蓍草算卦过程,蓍草占卜怎么看卦象
易经中蓍草怎么占卜?
50根蓍草先取出一根,象太极 然后随机分成两半 象两仪 然后左手拿出其中一堆蓍草中的一颗 把剩下的 四个一组分开最后剩下几个一同放在左手上 再把另一堆蓍草也按四个一组分开 最后剩几个 一并拿在左手上 以此类推分八次 得出完整的挂
传统易经蓍草揲蓍筮法演示讲解
50根蓍草先取出一根,象天。再随意分成两份,放在左右手中。十有八变,最后余下的是卦数。1、五十取一,把一前置,寓意太极生阴阳。
2、四十九随意 两分左右手,生两仪 ,右堆取一,成 天 地 人。
把“取一” 夹在 尾指 无名指之间。依次“以四为一揲” 取余数 “揲之以四象四时” (如最后没剩余取四根) 汇集于之前尾指无名指夹住的那一根当中。 (第一次 汇集数字一定是 5 9 根) (第二次、第三次 汇集数字一定是 4 8 根) “ 演变三次,三变得一爻,共十八变,六爻成一卦。” 由下至上推演写数:6 7 8 9( 6 8阴 7 9阳)
6 9 是 老阴 老阳,为变爻,推演本卦与之卦
3、本卦与变卦 解卦
六爻不变, 本卦 卦象 解一爻变,看本卦 变爻 爻辞 解
二爻变,看本卦 变爻 爻辞 解 (本卦上爻为主 本卦下爻 为辅)
三爻变,本卦卦象 结合 变卦卦象 综合考虑 解 。 (本卦卦象卦辞为主,变卦卦象卦辞为辅)
四爻变,看变卦的两个 不变爻 爻辞 解 (不变爻 下爻为主 上爻为辅 )
五爻变,看变卦之中 不变爻 爻辞 解
六爻变,看变卦 的 卦象卦辞 解 (乾坤两卦时,乾卦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坤卦用六:利,永贞。)
易学体系里预测方法有很多,比如六爻,八字,六壬,梅花心易,奇门遁甲,面相手相,紫微斗数,铁板神数,天罡称骨等等。方法虽多,但无论怎么变都运用的同一原理就是阴阳五行理论,基础知识都是干支、八卦、六十四卦等,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古老的的占卜方法是龟卜,然后是蓍草,诗经中有云:“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这里要把卜、筮分清。一般能用乌龟算卦的都是贵族阶级,贫民百姓算卦用蓍草,估计“草民”这个词的来源也与此有关。《周易》的《系辞传》原文记载了如何起卦的具体方法,尊重原文也是本人研究古文献的一贯做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虽然这段话是详细介绍蓍草占筮方法的,可连朱熹老爷子都说很难弄明白,我们只能以其通行版本来解释。而且,既然要占筮,就不得不先提一提占筮的仪轨问题。按古人的要求,一般认为前提条件是:“不动不占,无事不占,不诚不占”。也就是说,没事、或者事情没有变动的迹象不要随便占筮,心不够诚也不要占卦。而且同一件事不易反复占卜,一般3个月内对同一件事情不能占卜两次。
如果前提条件满足,确实需要占筮了,就得遵循《筮仪》的规定,这是朱熹老先生在《周易本义》卷首记载的:
择地洁处为蓍室,南户,置床室中央。床大约长五尺,广三尺,毋太近壁。蓍五十茎,韬以纁帛,贮以皂囊,纳之椟中,置于床北。椟以竹筒,或坚木,或布漆为之,圆径三寸,如蓍草之长,半为底,半为盖,下别为台函之,使不偃仆。设木格于椟南,居床二分之北。
格以横木板为之。高一尺,长竟床,当中为两大刻,相距一尺。大刻之西为三小刻,相距各五寸许,下施横足,侧立案上。置香炉一于格南,香合一于炉南,日炷香致敬。将筮,则洒扫拂拭,涤砚一,注水,及笔一、墨一、黄漆板一,于炉东,东上。筮者齐洁衣冠北面,盥手焚香致敬。齐,侧皆反。
筮者北面,见《仪礼》。若使人筮,则主人焚香毕,少退,北面立,筮者进立于床前少西,南向受命。主人直述所占之事,筮者许诺。主人右还西向立,筮者右还北向立。
两手奉椟盖,置于格南炉北,出蓍于椟,去囊解韬,置于椟东。合五十策,两手执之,薰于炉上。此后所用蓍策之数,其说并见《启蒙》。
命之曰:“假尔泰筮有常,假尔泰筮有常,某官姓名,今以某事云云,未知可否。爰质所疑于神于灵,吉凶得失,悔吝忧虞,惟尔有神,尚明告之。”
