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养生智慧是什么,易经健康养生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健脾开胃怎么吃?吃什么?

从上一篇我们知道消化能力是我们最最重要的事情,我们需要先打造一个好的脾胃系统。

大家对于健脾开胃的认识,可能就是吃点山楂,吃点泡菜,吃点咸菜。当然吃开胃的东西,也算开胃。但更高效的开胃,是在开胃的时间开胃,在开脾的时间开脾。中医经络系统当中,我们的12个时辰分别对应我们的12个脏腑或者12经络,每个时辰对应的每个脏腑也叫做开,比如我们叫辰时开胃,巳时开脾。所以为什么早餐很重要,辰时对应的胃是早上7:00~9:00,巳时对应的脾早上9:00~11:00,我们的早餐基本上就在这个时间,早餐的作用其实就是来开胃的。

在我们有一句话叫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就相当于一天当中的春天。从养生的角度来说,养生就是养生机,养我们生生不息的生机。因此,早餐不仅要吃的营养,早餐的核心是要吃的开胃和健脾,还有能够养生机。所以真正优质的早餐是既能保证一天的生机勃勃,精力旺盛,又是开胃健脾的,甚至吃过早餐以后,很多人不到中午就饿了,这才是对的。

而种子代表的是生机,五谷就是种子里面最好的东西,分别是稻、黍、稷、麦、菽5种农作物,稻是指水稻,也就是大米,麦呢就是面粉,稷是小米,第一个黍是北方的一种黄米,他写于高粱和小米之间,下面一个菽指的是大豆,所以就有"五谷为养"这个概念。就是我们每一餐一定是需要有米的,而且以它为主,因为它是我们精气的基本保证。

五谷之首是我们的米,大米,为什么我们把米饭称作主食。所以关于脾胃生机、早餐以及大米几个方面的问题,就联系起来了,每天早上喝粥或者喝米糊就是用种子,为我们开脾胃。当然,有些人可能会说,喝粥或喝迷糊营养不够,我们不是建议只喝粥或米糊,而是早餐要有粥或米糊,并且第一个进入脾胃系统的食物是粥或米糊。

健脾开胃的食物有哪些?

1、白果:白果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含有粗蛋白、粗脂肪、还原糖、核蛋白、矿物质、粗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成分。经常吃白果可以滋阴养颜,有效抗衰老,促进血液循环,让肤色焕发光。另外,用白果煮糖水还有健脾胃的作用。

2、莲子:莲子是收敛强壮的药品,能补中安心止泻,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莲子能够厚肠胃,治白带。”莲子有收敛作用,常食可治疗脾虚泄泻;儿童肠胃消化不良,整日焦躁不宁,或是饮食日见减少,可用莲子。老年人失眠而多梦,神思烦乱,可用莲子,能安卧宁神助睡眠。

牛奶:牛奶里面的物质会对胃黏膜形成一层保护层,起到养胃的功效,保护胃黏膜不受损伤,是最理想的天然养胃食品。而且牛奶里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质,又容易被人体吸收。但是一些人空腹是不能喝纯牛奶或者酸奶哦,避免腹泻。

《《易经》养生大道》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_百度知 ...

《《易经》养生大道》(张其成)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WgOJWhJAqPuZasHVgaCFtg

提取码:sh17

书名:《易经》养生大道

作者:张其成

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9-12

页数:246

内容简介:

《〈易经〉养生大道》内容简介:有一种学问,能涵括宇宙,把人世间一切事情都讲明白,它就是《易》。既然说《易》无所不包,那它能养生吗?

阴阳调和,百病不扰,可见阴阳对于养生的重要性。一部《易经》,归根结底就是阴阳二字,讲究“一阴一阳之谓道”。因此,《易经》用于指导养生是再适合不过了。

《易经》本身体现的是宇宙大规律,它所蕴含的养生智慧,重在捕捉生命的本质,从根本上追寻合适个体的养生方法。

《易经》养生,是一种大道至简的养生法。

作者简介:

张其成,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易国学院院长,国际易学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首位《黄帝内经》博士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工作咨询专家、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委员。


张其成教授作为新安名医“张一帖”第十五代传人,我国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之长子,幼承家训,先后师从钱超尘先生、朱伯昆先生、王洪图先生,汇集文哲医三家精髓于一身,将国学国医融会贯通。


张其成教授主编了中国第一部《易学大辞典》、《易经应用大百科》,首创“易道主干”说,以“易”融汇儒释道医,首创周易心智管理模式,被誉为“国学修心第一人”。

养生必须养德,积德才能积寿

——《道德经》的养生智慧之二

□ 湖 山



老子在《道德经》五十一章中说: “道生之,徳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生成了万物,德养育了万物,万物有各自的形态,从而成为具有个性的具体事物。所以万物都尊重道而又重视德。“道”和“德”是相通的,万物生长都依赖于“道”和“德”,万物得到的“道”出于自然,而万物之“德”则需要靠后天的蓄养。“道”赋于了人生命,但人的生命要用德来蓄养,并在生命的成长中不断地得到充实。

