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得病推算吉凶,占推得病日吉凶
道教五术是什么
五术简介
提到“五术”,我们时常在报刊杂志或访问书籍上看到这个名称,然什么是五术呢?所谓五术,就 是“山、医、命、相、卜”这五学问,它是以《易经》为版本,是人类为了追求幸福人生所成立的一种 趋吉避凶的方术,大体言了解五术的意义与运用,就可了解人生活的目的及人生命的意义。然什么是“山、医、命、相、卜”呢?
一、山
所谓“山”就是通过食饵、筑基、玄典、拳法、符咒等方法来修炼“肉体”与“精神”,以达充满身心 的一种学问。
食饵——是利用补药、酒及日常饮食以加强体力,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筑基——是利用禅、静坐法以控制精、气、神,进而增进体力的一种方法。
玄典——是以老子、庄子思想为基础,进而达到修心养性的一种方式。
拳法——是以习练各种武术以增强体魄的方法。
符咒——是一种通灵、修炼的法术,其主要作用是避邪镇煞、趋吉避凶等的一种方术。
总而言之,“山”就是利用禅、静坐、武学、食疗等各种方法以培养完满人格的一种学问。
二、医
所谓“医”,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法,以达保持健康、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方剂——是利用各种药物制成散剂、丸剂来治疗疾病和修炼的一种方术。
针灸——针法和灸法和合称,是利用人的脉胳、气血循环的原理,刺激患部,来治疗疾病的方术。
灵治——利用掌握人的心灵(心理状态),进而以治疗人疾病的一种方术。也就是现所称谓的“心理治疗”。
总之,“医”就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式,以治疗人的疾病的一种方法。
三、命
所谓“命”,就是透过推理命运的方式来了解人生,以穹达自然法则,进而改善人命的一种学问。推命 所用的主要著作有“紫微斗数”、“子平推命”、“星平会海”等。其方式就是以人出生的时间和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总之,“命”是以推定人的命运,进而达到趋吉避凶的学问,从而改善人类发展的需要。
四、相
所谓“相”,一般包括“印相、名相、人相、家相、墓相(风水)”等五种,以观察存在于现象界形相 的一种方术。
印相——就是观看人的印章,以取定命运的方法。印在中国,以前是权力的凭证。
名相——是以人的姓名或店铺的名称,通过五格剖相,同时运用命理等结合来推断吉凶发展的一种方法。
人相——又分为面相与手相两大类,通过观察面、手部的纹线与气色而了知人吉凶、病理的一种方法。
家相——也就是阳宅的风水,以观察其格局,进行分析来推断对人类所居住的吉凶的一种方术。
墓相(风水)——也就是阴宅,以通过选地安葬祖先,而达到对后代子孙阴庇的一种方术。总之,“相”是对眼睛所看到的物体作观察,以达趋吉避凶的一种方法。
五、卜
所谓“卜”,它包括占卜、选吉、测局三种,其目的在于预测及处理事情,其中占卜的种类又可分 为“易断”及“六壬神课”。
占卜——所谓占卜,是以《易经》为理论依据,结合天、人、地三界所相互制约而推断吉凶的方法。
选吉——主要著作以《奇门遁甲》为代表,通过布局、布斗、符咒等结合,处理事物发展不吉的因素,其主要运用于古代军事。
测局——主要著作以《太乙神数》为代表,通过十二运卦象之术,是推算国家命运、气数、历史变化规律的术数学。
贴别人的,我不清楚
我要道教祈福经文(给自己用的),最好再给我些别的道教经文,(内容不限...