也就是说,最好是有专门的占筮房间和占筮台,蓍草要有专门的盒子(竹筒)装,而且有严格的尺寸要求。占筮之前要打扫干净,焚香,准备好笔墨纸砚,起卦前还要念一念祷告辞。这些都是表示对神灵的尊重和对占筮之事的庄重态度。一切准备妥当就要开始占筮了。<系辞>云: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於仂,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仂而后挂。
关于这段话的解释众说纷纭。推荐邵雍的揲蓍法解释。因为揲蓍法简单明了,能自圆其说,不牵强附会。具体过程如下:
1.取49根蓍草,随机分成左右两堆。两手各负责一堆。
2.从左手堆取一根夹在右手的小指缝。(只取左手堆一策,这是郭雍等的方法,象征天生人;朱熹等的方法只取右手堆一侧,象征人生于地;两种做法各有道理。我认为古人注重天人关系,所以倾向于郭雍的方法)
3.用右手每4根一次取左手堆剩余的蓍草,直到余下的蓍草数是1,2,3,4;然后,再用左手数右手堆的蓍草,也直到余下的蓍草数是1,2,3,4。左右两堆余下的蓍草数的和只能是4或8。不妨称这个和为余数和。
4.把第2步拿出的那根蓍草和左右两堆剩余的蓍草数放在一起,这样三部分的蓍草和只能是5和9。得到的这个和,也称为余数和。
5.重复1-4的过程三遍,得到三个余数和(千万注意,第二遍和第三遍不进行第4步,即不计算拿出的那根蓍草)。例如,5,4,4; 或者9,8,8;或者5,4,8等 (这就是所谓的归奇。朱熹等是每变都归奇,郭雍等是只有第一变归奇。变通遍。确切地说,朱熹认为拿出的那策叫仂,这里不做细分,总之是放在一起)
6 .定义得到的三个余数和的和为余策数。定义(49-余策和)为正策数。正策数除以4得到的商只可能是9(纯阳),6(纯阴),7(少阳),8(少阴),用这个商确定一爻。
7.重复1-6的过程6次(=18变),得6爻,就成了周易的一卦。
8。用此卦查卦辞。
过程解释如下: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大衍之数50,取49为用。因为只有用“四十九”根蓍草,过揲的余数才能是“三十六、三十二、二十八、二十四”, 以四揲之,才能够得到“九六七八”。由此推导出九为乾爻,三十六为乾策;六为坤爻,二十四为坤策。
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分而为二者,以四十九策分置左右,两手象两者,左手象天,右手象地,是象两仪也。‘挂一’者,挂犹悬也,于左手之中取一策悬于右手小指之间。‘象三’者,所挂之策所以象人而配天地,是象三才也。‘揲之以四’者,‘揲’,数之也,谓先置右手之策于一处,而以右手四、四而数左手之策,又置左手之策于一处,而以左手四、四而数右手之策也。‘象四时’者,皆以四数,是象四时也。” (揲 she 蛇音)
归奇於仂,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仂而后挂:“奇”是所挂之一,仂左右手之余策。归奇於仂象征历法中的闰年;一挂两揲两仂为五,故为“五岁”。再:两。象征五年之中两次闰月。
(注:蓍草又名一支蒿、蜈蚣草、蜈蚣蒿、飞天蜈蚣、锯草,大家大可不必往草丛里钻,用牙签替代即可)
周易蓍草占卜程序
都告诉你了 自己漫漫看 一个字看清楚
《关于蓍草占卦法的一个问题》
左手34指用右手每4根一次取左手堆剩余的蓍草,直到余下的蓍草数是1,2,3,4;然后,再用左手数右手堆的蓍草,也直到余下的蓍草数是1,2,3,4。左右两堆余下的蓍草数的和只能是4或8。
把第2步拿出的那根蓍草和左右两堆剩余的蓍草数放在一起,这样三部分的蓍草和只能是5和9。得到的这个和,也称为余数和。
重复1-4的过程三遍,得到三个余数和(千万注意,第二遍和第三遍不进行第4步,即不计算拿出的那根蓍草)。例如,5,4,4; 或者9,8,8;或者5,4,8等 (这就是所谓的归奇。朱熹等是每变都归奇,郭雍等是只有第一变归奇。变通遍。确切地说,朱熹认为拿出的那策叫仂,这里不做细分,总之是放在一起)
中国古人如何用蓍草进行占卜?