一、养生先养德

老子所说的“德”,不是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德,他讲的指“德”是万物得到的禀赋,人的禀赋既包括先天的条件,还包括了后天的道德修养。

老子是以“修道”的方式“养寿”的,“修道”就是修养德行,他把德的修养看成与尊道一样重要,提出了“德为寿之本”的思想,认为人的健康既包括体能方面,又包括精神方面,并最早把道德修养纳入了生命健康的范畴。

老子的这种思想非常科学,具有普世的价值,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制订了健康人的四大标准:一是躯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三是道德健康,四是社会适应力好,把道德健康列入了其中。

老子又说 :“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 所谓养德就是要尊重道,重视德,不需要谁去命令,而应该是经常的、自然自觉的去遵循。

孔子非常赞同老子的观点,他说 “ 德润身 ”, “德”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孔子又说 : “ 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 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配的上享有较高的地位,较好的待遇,较高的名望和较长的寿命。

孔子的这一理念,与《易经》中 “厚德载物” 的思想是相通的。巴西医学专家马丁斯10年对长寿老人进行的研究发现,大凡长寿者,90%左右的老人,都是德高望重者。

《黄帝内经》中说:、至人、圣人、贤人,这四种长寿养生者,都是“淳德全道”之人,唯大德之人才能享受大寿。

老子在《道德经》五十四章中说 :“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 意思是:用道来修身,他的德就是真实的。真实的德,就是真实的道德修养,而不是双重人格;就是真实的道德水准,而不是虚伪的作秀。

老子最早提出了“养生先养德”的观点。清代养生家石天基认为 :“ 善养生者,当以德行为主,而以调养为佐。 ” 善于养生的人,应当是以德行的修养为主,身体的调养为辅,这是他对老子养生思想的正确理解。

二、养德就是做人要厚道

人应该如何修身养寿呢?老子说 :“ 无为无不为 ”。 德在人身上表现为人性,“无为”就是不要做违反人性的事,就是做人要厚道。

老子在《道德经》五十五章中说 :“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虺蛇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 德性深厚的人,好像初生的婴儿那样。蜂蝎毒蛇都不刺咬他,猛兽不抓害他,凶鸟不搏击他。老子认为德行和福报是一种因果关系,有德之人纯朴、无邪,不走极端,不损人利己,所以能战胜丑恶、凶横,不会受到伤害。

《黄帝内经》的解释为 :“ 其德全不危也 ”。 你的道德高尚,人生就不会有危险,非正常死亡的概率就低,你就可以活的更长。

老子在《道德经》四十章中说 :“ 强梁者不得其死” , 强横凶暴的人不得好死。河上公注释:强梁为不信玄妙,背判道德,不从经教,尚势任力也。不得其死者,为天命所绝,兵刃所伐,王法所杀,不得以寿命死也。强横凶暴的人不尊道,不修德,专干违背道德的事,不听从圣人的教诲,仗势欺人,胡作非为。这种人不得好死,上天都要惩罚他,不是被人所杀,就是被王法制裁,不能活到正常的寿命。老子认为人如果缺德,就会死于非命,不得善终。

河上公也认为 :“天地长生久寿,以喻教人也,无怨恶于天下,故长寿。” 人如果要想长寿,就要效法天地,以天地为榜样,不要作恶,不要遭人怨恨,像天地一样厚道,才可以长寿。

三、积德就是积寿

《道德经》中的“德”又通“得”,意思是有“德”才有“得”。“德”从何来?天上不会掉下来,要靠你不断地去积累,这就叫做“积德”。积德就是积善,积善就是要不断地行善,通过行善来积累德行。

《易经》上说 :“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修积善行的人家,必定有很多吉庆福报;累积恶行的人家,必然留下很多的祸殃。这里讲的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不是封建,反映的是一种因果关系,凡事有因必有果。



老子在《道德经》五十九章中说 :“ 早服谓之重积德 ”, 懂得了因果报应的道理之后,就应该尽早地、不断地积累德行。因为 “寿源于德” ,积累了德,才能得到寿。

所以现在许多企业家、艺术家有了钱之后,就来做慈善事业。捐款救灾、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用各种行善的途径来回报社会,来为自己积累德行。的邵逸夫先生,捐款上百亿建学校、建医院,活到了107岁的高寿;李嘉诚先生,捐款建立汕头大学,设立长江教育基金,今年90岁了还在工作。积德就是积寿,积大德就是积大寿;缺德就会折寿,缺大德就会折大寿。

