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看病吃节令约,易经中的节气

为什么易经有讲算命吗?读过易经的人说说。听说手相啥的是看病的

易经是一种测吉凶的占卜方法,就我看来易经讲的是事物发展规律,比如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等等,应该是形而上学的方法论。手相确实是可以看病的,但不是什么单纯的手掌纹路就可以界定一个人的命数,有一个成语讳疾忌医,出自《扁鹊见蔡桓公》,中学课文,题主不熟悉的话可以百度一下,望闻问切是中医四诊,扁鹊仅凭观其色,就可以判断一个人的病情,可见“望”诊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发展出成熟,因此手相也是中医望诊的一部分,是可以判断一个人的健康状况的。确实有这个说法,易经是一个模型,概括了万事万物及变化,作为一个模型,他可以通过已知的东西如生辰八字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但是这是一个大致的轮廓,没有考虑到各种各样的细节和变化,所以,命有可为,人定胜天,只要把握住其中的关键点,就可以让命运发生变化用什么算命都好 良心上收点钱就行了

周易的原理? 高分,3Q~

《周易》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象、数、理、占。理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哲学原理。这部分内容可参见“《易》之为书”部分。《周易》的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尤其是它的宇宙生成观,后来成为我国诸子百家世界观的基础。要揭示《易经》的内容,必须有较为深厚的哲学基础。 天文学原理。《系辞下》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可见八卦是根据天象、地宜等制定出来的。天象指的就是天体的运动现象。汉代人讲《易》,经常要联系到天象,把当时的天文学当成《周易》的基本原理之一。天体的运行,除日月外,最明显的是星辰运动。我们的祖先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用现代的天文学知识说,在北纬36度这条线附近。北极星在北极的正上方(稍有偏斜)。站在北纬36度观察北极星,它高出北方地平线36度,相对稳定不动。以36度为半径在天体上划个圆圈,这就是可见的天空。在可见的天空里,因地球的转动,在不同的季节可观测到周天的恒星圈。这个恒星圈就是古人说的二十八宿。二十八宿绕北极回环不停地转动,形成天体的一个座标,这个座标对今人的观察依然具有作用,它以北极星为中心。北极星就是古人说的北辰,人们认为它在中央不动,是天帝,有时称太乙、太一等。如果把它比作一个钟表的中心点,它的指针就是北斗七星。北斗中的天枢、天漩、天风、天权四星象一个勺子头,称斗魁或漩砚,玉衡、开阳、摇光三星象一个勺子把,称作斗柄。斗魁的前二星与北极在一条直线上不变,整个北斗星则是围着北极旋转。二十八宿犹如钟盘上的刻度,在天体这个大圆周上排开。东方七宿是角、亢、氏、房、心、尾、箕,象苍龙。北方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象龟蛇。西方七宿是奎、娄、胃、昂、毕、微参,象白虎。南方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象朱雀。斗柄是顺时针方向转,而按座标观察到的太阳月亮则是逆时针方向转。再加上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运行,这就是天体运行的一个大致轮廓。我们习惯于一个圆周为360度,而《周易》的圆周取象于天盘的运转,按天地日月的运动,精确地说,一个圆周是365 V4度。古人根据日月星辰的运动情况制定出历法。见于文献的,最古的是《夏小正》,其次是《尧典》。春秋时的《管子》里有些记载,再后是《礼记月令》。秦朝时的《吕氏春秋》也有《月令》。汉武帝时,巴郡落下阂运算转历,推步晷刻,以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日夜半朔冬至而名节令,察寒暑,制定出有名的太初历。但这些记载都是尧以后的事情,伏羲氏时代是个什么样子,没有文献可证,我们只能按传承去推论。大致说来,春秋时的历法是古四分历。四分历规定一个回归年长度为3651/4日,在十九个太阳年中插入七个闰月。因为岁余1/4日,故名四分历。这种历法就是在春秋末年,已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依据汉人的说法,《周易》中的另一个原理是纳甲。从《周易》的卦爻辞中看,当时人们已经用天干记日,这是一个事实。但天干怎样与八卦搭配在一起,比较起来,纳甲说较为合理。关于纳甲的原理,现在能见到的典籍,始见于京房的积算法,但京房没有作出说明。他的作法是把十天干配在八卦上,乾卦配甲壬,坤卦配乙癸,震卦配庚,兑卦配了,巽卦配辛,民卦配丙,离卦配已,坎卦配戊。魏伯阳在《参同契》里用月象说明这样搭配的原理。他说:“三日出为爽,震庚受西方。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赡蜍与兔魄,日月气双明。赡蜍视卦节,兔者吐生光。七八道已讫,曲折低下降。十六转就统撰辛见平明。民直于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二十日,东北丧其朋。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龙。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他把一个月内月亮的变化分出六个步骤,初三是月芽初吐为“爽”;初八是上弦月,称作“上弦平如绳”;十五是满月,称作“盛满”;十六是满月开始消退;二十三是下弦月;三十是月晦;初一是月朔。按天干的方位与八卦的卦画之象一搭配,震卦犹如月芽初吐,月亮晚上在庚(西)方出现,所以震配庚。兑卦犹如上弦月,月亮在初八晚上出现在丁(南)方,故兑配丁。乾卦三画皆实,犹如满月,月亮十五晚上出现在甲(东)方,故乾卦配甲。巽卦下爻变虚,犹如十六开始消退的月亮月亮在十六日早晨从辛(西)方退去,故巽卦配辛。艮卦犹如下弦的月芽,相当于二十三的月亮,月亮于二十三早晨在丙(南)方消退,故民配丙。坤卦三爻皆虚,犹如月晦,月亮是三十日光明在乙(东)方消尽,故坤配乙。上半月据月出之方取象,下半月据月消之方取象,取阳顺阴道月亮消长盈虚之理。至于壬癸,因为是在北方,每月之内日月在北方相会一次,所以壬配乾,癸配坤。戊己在中央为土,戊为阳土,己为阴土。坎得乾卦中爻(坎三),故坎配戊;离得坤卦中爻(离三),故离配己。所谓“七八道已讫”是说七八一十五,十五之后月亮满极,上长之道已到尽头。“曲折低下降”是说月亮西垂开始消退下降。“十六转就统”是说十六又开始走上向下消退的轨道。 关于纳甲的学说,还须说明的一点,是魏伯阳认为“坎离”是乾坤之用,就是说乾坤是阴阳的本体,坎与离是阴阳的作用,乾是太阳,表现在离上;坤是太阴,表现在坎上。所以以离为日,因为离是太阳;以坎为月,因为坎是太阴。按大自然运动的秩序,是太阳每年一个终始(实际是地球绕太阳一周);月亮是每月一个终始(实际是月亮绕地球一周),所以每月太阳与月亮会合一次。古人把这种对于天象观察所得到的结论运用到《周易》中来,并不是生造出来的。 《周易》里还可以见到五行学说的原理,虽然不如汉代人说的那样浓重,但五行的属性还是有的,比如地为土,黄色,土爱稼稿,味甘等等。这部分内容与交辰、十二律吕等原理因为卦爻辞中显现的不多,不作详细介绍。想了解可参考朱震《汉上易传卦图》部分。

易经阴阴阴阴阳阳什么卦?求解急急急

没有变卦的话,那就是 风地观

易经的卦从下往上数所以得卦风地观。

临者大也。 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

临是大的意思,大了以后,才可以有观光的价值,所以接着是观卦

恭诚仰穆 审视天下

20 、观卦风地观

《观》(下坤上巽) 第二十

风行地上仰首看,女子守正门缝观;

分析全局知进退,君子终生免灾难。

思路清晰应万变,尊重宾客善周旋;

