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子孙取名表,朱元璋给子孙后代定下了起名规矩
历史题!朱元璋 有几儿子 分别叫什么名?
朱元璋有26个儿子。他们的名字分别是朱标(懿文太子)、次子朱樉(秦愍王)、三子朱棡(晋恭王)、四子朱棣(明成祖)、五子朱橚(周定王)、六子朱桢(楚昭王)、七子朱榑(齐王)、八子朱梓(潭王)九子朱杞(赵王)、十子朱檀(鲁荒王)、十一子朱椿(蜀献王)、十二子朱柏(湘献王)、十三子朱桂(代简王)、十四子朱柍(肃庄王)、十五子朱植(辽简王)、十六子朱栴(庆靖王)、十七子朱权(宁献王)、十八子朱楩(岷庄王)、十九子朱橞(谷王人)、二十子朱松(韩宪王)、二十一子朱模(沈简王)、二十二子朱楹(安惠王)、二十三子朱桱(唐定王)、二十四子朱栋(郢靖王)、二十五子朱木彝(伊历王)、二十六子朱楠。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 -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 原名重八, 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觉寺, 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 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 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自古以来,前所未有。但是他的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的,这就是朱元璋的缺点。朱元章共有26个儿子,分别是:
朱标,长子,懿文太子(孝慈高皇后出)
朱樉,次子,秦愍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棡,三子,晋恭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棣,四子,明成祖(硕妃出,但自称孝慈高皇后出)
朱橚,五子,周定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桢,六子,楚昭王(胡充妃出)
朱榑(1364年-1428年),七子,齐王(永乐朝废为庶人)(达定妃出)
朱梓(1369年-1390年),八子,潭王(洪武朝自焚死)(达定妃出)
朱杞,九子,赵王(幼殇)
朱檀,十子,鲁荒王(郭宁妃出)
朱椿(1371年-1423年),十一子,蜀献王(郭惠妃出)
朱柏(1371年-1399年),十二子,湘献王(胡顺妃出)
朱桂(1374年-1446年),十三子,代简王(郭惠妃出)
朱柍,十四子,肃庄王(郜氏出)
朱植,十五子,辽简王(韩妃出)
朱栴,十六子,庆靖王(余妃出)
朱权,十七子,宁献王(杨妃出)
朱楩,十八子,岷庄王(周妃出)
朱橞,十九子,谷王(永乐朝废为庶人)(郭惠妃出)
朱松,二十子,韩宪王(周妃出)
朱模,二十一子,沈简王(赵贵妃出)
朱楹,二十二子,安惠王
朱桱,二十三子,唐定王(李贤妃出)
朱栋,二十四子,郢靖王(刘惠妃出)
朱㰘,二十五子,伊历王(葛丽妃出)
朱楠,二十六子。。朱元璋共有26个儿子,他的儿子们分别是长子朱标(懿文太子)、次子朱樉(秦愍王)、三子朱棡(晋恭王)、四子朱棣(明成祖)、五子朱橚(周定王)、六子朱桢(楚昭王)、七子朱榑(齐王)、八子朱梓(潭王)九子朱杞(赵王)、十子朱檀(鲁荒王)、十一子朱椿(蜀献王)、十二子朱柏(湘献王)、十三子朱桂(代简王)、十四子朱柍(肃庄王)、十五子朱植(辽简王)、十六子朱栴(庆靖王)、十七子朱权(宁献王)、十八子朱楩(岷庄王)、十九子朱橞(谷王人)、二十子朱松(韩宪王)、二十一子朱模(沈简王)、二十二子朱楹(安惠王)、二十三子朱桱(唐定王)、二十四子朱栋(郢靖王)、二十五子朱木彝(伊历王)、二十六子朱楠。朱元章共有26个儿子,分别是:
朱标,长子,懿文太子(孝慈高皇后出)
朱樉,次子,秦愍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棡,三子,晋恭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棣,四子,明成祖(硕妃出,但自称孝慈高皇后出)
朱橚,五子,周定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桢,六子,楚昭王(胡充妃出)
朱榑(1364年-1428年),七子,齐王(永乐朝废为庶人)(达定妃出)
朱梓(1369年-1390年),八子,潭王(洪武朝自焚死)(达定妃出)
朱杞,九子,赵王(幼殇)
朱檀,十子,鲁荒王(郭宁妃出)
朱椿(1371年-1423年),十一子,蜀献王(郭惠妃出)
朱柏(1371年-1399年),十二子,湘献王(胡顺妃出)
