姻缘不顺的因果怎么修佛法,姻缘不顺的前世因果
师兄们好,请问如何修行因缘观
佛法修行因缘观:聚散皆是因缘
(一心向佛)
“因缘”就是自然现象。
在佛法的修行方法中,有一种“因缘观”,能帮助我们转变观念、破除执着,做出正确的决定,避免被七情六欲所困。
当我们面对各种诱惑或刺激时,无论产生的感受是痛苦或快乐,都要马上想到,这些境界以及伴随而来的感觉,只不过是物质彼此接触后所产生的一种效果,并非真实的存在。例如,当我们看到一朵花时,不要立刻判断自己喜不喜欢它,因为花仅是花而已,要将它独立在所有价值判断之外,才不会产生诱惑、刺激的问题。可是如果我们赋予它价值判断,当“美”的念头出现后,心想:“这个颜色好美!我从来没有看过这么美的花!”单纯的物质现象就变成诱惑,因为有了“喜欢”的念头,就会想将它据为己有,一连串的烦恼就会接连而来。所以,当我们看到一朵花时,念头就要止于“这是一朵花”,而不要有好恶的分别。
有时我们以为自己喜欢某些事物,事实上却不一定真的如此。有一年春天我到英国旅行,看见路旁花团锦簇,我觉得这样的景色很美、很有意思,但是看多了以后,就渐渐觉得不稀奇,也就视而不见了!等我到达禅修道场后,那是一个干干净净的地方,只有草、没有花,所以当有人摘了几朵花插在瓶子里、放在餐桌上时,我又注意到花了。于是我心想:“我究竟喜不喜欢花呢?”然后我再看看它,了解到其实并没有所谓的喜不喜欢,从因缘的角度来看,花就只是花,除此之外,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任何事物都是因缘所构成,有因、有缘,当各方面条件聚合之后就会发生;当因缘不具足时,自然就消散了。一朵花也是如此,当它渐渐枯萎之后,就会被当成垃圾丢掉,此时已经没有美不美的问题,只是一种自然现象而已。《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把自己的生命和花朵联想在一起,因为有这种联想,所以产生了烦恼与执着。当她看到花朵掉落在地上,就会触景伤情,觉得花朵好可怜。相反地,如果能够独立看待这些自然现象,花开时就是开,花落时就是落,知道一切都是因缘,就不会产生烦恼。
所以,聚是因缘、散也是因缘,所有的一切无论好坏,都是因缘。只要从因缘的角度来看待,世界上就没有任何事物能够让我们产生烦恼、执着而感到痛苦了,当然,这是需要不断地练习。例如,当我们看到了自己很喜爱,但并不是很需要的东西时,马上用因缘观来看,心想这个东西原本就是这样,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我现在也不需要它,如此便不会受诱惑了。
当我们能够分清楚自己和外在事物之间的主客关系,不让自己与它产生关联性的想象,就不会有太多的执着。走进百货公司时,看到很多美丽的服装以及化妆品,但是我既不能穿、也不能用,所以它们和我没有关系,既然和自己没有关系,就没有诱惑的问题。
分得清楚 “没有关系”和“有关系”就是因缘观,但有些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有时只是觉得好玩,就想把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带回家。例如,有些人觉得飞机上的杂志不错,就把它带回家,但带回家之后却不一定有时间阅读。或是逛书店时,看到每一本书都喜欢,结果买了一大堆书回家,往书架上一放,从此就不闻不问。
一本书要从头到尾看完才算是真正拥有,否则买再多书也都和你“没有关系”。但我们总习惯向外攀缘,看到任何美好、漂亮的事物就想拥有,才会造成这么多苦恼。因此,唯有明白因缘的道理,分清楚自己和外在事物之间的关系,才能让我们免除诱惑及七情六欲所带来的痛苦。
佛家姻缘如何修行
仅供参考!南无阿弥陀佛!
