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卦国易堂详解,升卦详解易安

傅佩荣家人卦

男,恋爱中,求问是否能够成婚,得家人卦,变卦得渐卦,求大师解卦 第一为时尚早;2、勿急于求成,急则生变,有怨言;3、此女若真与你有缘,断不会答应你的非份要求。若水性扬花要之何益。

今心有所念,起得家人之渐卦,谁能解卦? 20分 游子吟。

傅佩荣详解易经64卦的作品目录 傅佩荣详解易经六十四卦第(1)部经营管理篇第1讲 包罗万象:易经的基本概念第2讲 自强不息--乾卦(上)第3讲 自强不息--乾卦(下)第4讲 厚德载物--坤卦第5讲 创业维艰--屯卦第6讲 草创启蒙--蒙卦第7讲 (上)守时待命--需卦(下)做事谋始--讼卦第8讲 (上)纵横天下--师卦(下)舍逆取顺--比卦第9讲 (上)以小蓄大--小畜卦(下)以礼待人--履卦第10讲 (上)天地交融--泰卦(下)否极泰来--否卦第11讲 (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人卦(下)顺天休命--大有卦第12讲 (上)卑以自牧--谦卦(下)守正不阿--豫卦第13讲 (上)随顺时势--随卦(下)拨乱反正--蛊卦第14讲 (上)施比受有福--临卦(下)察人观己--观卦第15讲 (上)割喉竞争--噬嗑卦(下)人文化成--贲卦第16讲 (上)顺势而止--剥卦(下)剥极则复 顺势而行--复卦傅佩荣详解易经六十四卦第(2)部事业成功篇第1讲(上)内外兼修--无妄卦(下)大有作为--大畜卦第2讲(上)自力更生--颐卦(下)自处之道--大过卦第3讲(上)防范于未然--习坎卦(下)化成天下--离卦第4讲(上)夫妻之道--咸卦(下)相爱容易相处难--恒卦第5讲(上)功成身退--遁卦(下)进退有度--大壮卦第6讲(上)前途光明--晋卦(下)文明柔顺--明夷卦第7讲(上)回归家庭--家人卦(下)悲欢离合--睽卦第8讲(上)守正以待--蹇卦(下)度一切苦厄--解卦第9讲(上)先人后己--损卦(下)兴盛之始--益卦第10讲(上)居安思危--卦(下)阴盛阳衰--ヘ缘11讲(上)慎终追远--萃卦(下)把握时机--升卦第12讲(上)天无绝人之路--困卦(下)有福同享--井卦第13讲(上)除旧布新--革卦(下)正位凝命--鼎卦第14讲(上)谨言慎行--震卦(下)遇险则止--艮卦第15讲(上)循序渐进--渐卦(下)人生大事--归妹卦第16讲(上)持盈保泰--丰卦(下)顺时进退--旅卦傅佩荣详解易经六十四卦第(3)部财运掌控篇第1讲 (上)借势而动--巽卦(下)心悦诚服--兑卦第2讲 (上)凝聚人心--涣卦(下)适可而止--节卦第3讲 (上)诚信为本--中孚卦(下)敬慎不败--小过卦第4讲 (上)依时更新--既济卦(下)重启生机--未济卦第5讲 乾坤定天地第6讲 崇德广业 慎密处事第7讲 八卦定吉凶 吉凶生大业第8讲 自天 佑之 吉无不利第9讲 世事演绎 天下文明第10讲 天下万物 感而遂通第11讲 阴阳合德 权变通达第12讲 无有师保 如临父母第13讲 八卦相错 数往知来第14讲 天生地成 阴阳推衍第15讲 六十四卦 变化万千第16讲 分享易经智慧 助人一生快乐(总结)

小畜卦变解卦,问感情 看情感,小畜上巽下乾,长女配长男,一个貌美身材好,一个有钱小领导,彼此虽和合,但男方掌握着主动,女方不宜太急,应顺势而为。过程中,互卦火泽睽,相互还在观望,互相试探。
结果,雷水解,上震下坎,水生木,体生用,随望可成但时间必久~

有关易经的一些东西 一、处理天人关系的三大法则:识天、顺天、乐天
《周易》关于吉凶祸福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规律。
《周易》有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它总是用自然现象来类比社会现象,用自然现象的己然性来论证社会现象的应然性。这里,《周易》首先强调的是知天,即认识、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周易》用一整套特有的卦象系统,把自然界复杂的变化概括地予以表现,然后让人根据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去认识自己目前的处境,设计自己应该采取的行动。比如蒙卦,上艮下坎,从卦象上看,是一座高山把泉水蒙盖住了。《象传》云:“山下出泉,蒙。” 处在这种情况,就意味着,目前的局面较为蒙昧,但很有希望,只要能够启蒙、击蒙,让清泉流出来,就大吉了。再如晋卦上离下坤,离为火,为日,坤为大地,象征太阳出于地上,象征事业兴旺发达,君子贤人在位。
也许在有些人看来,这些类比有些简单,失之牵强,但是这在几千年来的古人已经难能可贵的了。更为深刻的是六十四卦的整体排列所体现的宇宙变化,特别是伏羲六十四卦的排列,这个排列可以用来表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阴阳递转,显示春夏秋冬,二十四个节气;也可以用来描述天象的变化,把斗转星移囊括其中。更奇妙的是,这种排列不仅概括了中国特有的太极思维的规律,而且符合二进位制。因而发明了二进位制的莱布尼兹不能不承认,早在他之前数千年的中国古人已经知道了二进位制。有关六十四卦整体模型的系统研究目前已经相当深入,人们从这个复杂而又有序的动态系统发现了相当多的宇观规律。不仅六十四卦是一个系统,囊括了许多自然的规律,堪称宇宙的一个科学图式,就是一个卦,虽说只有六爻,其阴阳关系的“承”、 “应”乘”比”据”的演变也是一个运动着的微型宇宙的抽象概括。很好地认识掌握这套符号系统,深入地灵活地操纵这具宇宙的动态模型,也就是知天了。