朱桂(1374年-1446年),十三子,代简王(郭惠妃出)
朱柍,十四子,肃庄王(郜氏出)
朱植,十五子,辽简王(韩妃出)
朱栴,十六子,庆靖王(余妃出)
朱权,十七子,宁献王(杨妃出)
朱楩,十八子,岷庄王(周妃出)
朱橞,十九子,谷王(永乐朝废为庶人)(郭惠妃出)
朱松,二十子,韩宪王(周妃出)
朱模,二十一子,沈简王(赵贵妃出)
朱楹,二十二子,安惠王
朱桱,二十三子,唐定王(李贤妃出)
朱栋,二十四子,郢靖王(刘惠妃出)
朱㰘,二十五子,伊历王(葛丽妃出)
朱楠,二十六子。朱元璋有26个儿子。他们的名字分别是朱标(懿文太子)、次子朱樉(秦愍王)、三子朱棡(晋恭王)、四子朱棣(明成祖)、五子朱橚(周定王)、六子朱桢(楚昭王)、七子朱榑(齐王)、八子朱梓(潭王)九子朱杞(赵王)、十子朱檀(鲁荒王)、十一子朱椿(蜀献王)、十二子朱柏(湘献王)、十三子朱桂(代简王)、十四子朱柍(肃庄王)、十五子朱植(辽简王)、十六子朱栴(庆靖王)、十七子朱权(宁献王)、十八子朱楩(岷庄王)、十九子朱橞(谷王人)、二十子朱松(韩宪王)、二十一子朱模(沈简王)、二十二子朱楹(安惠王)、二十三子朱桱(唐定王)、二十四子朱栋(郢靖王)、二十五子朱木彝(伊历王)、二十六子朱楠。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 -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 原名重八, 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觉寺, 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 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 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自古以来,前所未有。但是他的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的,这就是朱元璋的缺点。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分别是
长子朱标(懿文太子)、次子朱樉(秦愍王)、三子朱棡(晋恭王)、四子朱棣(明成祖)、五子朱橚(周定王)、六子朱桢(楚昭王)、七子朱榑(齐王)、八子朱梓(潭王)九子朱杞(赵王)、十子朱檀(鲁荒王)、十一子朱椿(蜀献王)、十二子朱柏(湘献王)、十三子朱桂(代简王)、十四子朱柍(肃庄王)、十五子朱植(辽简王)、十六子朱栴(庆靖王)、十七子朱权(宁献王)、十八子朱楩(岷庄王)、十九子朱橞(谷王人)、二十子朱松(韩宪王)、二十一子朱模(沈简王)、二十二子朱楹(安惠王)、二十三子朱桱(唐定王)、二十四子朱栋(郢靖王)、二十五子朱木彝(伊历王)、二十六子朱楠。
以下列出一部分人的简介:
朱标(1355年—1392年),明朝宗室。明太祖朱元璋嫡长子,明惠宗朱允炆之父,元至正十五年 (1355) 生于太平陈迪家。朱元璋称吴王时,立朱标为王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自幼受到悉心教导,太祖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洪武元年 (1368) 正月,立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了他为接班人。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5月17日)病逝,八月附葬孝陵东,谥“懿文”。 建文元年追尊孝康皇帝,庙号兴宗。燕王朱棣靖难之役称帝后仍称懿文太子,南明弘光元年明安宗朱由崧复上庙号兴宗,谥号和天敬道宪懿勤敏淳文度武明仁慈孝康皇帝,清朝亦称兴宗孝康皇帝标。
大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在位22年,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 、永乐皇帝等。朱棣驾崩后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明长陵。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明世宗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庙号为成祖。 收起
朱元璋的所有儿子名字
长子:朱标 懿文太子
二子:朱樉 秦愍王
三子:朱棡 晋恭王
四子:朱棣 初封燕王
五子:朱橚 周定王
六子:朱桢 楚昭王
七子:朱榑 齐恭王
八子:朱梓 潭王
九子:朱杞 赵王
十子:朱檀 鲁荒王
十一子:朱椿 蜀献王
十二子:朱柏 湘献王
十三子:朱桂 代简王
