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罡怎么算命,称骨算命表免费版

袁天罡称骨准确吗?

我相信袁天罡称骨是准确的,但是懂得并且可以合理运用之的人没有。
因为袁天罡称骨是属于奇门遁甲的其中一门,不是常人可以领悟和参透的。所以,当有人说他懂袁天罡称骨,那你首先要有怀疑的态度,如果对方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却说话不着边际,那你应该果断离开这个大骗子。

袁天罡的占卜术

袁天纲著有相书、天文书、风水书多本,其中有《九天玄女六壬课》、《五行相书》、《易镜玄要》、《三世相法》、《袁天罡称骨歌》、《太白会运逆兆通代记图》等,但大多已亡佚不可见。而他受唐太宗诏命,与弟子合著的探究历史动向的《太白会运逆兆通代记图》,或许就是《推背图》最初的书名。

唐朝袁天罡的称骨算命法为何在民间传播广泛?

在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中,人的富贵贫贱、吉凶祸福以及生死寿夭都有一定的关联。古代对于命运的观点,大人物们的观点也不同。比如孔子的弟子子夏就说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墨子是反对命运之说的,他认为如果人人都信仰命运,从功利主义上看人人都不再奋斗会阻碍社会进步。

中国的算命术从先秦时代脱胎于诸子百家,滥觞于汉代,到了唐代才最终确立一套体系。唐朝的李虚中是算命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人物。唐宋八大家韩愈就曾评论李虚中:无所不通,最深于五行书,从人出生的生辰八字,推算人的寿命和富贵,百不失一二。这段收录在韩昌黎文集的李虚中墓志对于这位人物的算命术可谓是推崇备至了。

唐朝之后的徐子平则进一步发展了李虚中的算命术,使得体系更加完备。但是这套算命术因为过于复杂,在民间流传并不广泛。因为测算生辰八字和十二宫等非常复杂,要借助不少口诀和不断训练才能完成。

除了按照生辰八字的算命方法,还有类似摸骨和观相等技术。在最新的《鬼吹灯之龙岭迷窟》中就演绎了陈瞎子陈玉楼对胡八一和雪莉杨的摸骨。因为上述的算命方法很难懂,以唐朝袁天罡的称骨法流传最广。

称骨法就是对照一个农历出生的年月日和时辰对应的称骨分量,然后把这些分量汇总起来,然后对照称骨法中的歌诀,把有关自己的一生荣枯的断语取出。因为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方便,可以无师自通。这种方法也有算命不求人的说法。

比如一位1957年农历十月初二晚上九点出生的人,他的年对应的是丁酉年,属相为鸡年,重量是一两四钱,农历十月是八钱,初二是一两,晚上十点是亥时是六钱。那么这个人的称骨中两是三两八钱。一两等于十钱,这个可以相应地去对照。

三两八钱对应的歌诀是待到年将三十六,蓝衫脱去换红袍。古代颜色是尊贵和等级的象征,最高的黄色,其次是红色。蓝色换成红袍自然是富贵的象征,但是这个命运要等到三十六岁才能达到。

从上述的文章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称骨算命法虽然简单但是非常粗糙。真正的算命先生会把八字算命和称骨算命结合在一起推断,而不是简单使用。因为可以相互参照,取长补短所以民间流传很广。但是实际上算命为何很难准就是因为参照物太少,方法过于简单,要结合到五行和四时五方以及旺相休生死以及寄生十二宫等推算。本文只是对以上的算命方法的历史进行介绍,具体的还请各位自己自行判断。

请问袁天罡称骨算命准确吗?

这种东西你信他就有,但是你不信他的话就无。怎么说呢,有些人就正好说中了,没心点。所以你就觉得它很准确,但是说如果没有说对点的话,你就觉得它不准确。

请问袁天罡称骨算命准确吗?

这种东西你信他就有,但是你不信他的话就无。怎么说呢,有些人就正好说中了,没心点。所以你就觉得它很准确,但是说如果没有说对点的话,你就觉得它不准确。

正确的称骨算命法

称骨算命法是唐代著名的星象预测家袁天罡称骨的预测方法。这种方法同四柱算命一样,能确定一个人一生的吉凶祸福、荣辱盛衰,准确率很高,又便于掌握和运用。
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定数,年、月、日、时的重量都有具体规定。只要把年、月、日、时的重量加在一起,按照“称骨歌”一查,就可确定这个人一生的命运。
一个人出生的年份按年干支(即甲子年、乙丑年,丙寅年等)来确定重量。出生月按月份(即正月、二月等)来确定重量。出生日按日数(即初一、初二等)确定重量。出生时辰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确定重量。
现代的每二个小时是古代的一个时辰。
十二时辰换算成现代的钟点,就是:
子时——晚11点钟到凌晨1点钟;
丑时——1点钟至3点钟;
寅时——3点钟至5点钟;
卯辰——5点钟至7点钟;
辰时——7点钟至9点钟;
巳时——9点钟至11点钟;
未时——下午1点钟至3点钟;
申时——下午3点钟至5点钟;
酉时——下午5点钟至7点钟;
戌时——下午7点钟至晚9点钟;
亥时——晚9点钟至11点钟。
例:一人出生在甲子年正月初一日子时
甲子年骨重一两二钱
正月骨重六钱
初一日骨重五钱
子时骨重一两六钱
年、月、日、时骨重加在一起(1.2+0.6+0.5+1.6=3.9),此人总骨重是三两九钱。查看三两九钱的“称骨歌”,就是这个人一生的命运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