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日事变一个女人的命运,属马女哪日出生最命好

重读杨开慧烈士的托孤信

一弟:亲爱的一弟!

我是一个弱者仍然是一个弱者!好像永远都不能强悍起来。我蜷伏着在世界的一个角落里,我颤栗而寂寞!在这个情景中,我无时无刻不在寻找我的依傍,你如【于】是乎在我的心田里,就占了一个地位。此外同居在一起的仁,秀,也和你一样——你们一排站在我的心田里!我常常默祷着:但愿这几个人莫再失散了呵!

我好像已经看见了死神——唉,它那冷酷严肃的面孔!说到死,本来,我并不惧怕,而且可以说是我欢喜的事。只有我的母亲和我的小孩呵,我有点可怜他们!而且这个情绪,缠扰得我非常利【厉】害——前晚竟使我半睡半醒的闹了一晚!我决定把他们——小孩们——托付你们,经济上只要他们的叔父长存,是不至于不管他们的,而且他们的叔父,是有很深的爱对于他们的。倘若真的失掉一个母亲,或者更加一个父亲,那不是一个叔父的爱,可以抵得住的,必须得你们各方面的爱护,方能在温暖的春天里自然地生长,而不至于受那狂风骤雨的侵袭!

这一个遗嘱样的信,你见了一定会怪我是发了神筋【经】病?不知何解,我总觉得我的颈项上,好像自死神那里飞起来一根毒蛇样的绳索,把我缠着,所以不能不早作预备!

杞忧堪嚎,书不尽意,祝你一切顺利!
这是杨开慧1929年3月写给她堂弟杨开明的一封信。文字情真意切,如泣如诉,充满无尽的思念和忧伤。写这封信时,她已经有一年多没有丈夫的音讯了。

1927年8月底,毛泽东告别妻儿,离开长沙去安源部署秋收起义,杨开慧则带着3个孩子到距长沙市110华里的板仓老家开展地下斗争。别后的日子,夫妻二人各自处于生死险境,彼此惦念牵挂,却难以取得联系。

9月8日,毛泽东途经浏阳张家坊时,被团防局的“清乡”队抓住。在被押送去处死的路上,他机智脱险,死里逃生。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10月,毛泽东带领队伍上了井冈山。

井冈山在板仓的东南面,仅数县之隔,却因“清乡”团的“铲共”活动而路途险恶。毛泽东上山后,用暗语给杨开慧写过一封信,说他出门后开始生意不好,现在好了,兴旺起来了。杨开慧收到信后激动万分,立即回信。然而,很快长沙到井冈山的秘密交通被敌人切断了。杨开慧曾多次寻找湖南省委,因省委数度被破坏和搬迁,一直联系不上。杨开慧只能从国民党的报纸上看到屡“剿”“朱毛”却总不成功的消息,既受鼓舞又很担心。

当时,长沙、武汉乃至全国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人和工农群众。1928年春,夏明翰、郭亮、向警予等相继被捕、遇难,国民党报纸上连篇累牍杀的报道。在井冈山上的毛泽东十分牵挂杨开慧的安危,他动员茅坪一个小店主吴福寿下山打听消息。吴福寿到了长沙,按地址没有找到杨开慧,听到的却是杨开慧已被敌人杀害的消息。吴福寿上山把这一消息告诉了毛泽东,毛泽东信以为真,悲痛万分。

而事实是,敌人来板仓捉拿杨开慧,但杨开慧提前得到消息躲了起来,在当地群众掩护下化险为夷。为了更好地保护杨开慧,当地群众刻意四下传播杨开慧已死,用以迷惑敌人视听。吴福寿并没有了解到实情。

1929年以后,杨开慧在板仓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她在3月7日的《国民日报》上看到朱德妻子萧奎联(伍若兰的化名)被杀后被挂头示众的消息,既震惊又愤怒。她对自己的前景很是忧虑,总觉得死亡如影随形。她把与毛泽东联系上的唯一希望寄托在堂弟杨开明身上。杨开明,即信中所称“一弟”,1926年加入中国,1927年5月马日事变后一直在安源工作,帮助组建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武装。1928年6月湖南省委迁到安源后,被任命为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书记,并被派往井冈山工作。1929年1月,杨开明由井冈山到上海,代表红四军前委向中共中央汇报。3月,杨开慧从亲戚那里得知杨开明到上海,立即提笔给他写信。

信中,她流露出作为女人软弱的一面,“我是一个弱者仍然是一个弱者!好像永远都不能强悍起来。我蜷伏着在世界的一个角落里,我颤栗而寂寞”。她把能联系上的亲人一弟、仁、秀当成最后的依傍,“仁”、“秀”指的是杨开慧的堂妹杨开仁和杨开秀。同时,她又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女子的坚定和勇敢:“说到死,本来,我并不惧怕,而且可以说是我欢喜的事。”当真切感到死神接近时,她最放心不下的是自己的3个孩子。此时岸英7岁,岸青6岁,最小的岸龙才2岁,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查,已改为杨姓。杨开慧无法想象,3个这么小的孩子找不到父亲又失去母亲将是多么孤苦无依!尽管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作为叔父,会给孩子们一些照顾(毛泽民当时在上海主持地下印刷厂,不时为失去生活来源的杨开慧母子寄些钱),可是在这样血腥动荡的环境下,一个叔父的爱怎能为孩子们抵挡“狂风骤雨的侵袭”,杨开慧请求开明、开仁、开秀等能在自己身后给予孩子们更多的爱护。她为弱小孩子的命运揪着心,她的语言万分恳切:“我总觉得我的颈项上,好像自死神那里飞起来一根毒蛇样的绳索,把我缠着,所以不能不早作预备!”

