推敲的。再者,衔头是写短命的“大周”“**皇帝”呢,还是“大唐**皇后”呢?写哪一个都不是武则天本意,太难了,干脆不写。
吼狮;郭沫若1962年题字碑。其雄浑与威严不可名状
到达乾陵顶端。此处有条石被铁水浇铸。这里一面是雾,背后是雨,往下又是大沟。站在此处,感觉灵异,云雾飘来,像雾、像雨、又像风,,,
雨雾中,GPS接收卫星数目、信号强度现场“立此存照”。奇观啊!

GPS系统在全球有24颗定位星,在乾陵之巅,海拔1046米,GPS居然显示出能够接收到10颗卫星信号!几乎从未见过这种情况,并且还是信号强度满格!令笔者大为惊异!

从唐代到信息化普及的今天,时间已经过去一千多年,至今此高地的选择依然令人感到不可思议!~~高!实在是很高!

须知,在中国陆上腹地,这样的地理位置少之又少。一般能够接收到3-5颗卫星,并且强度不定。笔者只是在茫茫大海船只甲板天棚上、极其高大的山峰遇到过这种10颗定位星同时出现的情况,在一般地点极难见到。这意味着:乾陵旁边半径数十公里内,再没有任何高大山体、建筑能够阻挡它凛然通向太空之路和放眼四望的视野!
下山之路,幽深莫测
----“葬我于高山之巅兮”,永望日月星空河山。
慢慢了解整个乾陵布局和实地感受,开始佩服武则天为自己在广褒的关中平原选择了这样一个高敞的地方,其独到的眼光、宏大的气魄和胸怀,直到今天的信息时代,依然被人啧啧称奇,能够据此俯瞰自己辽阔的疆土,最好地接收茫茫太空的信息!其吞吐宇宙、星辰、日月、天地、山河之壮志,毫不逊于古埃及法老们的金字塔铭文,巾帼不让须眉!甚逞于须眉!不愧千古第一
关于则天陵墓神奇结构的图片:
http://blog.daqi.com/article/50019.html

古代名人对于墓地的选择很讲究,你知道哪些例子?

风水是从古代发展到今天的,在古代,风水学更加流行,中国的风水学讲究一个“天人合一”原则,以人为核心。古代的帝王在选择墓葬位置时候,必定是邀请风水大师参考下风水问题,秦始皇的墓穴前几年被发现,风水师都称此乃风水佳地,以至几千年过去,内部物品保持完好。那么,在古代,一些帝王选择陵寝怎么和风水相结合呢?

选址原则一:依山傍水

我们的祖先在生存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蕴涵着智慧的生活经验,其中在背山面水的地方建立定居点就是很重要的一条。当今考古所发现的原始部落遗址几乎都建在河边台地,这与当时古人狩猎、捕捞、采摘果实的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其实这也就是风水理论中依山傍水原则的由来。

明代宣德年间,张谷英率族人来到湖南岳阳县渭洞乡。这里的地形给了他很深的印象:五百里幕阜山余脉绵延至此,在东北西三方突起三座大峰,如三大花瓣拥成一朵莲花,是风水学里典型的“土包屋”式的依山形式。于是张谷英带大家在这里定居下来,过着安宁祥和的生活,五百年来发展成为六百多户、三千多人的大家族。这是比较典型的好风水旺家宅的事例。

选址原则二:土质检验

很多古代帝王的陵墓现在都已经成为旅游观光景点,大家不难发现,这些墓葬的所在地一般都有山清水秀、风光秀美、空气清新、草木丰茂的特点。也就是说,这里的地形地貌和水土都是比较优良的。其实,在堪舆师给帝王选择陵寝的过程中,他们除了十分重视方位形势等因素外,对于当地的土壤质量也是非常重视和挑剔的。针对这些问题,他们常常在相地时亲临现场,用手捻,用嘴嚼尝泥土,甚至挖井察看深层的土质和水质,俯身贴耳聆听地下水的流向及声音,这些看似装模作样,其实不无道理。

资阳名人祖坟风水故事

乐山大和尚永寿( 峨眉山佛学院院长、报国寺方丈等);倪文涛(当代小说家,散文家、等);林永松(峨眉山市农民国画家)资阳刘朝聘(资阳市书法家协会主 席);龚仁军(青年书画家)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