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五行属什么意思,太极拳的五行属性
什么是太极拳的五行八法
1985年王培生老师出版了《太极功及推手精要》一书,把太极十三式要义公之於世.
(一) 太极八法要义
拳谱上常见太极十三式之说。在理解中,有人把十三式说为十三个姿势,这是不够正确的。实际上太极十三式是十三种方法,这就是我们平时所经常讲 的:扌朋、捋、挤、按,扌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其中前八个字是八种手法,後五个字是五种步法,即俗称八门五步,或称八卦五行,皆指的这十 三法。
前八种手法以与文王八卦方点阵图有严格的四正四隅合成对应关系。
太极八法所属经络脏腑窍位与八卦的对应关系如下:
掤:在八卦中是坎,中满,方位正北,五行中属水,人体对应窍位是会阴穴,此穴属肾经。八法中此字主扌朋劲,为进攻手法,用以打击对方。
捋:在八卦中是离,中虚,方位正南,五行中属火,人体对应窍位是祖窍穴,也叫天谷或天目,此穴属心经。八法中此字主捋劲,为防护手法,用以化解对方。
挤:在八卦中是震,仰盂,方位正东,五行中属木,人体对应窍位是夹脊穴,此穴属肝经,八法中此字主挤劲。
按:在八卦中是兑,上缺,方位正西,五行中属金,人体对应窍位是膳中穴,此穴属肺经,八法中此字主按劲。
采:在八卦中是乾,三连,方位隅西北,五行中属金,人体对应窍位是性宫和肺俞两穴,该穴属大肠经,八法中此穴主扌采劲。
挒:在八卦中是坤,六段,方位隅西南,五行中属土,人体对应窍位是丹田穴,此穴属脾经,八法中此字主挒劲。
肘:在八卦中是艮,覆碗,方位隅东北,五行中属土,人体对应窍位是肩井穴,此穴属胃经,八法中此字主肘劲。
靠:在八卦中是巽,下断,方位隅东南,五行中属木,人体对应窍位是玉枕穴,此穴属胆经,八法中此字主靠劲。
掤、挤、肘、靠在技击上属阳为进攻,捋、按、扌采、挒在技击上属阴为防护。
(二)太极五步之要义
太极五步是太极十三总势中的五种步法,就是指的进、退、顾、盼、定五种步法。这五种步法同样也对应人体经络脏腑的有关窍位,同时也对应著天之五行,即:水火木金土。现将其对应关系分述如下:
前进:在五行之中属水,方位正北,人体对应窍位是会阴穴,此穴属肾经。
後退:在五行之中属火,方位正南,人体对应窍位是祖窍穴,此穴属心经。
左顾:在五行之中属木,方位正东,人体对应窍位是夹脊穴,此穴属肺经。
右盼:在五行之中属金,方位正西,人体对应窍位是檀中穴,此穴属肝经。
中定:在五行之中属土,方位正中央,人体对应窍位是丹田穴,此穴属脾经。
太极拳的脚踏五行五行是
金木水火土,照应“进退顾盼定”
五行、太极的详细资料是什么?
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系辞》又说:“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意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而它们之间却既互相对立斗争又相互资生依存的关系,这即是物质世界的一般律,是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天地、日月、雷电、风雨、四时、于前午后,以及雄雌、刚柔、动静、显敛,万事万物,莫不分阴阳。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经络、骨肉、腹背、五脏、六腑,乃至七损八益,一身之内,莫不合阴阳之理。这一理论建立至今凡两三千年,仍在为人们描述万象。
太有至的意思; 极有极限之义, 就是至于极限, 无有相匹之意. 既包括了至极之理, 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 放之则弥, 卷之退藏于心. 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 以上是太极二字的含义.太极图是研究周易学原理的一张重要的图象, 它包含了天地万物的共通规律在内, 所以有人说它是宇宙的模式, 是科学的灯塔。但太极图由于阴阳两面方位的移动和变换, 而又出现了不同的图象. 先天八卦图, 坤震离兑居左, 坤为母, 离再索而得女, 兑三索而得女, 三卦皆阴, 只震一索而得男为阳. 故太极图左面用黑色表示属阴, 黑中白点表示阴中有阳. 乾巽坎艮居右, 乾为父, 坎再索而得男, 艮三索而得男, 三卦比阳, 只巽一索而得女为阴, 故太极图右而用白色表示属阳, 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 本后天八卦图而绘制的太极图则恰与先天八卦图的太极图方向相反."太极元气, 含三为一", 为什么呢? 从太极图可以得出结论, 太极图这个圆圈, 就是代表的一, 代表的宇宙, 代表的无极. 太极是有限之天, 无极是无限之天; 太极是有, 无极是无; 太极是三, 无极是一. 图象的黑白二色, 代表阴阳两方, 天地两部; 黑白两方的的界限就是划分天地阴阳界的人部. 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 黑方白点表示阴中有阳. 道生一, 就是无极生太极; 一生二就是太极生两仪; 二生三, 就是阴阳交感化合; 三生万物, 就是太极含三为一, 因万物由阴阳而化生, 故万物各具一太极, 也就是说, 太极不仅包含了阴阳两个方面, 还包含了划分阴阳的界线和标准在内. 若分而言之, 每卦有三爻, 也是代表天地人三才, 这也是含三为一之象. 又天有阴阳, 地有阴阳, 人亦有阴阳, 天之阴阳加上划界标准, 构成了含三为一的太极之象; 地之阴阳加划界中点构成含三为一的太极之象; 人部阴阳, 如男女雌雄亦各有它的划界标准, 所以万物也各有一太极, 也都是按照含三为一的规律而存在的.宇宙有无限大, 所以称为太极, 但是宇宙又是有形的, 即有实质的内容. 按易学的观点, 有形的东西来自于无形, 所以无极而太极.太极这个实体是健运不息的, 即宇宙在运动, 动则产生阳气, 动到一定程度, 变出现相对静止, 静则产生阴气, 如此一动一静, 阴阳之气互为其根, 运转于无穷. 自然界也是如此, 阴阳寒暑, 四时的生长化收藏,即万物的生长规律, 无不包含阴阳五行. 就人部阴阳而言"乾道成男, 坤道成女", 阴阳交合, 则化生万物, 万物按此规律生生不已, 故变化无穷. 这些内容提出了立天之道, 立地之道, 立人之道三纲领, 也就是三才之道, 所谓"六爻之动, 三极之道也."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中医用五行来解释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预测未来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克来推算人的命运
太极、五行、八卦
简单点说,这些都是符号,也就是一种代号,太极为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八卦乾坤震巽坎离兑艮,它们都是一种代号,意思就是说你可以把阴念作一一样,看待这种东西必须站出去看
太极,两仪,三才,四象,五行,,七星,八卦,九宫有什么联系?具体都指...