知天,这是人生的第一要则。

知天并不是目的。知天的目的是顺天。

《周易》每一个卦都包含有顺天的含意。比如比卦,上坎下坤,坎为水,坤为地,水与地亲密无间,象征君臣关系融洽,臣尽力辅佐君主,而君也虚心纳谏,事业自然兴旺。涣卦,上为巽风,下为坎水,意味风行水上,象征事业发展顺利,故卦辞说:“利涉大川”。《周易》不仅用具体的卦象说明顺天的道理,而且在易传中明确提出这一概念。《革卦・彖传》在谈到商汤王、周武王的革命时,明确地说:“顺天而动,不失其时。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这里,说得很明白:商汤周武王的革命为什么能成功?原因就在于这场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顺乎天”遵循天意之谓也,引申也可以理解成遵循自然规律,“应乎人”,合乎民心之谓也。天有它的运行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要顺天,关键要抓住时机。时机抓住了,一帆风顺;时机失去了,后悔莫及。于是,《周易》提出 “时”的概念。《系辞下传》云:“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这里提出“待时而动”的思想,十分重要。《周易》第一卦乾卦最典型地说明了“待时而动”的观点。为何处第一爻位置“潜龙勿用”?时机未到也,为何处第二爻位置,“见龙在田”?因为时机到了,“利见大人”,为何处第三爻位置,要“终日乾乾,夕惕若”?因为此为初战,关系重大,要胜而不能败……
屯卦 (上坎下震)六二爻与 *** 爻都有婚姻之象(六二与九五相应, *** 与初九相应)爻辞中都有“乘马班如”求婚媾”的话,为何六二爻所说的婚姻暂时不能成功 (“女子贞不字......>>

求高手解卦 干支:甲午年 辛未月 癸巳日 (日空:午未)
艮宫:风泽中孚 (游魂)  艮宫:天泽履
六神伏神 本  卦   变  卦
白虎   官鬼辛卯木 |||||   兄弟壬戌土 |||||
腾蛇 妻财丙子水 父母辛巳火 |||||   子孙壬申金 ||||| 世
勾陈   兄弟辛未土 || || 世 w→ 父母壬午火 |||||
朱雀 子孙丙申金 兄弟丁丑土 || ||   兄弟丁丑土 || ||
青龙   官鬼丁卯木 |||||   官鬼丁卯木 ||||| 应
玄武   父母丁巳火 ||||| 应 父母丁巳火 |||||
1、世爻旺像假空,说明你身体没有问题,只是暂时怀不上
2、变爻午火,说明今年后半年就会怀孕
3、世爻逢空变空,但是2014甲午、2015乙未两年太岁补空,说明今年和明年就是孕育年
4、子孙爻申金不上卦,眼下临死地,只有立秋之后才有力量,说明秋季可以怀上
5、综上所述,今年秋季可以怀上,明年可以生产,不用担心。

