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公山第100签,马甲仙公灵签1一100

道教签文第100签是什么?意义如何?

签文不一样,看是什么签,有关帝灵签,还有灵棋经,关帝签是一百签的,灵棋经是一百二十签的,还有六十四签的,不一样,关帝签是最长用的,一百签是上上签,介签文是什么我不记得了福生无量天尊

泉州仙公山解签

草船借箭,人心皆似铁官法如火炉汉外乌云飞雷庭霹雳催

拜菩萨时去求签,有哪些下下签

希望您了解了佛教,再去那些。因为,求签,与佛教六道轮回理论和出世宗旨是相抵触的。目前佛家很多设立了抽签,纯属利益驱动,但凡略懂佛教理念者,无不嗤之以鼻。
抽签算命,属于道家范畴。道教是入世学说,分别有堪舆、相术、阴阳、命相、术数等九类,抽签既是从中综合而来。星相占卜,摇签算卦,自古就有。佛门也不例外,属于“神通的一种”。菩萨在度人的时候,会使用“四摄法”,为了方便度人。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介绍“应以何身得度,观世音菩萨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说白了,哪个能度的了你,观音菩萨就变成哪个;哪个方法能度你,观音菩萨,就用那个方法。如1,在度恶鬼时,先跟他讲道理,叫他不要再害人,当鬼,蛮横不讲理时,菩萨就会变成“大力鬼”,强行降服恶鬼,使之妥协。2,在青楼,很多受苦女子,观世音菩萨,为了度他们,也会变成,和她们一样的职业,这个,就是四摄法里面的“同事”。3,你需要什么,就给你什么。有条件的,不是,漫天要价那种给予。如,有求必应,求男得男,求女的女,抽签,算卦,是为了领入佛门,积极行善,并非一味的,毫无目的的满足。
下面是,观音签100个签,楼主有兴趣可以自己看。另外,观音签,只分,上中下签,没有所谓的,下下签。解签,也不是按照“上中下”来解签的,要根据,你所问的事情,看抽到的是什么签,来解释。不一定,下签就是不好。也不一定上签就是好。
第1签 子宫 上签 钟离成道
第2签 子宫 下签 苏秦不第
第3签 子宫 下签 董永卖身
第4签 子宫 上签 玉莲会十朋
第5签 丑宫 中签 刘晨遇仙 
第6签 丑宫 中签 仁贵遇主
第7签 丑宫 下签 苏娘走难
第8签 丑宫 上签 裴度还带
第9签 寅宫 中签 孔明点将 
第10签 寅宫 中签 庞涓观阵
第11签 寅宫 上签 书荐姜维
第12签 寅宫 上签 武吉遇师
第13签 寅宫 中签 罗通拜帅
第14签 卯宫 中签 子牙弃官
第15签 卯宫 中签 苏秦得志 
第16签 卯宫 中签 叶梦熊朝帝
第17签 卯宫 中签 话梅止渴
第18签 卯宫 上签 曹国舅为仙 
第19签 辰宫 中签 子仪封王
第20签 辰宫 中签 太公遇文王
第21签 辰宫 上签 李旦龙凤配
第22签 亥宫 中签 陶朱归五湖 
第23签 巳宫 中签 怀德招亲
第24签 已宫 下签 殷郊遇师 
