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早的占卜书是,占卜的历史起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的简介和历史意义
【简介】:五经是儒家典籍《诗》《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诗》也称《诗经》,分为“风“”雅“”颂“,国风主要是民间歌谣;雅和颂主要是领主贵族用于宗庙、朝廷上的诗歌。国风中的不少篇章揭露了领主贵族们残酷地剥削和奴役劳动人民的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这一部分是全书的精华。雅和颂虽为贵族乐章,但有些是叙事诗,记录了不少史事和制度等,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书》也叫做《书经》或《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集。全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主要记述商、周两代的一些重大事件,如重要战争、阶级关系、制度和政策等,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礼》也叫做《仪礼》、《士礼》或《礼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部分礼仪制度的汇编,共有十七篇。旧说周公制作或经孔子修定。据近人的考证,认为可能成书于战国前、中期。
《易》也叫做《易经》或《周易》,是我国最早的占卜用书。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可能出现于商、周之际,成书于战国或秦汉之际。其对自然或社会变化的论述,富有朴素的辩证法观点。
《春秋》也叫做《春秋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以鲁国的历史为主,简要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722——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史事。相传经孔子整理成书。在此书中,还记录了我国当时观察到的日蚀三十次,地震七次,这些资料都有很重要的科学价值。
【历史意义】:
六艺五经,是后世文章的源头和典范。
儒家对人的复杂性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儒家五经,从抽象和象征的意义上说,分别探讨的是人的情感性问题(《诗》)、社会性问题(《礼》)、性问题(《书》)、历史记忆问题(《春秋》)、形而上问题(《易》)。
我国最古的占卜用书是?我国最古的史书是?
《周易》又称《易经》是我国最古的占卜用书也是中国传下来最早的哲学类书籍
周易 《易经》是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一。原名《易》、《周易》,汉代人通称为《易经》。古人向神灵卜问吉凶的方法,有龟卜和占筮。筮用蓍草,按一定法式推算出数目,求得某种卦象,依据卦辞、爻辞推测所问事情的后果。据《周礼·春官·宗伯》记载,上古时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连山易、归藏易皆佚,仅《周易》存世。“易”字,一说为“简易”之义;另一说为“变易”之义,意为以揲蓍数目之变,推求问事之变,借以释疑。“易”前“周”字,一说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说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变易法则。汉代人所说的《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易经》则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而言。
《易经》成书于何时,作于何人,迄今无定论。《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说,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作传以解经。“五四”运动以后,史学界对传统说法提出怀疑,认为卦和爻辞中讲到周文王以后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足证《易经》成书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因此出现了周初说、春秋中期说和战国说,所据不一。
我国最古的史书是尚书
《尚书》是儒家经典之一
