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乾卦上九潜龙,乾卦龙的六个阶段

“潜龙在渊”的全文是什么?

潜龙在渊——《周易》上经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取气势正盛,万事亨通之意。

出自《易经》中的乾卦,君子待时而动,要善于保存自己,不可轻举妄动。

初九,潜龙勿用,"初九"为何意

出自于周易第一卦乾卦的象辞:初九,潜龙勿用.这个象隐喻事物在发展之初,虽然有发展的势头,但是比较弱小,所以应该小心谨慎,不可轻动.
上九:亢龙有悔。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
象曰:见龙在田,得施普也。
初九:潜龙勿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八卦的卦象不是由2组卦组成么?所以,就有6根线组成(每一道线叫爻 ) “初九” 指的是最下面的那一条是阳爻(就是一道横线,阴爻是两个短的虚线)
同理,如果最底下的是阴爻,那就是“初六”
唉,我敢肯定,1楼的兄台啥都不懂。

带你一起学习:句读《易经》 乾卦第一 (17-5) 初九曰:"潜龙勿用。" 何谓也? 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求教 上九潜龙勿用 出处 怎解?

“上九潜龙勿用”
引自《易经·乾卦》。“上九”原文是“初九”,“潜龙勿用”即所谓“龙德而隐者也”。意思是说,恶强大时,才高德重的“好人”就要隐居起来,暂时不出去做官,以免被害。

求教 上九潜龙勿用 出处 怎解?

“上九潜龙勿用”出自《易经·韩卦》,由“初九潜龙勿用”和“上九亢龙有悔”二句爻辞杂糅而成。“初九潜龙勿用”意思是“君子应韬光隐晦以待时机”;“上龙亢龙有悔”意思是“人应以亢满为戒,注意物极必反的道理上九潜龙勿用”出自《易经·韩卦》,由“初九潜龙勿用”和“上九亢龙有悔”二句爻辞杂糅而成。“初九潜龙勿用”意思是“君子应韬光隐晦以待时机”;“上龙亢龙有悔”意思是“人应以亢满为戒,注意物极必反的道理。”“上九潜龙勿用”出自《易经·韩卦》,由“初九潜龙勿用”和“上九亢龙有悔”二句爻辞杂糅而成。“初九潜龙勿用”意思是“君子应韬光隐晦以待时机”;“上龙亢龙有悔”意思是“人应以亢满为戒,注意物极必反的道理。”

012易经文言乾卦第二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

原文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①之信,庸行②之谨,闲邪③存其诚,善世而不伐④,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注释

①庸言:平常的言论。②庸行:平常的行为。③闲邪:防止邪僻。④善世:引导众人向善。伐:炫耀。

直译

九二爻辞说:“龙出现在地面上,有利于会见德才兼备的人。”这是什么意思?孔老先生说:“龙是形容有品德而秉性中正的君子。平日行动讲究诚信,日常行为讲究谨慎,更要随时防止邪恶情意的冲动,始终保存真诚的心意。引导众人向善而不炫耀,品德博大而能影响人民。《易经》上说:‘龙出现在地面上,有利于会见德才兼备的人。’这是指德才兼备的人应当具备的德性。”

详解

九二爻的几句话包括了儒家的核心思想。《中庸》和《大学》的思想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依据。学了这一爻,大家就能够明白什么是中庸之道和遵道而行的做人之理。什么是道?道就是自然规律,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运转,月球围绕着地球运转等宇宙自然的运转规律。银河系,相当于佛说的小世界,佛说:一千个小世界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构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构成一个大千世界。可以想像一下,三千大千世界应该是多大的世界!宇宙真是浩瀚无垠!自然的运行规律,谁都不能改变,这个自然规律就是道,按照自然规律行事就是德,这里就引出了道与德的定义,道为体,德为用。

“九二日:‘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这句话就是在问:为什么九二爻是“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后面就是孔老先生给出的答案:“龙德而正中者也。”这一句话描述了九二爻的位置与状态,乾卦以龙取象,“龙德”就是龙的德,也是君德。“中”的意思是不偏不倚。九二爻位居下卦的正中位,但他是阳爻得阴位,是不得位,所以他虽然得中位,但不得正,因此是“正中”而非“中正”,强调其中位。虽然九二爻现在地位很低,但具有“龙德”之心,能够按照自然之道去行为,不断修行、自省,逐渐向上靠拢,最终也能遇见九五爻那样的志同道合、心怀天下、雄才大略的“大人”。

君子做什么事情呢?君子与人为善,并且以长善而为,不伤害别人,自己也问心无愧,至于别人如何感受与评价,都与你无关,因为你行得正做得直。

而小人是整天挖空心思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损人不利己的事也做,看到别人过得好,就嫉妒;看到别人过得不好,表面关心,实则幸灾乐祸。

“庸言之信,庸行之谨”,这句话的内涵极其丰富。“庸”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用也;在《尔雅》里解释为:常也;也可以解释为:不易,也就是不变。常道是不会改变的,当然,这是指自然规律,是在恒动中的不变的规律。所以“中庸”是在变化中找出的不变的东西,成为了儒家的道德标准,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

