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四十一卦损卦解释,易经第64卦详解分析

《易经》第四十一卦 损 山泽损 艮上兑下 女 求职 知道的帮忙看看_百 ...

山泽损(损卦)损益制衡
下下卦
象曰:时动不至费心多,比作推车受折磨,山路崎岖吊下耳,左边插右边按,按不着。
这个卦是异卦(下兑上艮)相叠。艮为山;兑为泽。上山下泽,大泽浸蚀山根。损益相间,损中有益,益中有损。二者之间,不可不慎重对待。损下益上,治理国家,过度会损伤国基。应损则损,但必量力、适度。少损而益最佳。
《损》卦谈的是减损自己的卦。但是这种减损,并不意味着损伤自己一部分利益去援助别人,也不是一般的损人利己;而是如何在不使自己一方受到丝毫损伤的情况下去获得相当的利益,和如何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适当减损或放弃一部分利益而去追求更大更多的利益。这是《损》卦最本质的东西。
�当然,这种《损》卦的卦义是为了国家政权角逐和用兵之道服务的,它绝不涉及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问题。

�兑下艮上
�损①: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②之用?二簋可用享③。
�初九,已事遄往④,无咎;酌损之⑤。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⑥。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六四,损其疾⑦,使遄有喜,无咎。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⑧,弗克违⑨,元吉。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有攸往,得臣无家⑩。

�注释:
�①损:六十四卦卦名之一。乃论述与敌国交往中不需要受损就获得利益或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适当减损自己一部分利益而去获得更大利益之卦。
�②曷(he何):何;什么。
�③二簋可用享:“簋(gui鬼),古盛饭器具。“享”,祭祀。此句为用二簋粗淡食物作祭祀就可以了。
�④已事遄往:“已”,停止。“遄”(chuan船),急。此句为停止所事急忙前往。
�⑤酌损之:适当减损一些利益。
�⑥弗损益之:在不使自己一方有任何损失的情况下去获得收益。
�⑦损其疾:“疾”,灾祸,危难。此句为乘对方之灾危去借机损伤对方。
�⑧或益之十朋之龟:“朋”,古为货币单位,两枚为一朋。“龟”,指神龟。此句为敌对一方能奉送一个价值十朋的大神龟。
�⑨弗克违:不要推辞。
�⑩得臣无家:言惠及天下,万民归心。
��全卦内容:
�此卦由泽下山上组成。
�卦辞的“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是说作为言谈减损之道的《损》卦,它含有诚实信用,含有大吉大利,它亦无有灾祸,也可以贞正;它更宜于前往办事。作为减损之道的《损》卦怎么用呢?它只需要用二簋粗淡的食物祭祀一下神灵,以示自己的诚心就足够了。
�“初九”爻辞的“已事遄往,无咎;酌损益之”,是说若有要紧事,需 要停止自己所做的事急忙前往,这也没有灾祸;但是不过适当斟酌减损自己一部分利益就可以了。这一爻的“已事遄往”有上乘《解》卦的“负且乘,致寇至”这一含义。
�“九二”爻辞的“利贞,征凶;弗损益之”,是说如果一切都顺利贞正, 即在不需使用武力的情况下就能解决问题,那使用武力进行侵伐则是一种灾祸;这时最好的办法还是不用征伐或侵伐,即在不作任何损失(自然包括兵员和财力)的情况下去获得收益。这一爻的意思颇有些“上兵伐谋”的含义。
�“六三”爻辞的“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此一爻颇有些结盟性质的含义,也可能有《比》卦“比之无首,凶”的含义,说的主要就要使自己处于主导地位,有若如群雄角逐,必然要损失另一方之义。
�“六四”爻辞的“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是说当敌对两国对峙之时,若敌对国家有疾灾之祸,那就正好乘对方灾危予以攻灭,使自己一方急速获得喜庆,千万莫做妇人之仁,这样做的结果将不会给本国带来任何灾祸,也不算什么过错。
�“六五”爻辞的“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是说若被侵伐的国家能主动奉送十朋的大神龟,那就不要推辞,要收下,这乃天赐良机,这乃意味着很大的吉祥。
�“上九”爻辞的“弗损益之,无咎,贞吉。有攸往,得臣无家”,前一 句是说在不作任何损失的情况下就能获得收益,这样将无灾祸,也很吉祥。后一句是说在这时要勇于前去办事,它将会惠及天下,万民归心。

《易经》第四十一卦 损 山泽损 艮上兑下 问他是否爱我

夫星寅木为用神,动化回头生。又有妻财动生用神,不宜旺相夫星克世爻。这位女生,今年不适合谈婚论嫁。

《易经》中的损卦和益卦有什么区别?