第25签 已宫 中签 李广机智
第26签 已宫 中签 钟馗得道
第27签 午宫 中签 刘基谏主
第28签 午宫 中签 李后寻包公
第29签 午宫 中签 子龙救阿斗
第30签 午宫 中签 棋盘大会
第31签 未宫 中签 佛印会东坡 
第32签 未宫 中签 刘备求贤
第33签 未宫 中签 咬金聘仁贵
第34签 未宫 中签 桃园结义
第35签 申宫 中签 唐僧取经
第36签 申宫 中签 湘子遇宾
第37签 申宫 中签 李靖归山
第38签 申宫 下签 何文秀遇难
第39签 酉宫 下签 姜女寻夫
第40签 酉宫 中签 武则天登位
第41签 酉宫 中签 董卓收吕布
第42签 酉宫 上签 目莲救母
第43签 戌宫 上签 行者得道
第44签 戌宫 中签 姜艾斗阵
第45签 戌宫 上签 仁宗认母
第46签 戌宫 中签 渭水钓鱼
第47签 亥宫 上签 梁灏登科
第48签 亥宫 中签 韩信挂帅
第49签 亥宫 中签 王祥求鲤
第50签 亥宫 中签 陶朱归五湖
第51签 子宫 上签 孔明入川
第52签 子宫 中签 太白醉捞月
第53签 子宫 中签 刘备招亲
第54签 子宫 下签 马超追曹
第55签 丑宫 中签 周武王登位
第56签 丑宫 中签 安禄山谋反
第57签 丑宫 中签 董仲寻亲
第58签 丑宫 中签 文王问卜 
第59签 寅宫 中签 张良隐山
第60签 寅宫 下签 赤壁鏖兵
第61签 寅宫 中签 苏小妹难夫
第62签 寅宫 中签 唐僧得道
第63签 卯宫 中签 女娲炼石 
第64签 卯宫 下签 马前覆水
第65签 卯宫 下签 孙膑困庞涓
第66签 卯宫 下签 霸王被困
第67签 卯宫 上签 金精试窦儿
第68签 卯宫 中签 郭汾阳祝寿
第69签 辰宫 中签 梅开二度
第70签 辰宫 下签 李密反唐
第71签 辰宫 中签 文君访相如
第72签 辰宫 中签 王莽求贤
第73签 巳宫 上签 陈桥兵变
第74签 巳宫 下签 秦败擒三帅
第75签 午宫 中签 夜出昭关
第76签 午宫 中签 洪武看牛
第77签 午宫 中签 捧璧归赵
第78签 午宫 上签 临潼救驾
第79签 午宫 中签 暗扶倒铜旗
第80签 未宫 上签 智远投军 
第81签 未宫 上签 风送滕王阁
第82签 未宫 中签 火烧葫芦谷 
第83签 未宫 中签 李渊登位
第84签 未宫 下签 庄子试妻
第85签 申宫 中签 韩文公遇雪
第86签 申宫 上签 商辂中三元
第87签 申宫 中签 咬金探地穴
第88签 酉宫 中签 庞洪畏包公
第89签 酉宫 上签 智服姜维
第90签 酉宫 上签 苇佩遇仙 
第91签 酉宫 中签 三英战吕布
第92签 酉宫 上签 蔡卿报恩 
第93签 戌宫 中签 高君保招亲 
第94签 戌宫 下签 伯牙访友 
第95签 戌宫 中签 曹丕称帝 
第96签 戌宫 上签 窦燕山积善 
第97签 亥宫 中签 六出祁山
第98签 亥宫 下签 吉平遇难
第99签 亥宫 下签 陶三春挂帅
第100签 亥宫 下签 三教谈道佛教不建议下签,所以拜菩萨也不用去求签,命由己造,相由心生