青玄救苦宝忏
起敬赞 三皈依 敷坐赞
具法位臣某恭谨焚香,虔诚奏启: 至真无上道宝太上三尊,至真无上经宝三十六部尊经,至真无上师宝玄中大,黄籙大道师寻声赴感太一救苦天尊,大慈大悲救苦,大慈大悲大惠,东极宫中、长乐境内、左右侍卫无鞅真仙圣众。悉仗真香,普同供养。入意
伏以青华长乐界,本无声无色之天;东极妙严宫,有大慈大悲之父。徧十方而救苦,历浩劫以度人。广开忏悔之门,大启升迁之路。幽明仰赖,凡圣皈依。苟运念以恳祈,悉随声而赴感。今斋主追荐亡殁,崇建斋修。礼九九之拜以望尘,陈一一之诚而首过。伏愿至仁从欲,上德好生。削右府之黑书,永销衅咎;授东华之青简,亟遂超凌。稽首皈依,无极大道。
举按人各恭敬
至心皈命礼。玉清圣境,清微天宫。郁罗萧台之中,森罗净霐之上。现有为之梵相,具无极之神通。敷演真玄,破无有色空之碍;拯提趣类,绝智愚高下之分。妙用难窥,灵机罔测。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无量度人元始天尊。
至心皈命礼。上清真境,禹余天宫。紫微琼台之中,玄都玉京之上。接元始虚皇之统系,超西那玉国之根苗。入黍米珠,尽挹真玄之精粹;在香林苑,屡谈秘要之荃蹄。妙德难思,神通莫测。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无量度人灵宝天尊。
至心皈命礼。太清仙境,太赤天宫。巍巍金阙之高,渺渺重霄之上。降生於无量数劫,说法於万二千天。五千秘言,融三才之妙道;八十余度,接六趣之众生。圣德崇高,玄功广博。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无量度人道德天尊。
至心皈命礼。青华圣境,东极上宫。十方化号度众生,百亿瑞光瞻妙相。即随机而赴感,由誓愿之弘深。九色莲花,作慈航之彼岸;一枝杨柳,开甘露之法门。无量度人,大慈仁者。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太一寻声救苦天尊。
臣众等至心皈身、皈神、皈命慈尊,投诚上圣。重念亡过某灵魂,爰从生育,乃至沦亡,不孝积愆,未伸忏悔。或逆父母而欺天理,罪莫大焉;或犯姑嫜而废彝伦,是谓过矣。失尊卑,背忘亲义;得富贵,违负师恩。礼貌敬让之有亏,衣食奉养之不给。如斯罪咎,无量无边。今对道前,虔心首谢。恭愿颁行符命,拯济亡魂。地狱无苦声,息风雷之震怒;天堂享大福,升霄汉之高虚。法众皈依,至心朝礼。
至心朝礼,妙道真身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紫金瑞相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随机赴感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誓愿无边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大圣大慈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大悲大愿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十方化号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普度众生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寻声赴感太一救苦天尊。
臣众等至心皈身、皈神、皈命慈尊,投诚上圣。重念亡过某灵魂,爰从生育,乃至沦亡,不忠积愆,未伸忏悔。或荷厚禄而不思补报,持节尤难;或居贱役而罔效勤劳,偷安是务。临患难,不能一死;观胜负,常怀二心。缄口结舌而避嫌疑,欺衷矫情以邀声誉。如斯罪咎,无量无边。今对道前,虔心首谢。恭愿颁行符命,拯济亡魂。地狱无苦声,免铜柱炙身之焦烂;天堂享大福,登瑶台纵步以逍遥。法众皈依,至心朝礼。
至心朝礼,妙道真身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紫金瑞相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随机赴感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誓愿无边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大圣大慈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大悲大愿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十方化号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普度众生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寻声赴感太一救苦天尊。
臣众等至心皈身、皈神、皈命慈尊,投诚上圣。重念亡过某灵魂,爰从生育,乃至沦亡,杀害积愆,未伸忏悔。或见死而不兴慈救,如已杀之。或用心而故欲杀之,非天数也。舍怨尤,适从其便;受贿赂,枉入其愆。挤之溺逼之缢,忍为不仁;食其肉寝其皮,恬不知惨。如斯罪咎,无量无边。今对道前,虔心首谢。恭愿颁行符命,拯济亡魂。地狱无苦声,脱火翳焦劳之难;天堂享大福,乐烟霞清净之居。法众皈依,至心朝礼。
2 青玄救苦宝忏
至心朝礼,妙道真身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紫金瑞相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随机赴感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誓愿无边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大圣大慈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大悲大愿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十方化号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普度众生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寻声赴感太一救苦天尊。
臣众等至心皈身、皈神、皈命慈尊,投诚上圣。重念亡过某灵魂,爰从生育,乃至沦亡,淫欲积愆,未伸忏悔。或见姿色而妄生邪念,丧失本真;或犯骨肉而不能正身,夷凌风化。唱艳曲淫词,而乱人之性;为冶容谑语,而挑彼之情。荒唐致败国以亡家,泛滥乃堕胎而损子。如斯罪咎,无量无边。今对道前,虔心首谢。恭愿颁行符命,拯济亡魂。地狱无苦声,止屠割辛酸之痛;天堂享大福,得逍遥宴乐之娱。稽首皈依,至心朝礼。
至心朝礼,妙道真身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紫金瑞相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随机赴感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誓愿无边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大圣大慈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大悲大愿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十方化号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普度众生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寻声赴感太一救苦天尊。
