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出自易经,通过易经取名字的名人
用《易经》怎样起名字?
1、善名
“善名”这个名字是出自“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中,这一句话告诉了我们,做一件善事虽然很容易,但是,要做一辈子的善事就很难了,所以,从中为孩子起这个名字,是希望孩子未来在学习和生活中,能一直坚持初心,并且,一直心怀一颗善良的心。
2、之仁
“之仁”这个名字是源自于“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中,这句话在文章中,讲述了,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样,仁者眼里看到的只有仁,智者看到的只有智,君子看到的是品德修养,小人看到的是人我是非。所以,从中为孩子起名,是想告诉孩子,一件事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不能只执着于自己的看法,因此,“之仁”这个名字很有寓意。
3、行健
“行健”这个名字是出自“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这句话讲述了自然规律,并且这句话,也告诉了我们,作为一个人,我们要努力向上,力求进步。因此,从中为孩子起名“行健”,既是希望其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又是希望希望其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所以,这个名字很适合男孩。
4、成德
“成德”这个名字出自“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中,这句话告诉了我们,要想成为一个从一而终的人,德与行必须是是一致的,而且,这也是同一事物的两面,藏在内心未露,就是德,表现为行动,就是行。所以,“成德”这个名字蕴藏着“进德”的真理,是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个真正有德行的人。因此,这个名字很有意义,也很能启发人。
5、子敬
君子是我们很向往的人,并且君子在生活中是以恭敬的态度使自己内心正直,并且也以正义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子敬”这个名字就有这种意味,其是来源于易经“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中。因此,这个名字不仅有中华文化的特色,而且还寄予了父母们对孩子最美好的期待。
有哪些惊艳的名人名字,出自《诗经》或《周易》
王国维,出自《诗经·大雅·文王》“王国克生,维周之桢。”
屠呦呦,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莫文蔚,出自《易经革卦》:“君子豹变,其文蔚也。”
蒋介石,出自《易经豫卦》:“中正自守,其介如石。”
张中行,出自《易经夬卦》:“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古代哪些名字出自《易经》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出自周易或论语的男孩名字
友常,取自于《论语》中“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常从事于斯矣。”表达出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希望他友善、独立、自律、有担当。此外,提取“友常”作为男孩名字独特且简单。
“博文”两字形容孩子博学多才,才华横溢之义。发音悦耳动听、朗朗上口,很适合男孩起名,并且此诗句“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延伸了名字寓意内涵。
北辰,取自于《论语》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一个非常独特且有意境的名字,作为男孩名字,给人一种英俊潇洒的印象特点。此外,在此诗句中还可以提取“以德、众星、政德”等字词作为男孩名。
彬彬,出自《论语》经典诗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很好的形容出男孩子气概特点。男孩名字出自于此,延伸诗句寓意之时,还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此外“彬彬”叠字名,在发音上好听、易读,朗朗上口。”
有庆——出自《丰卦》“六五,来章有庆誉,吉。”此诗句寓意吉祥,提取其中的关键字“有庆”作为男孩名,意指杰出、有能力、幸福等。此外,在发音特点中有庆一名,响亮大气、朗朗上口。
德坤——“德坤”两字发音响亮大气,很好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意指孩子德才兼备、有勇有谋。出自《文言》“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诗句之中,加深了名字整体的寓意内涵。
于鸿——“于、鸿”两字取自于《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诗句之中,巧妙借助寓意美好的字搭配,延伸诗句寓意内涵同时,也形容孩子在未来幸福、吉祥。而这种方式也是大家可以借鉴的方式。
之仁——“之仁”两字出自于《易经.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诗句之中,很好的表达出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希望他聪明、自律、友善。且从单字寓意来说“之”借作代词用,指人。与“仁”字搭配,形容孩子仁爱,品德高尚。
易经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
对一部流传六、七千年的书,要追溯它出于何年何月,作者何入,恐怕不是一件寻常之事。但对于像《易经》这种震动世界的宝典,人们去追溯它,考证它,以便找出更能破译宝籍 的理论依据,情之所钟,自然无可非议。于是千百年来,无数学者穷经皓首,花毕生的精力去论证、考究它,但如果仅是为了论证谁是《易经》的作者,追踪其具体成书年月,却实在没有多大的意义。有的学者甚至为孔子对《易经》说的一句话“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竟也引出大规模的争论,如清朝康有为据经摘典地对孔子《论语》中的这句话一再提出质疑,便是一例。笔者认为,今天我们重视学易,主要是充份理解《易经》的本质意义及其运用,不必要在《易经》的旁支侧流上争长论短,也大可不必对几千年前的历史细节处处考证,为此而耗尽毕生精力。 对于《易经》的起源。今天我们完全可以用历代为大多数学者认可的理论依据与事实来达成共识。 《易经》一书,最早由伏羲氏创立先天八卦,到周朝周文王(西伯侯姬昌)改变了伏羲氏的坐标系,创立了后天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并写了每一封的卦辞,历史上称为《周易》。这也可以说是最早的《易经》。 至于《易经》中的系辞按当代大易学家刘大钧教授考证了很多历史资料,得出的结论是,《系辞》成书于老子以后,庄子以前,而《彖传》、《说卦》、《文言》等文也应在庄子以前。《文言》早于《系辞》,《彖传》早于《文言》,《大象》早于《彖传》,《说卦》早于《系辞》也早于《彖传》和《大象》。 