硬币摇卦,求教解卦。 《周易》虽然深奥而神秘,一般人难以登堂入室,但要掌握一点简单的预测方法,却是人人可行的。
一、 乾为天卦:○○○○○○
卦辞:困龙得水好运交,不由喜气上眉梢。一切谋望皆如意,向后时运渐渐高。 S推断:词讼和吉,病人痊愈,功名有成,求名大吉。
二、 天风(女后)卦:○○○○○×
卦辞:他乡遇友喜气欢,须知运气福重添。自今交了顺当运,向后保管不相干。推断:功名有成,家宅平安,失物得见,占病无妨。
三、 天山走遁卦:○○○○××
卦辞:浓云遮日不光明,劝君切莫远出行。婚姻求财皆不吉,须防口舌到门庭。推断:占病不安,讼事见官,功名不成,事不遂心。
四、 天地否卦:○○○×××
卦辞:虎落陷坑不堪言,前进容易退后难。谋望不遂自己便,疾病口舌有牵连。推断:占财可成,贵人远行,出行不宜,事事晚成。
五、 风地观卦:○○××××
卦辞:鹊遇天晚宿林中,不知林内先有鹳。虽然同处心生恶,卦外逢之事非轻。推断:先难后易,谋事不易,交过节令,忧愁变喜。
六、 山地剥卦:○×××××
卦辞:花遇甘露旱逢河,生意买卖利息多。婚姻自有人来助,出门永不受折磨。
推断:占讼得利,占病即愈,占信见得,谋事得意。
七、 火地晋卦:○×○×××
卦辞:锄地锄去苗里草,谁想财帛将人找,谋望求财皆如意,这个运气也算好。推断:进退两难,不敢强辩,拨云见日,该你出现。
八、 火天大有卦:○×○○○○
卦辞:砍树摸雀做事牢,是非口舌自然消。婚姻合伙不费力,若问走失未脱逃。 8推断:恍惚不做,拿稳下手,若求名利,到处自有。
九、 兑为泽卦:×○○×○○
卦辞:这个卦象真有趣,觉着做事不费力。休要错过这机会,事事就觉遂心意。推断:口舌消散,疾病痊愈,求财到手,谋事遂心。
十、 泽水困卦:×○○×○×
卦辞:时运不来有人欺,千方百计费商议。明明与你说好话,撮上杆去抽了梯。推断:当交君子,莫听小人,凡事谨慎,永不受穷。
十一、泽地萃卦:×○○×××
卦辞:鲤鱼化龙喜气来,口舌疾病永无灾。愁疑从此都消散,祸门闭来福门开。推断:鲤鱼化龙,喜气重重,求财到手,做事有功。
十二、泽山咸卦:×○○○××
卦辞:脚踏棒槌转悠悠,时运不来莫强求。幸喜今日时运转,自有好事在后头。推断:谋望有成,出门可行,走失来信,疾病安宁。
十三、水山蹇(jian)卦:×○×○××
卦辞:大雨倾地雪满天,路上行人苦又难,拖泥带水费尽力,事不遂心且耐烦。 .推断:行人未至,投向无门,好事难成,求名不准。 苑论坛 -- 烟台俺家网十四、地山谦卦:×××○××
卦辞:天赐贫人一封金,不用争来二人分。彼此分得金到手,一切谋望皆遂心。 &推断:婚姻遂意,出外得地,交易合伙,无不吉利。
十五、雷山小过卦:××○○××
卦辞:行人路过独木桥,心内惶恐眼里跳。爽利保保过得去,慢行一步不安牢。推断:求财到手,官事平常,目下不吉,交节自强。
十六、雷泽归妹卦:××○×○○
卦辞:求鱼须当向水中,树上求之不顺情。受尽爬揭难遂意,劳而无功事不成。推断:月令不好,做事颠倒,打算到手,遂心的少。
十七、离为火卦:○×○○×○
卦辞:占此卦者遇天宫,富禄必然降人间。一切谋望皆吉庆,愁闲消散主平安。推断:月令皆善,诸事方便,出门见喜,灾消病散。
十八、火山旅卦:○×○○××
卦辞:飞鸟树上筑高巢,小人使计用火烧。如占此卦大不利,一切谋望枉徒劳。
推断:求财费力,行人未还,走失无信,找事也难。
十九、火风鼎卦:0×......>>

2022-06-27易象论(11-20)

11、卦体上的三个“对立面”

卦体六爻分别构成三个“对立面”,即初与上、二与四和三与五,每个爻除了与之相对的爻以外,与其它四个爻都为“邻”,这种相对与相邻的关系与爻的阴阳无关,爻无论阴阳,都存在着这种相对与相邻的关系,六十四卦皆然,这也没有例外。

初爻与上爻相对。在卦体上,对初爻的取象有很多,其中不乏有“潜”、“足”、“趾”等,如乾初讲“潜龙”,剥初讲“剥床以足”,噬嗑初讲“屦校灭趾”,贲初讲“贲其趾”,大壮初讲“壮于趾”,夬初讲“壮于前趾”,鼎初讲“鼎颠趾”,艮初讲“艮其趾”等等,“潜”、“足”、“趾”等在卦体上居下,这是没有疑义的,也是为大多数易学家认可的。

在卦体上对上爻的取象也有许多,例如乾上讲“亢龙”,大有上讲“自天佑之”,大畜上讲“何天之衢”,大过上讲“过涉灭顶”,咸上讲“咸其辅、颊、舌”,解上讲“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旅上讲“鸟梵其巢”,中孚上讲“翰音登于天”,既济上讲“濡其首”等等,不难看出,这些“亢”、“天”、“顶”、“高墉”等象,就是形容上爻,这些象的依据就是上爻,这些象也证明了上爻就在卦体的上方,这也是没有疑义的。

二爻与四爻相对。在二爻与四爻的取象中,不乏相对的例子,比如讼卦二爻讲“不克讼”,四爻也讲“不克讼”。姤卦二爻讲“包有鱼”,四爻讲“包无鱼”。丰卦二爻讲“日中见斗”,四爻也讲“日中见斗”。

三爻与五爻相对。在三爻与五爻的取象中,相对的例子比较少,但也不是没有,例如蛊三讲“干父之蛊”,蛊五也讲“干父之蛊”。观三讲“观我生”,观五也讲“观我生”。无妄三讲“无妄之灾”,无妄五讲“无妄之疾”。恒三讲“不恒其德”,恒五讲“恒其德”。夬三讲“君子夬夬”,夬五讲“苋陆夬夬”。从这些取象中,也不难看出,三爻与五爻也有相对关系。

对于二爻与四爻、三爻与五爻的对立关系,《系辞》上有句话说得很好,那就是“同功而异位”,但由于不了解真实的卦体,所以接下去的解释就错了,如什么“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在卦体上,二与四和三与五同处在一个层面,它们构成了两个“跷跷板”,或者是成十字交叉的两个“天平”,这里没有什么善恶、远近与贵贱。