十四子:朱楧 肃庄王
十五子:朱植 辽简王
十六子:朱栴 庆靖王
十七子:朱权 宁献王
十八子:朱楩 岷庄王
十九子:朱橞 谷王
二十子:朱松 韩宪
二十一子:朱模 沈简王
二十二子:朱楹 安惠王
二十三子:朱桱 唐定王
二十四子:朱栋 郢靖王
二十五子:朱(木彝) 伊厉王
二十六子:朱楠 未封王
扩展资料:
皇女——
长女:临安公主
二女:宁国公主
三女:崇宁公主
四女:安庆公主
五女:汝宁公主
六女:怀庆公主
七女:大名公主
八女:福清公主
九女:寿春公主
十女:十公主
十一女:南康公主
十二女:永嘉贞懿公主
十三女:十三公主未
十四女:含山公主
十五女:汝阳公主
十六女:宝庆公主
祖辈——
祖父:熙祖裕皇帝朱初一
祖母:裕皇后王氏
父亲:仁祖淳皇帝朱世珍(原名朱五四)
母亲:淳皇后陈氏
兄弟姐妹——
哥哥:长兄南昌王朱兴隆(原名朱重五)、次兄盱眙王朱兴盛(朱重六)、三哥临淮王朱兴祖(朱重七)
姐姐:太原长公主朱氏、曹国长公主朱佛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元璋
总共26个朱标,长子,懿文太子(孝慈高皇后出)
朱樉,次子,秦愍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棡,三子,晋恭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棣,四子,明成祖(硕妃出,但自称孝慈高皇后出)
朱橚,五子,周定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桢,六子,楚昭王(胡充妃出)
朱榑(1364年-1428年),七子,齐王(永乐朝废为庶人)(达定妃出)
朱梓(1369年-1390年),八子,潭王(洪武朝自焚死)(达定妃出)
朱杞,九子,赵王(幼殇)
朱檀,十子,鲁荒王(郭宁妃出)
朱椿(1371年-1423年),十一子,蜀献王(郭惠妃出)
朱柏(1371年-1399年),十二子,湘献王(胡顺妃出)
朱桂(1374年-1446年),十三子,代简王(郭惠妃出)
朱柍,十四子,肃庄王(郜氏出)
朱植,十五子,辽简王(韩妃出)
朱栴,十六子,庆靖王(余妃出)
朱权,十七子,宁献王(杨妃出)
朱楩,十八子,岷庄王(周妃出)
朱橞,十九子,谷王(永乐朝废为庶人)(郭惠妃出)
朱松,二十子,韩宪王(周妃出)
朱模,二十一子,沈简王(赵贵妃出)
朱楹,二十二子,安惠王
朱桱,二十三子,唐定王(李贤妃出)
朱栋,二十四子,郢靖王(刘惠妃出)
朱 木彝,二十五子,伊历王(葛丽妃出)
朱楠,二十六子朱标,长子,懿文太子(孝慈高皇后出)
朱樉,次子,秦愍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棡,三子,晋恭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棣,四子,明成祖(孝慈高皇后出)
朱橚,五子,周定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桢,六子,楚昭王(胡充妃出)
朱榑(1364年-1428年),七子,齐王(永乐朝废为庶人)(达定妃出)
朱梓(1369年-1390年),八子,潭王(洪武朝***死)(达定妃出)
朱杞,九子,赵王(幼殇)
朱檀,十子,鲁荒王(郭宁妃出)
朱椿(1371年-1423年),十一子,蜀献王(郭惠妃出)
朱柏(1371年-1399年),十二子,湘献王(胡顺妃出)
朱桂(1374年-1446年),十三子,代简王(郭惠妃出)
朱柍,十四子,肃庄王(郜氏出)
朱植,十五子,辽简王(韩妃出)
朱栴,十六子,庆靖王(余妃出)
朱权,十七子,宁献王(杨妃出)
朱楩,十八子,岷庄王(周妃出)
朱橞,十九子,谷王(永乐朝废为庶人)(郭惠妃出)
朱松,二十子,韩宪王(周妃出)
朱模,二十一子,沈简王(赵贵妃出)
朱楹,二十二子,安惠王
朱桱,二十三子,唐定王(李贤妃出)
朱栋,二十四子,郢靖王(刘惠妃出)
朱?,二十五子,伊历王(葛丽妃出)
朱楠,二十六子。
朱元璋子孙的取名根据是什么呢?
明太祖朱元璋,是以“木火土金水”来为后代辈分排顺序。他有26个儿子,每个儿子的名字都是木字旁的,孙子辈开始,每一辈的第一个名字使用辈分表中的字,第二个名字必须带有一个五行的偏旁或组成部分,并且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依次循环。建文帝叫朱允炆(“允”字来自太子家的辈分表,“炆”字是火字旁)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生经历坎坷,当过放牛娃做过和尚,最后参军。由于朱元璋作战勇敢,人又机智聪明,深受郭子兴赏识,之后一步一步的走上传奇的道路。今天我们不去讲老朱怎么传奇,而且去说他另外的一个神奇的事情,就是他的子孙们的名字竟然和元素周期表有关系。你应该感到很奇怪吧,说起来这两件事情好像风牛马不相及是吧。其中有什么原因呢?