中山大学杨维增教授认为,《周易古经》成书于殷周之际。这是一知占筮书,通过一定的筮法起卦和占断,即利用六十四封和三百八十四爻( yao)的变化来预测吉凶。这标志着古人开始意识到自身的力量,由转向科学的人类觉醒,是科学与相混淆的—种认知体系。春秋战国的大圣人孔子及其弟子们熟读《周易古经》,创作《周易大传》,把蕴藏在占筮之中的哲理提升上来,并且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周易》成为一本关于宇宙和人类的充满伟大哲理的书,标志着哲学从神学中脱胎而出的人类新觉醒。自从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周易》一跃而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之首,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代表作。 总而言之,《周易》包括经和传(《易经》讲占筮,《易传》讲哲理)是—本充满着中国古代人智慧的重要经典。 话说神秘的著作《易经》 《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因为流行在周朝,所以叫《 周易 》,并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从其编排体例及文字内容看,是占卜用书。本条目讨论宽泛的易经,即包括《易经》和《易传》在内;在古籍里仅提到名字的“连山”、“归藏”(无论是否事实存在)则不予讨论。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李斯偷偷将《易经》列入医术占卜之书而得以幸免。 关于其作者,《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则有不同观点。由于成书很早,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 有人认为,占卜之书的性质并不能掩盖《易经》作为一部伟大著作的价值。占卜起源于人类解释世界的渴望,哲学的萌芽从原始中生发出来,《易经》为此提供了很好的例证。中国哲学中阴阳相生相克、对立统一的基础理论,便是根植于《易经》。后人从《易经》中发展出了复杂的哲学系统,儒家和道教的学说均明显受到《易经》的影响。今人更是从《易经》中解读出哲学、、历史、军事、民俗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根据《周礼》的记载,占卜有“三易之法”,《易经》只是其中之一,另两部《连山》、《归藏》均已失传。 《易》被其后的诸多研究者所推崇,许多易学研究者都是当时公认的渊博学者。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注重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前者如东汉王弼、北宋程颐,后者如西汉京房、北宋邵雍。像广为人知的河图洛书、太极图(含阴阳鱼的圆形图案)等,都是《易经》原著中所无、后人根据对《易经》的理解添加进去的。 中国儒家典籍 ,六经之一 。原名《易》、《周易》,汉代人通称为《易经》。“易”字,一说为“简易”之义;另一说为“变易”之义,意为以揲蓍数目之变,推求问事之变,借以释疑。“易”前“周”字,一说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说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变易法则。汉代人所说的《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 ,传是对经的解释。《易经》则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而言。 《易经》成书于何时,作于何人,迄今无定论。《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说,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作传以解经。“五四”运动以后,史学界对传统说法提出怀疑,认为卦和爻辞中讲到周文王以后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足证《易经》成书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因此出现了周初说、春秋中期说和战国说,所据不一。 《易经》的卦象指卦的图像,由阳爻“-”和阴爻“--”两种爻象,按每卦六画排列组合而成,共六十四种卦象。卦中六画的排列从下到上,用初、二、三、四、五、上表示位序,阳爻称九,阴爻称六,爻象共三百八十四。解说卦象的辞句称为卦辞,系于卦象之下,解说爻象的辞句称为爻辞。卦辞共六十四条,爻辞三百八十四条,加上乾卦“用九”,坤卦“用六”,总称为筮辞,共四百五十条。 六十四个卦象的排列顺序,现传有两种本子:一是通行的《周易》本,分上下经,上经始于乾卦,次为坤卦,下经终于未济卦;二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首卦为乾,次卦为否,终于益卦。卦辞和爻辞的内容大致有三类;一是讲自然现象的变化,用来比拟人事;二是讲人事的得失;三是判断吉凶的辞句。据研究,卦、爻辞反映了奴隶制的社会生活。 《易经》虽属占卦书 ,但在其神秘的形式中蕴含着较深刻的理论思维和朴素的辩证观念。例如,它承认事物存在着对立面,六十四卦由三十二个对立卦组成,其卦的爻象和爻辞反映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大人”和“小人”、吉和凶、得和失、益和损、泰和否、既济和未济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的现象,它还承认对立事物的互相转化。从《易经》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萌芽,因而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战国后期,对《易经》的研究逐渐成为一种专门学问,一些系统阐释《易经》的文字陆续被收集起来 ,汇成《五传》。至汉代,经学兴起,其中关于《周易》经传的解释,称为易学。易学源远流长,历时2000余年,形成了许多流派,如象数学派、义理学派等。许多著名哲学家,依据《周易》经传提供的思想资料,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 《易经》的版本,流传下来影响大的是三国魏王弼注本、唐孔颖达疏,亦称《周易正义》,收入《十三经注疏》中。宋朱熹撰《周易正义》,为宋代以后通行本。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周易》,抄写于汉文帝初年,与传世各家《易》本均不同,是现存《周易》中最早的别本。古今解易者影响较大和具有特色者有:唐朝李鼎祚《周易集解》、唐朝孔颖达《周易正义》、宋朝程颐《程氏易传》、宋朝朱熹《周易本义》、现代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和高亨《周易古经今注》。 参考资料: http://www.fx120.net/astro/200809/42115.html
易经的最早起源
由伏羲画八卦,并演化至64卦
由文王演化出卦辞
再由孔子写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