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之气包括哪些,先天五行之气

先天之气,气化为精;后天之气,精化为气出自

出自:《灵枢。本神》、《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1.先天之精气:这种精气先身而生,是生命的基本物质,禀受于父母,故称之为先天之精。“生之来谓之精”(《灵枢。本神》)。人始生,先成精,没有精气就没有生命。这种先天之精,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榍,父母之精气相合,形成了胎。所谓“方其始生,赖母以为之基,坤道成物也;赖父以为之栀,阳气以为捍卫也”(《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先天之精是构成生命和形体的物质基础,精化为气,先天之精化为后天之气,形成有生命的机体,所以先天之气是人体之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2.后天之精气:后天之精包括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因为这类精气是出生之后,从后天获得的,故称后天之精。气由精化,后天之精化而为后天之气医|学教育网整理。呼吸之清气:通过人体本能的呼吸运动所吸人的自然界的新鲜空气,又称清气、天气、呼吸之气。“喉主天气”(《素问。太阴阳明论》),“天气通于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体赖呼吸运动,使体内的气体在肺内不断交换,实行吐故纳新,参与人体气的生成。故曰:“天食人以五气,五气人鼻,由喉而藏于心肺,以达五脏”(《类经。气味类》)。

什么是先天之气

先天一气,又称先天真一之气、先天真气、太乙含真气,道教内丹学专有名词。其意为在天地生成之前的一气,是天地万物的本根母体。道教丹道的先天一气说,渊源甚早,可追溯于《老子想尔》关于道气的论述,是蜀地独有的丹道理论。

先天一气说得五代彭晓而发扬光大,后被张伯端《悟真篇》、翁葆光《悟真篇注释》、赵友钦《仙佛同源》,陈致虚《金丹大要》等丹家、丹经所继承和发展,为丹道正宗学说。先天一气,与所谓“先天气,后天气”概念中的“先天气”完全不同,学人多有混淆,是所必辨。

扩展资料:

人的三宝若少一宝人即死亡,人的三宝又分先天和后天。先天三宝为元神、元气、元精。后天三宝为识神(思虑神)、呼吸气、交感精。

先天后天相互配合,不易分析,不到最深功夫,是分不开的。后天思虑之神和先天不神之神(即不用意念而自然的知觉,也叫真觉)虽是能分,但也有连带关系。先天元精(即先天而生的和不知不识、静到极处而发生的真一之精)和后天性欲之精,也是不易辨明。后天呼吸之气和先天真一之气易辨而难分清浊。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先天一气

先天之气指人受胎后,秉承的父精母血,化为肾水,所以它的本义就是“肾气”。先天之气是指一个人天生的气质先天之气就是出生时即存在的贮藏于肾之气。
气,同血、津液、精一样,均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气既是物质的也是功能的,也是经络信息传递的载体,先天之气由肾精所化,因此也称为肾气。
先天之气的生成
人始生,先成精,肾精是构成生命的最基本物质。
肾精生成之后,贮藏在肾中,并转化为肾气,此气即为先天之气,为构成生命体的物质基础,并成为一身之气的主要组成部分。
先天之气与肾精的多寡相关,肾精充足则先天之气旺盛,肾精亏虚则先天之气不足,甚者会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
先天之气的主要功能
先天之气是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主要体现为肾气、肾精的生理功能,主宰生长发育和生殖两个方面。
人出生后,先天之气成为生长发育的源动力,肾主骨生髓,主要表现在骨骼与牙齿的生长变化。《黄帝内经》论述了人体生命的不同时期,随着肾气不断充盈与逐步衰减,表现出不同的状态。如幼儿时期的换牙阶段与肾气密切相关。人出生以后,肾气逐渐充盈,幼儿时期开始更换乳牙,此时若肾气不足,会导致齿迟、发迟、语迟、立迟、行迟等五迟之症。成人肾气不足会出现神疲乏力、性趣减低、耳鸣、腰膝酸软等表现。
肾气对生殖功能的正常发挥有重要作用,肾气中含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对于生命的繁衍意义重大。在青春期,肾气充足到一定水平时会形成天癸,对女性行经及男子排精有重要作用。天癸充足则女性月经正常,若天癸耗竭会出现闭经等病症,生殖能力因而减退。对于肾气亏虚导致的不孕不育,中医治疗经验非常丰富,常用方有五子衍宗丸、调经促孕丸等。
先天之气又分为阴阳二端,阴气可以滋养、宁静,阳气则可以温煦、促进。阴气不足多表现为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等;阳气不足多表现为畏寒肢冷、便溏神疲等。不知道。
玄学中好像是婴儿的呼吸方式(婴儿不呼吸,靠先天真气生活。)婴儿出生后会被后天真气说浑浊,但通过修炼是可以回到先天真气。

所谓先天之气,就是与生俱来的气质,或优雅,或霸气,或聪慧......