当时形势极为险恶,杨开慧收信和寄信都有被敌人发现的危险,她写好这封“遗嘱样的信”,却无法寄出,只好藏匿在故居老宅的墙缝中。

1929年1月后,毛泽东离开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他后来得到杨开慧还活着的消息,于11月写信给在上海的中央局常委李立三,说“开慧和岸英等我时常念及他们”,并询问杨开慧的通信地址。但是,在转战途中与受敌人严密监控的板仓联系谈何容易!他们还是没有联系上。

日子在思念中一天天过去,杨开慧强忍内心的苦楚,陪伴母亲,照料3个孩子,同时参加当地党组织会议,坚持做革命的宣传工作。她预料中的不幸终于在1930年10月24日降临。这天凌晨,国民党“清乡”团将板仓屋场团团围住,杨开慧在家中被捕。敌人连保姆和孩子也不放过,把杨开慧、毛岸英和保姆陈玉英一起押到长沙警备司令部。

带着孩子坐牢,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是多么大的折磨!

毛岸英小小年纪看到妈妈受苦伤心痛哭,杨开慧对儿子说:“学会坚强,永生永世跟党革命。妈妈永远爱你的爸爸,长大后你要听爸爸的话,要心疼他,孝顺他。你是哥哥要照顾好弟弟们……”

何键听了叛徒任卓宣(曾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的建议“杨开慧如能自首,胜过千万人自首”,表示只要杨开慧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关系即可自由。但杨开慧坚贞不屈,何键对她一点办法也没有。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从容走向刑场,英勇就义于浏阳门外识字岭,年仅29岁。一个多月后,噩耗传到瑞金。毛泽东极度悲伤,强抑内心悲痛,挥笔致函杨老夫人及杨开慧的亲属,沉痛地表示:“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并寄款为杨开慧修墓立碑。

杨开慧被杀害后10多天,毛岸英被舅舅杨开智从监狱接回。为了避免再被迫害,毛岸英与两个弟弟被送到上海,由叔父毛泽民安排进了“大同幼稚园”。后来,上海的党组织遭到破坏,岸龙夭折,岸英、岸青流落街头,过了很长一段“三毛”式的生活。

1950年,毛泽东在见到杨开慧的堂妹时,满怀深情地赞扬说:“你霞姐是有小孩子在身边英勇牺牲的,很难得!”在见到他们当年的保姆陈玉英时,毛泽东详细地询问了杨开慧被捕的经过和狱中情况,并说:“开慧是个好人哩!岸英是个好伢子哩!革命胜之不易,我家就牺牲了6个,有的全家都牺牲了。”1957年,毛泽东接到杨开慧的同窗好友李淑一怀念柳直荀烈士的一首词后,当即和了一首词,词曰:“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这是毛泽东对杨开慧的无限思念和深情礼赞。

1962年,当友人章士钊请教毛泽东该词中“骄杨”作何解释时,毛泽东说:“女子革命而丧其元(头),焉得不骄?”当我们重读这封托孤信的时候,就能够深深理解“骄杨”的含义。那美丽面容上流露出的坚定沉静气质,那柔弱身躯里迸发出的强大精神力量,永远令人敬佩、怀念。

杨贵妃真的逃到了日本吗?

自古英雄与美女的身后事,都要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在这口口相传的过程中,掩盖真相的“穿井得人”事件屡见不鲜,尽是“三人成虎”的虚构故事。杨贵妃东渡日本,就是不愿接受现实的日本人,自欺欺人的“妄想”!在众多史料的佐证下,杨贵妃在马嵬坡逝世是无可争议的,而她是怎么死的却众说纷纭。

杨贵妃剧照

杨贵妃东渡的传说虽是日本人虚构的,却并非无稽之谈,主要是受两部文学作品的影响,即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紫式部的《源氏物语》。

《长恨歌》中的“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字面意思是说:唐玄宗从四川返回长安的途中,在马嵬坡故地找不到杨玉环的尸身,这给日本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另外,又有诗句“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这说的是:唐玄宗派道士寻找杨玉环,在海上仙山寻得一个名叫太真的女子,与杨玉环很像。在日本人的理解中“海上仙山”就是日本,而“太真”则是杨玉环的法号。由此,就有杨玉环未死在马嵬坡而东渡到日本的联想。

白居易剧照

与白居易同时代的阿倍仲麻吕,是谴唐使的佼佼者。他把白居易的诗歌传到了日本,在当地落地生根。二百年后,一位叫紫式部的女子成为白居易的“粉丝”,她写了世界第一部小说《源氏物语》。在这部小说的开篇就反复引用过《长恨歌》的句子,随着《源氏物语》在日本的传播《长恨歌》更是被世人熟知。由此,杨玉环在日本民间越传越神,如今日本山口现留有杨贵妃墓和五轮塔,以及杨贵妃观音像。甚至,竟有日本人自称是杨玉环的后人。

阿倍仲麻吕剧照

我们几乎可以断定,日本的杨玉环后人是假的。因为,杨玉环与李瑁结婚五年没有子嗣,与唐玄宗生活十一年也没有子嗣,可想而知杨玉环应该是没有生育能力。另外,李瑁与韦氏婚后,子嗣众多记录史册的有五儿二女,这可以排除李瑁不能生育的可能。

参考资料:《新唐书》、《源氏物语》

这仅仅是民间传言罢了。

在历史记载中,安禄山发动叛乱,兵锋直指长安,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到了四川,在经过马嵬坡时,将士发生哗变,声称要处死杨贵妃和杨国忠,此后杨贵妃被赐死。不过,事后唐玄宗派人寻找杨贵妃的遗体,却并没有找到,这也为杨贵妃究竟有没有死埋下了悬念。

在众多的民间传说之中,对于杨贵妃的死,有很多种版本,其中一个版本便是杨贵妃并未死在马嵬坡,死在马嵬坡的只是她的替身,而她本人已经暗中逃到了日本,此后再未回到唐朝。

事实上,在今日本本州岛的向津具半岛上,的确有一座“杨贵妃墓”,而且据当地人传言,当年杨贵妃在一位大臣的帮助下,坐着小船来到了这里,由于在海上过于颠簸,杨贵妃水土不服,很快患上了重病,后来上岸之后不久就病逝了,村民们便将她埋葬在了这里,遥望大海的那一头。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日本的传奇女性山口百惠曾经在采访中公开表示自己就是杨贵妃的后人,也正因为如此,有不少人相信她就是杨贵妃的后人。

有意思的是,早年间还有一个日本人拿出族谱证明自己是杨贵妃的后人,这个日本人声称杨贵妃确实来到了日本,而且还在日本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唐玄宗还派过使者前来看望,杨贵妃不愿意回唐朝,于是只让使者带回了一只发簪。

当然,这些都仅仅是传言罢了。

杨贵妃在马嵬驿真的死了吗?