谙熟民情立根本,雄心壮志能实现。

【原文】 观。盥guàn而不荐,有孚颙yóng若。

【译文】观卦象征观仰之意。指居高位者,道尊德美,足以示人,而为人所观仰也。观仰之道,应取其最盛美者观之,其次者,则可略而不观。犹如祭祀时,在观仰初始进爵灌地以降神之礼后,诚敬之心,已肃然而生,故其后之献飨荐神之礼,则可免之。百姓在观仰尊者之盛美,均深受教化而肃然生诚敬之心。
鹊遇天晚宿林中,不知林内先有鹳。虽然同处心生恶,卦若遇之事非轻。
断曰:先难后易,谋事不易,交过节令,忧愁变喜。
鹳是一种大型禽鸟,而鹊是一种小鸟。当鹊遇到鹳时,显然凭实力抗争不过比它大很多的鹳。所以,卦辞说,鹊打算在林中寻找归宿时,以外地遇到了鹳。这样鹊就很难在林中与鹳平等相处,也很难找到一个可靠的归宿。这是第一层意思。
第二层的意思是,鹳虽然是大鸟,但同时鹳却又是候鸟,它迟早会离开这个林子的。而鹊不是候鸟,只要鹳一离开,这个林子就是鹊的了。所以,鹊需要等待。
第三层意思是,鹊等待的时候不会很长,因为“节令”会如期而至。只要节气到了,鹳必然会离开。这就是说,鹊并不是没有希望,而是希望很大,而且这个希望必然能够实现。就是判词中所说的,“交过节令,忧愁变喜。”
总的来说,这一卦的签词是说,当你遇到这个卦时,预示自己可能会遇到一些暂时难以克服的问题,或者说,你想办的事,可能会办不成。
在这时,正确的办法是等待时机而不要强行去干。而且这个办成事的合适机会必然会来到。到了那个时候,你想办的事反而会非常容易地实现。
其实,联系到我们现实生活,小到个人的境遇,大到国事,何曾又不如此呢?譬如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西方人眼中盯上了中国手中的巨额储备,敦促中国出手救市。国内也因此争得一塌糊涂。在学者那里出手与不出手两种意见相持不下。其实,为什么我们不能站在一旁“观”一下呢?不错,西方经济危机会导致我国出口减少,影响国内经济;但是,既然我们处于全球化的条件下,恐怕这种危害不是单方面的。中国出口减少,那么原材料的进口也将减少,铁矿石、原油也会减少,西方难道不会因此进一步受影响吗?
所以,观察并等待美国那只大鹳的下一步动静,等待那只大鹳的离去,并非不是件好事。
观望并等待时机,等待那个能够由难而易时机的出现,就是签词对于风地观卦的一种理解。这对于我们选择正确的处世方式,也许真的有帮助。)
观卦,先观察了用酒浇地的“盥”礼,就不必要再观察后来的进奉祭品的“荐”礼了,因为心中已经升起了一种虔诚、敬畏之感了。
这一卦,形象与临卦完全相反,彼此是“综卦”。临是由上往下看,观是由下往上看,彼此都在监视,所以临与观交互作用。
观卦,阐释观与瞻的道理。在上者的一举一动,都成为注意的焦点,无时无刻不在被注视中;因而,不可掉以轻心,不能轻率行动,必须诚信严正,以道义展示于天下,才能得人民的信仰与尊敬,服从领导,产力量。相对的,在上者对外要观察民情对民间疾苦,有所作为。同时对内要观察自己的言行作为,不断反省检讨。
观这个卦象告诉我们怎样才能正确地去理解、观察外物,怎样才能将主观与客观的东西相融合。教给我们一种方法,因此这一卦特别重要。你想一想“卦”不就是观出来的吗?谁观出来的呢?是我们的祖先伏羲。“古者包牺(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可见卦象都是观出来的。
那么这个卦教我们怎么观呢?从卦辞中可以看出观察外物一定要“若”,心中要有敬仰之感。这里提到了“盥”和“荐”两种祭祀礼仪。“盥”是把酒浇在地上,盥字下面是器皿,上面是水,有洗手的意思,但在这里不是洗手,而是用杯子盛了酒浇灌到地上进行祭祀。“荐”是进献的意思,古代的祭祀是先把酒洒在地上,然后把牺牲供奉上去,牺牲就是祭品,牛羊猪为牺牲。这个观卦本来是先观“盥”,后观“荐”,但是后来不用观“荐”了,观了用酒浇地的仪式就行了。为什么?因为心中已经升起了一种敬仰之感了。
我们现在观察古人,例如看古书吧,就一定要如陈寅恪所说,与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要有敬仰之感,不要看了什么就否定什么,对祖上要有敬畏之心。这里的祭祀主要是祭祖,然后是祭外在的神,后来儒家演化为祭先祖,无论祭什么,心中都要有敬仰之感。观事、观物、观人都要有一种敬仰之感,不要轻易地去否定什么,瞧不起什么。
这是教我们一种观的方法,以物观物,再用心观,最后彻底都空了。《孟子尽心》中就说“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矣”,这是这三个过程,先要尽心才能知性,知了性才能知天。当然首先要尽心,要穷尽自己的心智。这一篇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里的“小”是意动用法,登上了东山(沂蒙山)观鲁国,觉得鲁国太小了;登上了泰山观天下,觉得天下太小了。孟子还说“故观于海者难为水”,观到了海的人再去观水就觉得水不值得一观了。接着又说“观水有术,观其澜也”,观水是有方法的,一定要观看它的波澜,波澜有什么特征、形态,这个观是要动态地观,除了要观察它的形态变化之外,还要观察它的宏大。从观察者来说,一是要有变化的心,要用动态的方法来观;二是要有宽广的胸怀,用宽广的视野来观,这样就不偏了。因此只要认真观了这个以酒洒地的礼,心中就能升起一种敬仰之感。

易经八卦中节和气指的是什么?

节气中的“节”和“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小寒属于“节”,其余十二个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大寒属于其“气”。农历月份每个月的前半部分属于节的范畴,后半部分属于气的范畴。在易学里,中节和气指什么,
确切的说,指的是“节令”与“中气”。每月一个节气。全年12月,平均分布就是廿四节气(12个节令与12个中气)。
因为,廿四节气中,有12个节令和12个中气;
又因为,我国在排列的节气上,按“节”排在前,“气”排在后。
故,举实例:农历二月的节气(惊蛰,春分),通常按命理来推算,是不把春分纳入计算的,直计“惊蛰”为二月。
其他的,皆以此类推。节和气,指二十四节气。

易经四柱八字入门详解,四柱八字入门

提起易经四柱八字入门详解,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四柱八字入门,另外,还有人想问四柱八字入门,怎样学习四柱八字,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怎样学习四柱八字能够尽快入门?,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四柱八字入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易经四柱八字入门详解

1、易经四柱八字入门详解:四柱八字入门

命理学也称四柱又称八字,是指人出生的时间,即年、月、日、时。在人用天干和地支各出一字相配合分别来表示年、月、日、时,如甲子年、丙午月、辛丑日、壬寅时等,每柱两字,四柱共八字,所以四柱预测又称”批八字”、”测八字”、也叫四柱推命。依照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属性之相生、相克的关系,推测人的吉凶祸福。如果你搞明白了其中的奥秘,那么自己批八字也完全是可能的。

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怎样学习四柱八字能够尽快入门?

二者顺序配合可以产生六十个单位,叫六十甲子。那生出生的年、月、日、时分别用天干、地支配合来表示,正好有八个字,因此叫生辰八字,又叫它是人的四柱。四柱详解全书。

具体介绍如下:四柱八字入门详细步骤完整篇。

一、排年柱

年柱,即人出生的年份用干支来表示。注意:上一年和下一年的分界线是以立春这**的交节时刻划分的,而不是以正月初一划分。如某人阳历年2月4日22点17分生,由于阴历年交立春是阳历年2月4日20点32分,因此此人的年柱为年之庚辰,而非年之已卯。新手如何学四柱八字。

二、排月柱

月柱,即用干支表示人出生之年月所处的节令。注意月干支不是以农历每月初一为分界线,而是以节令为准,交节前为上个月的节令,交节后为下个月的节令。四柱八字预测入门。

阴历以十一月为子月,十二月为丑月,一月为寅月,以下依次为二月卯月、三月辰月、四月巳月、五月午月、六月未月、七月申月、八月酉月、九月戍月、十月亥月。但相者所说的十二月有所不同,是以二十四节气为标志的。千里命稿不能学。

这样,只要知道了生日是阴历几月,就知道了生月的地支。

三、排日柱

日柱,即用农历的干支代表人出生的那**.干支记日每六十天一循环,由于大小月及平闰年不同的缘故,日干支需查找万年历。另外,日与日的分界线是以子时来划分的,即十一点前是上一日的亥时,过了十一点就是次日的子时.而不要认为午夜十二点是**的分界点。

生日的天干地支的推算是非常复杂的。它是由古代相者定下了某**的干支,然后依次推下来的。要知道生日的干支,只能查万年历,而且是阴阳历对照的万年历。如果不知道生日是阴历多少,都可以查万年历。

四、排时柱

时柱,用干支表示人出生的时辰.一个时辰在农历记时中跨两个小时,故**共十二个时辰。

子时:23点–凌晨1一步一步教你断八字。

丑时:1点–凌晨3

寅时:3点–凌晨5四柱八字正确分析步骤。

卯时:5点–凌晨7

辰时:7点–上午9

巳时:9点–上午11

午时:11点–上午13四柱八字基础知识入门汇总。

未时:13点–下午15

申时:15点–上午17

酉时:17点–下午19四柱八字算命入门基础知识。

戌时:19点–晚上21

亥时:21点–晚上23

生时的干支可以由生日的干支推出来。古时把**分为十二个时辰,对应十二地支,正好现在的两个小时是一个时辰。深夜23点至凌晨1点是子时,1点至3点是丑时,3点至5点是寅时,11点至13点是午时,13点至15点是未时,15点至17点是申时,17点至19点是酉时,19点至21点是戍时,21点至23点是亥时。这些是生时的地支。生时的天干是由生日的天干推算出来的。

五、从生辰八字看五行是否缺

知道了生辰八字,就可以推断五行的情况了。总的来说,只要八字中五行均匀,都是好命。如果日主的天干太小或克它的太多,则不好,但如果日主太多,生它的又很多,盛极而衰,也不好。那么判断八字中五行缺什么、多了什么或是用什么克制,都需要仔细分析生辰八字里的五行。

在十天干中,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十二地支中,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亥、子属水,辰、戍、丑、未属土。这样一来,根据生辰八字,就可以推算出你命里缺什么。只有五行俱全,命运才会兴旺。四柱八字入门教程全书。

1.日主天干为木(甲、乙)时:

生于春季:必须有火助,有水更好,但忌水太多,也忌土太多。

生于夏季:必须有水相助,忌土太多,也忌木太多。

生于秋季:必须有金相助,但忌金太多,须有土、火才好,但忌水多。

生于冬季:必须有火相助,**有土、水。

2.日主天干为火(丙、丁)时:

生于春季:此时必为丙火或丁火,大都不错,但忌木多、土多。四柱八字精解。

生于夏季:必须有水相助,最喜有金。

生于秋季:喜有木,忌水、土多。四柱八字教学免费视频全集。

生于冬季:必须有木相助,忌有水与金多,喜有土、水、木。

3.日主天干为土(戊、戊)时:

生于春季:喜有火、木,喜有金而少,忌金多、木多。

生于夏季:喜有水、金,忌有木。四柱原局实例详解。

生于秋季:喜有火,有木,忌金、水多。初学八字四柱详解。

生于冬季:喜有火,更喜有火又有金,喜有土、木。

4.日主天干为金(庚、辛)时:八字详细分析教程。

生于春季:喜有土、火,最忌没有土、金。

生于夏季:必须有水相助,忌木多。四柱八字入门详细步骤。

生于秋季:喜有木、火,忌土多。周易完整版txt下载。

生于冬季:必须有火、土相助,忌无火、土反而有金、水,忌木多而无火。八字入门图解。

5.日主天干为水(壬、癸)时:易经八字入门基础知识。

生于春季:必须有土相助,若有火,金,但忌金多。

生于夏季:必须有金相助,忌木多。

生于秋季:必须有金相助,忌土、金、水多,喜木、火。

生于冬季:必须有火相助,喜水多,但忌金多。比如某人生于丁丑年、癸丑月、丙午日、丁酉时,则此人的生辰八字是:丁丑、癸丑、丙午、丁酉。根据前面说过的天干地支与五行的对应关系,丁属火,丑属土,癸属水,丑属土,丙属火,午属火,丁属火,酉属金,八字为四火二土一水一金,日主天干为丙火,生于丑月即冬季十二月,则根据上表,最缺的就是木,但此八字是四火,日主天干很旺,缺木不多。如年、月、日一样,而生于戊子时,则八字为三火三土二水,缺木缺金。

有人说,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本质上看,这话是对的,但必须以预知自己命运如何为前提。若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如何,却要掌握自己的命运,那只是一句空话,是自欺欺人。自己批八字的本质是以阴阳变化为原理、以五行生克制化为法则,以人的出生时间为依据而进行命运预测的,是教人趋吉避凶的一门学科。

古代用八字算命主要是在分析一个人的五行「金水木火土」在命盘的平衡。当五行不平衡时,五行之间的冲克力量较大,因而影响一个人的生活作息,使一些不顺利之事发生。反之,五行较平衡时,诸事也会较顺利。易经研究透了就是废人。

不过很多朋友一听到生辰八字就哈哈大笑:“都什么年代了,还相信这个?”不过很遗憾的是,生辰八字确实在影响你的命运,我还是坚持有极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秋冬季出生的小孩的健康度从概率上要好于春夏季出生的小孩,原理很简单,因为秋冬季室内室外的细菌要远远少于春夏季,而一个人一生的健康根基基本就是在出生后的1-3个月(后天的因素我们暂时不讨论),带过小孩的朋友一定知道,1-3个月的小孩基本就几天一个样子,身体变化非常快,这个时候患病的话,对未来一生的影响都很大。

那么时辰有关系没呢?会影响到什么?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婴儿听觉形成的时间是在母体里的第七个月,虽然听觉已经形成,但是因为母体的保护,其实他还听不到什么声音,而且任何声音在他耳朵里,他依然没有办法分辨,这样的影响其实是类似植物神经系统的条件反射(所以音乐胎教基本是**的)。其次我们要了解到的是:人对背景音是有依赖感的。比如修铁路的工人长期习惯了在工地生活后,在非常安静的环境里面他是很难入睡的;同样一个普通人在铁路工地睡觉也很难睡好。那么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呢?婴儿出身后,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中只有听觉是**个开始工作,空白的大脑中写入的**组数据就是环境音,而这种环境音是伴随一生的记忆,只是我们想不起来而已。除了大人们的声音外,其他的就是外界的声音。有人喜欢安静,也有人喜欢热闹,这种情况难道是没有原因的吗?其实这个就是人在无意中趋向自己内心深处最隐秘的记忆。所以,夜晚出生的人更喜欢安静,性格也就更内敛一点,白天出生的人却喜欢热闹,性格也外向许多,于是夜晚出生的人性格内向一些,白天出生的人更外向一些,而那些傍晚出身的人则外向一点内心趋向安静,早上出生的人则内向内心趋向热闹。当然,这只是概率上的,不是**的。

然而性格决定命运,虽然性格后天可以培养,但是总归来说,基础不一样当然效果也就不一样。那是不是生辰八字能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呢?四柱八字零基础入门教程。

有些算法还得结合出生地,又有朋友要问了,难道出生地也有关系?当然有。

整个中国地区常年只有两种风,西北风和东南风,西北风居多的地方的人性格更刚毅一点,东南风居多的地方的人性格更阴柔一点。细心的朋友会有疑问了,北风是阴风,南风是阳风,为何会有西北风却就变阳,而东南风就变阴了?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个社会现象:如果一个家庭中只有两个男人,那么这两个男人内心其实是很敏感脆弱的;而一个家庭中如果只有两个女人,却发现这两个女人的内心往往是非常刚毅坚强的;如果一个家庭中一男一女的话,男的更加阳刚,女的更加阴柔(是概率,不是一定,请注意)。再看药剂,是药三分毒,既可救人,过量就可杀人,这也是一种平衡关系。东,南为阳;西,北为阴,而恰恰重叠起来的东南风和西北风就会把特质给转换过来,不得不感慨这个自然界一些神奇的规律。

如果在西北部冬季白天出生的人,上天就赐予了你坚韧的,豪迈热情的性格,再加上一副好身体,如果后天再经过良好的培养,不难成为金庸笔下乔峰式的人物。如果要往艺术文学等方面发展的话,难度就大了很多。

如果在东南方夏季夜晚出生人,也未必不能成为南唐后主李煜式的文学大家。

文可安邦,武可定国,任何地方的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谁好谁不好我不讨论。

当然,我说的都只是概率上的问题,虽然后天的因素非常大,但是我们现在讨论的是**起点的问题,所以是不是现在明白了生辰八字对人的影响?

生辰八字**没有我上面说的那么简单,它太精妙了,我解释的部分连皮毛都算不上,因为其他的原理太深奥,目前我没有办法解释,只能用上述的例子来说明生辰八字不一定是蒙人的,它还是有它的科学原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研究一下。

以上就是与四柱八字入门相关内容,是关于四柱八字入门的分享。看完易经四柱八字入门详解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周易