积德是不是都要像邵逸夫、李嘉诚那样呢?不是的,人的能力有大小,每个人都有自己积德的方式,“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都是积德。你在公交车上为老人让个座,这也是积德;出租车司机拾金不昧,捡到钱交还失主,这也是积德。

老子在《道德经》三十三章中说 :“ 死而不亡者寿 ”。 死了还活在人们心中,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长寿。这是一种“有德者永生”的观念,老子认为一个人有德比长寿更为重要。



现代诗人 臧克家 有句名言,与老子的思想完全相通,他说 :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 没有道德的人,就是活着的死人。道德高尚的人,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易经养生法的目录

第一章 养生先养气——“气”是生命的本源
人活一口“气”
我们体内充满了宝贝——保养身体元气的吞津功
别让身体受寒
向大雁、青蛙和乌龟学习呼吸之法
强正气才能强五脏
第二章 太极生命钟——阴阳运行对养生的启示
阳气的强弱决定着我们生命的盛衰
一生当中都要保养好我们的阳气
保养人体真阳的三个要领
防止衰老就是要抗阴保阳
学会排阴毒
阴阳平衡,健康一生
第三章 人和天地“同呼吸,共命运”
跟着自然学养生,顺自然而行
日养生——十二时辰养生法
什么时辰吃什么药
年养生——顺应四季的三个规律
第四章 我们都在五行中——五行八卦与体质养生之秘
《易经》的八卦学说
不同卦象体质的人的养生方案
节能养生正当时
第五章 健脑重在用脑
大脑不衰则全身不衰
人脑也是一个太极图
左右脑的交替使用有利于脑养生
锻炼大脑的方法
通过饮食来养脑
第六章 开开心心活百岁——七情养生漫谈
七情是五脏的温度表
踩了老虎的尾巴,心理别失衡
不可小视的“心理障碍”
“一夜暴富”与心理危机
“神经衰弱”别去理它
七情养生归根结底是德养生
第七章 解读身体发出的警报——《易经》与疾病的预测
疾病可以“一叶知秋”
“阴阳转换”与防病治病
手部就是个小人体——“全息思维”看待疾病
从体外为“五脏”体检——五脏的藏象
阴阳和经络里的生命信息
第八章 管好你的嘴——食疗进补、排毒两手抓
《易经》里的“菜单”
食物的“颜色”和“味道”也能养生
吃东西要“补”也要“泄”
正确的饮食结构——“二两五一”
食物是好的药
第九章 经络疏通,人活百岁尚年轻——经络养生的神奇功效
中医独特的保健方法
人人都能掌握的经络养生技巧
第十章 夫妻间的保健操——《易经》与房事养生
中医自古就十分重视性与养生的关系
不节制行为等于用利斧砍自己
不育症的保健法
第十一章 没有生态平衡就没有生命——环境与人的养生
《易经》的“风水养生”
风水养生中的观水、看风和看气
选好家居风水,有益全家健康
拥抱自然,阴阳协调,才能健康