谁知道关于仙公山的传说?

楼主太懒了,直接到百度搜索“仙公山的传说”就有了。
仙公山的传说
双髻山上还有很多流传甚广、十分有趣的民间传说,兹列举数则,以飨读者。
"出米石"的传说
由于传说仙公"有求必应"十分灵圣,因此每年来自海内外的香客络绎不绝,有的烧香点烛、祈求平安,有的抽签卜卦,求梦问前程。这么多的香客,又是在这么高的山上,包括寺里的和尚吃饭都成了个大难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
传说供奉在丰山洞内的何氏九位仙师,出于同情山上的和尚和每日上山的香客吃饭用膳的困难,又十分憎恨当时民间出现的贪官污吏鱼肉百姓的行为,便施展神仙法术,夺回了贪官污吏手中的库粮,并将这批米粮运储于此山顶峰的石洞内,后又作了法术,使之按照当日寺中的僧侣和香客的多少,自动地从白水岩背后的悬崖峭壁中的一处深不见底、约有5公分圆径的岩穴裂孔中往外流出适量的米粮,不多也不少刚够当日之食用,天天如此从不间断,既惩治了贪官污吏又方便了香客。从此在晋南一带就流传着"仙公山出米石,灵应山出茶叶"之说。
后来,寺里来了一位贪心的和尚,他看到岩穴的裂孔源源不断地流出大米,高兴得哈哈大笑,心想:"何不将穴孔凿的再大些,让更多的米粮流出。"想要从中作弊,占为己有,于是,有一天,这位贪心的和尚便偷偷地找来一杆钢钎、一支铁锤和一颗錾子,不惜用尽全力往穴孔中敲打,试图把那仅有几公分圆径的穴孔凿大,他凿呀凿,结果,不但没有把原来的裂孔凿大,反而让打入穴孔的錾子被岩石牢牢地钳住,任凭他拉拔、敲挽,就像铁铸一样再也拔不、敲不动了。就这样,原来能出米的穴孔便被錾子塞住了,从此颗粒不出,再也见不到白米了,从此,不但每天到此的香客吃不到大米饭,只好自带干粮上山或用敬仙祖后的"果合"充饥,就连寺内的几位和尚也为无米之炊而苦恼。无奈,僧侣们只好轮流挑着篮子下山化缘收谷子,化缘容易,挑粮上高山却是十分艰难,他们个个累的满身大汗,脚酸肩痛,众僧侣和香客们为此事无不指责和抱怨那位贪心的和尚。
过了好久,直到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仙公山的白水岩又来了一位住持叫普宪禅师,他听到此事后,便亲自到原出米的岩穴处一看,果然岩穴的裂孔中确实钳住一颗錾子,已被香客和游人摸的既光又滑,普宪禅师回到寺内便就此事挥笔赋诗一首:
岩崖米石昔曾然,疑是灵山别一天。
五代竟传从此出,于今空锁待何年?
后人把这首诗镌刻在原出米的岩石峭壁上方,至今仍然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钳在出米石穴孔中的錾子也依然存在,清晰可见。凡是到过仙公山的游人或香客,无一不到出米石之处亲眼看一看那出米的岩石穴孔,亲手摸一摸那"无情"的錾子,亲口读一读普宪禅师那绝顶的诗句,颇有一番情趣。
仙公山出米石的传说虽属神话色,但它告诫人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要贪心,俗语说的好"贪"字贫字壳,贪,到头来终是适得其反。
"江西路"的传说
在仙公山上有一段用乱石铺设的山间小路,叫做江西路,为什么叫做江西路呢?
相传于明朝年间,江西有一个读书人在进京求取功名之前,专程从江西老家千里跋涉到仙公山求梦问前程,祈求仙祖托梦指点。凡是到仙公求梦的人一旦入眠就能得梦,唯独这位远方信徒一日又一日,一夜又一夜,不但没有得梦,有时连入眠都困难。他一连住了九天九夜,却一梦无成,他急了,也不耐烦了。到了第十天的清晨,他便收拾起包袱和雨伞准备离寺返回江西。临行前,他向寺里的和尚借来笔墨,带着不愉快的心情在洞壁上挥笔题了一首诗:
千里路遥来求仙,九宵无梦是无缘,
神仙不管凡间事,回返江西中状元。
题完诗句后便放下了笔杆,提起包袱沿返回的山路不辞而去,匆促间忘了带走雨伞,走到半山腰歇息时,空中突然由睛变阴,山雨欲来。这时,求不到梦的这位江西读书人想起那把雨伞仍放在山上。当他返身回洞府取雨伞时,突然发现他刚才题的诗句,墨汗未干,却被更改了两个字,这两个被更改的字是:"无"字被改为"有"字,变成"九宵无梦是有缘";"不"字被改为"专"字,变成"神仙专管凡间事"。读书人见状深知自己错怪了仙公,便急忙双脚下跪,叩头三下,再三祈求神仙开恩庇佑,原谅弟子无知,发愿日后功名若能成器,将尽其所能酬谢仙祖。这时天空已经由阴转晴,风和日丽,这位江西读书人也面带笑容,对求取功名已是信心百倍,回到家中更加日夜苦读,准备应试,不久他上京赴考,果然榜上有名中了状元。后来,为了酬谢仙公,特地从江西来到仙公山,他捐献出一笔资金托人负责铺设一条石头路,从而方便了行人和香客。于是"江西路"的传说就流传到今。