古人如何用蓍草进行占卦?看看专家的演示(下)
先用两手将参与演卦的四十九根蓍草茎任意一分为二,其中左手一份象“天”,右手一份象“地”。接着,从右手任取一根蓍草茎,置于左手小指间,用以象“人”。这样就形成天、地、人“三才”的格局。然后,以四根为一组,先用右手分数左手中的蓍草茎,再以左手分数右手中的蓍草茎。一组一组地分数完后,两手中的蓍草茎余数必有一定规律:左余一,则右余三;左余两,则右亦余两;左余三,则右余一;左余四,则右亦余四。这时,将左手所余蓍草茎置于左手中指与无名指间,右手所余蓍草茎置于左手食指与中指间。这样,左手指缝间的蓍草茎余数(包括一开始置于无名指与小指间象征“人”的那一根)非五即九,故去除余数后的蓍草茎数必为四十四或四十。到此为止,完成了蓍草演算的第一步,古称“第一变”。
“一变”之后,去除左手指缝间的余数,又将两手所持的四十四或四十根蓍草茎按“一变”的同样方法和顺序进行演算,即先将四十四或四十根蓍草茎合在一起,然后任意一分为二,并从右手中取出一根蓍草茎置于左手无名指与小指间,再用右手四四一组分数左手中的蓍草茎,然后用左手分数右手中的蓍草茎……。“二变”的结果,左余一右必余两,左余两右必余一,左余三右必余四,左余四右必余三,故两手余数之和非四即八,而两手所持蓍草总数或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
如法炮制,“三变”的结果,两手所持的蓍草茎总数或三十六,或三十二,或二十八,或二十四。然后以四相除,一爻的商数便显现出来:
36÷4=9
32÷4=8
28÷4=7
24÷4=6
根据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的原则,如果商数是“9”则是老阳之数即得阳爻“”;如果商数是“8”则是少阴之数即得阴爻“”;如果商数是“7”则是少阳之数即得阳爻“”;如果商数是“6”则是老阴之数即得阴爻“”。这样,经过三次演变,终于得到一个爻。一个卦共有六个爻,所以总共需要经过十八次的演算变化,将每爻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排列,才能得到一个卦。但是,“三变”之后得到一个爻,有时还要发生变化,即“变爻”。这就是:当商数为“9”或为“6”而成老阳或老阴,根据物极必反的规律,老阳变为阴爻,老阴变为阳爻,这样就会得到另一卦,称之为“之卦”。未变爻的原卦称为“本卦”。如果没有“变爻”出现,即六个爻的商数中没有“9”和“6”,那么就没有“之卦”。
这样,推演过程就全部结束,得到一个六爻“本卦”或加上一个“之卦”。以上介绍的这种占筮取卦方法即为后人所称“文王卦”或“六爻大课”。
然后,根据相应的推论规则对推演所成的卦进行推论(推理解释)。
易经‘蓍草占卦法’的问题
随心所欲,才能天人合一。就在你心念瞬间那一动念为准。现在易学在不断发扬光大,变易是易经发展的自然规律,没必要死板的采用当时因为物质条件不丰富的原因而采用这种目前看起来起卦不太方便的法门,其实你自己起心动念随便起2个数字就可以!变爻看时辰就ok了!所谓四营就是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四个环节。
(1)第一营:分而为二以象两。手握四十九根着草,心想占问的
事,把四十九根蓍草随机分成左右两部分而放在案前的左右两边,这叫
“分而为二以象两”。两就是两仪、天地,这象征“太极生两仪”,从
此分阴阳造化天地。这一步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最关键,要求意念专
注而不可杂念丛生,天人信息一沟通,就有希望从随机中见到必然了。
(2)第二营:挂一以象三。从左边那簇中取出一根蓍草,夹在左手
的四五指之间,这叫“挂一以象三”。“三”为三才,即天地人三才,
这象征继天地之后产生了人。