臣众等至心皈身、皈神、皈命慈尊,投诚上圣。重念亡过某灵魂,爰从生育,乃至沦亡,偷盗积愆,未伸忏悔。或见利而不能推义,致起偷心;或欺公而恣於作非,遂形败迹。明恃强而劫夺,阴用计以侵攘。瞒人耳目之不知,扪己腹心而有愧。如斯罪咎,无量无边。今对道前,虔心首谢。恭愿颁行符命,拯济亡魂。地狱无苦声,免铁杖金槌之拷;天堂享大福,遂蓬壶阆苑之游。稽首皈依,至心朝礼。
至心朝礼,妙道真身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紫金瑞相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随机赴感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誓愿无边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大圣大慈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大悲大愿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十方化号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普度众生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寻声赴感太一救苦天尊。
臣众等至心皈身、皈神、皈命慈尊,投诚上圣。重念亡过某灵魂,爰从生育,乃至沦亡。嗔怒积愆,未伸忏悔。或无故而逞威怒,使人不安;或寻由而肆嗔凶,致天有罚。抗言则犯颜於上,恶声或积怨於人。呼呵骂詈之不慈,捶楚凌迟之过虐。如斯罪咎,无量无边。今对道前,虔心忏悔。恭愿颁行符命,拯济亡魂。地狱无苦声,俾火车之停转;天堂享大福,乘云路而遨游。稽首皈依,至心朝礼。
至心朝礼,妙道真身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紫金瑞相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随机赴感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誓愿无边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大圣大慈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大悲大愿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十方化号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普度众生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寻声赴感太一救苦天尊。
臣众等至心皈身、皈神、皈命慈尊,投诚上圣。重念亡过某灵魂,爰从生育,乃至沦亡,诈謟积愆,未伸忏悔。或巧言谄谀於君父,害理非宜;或阴谋贼害於善良,欺心尤甚。与朋友交而无信,指神明誓而多虚。饰词矫行以难凭,面是背非真可恶。如斯罪咎,无量无边。今对道前,虔心忏悔。恭愿颁行符命,拯济亡魂。地狱无苦声,释寒冰之楚痛;天堂享大福,瞻惠日之光明。稽处皈依,至心朝礼。
至心朝礼,妙道真身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紫金瑞相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随机赴感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誓愿无边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大圣大慈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大悲大愿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十方化号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普度众生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寻声赴感太一救苦天尊。
臣众等至心皈身、皈神、皈命慈尊,投诚上圣。重念亡过某灵魂,爰从生育,乃至沦亡,骄傲积愆,未伸忏悔。或坐车马而骄行辈,犹抱不平;或视土木以忽至真,诚为获罪。藐公卿,同於民庶;见骨肉,如遇路人。尊贤长者,一揖为多;俗子庸流,中心是好。如斯罪咎,无量无边。今对道前,虔心忏悔。恭愿颁行符命,拯济亡魂。地狱无苦声,解镬汤之沸热;天堂享大福,饮甘露之清凉。稽首皈依,至心朝礼。
至心朝礼,妙道真身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紫金瑞相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随机赴感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誓愿无边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大圣大慈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大悲大愿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十方化号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普度众生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寻声赴感太一救苦天尊。
臣众等至心皈身、皈神、皈命慈尊,投诚上圣。重念亡过某灵魂,爰从生育,乃至沦亡,二心积愆,未伸忏悔。或奉法而不专不一,自触宪章;或求真而将信将疑,反招殃咎,失誓违盟,而尤人怨鬼;破斋犯戒,而罔圣欺天。待人口是而心非,作事始勤而终怠。如斯罪咎,无量无边。今对道前,虔心忏悔。恭愿颁行符命,拯济亡魂。地狱无苦声,辞剑树刀山之所;天堂享大福,侍骞林莲座之傍。稽首皈依,至心朝礼。
至心朝礼,妙道真身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紫金瑞相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随机赴感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誓愿无边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大圣大慈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大悲大愿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十方化号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普度众生太一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寻声赴感太一救苦天尊
三启 三礼
伏以有痛呼天,盖人心之至理;好生救物,本我道之自然。惟在精虔,必蒙降格。今则琅函蘂笈,悉已彻於披宣;素悃丹忱,幸克谐於通感。庆死生之蒙惠,谅幽显以沾恩。伏愿善见救苦,时徧沙尘而应化;常以威神,力空地狱以升迁。稽首皈依,称扬功德。
向道教高手求助
关注!