12、卦体上的三个“层次”

卦体六爻按照高中低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初爻为一个层次居下,二、三、四、五爻为一个层次居中,上爻为一个层次居上。

在卦体上,初居下,上居上,这是大多数易学家认可的,也是可以为众多的取象证明的,问题是二、三、四、五爻,从层次的角度讲,它们是同一个层次,无所谓高低上下,在取象上就叫“阶”,升卦五爻讲“贞吉,升阶”,这个“阶”就是说五爻是高出初爻的一个“台阶”。

29) 三、四、五爻在同一个层面上,这也可从乾卦六爻的取象得到证明。乾初讲“潜龙”,乾二讲“见龙在田”,这里我们要问,初爻这个龙“潜”在何处呢?不言而喻,肯定是在“田”下,也就是乾四辞所谓的“渊”,“渊”比“田”还要低。乾上讲“亢龙”,这个“亢龙”在什么地方呢?可以肯定是在“天”上,也就是最高处。难解的地方是五爻,五爻讲“飞龙在天”,这里分明是说这个“龙”是在“天”上飞,那么到底是五爻为“天”,还是上爻为“天”呢?如果说五爻为“天”,那么上爻就是“天外天”,如果说上爻为“天”,那么五爻就不是“天”。原来乾二与乾五是同一个层次,一个为“田”,一个为“天”,这是因为“天地本无界”,这种情况好比说云在天上,但如果是站在泰山山顶,也会看到云在脚下景色。

乾二的取象是“田”,其实四爻也有取象为“田”的例子,比如恒四就讲“田无禽”,巽四就讲“田获三品”。二与四都可以取象为“田”,说明这里没有高低的区分。

13、卦体上的上下前后左右

在卦体上,初为下,上为上,二三四五爻为一个层次居中。但是,居于中层的四个爻并不在一个点上,也不在一个线上,前面我们谈到这四个爻也构成一个“圆圈”,它们还可以分出前后左右。

在区分前后左右上,最典型的取象就是丰卦三爻讲“折其右肱”,三如果是“右”,那么与之相对的五就是“左”。有了三为右,五为左,也就可以知道二为前,四为后。

初为下,二为前,三为右,四为后,五为左,上为上,这是六爻定位的一种方法,与爻的阴阳无关,六十四卦,只要是初就是下,是二就是前,是三就是右,是四就是后,是五就是左,是上就是上。上下相对,左右相对,前后相对,这种定位与相对关系,具有普遍意义。

区分上下前后左右也有一个立场问题,上面的区分是站在卦体以外,面对着卦体。如果是站在某个爻的立场上,左右就可能易位,例如明夷二讲“明夷于左股”,这就是站在二爻的立场上,把三爻视为“左股”。师卦四爻讲“师左次”,明夷四讲“入于左腹”,这是因为站在三爻的立场上。

14、卦体上的“中”

与初上比较,二三四五爻同为中层,但并非“中央”,居于中央位置的有两个爻,这就是二与四,二爻与四爻也可以看做是卦体上的“中”。

典型的对“中”的取象就是“庙”,升卦卦辞讲“王假有庙”,这里没有具体指出哪个爻是“王”是“庙”,通过对辞义的分析我们断定四爻为甲为“王”,四爻也就是“庙”的位置。“王假有庙”这个象再次出现在涣卦,涣卦辞也讲“王假有庙”,这里同样也没有具体说是哪个爻,通过分析我们知道二爻为甲为“王”,庙堂居于中央位置,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王”处在其它爻位,可以称“王”,但不叫“庙”,家人卦五爻为甲,爻辞说是“王假有家”,这就说明五爻不是中央位置。

传统易学有的依据八卦学说,以为二五为“中”,二为下卦之“中”,五为上卦之“中”,其实不是这样的,二与四相对,要说“中”它们同为“中”。

15、卦体与视觉

卦体六爻分处上下前后左右,这样从外部某个位置观察卦体,按照可见与不可见区分,六爻就有了可见、不可见与部分可见的情形。二为前,这是完全可见的,四为后,这是完全不可见的,初三上五这四个爻是部分可见,当然也可以说是部分不可见。

对这种可见、不可见的取象,比较典型的就是艮卦,艮卦以人体取象,卦辞讲“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艮卦四爻辞讲“艮其身”,这就表明四爻是“身”,四爻既然是“身”,则与之相对的二爻就是“背”。假如把四爻取象为“人”,那么二爻就是“庭”,这就是“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

丰卦二爻讲“丰其蔀,日中见斗”,同样的取象还出现在四爻,二与四同为“中”,二爻“日中见斗”是因为这个爻是个阴爻,四爻是个阳爻,阴爻如不可见,那么阳爻该是可见的,丰四也说“日中见斗”,就是因为这个阳爻处在一个不可见的位置。

可见不可见要看站在什么位置上观察,站在二爻位置上看不到四爻,站在初爻位置上看不到上爻,站在三爻位置上看不到五爻,如此等等,就是因为卦体是个立体,初与上、二与四和三与五作为对立面,彼此是不能直接见面的。

上述可见、不可见以及部分可见的情况,是因为卦体是一个立体,假如对卦体的观察不断改变视角,或者是视角不变,而让卦体旋转、滚动,那么所有的爻都可以看到,卦符上的六划都是明白显示的,爻辞对每个爻也是都有描述的,这里似乎没有什么可见与不可见的区分,其实细读经文,可以看出它们还是有区分的。