如果真的死了,人们当然要抒发对一介掌握不了自己命运弱女子的同情。安史之乱说到底是朝廷的事,是皇帝的事,是社会矛盾长期积累所致。将这一切责任让一个女子来承担,这是男权社会男人们的集体阳痿,于是,千百年来,为杨贵妃打抱不平者多之。

其实不用等太久,白居易就写了长诗《长恨歌》,里面有: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其中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看到没有,白居易说,安史之乱之后,玄宗派人去马嵬坡寻贵妃尸骨,根本墓穴是个空的。听说海上有蓬莱仙境,虚无缥缈间,或许贵妃早已远离红尘俗世,已登仙界。在这蓬莱仙山上,真的有一个人,名号就唤做太真,其美丽的肌肤和花容月貌或许就是贵妃。

白居易此诗距安史之乱并不遥远,这首诗也绝对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杨玉环用生命为安史之乱买了单,可清醒和善良的人们不买账,他们同情杨玉环,为她编撰出各种不死的传说很容易理解。

那么,杨玉环究竟死没死呢?会不会东渡大海到了日本呢?其实,三个证明,说贵妃没死可信度不大。

一、安史之乱爆发,叛军逼近京城,玄宗带着杨氏姐妹和杨国忠,还有皇子皇孙和少量的亲信大臣,在禁军的保护下仓皇西逃。这些个天潢贵胄从未吃过这样的苦,禁军们其实也一样,何曾如此窝囊过?加上杨国忠等外戚平时威风耍过了头,一路疲于奔命,连吃的东西都没有。禁军先是就将怨气撒向了他,斩杨国忠成为禁军保护皇帝的第一个条件,此时的玄宗没有办法,先是斩杀杨国忠和贵妃的姐姐,这是禁军已经将安史之乱的罪过加在杨家人头上,他们继而提出杀贵妃的要求,面对有可能的军队哗变,唐玄宗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赐死杨贵妃。杨玉环在最后一次礼佛后,自缢于马嵬驿。

军队提出了要求,皇帝执行完,禁军也是要检验的,所以,玄宗在生死存亡之间,选择了牺牲他最爱的女人杨玉环,连皇帝都保护不了自己的女人,这种特殊的情境下,又有谁能做得了偷天换日的事呢?何况面对情绪激动有哗变可能的禁军。杨贵妃死的消息不实,禁军不可能罢休。

二、就算是万分之一的可能说贵妃侥幸没有死,或者起死回生,或者被人顶替。她要想东渡日本,差不多是一个完不成的任务。唐朝有一个和尚鉴真东渡日本,前后花费十一年,经历了多次失败才最后成功。山河破碎之际,有谁有这么大的本事能将她安全地送往日本呢?

三、安史之乱之后,玄宗保住了性命,却没能保住皇位,太子登基,他不得已只有做他的太上皇。玄宗对杨贵妃念念不忘,派人到马嵬驿寻当年埋葬贵妃的坟墓,寻找者只带回了贵妃随身佩戴的一枚铜制香囊,尸骨早已归化于泥土。玄宗见到此物,不禁泪流满面,至此郁郁寡欢,晚年深陷思念贵妃的情绪里。玄宗的悲伤也证明了杨贵妃根本不可能还存活于世。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的男尊女卑,统治阶级却往往将自己的无能推向女人,说红颜祸水、说因为女人,君王从此不早朝。总之,女人不拥有权力,却要承担国家责任,想来十分的滑稽。

人民毕竟是朴素的,尽管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朴素的价值观促使大家不愿意看到一个美丽又无辜的生命就这样牺牲,希望用自己美好的想象给美好一个出路,也是安慰所有人的心灵吧!

从正史上说,杨贵妃在马崽坡被唐玄宗赐死,就地掩埋在马崽坡。

但有一种说法称,杨贵妃和当时一个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关系很好,非常受他尊敬,于是在唐玄宗的贴身太监高力士和阿倍仲麻吕的秘密安排下,被赐死的是一个婢女,而真正的杨贵妃则由阿倍仲麻吕护送,一路渡海来到日本。

在日本的杨贵妃受到当时天皇的热情欢迎,因回唐无望,日本天皇将杨贵妃赐给同阿倍仲麻吕一同的遣唐使藤原刷雄。

关于杨贵妃东渡日本的传说,白居易著名的《长恨歌》中也有记载。

因当时日本对唐文化的推崇,杨贵妃在日本很受人尊重,后来她在日本开枝散叶,成为日本的祖先的一脉。

至今,在日本仍有关于杨贵妃的美好传说。

其实,杨贵妃东渡日本的说法是否属实,至今莫衷一是。但以当时马崽坡事件的实际情况来看,杨贵妃东渡日本的可操作性是值得怀疑的。

首先,马崽坡兵变是唐玄宗在逃难途中的临时事件,事情的发展在一瞬之间,外有唐军围困,怎么可能有时间安排和操作这样一件周密之事。

当时虽然日本和大唐已通使节,但航海远行受天气、季节、风向等的影响很大,抛开杨贵妃能不能离开马崽坡的围困,单从航海的角度考虑,即使登上日本船,也不见得能平安到达日本。

《长恨歌》对杨贵妃东渡日本的情节,也明显有幻想的成分,是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美好纯洁爱情噶然截止的遗憾结局的一种美好愿望。

杨贵妃能逃到日本去,那是很多杨贵妃粉一厢情愿的臆测而已。

在马嵬坡事变之中,所谓“六军不发无奈何,婉转蛾眉马前死”。在同为唐代诗人的白居易《长恨歌》里,明确说出了杨贵妃是被玄宗赐死。既然是“婉转蛾眉马前死”,哪来的东渡日本?