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但这散文之中,用今天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见《应用写作》杂志1991年第3期,《我国最早的公文总集——<尚书>)
《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史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16篇)。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和编本。
我想知道,有那些书籍是详细记载了中国古代占星?
占卜,是人类向神灵请求行动指令或获得神灵情感意志的手段。这种具有悠久的历史。
《唐开元占经》是瞿昙悉达对唐以前各种兆应模式进行总结的占卜之书,达120卷之巨。可见中国古代占卜是很发达的。占验对象包括了天地日月、飞禽走兽、草木谷物各类自然物,占卜的方法更是千奇百怪,如龟甲占卜,《易》卜、金钱占卜、动物占卜、扶乩和拆字等等。对日月星辰的占卜合称星占,即星占术或占星术。
我国最早的星占家是战国时代齐国人甘德,魏国的石申和相传商王太戊的大臣巫咸。前二人在司马迁的《史记·天宫书》中有记载,依此例以后历代史书都要为星占术写下一节。天文学是从星占术中分离出来的。在甘、石生活的年代,天文学和占星术混在一起。甘石二人等要穷的并非自然科学的道理,他们是利用一切资料和手段在研究天象与人事的关系。
古人肉眼可见的行星是五大行星,称五行。古人赋予五行不同的属性以解释自然和社会,五行相生相克,错综复杂。天空如一个巨大的气球,观察者站在气球的中央,而日月星辰都贴在天球壁上,气球是转动的,把观察者头顶一定宽度的天球带称作黄道带,则黄道带上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恒星散布,行星和日、月则是按各自的周期在黄道带上移动的。占星术把黄道带上的不同区域与地面上不同国家联系起来。区域的分界是按岁星移动的周期划分的。岁星即木星,是天空中肉眼可见的第二亮星,亮度仅次于金星。木星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因为岁星每11.9年绕黄道一周,所以,如果把岁星每年移动的区域为一个星次、则黄道可分十二星次,这相当于西方占星术的黄道十二宫。黄道十二宫是古代巴比伦人的一项随意性发明,此后更把每宫中的恒星视作一个星座,这些星座又被附丽上古希腊神话中的人兽形象,成为十二星座。今天流行的十二星座只是古代黄道带划分法的一种,却被占星家说成了必然性的结果。战国古代也有把黄道划为二十八宿的,《史记·天宫书》中二十八宿与不同的州是对应的。比如角、亢、氐宿对应衮州;房宿、心宿,对应豫州。由于行星的移动,比如说木星进入到角宿,则衮州有某种兆应,由于星占术士有一张二十八宿与各州县对应的表格,所以异常天象比如行星干犯、日食、月食出现在那个星宿,就意味着地上某国某州会出现某种事态。从另一个角度说,我们要占卜哪国哪州的情况,也只须看那几个星宿就行了。
太阳光芒万丈,怎么看得出它位于哪个星宿呢?原来古人是在日落时观察到太阳的星宿位置的。比如太阳落下了地平线,星星依稀可见了,我们就知道了太阳落下后西边出现的是哪一个星宿,又从观察得知某一个星宿的西边和东边各是哪个星宿,这样就可以推知太阳处在哪一个星宿之中。
星宿的异常主要有日食、月食、彗星、流星和各种行星的出现。不同行星的位置也在考虑之中。比如木星在心宿时,其它四大行星分别在哪个星宿,它们之间组成哪种几何图形,这都隐藏着某种寓意。这种星占的机理是中外一致的,比如1999年8月18日这个在现代中国数字迷信中最为吉利的日子,却因为各大行星和太阳地球在天宫图中形成一个十字,因而被人们认为是不吉利的。
《唐开元占经》除了介绍二十八宿占外,还介绍了五星占,石、甘、巫的"中外宫占"。五星指岁星、荧惑、填、辰、太白,也就是今天所称的木、火、土、水、金。中外宫则是指五星和二十八宿以外的星。星星日出即隐,日落则现,这是正常现象,但有时该隐不隐,该现不现,即为不详之兆,星体伏见时间的早晚赢缩,也是预兆。《天宫书》说有一次“辰星出蚤为月食,明为彗星及天袄。一时不出,其时不和;四时不出,天下大饥。失其时而出,为当寒反温,当温反寒。当出不出,是谓击卒,兵大起。”辰星离太阳最近,绕太阳一周只需88天,它与太阳的视角不大,总是伴随在太阳的左右,并受到阳光的遮掩,使人看不清楚,又因为受到地平线附近大气的扰动,使之看上去如在水中波动,故名水星。辰星在太阳的西边时,尚可在日出前见它一面,此为当出而出,假如在太阳东边,则当出不出了。以此预测天下寒温祸福,真是忙然占星人。
五星的“合散犯守”,均为星占的重要依据。合,就是在某星宿相会。五行中某几颗聚会于某一星宿是常出现的,但会于哪一星宿,哪几颗相聚会,则有不同的兆应。散,是指不行列而聚,即违反常规的聚合。犯,就是干犯,即行星行到某星之近距离,七寸之内光芒相及大概是干犯的最低标准,凶兆。犯的范围很广,五星互犯,五星犯二十八宿,五星犯各星等均是。二十八星宿指的是角、氐、亢、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各宿分别兆应各地人事。守,守是指行星运行过程中在某一星宿的停留,一般也是凶兆。守不是犯,是因为它不是近距离接触,不到“七寸之内光芒相及”的程度。