《周易》是我国三千多年前的一部古典哲学实用著作,集中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是我国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传统的最早根源。
《周易》这部书,是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的。《易经》是一部信息预测学,《易传》是一部哲学著作。
《易经》分上、下两经,《系辞》中有:“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像,四像生八卦”。《易经》上、下两经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驳。
《易传》又称十翼,它由《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杂卦》共十篇文章构成。文章不是出自一人,而是多人所作之合。《易经》和《易传》合并成为今天的《周易》。
自古以来,八卦被称为无字天书,是因为它神奇而奥秘的科学理论,在世界文化上是史无前例的,关于它的起源问题,从古至今,众说纷纭。
八卦和六十四卦形成的时间约在夏朝。有《玉海》引《山海经》证之;伏羲得河图,夏人因之,曰《连山》,黄帝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列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郑玄的《易赞》、《易论》有“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
《连山》、《归藏》二书早已失传,后人见到的只是《易经》,《易经》的成书时代,大至有三种观点。
一、成书于春秋时期:郭沫若说:天地对立观念中国思想史上出现很晚,周金文中无八卦的痕迹,甚至无“地字”;乾坤等字古书中很晚才出现……。足见《易经》不能早于春秋时期。
二、成书于西周初年:张岱年根据卦爻辞中的故事,如“丧牛于易”、“丧羊于易”、“高宗伐鬼方”和“帝乙归侏”、“箕子之明夷”等,都是商和西周的故事,周成王以后的故事,没有引用,推论《易经》成书不能晚于成王时代。
三、成书于殷周之际:金景芳等认为,《易经》是殷周之际的作品,他们肯定“卦出于筮”。古之巫史逐年总结占筮活动的大量记录,经过筛选整理,写成了《易经》。有的学者还从中国思想发展的逻辑进程和从殷周之际社会矛盾中考查《易经》的成书年代,也认为是殷周之际。
《周易》最显著的特点是实用,对天地宇宙,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哲学的高度做了阐述,阐明了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充满着朴素的唯物论辩证法。特别是对伦理道德、思想方法、事物转化、新陈代谢、治军作战、刑事诉讼、婚丧嫁娶、夫妻关系、家庭教育、喜怒哀乐、居家旅行、生老病死,以及革故鼎新,等等,作了带普遍规律性的论断,是一部我国古代实用性很强的生活教科书,是把抽象的哲理和活生生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的典范,在数千年的封建时代,推崇备至,奉为千古不易的经典著作。河书,洛图.太极八卦都是这方面的书目必备的.
中国的周易研究会是你学习的首选http://www.qlzhouyi.com/printpage.asp?ArticleID=2253
人们通常将易经和周易等同起来,这是不正确的。易经和周易是不同的概念,周易只是易经的一个学科,而易经包括了所有的易学学科。
易学是易经科学的简称,又名易经、易,是关于气(易)这种物质的学问。易学的基础理论有“精气神、经络穴位和阴阳五行”三大理论,阐述了精气神三类物质的知识。神又名元气,气又名行气、炁,神气合称为“六气”。精为实物(看得见的物质),神气为虚物(看不见的物质)。现在统一把神叫做炁体,气叫做炁流。应用精气神、经络穴位和阴阳五行三大易学理论阐述和实现一切的学问就是易学。易学的主要内容有:
精气的起源。“气生精,精生气”, 精气相互转化,生死轮回,永不停息。
精气的演化。气生精的具体过程是:道(易、神、元气。虚物炁体)生太极(一,相当于电磁场物质。虚物炁子),太极生两仪(二、两仪,相当于正负量子物质。实物阴子和阳子),两仪生八卦(三,相当于原子物质。实物),八卦生万物(六十四卦,相当于分子物质,即固体液体气体物质,也就是非生物和生物。分子是构成物体并且具有物体性质的最小微粒,可以代表物体。实物)。这就是“六道轮回”理论,是关于六道物质——道、一、二、三、万物,以及精物质产生的气物质——的学问。从“一”到“万物”是组成实物(精体)的物质,都能够产生气。
气就是能量、能、力。气分阴阳五行,即阴阳二气和水木火土金五行气。我们现在已经知道,阴阳是气的流动方向,也就是引力能和斥力能,五行是气的强度大小,就是引力能和斥力能的大小。水、木、火、土、金五行分别是炁体的稳流、面流、紊流、线流、粒流共五类炁流现象,其特例是场能、波动能、热能、光能、射线能(量子流)这五类能量现象。其能级为(Hz):声波100~105,电磁波105~1012,光1012~1016,射线1016~?,热能在热性光部分(红外光和热性可见光)。五行之水俗称风水、水气,就是场能物质。
神气物质形成了经络穴位系统,经络穴位是气的通道。在非生物体内,除了量子(原子核和电子)之外就是电磁场物质(行气),电磁场物质形成了非生物物体的经络系统;在生物体内,除了细胞和体液之外就是神气物质,神气物质形成了生物的经络穴位系统。神只存在在经络穴位中,气可以在经络穴位和体液里流动形成脉动现象。所以神气系统(经络穴位系统)叫做气脉,体液系统叫做血脉。
阴阳五行理论是由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甲子、八卦共六大理论组成的理论体系。星球天体之精产生天气和地气,是具有阴阳五行性能的气,例如甲是阳木,子是阴水。天地二气布满宇宙空间,并对万物产生干扰和支配的影响作用,所以分别叫做天干和地支。星球精体利用干支二气运动,天体的运动又使干支二气也在运动之中。干支的运动实际就是空间的运动。这种空间运动规律就形成了甲子理论。甲子理论反映了干支的运动规律,也就是空间的运动规律。两仪是量子级精体物质,八卦就是原子级以上的精体物质,太极是电磁场级物质。原子、分子、万物等精体都是由阴阳粒子和结构层间的电磁场物质组成的,例如原子的原子核和电子以及原子层间的电磁场,分子的阴阳原子和结构层间的电磁场(原子间力、结合能、内能、化学键),物体的阴阳分子和结构之间的电磁场(分子间力、内能、化学键、结合能),生物体的阴阳细胞或者阴阳分子物质和结构之间的经络穴位物质。八卦的三爻代表了阴阳子(正负粒子)和炁子(电磁场物质)三类物质,三爻都能够产生气,都具有阴阳五行性能,可以用干支表示,形成八卦的纳甲理论。三爻之气的合力就是八卦的阴阳五行性能,如乾卦为阳性为金,而产生之气具有阳性金性的精体和气就属于乾卦,这就形成了“八卦万物类象”分类理论。
周易是关于八卦的学问,是利用八卦和六十四卦阐述一切的学问。八卦就是精体,是对精体的阴阳五行性能(根据所产生之气)进行划分的理论。周易只是易学的一门学科,易学还有其它很多学科,例如中医、气功、武功、风水、炼丹、姓名、算命看相、八字、奇门、六壬、星相、纳甲易、梅花易、时课、易卜、占卜、符咒、法术、兵法、文史、等等。所以周易不等同于易学、易经。
我们要提高区分真易学和假易学、伪易学的能力。没有学到多少易学技术,只学了一点易学理论,为了名利而为人看相算命易卜行骗,这种招摇撞骗的行为就是假科学、伪科学,不是真科学。假易学和伪易学严重地影响了易学的传播发展,是易学的绊脚石。
——杨耀程 571600海南省屯昌县新建二巷12号。电邮:jies98@163.com
——大家可用“jies98”搜索网上的相关文章。
附录:
生物能研究在易学
气功和特异功能为什么能够……?
易学对物质的认识比现学深刻
易学实现了科学的大统一
易学和现学异曲同工,炁学实现了万法归宗
神秘的海南岛地理现象
人类找到了理想能源——炁体
为创建理想社会而奋斗
生物能研究在易学

生物能(这里特指动物能,不包括植物能)具有洁净、无污染性、开发性能和应用性能好、资源无限的特点,是其他能源(石油、煤炭、植物能柴草、燃气、水力、化学能、核能、海浪能、风能、太阳能、地热等)无法比拟的,是未来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深入开发的能源。
动物吃植物维生,动物的生命活动产生生物能,通过能量转化,可以产生其他形式的能量。问题是,生物能的能源密度很低,不能满足很多用途。不过没有关系,易学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方法就是只要练气功、学修仙术就行。
在易学里,对生物能的开发研究很有成就,在易学科普名著《西游记》里有比较全面的阐述,在气功、等其他易学著作里也不泛记载。气功(修仙术)是开发生命潜能——特异功能,提高生物能能级的特殊技术。神仙(和妖怪)就是具有巨大的生物能的人类或者动物。
如果具有了孙悟空一样的特异功能(气功现象之一),由于有了轻功飞行术(现实也有这样的人,只是能力小得多),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都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省能),由于辟温不怕冷不怕热(现实里也确有其人),就能够节省大量的衣被和调温耗能,由于辟谷不怕饿(现实里有多人能辟谷,只是时间和食量不同),植物就可以免遭破坏,也不需要大量种养食物了(节省种养耗能)。如果具有红孩儿一样的特异功能——喷火(现实里也有这样的能人,他能够发功生热,在电视里有过报道,但是离喷火还差得远呢,功力不够啊),其他的能源也就不必了吧?如果使其他动物具有了特异功能,就可以利用它的能量做工,就象用牛耕田、用马拉车、用鸽子送信一样。总之,生物能大有前途。
这些特异功能真的能够实现吗?既然根据易学理论能够得到这样的结论,既然在现实中也确实有这样的能人(只是能力低些而已),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可以肯定:这是能够实现的,只要提高功力就能够做到。而提高功力的方法就是气功,就是修仙术。为什么气功能够提高功力,能够开发人体潜能——特异功能?
易学指出:经络穴位是生物能系统,是特异功能人之所以具有特异功能的生命系统。经络穴位是由气——虚物炁体形成的物质系统。修仙术(气功)就是增加经络气容量的技术方法。气功就是通过意守的方法实现“聚津成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就是意识内守,通过炼使津转化为精,进一步转化为气,最后转化为神、虚物质,扩大经络的气(指元气、真气)容量,从而达到全面的养生目的。只是这种方法效率太低了,没有几年、几十年乃至上百年不间断的刻苦修炼是难得正果的,所以很少有人能够修成正果——得道成仙。
现在好了,炁体养生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最理想的修仙方法,不需要练功就能够迅速提高功力,开发潜能,具有气功功能——特异功能和健体轻身延寿益智。炁体养生技术的特点是直接将经络物质炁体(元气)输入体内经络中,从而实现全面的养生目的。
——杨耀程 571600海南省屯昌县新建二巷12号。电邮:jies98@163.com
气功和特异功能为什么能够……?