道教简释
道教的名称来源,一则起于古代之神道;二则起于《老子》的道论,首见于《老子想尔注》。道教奉老子为教主,因为道家哲学思想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老庄。值得注意的是:道教与道家是决然不同的两码事。道家所讲的道学不是,也不主张立教。《老子》是道家思想的源流,被后世的张道陵等人奉为“经书”,并不是“太上老君”为布道而写的经书。一般学术界认为,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经典是《太平经》,完成于东汉,因此将东汉时期视作道教的初创时期。道教正式有道教实体活动是在东汉末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现,而《太平经》、《周易参同契》、《老子想尔注》三书是道教信仰和理论形成的标志。近年来,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宇宙观日益受到重视,并引起了西方世界的兴趣,也使得道教获得更多关注。道教教义中虽有道学成分,但远远不足以代表道学精神,远远不足以传达老庄思想,二者万万不可混同。
道教以"道"名教,或言老庄学说,或言内外修炼,或言符箓方术,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道"而派生,即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社会人生都应法"道"而行,最后回归自然。具体而言,是从"天"、"地"、"人"、"鬼"四个方面展开教义系统的。天,既指现实的宇宙,又指神仙所居之所。天界号称有三十六天,天堂有天门,内有琼楼玉宇,居有天神,天尊、天帝,骑有天马,饮有天河,侍奉有天兵、天将、天女。其奉行者为天道。地,既指现实的地球和万物,又指鬼魂受难之地狱。其运行受之于地道。人,既指总称之人类,也指局限之个人。人之一言一行当奉行人道、人德。鬼,指人之所归。人能修善德,即可阴中超脱,脱离苦海,姓氏不录于鬼关,是名鬼仙。神仙,也是道教教义思想的偶像体现。道教是一种多神教,沿袭了中国古代对于日月、星辰、河海山岳以及祖先亡灵都奉祖的信仰习惯,形成了一个包括天神、地祗和人鬼的复杂的神灵系统。道教提倡无极,元极,太极,中庸即为'道'的教理,既中庸之道。
道教徒有两种:一种是神职教徒,即"道士"。据《太霄琅书经》,"人行大道,号曰道士。","身心顺理,为道是从,故称道士。"他们按地域可分为茅山道士、罗浮道士等。从师承可分为"正一"道士、"全真"道士等。按宫观中教务可分为"当家"、"殿主"、"知客"等。另一种是一般教徒,人称"居士"或"信徒"。"宫观"是道家最主要的组织形式。宫观是道士修道、祀神和举行仪式的场所。道教另有一些经济组织(如素食部、茶厂等)、教育组织(道学班、道教经学班等)、慈善组织(安老院、施诊给药部等)。
道术是道教徒实践天道的重要行为,一般认为它有外丹、内丹、服食和房中等内容。外丹,指用丹炉或鼎烧炼铅汞等矿石,制作人服后能"长生不死"的丹药。唐以后渐被内丹术所代替。内丹,为行气、导引、呼吸吐纳之类的总称,指用人体作炉鼎,使精气神在体内凝结成丹而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内丹之术自金元以后逐渐盛行,其渊源上溯至战国时代,对于中国的医学和养生学有过很大的影响。服食,指用服食药物以求长生。
【道教简释】
道教是中国主要之一。东汉时形成,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道教徒尊称创立者之一张道陵为天师,因而又叫“天师道”。后又分化为许多派别。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他为“太上老君”。
因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故名。东汉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为道教的定型化之始。南北朝时形式逐渐完备。奉老聃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以《道德经》(即《老子》)、《正一经》和《太平洞经》为主要经典。奉三清为最高的神。要人脱离现实,炼丹成仙!