16、什么是卦象

卦象就是卦的整体形象,六十四卦的形态不同,形象也就不同,这些形象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某个卦的特征,也就是这个卦区别于其它卦的地方。

比如说乾卦的卦象就是“龙”,不是“天”,如果乾卦的卦象是“天”,那么对二爻的“见龙在田”就无法解释。在自然界,有“恐龙”、“翼龙”等等动物,但恐怕还没有中国人心目中的“龙”,从龙的可潜、可见、可跃、可飞、可亢,可以在田,也可以在天,可以看出龙是一种高度自由的动物,几乎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从现实中没有龙,龙综合了多种动物的优点这一点上看,龙是一种抽象物,从龙有形有象这一点上看,龙又是具象物。龙这个形象可以说是乾卦的“形象大使”,说明乾卦的自由、通达与稳固,这种局面是其它卦所没有的,这就是乾卦的特征。

再比如“牝马”这个象,这是坤卦的卦象。坤卦虽然也是天道与人道合一,但由于能量所限,诸爻几乎呈静止状态,只有时间的流逝。伴随着时间的变化,卦的内部会有一个潜藏的天数上岗,卦体的状态也会发生变化,这可以说是“生”,是孕育,是外静而内动,这就是“牝马”这个象的意义,“牝马”也可以看做是坤卦的“形象大使”,是坤卦有别于其它卦的一个地方。

卦象多体现在卦名当中,例如井卦的卦象就是“井”(一口扳倒井),革卦的卦象就是“革”(皮革),鼎卦的卦象就是“鼎”(一个折了腿的鼎),屯卦之“屯”、蒙卦之“蒙”、需卦之“需”、讼卦之“讼”等等,这些都可以看做是卦象,卦名直接就是卦象。也有许多卦象体现在卦辞当中,比如说履卦辞中的“履虎尾”,中孚卦辞中的“豚鱼”,小过卦辞中的“飞鸟”,未济卦辞中的“小狐”,如此等等,这些也是卦象。

有的卦象不只是一个,而是两个或多个。比如噬嗑卦,单就“噬嗑”来讲,这个卦象是表示口中含物而咀嚼的意思,对于上下两个阳爻而言,中间的爻就象是口中的食物,这是一个上嘴唇连着天、下嘴唇连着地的“大嘴”;卦辞讲“利用狱”,“狱”也是噬嗑卦的卦象,对于中间的爻而言,上下两爻又象是刑具,使得诸爻的行动没有自由。再比如观卦,单就卦名来讲,观卦的卦象就是观察,从卦辞“盥而不荐,有孚颙若”来看,观卦又有两个特征,一个是动作,也就是由下至中但不至上的动作,另一个是状态,形容服从者长的头大的样子,这个动作与状态,也是观卦的卦象。

具有多个卦象的卦,象与象之间可能有关系,也可能毫无关系。比如说观卦盥洗的动作与大脑袋的俘虏,还有观察,虽然都是卦象,但这些象与象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它们只是属于同一个卦,一个卦可以有多种形象、多种特征,如果说联系,也只是这些象与卦体的联系,而不是象与象之间的联系。

还有许多卦象是通过爻辞来表现的。例如乾卦,卦名与卦辞中没有“龙”,但通过初爻的“潜龙,勿用”、二爻的“见龙在田”、四爻的“或跃在渊”、五爻的“飞龙在天”,上爻的“亢龙有悔”,我们就可以确定乾卦的卦象就是龙。再如剥卦,从卦名上看这个卦的卦象是剥落、侵蚀的意思,从初爻的“剥床以足”、二爻的“剥床以辨”、四爻的“剥床以肤”等辞来看,这个卦的卦象也可以说是个“床”,只不过这个“床”不是人们所想象的人的卧具,而是“托具”。

17、卦象之分类

卦象繁纷复杂,但依据卦体的状态、性质、功能与变化趋势,大体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状态类,第二类是性质类,第三类功能类,第四类就是变化趋势类。

状态类的卦象,就是用形象的语言,表现卦体的状态,卦体的状态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静态,另一种是动态。比如说井和鼎,在六十四卦中,最具形体的卦象就是这两个卦,单独来看井和鼎,它们就属于静态。古代的井与现代的井有差别,但井的形状与功能大体还是一样的,古代的鼎到现在还多有遗存,虽然形状不尽一致,但性质与功用还是没有变化,人们也不会把井、鼎这类东西与其它东西混同起来,象这样的卦象就属于静态类卦象。动态类的卦象我们可以用震卦为例,震卦不论是地震还是雷震,都是描述的运动,因此属于动态类的卦象。六十四卦的卦象按照动静分类可分三类,一是静态类,如坤、讼、师、比、小畜、泰、豫、蛊、观、大畜、颐、大过、遯、家人、睽、蹇、解、姤、井、鼎、艮、归妹、节。一类是动态类,如蒙、需、履、否、同人、大有、谦、随、噬嗑、贲、剥、复、坎、离、咸、恒、大壮、晋、明夷、损、益、夬、萃、升、困、震、渐、丰、旅、巽、兑、涣、中孚、小过、既济、未济。还有一类是动静咸宜,如乾、屯、临、无妄、革。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分类只是一个大概其的分类,并非说在静态类中就没有活动的因素,也不是说在动态类中就没有静止的因素,只是说动与静哪个方面占的主导。