之所以产生“杨贵妃逃去了日本”之说,很大程度上就是被现代的影视剧情节所迷惑。

唐玄宗从四川回京后,成了太上皇,此时真的算得上物是人非。当时的杨贵妃已经一去不复返,下令赐死杨贵妃的三郎玄宗,此时也不再是皇帝。极大的地位落差之下,满怀郁闷的唐玄宗,想起了汉武帝会李夫人之说,也招来一个“方士”,试图以通神之术,以寻觅曾经的爱侣。

殊不知,唐玄宗之所以对杨贵妃念念不忘,我们倒不如认为,那是他对自己皇位的惦记而已。杨贵妃在日,自己是皇帝,何等威风?现在虽然还有个太上皇的称号,但境遇之悬殊,实在让他痛心疾首。

据说这个方士也“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在我国的传统里,人死之后,要不就成了仙,要不就下了地狱,但这两处地方都无法找到杨贵妃。也就暗示了,马嵬坡前,唐玄宗赐死她的“不正确性”了。

最后还是在“忽闻海上有仙山”而找到杨贵妃。或许,这就是后世传言杨贵妃跑到了日本的起源。

毕竟,在古代,日本被叫做扶桑,后来的东瀛。和我们神话传说里的“海上仙山”有点方位上的类似。于是便托词,说杨贵妃当年并没有自缢而死,而是被人偷偷救了出去,并漂流到了日本。

要知道,以唐代时期的航运技术,个人行为想要东渡日本,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唯有集体力量才能实现。比如日本排出的遣唐使之类,跟随而来的留学生,也都不是一个两个人的事情。


从艺术的角度看,杨贵妃没有死在马嵬坡而是去了日本,似乎给唐玄宗留下一线念想,也多了救赎的机会。但从事实衡量出发。当时三军哗变之下,杨贵妃本来就是唐玄宗推出来平息众怒的替罪羊,岂能成为漏网之鱼?

杨贵妃真的逃到了日本吗?

日本民间有关于杨贵妃没有死,还逃到了日本的传说,其实这完全是站不住脚,属于无稽之谈,那是日本人幻想出来的好事,只能是当笑话听一听就好了,稍稍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杨贵妃死于马嵬驿。无论是的正史,还是后世的文人,那都是写过这段历史;晚唐诗人李商隐的《马嵬》写得很清楚,里面就有这么两句:“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可见杨贵妃在当时是死了,晚唐距离杨贵妃生活的时代比较近,所以李商隐的诗很有说服力。

天宝十五年(756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当时的唐玄宗带着一班大臣,还有杨贵妃怆惶出逃,准备去四川躲避战乱,当他们逃往马嵬驿,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兴平一带,身边的将士哗变,认为是杨贵妃祸国殃民,最终唐玄宗听从了高力士的劝言,力求自何,生不由己以三尽白绫赐死了杨贵妃。

当然后世还有很多关于杨贵妃死亡的传说,例如被乱军打死说,死佛堂,还有吞金而亡,最为搞笑的还是日本,现在还弄了一个杨贵妃雕像,认为她逃往了日本,应当说这是完全不可能。日本人之所以会这么认为,大概也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当时的日本由于非常喜欢白居易的诗《长恨歌》,读过之后非常的喜欢,自然而然也就喜欢杨贵妃,最终才有了逃往日本一说。

最后总结:无论是《新唐诗》,还是《旧唐诗》里,那都有过明确的记载,所以杨贵妃写于马嵬驿,那是板上钉钉的事,不会再有另外的可能性,至少那个时候唐玄宗都自身难保,不可能保全的了杨贵妃。