[道教历史发展】
我国古代先民认为万物有灵,进而产生了对自然的崇拜,图腾的崇拜,灵魂的崇拜,祖先的崇拜,慢慢发展到祖先与天神合一,成为至上神的雏形。鬼神崇拜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便已存在。先民们将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河岳,皆视为有神主宰,因而产生敬畏感,乃对之顶礼膜拜。那时先民们除认为万物有灵而产生自然崇拜外,还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因而又产生了对鬼神的崇拜。各种丧葬礼仪和祭鬼、驱鬼仪式随之逐渐形成。《竹书纪年》中载:“黄帝崩,其臣左彻取衣冠几杖而庙祀之”。至殷商时代,史前时期的自然崇拜已发展到信仰上帝和天命,初步形成了以上帝为中心的天神系统,遇事便由巫祝通过卜筮以向上帝请求答案;原始的鬼神崇拜已发展到以血缘为基础,与宗法关系相结合的祖先崇拜,其祭祖活动定期举行。这时期已出现专门从事沟通鬼神和人类的职业者—巫祝。其中巫以歌舞降神,并有一套符咒驱鬼的;祝以言辞悦神,是祭祀活动中负责迎神祈祷的司仪者。他们替人治病、卜筮吉凶,念咒等。当时国家和社会均受巫祝支配。周代鬼神崇拜进一步发展,所崇拜的鬼神已形成天神、人鬼、地祗三个系统。并把崇拜祖宗神灵与祭祀天地并列,称为敬天尊祖。盖所谓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
后世道教所以成为多神教,即源于古代之鬼神崇拜;后世道教做斋醮,亦与古人鬼神祭祀礼仪和礼制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崇拜神灵就要举行祭祀活动,而祭祀活动离不开“礼乐文明”,礼乐文明随着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逐渐由上层走向民间,被后来的民间方士和巫觋所继承,道教成立后,演变为道教的斋醮科仪。所以说,夏商周三代的礼乐文明有相当的一部分被道教保存下来。道教实际上是礼乐文明的继承者。神仙信仰亦可上溯到我国远古原始社会时期。其证据之一便是《山海经》。该经记载了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的神话及信仰,其内容相当丰富和系统。它为道教仙学的远源提供了依据。《山海经》中,提出了长生信仰;提出了神仙与羽士之存在;描述了神仙天都;记载了祭祀的祀礼及奇异的方术。
在远古原始社会时代,已有人开始学仙。史载轩辕黄帝“且战且学仙”, “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后修道成功,于鼎湖白日乘龙升天。
到了战国时期,神仙信仰已经相当广泛。这是,出现了许多记载神仙传说的著作,书中载有不少关于仙人、仙境、仙药等传说的文字。如《庄子·逍遥游》中有这样的描写:“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风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它,如《列子》书中的《汤问篇》、《黄帝篇》、《周穆王》,屈原的《离骚》、《天问》、《九歌》等都将仙境描画的美妙而神秘,其仙人亦被描绘成外生死、极虚静 、不为物累、超脱自在,能腾云飞行的神奇人物。汉代的《淮南子》、《史记》中亦有类似描述。
伴随神仙之说的出现,寻求仙境、仙人,传布成仙之方的方士便出现了。他们将神仙学说及方术与邹衍(战国时期著名方士)的阴阳五行学说柔和起来形成了方仙道,主要流行于燕齐的上层社会,其法形解销化,依托鬼神,企望长生成仙。从战国(前2 75—前221)中后期到汉武帝(刘彻,前140—前87)时,在方士(亦称神仙家)们与帝王将相之鼓动下,掀起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入海求不死药事件。齐威王、齐宣王和燕昭王、秦始皇、汉武帝等都曾派方士到海上三神山寻求神仙及不死药,其规模越来越大。那时最著名的方士有宋毋忌、正伯侨、邹衍、徐福、卢生、李少君等人。我国独有的神仙信仰沿袭而下,到东汉中、晚期为道教所继承,成为道教信仰的核心内容。
