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风水先生杨救贫,风水先生联系方式
杨公先师指的是谁?
杨筠松(834年4月20日-900年3月12日),俗名杨救贫,名益,字叔茂,号筠松,唐代窦州(今信宜市镇隆镇八坊村)人,著名风水宗师。杨筠松为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为唐朝著名地理风水学家。名益,别号玄赤,世称‘救贫先生’。著《疑龙经》、《撼龙经》、《一粒粟》、《天玉经》、《都天宝照经》、《天元乌兔经》。
因为其用地理风水术行于世,使贫者致富,所以世人称其为“救贫”先生,后人由此也称其为“杨救贫”。[2]
杨筠松,字叔茂,号玄赤,世称救贫仙人,唐代堪舆大师。
杨筠松生于唐大和八年(834年)三月初八日,窦州(今广东信宜市镇隆镇八坊村)人。江西堪舆形法理论祖师。其父亲杨淑贤生三子:长子筠翌,次子筠宾,三子筠松。
筠松幼年聪颖过人,学习诗书,一览无遗,十七岁登科及第。后为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广明中(880年),黄巢破京城,筠松离京出走,先入昆仑山,后到虔州(江西赣州),以地理术行于世,民间称救贫先生。
留虔州期间,在崇贤里黄禅寺遇曾文辿,邂逅于方丈之内,唔谈中,曾文辿被其非凡的风水学识所倾倒,遂拜筠松为师,朝夕跟随,竭尽弟子之礼。
后随师云游山川,寻龙捉脉,得杨筠松悉心指点,观龙以势,察穴以形,峦头砂水,体用兼妙。曾文辿遂渐通堪舆之道,成为杨筠松第一个高徒。
杨筠松口授其徒曾文辿操笔著述。又著新水经。天下万书唯《青囊经》至上,至元朝刘秉忠注玉尺经天机配合杨公天星理气。杨公传曾文辿刘江东胡矮仙李华。曾文辿传廖禹刘江东传谭文谟,谭文谟十八世孙谭宽传刘基。
老曾又传十八世。至清初李青云,郑松山及徐守贞在闽浙戆区域较为出名。李青云,乃江西抚州府人氏,李邦寻之子,自小精通经书吏。十七岁擢进士受知奖南州。
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土色,后因故逃奔闽泉州林家入赘为婿,后投耿精忠耿王为参军与守贞仝事。后耿王兵败逃入山中在李家山十二年,有扦李氏一穴后因富贵足南宋垟为师长。又扦数穴儿孙发达皆由此也。康熙乙未封君仝处蒲川十余载。与诸名士同游,日走名山寻穴夜画图自记。
后至南坪扦柏林祖墓又扦大坑内李一穴其余不能书述又至平阳江南夏口吴氏出水莲花又至北港大溪边并塔边等地扦黄李池施数穴皆成巨族,年高八十终。
郑松山先生人称虱子郑,与李相遇,换览其书,念其才不亚于李。二师合二为一李先夙道骨郑青夙合为《青夙道骨》。
郑衣冠不整嗜酒妄谈,众名士虽深信也难为言尔。晚年在平阳桥墩大王沙村张顺家安度并卒于张家,张以父礼事之。郑以李郑合著《青夙道骨》增张并其生所学教之。由此张顺先生当时名闻浙闽地区。
张家传承八代至共和初年其后人赠教于平阳青街李公。李为当时该地区高手,断坟宅如亲眼所见。至新世纪李由于自己年迈,其后代无人学习此绝学怕失传于世,后赠于苍南吕青云,并言传身教数年。徐守贞乃福州人明朝举孝廉耿精忠为军师。
耿王兵败逃至平阳南港入赘许家故改名许进同游四方以论三元气运而扦积善人家用之富贵,凶暴之家用之败绝。
浙江一支由此传承。廖瑀、范越风、厉伯绍、刘淼、叶七、邵庭监等先后投入其门下学艺,均成为著名的堪舆大家。杨筠松抛弃方位本身既有吉凶的信条,因地制宜,因形选择,观察来龙去脉,追求优美意境,特别看重分析地表、地势、地物、地气、土壤及方向,尽可能使宅基位于山灵水秀之处,逐渐演化发展,形成风水“形法理论”,“峦头之法”。
形法理论“肇于赣州杨筠松、曾文辿、赖大有、谢子逸辈,其说为主于形势,原其所起,即其所止,以定向位,专指龙穴砂水之相配”[1],故又名赣派风水。形成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等考察山水、踏勘地形的四个程式。近现代而至当代的风水学者,都践行杨筠松的风水理论,尊他为中国堪舆祖师。
杨筠松著作有《疑龙经》、《撼龙经》、《立锥赋》、《黑囊经》、《三十六龙》、《青囊奥语》、《一粒粟》、《都天宝照经》、《天元乌兔经》、《葬法倒杖》、《天玉经·内传》、《天玉经·外编》等书。其著述为后世风水家所推崇。
唐光化三年(900年)三月初九日,杨筠松病逝于虔州,终年67岁,葬于虔州于都寒信峡药口坝。
古代人也研究风水,你知道哪些古代代表人物?
