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里的乾代表数字几,乾卦代表数字几

乾坤之和代表数字几

8。

公元771年,印度的一位旅行家毛卡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达。毛卡把随身携带的一部印度天文学著作《西德罕塔》,献给了当时的哈里发(国王)曼苏尔。曼苏尔十分珍爱这部书,下令翻译家将它译为阿拉伯文。译本取名《信德欣德》。这部著作中应用了大量的印度数字。由此,印度数字便被阿拉伯人吸收和采纳。

此后,阿拉伯人逐渐放弃了他们原来作为计算符号的28个字母,而广泛采用印度数字,并且在实践中还对印度数字加以修改完善,使之更便于书写。

阿拉伯人掌握了印度数字后,很快又把它介绍给欧洲人。中世纪的欧洲人,在计数时使用的是冗长的罗马数字,十分不方便。因此,简单而明了的印度数字一传到欧洲,就受到欧洲人的欢迎。可是,开始时印度数字取代罗马数字,却遭到了罗马教皇的强烈反对,因为这是来自“异教徒”的知识。但实践证明印度数字远远优于罗马数字。

乾居南方,数目为一,与坤相对。坤居北方,数目为八,与乾相对。

乾坤,是孔门《易传》为描摹宇宙运行机制而创立的概念,是为易经哲学体系创立而定制、建构的范畴。

《乾坤谱》是一部描述周易八卦起源于历法的通俗读本。主要讲述组成周易八卦基本单元的阴阳爻,其原始意义是代表历法中的大小月。即阳爻代表大月30天,阴爻代表小月29天。一卦三爻代表一个季度有三个月。

在风水学中,楼层数字同样具有五行属性。具体的所指是:凡是楼层数字一、六属水,数字二、七属火,数字三、八属木,数字四、九属金,数字五、十属土。

按照阴阳四柱八卦的说法,乾代表9,坤代表6,那样乾坤之和应该代表15了。

易经中数字1到9的含义

数字1代表坎水、数字2代表坤土、数字3代表震木、数字4代表巽木、数字5代表中土、数字6代表乾金、数字7代表兑金、数字8代表艮土、数字9代表离火。

易经中1—6为水,2一7为火,3一8为木,4一9为金,5—0为土。五行再分阴阳,1、3、5、7、9为阳,2、4、6、8、0为阴,数字1为阳木,可比喻为参天大树。大树挺拔充满力量,风雨无惧,寓意为顶天立地栋梁之材。数字2为阴木,阳木是大树,阴木就是小草花卉。

阴阳八卦

阴阳两仪,三寸三身,四梢四象,五行五脏,,七星,八卦,九宫。八卦代表八种基本物象: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兑为泽,坎为水,离为火,总称为经卦。由八个经卦中的两个为一组的排列,则构成六十四卦。

这八组基本符号也与数字有对应,1乾、2兑、3离、4震、5巽、6坎、7艮、8坤。其中没有9这个数,在易学理论中,9不是具体的数字,而是判别数字阴阳属性的符号。在《易经》中,与9相反,12代表阴,它在古代被认为是最吉利的数字。

易经中的数字1、2、3、4、5、6、7、8、9这就个数字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呢...

《易经》之阴阳两仪,三寸三身,四梢四象,五行五脏,,七星,八卦,九宫,天干为十,地支十二.
《易》学中的数字奇偶是“阳奇阴偶”:即“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并且特以九、六为阴阳的代表,凡阳爻皆称为九,凡阴爻皆称为六.
“九五”一词来源于《易经》.现在流传下来的《易经》版本据说为周文王所演,因此也称为《周易》.《周易》六十四卦的首卦为乾卦,乾者象征天,因此也就成了代表帝王的卦象.乾卦由六条阳爻组成,是极阳、极盛之相.从下向上数,第五爻称为九五,九代表此爻为阳爻,五为第五爻的意思.九五是乾卦中最好的爻,乾卦是六十四卦的第一卦,因此九五也就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第一爻了,成为了帝王之相.这里的“九”本不是具体的数字,而是判别数字阴阳属性的符号.后来人们把“九”和“五”作为具体的数字来运用,窃以为一来是为了契合代表帝王的“九五”之爻;再者,“九”和“五”两个数字在建筑上的使用也是非常符合美学原则的.

易经八卦乾坤代表什么?