汉武帝后,方仙道逐渐与黄老学结合向黄老道演变。 东汉顺帝时(126—144年),张陵于蜀郡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了正一盟威道。
汉末魏晋时期是我国道教发展的重要时期。汉末的风气以及魏晋玄学的社会购货直接影响着道教的行为方式和存在认识。它们虽然同出于对老庄学说的认识,但竹林七贤等人的行为方式在道教人的行为规则上有重要的先风之要。魏晋的环境和社会风气对道教而言是难得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助力。东晋道家的著名学者葛洪的 <抱朴子>在道家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葛洪本人也被认为是道家的重要人物。对道家学派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抱朴子》在中国的道家医学中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传唐代初年,有个叫吉善行的人,再羊角删遇见一位须发皓白,骑着白马的老人。老人对他说:转告大唐天子,如今治国有方,只要再长安城东建一座安化宫,内设道像,就能永保社稷,天下太平。说罢腾空而去。不久,老人再次显灵,声称:我是无上神仙,姓李,号老君,是当今皇帝的祖先。从此,李唐皇室自称是老子李耳的后裔,尊老子为“圣祖”。显然,这段神话是唐皇室自己编造的,目的是为李唐政权增添一道神圣的光环。后来宋朝皇帝也仿效唐朝做法,虚构一位姓赵祖先赵玄郎,奉为道教尊神,尊为“圣祖”。由于唐、宋皇室的尊崇,宫观大兴,信徒日增,道教的发展到达极盛。
【道教崇奉的神灵】
道教是崇拜多神的。道教崇奉的神灵种类繁多,下面只能介绍一些地位较高且较有影响者。
道教三清
1.三清指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它们是道教的最高主神,实是「道」的一体三位。「三清」的说法始于六朝,但此时「三清」多是指「三清境」,即太清境、玉清境和上清境,分别为神宝君、天宝君、灵宝君三位大神居住。后来,「三清」才逐渐作为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的通行代称,而「三清境」亦成为其居住地。
2.四御是地位仅次于三清的四位天帝,具体指:北极紫微大帝(总御万星),南极长生大帝(主掌人间福寿),勾陈上宫天皇大帝(统御万雷),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大地山河之秀)。
3.诸星神星辰之神在道教中的地位很高,主要有五曜(五星)——岁星(木星)、镇星(土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荧惑星(火星)。 此外还有东西南北中「五斗星君」,以及二十八宿星君、紫微垣众星君、太微垣众星君、天市垣众星君等。其中,最受崇奉的是「斗姆」。「斗姆」作女像,传说她生出了北斗七星,能普垂医治之功。此外,北斗、南斗星君也很受世人崇奉,据《度人经》言,北斗主死,南斗主生,故民间多举办「北斗会」、「南斗会」。在诸星神中,影响较大的还有四方二十八宿星君。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龙形,称青龙;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组成鸟形,称朱雀;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组成虎形,称白虎;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组成龟形,称玄武。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合称「四方之神」。