贺英的人物生平

贺英,原名贺民英,1886年农历4月14日(公历5月17日)生于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
贺英兄弟姊妹7人,她居长,下有4个妹妹,两个弟弟。长弟贺文常(即贺龙),次弟贺文掌。这样的家庭环境,促使她从小就帮助父母排忧解难,养成了勤劳勇敢、开朗倔强的性格。贺英小时候没有机会读书,到了六七岁便开始帮助做家务劳动。她在姊妹兄弟中威信很高,谁若互相打闹,惹事生非,旁人只要说一声“我向大姐告状去!”大家立即停止活动,鸦雀无声了。
贺英长到十三四岁,按照旧时代的习俗应当包脚了。可是,她敢于反对封建礼教,坚决不肯包。族内一些婶娘们责备道:“女儿家,伸出一双大脚板,不怕别人笑话!”贺英指着那些小脚女人嘲笑道:“你们包成二指宽的尖尖脚,走路一扭一扭的,小心踩死蚂蚁!”婶娘们讨了个没趣,只好又寻到她的父母说:“养女不教,一双大脚,疯疯癫癫,成什么体统?”父母听后叹口气,对贺英说:“香姑,你还是包脚吧,免得人家笑话。”贺英理直气壮地说:“不值得!一个人活在世上,不在脚板大小,要看她的路子走得正不正。我们穷苦人家,把脚包得尖尖的,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长起嘴巴靠谁养?”
父母听女儿说得在理,也就再没逼她包脚了。贺英一天天长大,到了十六七岁,挖地积肥,踩田除草,样样农活都是一把好手。
洪家关是一个英雄的集镇。从明清以来,农民被逼得多次吃大户,攻衙门,反抗封建统治的残酷压迫。他们组织“光棍会”,团结一些敢作敢为的好汉,共同对付贪官污吏。男人们耍刀习武,玩枪使棒,她往往邀几个女伴在旁边观看,有时还向一些老年人学些基本动作。 1906年冬天,贺英20岁,同表兄谷绩庭拜天地成婚。谷绩庭又名谷虎,身材高大,好交游,守信用,讲义气,是“光棍会”的龙头大哥。湘鄂川黔边界的崇山峻岭、街道码头,到处有他的朋友。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弄了好几十条枪,在四周都是悬岩绝壁的鱼鳞寨修屋筑堡,竖起一面打富济贫的旗帜,不少贫苦农民兄弟投奔他的大旗下当兵。他的队伍发展到300多人、200多枝枪,以鱼鳞寨为根据地。有时驻扎县城,有时转战到相邻的大庸、慈利、在鸟峰、石门、龙山、永顺边界,在湘西很有影响。
民国五年(1916年),支持长弟贺龙杀死桑植县大劣绅朱海珊,赶走知县陈慕功,推举慈利会党首领卓晓初出任桑植县长;民国十一年,丈夫谷积庭被军阀陈渠珍诱杀,贺英拿起丈夫的枪,率云景寨众兄弟,抗官府,杀豪绅,指挥武装斗争;民国十五年夏,贺英联络桑植县民军文南甫、李云清、刘玉偕等部攻克桑植县城,赶走县长马策,驱逐驻军团长肖善堂,城内各界人士送“万民伞”欢迎贺英进城。
民国十七年春,贺龙、周逸群、卢冬生等受中共中央指派到湘鄂西开展武装斗争,贺英率领部属1000人参加“洪家关聚义”;工农革命军进攻桑植县城失利后,贺英一面掩护工农革命军家属,一面联络桑(植)鹤(峰)边界白果垭、罗峪、红土坪等地亲族旧部接应工农革命军,她率少数武装到桑鹤边界大山中活动。
9月,工农革命军在石门受挫,贺龙率部退桑鹤边休整,处境艰难;贺英倾尽积蓄,多方筹措,亲自带游击队到堰垭,给工农革命军送棉花、棉布、银元、子弹,并向贺龙建议:“队伍要伍,不伍不行”。贺龙接受建议。
民国十八年1月,鹤峰县苏维埃政权建立,次年春,红四军东下洪湖,贺英游击队驻守桑鹤边割耳台,负责湘鄂边苏区部分军事领导工作,亲自安置红军伤病员和家属;9月,鹤峰县五里区农民协会领导人彭兴周叛变,在五里南村杀害县委特派员和鹤峰游击大队长等19人,贺英闻讯亲率鹤峰县游击大队姚伯超部,配合独立团前往五里平叛,恢复革命政权;12月,四川土著武装甘占元、张轩等部3000余人,被四川军阀刘湘追击,进入鹤峰边境。贺英受湘鄂边鹤峰中心县委委派,到奇峰关争取甘占元加入红军,同时写信给贺龙通报甘部情况,又亲自率领游击队引导甘部向鹤峰五里坪地区转移,保证红二军团顺利收编甘部。
1922年农历九月重阳节那天,驻防桑植县洪家关的一个姓满的连长送来请帖,请谷绩庭下山赴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满连长将谷绩庭杀死在鸦片床上。
噩耗传来,贺英只差哭倒过去。回忆两年前的5月,父亲贺仕道为了支持大儿子贺龙扩大武装,带着小儿子出外筹运军火,父子俩被人暗算,如今丈夫又遭毒手,她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 鸟无头不飞,羊无头不走。一支队伍哪能没有首领?把谷绩庭掩埋后,弟兄们像掉了魂似的。
贺英见弟兄们精神不振,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开始考虑这支队伍的命运。解散吧,但武器交给谁?这些武器都是弟兄们用鲜血换来的。各地的实力派都急着想来夺这批武器。再说,已当旅长的弟弟贺龙远在川东涪陵一带,要是家乡没有一支队伍作后盾,乡亲们要吃多大的苦头啊!要是弟兄们不敢把打富济贫的旗帜高高举起来,谁来领头?她把排连以上的骨干招到议事厅开会,大家一致拥戴她当司令。 自从民国以来,全国军阀混战,你争我夺,闹得乌烟瘴气。桑植没有什么大军阀,却出现许多称雄割据的“草头王”,什么“八大诸侯”、“四大鳌鱼”,有的三五条枪,有的十多条枪,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厮杀不断,流血不止。贺英作为一个女流之辈,带领一支队伍,要在这乱世中立住脚跟,真是不容易。她经常带兵打仗,有时一天打几仗。