《损》《益》之易道寓心
《帛书周易•要》之第四章,叙述孔子研易至《损》《益》卦,顿时感叹不已。告诫弟子说:“夫《损》《益》之道,不可不审察也,吉凶之(门)也。……《损》《益》之道,足以观天地之变,而君者之事已。是以察于《损》《益》之变者,不可动以忧憙。故明君不时不宿,不日不月,不卜不筮,而知吉与凶,顺天地之心,此谓《易》道。” 对此,《淮南子•人间训》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孔子读《易》至《损》《益》,未尝不愤然而叹曰:‘益’‘损’者,其王者之事与?事或欲以利之,适足以害之,或欲害子,乃反以利之。利害之反,祸福之门户,不可不察。”《说苑•敬慎》中亦有同样的传说:“孔子读《易》,至于《损》《益》,则喟然而叹。子夏避席而问曰:夫子何为叹?孔子曰:夫自损者益,自益者缺。吾是以叹也!子夏曰:然则学者不可以益乎?孔子曰:否!天之道,成者未尝得久也。夫学者以虚受之,故曰得。苟不知持满,则天下之善言不得入其耳矣。昔尧履天子位,犹允恭以持之,虚静以待之,故百载以逾盛,迄今而益章。昆吾自藏而满意,穷高而不衰,故当时而亏败,迄今而逾恶,是非‘损’‘益’之征与?吾故曰: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夫《丰》明而动故能大,苟大则亏矣。吾戒之,故曰:天下之善言不得入其耳矣!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是以圣人不敢当盛,升与而遇三人则下,二人则轼,调其盈虚,故能长久也。子夏曰:善!请终身诵之。”
由此可见,《损》《益》之中包含着易道之深远。《损》卦兑下而艮上,其《彖》曰:“损,损下而益上,其道上行。”李光地有案语:“下能益上,则道上行矣。上能益下,则道大光矣。如此则道字方有意味,而于两卦诸爻之义亦合。”(《周易折中•卷十•彖传下》)《损•彖》中还有“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程氏易传》阐释为:“损刚益柔有时,刚为过,柔为不足,损益皆损刚益柔也。必顺时而行,不当时而损益之,则非也。或损或益,或盈或虚,唯随时而已,过者损之,不足者益之,亏者盈之,实者虚之,‘与时偕行’也。”其《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杨时曾有评论:“‘损’,德之修也。所当损者,唯‘忿’‘欲’而已。故九思始于视听貌言,终于忿思难,见得思义者,以此。”
《易经•序卦》有言:“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程氏易传》云:“盛衰损益如循环,损极必益,理之自然,《益》所以继《损》也。”《益》卦巽上而震下,寓意雷风,含相益之象。其《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其《象》言:“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朱熹曾通过其注释来发挥其意义,“风雷之势,交相助益。迁善改过,益之大者,而其相益亦犹是也。” 益象所含风雷之势,可交相助益。对此李光地曾有“案”说:“雷者动阳气者也,故人心奋发而勇于善者如之;风者散阳气者也,故人心荡涤以消其恶者如之。”何楷亦有评论:“咸言速,心之德通于虚也。……恒言久,心之德凝于实也,不益不实,迁善改过,益之又益,充实而成其为恒。”(《周易折中•卷第十二•象下传》)
在《益》卦之经文中,有“心”字两用,其九五爻辞中有“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上九爻辞中有“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益卦震下而巽上,上九以阳爻居益之顶端,求益而不益得,故爻辞有莫益而或击之。于是,上九爻辞之“立心勿恒,凶”乃戒占者也。其易理含义为立心以恒。
对于益之九五爻“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王弼曾有这样的解释:“(九五)得立履尊,为《益》之主者也。为益之大,莫大于信。为惠之大,莫大于心。……惠心者也,信以惠心,尽物之愿,固不待问而‘元吉’,以诚惠物,物亦应之,故曰‘有孚惠我德。’”(《周易折中•卷六•益》)《益》之九五《象》曰:“有孚惠心,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程氏易传》中对此有这样的阐释:“人君有至诚惠益天下之心,其元吉不假言也。故云‘勿问之矣’,天下至诚怀吾德以为惠,是其道大行,人君之志得矣。”可见,这“惠”出于“心”,不言自明;“德”生于“心”,由此可推。