古代风水师代表人物众多,其中以青乌子、郭璞、杨筠松、丘延翰等人物最为出众。
郭璞
郭璞,中国东晋时代的学者、文学家。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父郭瑗,晋初任建平太守。西晋末年郭璞预计到家乡战乱将起,于是避地东南。过江后在宣城太守殷□幕下任参军,后又从宣城东下,被当时任丹阳太守的王导引为参军。晋元帝即位后,任著作佐郎,迁尚书郎。后任大将军王敦的记室参军。因劝阻王敦图逆,被害。追赠弘农太守。郭璞在古文字学和训诂学方面有颇深的造诣,曾注释《周易》、《山海经》、《尔雅》、《方言》及《楚辞》等古籍。郭璞诗文本有数万言,"词赋为中兴之冠"(《晋书·郭璞传》),多数散佚。今尚存辞赋10篇,较完整的诗18首。《隋书·经籍志》记载有"晋弘农太守《郭璞集》17卷"。
今不存。明张溥辑有《郭弘农集》 2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相传从河东郭公,授青囊九卷,洞悉阴阳、天文、五行、卜筮之事。亦有传说郭璞系得青乌子所授。有传说青乌子即东汉张天师。璞于元帝时会召为'著作佐郎',帝崩,璞亦以母丧去职。世传《葬书》、《青囊经》为其遗作。郭璞是历史上第一个给风水定义的人,他在《葬书》中云: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后人都视郭璞为风水史上之鼻祖。
丘延翰
丘延翰,中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闻喜人。相传其堪舆术授自白鹤仙人。唐玄宗开元中,星气为异,朝廷患之,遗使断其山。究其实,则丘翰所作之山也,捕之弗得,诏原其罪,乃诣阙,进图经三卷(天机书),自撰《理气心印》。玄宗爵以亚父,乃以金匮玉函藏其书。
杨筠松
杨筠松,中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名益,别号亦玄,世称'救贫先生'。著《疑龙经》、《撼龙经》、《一粒粟》、《天玉经》、《都天宝照经》、《天元乌兔经》。杨救贫,名益,字叔茂,号筠松。他生于唐太和八年(公元834年) 三月初八戌时,卒于唐天佑三年(公元906年)。祖籍广东信宜,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后寓居江西于都、兴国等地,自称救贫先生,是中国唐代相地的形势派大师。《辞海》中收有杨筠松条曰:杨筠松窦州(今广东信宜县)人,精堪舆术。僖宗朝,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犯阙,断发入昆仑山,后以地理术行世,时称"救贫先生"。
杨救贫风水祖师原籍是哪里
杨救贫风水祖师的原藉,古书记载是“窦州府”,有三种说法:
一说是赣州,古称窦州,故为赣州人,
一说是广东信宜,古称窦州,故为广东信宜人
一说是山东窦州,因具体地名今无可考,故是山东人,颇有争议。
此三说,以山东窦州人较为可靠,因为是杨公首徒曾公家谱明确所载为“山东窦州”人。
虽具体为山东何地,无可考证(或许古史专家会考证出),但杨公大徒弟,总不至于连自己的师父是何地人都不知,故其代代相传之家谱,总不会错得离谱;
且杨公二十几岁就中进士,最后做到“金紫光禄大夫”,职掌钦天监灵台之事务,属正三品朝中大员,可谓才高八斗,学识出众,而山东是圣人之乡,文化背景较为符合。
赣南四大堪舆祖师是哪四人?