1926年夏天,贺龙被任命为第九军第一师师长,从铜仁开始北伐,这时贺英联合地方武装贺廉元、李云卿、谷志龙等部,驱走县长,进驻县城,各界人士送“万民伞”、“欢迎贺司令进城”。贺英进城后,部队纪律严明,街上秩序很好,深受群众拥护。
1927年4月,风云突变,蒋介石在上海制造“四·一二”大屠杀。贺英带着妹妹贺满姑和几个随员到了武汉贺龙处。贺龙担心大姐第一次到大都市不熟悉都市生活,特地叫女兵张月圆跟随大姐身边。贺英在武汉住了一段时间,接触了周逸群这样的人,也同倾向国民党左派的贺龙的参谋长陈图南打过交道,更看到复杂的形势,她对贺龙说:“蒋介石、汪精卫这些人都靠不住,你现在人马多,气候大,但脑子要清醒一点,记住‘兵败如山崩’这句成语。我得回去稳住后方那支队伍,一旦你在外面碰到难题,也才有条退路。”贺龙劝她多住一段时间,她硬是要走,贺龙送了她一些枪枝弹药,并叫张月圆随她一起回湘西。
贺英带着随员刚回桑植不久,湖南就发生“马日事变”,国民党反动派到处追捕、屠杀和工农群众。形势一天比一天紧张,特别是到了1927年秋天,听说贺龙参加南昌暴动,并担任了总指挥,国民党反动派对洪家关更不留情了。
1927年10月,陈策勋调集600多人枪围剿贺英,扬言“不抓到贺英不收兵”。贺英骑着一匹大白马,指挥弟兄们边走边打,成天在枪林弹雨中过日子。龚莲香和张月圆各人手里握着短枪,总是跟随她左右。他们从桑植城边绕道慈利边界的官地坪(解放后划归桑植县),进入湖北鹤峰地区,29天打了32仗,有时一天一仗,甚至一天打几仗。 贺英率部在堰垭住了一段时间,又经过走马坪,进入外婆家乡——鹤峰县的王家河,在割耳台一带隐蔽下来。
这里山高林密,到了冬天,山上一尺多厚的雪,气候相当寒冷。吃饭靠老百姓送包谷子,吃菜靠弟兄们上山打猎,挖野菜。生活艰苦,贺英同大家不怕,最难受的是荒无人烟,与世隔绝,听不到贺龙的消息。贺英常说,以前之所以在桑植能站住脚,主要是有贺龙的大旗在外面飘扬,一旦大树倒了,便没有立足之地。
贺英多次派人化装下山,到处打听贺龙的消息。听说贺龙从上海到了洪湖,她非常高兴。她把队伍拉出山,回到桑植县,一面同敌人打仗周旋,一面等候贺龙回家乡。 好容易等到1928年3月,贺英率部正和反动派杀得难解难分,突然得到天大的喜讯:贺龙回来了。
贺英带着随行人员回到了洪家关。她同贺龙、周逸群、贺锦斋等领导人见面握手时,激动得流出了眼泪。贺龙笑着说:“大姐,我们回来了你应当高兴,你干嘛要哭?”贺英用手绢擦着眼泪说:“我太想你们了,这是高兴得流泪啊。”贺龙又告诉她:“大姐,我们现在是了。”贺英连连点头:“好,好,好。”她在武汉时就接触过周逸群,听他宣传过的主张,她对一直有好印象。
贺英把她的武器和主要人马都交给了贺龙,她身边只留了一些短枪和20多个弟兄打游击。她有时神出鬼没地出现在某个地方,骑着大白马,身挎双枪,公开和一些地方武装头目谈判;有时提个篮子,化装成卖针线的小贩,串乡走寨,突然出现在大户人家的小姐房里,通过小姐的引见会见某地的团防老爷;有时化装成割牛草、扯猪草的农妇,攀岩越涧,钻进深山,深入绿林好汉的窝子,通过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规劝好汉们改邪归正,投奔贺龙。她这时身边经常只带着龚莲香和张月圆。
贺英协助贺龙工作,经过一个多月发动群众,收编旧军队,集合3000多人马,成立工农革命军,贺龙任军长,黄鳌任参谋长,贺锦斋任师长。湘鄂边根据地初创,工农革命军尚未站稳脚跟,就遭到敌人疯狂进攻。1928年7月,贺龙率领工农革命军前往石门、澧县、松滋一带打游击,桑植只留下一些地方工作人员和游击队坚持斗争。主力部队一走,地方团防、土豪劣绅、流氓地痞等统统都活动起来,他们疯狂屠杀员和红军家属。贺英这时是游击队的领导人,在公开场合大家都叫她“司令”,平时一般都称她“香大姐”。她带着游击队活动在桑植的罗峪、龙潭坪、四门岩,鹤峰的堰垭、柘平、太平、割耳台等地,发动群众,联系一些地方武装,巧妙地同敌人周旋。 农历八月的一天,贺英率领游击队从鹤峰开过来,在桑植罗峪一带打游击。这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敌人轻易进不来,群众基础也比较好。贺英同农民一起做工夫,有时上山“赶场”,不容易暴露目标。只是消息闭塞,很难同外界取得联系。
她陆续派出一些侦察人员,化装成老百姓到处打听情况,他们回来说了一些不好的消息。
比如贺龙部队在石门一带受挫,特别是参谋长黄鳌、师长贺锦斋先后阵亡,南京、长沙的报纸大吹大擂,说什么“消灭共军干将”、“斩断贺龙两只臂膀”等,消息传到县里,剿共头子陈策勋得意忘形,更加不择手段地镇压革命。贺英的一个远房弟媳汤小妹和亲妹妹贺满姑都被敌人杀害了。
就在这时,贺龙率领的主力部队也陷入了极端困难时期。他们在石门一带打游击,几次受挫,全军只剩下200多人,70多条枪,从南北墩退到桑植与鹤峰交界的堰垭一带大山上坚持斗争。国民党军队姜文舟一个团600余人,步步为营,层层封锁,对红军实行残酷围剿。
贺龙将部队化整为零,转战于崇山峻岭之间。由于敌人的围剿日益加剧,增加了红军的困难,日不能归屋,夜不能成寐,仅一个多月时间,就转移了23个地方。特别是到了冬天,战士们还穿着单衣,寒风怒号,白雪纷飞,大家冷得直打哆嗦。穿深山,住岩洞,没有粮食,只好吃树皮,啃草根,过着非人的生活。红军越是困难,敌人越是缩小包围圈,扬言“不把红军打死在深山,也要困死在深山”。贺英得到贺龙被围困深山的消息,把部下召集到一起,商议解救办法,大家一致表示要长途奔袭,支援主力部队。