《易经•系辞》中,仍以“子曰”为标题,注解“益之立心恒”说:“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易经•系辞下》)如其所启示,君子立心以恒,若然使内心自性体现天地万物之情,然后始可安身处世,顺应天心,遵循易道,持之以恒。
益下则固其本
“上”与“下”、“损”与“益”,这种双边活动乃是在国家社稷这个统一体中进行的。为上者不体恤民瘼,老百姓活不下去,就会揭竿而起,天下立马就要大乱。这就像范仲淹所说的那样:“损上则益下,益下则固其本。”由此可曰:有孚惠心,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损下益上也罢,损上益下也罢,不管表面上直接受损的是谁,但是在国家社稷这个统一体之内,受损者最终还是能够有所得益。这就是上下、损益之间最突出最根本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益人终能自益
益民则民悦,民悦国无疆。清初统治者明白此理,轻徭薄赋,奠定了大清的盛世之基。
清初,由于经过长期的战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耕地大量荒芜,农民死亡逃徙,全国各地呈现一片荒凉萧条的景象。在这种情况下,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极端困苦,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形势十分严峻地摆在清统治者的面前。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就要缓和阶级矛盾,安定人民的生活,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如果进一步竭泽而鱼,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不仅不能稳固自己的统治,而且也不可能有任何效果,因为广大农民己在死亡线上挣扎,根本不可能承受明末统治者那样大的剥削量。清统治者从明朝的灭亡中看到,苛重的剥削是造成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认识到“收拾民心,莫过于轻徭薄赋”,“行蠲免,薄赋敛,则力农者少钱粮之苦,而从逆之心自消”,因此,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政策。这对当时的清统治者来说,是巩固政权的惟一途径。
从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七月开始,清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分别减免田赋,或全免,或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有免一、二年或三年不等。自顺治元年始,凡正额之外,一切加派,如辽饷、剿饷、练饷及召买米豆尽行蠲免。并规定,赋税征收以万历初年《赋役全书》所载为正额,其余各项加增尽行免除。
为了确定征收赋税的依据,避免地方官任意加增,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下令重修《赋役全书》,于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完成。从该书规定的数额看,清朝对农民的赋税征收要比明朝明显减轻。为了使农民自己知道所交钱粮的数目,以防胥吏从中舞弊,清于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颁刻“易知由单”。单内开列各州县应征本折款项,共计起运若干,存留若干,每亩应征银米数目等,将单当众散给,收取本人亲笔领状。如果单外多征者,准许告发。此外,又将应解漕粮改为“官收官解,不得仍派小民”,从而免除了部分解户的赔累之苦。
清初,特别是康熙年间推行的“轻徭薄赋”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对安定人民生活,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康熙以后,全国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均与这一政策有一定的关系。可以说,这一政策的推行,为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益人必然使人悦服。不但治国如此,对于个人而言,如果能诚心诚意,益于他人,也必然能得到他人诚心诚意的回报。