两仪,阴阳
三才,天 人 地
四象,老阴老阳少阴少阳
五行,木火土金水
,指的是地支的关系吧.另有六仪,是七门遁甲里的,分别是戍、已、庚、辛、壬和癸六天干
七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八卦,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
九宫 一宫坎(北),二宫坤(西南),三宫震(东),四宫巽(东南),五宫中(寄于坤),六宫乾(西北),七宫兑(西北),八宫艮(东北),九宫离(南)。
混沌如一; 阴阳两仪; 天地人谓之三才 ;四象分为少阳,太阳,少阴,太阴; 金木水火土是五行 七星指北斗七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八卦——乾坤震坎艮巽离兑;九宫者,一白二黑三碧四绿五黄六白七赤八白九紫,奇门遁甲以之为地盘也。至于 体合于心、心合于意、意合于气、精合于动、神合于动、动合于空
谢谢,望采纳!
什么是太极拳的五行八法
1985年王培生老师出版了《太极功及推手精要》一书,把太极十三式要义公之於世.
(一) 太极八法要义
拳谱上常见太极十三式之说。在理解中,有人把十三式说为十三个姿势,这是不够正确的。实际上太极十三式是十三种方法,这就是我们平时所经常讲 的:扌朋、捋、挤、按,扌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其中前八个字是八种手法,後五个字是五种步法,即俗称八门五步,或称八卦五行,皆指的这十 三法。
前八种手法以与文王八卦方点阵图有严格的四正四隅合成对应关系。
太极八法所属经络脏腑窍位与八卦的对应关系如下:
掤:在八卦中是坎,中满,方位正北,五行中属水,人体对应窍位是会阴穴,此穴属肾经。八法中此字主扌朋劲,为进攻手法,用以打击对方。
捋:在八卦中是离,中虚,方位正南,五行中属火,人体对应窍位是祖窍穴,也叫天谷或天目,此穴属心经。八法中此字主捋劲,为防护手法,用以化解对方。
挤:在八卦中是震,仰盂,方位正东,五行中属木,人体对应窍位是夹脊穴,此穴属肝经,八法中此字主挤劲。
按:在八卦中是兑,上缺,方位正西,五行中属金,人体对应窍位是膳中穴,此穴属肺经,八法中此字主按劲。
采:在八卦中是乾,三连,方位隅西北,五行中属金,人体对应窍位是性宫和肺俞两穴,该穴属大肠经,八法中此穴主扌采劲。
挒:在八卦中是坤,六段,方位隅西南,五行中属土,人体对应窍位是丹田穴,此穴属脾经,八法中此字主挒劲。
肘:在八卦中是艮,覆碗,方位隅东北,五行中属土,人体对应窍位是肩井穴,此穴属胃经,八法中此字主肘劲。
靠:在八卦中是巽,下断,方位隅东南,五行中属木,人体对应窍位是玉枕穴,此穴属胆经,八法中此字主靠劲。
掤、挤、肘、靠在技击上属阳为进攻,捋、按、扌采、挒在技击上属阴为防护。
(二)太极五步之要义
太极五步是太极十三总势中的五种步法,就是指的进、退、顾、盼、定五种步法。这五种步法同样也对应人体经络脏腑的有关窍位,同时也对应著天之五行,即:水火木金土。现将其对应关系分述如下:
前进:在五行之中属水,方位正北,人体对应窍位是会阴穴,此穴属肾经。
後退:在五行之中属火,方位正南,人体对应窍位是祖窍穴,此穴属心经。
左顾:在五行之中属木,方位正东,人体对应窍位是夹脊穴,此穴属肺经。
右盼:在五行之中属金,方位正西,人体对应窍位是檀中穴,此穴属肝经。
中定:在五行之中属土,方位正中央,人体对应窍位是丹田穴,此穴属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