后人尊称----杨(救贫)、曾(文辿)、赖(布衣)、廖(金精)为风水形派赣南四大祖师。
赖布衣
---原名赖风冈,字文俊,自号布衣子,故也称赖布衣,又号称“先知山人”,江西省定南县凤山冈人。生于宋徽宗年间(公元1101~1126年间),九岁即高中秀才。曾任国师之职,后受奸臣秦桧陷害,长期处于流落生涯中。赖布衣的足迹几乎踏遍祖国大地,凭着精湛的堪舆理论于与技术,一路怜贫救苦,助弱抗强,留下了许多神话般的传说,“风水大师”的名声不胫而走。、广州、英德等城市都是由赖布衣堪定选址。传说赖布衣所著《青乌序》刚刚脱稿就被南华帝君的使者白猿取走,经一百多年后传给了,凭它辅佐朱元璋成就了帝业。又有传说孙中山先生的祖坟也是赖布衣堪定的。后来赖布衣看破红尘,遁隐山林,长与青山白云为伴,不见其踪。赖布衣被尊称为赣南四大堪舆祖师之一。赖布衣故乡的“布衣祠”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旅游景点,前来瞻仰的同胞络绎不绝。传世有《催官篇》等。
杨救贫
--- 风水地理堪舆祖师- 杨救贫
杨救贫,名益,字叔茂,号筠松。(江西通志)载:(筠松,窦州)人。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生于会昌元年(公元八四一年)三月初八日戌时。
出身清贫,为官清廉的杨筠松,虽身为朝廷命官,但视富贵荣华为过眼烟云,无感恋栈,而心系山川风水,一旦投身其间,则如鱼得水,流连忘返。因此,终于弃官为民,远离京都,回到南方,以他擅长的风水地理术行于世。他平素自奉甚俭,而怜贫恤苦,多方周济,不遗余力,民间极为崇敬,有口皆碑,世人称之为(救贫先生)。
在堪舆学的基本理论方面,杨救贫力主因地制宜,因形择穴,观察,分析地势、方位,从而择定阴宅、阳宅的最佳伅置,渐渐演变发展成为风水地理的(形法理论),世称(形势派)、(峦体派)或(江西派)(亦称(赣)派),被后世堪舆界尊为(江西派)风水地理祖师,享有很高的声誉。这个学派源远流长,迄至于今。海峡两岸、港澳和东南亚等地,自称杨救贫若干代传人的,大有人在。
曾文辿
---曾文辿(公元854—916年),字缝舆,号逸真,江西于都葛垇小溷村人,生于唐大中甲戌岁(854),卒于梁贞明三年丙子岁(916),享年63岁。其父曾德富。兄文遄、弟文迪,文辿排行第二。曾公幼习诗书,熟究天文经书,黄庭内经诸书。隐居雩都黄龙寺时,缘遇杨公筠松,得其悉心指黠青鸟,遂得堪舆大道。
后梁贞明丙子年,曾公与诸徒袁州万载觐丘山(今江西宜春万载县),肖形五牛饮水穴,穴结池心,授指谓子徒曰:“吾死葬此,切记”。时值腊月,果卒。诸徒如命安厝。命其地曰:“曾仙塘”。后经数年,其徒于豫章江西南昌复见文辿师,惊其未逝,之后遂启其冢,果空棺,始知文辿师尸解,真成地仙矣。著《寻龙记·八分歌》俩卷行世。
后人尊杨(救贫)、曾(文辿)、赖(布衣)、廖(金精)为风水形派四大祖师。
曾文辿是三僚曾氏开基祖,也是杨救贫的首座弟子。杨救贫云游天下,本无意驻足,但曾文辿却想找一块吉壤定居。
有一天,曾文辿发现三僚这个地方不错,就告诉师傅杨救贫说他找到了一个“前有金盘玉印,后有凉伞遮荫”地方,如果住下来,子孙可以世代为官。杨救贫过去一看,果然是一块山环水绕的肥美盆地,盆地中间有一座长条形的石峰,盆地后部有一棵凉伞形的松树,树下是一块圆形巨石。他告诉曾文辿说:“这里果然是我们堪舆人的世居之地。你看前有罗经吸石,后有包裹随身,住在这里,子孙世世代代端着罗盘背着包裹出门。”
廖金精
---廖金精名瑀,字伯玉,相传其曾入山学道,长居虔化县(今宁都)翠薇峰金精洞,自号“金精山人”,故后世称其为廖金精。相传他年方十五,已经精通四书五经,乡人称其为“廖五经”。
唐末兵荒马乱,科举不继。廖瑀的父亲廖三传擅长堪舆,廖瑀自幼耳濡目染,转而研究堪舆之术。杨救贫在兴国、宁都、于都一带活动时,廖瑀与杨筠松相遇于虔化,起初他不服杨救贫,年轻气盛,屡屡与杨公斗法。有一次,黄陂廖氏请杨救贫去堪定一个门楼位置。廖金精预先用罗盘定准了方位,并在地下埋了一个铜钱做标记。杨救贫来后,却不用罗盘,只是用手里的一根竹竿,随手往地下一插,却正中了铜钱中间的方孔。廖金精这下服了杨公,虔诚地拜杨公为师。
廖金精原来住在宁都中山坝。为早晚追随杨公,他随师傅迁到兴国三僚村居住,后来得到杨公亲传青囊秘籍。三僚廖氏杨公祠大门的对联“竹杖青奇万里河山归杖下;青囊元妙一天星斗隐郎中”就暗寓了这个故事。廖瑀著有《怀玉经》、《俯察本源歌》、《一盏灯》等著作传世。
风水先生看墓地罗盘怎么放?
如果需要测阴宅的坐向及水、砂等,可在分顶划出十字线,即中心点,用手端平罗盘(不可以放在地上),罗盘上的十字线压在坟上的十字线上,让天池指针重合,鱼线所压的字即为向,后边为坐方。
风水先生看坟地准不准?
可以肯定地说:懂行的人很少。
不过没关系,我告诉你一些坟地的选址,古风水上
都是基于此来评定的。
坟,里面住的是死者的灵魂,而且,这个灵魂存在
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不是说想住多久就多久,往往
经过一段时间这个魂要么去地狱,要么就会消散在
世间,转化为阴气,而投胎的几率那可真是非常小。
灵魂怕什么?
阳光、声音、浊气等。
所以你在选址时考虑这三方因素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