一、我们知道,气功能够全面养生,特异功能能够做许多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练气功能够在身体和心智两方面全面提高人的能力,提高智力、体力、体能、健康。
二、我们知道,任何物体都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因此,归根到底,任何物体都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结构而成的。当原子核和电子的结合力大时,物体就显得“硬”,就能够抵抗外来能量物质的影响作用。这种结合力就是由原子核和电子之间形成的电磁场物质产生的。电磁场物质在易学里叫做冲气、太极,在炁学里叫做炁子。
在人体内有一个生物能系统,那就是经络穴位系统,是由气形成的物质系统。我们知道,生物体是由细胞结构而成的,在细胞之间的空间就是经络穴位系统,里面充满了体液和气物质,这就是易学里说的:“经络主行气血”,这里的血泛指体液物质。
气就是虚物炁体。气分元气和五行气,元气形成了经络穴位系统,行气(就是生物能物质)则在元气和体液内循环流动,从而形成了各种生命现象。
三、练气功就是使体液(精)和行气(气)物质转变成为经络穴位物质元气(神),从而扩大经络穴位的元气容量,达到全面的养生目的——因为易学揭示:经络元气是决定生命质量和性能的关键物质。经络里的元气物质增加了,就是生命能力增强了,因此就能够具备气功功能:健康身心、无病无疾、治病疗伤、增智长功、智力超群、延年益寿、辟谷延生、辟谷轻身、长生不老、返老还童、起死回生、美容驻颜、具有特异功能等等。修仙术——气功能够开发人体潜能(经络穴位功能),使人们具有特异功能。
四、气功师把气运到一处,利用元气护体,就是增强该处的场能,增强该处抵抗外界物质的伤害能力,因此就能够抵抗外力的打击、抵抗高温的烧烫、抵抗电击触电,功力深厚的气功师甚至能够抵抗刀割、尖物刺和枪弹打。
五、气(能量)总是通过经络穴位进入人体的,就象能量总是通过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的电磁场进入物体内部的。放松身体则经络更加扩大,经络扩大则能量就容易进入经络中,所以就具有信息方面的特异功能,可以感知平常人不能感知到的信息。
总之,利用经络穴位之气物质(虚物炁体)就能够解释所有的气功和特异功能现象,以及各种生命现象。
——杨耀程 571600海南省屯昌县新建二巷12号。电邮:jies98@163.com
易学对物质的认识比现学深刻
在易学里都能够找到现学理论的影子,但是在现学里却找不到易学的很多理论的影子,这说明易学对物质的认识比现学深刻。下面以基础理论对比一下:(易学——现学)
一、“精气神、经络穴位、阴阳五行(含干支、甲子、八卦)”理论:
精——实物(量子原子分子细胞,固液气体,生物非生物,地日月星)
气——能量(力)
神——(空白,不大正确地相当于奇点物质)
经络穴位——(空白,不大正确地相当于“真空”)
阴阳——引力能和斥力能(辐射能)
五行(水、木、火、土、金)——能量(场能、波能、热能、光能、射线能)
天干——(空白,不大正确地相当于空间方位)
地支——(空白,不大正确地相当于空间方位)
甲子——(空白,不大正确地相当于时间)
八卦——(空白,不大正确地相当于原子)
六十四卦、万物——(空白,不大正确地相当于分子级以上的物质)
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事万物”、“无生有,有归无”理论:
道、易——(空白,不大正确地相当于奇点物质)
一、 太极——电磁场、化学键、结合能、内能
二、 两仪——正负物质(量子、离子、极性分子、两性物体)
三、八卦——(空白,不大正确地相当于原子)
四象——(空白,不大正确地相当于离子)
虚空——太空
无、无有、虚——(空白,不大正确地相当于“真空”)
三才——形成事物的三大要素、三层结构
现学是研究实物的学问,研究了实物的组成和结构与性质和功能之间的关系问题。实物的组成和结构不同,生成的能量(具备的性能)也就不同,现学建立的就是实物和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式。
易学是研究虚物的学问,研究了虚物的组成、来源、分布、转化、作用关系等问题。
——杨耀程 571600海南省屯昌县新建二巷12号。电邮:jies98@163.com
易学实现了科学的大统一
易学是中华古人利用悟道的科研方法创立的科学体系,是由周易、中医、气功、武功、风水、炼丹、算命看相、易卜、、文史、兵法等多门学科组成的庞大的科学体系。
易学是以气阐述一切的学问,实现了科学的统一。易学把物质分为精和气两大类,精就是实物,气就是虚物。气在哪里?易学指出:气在经络穴位中。气从哪里来?易学说:“气生精,精生气”,气是由精物体产生出来的。气分几类?气分元气和行气,元气又名神,行气又名五行。五行就是水木火土金五类行气,其实就是气的大小。气又分阴阳二类,就是气的方向。我们现在把气叫做能量、力,把气的方向阴阳叫做引力和斥力,把气的大小水、木、火、土、金五行分别叫做场能、波能、热能、光能、射线能(量子流)五类能量现象。气还分为由阴阳和五行派生出来的十天干、十二地支、六十甲子、八卦、六十四卦五类。易学仅以精气神理论、经络穴位理论和阴阳五行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甲子、八卦六大易经力学理论)就阐述了一切现象,从而实现了科学大统一。
中医以气阐述了生命现象——疾病,解决了疾病问题——看病和治病。中医认为,病是气机异常的生命现象。外界邪气(体外异常之气)入侵人体,就会引起人体内的气异变而生病;身心活动过度也会引起气机异常而生病。气的活动情况可以用“望闻问切”四诊方法了解,中医就是以这四诊方法看病的。中药治病是以中药之气去调理人体内的异常之气以达到治病的目的,以阴药补阴泄阳,以阳药补阳泄阴,五行药各有宜忌,宜分“君臣佐使”而使用方能奏效。中医的其他看病方法有易卜、看相算命、气功、特异功能等;中医的其他治病方法有气功、武功、针灸、按摩、点穴、火罐、推拿、心理疗法、金丹、饮食、作息、风水、、法术、符咒等。
气功以经络物质——气阐述生命现象——养生。气功是实现“聚津成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学问,炼就是意识内守。神虚也是气物质,叫做元气,元气形成了经络穴位系统。经络元气是决定生命的关键物质,元气增加则生命力增强。气功就是增加经络元气的技术,故气功有全面的养生功能,对身心能力全面提高。气功技术又名修仙术,在易学科普名著《西游记》里有精的阐述,对修仙进行了比较深刻的描述。
易学的其他学科也是如此,都是以气阐述宇宙现象的本质。易学以气阐述物质世界,现学以气(能量、性能)区别物质,二者的方法论是一致的。只是易学把重点放在气上,现学把重点放在精上。
——杨耀程 571600海南省屯昌县新建二巷12号。电邮:jies98@163.com
易学和现学异曲同工,炁学实现了万法归宗
诺贝尔奖得主、世界著名科学家、八十二岁高龄的杨振宁同志对易学的圈点引发了一场空前的文化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正反双方各抒己见,闹得轰轰烈烈,结局至今未见分晓。但是我可以预见,如此争论下去,永远不可能分出胜负来。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虽然看到了易经的科学事实,比如中医看病治病的事实,比如气功全面养生的事实,比如风水影响命运(身心健康和身心行为)的事实,比如易卜预测预言的事实,——对这些事实我们是无法否认的,除非我们就是不讲道理地加以否认——但是,第一,我们却讲不清个中的道理来,讲不出个所以然来,第二,因为我们没有看到易学理论中所讲的物质的存在,所以无法证明这些理论的正确性和真理性。比如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精、气、神?什么是经络穴位?什么是阴阳五行?什么是天干、地支、甲子、八卦?还有,这些东西在哪里?什么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什么是“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事万物”? 什么是“精生气,气生精。无生有,有归无”?什么是鬼神?有没有鬼神存在?什么是命运?有没有命运?什么是风水?有没有风水?—— 这些理论是易学的基础理论,不弄明白这些理论的本质——物理学含义,我们就无法讲清楚易学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在这里,我想讲清楚这些理论所指的物质问题,以及讲清楚易学和现学的关系问题。
科学是关于物质真理的学问,物质问题是科学的基本问题。只有弄清楚物质问题,我们才有可能讲清楚科学问题。根据炁学理论,我们可以把物质分为实物和虚物二类。实物(炁粒、精、有)就是看得见、摸得着、有形质的物质,虚物(炁体、气、六气)就是看不见、摸不着、无形质的物质,虚物又分为静止的虚物(炁体、神、元气)和流动的虚物(炁流、气、行气)。现代科学是关于实物的学问,它从实物角度阐述物质真理,从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易经科学是关于虚物的学问,它以虚物观点阐述物质真理,从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易学以气阐述一切,是大统一科学。气就是虚物,又叫做虚、无、无有。气从哪里来?“气生精,精生气”,气是由精物质(有)生出来的。我们在现代科学里已经证实:任何物体(精物质)都在产生能量(气,阴气和阳气)——引力能和斥力能(辐射能),可见易学所言不虚。炁学揭示:炁粒吞吐炁体使炁体流动形成了炁流,炁体流向炁粒叫做引力能、阴气,炁体流离炁粒叫做斥力能(辐射能)、阳气。炁流(行气)分为五类:水、木、火、土、金五行气,其特例就是场能、波能、热能、光能、射线能(量子流)这五类能量现象。易学研究的是五行气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转变、影响、作用),现学研究的是五能对精体(实物)的作用关系。气在哪里?气在经络穴位里,经络穴位是由气形成的物质系统——虚物系统。虚物系统就是“真空”空间系统——太空是纯炁海(纯炁体的海洋),大气是脏炁海(受到气体分子和尘埃物质污染了的炁海),在固液气体里除了量子(核子和电子)以外,其余的都是炁体(以结合态存在),在生物体内有经络穴位系统存在,这就是虚物空间、炁体网络。什么是命运?命运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什么是风水?风水就是虚物炁体、气,风水宝地就是在空气中或者土壤里虚物炁体比较集中(气体分子含量比较少)的地方。天干和地支是对空间中的气的阴阳五行(气的来源和性能)的划分,甲子是对干支二气相互作用关系的划分,其实就是对时间的阴阳五行性能的划分,八卦是对实物进行阴阳五行性能进行划分的理论,六十四卦是对八卦实物相互作用关系的学问。“炁体(道、易)生炁子(一、太极、冲气。电磁场、化学键、结合能、内能),炁子生量子(二、两仪),量子生原子(三、八卦),原子生分子万物(万物)”,四象就是离子态物质,例如Na+为太阳,Cl-为太阴,OH-为少阴,NH4+为少阳。我们无法否认鬼神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生命现象,比如做梦会看见鬼神,病重体弱的时候会看见鬼神,精神状态不好的时候会看见鬼神。什么是鬼神?鬼神就是阴阳二气的别称。王充在《论死》中说:“鬼神是人死后精气变成的。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能为精气者,血脉也。鬼神,阴阳之名也,阴气逆物而归,故谓之鬼;阳气导物而生,故谓之神,神者,申也。人用神气生,其死复归神气。阴阳称鬼神。气之生人,犹水之为冰也;水凝为冰,气凝为人;冰释为水,人死复神。人之精神藏于形体之内,死而形体朽,精气散。精神本以血气为主。人未生在元气之中,既死复归元气。人之所以聪明智慧者,以含五常(五行)之气也。五藏不伤则人智慧,五藏有病则人荒忽,荒忽则愚痴矣。形须气而成,气须形而知。知用气,言亦用气焉。阴阳之气凝而为人,死还为气。气去,精神绝。夫人之精神犹物之精神也”,鬼神现象的本质就是阴阳二气(能量)的作用结果,世界上根本没有真正的鬼神存在。可见易学的鬼神论是唯物论的物质的鬼神论,不是唯心论的非物质的鬼神论,不是庸俗的鬼神论。的鬼神论和易学的鬼神论有本质上的不同,但是其作用和功能基本上是一样的。唯其诚信才能发挥作用,所谓“心诚则灵”也,其实就是心理的强大作用力(人体潜能)的发挥。对此我有深刻的体会,过去我用易卜预测很灵的,现在知道并没有真正的鬼神存在后,用易卜的时候,再也难以出现过去那种心诚入定的气功状态,很难测得准了。从古人对鬼神的认识,我认为也许是古人出于易卜的需要,制造了虚无的鬼神论和报应论,使占卜者容易入定,进入排除杂念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使占卜准确。原理也是如此而已。
现学理论是建立在地球环境下的学问,也就是在宇宙场(引力场和斥力场,例如地球场、月球场、太阳场、星球场、星系场)的作用下的学问。如果是在比宇宙场大或者小许多的情况下,这些所谓的真理就不一定适用,就不再是真理了。比如在绝对真空里,比如在特异真空(炁体空间)里,比如在光速甚至超光速的条件下,比如在意识和生命领域里,这些理论就会失去意义。这就是为什么现学无法解释很多生命现象(中医、气功、武功、特异功能、返老还童、未老先衰、生命起源)、易学现象(中医、气功、武功、风水、易卜)和自然现象(飞碟、天体超能量、超光速运动、能量起源、物质起源)的原因。现学建立的是精体的组成和结构同精体的性质和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就是精体和行气之间的关系。什么精体具有什么性能,和这个精体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杨耀程 571600海南省屯昌县新建二巷12号。电邮:jies98@163.com
神秘的海南岛地理现象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海南岛是一个很神秘的海岛,从地理地势和地名来看就很不一般。请大家拿出海南岛地图来,著名的“毛公山”就坐落在乐东县的保国农场境内的保国山上,毛公山前有一个村名叫做“解放村”,山后有一村名叫做“东方红”。该山是在1992年由当地人发现的。这是一座延绵4公里长的山丘,其中有1公里的山石的形貌十分酷似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往北,在通什线上,有毛道、毛感、毛岸、毛阳、红毛等地名(其他地方再也没有以毛字作为地名的),仿佛是毛泽东的儿女们在他的怀抱里。再往北,是海南岛名山——五指山,仿佛是毛泽东指挥革命前进的擎天大手。在琼中县境内的黎母山上,有一块大石像——天然的黎母上半身石像(很像一个带头巾的中年妇女),仿佛是毛泽东的灵界夫人。在琼中县内,有和平、中平、太平、长征、长安等乡镇,仿佛是中国革命史的真实写照。这些都集中在海南中线山脉的东面。这些种种“巧合”,实在令人难以解释。
毛公山的神秘现象之一:“祥云降甘雨”。1993年10月26日下午,毛泽东的女婿孔令华等三十多人一行来参加“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义演”活动,是时天现厚厚的云像一把太阳伞悬挂在广场的上空,为人们挡住了烈日,而广场四周外则阳光照耀。当毛泽东的扮演者赵广彬在台上高呼“人民万岁!”时,天空立马降下一阵雨滴,增添了些许神秘色。
毛公山的神秘现象之二:“万蝶朝会化作魂”。1995年6月11日中午,中外游人如潮,忽然成千上万的蝴蝶聚集在毛公山的毛泽东敬拜堂,直到下午,上万只蝴蝶落地死去,铺成锦般的地毯。
——杨耀程 571600海南省屯昌县新建二巷12号。电邮:jies98@163.com
人类找到了理想能源——炁体
一、 现有能源的现状——令人担忧
1、 现有能源的种类。有一次性能源:石油、煤炭、柴草、燃气、水力、化学能、核能,有可再生能源:海浪能、风能、太阳能、地热等。其中最有前途的是核能。现有能源都是有限能源:一次性能源的资源有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性能有限。
2、 现有能源会污染和破坏环境。现有能源的开采和使用都会全面污染和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十分珍贵的环境——土地、水源、空气、大气、食物、植被、生态等等。而要彻底消除这些污染和危害几乎是不可能的,稍有不慎就会使地球变成为地狱。工业文明不过只有220年的历史,工业扩张的历史也只有几十年,工业对地球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危害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已经达到令人难以忍受的程度。核能是现有能源里最有希望的能源,但是核泄漏和核废料等核辐射污染是永远的危险。“核冬天理论”为我们敲起了利用核能的警钟。
3、 现有能源是世界危机的根源。现在的战争的背后都起源于人们对能源的依赖,也许表面上看不到这种联系,实质上无不同能源外交有关。可以预言,随着工业文明的进展,随着人们对能源的日益需求,随着能源资源的日益枯缺,这种由能源危机导致的战争会更加频繁,更加规模化,乃至导致世界大战再度爆发。
为了整个人类的生存,为了我们的共同母亲——地球的健康,我们需要而且必须减少