净空谈婚姻
俗话说得好:“不是冤家不聚头。”
世间人迷惑颠倒,年轻相爱、恋爱,爱得不得了,没几天就要打架,要闹离婚,搞得焦头烂额。可见得当时谈恋爱的时候,甜言蜜语全是假的。
谈恋爱的时候,那些甜言蜜语不是真的,你不把它当真,那你就有智慧了。你要把那些恩恩爱爱都当真的,那叫迷惑颠倒!与世间人往来,大家不要对人太信任;太信任对方,那是你愚痴,是你迷惑颠倒,没有那个道理的。你要晓得世间人心不真,他心是假的,都是假的。说得再好,姑妄言之,我们也姑妄听之,不要认真,你认真决定要上当。
现代夫妇的结合是感情、是迷惑,不是理性的,不是为了一生当中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方向而结合的,因此离婚率就非常之高。
如果没有小孩,离婚还好,如果有小孩,受伤害最大的是那些无辜的孩子,这些孩子将来长大,他没有感受到家庭的温馨,没有父母之爱,他的发育、他的长成就不是正常的。父母离婚,小孩变成单亲,从小他就有个很不正常的心理。他没有爱心,心里面是忿恨,这样的小孩长大,岂不是变成社会问题?
离婚这个罪业相当重,特别是有儿女,儿女变成单亲家族,这个对他的伤害非常非常之重,做父母的人没有想到。
离婚的罪比什么都重,如果夫妇之间彼此伤害,甚至于还有谋杀的案件发生,那不是造地狱业是造什么业?
从前的婚姻是道义,现在的婚姻是乱爱,把伦理道德全部都破坏了。基础动摇了,社会哪有不动乱的道理?今天社会动乱,每个人感觉得身心不安,真正原因在哪里?你每天在报纸上看,离婚率这么多,这怎么得了!
教育里面,圣贤教育,最重要的教育、基本的教育就是伦理的教育,伦理里面的核心是夫妇,有夫妇才有父子、才有兄弟、才有君臣、才有朋友,这怎么能疏忽?但是今天世人普遍疏忽,不晓得这个道理。
从前夫妻讲“恩爱”,现在没有恩,也没有爱。现在这个社会讲什么?讲利,争利、纵欲。仁义道德没有了,恩义情爱也没有了,社会怎么会不乱?
一个社会里面离婚率超过百分之五十,准死无疑。我们中国古人讲,“家不家,则国不国”,这不是开玩笑,不是儿戏的事情。
由此可知,轻易离婚的夫妻,两个人都会堕地狱,我的判断。你要问为什么?他危害社会,危害世界和平,这个罪多重!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佛菩萨教我们永远“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你要是能够记住这一句,你们夫妻好合,白头偕老。为什么?只看别人的好处,不看对方的缺点,就没事了。
中国古人对于婚姻、结婚非常重视,礼节非常隆重,非常繁琐。为什么要这样做?告诉你不可以轻易离婚,告诉你这桩事情,所以礼节那么隆重。
离婚把伦常道德破坏了,把宇宙之间,这是我们佛法讲的性德,把性德的根破坏了,你说这个罪多重!所以社会的安定,世界的和平,根在哪里?根在夫妇。
所以佛不能不讲、不能不学,希望夫妻永远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包容,看对方的长处,不要看对方的缺点,才能够百年好合,维系社会安定、国家富强、世界和平。
如果这个地方离婚率很高,这个社会动乱,这个社会有问题,不适合居住。我常常看到哪个地方报导,“这个地方离婚率这么高”,我说:“糟糕了,这出了问题,出了大问题!”问题非常严重!现在很多国家地区超过百分之五十,不得了!这是整个世界动乱的因素。
所以夫妻离婚,造的罪业比什么都重。过去有人问我,我直截了当地回答:“离婚的罪恶就是堕地狱。”所以这不是两个人的事,它影响太大了。夫妇和睦,给诸位说,家庭兴旺,国家富强,天下太平。这个道理现在几个人懂?没人懂了。
和谐的家庭和美满的婚姻,不在佛菩萨和神众身上,也不在别人的身上,而在自己的身上。你对家人宽容、忍让、尊重、善待,不计较小事,这样一来,家庭自然就和谐,婚姻自然就美满。他折磨你,因为过去世你折磨过他,他现在来讨债,这时侯,你就忍让与宽容他,可怜他,照顾他,关心他,通过这种方式来还债,这也是行善,也在消除自己过去世所做的业障。这样修炼才能决断孽缘,净化恶业,消除罪业,才能你的家庭和婚姻自然就吉祥如意!