中国占星术是一种皇家占星术,它占卜的是国家大事,虽然这种星占学理同样地一般适应于芸芸众生,但天人对应的观点下把最明亮的星星都分配给了大人物,老百姓也只能对应一些无名小星了。星占中流星、彗星等异象对应人间凶祸,不过老百姓并不认为它是自己家庭将遇到什么不好的事的征兆,而是预示着社会性的大事,比如“灾年”和“荒年”。
中国历史上的历代帝王对天象都极为重视,因为他们都认为天象表达了天意。在众多天象中有两种备受关注:一是五星连珠,二是荧惑守心。什么是五星连珠呢?就是金、木、水、火、土五颗行星排成一条直线,这被看成是最吉利的天象。史书记载刘邦登基那一年曾经出现五星连珠的天象。最不吉利的天象是什么?荧惑守心。
什么叫“荧惑守心”呢?中国古代把“火星”称作“荧惑”,二十八宿中的“心宿”简称为“心”。“心宿”就是现代天文学中的“天蝎座”,主要由三颗星组成。当火星运行到天蝎座三颗星的附近,并在那个地方停留一段时间,就出现了中国古人常说的“荧惑守心”的天象。这种天象为做出的解释是,天蝎座的三颗星中间最亮的一颗代表皇帝,旁边两颗,一颗代表太子,一颗代表庶子。
这种天象为什么会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呢?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叫做星占学。星占学最重要的任务是为服务,皇帝设立了占星官,设此官位只是为皇帝服务的。“荧惑守心”的出现在古人看来就意味着,轻者天子要失位,严重者就是皇帝死亡。我们可以看史书记载的一个西汉末年的例子。
绥和二年(前7)仲春,有人向汉成帝的丞相报告出现了“荧惑守心”天象。丞相看到奏本,非常为难,不知道如何是好。占星官上奏汉成帝,说天象告变,国运有厄,如果不移祸大臣,恐怕国家将陷于危难。汉成帝真信这事儿,看到报告后非常惊慌,不用多加思虑便决定移祸于丞相。皇帝为了保全自己一向不惜手段,再说,丞相是移祸的首选。于是,汉成帝立刻召丞相上朝,斥责他为相多年,不能调理好阴阳,导致天象变异。第二天一早,汉成帝便派人给丞相送去诏书,说本来我认为你清明、勇敢,希望你能治理好国家,但是你十年为相,却给国家带来了灾难。你这样的丞相怎么能够辅佐我治理天下?念你为国奉献多年,我不忍心罢你的官,希望你能忧国如家。汉成帝又赐给他好酒、黄牛。按汉朝惯例,皇帝赐给大臣牛和酒,即是赐死。丞相知道了皇上的用意,又没有办法可以破解,只好饮鸩。丞相之后,汉成帝才放宽了心,赶忙发布消息说,丞相暴病而死,下令厚加抚恤。汉成帝还亲自到丞相家中多次进行吊唁,他认为从此之后国运可以亨通,自己也可以天命永固了。但是不到一年,这个嫁祸于人的汉成帝也暴毙了。
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占卜著作是什么?
《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因为流行在周朝,所以叫《周易》,并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从其编排体例及文字内容看,是占卜用书。本条目讨论宽泛的易经,即包括《易经》和《易传》在内;在古籍里仅提到名字的“连山”、“归藏”(无论是否事实存在)则不予讨论。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李斯偷偷将《易经》列入医术占卜之书而得以幸免。
关于其作者,《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则有不同观点。由于成书很早,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
有人认为,占卜之书的性质并不能掩盖《易经》作为一部伟大著作的价值。占卜起源于人类解释世界的渴望,哲学的萌芽从原始中生发出来,《易经》为此提供了很好的例证。中国哲学中阴阳相生相克、对立统一的基础理论,便是根植于《易经》。后人从《易经》中发展出了复杂的哲学系统,儒家和道教的学说均明显受到《易经》的影响。今人更是从《易经》中解读出哲学、、历史、军事、民俗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根据《周礼》的记载,占卜有“三易之法”,《易经》只是其中之一,另两部《连山》、《归藏》均已失传。
六爻占卜是什么,六爻占卜起源于哪个时期
其实在战国的时候就有了雏形,真正集大成者是汉朝的京房,所以他是六爻的祖师爷了,最早的六爻是用蓍草起卦的,比较麻烦,光起卦也需要半个小时,后来发展成用铜钱起卦了,就是用三枚铜钱摇六次,组成一个完整的卦,所以叫六爻,也叫铜钱卦,六爻所占卜的事情非常的广泛,可以说是无所不占的,主要是根据求测人起的卦,结合月日键,各爻的生克冲合等因素来断的,准确率很高。
指迷算命的最早出现的朝代是周朝还是明朝
要是在明朝和周朝二选一的话 我认为算命周朝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