古人发明阴阳五行与大自然二十四节令有何实质性联系?

我想,五行是金木水火土,那么一年中没活干去赚钱的定为属金,要种树啊什么的,定为木,。。。。等等,,,,
但一年中重复的事情很多,总不能全叫金吧,,,,,那就定个名字吧。。。
哎,一定,刚好二十四个。。。。。每一个代表现在该做的事,,,,哎,多好
以上发言纯属无聊,如有雷同,实属不易之盗版。"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易经》,"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尚书》,但两种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
到战国时代,阴阳和五行渐渐合流,形成一种新的观念模式,便是以"阴阳消息,五行转移"为理论基础的宇宙观。阴阳家以阴阳五行为其基本线路,所以称为"阴阳家",也称"阴阳五行学派"或"阴阳五行家",先秦学派之一。
《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古人认为,宇宙万物就是由这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它也是关于宇宙社会属性及其变化规律的范畴系统。五行的“行”字,有“运行”之意,故五行中包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便是变动运转的观念,也就是"相生"与"相克"。
五行学说并非言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物质本身,而是指五种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它以天人相应为指导思想,以五行为中心,以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结构的五季,人体结构的五脏为基本间架,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按其属性进行归纳。凡即具有生发,柔和特性者统属于木;具有阳热,上炎特性者统属于火;具有长养,发育特性者统属于土;具有清静,收杀特性者统属于金;具有寒冷,滋润,就下,闭藏特性者统属于水。
"五德"指五行的属性,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按阴阳家的说法,宇宙万物与五行对应,各具其德,而天道的运行,人世的变迁,王朝的更替等,则是"五德转移"的结果。
以上转自 百度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54508.htm