(3)第三营:揲之以四以象四时。揲(音she),这里是数的意思。将左右两簇蓍草分别以四根为一组来数,这叫“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即象征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
(4)第四营: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奇”
者,指零散的蓍草。“扐”指手指间。“五岁再闰”,按古代历法,五
年之中要有两个闰月。“再扐”,指把得出的两个余数,合到一起。
“而后挂”,指这一易宣告完毕,准备进行下一易。“归奇于扐以象
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整个意思是指两只手各拿一部分着草
经过四个四个地数,都必有一个余数,这个余数象征闰月,两个余数象
征五年中的两个闰月,左右两簇的零散之蓍草加在一起,不是四个,就
是八个,统统夹在左手的三四指之间,这样“大衍之数”即完成了一次
推演变化的过程。
蓍草用55根算卦怎么回事
那都是过时的了, 要提速了。哈哈《系辞》说:“极数知来之谓占”,既是通过揲蓍(she shi 二声、一声)的方法,尽天地大衍之数的演算来起卦,已推知事物。揲蓍的过程:“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以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
取蓍草50(或55)根,去一根(55根去六根)成大衍之数49(取天道不完美之意),再按上述方法。从55根蓍草里挑出六根,这六根是废的,正式算卦的时候用不上它。
这是古人的讲究,55是天数和地数之和,即(1+3+5+7+9)+(2+4+6+8+10)=55,这叫“大衍之数”。
注意啦,以上是前奏,下面是正式程序。
步骤一:将49根蓍草随机分成两堆,这叫“开天地”。
步骤二:从其中一堆里挑出一根蓍草,搁一边,这叫“分三才”。这一根挑出的蓍草象征出自“天才”或“地才”的“人才”。
步骤三:数数“天才”堆里有多少根蓍草,除以四,余数是几,就挑几根出来,搁一边,这叫“四营”,这个四象征“四季”。
——如果除尽了,没有余数呢?
——就当余数是四好了,挑四根蓍草出来,搁一边。
步骤四:数数“地才”堆里有多少根蓍草,除以四,余数是几,就挑几根出来,搁一边。操作跟步骤三完全一样。
步骤五:将两堆的余数和“人才”合起来,这叫“归奇”。
步骤六:将除去余数的两堆蓍草归拢。看,天地又汇合了,呵呵。
从步骤一到步骤六是一套完整的程序,专业术语叫“一变”。
将“一变”后归拢的蓍草再按照步骤一到步骤六重复一遍,即再次“开天地”、“分三才”、“四营”、“归奇”,最后归拢两堆蓍草。这叫“二变”。
再将“二变”后归拢的蓍草再按照步骤一到步骤六重复一遍,这叫“三变”。
“三变”后,快数数你的蓍草堆还剩多少根吧。一定是24、28、32、36这四个数字中的一个。
——啊?我数出来的结果怎么是27?
——操作有误,重头再算。
然后,将“三变”后的得数除以四,得到6、7、8、9这四个数字中的一个。
如果得到6,6是阴数,请在纸上画“--”,表示“阴爻”,旁边注明“老阴”;
如果得到7,7是阳数,请在纸上画“—— ”,表示“阳爻”,旁边注明“少阳”;
如果得到8,8是阴数,请在纸上画“--”,表示“阴爻”,旁边注明“少阴”;
如果得到9,9是阳数,请在纸上画“—— ”,表示“阳爻”,旁边注明“老阳”。
OK,你终于得到了一“爻”。一个完整的“卦”是由“六爻”组成的,所以你还要重新集合49根蓍草再“三变”,再”三变“……直到“六爻”全部画出来。注意,后面一“爻”一定要像搭房子一样画在前面一“爻”的上方,方位错了,可就前功尽弃了。
数数看,你为了凑齐一卦“变”了多少次?三六一十八。呵呵,“女大十八变”就是这么来的,没想到吧?