易经教你如何在对应时间养生

易经教你如何在对应时间养生
子时(子夜11~凌晨1时),胆经当令
这段时间正是中医养生别强调的“子觉”时间。《黄帝内经》里,“凡是十一藏取决于胆”讲的就是人体内有11个脏器都依赖胆经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够优质的睡眠以保胆经获得充足的能量。
丑时(凌晨1时~3时),肝经当令
静心养气是最好的保肝方法。要特别指出的是,某些年轻一族如在这个时间喝酒,将会对肝造成极大的损伤。
寅时(凌晨3时~5时),肺经当令
按照中医理论,寅时是人体阳气的开始,也是人体气血从静变为动的开始,必须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扰。
卯时(早晨5~7时),大肠经当令
早起不贪睡,晨起首先活动四肢筋骨,打太极拳,叩齿摩面或双手扣后脑,做“鸣天鼓”。
辰时(上午7~9时),胃经当令
活动后喝一杯开水,用木梳梳发百遍,然后洗漱。早餐应该清淡,要吃饱。饭后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强度锻炼。
巳时(上午9~11时),脾经当令
开窗通风后,可从事脑力活动,但要注意劳逸结合,让眼睛得到及时的休息。
午时(上午11时~午后1时),心经当令
这是午餐时间,除要营养丰富,荤素搭配外,建议可以喝点汤,菜要少盐。酒可喝但不能醉。饭后宜睡半小时,不要过多。
未时(午后1~3时),小肠经当令
午睡后可做少量和缓的运动,喝一杯茶。
申时(午后3~5时),膀胱经当令
这是最好的学习时间,记忆力和判断力都很活跃。除用脑学习外,要注意多喝水。
酉时(午后5~7时),肾经当令
这是肾虚者补肾的最好时机。晚饭宜吃少、清淡,可以喝点粥。
戌时(晚7~9时),心包经当令
准备睡眠,睡前要静心养气,用冷水洗脸、温水刷牙、热水洗脚,睡宜采取右侧卧位。
亥时(晚9~11时),为三焦经当令
“亥”字在古文中是生命重新孕育的意思,所以你要想让身体有一个好的起点,就要从此刻拥有好的睡眠开始。对老年人而言,可能存在睡眠困难问题,但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尽量在晚上11点半前进入睡眠状态。
早中晚的养生方法各不同
早晨慢养生:慢起床、慢排尿
都说“一天之计在于晨”,但早晨却也是最危险的时间。尽管此时筋骨已经舒展、头脑也愈发清醒,但体内的脏器和血管却仍处于半梦半醒之间。因此,早晨养生的诀窍就在于慢。
慢起床要做到三个三分钟。在平仰卧的状态下,睁大双眼,适应由睡至醒的交替过程。这时可将手掌搓热后“干洗脸”1分钟。然后,慢慢坐起来,呈半卧位,用手指梳头100下,持续2-3分钟。再将双脚移至床沿,静坐2-3分钟。这个期间缓慢练习深呼吸。
其次要慢排尿。早晨一觉醒来,可能会有急不可待地排尿感,但尿意越是紧迫,越要沉得住气。因为膀胱排空容易引起头晕,甚至出现排尿性晕厥。排尿尽量缓慢,不可用力过快过猛,直立位或蹲起时,要手扶支撑物。
慢饮水也非常关键。经过一晚上的代谢和水分蒸发,早晨必然口干舌燥的。此时,如果大口喝水,容易给心脏带来过大负担。正确的方法是,倒一杯温开水,先含一小口滋润口腔,然后慢慢咽下,再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下,喝250-300毫升即可。
上午动养生:多运动、做数独
上午9点到中午1点,是人体一天中最精神、大脑最具活力的时候。在这个黄金时段内,应该最少运动1小时、动脑一刻钟。
老人上午9-11点运动、下午3-5点运动都很好(天气特别热时,应选在上午9点前和下午5点后)。1小时的锻炼,可以用15分钟预热、30分钟运动,最后15分钟伸展。在运动后,可以按摩腰腿,坐下抬腿10分钟,放松心情消水肿。没有整块时间锻炼的人,则可以抓住零散时间进行锻炼。所谓动脑,是指积极的思考。不论退休老人还是上班族,都可以在休息间歇,抽出一刻钟做几题脑筋急转弯或数独,真正调动大脑的潜能。
下午润养生:喝够水、扭扭腰
下午时段,身体需要消耗午饭摄入的大量食物,小肠把食物里的营养都吸收得差不多了,送到了血液里。这时我们须喝一杯水,用来稀释血液,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
久坐的人此时要起身扭扭腰,画圈按摩腹部,让喝进去的水滋润肠胃,防止大便秘结。除了让水分进入体内,更要让她滋养身体的每一个角落。可以用温热的湿毛巾擦擦脸,唤醒下午的疲惫。
傍晚热养生:喝小酒、泡手脚
傍晚7点到9点之间,是身体逐渐开始倦怠的时候,但此时的养生重点,是让疲惫的身体逐渐舒展开来。
睡前小酌一杯,是养生的好方法。但是需要注意,最好选择度数较低的葡萄酒,饮上两小口即可。酒精会加速血液循环,促进入眠。
此外,冬天的傍晚还非常适合泡澡。在37-39℃的温水中泡20分钟左右,可让身心沉静下来。此外,还可以用热敷脸、泡双手、泡双脚三个步骤来代替。首先准备一盆热水,将热毛巾浸透后拧干,敷在脸上1分钟,毛巾凉后重复上述步骤3次。然后将双手浸入热水中1分钟。再倒一桶热水,浸泡脚和小腿15分钟。依次下来,可达到和泡澡一样的放松功效。
夜间松养生:想乐事、松身体
夜晚的到来意味着一天的结束,好好利用一天中最闲暇的时光,会使家庭生活充满温馨和情趣,也利于消除工作中的紧张情绪。这时,可以和家人聚在一起,聊聊高兴的事情,问问老人的生活、孩子的学业,将烦恼也拿出来和大家说说,千万别憋在心里。总之,过一天就是过一道坎,清掉心里的垃圾,才能有安稳的睡眠。但是要注意的是,在睡前1小时内少说话。因为说话太多容易使大脑兴奋,思维活跃,从而使人难以入睡。
此外,睡前还可以按摩,百会穴、涌泉穴、足三里穴各按30次,都可以有效地帮助睡眠。尤其是夫妻之间相互按摩,舒缓白天因站、坐而过于疲劳的脚部、小腿、背部,不仅放松身体,也是增进感情和快乐的好方法。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