众所周知元素周期表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1869年的发明,后来传入中国后,经过徐寿的翻译,才有了我们今天化学课上使用的元素周期表。
而朱元璋给后代规定的起名规律下,却和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名有了很高的重合率,比如“朱公锡、朱慎镭、朱同铬、朱同铌、朱在钠、朱成钴、朱帅钾、朱帅锌、朱至镧、朱效钛、朱效锂”,是不是很像,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有学者认为,这老朱家的子孙名字和元素周期表如此近似,是不是老朱家搞金石研究发现了元素周期表?
其实则不然,朱元璋给自己的每一个儿子都定下来二十字的家族辈分排序比如:长子朱标,嫡系:“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四子朱棣:“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朱元璋如此花费心思在儿孙的名字上面,只是想为了体现嫡庶的区别,维护皇位嫡长制的传统。即使老朱的太子朱标去世,他也将皇位传给朱标的嫡子朱允炆。
奈何老四朱棣起病造反当了皇帝。自此之后明朝皇帝的排辈就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
众所周知,朱元璋原名朱重八,由于朱元璋祖辈身处社会底层而且文化程度很低,起名字都是按照日期来取。比如他爸名为朱五四,爷爷朱初一,曾祖朱四九,高祖朱百六,五世祖朱仲八,都是用出生日期命名的名字,在元朝,只有最底层的百姓才这么取名。朱元璋登基当皇帝后,对这些名字深恶痛绝,生怕自己的后人也取出这样的名字。
较崇尚道教,大明王室子孙的取名方法,和“明”这个朝代都是根据古代玄术中的五行阴阳学说而来的。朱元璋有26个儿子,每个儿子的名字都是木字旁的。
从孙子辈开始,每一辈的第一个字使用辈分表中的字,第二个字必须带有一个五行的偏旁或组成部分,并且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依次循环。
晚清时期的化学家徐寿在翻译元素周期表的时候,对于如何将那一些外文字母,翻译成对应的汉字极为头疼,偶然之间看到了明朝皇子的这个家谱,极其惊喜地发现,原来汉字中还有这么多与金属矿物相关的字眼。
便直接借用明朝皇子们的名字,来翻译化学元素周期表,这也造成了元素周期表与明朝皇子们的名字,看上去很“巧合”的情况。
朱元璋26个儿子排名
朱元璋的26个儿子子孙起名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依次以偏旁命名。分别是懿文太子朱标、秦愍王朱樉、晋恭王朱棡、明成祖朱棣、周定王朱橚、楚昭王朱桢、齐恭王朱榑、潭王朱梓、赵王朱杞、鲁荒王朱檀、蜀献王朱椿、湘献王朱柏、代简王朱桂、肃庄王朱楧、辽简王朱植、庆靖王朱栴、宁献王朱权、岷庄王朱楩、谷王朱橞、韩宪王朱松、沈简王朱模、安惠王朱楹、唐定王朱桱、郢靖王朱栋、伊厉王朱㰘、朱楠。
在“制度”决定之下,皇族们展开了激烈的生殖竞赛。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孙已繁衍至100万人之多。作为大明王朝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团,皇族确实是“最幸福”的群体。但李自成兵锋所至,朱姓王爷几乎没有人能活下来。
朱元璋的手段
朱元璋让儿子们镇守北方边境,跟北元抗衡,要么让他们镇守内陆,镇压地方豪强,而最富饶的地区还在中央朝廷控制下,他的分封制,虽然被很多人所诟病,但其实并没有那么不堪,只是明成祖朱棣上位以后,对藩王制度进行大改,使其从供卫朝廷定位,成为混吃等死的存在,让藩王制度成为后世诟病明朝的原因之一。
朱元璋在历史上留下的形象至为冷酷。他对百姓、对大臣、对故交、对妻妾,都冷血无情。唯有在自己的子孙面前,他却满面慈祥,温柔体贴得无以复加。为了确保子孙们生活幸福,他绞尽了脑汁。
朱元璋为什么用五行给子孙起名,这么做有什么意义?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曾经在待过一段时间,身边有一个易经大师辅佐,所以他对五行八卦之类的学问非常尊重。因此他在给自己的子孙在安排名字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安排。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它强调整体,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五行学说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水(代表侵润)、火(代表破灭)、金(代表敛聚)、木(代表生长)、土(代表融合)。