"功名无心想,富贵两不成"
在仙公山的丰山洞里悬挂着一块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题的"真神仙也"的匾额,为什么李光地会在供奉九位仙祖的庙内题匾呢?这里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安溪县感化里(今湖头镇)人,生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光地自幼勤奋读书,立志求取功名。在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即岁次戊戌年,正在努力苦读,准备赴考应试的李光地,有一天,他约了几位学友一同登上双髻山,在仙公庙内"运"梦问前程,祈求仙公托梦指点。他入睡于寺里案桌底下,入眠不多时,就梦见一位白发老人来到他的身边对他说了两句话,第一句"功名无心想",第二句"富贵两不成"。话音刚落随即就不见了,李光地醒来把"运"到的这个梦讲给同行的学友听,大家七嘴八舌地猜想这个梦的含意,按照此梦众同学都认为李光地应考求功名难予成器,也都劝说李光地不要为应考操心费力了。唯独李光地不相信,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回家后他更加用功坚持苦读做好应试的准备,后来应试发榜时,果然中了举人,后又高中进士,当上了文渊阁大学士,入阁主事。据传他还曾经"七日权君"代天子听政。
有一年,李光地返乡看望亲朋好友,在泉州府城会见旧学友,言谈之中难免回想当年到仙公山运梦一事,都认为仙公梦"无圣",若是相信当时的梦,哪有今日的功名和富贵。这时有人提议再次同上仙公山,去把仙公庙宇捣毁,这提议得到不少友人的附和。就在这瞬间,有人入门禀报李相国说:"有位仙公山的李道人求见"。李光地不接。来人又说:"是何氏九位仙师派来求见的。"在坐的人莫不感到奇怪。李光地接见时问了来由,道人解释道"以前你在仙公寺里所梦的第一句"功名无心想"的想字无心不就是相字吗,指明你的功名是可当到相国的,而梦中的第二句话"富贵两不成"说的是不像成字的两个字,就是戊字和戌字,指明你的功名富贵是从戊戌年开始,这是仙祖为激发你奋发上进,勉励你勤学攻书用的'激将法'"。道人又说:"当年若非如此,恐你难得今日。"说后告辞而去,大家听来恍然大悟,连声称赞:"仙公真圣"。第二天,众学友又专程陪李光地前往仙公山,当他们走到半山腰的"仙排格"时,李道人早已在那里等候。李光地一入仙门就跪拜于仙公面前,再三叩头谢恩,并当场挥笔题了"真神仙也"的匾额。
据说李光地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逝世,其年岁次正好又是戊戌年,至此,当年的仙公梦就全应了。
"功名在掌中"
相传早在明朝的嘉靖年间,泉州府城有一位秀才姓梁名炳鳞。他平时用功苦读,富有进取之心,但几次赴考应试都名落孙山。虽如此,但他仍想要再次用功应试。在临近应考前,有一日他翻越朋山岭,登上仙公山,在仙公寺里运梦问前程,刚躺下不久,就梦见有人拉着他的手,在他的掌上写了"功名在掌中"五个大字。秀才醒来猜想是功名把握在手,易如反掌,认为此次赴考无疑,但考试结果又是榜上无名,几次应试都事与愿违。他失望了,回到家中想找一职业谋生,做啥为好呢?他找了几途都不适合自己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白面书生做的,最后决定凭着自己书读的比别人多,知识广泛,便选择在街头摆设摊位当说书讲古的艺人。
第一天他在街头摆了板凳当众开讲时,突然满面发红,感到在街上抛头露面当众说书有点害羞,讲了一半就收场回家。第二天,他想了一个办法,在他的面前横挂一块色布,把自己与听众隔开的"隔帘表古"方法,让听众听其声,不见其人。这样一来,讲的自然富有表情,因而吸引了不少听众。有一天,在听众中有一位木偶师傅也在帘外听梁秀才说书,觉得他语言通俗,表情生动。听后就走进帘内建议说书人改用手托木偶一边讲书一边表演。后来,梁秀才接受了木偶师的建议,让听众一面看布袋木偶,一面听讲故事,既形象又生动。这样一来不但观众越来越多,收入也增多了。梁秀才的名声也就随之传至城乡各地。每当逢年过节或佛生日都有人前来请他去说古表演掌中班(布袋戏),知道的人都称他为戏状元,他从此出了名。这时他才领悟到当年仙公托给的"功名在掌中"之梦的含意,是预言他将来会成为掌中表演木偶(布袋戏)的戏状元。
"半天子"游仙山
相传明朝末年,清兵入关攻占京都,建立清王朝,继而长驱直入占踞东南一带。时在南京就读国子监太学的郑成功返回家乡后,以民族大义为重,与其父郑芝龙(受招抚而降清)分道扬镳,决意竖旗招兵抗清复明。