源于优良的基因,举一个例子,如良种马,直接用基因说明问题。虽说与人的先天之气有别,动物属性有相通之处。

人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动物。也就是说,人种并没优劣之分,我们不能说哪一种人比哪一种人优秀,哪一种人就不行。准确地说,只有某种人在某一个方面,优势很明显,如黑人的身体,搞田径有过人之处,但并不是所有的黑人都是如此,只是概率大而已。例如犹太人,在科学,经商等方面表现出来很多优势,并出了不少杰出人物,但不是所有的犹太人都是富翁。

基因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变异大于遗传。

所谓的先天之气,还需要后天的健康成长,培养,教育,一样都不能少,否则,先天之气,就会暗淡无光。

先天之气来自哪?

先天之气指人受胎后,秉承的父精母血,化为肾水,所以它的本义就是“肾气”。

中医里气分为六种,天人相应的物质基础在于天人一气

中医学里所说的气,概括起来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活动的精微物质,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等;二是指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如脏腑之气、经脉之气等。但两者又是互相联系的,前者是后者的物质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功能表现。

中医学里气分为六类。第一类气叫元气(先天真气),是最重要的,是生命的原动力,生命的本原、本质,也称“肾气”“丹田内气”。新安医家汪机曰“调补气血,固本培元”,形成“固本培元派”。

第二类气叫宗气,是偏于后天的,后天之气为人自然呼吸之气。

第三类气是营气,是运行于血管里面的,起到营养、化生血液的作用,所以叫营气。

第四类气叫卫气,是运行于血管外面的,起到保卫肌肤、肌体的作用,所以叫卫气。

第五类是脏腑之气,中医讲五脏六腑,实际上不是仅仅讲五种器官,而是五大功能系统,五大能量系统,也就是五种气。

第六类是经络之气,经络就是气的通道。中医用气化理论解释人体生命与 健康 。一是中医学用气说明人体生命的本原和生成,是生命的基本形式。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灵枢·天年》曰:“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楯。”《灵枢·决气》曰:“两神(精)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父母精血是人体生命的先天物质基础,称为先天之精气;人后天生长发育又要靠水谷精微及大气,称之为后天之精气。《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无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五味入口,藏于肠胃。”

二是中医学用气来解释人的疾病和死亡。《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生于气也。”丹溪翁说:“百病生于气也,气血冲和,百病不生。”气分正气、邪气,正气生人、养人,邪气则可害人。气机失调有多种表现,比如气上、气缓、气消、气下、气收、气泄、气乱、气耗、气结等,会产生不同的疾病。中医认识到,人的形体“因气而荣,因气而病”。李东垣认为:“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庄子·知北游》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论衡·论死》说:“阴阳之气,凝而为人;年终寿尽,死还为气。”人的生死过程,也就是气的聚散过程。三是中医学用气化理论描述人体生命活动变化过程。《内经》将人的生命活动归结为气的升、降、出、入。《素问·六微旨大论》认为,气化有四种运动形式:“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认为气的运动具有普遍性。

《素问·六微旨大论》曰:“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气在不同脏腑则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气流布全身各处,走到脏腑就叫脏腑之气,至血脉内外则称营卫之气,至经络则称经络之气等。古人认为,在外的阳,注入到阴;在内的阴,则向外流出。“阳入于阴,阴满之外”。这样的阴阳出入,无器不有。阴阳两者,一出一入,是相对平衡的,这叫“常”。一旦失衡,就表现为以下四种“非常”状态之一:出得过多(阴盛),入得过多(阳盛),出得不及(阴虚),入得不及(阳虚)。阴阳平衡的“常”态只有一种,而阴阳失衡的“非常”态有四种。四是中医学认为气是天地万物感应的中介。

《灵枢·岁露》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而日月、昼夜、季节气候变化对人生理和病机的影响都是借助于气。人为天地所生,与天地共有一种基础的物质——气。《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因此,宇宙万物皆统一于气,天人相应的物质基础在于天人一气。

中医范畴的气可分为哪几类?其来源和作用是什么?

按来源,可分为
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先天之气是来自于父母,后天之气来源于水谷之精
按阴阳可分为阴气和阳气,阴气内收,阳气外护
还可分
卫气,营气,宗气等等,卫气行于脉外,营气行于脉中,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之气,宗气存在于丹田之内,来自于自然呼吸之气。三气各司其职。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