佛家不讲爱情,佛讲慈悲。佛法为什么不说爱,要说慈悲?因为爱里面有感情,慈悲这个爱里面没有爱情,它是纯粹的理智。
慈悲跟世间所讲的爱情是一桩事情,一个是觉悟,一个是迷惑。爱情与慈悲在事相上没有两样,在起心动念上不一样,一个心迷,一个心觉。迷了的时候叫情,觉悟了就叫慈悲。
我们中国祖师大德们常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你为什么在娑婆世界受苦受难,在这里搞六道轮回呢?就是你的爱欲没断,这是六道轮回生死的根本。果然能把爱情看破、放下了,你决定超越六道轮回。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如果爱情这一关看不破,还是不能往生。
古人结婚是为道义,为人伦,为家族幸福,不是为爱情。现在人结婚是为爱情,爱情是脆弱的,爱情会变,所以婚变的事情层出不穷。
佛是不是情与爱不要了呢?不是的。你要晓得,他这个“断”实在是转变,把情爱转变成智慧。佛经上常讲:“转烦恼成菩提”。情爱是烦恼,佛教给我们,要把烦恼转变为般若智慧。般若智慧里面有没有爱呢?有。那个爱不叫情,叫慈悲。慈悲是真正的爱情,永恒不变。
六道凡夫用的是妄心,说的话都靠不住,不要当真,你要当真,决定要上当。你不但不能相信人,对自己都不能相信,为什么?自己的感情都会变化。
世间种种的境缘,一切人事物,平常看得愈淡愈好,不要认为看得这么淡,好像这个人绝情寡义,但是往生容易。你爱情太重,往生就发生障碍。爱情重了,就要搞六道轮回,就要搞三恶道。
这个事实的真相,你要看破,你从此以后,这一切恩恩怨怨要把它舍弃。
结婚,你看我们中国祖先造的这个字,充满了智慧!我很反对简体字,简体字是把中国文字破坏掉了,中国文字是智慧的文字,叫你看这个字你就开智慧了。你看结婚,吉是很吉祥,旁边乱七八糟给你绕,绕了多少层。婚是什么?见到女人头就昏了。所以,头脑清醒不会干这个事情,这是糊涂事情,不会干的。你看中国祖先造字,就叫你看到结婚这个词叫你觉悟,你不要昏,不要被这个缠绕了。你就想到中国古圣先贤对子孙的爱护、教训,真的是无微不至。
世间虚情假意,一定要搞清楚,不要上当。所以叫你要理智,不要轻易去动感情。感情是迷,理智是觉,要以理智作主。
虽然有感情,情是从理智里面生的,不是从迷惑颠倒里面生的,不是从迷执里面生的,是从理智里面生的,佛法讲的是这个。这个通常我们不讲爱,换个名称,叫慈悲,慈悲就是爱。换句话说,理性的爱叫慈悲,从分别执着情识里面生的就叫。一个是迷的名称,一个是觉悟的名称,不相同在这个地方。
“家”不能不要,但是不能迷,叫你要觉悟!那个“家”字的写法,上面是房子,房子里面是什么东西?一看就晓得,是一只小猪,猪是愚痴!叫你看到这个,你要觉悟,不要被它迷了。
不愿意出三界,那就行世间法,虽是世间法也要不昏,这是圣贤对我们的教训,也是对我们的期望。
现在人结婚是为爱情,爱情会变,所以婚变的事情层出不穷。今天的结婚是感情的结合,感情非常脆弱,很容易破裂。
古人是为道义,他明理,他懂道理,他知道应该尽的义务,所以他是义理的结合。这是现代婚姻跟古代婚姻完全不同之处。
结婚,要以生活目标为思考的第一个重要的标准,不能够迷在感情上,迷在感情上一定会痛苦。
结婚,这不是你们两个人的事情。说实在地,社会的安定,国家的兴衰,与你结婚都有关系,因此草率不得,要慎重其事。
现代人把婚姻看得很轻,喜欢就结婚,不高兴就离婚,简直叫儿戏。他不晓得,他背的因果有多重!轻易离婚,果报都在地狱。为什么有这么重的罪?他把整个社会秩序破坏了。
一对夫妻就像大树上的一片叶,叶长得好,这棵树才能壮大;这个叶坏掉了,对于整棵树的生存就是一分伤害。所以婚姻是道义,要懂得大道,义是义务,应该要这样作法,现代人哪懂得这个道理?