郑功成在未出仕之前,早已听闻双髻山上供奉的仙公祖师非常,且有"有求必应"之说,郑成功意欲前往拜谒,祈求指点,便招约几位士徒,选择一吉日,从家乡启程,翻山涉水徒步登上双髻名山,一路不觉劳累,直至半山才驻脚歇息。
却说仙公祖师早已知晓郑成功将前来求梦问卜国事前程,便托梦给寺中住持道:"明日有一白衣秀才前来问签,须速打扫山路,备办清茶,以迎接'半天子'游山,并转告'半天子'不必劳驾到寺,回去好好习书练武就是了"。住持醒来,按梦中所示,翌日清早,即令众道士沿途把山路打扫干净,在半山腰一坪坡摆设石椅、备好香茶,并亲临迎候贵客驾临。
临近中午时分,果真有位身材魁伟、貌似秀才模样的香客登山至此,住持猜测梦中所指的"半天子"定是此人,便招呼贵客就坐歇息。众道士忙着端上香茶让郑成功一行解渴,住持向郑成功转告仙公托梦之意,郑成功听后面带笑容,频频点头致意。感激之余,对住持说:"既然来到此地请赐我登上山峰,一来入庙拜谒仙祖,二来游览名山风光,随即沿山道石阶而上,来到寺中,郑成功按照习俗,点燃香烛,说明来意,祈求赐梦后,便寝于梦榻,入睡后很快就进入梦乡,梦中见一白发老人开口只道出:"脱青衣穿戎装"六个字便扬长而去。郑成功醒来后,仔细琢磨梦中的意思和住持的话,更加增强了投笔从戎的决心。
郑成功回到家乡后,立即投入从戎抗清的筹谋活动,遂携带着懦巾兰服焚于南安丰州孔庙,且祷告曰:"昔日儒子,今为孤臣,向背去留,各行其是,谨谢意儒服惟先师昭鉴之",随后他一面熟读兵书,一面操练士兵,高举反清复明旗号,起兵抗清。他以机动灵活的指挥战术,控制着长江以南的广大海域,给来犯的清军以沉重的打击,对清朝在东南沿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威胁。1659年,郑成功亲率大军挥师北上直逼南京城下,清廷为之震动。1661年,他又率兵25000多名,大小船只数百艘,横跨海峡,击败荷夷,收复宝岛,而成为名闻于世的民族英雄。
如今,在仙公山的半山腰,不仅仍然保留着当年郑成功登山时坐过的石椅,并将此地称为"仙排格",还特建一石亭,名曰"洗心亭"。这些史迹已成为人们游览瞻仰之处。
"有其父必有其子"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个懒汉张×,别名重食,夫妻俩人不思耕耘,好吃懒作,终日游手好闲,经常混迹乡里,干些偷鸡摸狗行径,有时偷不过手被主人打的死去活来仍不痛改前非。因此,乡里人无不对其十分厌恶。
张×夫妇有一个儿子,在父母的熏染下,自幼养成好逸懒劳的恶习,时常受其父母唆使到邻居行窃,慢慢地成了无人不知的小偷。懒汉父子的鄙劣行踪受到了乡里人的注意后,几经行窃都难以得手,从此,只好流窜于他乡异里继续作恶。有一次,懒汉的儿子外出行窃数日未归,在家等候"满载归来"以便大饱口"福"的懒汉日等夜盼,却迟迟未见其子身影,夫妻俩一等再等,虽有不测之疑,也不敢公开寻找其下落,情急之中,夫妻俩共议一计,由懒汉独个偷偷上仙公山"运梦"求仙祖示知。翌日,懒汉来到仙公寺步入庙宇后,手举三条香,双脚下跪,向仙公祈求道:"儿子外出'讨赚'数日未归,未知他在外从何生计?我儿子何日才能回归,祈求仙祖赐梦。"随即躺在梦床上,不久,在朦胧之中,果然获得一梦,见一白发老人近前说句:"有其父必有其子"后便扬长而去。懒汉醒后自思不解其意,便走到解梦人面前请求释梦,解梦人根据懒汉所问的内容首先答曰"他父亲从何生计,他也就从何生计,谓之'有其父必有其子'",懒汉听后暗中大吃一惊,心想"连仙公也知道我父子都是小偷"。紧接着懒汉又问"那我儿子何日才能回归?"解梦人又直言答曰"按此梦释,你儿子在外凶多吉少,回不来了,"懒汉惊恐万分又假作不信反问"仙公不是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吗,我为他之父,尚在,他为我之子,怎会回不来了呢?"解梦人笑答曰"你向仙公问你儿子何日归来,梦中的"其"指的就是你,有其父说的是你若有父亲,你必有子,如今你父亲已不在世,你儿子也就没有回来的希望了。"这时,懒汉带着半信半疑,无精打采地回到家中后,又不敢把这事张扬出去。无奈,他第二天只好单独走出家门到邻近的几个乡里去打听消息,果然听到邻乡一群民众在议论有一个男性少年在前天的一个傍晚,因摸夜入室行窃被主人发觉后,慌忙逃脱时掉入泥潭溺死至今无人认领的消息,懒汉听后便走向出事现场辨认,尸体确系其子无疑。事后,懒汉夫妇不仅相信仙公梦的灵圣,更多的是后悔自己不该不务正业而又养子不教甚至唆子行窃,导致葬送了儿子生命,从此绝后,但为时已晚,悔之莫及了。