节卦的尚节思想

《周易》节卦的核心思想是讲节度的,主要表现在修身齐家、为国等层面;同时节卦也包含节俭的思想,这主要是财用等日常生活层面。儒、墨各执一端。儒家主要继承了节度的思想,以此丰富了中和、时中的中庸思想;墨家主要生发了节俭思想,提出了节用、节葬等主张。
《周易》包罗万象,是中华智慧的源泉,先秦诸子的思想也多受《周易》的启发和影响。本文试就《周易》节卦所蕴涵的思想与墨子节用、节葬思想的比较,及儒、墨在“节”上的不同取向作一分析。① 《周易》作为一部闪烁着先哲智慧光芒的、百科全书式的经典,在六十四卦中能够有一卦专门讲“节”,足见作易者对节的重视。与之相应的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也对节情有独钟,在《墨子》一书中今存“节用”上、中篇,“节葬”下篇,另有“辞过”篇也是专门讲节的。②那么,节卦的节与墨子的节有什么关联?我认为,墨子尚节思想是受《周易》节卦影响而生发的,但他重点发展了节卦中的节俭思想。对节卦中的节度思想,墨子虽有继承,但其发展节度思想不如孔子生发的彻底、深刻。
节卦之节是广义的节,既包含在为人处世、为国方面的节度意思,也有财用方面的节俭意思。《序卦传》“涣者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孔颖达解释“节者,制度之名,节止之义。制事以节,其道乃亨。”朱熹亦曰“节,有限而止也。”《周易》节卦肯定“安节之亨”,“甘节之吉”,指出“苦节贞凶。”因此,节卦重点突出的是节度的思想,反对过和不及,并从对不节、苦节两个极端的否定,引出甘节的得位中正。在《周易》中,节度的思想不只存在于节卦一卦之中,在许多卦里都或多或少地蕴涵着类似的观点,而且体现在为国、修身齐家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如作为《周易》首卦的乾卦就是以龙为喻,进行总论式的阐发,提出要居中得位,中节合度不逾越,在下则“潜龙勿用”,在上则“亢龙有悔”,惟有九五居中得正而“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又如临卦九五“知临,大君之宜,吉。”说的是君王应该具有临卦《彖传》所说的 “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 那样的大智。除了修身、治国等要讲节度,古人在狩猎等活动中也强调节度。比卦九五的“王用三驱失前禽”讲的就是在田猎方面要遵守节度的狩猎习惯和规制。凡狩猎必使虞人将狩猎区域围三面而留一面。围猎时,虞人将猎物赶出来,如果猎物朝着留出的那面逃窜则不能射杀,任其逃逸;而对往里跑的,则逐而猎之。屯卦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则讲如果没有虞人配
周易研究
学界对《周易》节卦与墨子尚节思想的比较研究尚不多见,孙熙国在《周易研究》2001年第4期发表的《<周易>古经与墨家思想》虽有一部分专门谈了“《节》卦与墨家的尚节思想”,但还不全面、不深入。
墨子校释
王焕镳先生在《墨子校释》一书中认为现存《墨子》“辞过”“篇中只言宫室、城郭、衣服、饮食、舟车和蓄私之节,无一语及于‘辞过’,而与《节用》上、中两篇内容全同,当为《节用下》篇原文。”
合、引导的猎鹿行动是不宜进行的。如果强行追猎,必有吝。这些都是先民在狩猎方面的节度观,说明当时已经有了不涸泽而渔的意识,体现了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思想,后来将这种狩猎方式引伸到治国上,则衍生出网开一面的法律宽宥。儒家所说的“不教而杀谓之虐”[1]和反对“罔民”[2]等思想主张都与此有关。这种讲求节度的狩猎方式说明了很早中国人就有了科学发展观,就理解了人与自然的依存和共生关系,并能自觉地将其应用到为国上。
治理其财,用之有节
《周易》节卦除了具有节度的核心概念,还具有在日常生活别是财用上应该节俭的意思,只不过由于节卦更多谈的是节度意义上的节,节俭的意思不很突出罢了。对于节卦的节俭含义,《彖传》明确指出:“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朱熹在《周易本义》中也认为节卦有节俭的含义,所谓“治理其财,用之有节。”这些都是把节俭作为节卦的应有之义来看待的。其实《周易》中重视节俭的卦还有一些,如否卦《象传》“君子以俭德辟难”告诉我们否卦也是讲节俭的,并把节俭作为一种道德来看。这种观点成为后世“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3]的思想渊源。
墨子尚节的思想在含义上与周易的节卦侧重不同。墨子主要强调的是财用上的节约和节俭,他的节观集中体现为节用、节葬、非儒、非乐。墨子认为“恶恭俭而好简易,贪饮食而惰从事,衣食之财不足”[4]是造成一个人贫穷的原因;为政者横征暴敛,在宫室、衣服、食饮、舟车、蓄私等方面不节俭,是导致国家昏乱的根源。与此相反,“禹七年水”、“汤五年旱”却没有出现“冻饿之民”,就得益于“其生财密,其用之节也。”[5]由此得出结论是,不论个人还是国家,不论修身还是为国,都要尚节,并提出了“财不足则反之时,食不足则反之用”[5]和“以时生财。固本而用财,则财足”[5]的思想。墨子强调财用上的节约,最终落脚点也在于治理国家上的应用,通过“节于身,诲于民”,达到“天下之民可得而治,财用可得而足”[6]的目的。同时,尚节也是墨子兼爱思想在财用上的体现,更是他关于为国的一个重要主张。墨子把节作为实现富国强兵的手段,认为“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6]在他看来,在治国上要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去其无用之费”,“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7]只要这样才能“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7]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今天下为政者,其所以寡人之道多,其使民劳,其籍敛厚,民财不足,冻饿死者不可胜数”[7]的为政误区。墨子把培养崇尚节俭之德的社会风气作为一种统治手段,认为“其民俭而易治,其君用财节而易赡也。”[6]“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故民无仰则君无养,民无食则不可事,故食不可不务也,地不可不力也,用不可不节也。五谷尽收,则五味尽御于主,不尽收则不尽御。”[5]主张在国家遇到饥谨灾荒时要损禄以缩减行政支出,并在饮食、衣服、车马等方面降低规格,“彻骖騑,涂不芸,马不食粟,婢妾不衣帛。”[5] 苑囿。
甘节与苦节
从初爻到六爻的渐次演变,节卦向我们昭示了有节乃亨,乃吉;不节或苦节,特别是苦节,都将导致凶的结果这一义理。从初九“不出户庭,无咎”和九二“不出门庭,凶”这两爻的关系看,“不出户庭”是针对节之初而言的,所谓“知通塞也。”[9]告诉人们要谨言慎行。“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10 ]而由户庭发展到门庭时,则应知节而动,到了该通塞的时候,如果仍然蛰居不出,则凶。即所谓的“失时极也。”[9]初、二两爻体现的是“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10]的道理。六三是告戒不节的人要知嗟悔,六四则要求人要“安节”,“安节,亨。”节卦的核心之爻在于九五“甘节”,“甘节”是节卦所倡导的理想之节。节卦反对的是“不节”和“苦节”。不节若嗟悔尚可无咎,而苦节由于“其道穷也。”[9]必将“贞凶,悔亡。”节卦卦辞开门见山说:“节,亨,苦节不可贞。” 一语道破了节卦尚节、反对苦节的主旨。因此,我们不难看出,节卦所倡导和弘扬的是九五这个全卦之主所体现出的义理——甘节。金景芳和吕绍刚先生认为“甘是味之中,甘可以受和。和就是节咸枯酸辛等偏味而使之适中。”[11]《周易》尚中、尚正。此九五,以阳居中得正,把节卦的意蕴都囊括于此。正如《周易》坤卦用黄裳的色之中来譬喻一样,这里作易者用味之中来譬喻节的中正内质。与九五相反,上六则居节卦之极,过中,故云“其道穷也”。《周易》讲阴阳消长、否极泰来,上六过中,按照易理,必将发生质变,发展到下一卦。因此,作易者用苦节来给上六定位,而这个定位正是卦辞 “苦节不可贞”理念在爻辞中的具体体现,是《周易》所否定的。
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在对节卦的六爻进行纵向维度的解读后,我们有必要将节卦与他卦进行横向维度的综合考量。在六十四卦中,与节卦关系较密切的,一是艮卦,一是小过。先说艮卦。“节,止也。”[12] “艮,止也。”[13]节卦初、二两爻讲言语之节,艮卦的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亦讲言语之艮止。艮卦《象传》所强调的“君子以思不出其位”,“艮其辅,以中正也。”说明艮止的关键在于居其位、中正,这也与节卦《象传》所说的“甘节之吉,居位中也”的意思相同。艮卦“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13]的思想与节卦所隐含的“知通塞”、“时极”的观点是极其相近的,并且成为儒家“无可无不可”、“时行时止”的处世哲学的理论滥觞。再说小过。节和小过在六十四卦中分处第六十卦和六十二卦,中间仅隔一个中孚。《序卦传》曰“涣者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阐明了三卦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苦节必过,但中孚是讲诚信的,所以“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14]故为小过。而同样是 “慎言行,节饮食”[15]的颐卦,却因为颐养使得养患为大,颐之后,必大过。“大过,颠也。”[12]“小过,过也。”[12]《杂卦传》对大过、小过卦名之释正说明了作易者有循序渐进、量变质变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除了从义理上分析节卦与小过的关联,我们还可以从象数上得到进一步印证。从两卦的卦象看,如果暂不考虑上爻,节卦与小过两卦的其余五爻从初到五都是阴阳颠倒,惟独两卦的上爻都是阴。那么为什么在这点上没有颠倒呢?我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周易以阳为大,以阴为小,故大有、大畜、大壮、大过皆阳多于阴;小过则阴多于阳。①如果小过上爻不是阴而是阳,则小过全卦的阴爻、阳爻数均为三,阴阳爻数相等,则无过可言。
苦节的倾向
对比《周易》节卦,我感到墨子的节用、节葬思想已有苦节的倾向。如,在衣服方面,主张“冬服绀緅之衣,轻且暖,夏服絺绤之衣,轻且凊,则止。”[16]在饮食方面,提倡圣王之制“足以充虚继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不极无味之调,芬香之和,不致远国珍怪异物。”[16]反对“大国累百器,小国累十器,前方丈,目不能遍视,手不能遍操,口不能遍味”[6]的骄奢淫逸。在居住方面,认为住所“旁可以圉风寒,上可以圉血霜雨露,其中蠲洁可以祭祀,宫墙足以为男女之别,则止。”[16]在交通方面,墨子认为圣王作舟车是因为“重任不移,远道不至。” [6]因为“大川广谷之不可济。”[16]
①小畜是个例外,乾下巽上,阳多阴少。对此,金景芳和吕绍刚先生在《周易全解》中解释为“此一阴爻畜五阳爻,故曰小畜。又,巽顺畜刚健,是用柔顺即‘小’的办法,不是用强力即‘大’的办法,也是本卦取名小畜的一个因素。”
而舟车的作用就在于“车以行陵陆,舟以行川谷,以通四方之利。”[7]“以便民之事……可以任重致远。”[6]因此“凡为舟车之道,加轻以利。”[7]“足以将之,则止。”[16]在丧葬方面,墨子反对“大棺中棺,革阓三操,璧玉即具,戈剑鼎鼓壶滥,文绣素练,大鞅万领,舆马女乐皆具,曰必捶涂差通,垄虽凡山陵”[17]的厚葬做法,倡导“棺三寸,足以朽骨;衣三领,足以朽肉;”“哭往哭来,反从事乎衣食之财,佴乎祭祀,以致孝于亲”[17]的墨家节葬之法。总之,墨子的节用、节葬思想就是取法古者圣王的“节用之法: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16]
墨子把衣、食、住、行、葬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生活支出方面的节俭引申到礼乐制度上,则主张非乐,反对儒家所倡导的繁复侈糜的礼乐制度。《墨子》“非乐”篇开宗明义指出:“仁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且夫仁者之为天下度也,非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乐,口之所甘,身体之所安,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仁者弗为也。”墨子痛切地看到,“今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既已具矣,大人锈然奏而独听之,将何乐得焉哉?其说将必与贱人不与君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18]并以齐康公喜好“万”舞而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为例,揭露了“王公大人惟毋为乐,亏夺民之衣食之财,以拊乐如此多也”[18]的问题实质。由此可见,墨子不是简单地反对礼乐,而是针对骄奢淫逸的残酷社会现实主张非乐。他把非乐的原因归结为王公大人为了享乐而厚敛于民。