4.三官大帝即天、地、水「三官」,有关其来历说法颇多,或说起源于中国古代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或说起源于五行中金(主生)、土(主成)、水(主化)三气,或以为即尧、舜、禹,等等。「三官」在早期道教中就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汉末天师道为病人祈祷时需举行「三官手书」仪式,即将病人姓名和服罪之意写于纸上分别送呈天、地、水三官。南北朝时期,「三官」又与「三元」相配而成为「上元天官紫微大帝」、「中元地官清虚大帝」、「下元水官洞阴大帝」。据称,天官能赐福、地官能赫罪、水官能解厄,分别诞生于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各地的人们为了祈福、拔罪和禳灾,多分别在这三个日子举办「上元会」、「中元会」和「下元会」。
5.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在普通民众的心目中似乎是天界最高的神灵,有人以为其乃是由殷商时期最高的天神「帝」或「上帝」发展而来。在早期道教的《真灵位业图》中,有「玉皇道君」和「高上玉皇」之名,但其阶位却并不高,仅排在玉清三元宫右位的第十一及第十九位。宋代,真宗皇帝称其远祖赵玄朗得玉皇之命而降授天书于赵宋,故特上玉皇大帝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后徽宗又再加封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从而大大提高了玉皇在民间的威望,令玉皇信仰流行开来。道教多将玉皇视为「三清」之下的「四御」之一,以为他是地位仅次于「三清」的「总领宇宙主宰之君」,其职能是「承三清之命,察紫微之庭」,「小事专掌,大事申呈」。每年正月初九玉皇圣诞日,道观和民间多举办「玉皇会」。
6.文昌帝君文昌本是星名,亦称文曲星或文星,古时被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汉代则专指天上文昌宫的第四星——司命星。其成为道教与民间所信奉的文昌帝君,乃与蜀中的梓潼神张亚子(又作张恶子或张垩子)有关。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乱入蜀,曾梦见张亚子显灵,并追封他为左丞相;唐末,唐僖宗为避黄巢之乱入蜀,又亲祀梓潼神,追封张亚子为济顺王。经唐朝皇帝的崇拜,梓潼神张亚子遂由地方神成为天下通祀的大神。宋代,梓潼神又多次得皇帝加封,并因预卜科举功名甚验而甚得读书人信向。元延佑三年(1316年),元仁宗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并钦定为忠国、孝家、益民、正直之神,至此梓潼神与文昌星神遂合二为一,称文昌帝君。元明以后,各地多建有文昌宫、文昌祠等,人们多于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诞辰日举行「文昌会」。
以上仅是道教所崇神灵中很小的一部分。实际上,道教崇拜的神灵成千上万,他们多在举行斋醮法会时被恭请莅临,如唐宋时的《道门科范大全集》、《道门定制》等道教科仪经典中即收录有大量的道教神名。此外,各路神仙的事迹在道教经典中也多有记载,如汉代的《列仙传》、晋代的《神仙传》以及元代的《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等,俱记有历代神仙得道之事。
附注:道教内没有鸿钧、陆压、镇元子等人,这些都是小说编造的人物。
[编辑本段]道教神仙的来源
一、来源于中国古代原始的崇拜物
1、自然崇拜
天、地、日、月、星辰、雷、电、风、雨、山川、河流等都作为信仰对象,神化而加以崇拜。
例如土地、星君、雷公、电母、风伯、雨师、山神、河神等。
传统神学影响,是认识与研究道教神仙谱系的首要因素,中国原始社会的自然逐渐向人为(即神学)的过渡,大致在殷周时代,殷人崇尚鬼神,如占卜,留下了大量的殷墟卜辞。周代的鬼神崇拜,在《周礼·大宗伯》记:“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之礼”,其天神有昊天上帝,日月星辰,风师,雨师,地有社稷,五岳,山林川泽,四方百物,人鬼则祭祖先也。中国古代正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充实形成了天神、地、人鬼的崇拜系统,这是道教神灵崇拜的主要来源。
2、图腾崇拜
把某种动物或植物作为崇拜的对象。
例如龙、凤、熊、虎、玄鸟,花、槐等,成为龙神、花仙等。
如鄂伦春族称公熊为"雅亚",意为祖父,称母熊为"太帖",意为祖母。鄂温克族人称公熊为"和克"(祖父),母熊为"恶我"(祖母)。苗族、瑶族、畲族的盘瓠传说。