于是,他们采取以往惯用的长途奔袭的办法,到40里外的沙道沟一带打了几家土豪,弄了不少银元、布匹、棉花、腊肉、粮食之类的东西,用骡马和人力运着往堰垭大山送去。在堰垭贺龙见了她们,非常激动,说:“香大姐雪里送炭,解决了大问题。”贺英还建议道:“老躲在深山里不是办法,队伍‘要伍’,‘不伍’不成队伍。”贺龙与同志们都表示接受贺英的建议。贺英同兄弟们在堰垭住了两天,依旧回到了割耳台。不久,贺龙得到指示,将部队进行整编,加强思想工作,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他们将部队拉出堰垭,经沙道沟到咸丰县的黑洞,智取汪家营,夺得不少枪支。接着奇袭建始城,镇压了建始县长,在邬阳关收编了陈宗瑜神兵。1929年春解放鹤峰县城,5月解放桑植县城。红军日益扩大,根据地日益巩固。
1930年7月,贺龙率主力红军东下洪湖,与周逸群、段德昌等同志领导的红六军在湖北公安会师,根据中央指示,成立红二军团。从此,山区和湖区连成一片,湘鄂西根据地空前发展。
1932年秋,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实行残酷围剿。主力红军这时远在洪湖,湘鄂边苏区遭到国民党正规部队和团防武装的残酷摧残。10月的一天,沙道沟的团防匡超然、张焕然带领100多人包围割耳台,贺英只好率部转移,隐蔽在石家河的硝洞里。敌人扑了空,转一圈走了。游击队在洞里没有东西吃,得派人出去打给养。大家都争着出去。最后由贺英点到张月圆和几个机灵的青年人出去。他们这次上了敌人的当,没料到敌人转一圈走了,没过好久,一个回马枪杀回来,把女兵张月圆抓住了。张月圆被抓住后,敌人严刑拷打,要她供出贺英的下落。张月圆吃尽苦头,始终守口如瓶,没供出一个字。她知道贺英、徐焕然、廖汉生、向连生、肖银之、向楚汉等人都隐蔽在洞里,敌人要是知道他们的下落,将会一网打尽。她宁愿牺牲自己的性命,也不出卖一个好同志。 1933年5月5日这天晚上,贺英他们驻扎洞柘湾,由于叛徒许黄生的告密,团防队长覃福斋、神兵头子吴大坤、保长申海青带领300多人把他们团团包围了,敌人先打死哨兵唐佑清,然后用密集的子弹向屋里扫射。
贺英正在睡觉,听到枪响连衣服都来不及穿好就从床上抄起枪来和敌人展开了激战。贺英镇定地拔出双枪从窗口向攻上来的敌人射出两串子弹,把敌人打得缩回了竹林里。她命令一班精强力壮的队员守住大门,叫二妹贺戊妹带领伤病员和家属,掩护他们迅速从后门撤退。
贺戊妹手握短枪带领着这些伤残老弱的人们冲出后门隐蔽地向外突围,她为了掩护大家安全撤退,向敌人连续进行射击,打得敌人不敢拢来,伤员和家属得以撤了下去。但她的腰部中了一弹,不幸负伤了,她顽强地紧捂住伤口继续战斗,子弹很快就用尽了。戊妹抽出大刀和扑上来的敌人展开了肉搏。在砍倒数名敌军后,终因寡不敌众,臀部被刺刀刺伤,接着肋下和小腹被数把刺刀攒刺,血流如注,昏迷在地。
这时,贺英正在前门双手紧握双枪,带领游击队员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战斗,突然一颗子弹打在了她的大腿上,她“咕咚”一声倒在地上。徐涣然为她包扎,只见她健壮的右腿血流如注,子弹在雪白的大腿肚子上穿了一个黑乎乎的洞。徐涣然解下腰带,在贺英的大腿根部扎紧,然后用白布包扎好她大腿的伤口,背上她正要走,一颗子弹擦伤贺英的肋下,射中徐涣的肩膀,背不动了,只好把她放下来。贺英一边让徐涣然先走,一边继续还击,急切地说:“这时刻我怎么能离开战斗岗位,我掩护,你们赶快突围!”她不顾伤痛继续坚持战斗。“砰砰砰”、“咣咣”枪弹声响成一片。
战斗在激烈地进行,队员们的伤亡在不断地增加,贺龙的两个外甥也都负了伤,贺英的伤口在剧烈地疼痛,血在不停地从伤口往外流,她咬紧牙关,鼓励战友:“坚持就是胜利,天亮我们的人就会赶来的。”她顽强地同游击队员一道英勇地阻击敌人,使敌人不能前进。渐渐地东方透出了鱼肚白色,她知道附近的游击队、赤卫队闻到枪声会赶来救援的。
正在这时,两颗子弹击中了贺英的腹部。一颗击中击中肚脐左侧,另一颗射入小肚子。小腹部的一颗是炸子,贺英的下腹部被炸开了一个洞,肠子顿时流出来一尺多长。贺英明白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她镇定的托住自己流出来肠子,将其塞回腹中。然后一边叫人用一尺宽的白布把自己负伤的肚子紧紧缠起来,一边把自贺满姑牺牲后一直跟随着自己的八岁的外甥向轩叫过来,强忍着伤口的剧痛将两把枪递给向轩说到:“四姥,莫哭,快去找红军,找大舅去,报……仇……”然后命令徐涣然等人撤退。
向轩接过枪,含着泪水和徐涣然等人一起撤退了。
贺英见众人撤退,她又端起枪来和敌人厮杀。时间一点点过去,她腹部缠着的雪白的绷带已经完全被鲜血浸透,她的意识逐渐模糊起来。突然,敌人射来的一颗子弹击中了香大姐的胸部,射穿了她的心脏。她永远地倒下去了,她把一切都献给了这里的人民。
覃福斋终于带人冲进场屋,只见贺英凤眼圆睁,背靠墙壁坐在血泊中,手中仍然持着双枪。慑于贺英的威名,竟然没人敢上前查看。覃福斋命人对贺英的尸体又放了一排枪,见贺英全无反应,这才确定贺英的确断气了。
覃福斋下令将贺英的尸体和重伤昏迷的贺戊妹抬去县城领赏。走到村外一块水田里,突然听到身后洞长塆喊杀连天,原来徐涣然带着增援的赤卫队赶回来了。情急之下,覃福斋一刀砍下贺英的头颅提在手里,又割下贺戊妹的首级将其杀害,然后命人将两女的四肢砍下,十来个团丁每人各扛一节尸块,加快速度,逃了回去;徐涣然等人重夺洞长塆却不见了贺英姐妹的尸体,第二天敌人发布告示,声称已经将“巨匪贺仙姑等人击毙正法”,贺英姐妹的头颅,被肢解的四肢和赤裸的躯干被悬挂在四门示众。
得知大姐贺英、二姐贺戊妹英勇牺牲,还惨遭分尸示众,贺龙心如刀绞,恳求贺炳炎去收尸,他说:“你带点钱去,总还剩得有点骨头渣渣吧,收拾一下。”
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收拢了烈士的遗体,缝合起来入殓安葬,解放后,烈士的遗骨被迁葬到了烈士陵园。