从前的婚姻是道义,现在的婚姻是乱爱,把伦理道德全部都破坏了,基础动摇了,社会哪有不动乱的道理?
尤其是现在,男女婚姻非常淡薄,离婚率高。离婚之后,你怎么能对得起你的儿女?你要知道,你的儿女所受的伤害多大?他受伤害,身心发育不正常,将来危害社会、危害国家;换句话说,你就害了国家、害了社会。你要背什么样的因果责任?在佛法里面讲,你要懂得因果责任,这个罪过极重,我们都不忍心来说。不要以为这个没有关系,现在是没有关系,死了以后到阴曹地府,就有关系了。你才知道这个事情的严重性,怎么可以这样草率?
今天的社会,人与人的往来是利害,利害维持不长,很短的时间。现代人专门看别人的过失,看别人的缺点,在他们的眼里,天下没有一个是好人。佛说善人,什么是善人?善人是专看别人的好处,专看别人的善处,不记别人的缺点,不看别人的缺点,天下人都是好人。夫妻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彼此多看对方的善处、好处,这个婚姻才不会破碎。
夫妻为什么会离婚?结婚之后,专看对方的缺点。天天看对方的缺点,你说这个糟糕不糟糕!其实只要念头转一转,就行了。这要靠什么?靠教育。现在没有人教!我们看看现实这个世间,夫妇之道没有了!诸位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小事,这是大事,根本的大事,整个社会动乱的根源就在这里。
佛说:婚姻不顺怎么办
往昔(包括前世)有恶业,这些恶业与姻缘相关,比如曾经欺人妻子,故今生此时,姻缘迟到,或婚姻不顺。这是一种因果,叫善恶有报。
姻缘迟迟不到,佛门中有一个方法,就是写求妻疏或求夫疏,你可以百度搜索了解一下。
佛法因果 姻缘
佛家·十二因缘]
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
一、无明:指人们心中无明烦恼,晦昧空境,无所明了,昏扰扰相,以为心性最初一念叫做生相无明,无明是粗细烦恼迷惑妄心,是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的根源。同时也是涅盘解脱,菩提寂静的根本。《楞严经》对于真妄二种根本道理,讲得十分透彻。
二、行:行是业行,因为有了无明迷惑妄心,所以于诸法本来无我妄执有我,本来无法可得,妄执有法。因有我法二执,就起惑造业,就有了业行。无明缘行,是过去惑业的因。
三、识:一刹那之间在父母面前,看到现前欲境,就生起一念爱心,为受生的种子,纳于父精母血之中,而为胞胎。
四、名色:指心法与父精母血的色法,和合成为我们的身心。
五、六入:六入就是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因为六根能入于六尘,又为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所入,六根六尘,互相涉入。譬如眼根能够见色,就入于色尘,其他诸根也是这样的,所以叫做六入。
六、触:三和合是触,因为有了六根,它就能够感受和触对六尘境界。触是十二因缘中十分重要的一支,能触是根,所触是境。环境的好坏,就会联系到我们根的感 受,所以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例如孟母,她为什么要选择邻居呢?这都是充分表明了客观的环境,对我们人主观的意识是起极大的作用。我们经常能 够亲近高贤、或大善知识,时时受到至理嘉言的薰陶,那一定是天天向上,步步前进。如果因缘成熟,经常能在名山古刹清净道场,安心居住,时时刻刻常受佛教的 薰陶,即能:‘名山久住道心生。’清净佛地,因缘殊胜。对于所触的环境《遗教经》说:‘当制五根,勿令放逸于五欲,譬如放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 人苗稼。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又如恶马,不加控制,将牵人坠于坑阱。’能够把住这个触的大关,是一件重要的大事。
七、受:根尘相互触对,一定就会接受所触对的尘境,譬如我们的耳根,对声尘,就会接受各种声音,如笙箫鼓乐,同时演奏,我们就会同时接受,而且层次分明,清楚明白。以上识、名色,六入、触、受,是现在世的五支苦果。
