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易经的含义,易经中12代表什么
易经名词释义1~11
1.三易:《周礼》记载,“易经”有三种,或称为三个系统,即:《连山》《归藏》《周易》。
2.三才:指天道、地道、人道,即天、地、人。三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同时它们又各具不同的特点和规律。《易经》就是讲天、地、人“三才之道”的书。
3.简易:不论事物多么复杂深奥,人类的智慧都可以把它们转换成容易理解和处理的问题。
4.变易: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如果离开变化,万物就无法存在。
5.不易:在万物皆变的前提下,有不变的东西存在——万物变化所依据的根本规律是不变的。
6.象:象字在《易经》中有两种含义:一、名词,指现象、表象、形象。而卦象和爻象的象,指的则是形象。二、动词,意思是象征。象是《易经》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六十四卦的哲理就是通过象的形式表达出来的。
7.彖:读tuàn。彖本为一种兽,猪形而有六牙。而卦有六爻,所以彖被借过来,用以总括六爻之义和一卦之义。《易经》中的“彖传”是论断一卦基本思想的文字。
8.文言:文是修辞、说明的意思。“文言”是解释、说明乾坤二卦的卦辞和爻辞的。
9.卦辞:说明六十四卦要义的文辞。各卦卦形下都有卦名和卦辞。如乾卦:“乾,元亨,利贞。”其中“乾”是卦名,“元亨,利贞”是卦辞。
10.象数义理:“象”是八卦、六十四卦及其所象征的事物的形象;“数”反映卦象中可以表现为“数”的关系;“义”反映《易经》表达的伦理道义;“理”是《易经》对万物规律所做的探讨。象数派接近自然科学,义理派接近社会科学。象数讲的是事实的“必然”性,义理则着重讲为何会“必然”。
11.阴阳:表示宇宙间一切相互对立的事物,矛盾统一的动态平衡或属性。凡动的、热的、在上的、向外的、明亮的、亢进的、强壮的均为阳;凡静的、寒的、在下的、向内的、晦暗的、减退和、虚弱的均为阴。阴阳观念体现了中国古人非凡的概括力。
易经中的数字1、2、3、4、5、6、7、8、9这就个数字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呢...
《易经》之阴阳两仪,三寸三身,四梢四象,五行五脏,,七星,八卦,九宫,天干为十,地支十二.
《易》学中的数字奇偶是“阳奇阴偶”:即“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并且特以九、六为阴阳的代表,凡阳爻皆称为九,凡阴爻皆称为六.
“九五”一词来源于《易经》.现在流传下来的《易经》版本据说为周文王所演,因此也称为《周易》.《周易》六十四卦的首卦为乾卦,乾者象征天,因此也就成了代表帝王的卦象.乾卦由六条阳爻组成,是极阳、极盛之相.从下向上数,第五爻称为九五,九代表此爻为阳爻,五为第五爻的意思.九五是乾卦中最好的爻,乾卦是六十四卦的第一卦,因此九五也就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第一爻了,成为了帝王之相.这里的“九”本不是具体的数字,而是判别数字阴阳属性的符号.后来人们把“九”和“五”作为具体的数字来运用,窃以为一来是为了契合代表帝王的“九五”之爻;再者,“九”和“五”两个数字在建筑上的使用也是非常符合美学原则的.
易经中 十二时辰各指什么意义?
子时23:00-1:00, 丑时1:00-3:00, 寅时3:00-5:00, 卯时5:00-7:00, 辰时7:00-9:00, 巳时9:00-11:00, 午时11:00-13:00, 未时13:00-15:00, 申时15:00-17:00, 酉时17:00-19:00, 戌时19:00-21:00, 亥时21:00-23:00
中国古人把日月时年将等都统一用干支表示。然后用时间按照一定的方法排列得出一个象。象者,像也。时辰几乎没有唯一的意义,它至少需要一到两个干支排列成像才行。比如说星座与月份。月份西方是
1月2月3月4月5月……中国是子月丑月寅月卯月辰月……都是太阳历法,所以至少1月1日是在子月内、2月1日是在丑月内
星座是
魔羯座(与冬至后是同一时间)、水瓶座、双鱼座、白羊座、金牛座……
中国表示为
丑将(与冬至后是同一时间)、子将、亥将、戌将、酉将……
至于一日内时的表示西方又分24,而中国的始终用12地支子丑寅卯辰……表示。
年现在是公元2021年丑年,明年2022年寅年,后年卯年
单独的时辰或地支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是时间的表达。
至于易经,本质上是图像解释,卦就是一张图,但是一般人很难直接明白这些二进制图,所以需要在八卦上纳甲(纳干支),然后用纳甲解象理解卦。
易经讲是什么呢?