墨子节用、节葬、非乐等尚节思想是他面对“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6]的社会现实所发出的呐喊,虽然有一定程度的“苦节”倾向,但其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现实合理性。“此墨子之所长,虽百家弗能废也。”[19]墨子不仅在思想上有苦节的倾向,其行止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苦行僧。墨者大多过着“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翦,采椽不刮。食土簋,啜土刑,粝粮之食,藜藿之羹。夏日葛衣,冬日鹿裘”[19]的简朴生活。其形象更是“手足胼胝,面目黎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欲”[20]的苦修者。墨子本人则是身体力行“苦节”的榜样,曾从鲁国出发,“裂裳裹足, 日夜不休, 十日十夜而至於郢。”[21]长途跋涉到楚国,说服楚王无攻宋。墨子取法大禹“形劳天下”,率领徒众“以裘褐为衣,以屐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22]被时人称为有“狂疾”[23]的人。也正是由于墨家过于苦节,后人在探究墨家起源时,猜测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24]墨子自苦至甚,乃至连“言距杨、墨”的孟子也不得不承认,墨家学派的人具有“摩顶放踵利天下”[25]的大无畏的自我牺牲精神。庄子更是称赞墨子为“天下之好也。”[22]但象墨子这样自虐狂般的苦修,非人人可为。“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22]王夫之在谈到“苦节”时所说的“孤行自尚,苦不可贞,亦危矣哉!”[26]用在墨子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尽管“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鑩循”[19]但墨子的尚节思想以其“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19]的现实功用,渗透到中华民族的文化深层。虽墨学中绝,崇俭戒奢、艰苦朴素的尚节思想却从没有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 在先秦的百家争鸣中,儒、墨俱为显学,且彼此攻讦最烈。儒、墨的思想分歧很多,这里仅以他们在“节”问题上的不同取向进行一下比较。
儒、墨的尚节思想都与《周易》有渊源关系,但二者的取向不同。就儒家来说,主要继承了节卦的节度思想。儒家的节有中节、时中、适宜、无过无不及等中庸的思想内涵。以孔子为例,孔子对节的认识和从中生发的义理主要体现在彖、象等“十翼”上。①节卦卦辞的《彖》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 认为节卦的根本在于得中,“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只有居当其位,以节来规制,才能
①本人认同《周易》“十翼”为孔子或孔门弟子所作的观点。
中正以通
中正亨通,节卦的亨就在于中正以通。“甘节之吉”也就在于“居位中也。”而“失时极”的“不出门庭”和“其道穷”的“苦节”都违反了中庸“时中”的原则,是孔子所坚决反对的。在孔子看来,天地是四时和万物产生的源,“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27]道出了孔子的天道观。根据《周易》,天与地就是乾与坤,就是阴和阳,是所谓的易之门,易之蕴。这对对立统一的矛盾体是世界产生的基础,“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28]在节卦里,孔子在天地与万物之间加进了四时,认为天地之节是产生四时的前提,所谓“天地节而四时成。”[29]“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10]“时”是孔子对《周易》的义理的一大阐发。《坤·文言》“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大有·彖》“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豫·彖》“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在孔子看来,具有时、质的“节”是符合天道运行规律的。因此,孔子进一步通过对自然规律的阐发,把突出时中内涵的尚节思想最终落在人事上,讲求与天地同步,上顺乎天,下应乎民。“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并将自然界的“天地节”引申到社会秩序上,强调“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10]而秩序在孔子那里是以礼乐制度的形式,表现着名分、地位的差异。“当位以节”更说明了节的重点是位,“列尊卑者存乎位。”[10]“其出入以度。”[29]这个位是不能乱的,位乱了必不节。所以节卦在为国上的功用就是“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由此不难看出,儒家从节卦中主要汲取了节度的思想,并进而发展了节的内涵和外延,使节、度与时、中等概念一样成为中庸思想的核心概念。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孔子在汲取节卦中所蕴涵的节度思想精髓的同时,对节卦所包含的节约、节俭思想也有所吸纳,提倡“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30]对“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31]且不改其乐的颜回也是勖勉有加。但孔子更注重中庸,他既反对过奢,也反对过俭;既不主张太无节制,也不赞同自苦太甚。认为“奢则不孙,俭则固。”[32]如果非要在奢与俭之间选择的话,孔子也还是“与其不孙也,宁固。”说穿了,孔子主张的是奢俭适度,适中有节,节俭与否要服从于节度,具体讲就是节俭要符合礼乐制度的要求。如,在饮食上,孔子虽然“食无求饱”,但也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33]不过一旦“闻韶”,亦可以“三月不知肉味。”[32]在祭祀问题上也深受 “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檎祭,实受其福。”[34]的影响,主张祭祀不在祭而在礼,祭品不在丰而在诚。孔子不赞同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的做法,道出了“尔爱其羊,我爱其礼!”[35]的内心贞悫。
富贵以道其前,明罚以率其后
和孔子一样,墨子也对《周易》节卦的节度和节俭两个主旨都有所继承,所谓“夫知者,必尊天事鬼,爱人节用,合焉为知矣。”[36]但墨子主要汲取的是节卦的节俭思想。关于墨子节俭主张前面两个部分多有述及,此不赘述。墨子虽然更重视节用、节葬等日常生活、财货日用的节,但他对《周易》节卦的节度之节也有较深的体悟。墨子的节度思想说穿了就是顺应天志,尊天事鬼。曰:“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圜,曰:‘中者是也,不中者非也。’”[37]“然则奚以为治法而可?故曰莫若法天。……以天为法,动作有为必度于天,天之所欲则为之,天所不欲则止。”[38]而天何所欲?则“天欲义而恶不义。……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37]“顺天义者,义政也。”[37]以此为政,“使治官府,则不盗窃,守城则不崩叛,君有难则死,出亡则送。”[39]墨子深刻地认识到在“上下交征利”的社会现实面前,不能单纯靠“义”,还要靠“利”来引导。认为“古者明王圣人,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主要是“其爱民谨忠,利民谨厚,忠信相连,又示之以利。”[16]并进而主张“富贵以道其前,明罚以率其后。”[40]墨家这种利刑相参,诱之以利、齐之以刑的为政主张与儒家“导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德主刑辅治国方略是大相径庭的。
三年之丧
儒、墨的分歧在尚节问题上表现得很突出。墨家原出于儒,“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41]墨子攻击最多的也是儒家的厚葬久丧,认为“三年之丧”的厚葬久丧习俗使人长期悲哀,身心憔悴,“冬不仞寒,夏不仞暑”,“扶而能起,杖而能行。”[17]发出“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葬埋之法,人之死利也,夫何独无节”[17]的诘问,指出“繁饰礼乐以淫人,久丧伪哀以谩亲,立命缓贫而高浩居,倍本弃事而安怠傲,贪于饮食,惰于作务,陷于饥寒,危于冻馁”[42]的危害性。在反对厚葬久丧的同时,墨子也反对儒家过度的繁文缛礼和礼乐制度,并借晏子之口攻击儒家“好乐而淫人,不可使亲治;立命而怠事,不可使守职;宗丧循哀,不可使慈民;机服勉容,不可使导众。孔某盛容修饰以蛊世,弦歌鼓舞以聚徒,繁登降之礼以示仪,务趋翔之节以观众,博学不可使议世,劳思不可以补民,絫寿不能尽其学,当年不能行其礼,积财不能赡其乐,繁饰邪术以营世君,盛为声乐以淫遇民,其道不可以期世,其学不可以导众。”[42]墨子非儒,儒亦距墨。孟子主要针对墨子的兼爱论,指斥“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是禽兽也。”[43]而援儒入法的荀子则触及到墨子的尚节思想,在认同“节用裕民”乃“足国之道”[44]的同时,指出墨子“上功用,大俭约”[45]的弊端在于“蔽于用而不知文。”[46]同时荀子也对墨子的非乐思想发表了不同意见,指出“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47]并把“乐”作为和“礼”一样的“治人”工具,推崇为“天下之大齐也,中和之纪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47] 针对墨子的思想,荀子得出的结论是:“墨子之‘非乐’也,则使天下乱;墨子之‘节用’也,则使天下贫。”[44]
儒、墨殊途同归
尽管儒、墨有这么多的不同,在节的问题上,儒、墨仍不乏共同点。受《周易》影响,墨子也认识到“天之为寒热也节,四时调,阴阳雨露也时”[48]的自然天道运行的内在规律性,并基于“天地也,则曰上下;四时也,则曰阴阳;人情也,则曰男女;禽兽也,则曰牡牝、雌雄也”[6]的认识,将天道运用到人道中,主张“夫妇节而天地和,风雨节而五谷孰,衣服节而肌肤和。”[6]这些都与孔子在《彖传》中所说的“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的思想有着相同或十分相近的意思表示。至于墨子所说的“入则孝慈于亲戚,出则弟长于乡里,坐处有度,出入有节,男女有辨”[39]的观点则更象是孔子 “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29]的翻版。儒、墨思想中这些极其少见的共同点,正象墨子本人所说的,孔子思想“是亦当而不可易者也。”[36]在天地之节的问题上,儒、墨做到了殊途同归。
在春秋战国之际,面对同样残酷的社会现实,墨子主张以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来重建社会秩序,儒家则以宣扬仁、礼、孝的礼乐制度来重建宗法社会秩序。现实一也,取法不同。儒、墨学说虽主旨各异、观点相悖,但就象两个相交的“圆”,在节的问题上,儒、墨既有交叉,又各有侧重。尽管侧重点不同,但其尚节思想皆受到《周易》节卦的较大影响当毋庸置疑。

节卦与蛊卦

蛊卦虽然存在劝人离开的内容,还能得个好的老板;
节卦却比蛊卦更差,约束和不自由恐怕得不到好的老板;
建议还是留下来的好。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