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学说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五行八卦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传统文化之一。对于这类东西你可以不信但是最好要保持一定的尊重,这些文化毕竟是先贤们的智慧结晶。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又曾经在待过一段时间,身边还有一个易经大师辅佐,所以他对五行八卦之类的学问非常尊重。为此他给自己的子孙在安排名字的时候,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安排。
朱家子孙名字都是以木、火、土、金、水为名字偏旁部首。难以想象,一个帝国的皇帝,非常崇尚易经文化,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却极少有人能够懂得其中奥义。朱元璋对于孙子要求是比较高的,他认为五行是相生相克的,只有利用好五行的规律,那么朱家王朝就能像五行一样永远循环的传承下去,绝不会中断。
朱元璋本人的名字里面并没有五行的偏旁部首,是因为当年给朱元璋起名字的义父郭子兴并不是特别相信五行的含义并且朱元璋并不是他义父郭子兴的传人所以也没必要去计较。然而在朱元璋这里,朱元璋比较相信五行之说,所以朱元璋的儿子们都以木字旁的字为名字,比如说太子朱标、永乐帝朱棣,他们的名字都是有木字的偏旁部首。朱元璋的孙子们都是以火字旁的字为名字,比如说建文帝朱允炆、明仁宗朱高炽,朱允炆是朱标的儿子,朱高炽是朱棣的儿子。
朱元璋的重孙们都是以土字旁的字为名字,比如说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的基字,其实就是土字底,所以没有违背祖训。朱瞻基跟其他兄弟不同的是,他的名字里,土字旁是在底下,而他其他9个兄弟的名字里,土字旁都是在左边,比如说郑靖王朱瞻埈、越靖王朱瞻墉等等,都是在左边。所以一时之间,不少人认为朱瞻基的名字是比较特别的。明朝很讲究嫡长子继承制,作为明仁宗的嫡长子,朱瞻基当然是要特别一点,其他孩子要么是小儿子要么是庶出,自然就普通一点了。
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这里面的顺序其实不一样。我们在说到五行的时候,通常都会称之为金木水火土,因为这么叫比较顺口。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方式,正确的说法不是这样。五行相生相克,里面的道理也比较深。既然是相生相克,那么就有生和克的顺序。所以五行的顺序和我们平常的说法是不一样的。按照生的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所以按照生的顺序来看的话,我们说法应是,金水木火土。按照克的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所以按照克的顺序来看的话,我们说法应是,金木土水火。
所以说朱元璋的子孙后代延续的方法,自然是要严格按照生的顺序来安排。金水木火土,朱棣生朱高炽是木生火,朱高炽生朱瞻基是火生土,朱瞻基生朱祁镇是土生金,朱祁镇生朱见深是金生水,朱见深生朱佑樘则是水生木,形成了一个生顺序的循环。
按照朱元璋的想法是必须要完美的避开相克的顺序,也就是说儿子不能克父亲。这样的循环往复才能使子孙得以绵延不断。
太祖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惩元政废弛,治尚严峻。而能礼致耆儒,考礼定乐,昭揭经义,尊崇正学,加恩胜国,澄清吏治,修人纪,崇凤都,正后宫名义,内治肃清,禁宦竖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职相维,置卫屯田,兵食俱足。---《明史》
这当然是玄学的一种说法,朱元璋对这件事深信不疑。所以他在生前,已经为子孙后代们都安排好了顺序。这就好像在玩数独游戏一样,朱元璋已经准备好了相应的偏旁部首,只要子孙后代们,按照顺序相继把这些孩子的名字都给填出来就好了。
五行除去相生相克的说法以外,五行还有性情的说法。例如木代表仁慈拥有博爱之心。火则代表为人谦和淳朴但性子急躁。土则代表为人忠诚,言出必行。金则代表为人仗义,性情刚烈。水则代表为人清和,性情偏善。这些东西也只是在给子孙起名字是的一些参考,起的名字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教育要好。其实起名字只要不是起一些奇葩的名字比如李锁铛然、巨星、曹恐龙等一些比较独特的名字。子孙能不能有前途并不是在名字上能看出来的,关键还是看教育到底是怎样的。
明神宗朱翊钧,一辈子浑浑噩噩。导致自己的两个儿子朱常洛早逝,朱常洵重达300多斤。再看朱元璋教育下的朱标朱棣两兄弟,朱棣教育下的朱高炽,朱高炽教育下的朱瞻基那个不是明君。所以说教育是头等大事,有想起名字的心思还是多放点在教育上吧。
朱元璋觉得这样给孙子起名可以给孙子带来好运。其实古人大多是比较的,所以用五行之道给孩子起名也有着美好的寓意。想让朱家的子孙世世代代能流传下去吧,但是后来朱家子孙太多了,导致没有字可以起,只能自己造字了因为朱元璋的文化水平并非太高,用简单的金木水火土取名浅显易懂。他这么做就是让自己的江山长治久安。我国素有五行之说,而根据易经的解释,一个人的名字会影响到他的性格,子孙后代遵照五行的相生相克规律来取名,命里缺哪一行,就用名字里的字来补。当然这些都是玄虚的说法。朱元璋子孙的取名根据是什么呢?