《易经》第四十一卦 看婚姻情感!

损卦艮上兑下

(经文)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 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经文释义:损(sun):减少,损害、损坏。曷(he):怎么、何时。簋(gui):古代盛食物之器,园口双耳。

减少在于是否有诚信。根据实际情况而减少浪费是一种美德。无咎。只要有利于相互的交往就中,怎么利用好损,简单的说,吃饭祭祀两个容器就够了(一饭一菜)

(经文)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 曷之用? 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经文释义:减少下层而增加上层,是一种尊上之道。减少应该是有诚意、诚心的就是好的,没有过错。只要有利于双方的交往,不是刻意的伪损。如何运用好损之道呢?虽然二簋即可用餐,但是这样的用法也要讲究时机,盛宴二簋肯定是失礼的。减少刚健就要相应的增加柔顺,减少盈满就填补空虚,这要根据所在的时空环境来做调整,这是辩证统一的。

(经文)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经文释义:惩:处罚、警戒。窒(zhi):阻塞不通。

山下有泽是损卦的组合,君子应当警戒忿怒控制欲望

(经文)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

经文释义:已:停止。遄(chuan):迅速地、往来频繁。

放下自己的事而迅速的前往(帮助别人),这是没有过错的,是经过斟酌,可以减损自己,而别人此时更需要帮助。(损己利人)

(经文)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经文释义:停止手中的事而赶往,这是一种高尚的助人之志,值得尊崇。

(经文)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经文释义:为获取正当利益而有所损,从短期看不一定好,但是从长远来看,最终得结果是不损而是获益。(合理的损、必要的损)

(经文)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

经文释义:为正常利益而节省非必要开支,这是一种真正的节约精神

(经文)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经文释义:多人一起行动,常常会有部分人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分歧脱离团队,而一个人独立行动却往往会引起关注而得到朋友的帮助(援手)或指点。

(经文)象曰:一人行,三则疑也。

经文释义:一个人独立行动会赢得志同道合的朋友,而多人行动则会相互之间产生怀疑。(人人都有一颗善良同情之心)

(经文)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经文释义:对于疾病、痛苦的消除,那是越快越好。(损疾贵遄)

(经文)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

经文释义:去除疾病本来就是一件可喜之事,若能使其遄损,那更是大喜。(损疾可喜,损疾而安)

(经文)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经文释义:减少自己能够让更多的朋友得到好处,这是一种好的品德,没有违背损之道。(损己利群)

(经文)象曰:六五元吉,自上佑也。

经文释义:损己益人之德,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会得到天佑。

(经文)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经文释义:不需有任何减损,使得各方受益,这是最好的结果,这样的结果是任何人都期盼的,无论是官吏还是一般百姓。(无损而益,皆大欢喜也)

(经文)象曰:弗损益之,大得志也。

经文释义:各方都没有减损,各方都得到益处,这是损之无损,是损之最高境界。

(损)卦意综述:权衡利弊,损小益大,是损的目的;损己益众,是损的品德;损众益己,是自私;弗损而益是损的最高境界。以最小的代价换来最大的收获,以最快的速度换来长久的安定,这都是值得的。因此必要的付出是应该的,要有大视野,不能鼠目寸光,只顾眼前利益赢了局部而输了全局。要遵循“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的原则。

婚恋:全面权衡对方的长处与短处,大处着眼。这一卦有点抽象,哲学意味比较浓厚。

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1、心存诚信,非常吉祥,没有危害,可以被守持正固,利于有所行动。这是最根本的,这一点记清楚啦。2、这是一卦失而有所得的卦,在前提全面权衡对方的长处与短处,大处着眼的情况下,觉得你所爱的人真的是你想要的,就放心去追求吧。但要明确一个道理:理轻情意义重。太贵重的礼物会显得带有功利色反而是一句平常的话,或者是一束鲜花,一些应时的水果更显得高雅、适宜、送的人或接受的人心情都非常愉快,真正起到了加剧情感的作用。3、如果一个尚未婚配的人找到了自己的异性朋友,继而结为婚姻,这是一而合二;但是如果有了第三都的插入,就会对阴阳统一的一体产生矛盾,不和与妒嫉就会产生,其结果就是有一人走了。

明白什么该为什么不该为,那么你的姻缘是非常有希望的,真心祝福有情人终成眷属!

易经六十四卦是怎样排列的

151****3156 :你好。
朱熹有《卦序歌》,把六十四卦按序排列:如下:
乾坤屯蒙需讼师 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 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 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遯兮及大壮 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 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 兑换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 是为下经三十四

问下易经六十四卦是怎么算出来的,演变出来的规律

首先有八卦:
乾qián、坤kūn、震zhèn、巽xùn、坎kǎn、离lí、艮gèn、兑duì。
亦称经卦、单卦、三爻卦、小成之卦,由阳爻“—”、阴爻“- -”排列而成,是由三个爻自下而上排列而成的记号。有的人亦用汉字“三求平未,斗非半米”来记八卦符号。
将两个单卦上下组合,即为六十四卦中的一卦,称重卦。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