若从天文、史学角度看:易经描绘了自宇宙大爆炸以来的过程,以及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
若从角度看:易经阐述了活动的原则、规律,告诫家们应该如何从政;
若从哲学、社会学角度看:易经解释了宇宙以及社会发展的哲学道理;
若从自然科学角度看:易经揭示了事物的自然规律,以及事物发展过程。警示人们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此外,还可以从各种角度来理解易经,自古易经被誉为“博大精深”、“百科全书”。那种视易经为“”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是无知的。
回答您的问题,很难一言以蔽之。自己慢慢琢磨吧。《易经》是本哲学范畴的书,讲的内容包括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哲学、历史、文学、玄学、医学等学科。《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易经》又称《周易》,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 。
我们都知道,易经被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根源之所在,虽然易经有着如此高的学术地位,千百年来,它的智慧哺育着我们一代代华夏子女……
可是,到了21世纪的今天,易经对于现代人却很陌生,甚至很多人都对易经有着错误的偏见,认为易经就是算卦的,是一本算卦书,他们认为易经头到脚压根就是书,往往都是避而远之。
关于《易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衍生著作也是百花齐放。
有人说《易经》是反映历法的,譬如远在古代,就有专门管理天文历法的官职,叫做司天监,说的正是由易经知识结合天文确立的历法。
有人认为《易经》是用来占卜预测的,如“八卦定吉凶”之说。而且,夏、商、周时期国家均专门设立占卜的官员,遇到重大决策时以此来判断吉凶祸福。
有人认为《易经》是一部医学著作书,易经所讲的阴阳和合之道以及其它方面的易学原理和中医是相通的,古代更有“不知易不可为医”的说法,都说明了易经与中医的紧密联系。
即使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也要把《易经》保留下来。后世的历法、占卜、星象、风水、八字命理、相法、军事、医药乃至于人文哲学的研究,莫不以此为基奠。其充满的智慧不仅深刻地浸染着中国的文明,而且对西方的科技和人文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乃至于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为一本必学书,易经是我们人类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必读书,这么说一点都不过分。
追根溯源,我们从根源上再来探索一下《易经》是什么?
通过古文献记载,我们看到易经最初是在人文始祖伏羲氏发明创造的。易经在产生之初就是为大众服务的,原始部落时期可以用它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比如通过观察天文星体的位置来确立时令,看看最近该种什么;又比如今天准备出去打猎,要看看有没有雨;又或者有新人要结婚了,看看哪天是良辰吉日等等。
总而言之,易经的本质可以理解为古人总结出的一套抽象而又具体的宇宙观和方法论,说白了易经就是古代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不断的总结自然规律而成的一部经典,用于指导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精神生活,让后人可以少走弯路,趋吉避凶。开创了中华最早的文明。
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阶级的产生,易经就成为了阶级统治的一种工具,统治阶级(即帝王)用易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目的是为了顺应天下大势,巩固政权、强盛国家。
至于没有纳入教材,事实上古人就早已把它纳入教材,今人有人觉得它是,其实不然。现在大学就有专门学易经的专业,我们当代人要好好学习易经,享受古人留下来的易学智慧带给生活的便利,我们也有必要将这种优秀的传统易经文化传承发扬下去,让更多的人也能体会到这种福慧。
十二经络对应的十二时辰是什么?
十二经络对应的十二时辰是:
1、子时(23点-1点)胆经旺,胆汁需要新陈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反之,子时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胆怯”。这个时辰养肝血(阴)最好。
2、丑时(1点-3点)肝经旺,养血。“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气血的支持。废旧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脏最旺的丑时完成。
3、寅时(3点-5点)肺经最旺,将肝贮藏的解毒的新鲜血液输送到百脉。《素问·经脉别论》说:“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4、卯时(5点-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肺与大肠相表里”寅时(上一个时辰)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
5、辰时(7点-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这时候吃早饭,要补充营养。这个时候是天地阳气最旺的时候,所以说吃早饭是最容易消化的时候。
6、已时(9点—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脾主运化,脾统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与胃统称为后天之本,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经旺盛时可运化水谷,升清化浊,为身体提供气血营养。
7、午时(11点—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黄帝内经·素问·瘘论》曰:“心主身之血脉”。“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心养育大有好处,可是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
8、未时(13点—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是说小肠接受经胃初步消化的食物,并进一步泌别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人大肠,将水谷化为精微。
9、申时(15点—17点)膀胱经最旺。此时从足后跟沿着后小腿,后脊柱正中间的两旁,一直上到脑部,是一条大的经脉。比如说小腿痛那就是膀胱经的问题,而且是阳虚,是太阳经虚的相。
10、酉时(17点—19点)肾经最旺。“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经过申时的人体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储藏精华的时辰。肾阳虚者酉时补肾阳最为有效。
11、戌时(19点—21点)心包经最旺。“心包是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新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
12、亥时(21点—23点)三焦经最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
易经八卦与人体经络:
易学阐述事物阴阳动静变化的道理,中医研究、阐明人体阴阳盛衰消长的机制,两者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有共通之处,所以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两者同源于对事物阴阳变化的认识,故称医易同源。
易经八卦代表八种基本物象:乾为天, 坤为地, 震为雷, 巽为风, 艮为山, 兑为泽, 坎为水, 离为火,总称为经卦,由八个经卦中的两个为一组的排列,则构成六十四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