张天师断病三十日符号?
初一日病者:东南路上得之,是神使客死鬼作崇。头疼,乍寒乍热,起坐无力,饮食无味。用黄纸五张,东南四十步送之大吉。
初二日病者:东南方得之,是家乡之老鬼作病。初头疼口乱不宁鬼作病,热多冷少,肢无力,呕吐不止。用白纸五张,向东南方三十步送之。即愈。
初三日病者:正北得之,是家亲作崇。初害头疼,乍寒乍热不宁,饮食不进。用黄钱五张,向正北二十步送之,大吉。
初四日病者:东北得之,病者手足沉重,头疼狂乱不宁,饮食呕吐。用黄钱五张,向东北五十步送之,大吉。
初五日病者:东北得之,此病是石榴鬼作崇。乍寒乍热,呕吐不止,其鬼在床头坐,用黄钱五张,东北五十步送之,即安。
初六日的病:正东得之,树神使黄头鬼作崇。四肢沉重,霍乱不宁,遍身疼痛,鬼在卧床、衣服上坐。用白钱五张向正东四十步送之,大吉。
初七日病者:东南得之,土地家神使老母鬼作崇。呕逆寒热,手足沉重,其鬼在卧床东坐北,用白钱五张,向东南三十步送之,大吉。
初八日病者:东北得之,土地使妇人作崇,膝脚疼痛,四肢无力,乍寒乍热,饮食不思。用黄钱五张东北方二十步送之大吉。
初九日病者:正南得之,亲少年妇人鬼。其病呕吐,四肢无力,手足沉重,坐卧不安。用白钱五张向正北三十步送之即安。
初十日病者:正东得之,其病先轻后重,手足如打,头痛心恍惚,乍寒乍热不思饮食。用白钱五张向正东方四十步 送之即安。
初十一日病者,正北得之,抂死妇人鬼作崇,上热下寒,呕吐酸水,沉重,不思饮食。用黄钱五张向西南方四十步送之大吉。
初十二日病者,东北得之,土地家亲作崇。先轻后重,呕吐不宁,起卧不安,四肢寒冷。用白钱五张向东北方三十步送之即安。
初十三日病者,东北得之,亲男子少亡鬼与人作崇。其病霍乱,恍惚不宁,饮食无味。用黄钱五张向正北五十步送之大吉。
初十四日病者,正东得之,家神引鬼作崇。手足冷,霍乱坐卧不安,饮食无味。用白钱五张向东南方三十步送之即安。
初十五日病者,正南得之,水火二神做病。寒热沉重,呕吐心乱,不思饮食,鬼在床头坐。用白钱五张向正南方三十步送之即安。
初十六日病者,西南得之,家亲鬼自作崇。头痛,在病人身上坐,乍寒乍热,四肢沉重。用黄钱三张,向西南四十步送之,大吉。
初十七日病者,正西得之,少年女子鬼做崇。其病头疼,手足如火,坐卧不宁,寒热不分。用黄钱五张,向正西三十步送之,即安。
初十八日病者,西南得之,借物吃食上得之,乍寒乍热,霍乱不安,饮食无味,鬼在床上东南坐。用白钱五张,向西南四十步送之,大吉。
初十九日病者,正北得之,抂死妇人鬼做崇。上热下冷,呕吐酸水,沉重不思饮食。用黄钱五张,西南三十步送之,大吉。
初二十日病者,正东北得之,土地使家亲做崇。先轻后重,呕吐不宁,起卧不安,四肢无力。用白钱五张,东北五十步送之,大吉。
初二十一日病者,东北得之,家亲少年男鬼做崇,其病霍乱恍惚不宁,坐卧不安,饮食无味。用黄钱五张,正北方四十 步送之,大吉。
初二十二日病者,正东得之,井神引鬼兵做崇。手足皆冷,霍乱不宁,坐卧不安,饮食无味。用黄钱五张,东南方三十步送之,大吉。
初二十三日病者,正南得之,西冲五道山神侠客死鬼做崇。睡卧不安,肚疼霍乱,饮食无味。用白钱五张,西南四十步送之,大吉。
初二十四日病者,西南得之,因将老母不葬鬼做崇。四肢沉重,寒热呕逆。用黄钱五张,东南方五十步送之,即安。
初二十五日病者,正西得之,金神使老子鬼做崇。头重身沉,不思饮食,其鬼在卧处坐。用白钱七张,正西方四十步送之,大吉。
初二十六日病者,西北得之,北方火神使和尚家亲鬼做崇。头疼恍惚不宁,鬼在背脊上坐。用黄钱五张,西北五十步送之大吉。
初二十七日病者,正东得之,东方神使小男子不合鬼做病。头疼狂乱,乍寒乍热,呕吐恶心。用黄钱三张,正东方三十步送之大吉。
初二十八日病者,正北得之,金神使家室小女子鬼做病。头疼发热,起坐不安,不思饮食。用白钱五张,正西方四十步送之大吉。
初二十九日病者,东南得之,土地使家亲做病。头疼沉重,乍寒乍热,饮食无味,鬼在西南器物上坐。用白钱七张,东南方三十步送之大吉。
初三十日病者,东北得之,山神使男子鬼做病,头疼脑痛,恍惚不宁,不思饮食。用黄钱五张,西北方四十步送之大吉。
生病判断吉凶 用用什么书
没有什么书是可以查询的,因为这的科学依据目前没有书籍详细说明。
生病,汉语词语,读音shēng bìng,意思是得病。
吉凶,读音jí xiōng,汉语词语,《周易》中的名词。泛指自然界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