系列片介绍温州历史文化,既具有中华历史文化的共性,又具瓯越地域人文的特性,有很高的记录价值和传播意义。

仙公山解签六六项羽投江

不须知签文,此下签。因项羽投江,乃走投无路之意。
如不信,可一笑置之。如心有所忧,依佛教,当多多放生,此破解之法,最为。有憨山大师放生偈为证:
人既爱其寿,物亦爱其命。
放生合天心,放生顺佛令。
放生免三灾,放生离九横。
放生寿命长,放生官禄盛。
放生子孙昌,放生家门庆。
放生无忧恼,放生少疾病。
放生解冤结,放生罪垢净。
放生观音慈,放生普贤行。
放生与杀生,果报明如镜。
放生又念佛,万修万人成。

仙公山求的 ,签文是梦中说是得多财,声名云外总虚来,水远山遥难信实...

目前难以实现。。不能成功的,梦中得财,醒来空,黄粱美梦,实现不了的。静心等待吧。缘分好没到呢.

城隍庙注解,谁能帮忙解一下

第二签 上吉
盈虚消息总天时 自此君当百事宜
若问前程归缩地 更须方寸好修为
解曰
讼宜和 病宜祷 功名有 迟莫躁
求财平 问婚好 若妄为 言莫保
002→第二签→甲乙→张子房游赤松▼上吉▼
(一本作“韩蕲王西湖骑驴”)
盈虚消息总天时,自此君当百事宜。
若问前程归缩地,更须方寸好修为。
(“更须”一本作“须凭”)
【圣意】讼宜和,病宜祷。功名有,迟莫躁。求财平,问婚好。若妄为,身莫保。
【东坡解】万事乘除,随时而处。否极泰来,事无龃龉。能保则吉,更当修为。切莫妄动,万福来宜。(“能保则吉,更当修为”一本作“收成结果,方寸修为”)
【碧仙注】祸福从天降,心仁万事宜。若还无妄作,灾散祸消除。(“心仁”一本作“存心”。“灾散祸消除”一本作“祸散福相随”)
【解曰】此签谋望虚,事不宜速进,且须待时方可成就。婚则合,讼宜和,求财有,行人至,孕生女,病宜祷。大概以正心修德为要。
【释义】盈满也,虚空也,消穷也,息涣也,四者皆用天命,卜者当顺受,不可妄为。“前程归缩地”,言目下功名,期望远大,必藉修为。乃得病,不可保,讼不可。终其曰“君当百事宜”,若盖勉人修为。心地至於缩地,乃缩千里于目前,半步可至,此壶公授费长房之术也。
【占验〗】
一少年患弱病,占此。殒殁,竟弃人间,应在“前程归缩地”一句。
又一人问行人,占此。不数日,其人兼程而至,亦“缩地”之应也。
又一人问执业,占此。奔走四方,靡有生涯。后遇一选课者传授心法,乃遁迹浔江(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自开择日馆,研究趋吉避凶之术颇精。上二句甚验。
【故事】张子房游赤松
子房名良,韩国公子。博浪沙事(指行弑秦始皇)后,(张良)匿下邳。游圯上,遇衣褐老夫堕履命取,良跪进之。老父曰:“孺子可教。”越五日,授以太公兵法,谓“后十三年,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也。”后良佐(汉)高祖定天下,封留侯,因感鸟尽弓藏,谢病归。入白云山,师事黄石,号赤松子。

城隍庙解签

熊罢 指的是姜子牙,号飞熊,当年周文王就是梦到了飞熊,然后寻访了姜子牙。这句话是说梦想成真。
第二句说不好的旧事已经过去,而且发展到现在已经没什么影响了
三四句说要多行善积德,就会有好事到来
签文很好
愿梦想成真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