但并不是指中间派、不分左右、或者说是“骑墙派”,更不是妥协、保守。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所以《中庸》主要是讲言的,《大学》是讲慎言的。庸人庸言就是常人常言,常人常言无不包含着世间之真理,因为真理符合天地自然之道,符合天地自然之道的语言都是真理。

“庸行之谨jin”,平常的行为一定要谨慎,怎么谨慎?就是三思而后行。言为心中所想,达于四肢,才能产生行为,一看这个人的行为就知道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心中有美,你的行为才会美。有“庸言”就有“庸行”,有“信”就会有“谨”。

一个心中没有“信”的人,他的行为就不会严谨。一个有坚强的信念的人,什么也打不跨他。

很多人没有成就,就是因为心中无信,飘忽、摇摆,总是在后悔当初的选择,与其这样,还不如把当下做好,就如证严说的:“做,就对了。”怎么做?心中有信,行而谨,才有可能实现心中之“信”,谨行而无所择,才有可能成就你。

“闲邪存其诚”,是对前面所言的高度总结,“闲”,“门”中有“木”,其实就是门闩,从前,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有门闩,晚上睡觉前要把门闩插好,确保家里安全。“闲”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阑lan也。后来引申为:防范也。防范什么呢?防“邪”。“邪”的本义是不正当。“闲邪存其诚”,这是手与足的关系,如果心中无诚,就不能防邪,心中无诚而邪念生,心中存其诚自然就可以“闲邪”。“存其诚”,有“信”的心灵就叫“诚”。

九二爻是阳爻得中位,阳爻乃实,有实乃生诚。阴爻为虚,代表有内涵,还能虚心待人,虚心向人求教,才能让别人尊敬,因此,实生诚,虚生敬,这就是由九二爻在乾卦刚爻得中的位置直接得出的做人之理。有诚敬之心,才会有信之言与谨之行,才会有真正的长善之心去爱人、爱物,你才能真正做到诚心祝福对方。

如果你心中无诚,邪念的大门就会打开。“善世而不伐”,“善世”,盛世也。“不伐”,每个人都不做抑制自己的优势与能量发挥的事情,万物都能尽情发挥自己最优势最正面的特点,各尽其长快乐地生长,实现所谓的善世梦。这里指九二乃刚中之才,有自善之德,自善而能善天下。

“德博而化”,“德”指“龙德”也是指“四德”,也就是按照自然之道行为,就会产生一种能量,也就是德能,当德能非常广博的时候,就能化善成俗。而在主流价值观混乱的今天,人们往往以追逐金钱利益为目的,一切的善俗都不攻自破、烟消云散,所以“善”与“俗”是一衣带水的关系。一个地方的风俗,在于有良好的人文传承,并且能够深化到每个人的心中,才能安居乐业、人才辈出。

我一直认为是地灵了人才杰,而不是人杰了地才灵。我们的祖辈都是在寻找一些地灵的地方居住,背山面水,因为环境与人才是相得益彰的,地灵了,安居了,人才杰出。

“易日:‘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九二爻具备了两个“德”,一是“龙德”,一是“君德”。乾卦以龙作为取象,龙本身具有德,如果又能做到“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就能形成“君德”,这是由“龙德”变“君德”的过程。

九二之位为下卦之中,居于此位谓之得中。这是一个固定的模式,表示凡居于此位者,其行为、德性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得其中道。从人才素质和外在表现来看,已经具备领导众人的为君之德了。德性合乎正中之道,平常的言论诚实可信,平常的行为谨慎严密,防止邪僻,保持真诚,引导众人向善而从不自夸,受到众人的广泛赞誉,产生了感化和教化的效应。所有这些都是为君之德的必备素质。但是,在一卦六爻的位次排列中,“五”为君位、“二”为臣位。九二虽有为君之德,却无九五那样的为君之位。尽管与初九相比,已由“潜龙”升至“见龙”之位,处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为了克服有德与有位的时空差距,逐渐上升到九五,还要承受九三之“惕tì”与九四之“跃”这两个阶段的磨炼。

“乾卦”第一卦,乾为什么叫“潜龙”?

其意为:潜龙指隐藏的意思,因为这一爻在最下方,称为“初九”,龙潜于渊,阳之深藏,应忍时待机,不宜施展才好利于下一步行动。

原文: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其意为:九二是指爻在卦中第二位,也就是在下卦的中间,也是阳爻。龙已出现在田野之上,有利于有才有德的“大人”出头露面,出人头地。(也有人解说为要主动去接近显贵伟人,必有所为。) 

原文: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解读:龙已飞腾在天上了,有自由自在的意思,居高临下,可以大展鸿图。

原文:上九:亢龙有悔解读:“亢”字有穷尽至极的含义。龙到了极高之处,其趋势必然下降,知进忘退会后悔的。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