三爻为一小卦,共有八种组合形式,是为“八卦”;六爻为一大卦,共有八八六十四种组合形式,是为“六十四卦”。你算的卦是六十四卦中的那一种呢?
假如算的六个数字先后是7、8、9、7、8、7,即“六爻”为少阳、少阴、老阳、少阳、少阴、少阳,记做:
——
--
——
——
--
——
下三爻(又叫内卦)是八卦里的“离卦”,上三爻(又叫外卦)还是八卦里的“离卦”,合起来称为“离上离下”,百度一下发现,“离上离下”就是六十四卦里的“离卦”。
好,现在可以翻开《易经》,找找“离卦”的卦辞了。
周易“分二、挂一、揲四、归奇”的筮法具体是怎么操作的?
周易的卦本来就是两两相重而配成六十四卦每一个重卦都是两个单卦组成--周易“<系辞>云: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於仂,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仂而后挂。关于这段话的解释众说纷纭。推荐邵雍的揲蓍法解释。因为揲蓍法简单明了,能自圆其说,不牵强附会。具体过程如下: 1.取49根蓍草,随机分成左右两堆。两手各负责一堆。 2.从左手堆取一根夹在右手的小指缝。(只取左手堆一策,这是郭雍等的方法,象征天生人;朱熹等的方法只取右手堆一侧,象征人生于地;两种做法各有道理。我认为古人注重天人关系,所以倾向于郭雍的方法) 3.用右手每4根一次取左手堆剩余的蓍草,直到余下的蓍草数是1,2,3,4;然后,再用左手数右手堆的蓍草,也直到余下的蓍草数是1,2,3,4。左右两堆余下的蓍草数的和只能是4或8。不妨称这个和为余数和。 4.把第2步拿出的那根蓍草和左右两堆剩余的蓍草数放在一起,这样三部分的蓍草和只能是5和9。得到的这个和,也称为余数和。 5.重复1-4的过程三遍,得到三个余数和(千万注意,第二遍和第三遍不进行第4步,即不计算拿出的那根蓍草)。例如,5,4,4; 或者9,8,8;或者5,4,8等 (这就是所谓的归奇。朱熹等是每变都归奇,郭雍等是只有第一变归奇。变通遍。确切地说,朱熹认为拿出的那策叫仂,这里不做细分,总之是放在一起) 6 .定义得到的三个余数和的和为余策数。定义(49-余策和)为正策数。正策数除以4得到的商只可能是9(纯阳),6(纯阴),7(少阳),8(少阴),用这个商确定一爻。 7.重复1-6的过程6次(=18变),得6爻,就成了周易的一卦。 8。用此卦查卦辞。 过程解释如下: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大衍之数50,取49为用。因为只有用“四十九”根蓍草,过揲的余数才能是“三十六、三十二、二十八、二十四”, 以四揲之,才能够得到“九六七八”。由此推导出九为乾爻,三十六为乾策;六为坤爻,二十四为坤策。 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分而为二者,以四十九策分置左右,两手象两者,左手象天,右手象地,是象两仪也。‘挂一’者,挂犹悬也,于左手之中取一策悬于右手小指之间。‘象三’者,所挂之策所以象人而配天地,是象三才也。‘揲之以四’者,‘揲’,数之也,谓先置右手之策于一处,而以右手四、四而数左手之策,又置左手之策于一处,而以左手四、四而数右手之策也。‘象四时’者,皆以四数,是象四时也。” (揲 she 蛇音) 归奇於仂,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仂而后挂:“奇”是所挂之一,仂左右手之余策。归奇於仂象征历法中的闰年;一挂两揲两仂为五,故为“五岁”。再:两。象征五年之中两次闰月。 (注:蓍草又名一支蒿、蜈蚣草、蜈蚣蒿、飞天蜈蚣、锯草,大家大可不必往草丛里钻,用牙签替代即可)周易蓍草占卜程序
八卦是怎样占卦的 具体的道具和步骤
占筮(算卦)前先把《易经》放在面前,把自己的疑难问题简明扼要得写在一张纸上,与《易经》放在一起,渐渐入定后便可以起卦了。以下是两种不同的占筮方法——
【占筮方法之一·筮草占筮法】
(一)用五十根蓍草,先抽去一根象征“太极”,始终不用,剩下四十九根信手分成两半,象征“两仪”,左右手各拿一半。