明太祖朱元璋,是以“木火土金水”来为后代辈分排顺序。他有26个儿子,每个儿子的名字都是木字旁的,孙子辈开始,每一辈的第一个名字使用辈分表中的字,第二个名字必须带有一个五行的偏旁或组成部分,并且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依次循环。建文帝叫朱允炆(“允”字来自太子家的辈分表,“炆”字是火字旁)朱元璋要求子孙按照五行“金木水火土”取名,当然顺序应该是“木火土金水。”比如朱元璋大儿子朱标、二儿子朱樉、三子朱棡、四子朱棣,儿子辈都是木子边的。孙子辈建文帝朱允炆、仁宗朱高炽,都是火子边的。有人会说,武宗皇帝朱厚照怎么没带火字边?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照字下面四点就是代表火。我觉得根据的是一些字的含义,还有就是这些字是否气势磅礴,含义深远等等。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生经历坎坷,当过放牛娃做过和尚,最后参军。由于朱元璋作战勇敢,人又机智聪明,深受郭子兴赏识,之后一步一步的走上传奇的道路。今天我们不去讲老朱怎么传奇,而且去说他另外的一个神奇的事情,就是他的子孙们的名字竟然和元素周期表有关系。你应该感到很奇怪吧,说起来这两件事情好像风牛马不相及是吧。其中有什么原因呢?
众所周知元素周期表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1869年的发明,后来传入中国后,经过徐寿的翻译,才有了我们今天化学课上使用的元素周期表。
而朱元璋给后代规定的起名规律下,却和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名有了很高的重合率,比如“朱公锡、朱慎镭、朱同铬、朱同铌、朱在钠、朱成钴、朱帅钾、朱帅锌、朱至镧、朱效钛、朱效锂”,是不是很像,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有学者认为,这老朱家的子孙名字和元素周期表如此近似,是不是老朱家搞金石研究发现了元素周期表?
其实则不然,朱元璋给自己的每一个儿子都定下来二十字的家族辈分排序比如:长子朱标,嫡系:“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四子朱棣:“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朱元璋如此花费心思在儿孙的名字上面,只是想为了体现嫡庶的区别,维护皇位嫡长制的传统。即使老朱的太子朱标去世,他也将皇位传给朱标的嫡子朱允炆。
奈何老四朱棣起病造反当了皇帝。自此之后明朝皇帝的排辈就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
众所周知,朱元璋原名朱重八,由于朱元璋祖辈身处社会底层而且文化程度很低,起名字都是按照日期来取。比如他爸名为朱五四,爷爷朱初一,曾祖朱四九,高祖朱百六,五世祖朱仲八,都是用出生日期命名的名字,在元朝,只有最底层的百姓才这么取名。朱元璋登基当皇帝后,对这些名字深恶痛绝,生怕自己的后人也取出这样的名字。
较崇尚道教,大明王室子孙的取名方法,和“明”这个朝代都是根据古代玄术中的五行阴阳学说而来的。朱元璋有26个儿子,每个儿子的名字都是木字旁的。
从孙子辈开始,每一辈的第一个字使用辈分表中的字,第二个字必须带有一个五行的偏旁或组成部分,并且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依次循环。
晚清时期的化学家徐寿在翻译元素周期表的时候,对于如何将那一些外文字母,翻译成对应的汉字极为头疼,偶然之间看到了明朝皇子的这个家谱,极其惊喜地发现,原来汉字中还有这么多与金属矿物相关的字眼。
便直接借用明朝皇子们的名字,来翻译化学元素周期表,这也造成了元素周期表与明朝皇子们的名字,看上去很“巧合”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