性质类的卦象就是用形象的语言,揭示卦的性质,比如说乾卦卦辞讲“元亨,利贞”,如果把“亨”与“贞”当做象辞,那么这个“亨”与“贞”就是乾卦的两种性质,“亨”表现通达,“贞”表现稳固。

功能类的卦象就是用形象的语言,表现这个卦的作用,比如屯卦讲“利建侯”,这个“利见侯”就是屯卦的功能、功用。

变化趋势类的卦象就是用形象的语言,描述卦爻变化的趋势,比如需卦卦辞讲“利涉大川”,这个“利涉大川”就是需卦变化的趋势。

按照以上分类,可以看出每个卦的卦象是不一样的,比如说讼卦辞讲“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有孚”是讼卦的一种状态,表示这个卦有主与从的区分;“窒”是性质,表示这个卦不通达,在运行中有了障碍;“中吉,终凶”是变化趋势;“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是功用;再比如观卦卦辞讲“盥而不荐,有孚颙若。”,这个“盥而不荐”可以看做是这个卦的一个性质,表示有这样一个由下提起来但不再高举的动作,“有孚颙若”则表示状态,意思就是俘虏是个大脑袋的样子。

18、什么是爻象

爻象就是爻的形象,相对于卦象而言,爻象就是卦的局部形象。一卦有六个爻,每一个爻都有每个爻的形态,这些形态也都有自己的形象,这些形象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爻的特征,也就是一个爻区别于其它爻的地方。

爻象主要体现在爻辞上,例如乾初讲“潜龙”,这个“潜龙”就是乾初的爻象;乾二讲“见龙在田”,这个“见龙在田”就是乾二的爻象。

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个爻,有些爻就只有一个象,比如说乾初就只有“潜龙”这一个象,乾四就只有“或跃在渊”这一个象。但也有许多爻是一个爻有两个或多个象,比如说乾二讲“见龙在天,利见大人”,其中“见龙在田”是一个象,“利见大人”又是一个象。再如蒙卦二爻讲“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这里“包蒙”是一个象,“纳妇”也是一个象,“子克家”还是一个象,像这样一个爻有两个或多个象的情况,我们就叫“一爻多象”。“一爻多象”的情况,象与象之间可能有某种联系,例如坤初讲“履霜,坚冰至”,“履霜”是一个象,“坚冰至”又是一个象,这两个象在时间上就有联系。也有许多象没有联系,例如“包蒙”与“纳妇”,“纳妇”与“子克家”,这三个象之间就没有必然联系,它们是一种并列关系,是说蒙二与周边几个爻的关系。

在三百八十四个爻中,绝大多数是既有象辞,也有断语,但个别也有的爻是有断无象,例如恒卦二爻讲“悔亡”,大壮卦二爻讲“贞吉”,在这种情况下,断语也可以当做象。

19、爻象之分类

同卦象一样,爻象也可分状态、性质、功能与变化趋势四类。与卦象不同的是,爻是卦的局部,构成爻的要素有三个,即爻体、爻位与爻时,爻是数、位、时的集合,因此爻象也就有了自己的一些特点。

所谓爻体就是爻的本体,这里不包括位与时。爻体是由天数与地数构成的,一个爻有九个数,这九个数可能都是天数,也可能都是地数。单从量上区分,爻有十等,量最大的爻就是纯阳爻,量最小的爻就是纯阴爻,两者在量上的绝对比值一般就是九比六,化简以后就是三比二。阳爻有六种,阴爻有四种。阴与阳的分界线一般是天数三四之间,或者是地数五六之间。

爻象按照状态分类,即阴与阳;按照性质分类,即刚与柔;按照功能分类即动与静,按照变化趋势分类就是各自向着对立面转化。

象有动静,卦也有动静。卦的基本状态有六十四个,按照动静分类也就是三类,即动态类、静态类和动静咸宜类。爻的基本状态就是两个,即阴爻与阳爻,因此爻象也就多与这两种状态有关,阴爻与阳爻的取象,是最广泛也是最明显的一种取象。

一般说是卦有往来,但也有些卦是“往而不来”或“来而不往”。卦的基本性质是“亨”与“贞”,也就是通达与稳固。爻的基本性质是刚与柔,一般说来,阳刚阴柔,不可忘记的是,同是阳爻还有个刚柔的问题,同是阴爻也有个刚柔的问题,只是阴阳中的刚柔从爻画上反映不出来。

卦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这个特定的环境有什么作用,是利还是不利?如“利见大人”、“利建侯”、“利涉大川”等等,爻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用”上,作为个体,能够对环境产生什么作用。

卦的变化趋势是从均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这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爻的变化趋势就是走向反面,阴爻向阳爻转化,阳爻向阴爻转化,这是一个不断和合的过程。

爻位是爻的题中应有之义,但与爻体有所不同,爻体可分阴阳刚柔,爻位却没有这种区分,有的只是上下前后左右。这种区分表现在爻象上就叫“位象”,“位象”除了上下前后左右以外,还有上下东西南北中等。