八、爱:爱是贪爱,六根既然领受六尘,对于所接之境,妄生思量分别,对于称意的就欢喜,便生贪爱之心,不称意的就生烦恼厌恶之心。这个贪爱和厌恶之心,它 是众生六道轮回的生死根源,发心学佛修行,就是要修这个妄想心。《金刚经》说: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也就是用金刚般若妙智来回光返照降伏妄想。要令它 对境不生爱染之心,不起分别之念,心如枯木寒灰,意似寒潭死水,一念不生,万虑俱寂,这就是‘一刀斩断烦恼因,双脚踢开业障苦’。记得古德说:‘铁牛哪怕 狮子吼,恰似木人看花鸟,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这里最为吃紧的是无心二字,就是六根对六尘不生贪爱之心,一心念佛或照顾话头,就能降伏其 心。日久月深,功夫自然成熟。古人赞无尽意菩萨说:‘世界无边尘扰扰,众生无数业茫茫,爱河无底浪滔滔,是故我名无尽意。’说明爱的作用很大,爱有喜、 怒、哀、乐、爱、恶、欲的七种情念。一、喜,成就我所爱的,心中就欢喜。二、怒,夺了我所爱的,心中就要发怒。三、哀,失去我爱的,心中就生悲哀。四、 乐,得到我所爱的,心中就生快乐。五、爱,一切环境,对我有利的,心中就生起贪爱,贪得无厌的妄念。六、恶,违背我所爱的,心中就生厌恶。七、欲,顺从我 所爱的,心中就生贪欲。依此看来,爱的确是生死的根本,烦恼的首恶。古人说:‘踏断脚下红丝线,跳出红莲大火坑’。什么是脚下红丝线?就是这个爱字。
九、取:既爱了所贪的五欲境界,就想尽办法把它攫取过来,随心所欲的为我享受,多多益善,贪得无厌,毫无疑问,就会做出种种恶业,如果感到违反我所贪爱的 环境,就横生忿恨,不顾一切,任意胡为做出许多罪业,所以说取是罪魁祸首,我们要时刻把住这个取的关口,能够断除烦恼因。可以免受生死苦,这个取和上面的 爱以及最初的无明,这三支叫做烦恼的迷惑因。
十、有:有就是因果不昧的有,对于所爱之境,将其取来,对不爱之境,把它舍掉,因此就做出种种业,真是业海茫茫,苦恼无量,有业因一定招感业果,因果定律,丝毫不错。爱、取、有三支是于现世造作的未来三支苦因。
十一、生,根据爱、取、有三支苦因,依因感果,又出世投生。
十二、老死,凡有生,一定就会由少而长,由长而壮,由壮而老,步步向前迈进,最后走向死亡的道路,这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世界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苦,正如 释迦牟尼佛未出家之前,游四门时看到的那样,真是令人感到万分痛苦。而且这种痛苦,我们每人都是无法解决的,这是由于现在的爱取有三支苦因,而感招未来世 的生、老、病、死的苦果。古人有一首偈语:过去二支因,现在五支果,现在三支因,未来二支果。概括的说明了十二因缘三世二重因果,佛对缘觉人说这十二因缘 法门,就是揭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因果轮回循环的规律。总的说来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 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古人有四句偈:‘无明爱取三烦恼,行有二支为业道,从识至受并老死,如是七事为苦道。’是说十二因缘为惑业苦三道流转的道理。
十二因缘又是一个连环钩锁,相互牵连的关系。更有流转门和还灭门。上面所讲的就是流转门的十二因缘道理。辟支佛在小乘圣人中称为利根。他们听到佛说十二因 缘流转门的互相关系,互为因果的道理,觉悟到无明这一支,正是十二支因缘中间苦因苦果的总根源。无明一灭掉,所有其他的十一支因缘就会一起断灭了。因此辟 支佛就下定决心来斩断无明。譬喻砍树一样,先砍树根,树根一断,而整棵大树,便自然倒下。无明灭才能复还真性,灭除烦恼,所以叫做还灭门。这就是缘觉圣人 所修的十二因缘的道理。
星云大师 祈愿姻缘?
以至善的心怀度众生
佛教怎么看夫妻
在佛教的眼里,夫妻的形成都是有莫大的因缘才能结为夫妻。而这个因缘主要是三种关系,一种是来还债的,一种是来报恩的,还有就是来讨债的。很容易分清楚的,如果恩恩爱爱过一辈子,这就是来报恩的;如果平平淡淡,这是来还债的;如果打闹撕扯,争吵不断,让你痛不欲生,生不如死,那不用说了,肯定是来讨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