乾,读音qián,八卦之一,代表天。

坤,读音kūn,八卦之一,代表地。

震,读音zhèn,八卦之一,代表雷。

巽,读音xùn,八卦之一,代表风。

离,读音lí,八卦之一,代表火。

坎,读音kǎn,八卦之一,代表水。

艮,读音gèn,八卦之一,代表山。

兑,读音duì,八卦之一,代表沼泽。

八卦是一种原始记事与创造应用系统,生自太极、两仪、四象中,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八卦互相搭配又变成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



扩展资料

据上古传说,《周易》和《洪范》来源于河图、洛书。传说伏羲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夏禹时,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

《周易》中,“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玉版图形中的四方和八方,正与以上四象和八卦的概念相合。四象和八卦,在季节概念上,就相当于农历的四时八节。玉版图形表现的有可能是远古的洛书和最早的八卦。

远古没有文字,人们使用钻孔、画圈的办法计数,以代替五行交替时节转换。因此,河图、洛书就是历法,墓中出土的玉龟和玉版,几乎可以证实5300年前就有这种历法存在,也反映了我国夏代或夏代之前的律历制度。

历法的出现表明当时的农业已经得到大发展。古人将他们的核心认识以最简单朴素的笔画表现出来,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可能承载着极大的信息量。

玉版上的大圆和小圆,特别是小圆的左边弧度很不规整。在凌家滩,春夏秋冬,日出时太阳都显得很圆,日落的时候,刚开始,太阳也显得非常圆,但逐渐往下落,太阳就像玉版上的小圆一样不那么规整了。多次观察证明,玉版上的大圆小圆是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太阳一天的运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卦

《易经》中的乾卦到底是什么意思?

易经六十四卦之第一卦乾为天刚健中正上上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个卦是同卦(下乾上乾)相叠.象征天,喻龙(德才的君子),又象征纯粹的阳
和健,表明兴盛强健.乾卦是根据万物变通的道理,以“元、亨、利、贞”为卦辞,示吉祥如意,教导人遵守天道的德行卦辞乾·元亨利贞.
《子夏传》说:元为原始之意;亨为开通之意;利为和谐之意;贞为贞固之意.
元,寓意事物的起始或基础;亨,寓意事物的生长和壮大;利,寓意事物的创造与收获;贞,寓意事物的趋正与静止,发展“过程”的结束.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这是对“元”的解释,意思是,蓬勃盛大的乾元之气,是万物所赖以创始化生的动力资源,这种刚健有力、生生不息的动力资源是统贯于天道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的.
“云行雨施,品物流行.”这是对“亨”的解释,意思是,由于乾元之气的发动,得到阴气的配合,云化为雨润降于下,万物受其滋育,茁壮成长为各种品类,畅达亨通.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大明”指日,象征天道的运行.“六位”指一卦六爻所表示的六个时位.乾卦六爻,初爻为始,上爻为终,六个时位就是六个特定的时空环境.全句是说,天道的运行适应六个不同的时空环境,遵循由始到终的发展程序,表现出不同的方式,初爻为潜,二爻为见,三爻为惕,四爻为跃,五爻为飞,上爻为亢,好比驾御着六条巨龙在浩瀚的天空自由翱翔.“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这是对“利贞”的解释.“乾道”即天道,天道的变化使得万物各得其性命之正.天所赋为命,物所受为性,万物由此而具有各自的禀赋,成就各自的品性,呈现一幅仪态万方、丰富多的世界图景.这幅图景并不是混乱无序、矛盾冲突的,而是通过万物协调并济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最高的和谐,称之为“太和”.天道的变化长久保持“太和”状态,而万物各得其性命以自全,这就是“利贞”了.
“元亨利贞”为乾之四德,是天道的本质,核心就是一个生字.《系辞》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区为分四个层次历然的阶段,元者,万物之始;亨者,万物之长;利者,万物之遂;贞者,万物之成.与四时相配,元为春生,亨为夏长,利为秋收,贞为冬藏.这个动态的过程发展到贞的阶段并未终结,而是贞下起元,冬去春来,开始又一轮的循环,因而生生不息,变化日新,永葆蓬勃的生机.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这两句是指把天道运行的规律应用于人事所创造的业绩.“首出庶物”是就物质生产的管理而言的,“万国咸宁”是就社会的管理而言的.《周易》认为,天地无心而成化,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无思虑,无目的,尽管通过自然的运行“保合太和”,却不会有什么自觉的管理行为,管理行为是人类所特有的,必须设定一个价值取向和管理目标,自觉地经营谋划,合理安排.天地无心,人类有心,天地无为,人类有为,这是宇宙的自然史与人类的文明史的根本区别所在.管理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天能生物而不能辨物,地能载人而不能治人,天与人各有不同的分职.管理之所以可以,是因为人类可以推天道以明人事,顺应自然界的和谐规律来参赞天地之化育,促进事物的发展,在物资生产方面可以“首出庶物”,促进物产丰富,经济繁荣,在社会方面可以“万国咸宁”,促进政通人和,天下太平.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象传》是对卦象和爻象的解释,解释卦象的叫做《大象》,解释六爻之象的叫做《小象》.乾卦的卦象为天,天道的运行刚健有力,作为参与管理的君子观此卦象,推天道以明人事,接受自然法则的启示,应该把天道的刚健有力转化为自己的主体精神和内在品质,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积极进取,迎难而上,在管理行为中始终坚持,贯彻落实.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