爻时就是爻所表现的时间性质,卦作为一个过程,爻就是这个过程的一个特定阶段,爻时也是爻的题中应有之义,与爻体不同的是,这里也没有阴阳刚柔的区分。有的只是开端、终结以及过程的不同阶段。爻位与爻时没有阴阳与刚柔的区分,传统易学以为位有阴阳,时也有阴阳,这无疑是对阴阳学说的一种滥用。爻时的取象所依据的是天道,因此有关爻位与爻时的取象,我们后面在探讨易道象时再做讨论。

20、爻体取象

爻体的基本状态与性质就是阴阳与刚柔,因此在爻的取象上也就多与这些状态与性质有关。比如说用阳表示男,用阴表示女。归纳起来,大体上父母、男女、牝牡、贫富、强弱、大小、明暗、虚实等象,都与爻的阴阳有关。阴与阳取象的一个特点,就是它们的相对性,也许正是因为它们的相对性,人们才误以为是“道”,是最基本的法则或者宇宙的规律,阴阳也就成了中国古典哲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或范畴。其实在经文中,还有许多男女的取象并非是严格地依据阴阳,比如说归妹卦初爻讲“归妹以娣”,归妹初是个阳爻,在这里的取象是“娣”。归妹的天道是癸庚己壬甲辛,归妹初所要嫁的郎官是五爻甲,五爻甲是一个阴爻,这里的阴阳是象征贫富,不是男女。归妹上讲“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归妹上是个阴爻,但这个阴爻可以取象为“女”,也可以取象为“士”。这就说明,阴阳的取象也是相当灵活的,拘泥于阳为男、阴为女,那就无法解释这些卦辞与爻辞。

卦象与爻象有区别,也有联系。有的卦象直接就是爻象,比如说乾卦的卦象是“龙”,这个“龙”也可以叫爻象。也有的爻象直接就是卦象,比如说“君子有终”,这是谦卦三爻的爻象,同时它又是谦卦的卦象。卦象与爻象的不同,反映了整体与局部的不同,卦象与爻象的相同,反映了局部与整体的一致,在这种情况下,某个局部就代表了整体。

4画五行属金的字

在五行中,属金的汉字有很多,那么4画属金的字有哪些呢?下面我为你整理了4画五行属金的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4画属金的字
车、少、什、爪、升、双、心、手、认、书、专

乏、扎、仍、仇、氏、仁、戈、仓、仄、刈、殳

兮、闩、冗
4画五行属金的字——手
手读音:[shǒu]

基本解释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心。棘~(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着(zhuó)~(开始做,动手)。~不释卷。

拿着:人~一册。

亲自动手:~稿。~迹。~令。~书(a.笔迹;b.亲笔书信)。

技能、本领:~法(技巧, 方法 )。~段。留一~。

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国~。扒~。生产能~。

小巧易拿的:~枪。~册。

详细解释

〈名〉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hand]

手,拳也。——《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

艮为手。——《易·说卦》

三阴在手。——《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

则不手拜。——《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

头至手曰拜手。——《公羊传·宣公六年》注

携手同行。——《诗·邶风·北风》

携手同归。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邶风·击鼓》

又如:手纽(手铐);手杻(手铐之类的刑具);手脚了得(手脚厉害,指有武功);手帕交(旧时妓女间的结拜姐妹);手击子(和尚念经时手中所敲的有柄小磬);手本(下属见上司所呈的名帖);手式(犹手势,以手作势示意);手灵(手指灵巧);手械(手铐);手梏(手铐);手格(徒手搏斗);手理(手掌的纹路)

某些有代替人手作用的机械部分或动物的感触器 [hand]。如:扳手;触手;机械手

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 [a person good at a certain trade or doing a certain job]

得快射手八百。——《宋书·黄回传》

又如:国手;能手;助手;多面手;第一把手;水手; 拖拉机 手;弹药手;手作(手工业者;手艺,本领)

笔迹 [sb.'s original handwriting]

天子识其手,问之,果为书。——《汉书·郊祀志上》

又如:手墨(亲手写的墨迹);手痕(手迹;笔迹);手卷(只能卷舒供案头欣赏而不能悬挂的长卷)

手艺;本领 [skill;means;ability]

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 宋· 姜夔《满江红》

又如:手爪(手艺,技艺;手指);手熟(手艺纯熟);手戏(百戏杂技的一种);手高(手段高强);手里有活(手里有些功夫);手长的(手快或手段灵活的人)

手中;手里。指控制掌握的范围 [domain]。如:手掌(手掌心。比喻所控制的范围);手上(指某人统治、管理或当家的时期);手底下(管辖之下,管理之下)

〈副〉

亲自,亲手 [personally]

匪手携之。——《诗·大雅·抑》

今存基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手钞(亦作“手抄”。亲手抄录)

〈动〉

拿着,执持 [hold]

庄公升坛, 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又如:手瓮(可用手提的盛水陶器);手袂(以手执人衣袖。表示离别依依不舍之情);手谈(下棋);手笔(谓执笔写作);手照(手持的照明用具);手罩(手持的风灯);手磬子(僧尼所用的手持打击乐器);手烛(手执之烛);手镘(以手持镘。作泥水工);手炮(手掷的炸药包)

用手击杀 [hit and kill]