(二)从右手抽出一根,夹在左手小指与无名指之间,象征“三才”(天、地、人)中的“人”。
(三)放下右手所拿的蓍草,用右手数左手中的蓍草,四根数一次,剩下最后的余数又夹在左手无名指与中指之间,据说四根象征“四季”,而余数象征“闰月”。
(四)以左手数右手原来所拿的那一半蓍草,方法和上面一样,余下来的蓍草夹在左手中指与食指之间。这时,左手夹的蓍草合在一起,不是五根,就是九根,剩下的蓍草不是四十根就是四十四根。
(五)把那九或五根蓍草放在一边,剩下的四十或四十四根再分成两半放在左右手中,又从右手那把里抽出一根夹在左手小指和无名指之间,像上面所说的那样四根一次地数,数完左手那一把再数右手这一把,两次余下来的蓍草加上先夹在左手的一根,一定是四根或八根。这时,剩下的蓍草不是三十二、三十六根就是四十根。
(六)再如法操作一次,余数有形成八根或四根,去掉余数后,剩下的蓍草不是二十四、二十八、三十二根就是三十六根。
(七)以上三次分数蓍草,叫做“三变”。三变的结果有四种:二十四、二十八、三十二、三十六。这四个数分别是“四”的六、七、八、九倍,六为老阴,八为少阴,九为老阳,七为少阳。由此便得一爻。
(八)由于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所以要来六次,共十八变。到得出六爻而成一卦时,便可以到书中相应的卦中去体悟、揣测、解读了。
【占筮方法之二·钱币占筮法】
(一)取三枚硬币,将其扣在双手中摇动数次,然后投放在桌面上。背面为阳,正面为阴。投掷后的三枚钱币有四种组合——两正一反(少阳)、两反一正(少阴)、三反(老阳)、三正(老阴)
(二)投一次仅得一爻,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所以要来六次,到得出六爻而成一卦时,便可以到书中相应的卦中去体悟、揣测、解读了。你这个问法就有问题,八卦占卜的方法很多阿. 有用筮草的,有用铜钱的,还有什么都不用的. 用筮草的,是最传统的方法,主要是预测比较重大的事情,你可以在易经中找到答案, 用铜钱的叫六爻,你可以在网上找到好多这样的书. 什么都不用的有梅花易术,你去网上就能找到书,方法里面有. 我不是不给你步骤,主要是这里说不清楚.不如你自己看书呢
占筮为什么用蓍草?
草只有湵里城生长,移栽不活。周文王发明八卦时被关在湵里城(殷商国家监狱也是世界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国家监狱)所以用蓍草。
历史来源
《左传》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占筮,筮得某卦,便查阅《周易》该卦的卦爻辞,以此推侧所问之事的吉凶。《左传》、《国语》记载以《周易》卜问古凶的占例有二十余条。战国以来的《易传》,主要在论述《周易》哲理思想,但均是对卦爻辞的发挥及对筮法体例的阐释。
《系辞上》第九章详细介绍了大衍之数揲蓍法。《说卦》等传亦是对春秋以来筮法中取象和取义说的总结。汉代孟喜、京房等象数派易家利用《周易》讲阴阳变异,此后象数派在以象数解易的同时,逐步形成一套庞杂的术语体系。
使占筮之法趋以繁琐和多样性,并出现了诸如三国管辂、北宋邵雍等占卜大家,对此历代均有人持否定态度。孔子曾说:“不占而已矣。”(《论语·八佾》)又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论语·述而》)认为学易不必去占筮,易可以使人改过从善。荀子指出:“善为易者不占。”(《荀子·大略》)注重卦爻救育意义而不筮法成为儒家易的正统,义理派尤为排斥象数、占筮。今人则一般将占筮看作封建,参见”占筮派”、“占卜宗”条。
蓍草在中国古代占卜与外国中都扮演特殊道具,如何解释这巧合?还是说...
据书上记载是因为古人占卜时所用的道具不多,才用蓍草,后来,有了很多如香,钱币,等就改用更易看出占卜的道具了,此物应该还有秘密,我觉得越古老的占法,越准!占的事也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