博豺狼,手熊罴。——司马相如《上林赋》

又如:手格(徒手格击);手战(徒手搏斗);手搏(徒手搏斗。指角力、 摔跤 、 拳击 之类的搏斗)

取 [take]

宾载手仇。——《诗·小雅·宾之初筵》。传:“取也。”

又如:人手一册;手影戏(用手向灯取影,显出种种形象的一种技艺)

〈量〉

用于技能;本领 [skill]。如:他露了两手绝招

〈形〉

亲手所写的 [writed personally]。如:手命(亲手所写的文书);手教(亲自 教育 );手批(官员亲手批示的公文);手奏(亲手写的奏章)手疏(亲手书写奏章)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 [portable]。如:手册;手杖

部首笔画

部首: 手

部外笔画: 0

总笔画: 4

五笔86: rtgh

五笔98: rtgh

仓颉: q

笔顺编号: 3112

四角号码: 20500

郑码: md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624B

字形结构

汉字首尾分解: 丿乙

汉字部件分解: 手

笔顺编号: 3112

笔顺读写: 撇横横竖
4画五行属金的字——升
升读音:[shēng],[Shēng]

基本解释

1. 升 [shēng]

升 [shēng]

容量单位。

量粮食的器具。

向上,高起,提高:~力(亦称“举力”)。~格。~华(a.固态物质直接变为气;b.喻事物的提高和精炼)。~迁。~值。~堂入室(喻人的学问造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精深)。晋~。提~。

详细解释

1. 升 [shēng]2. 升 [Shēng]

升 [shēng]

〈名〉

古州名 [Sheng prefecture] 故治在今南京市

姓(如宋有升元中)

升 [Shēng]

〈名〉

(象形。本义:容器名。一斗的十分之一)

容量单位 [liter, litre]

升,十龠也。从斗,亦象形。——《说文》。按,十合也。

两匊谓之升。——《小尔雅》

蕃衍盈升。——《诗·唐风·椒聊》

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公制一升为1000毫升,合一市升。今公制与市制相同。如:升斛(升与斛的合称);升合(一升一合。比喻数量很小);升勺(一升一勺之量,比喻数量很少);升合之利(微利)

量酒的单位

赐酒日二升,肉二斤。——《墨子》

量器 [ sheng , a unit of dry measure for grain]

忽见石窠中有二卵大如升。——晋· 陶潜《搜神后记》

古代布八十缕为升 [80 strands]

冠六升,外毕。——《仪礼》



升、升 shēng

〈动〉

上升,升起 [uprise]

升,日上。本亦作升。——《广韵》

升假借为“登”。字亦作升,作升。——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聚而上者谓之升。——《易·序卦》

如日之升。——《诗·小雅·天保》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升驾(飞升;腾云驾雾);升坠罔知(不知己故者的结局如何);升降揖逊(礼仪制度);升冠升珠(脱下官帽和外衣);升举(修炼成仙,升上天堂);升仙(死亡);升龙(乘龙升天);回升(下降后又往上升)

登,上 [ascend]

升,上也。——《广雅》

升,元亨。——《易·升卦》。疏:“升者,登也。”

道存升降。——《书·毕命》

天险不可升也。——《易·习坎》

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论语·先进》

又如:升阶(拾级而上);升车(登车);升炕(上炕就坐);升殿(登入宫殿理事);升堂睹奥(比喻学有所成,并观察到深奥之处);升陟(升登,攀登);升济(升登,超度);升封(登泰山封禅);升屋(登上屋顶);升座(登上座位)

提升 [promote]

名因文著,位以才升。——白居易《祭卢虔文》

以此遂不得升进。——《后汉书·王符传》

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旋升 宁夏道。——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升转(官职的提升与调动);升除(提升官职。除:拜官受职);升擢(提升);升补(官吏的升迁与补缺);升扬(提升,升迁);升进(晋升官位);升第(晋级或被录用);升秩(升官);升行(提高行辈)

谷物登场,成熟 [ripe]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论语》

进奉,进献 [pay tribute]

是月也,农乃升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吕氏春秋》

部首笔画

部首: 十

部外笔画: 2

总笔画: 4

五笔86: tak

五笔98: tak

仓颉: ht

笔顺编号: 3132

四角号码: 24400

郑码: mevv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5347

字形结构

汉字首尾分解: 丿廾

汉字部件分解: 升

笔顺编号: 3132

笔顺读写: 撇横撇竖

《易经》第四十六卦 升 地风升 坤上巽下 问感情复合

不知道你的变卦和变爻是什么,单从卦辞上看的话,卦辞是“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说的是功名,打仗的事情,而且是个吉卦。从卦象上看,坤为地,巽为风,那么风怎么会在地的下面呢?所以这卦象是一种大风扬尘的画面,地上的土被风卷到了天上,是一派激烈的景象,用来推断出官场逐流扬波,或者战争势如破竹当然是合理的。
你要问的是感情复合,那么这个卦意味着,首先这个事是可以办成的,因为首先它是吉卦。其次,在你复合的过程中,不是某些人那种风平浪静,甜蜜温馨的式的复合,而很可能是经历一两件重大的事情,戏剧般的复合了,就行这个卦象所表现的那样。所以对于你的做法来讲,如果是你想复合,不妨放开身心,大胆的去做,越猛烈越好。

易经中的地风升 卦 的卦辞是什么?

就是说会有好生意的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