卢德铭:元帅级别,22岁牺牲,毛主席痛惜喊道:“还我总指挥”


1927年9月25日,毛主席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萍乡芦溪遭到国民党军队袭击。为掩护主力部队撤离,总指挥卢德铭率部参战,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2岁。

毛主席痛惜不已,悲叹道:“还我卢德铭(总指挥)!给我3个师也不换!”有人说,如果卢德铭不牺牲,1955年授衔很可能为元帅军衔。

这种说法没有夸大的嫌疑。如果卢德铭顺利上了井冈山,他很可能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早期军事一把手,所以成为元帅不是没有可能。


事实上,卢德铭的才能早已被人所认可。国父孙中山就说过,“革命需要大批有为青年,大家要以卢德铭为楷模。”毛主席后来也高度评价:“德铭同志为革命保留了火种,他是一名出色的军事指挥员,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卢德铭的传奇故事值得后人铭记。

卢德铭,1905年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县双石乡狮子湾。和他红军早期将帅出身贫寒不同,卢德铭家境比较富裕。1921年,卢德铭考入成都公学。在“五四运动”浪潮的影响下,卢德铭开始阅读进步书刊,包括《共产主义》、《马克思传》等,逐步接受共产主义思想。

卢德铭开始关心国家民族命运,他对军阀混战和帝国主义入侵大为不满。卢德铭认为:“要列强,铲除军阀,只有靠枪杆子的实力才行。”靠枪杆子意味着需要军队,意味着需要参军。


当时中国读书人参军的最好方式,就是报考黄埔军校。1924年初,卢德铭在报纸上看到广州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大喜过望,他立即返乡向父亲提出报考黄埔军校。

父母一脸不高兴,他希望儿子能读书成才,长大后走上仕途或者经商之道,立刻就否决了儿子报考黄埔军校的要求。卢德铭不甘心,他和父亲彻夜长谈,把自己为何投笔从戎的原因详细向父亲一一道来。

看到儿子说到渴望改变国家面貌时那双火热的双眼,父亲最终同意卢德铭去广州。由于路途遥远,卢德铭来到广州时错过了考期。卢德铭通过九牛二虎之力,加上老乡、同盟会员李筱亭的推荐,终于见到了孙中山。

如此年轻就有报国热情,孙中山很欣赏,当即出题考察,卢德铭立即作答,答卷文章慷慨陈词,激情飞扬。孙中山看后赞不绝口,于是破格批准进入黄埔军校二期辎重兵队插队学习。


这是一个难得学习机会,卢德铭非常珍惜,同年他加入了中共。卢德铭军事科目极其出色,对于活动也很热情,几乎参加了军校里举行了每一次活动,尤其喜欢当众演讲。

作为黄埔军校最优秀的学员,无论蒋介石,还是总教官何应钦对卢德铭都赞赏有加。何应钦说:“这个卢德铭,文武兼备,将来会是一个将才。”聂荣臻后来回忆时说:“卢德铭同志在黄埔军校时,就是员,表现比较好,这是肯定的。”

何应钦和聂荣臻都没说错,卢德铭确实是一位将才,可惜他如同一颗耀眼的流星,一生太短暂了。

1925年1月15日,国民发布《东征宣言》,正式向陈炯明宣战。卢德铭在东征学生军中担任侦探长,他率领60名学生军参加战斗,多次化装进入敌人内部侦查重要敌情,有力地支持了主力部队作战。

1925年11月,卢德铭因表现突出,调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2营4连连长。次年5月,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部队,向湖南挺进。6月初,独立团在湖南安仁县城以北的渌田镇遭遇敌人。


卢德铭率部一马当先,犹如猛虎下山击溃进攻的敌人,还主动发起进攻,消灭的残敌。卢德铭一战成名,受到叶挺的大加赞赏。卢德铭的奇迹还在继续,在之后的平江、汀泗桥、贺胜桥等战斗中,他战功赫赫,也由此被提拔为第一营营长。

举个例子,汀泗桥战役进行地非常激烈。卢德铭也是九死一生,他在家书中写道:“这场战役歼灭很多敌人,但是我们的伤亡也不少。我们的营长曹渊同志也在这次战役中牺牲了。当他受了重伤时,我去扶着他,他向我说,德铭同志,我已无救了,请你不要管我。为了革命,你带着同志们冲啊!”

此时的卢德铭只有21岁,所以当时有诗赞曰:“血战两桥敌胆惊,四连直捣武昌城。铁军个个英雄汉,多次冲锋有德铭!

吴佩孚接连失败后,退回武汉,企图以长江之险加上武汉坚固城墙阻击敌人。吴佩孚愿望再次落后,武汉被顺利攻下。攻克武汉后,叶挺独立团被改编为第24师第73团,卢德铭担任参谋长。


1927年5月21日,长沙“马日事变”爆发,这次事变的真相是湖南地区的农民运动蓬勃发展,使得国民党反动派大为仇恨。事变后,湖南被白色恐怖笼罩。反动派在长沙、常德、溆浦、湘潭、湘乡、浏阳、衡阳等地进行血腥大屠杀。

据不完全统计,“马日事变”仅半个月时间,湖南一省会遭到屠杀的人员就达到了1万人以上。6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在武昌成立警卫团,卢德铭受命担任团长。目睹大量屠杀事件,卢德铭深感肩上责任重大。

当时上级党组织决定将湖南工作的一些骨干力量秘密转移到武汉,卢德铭利用职务之便将一些人员安排在警卫团各级干部,这为保存有生力量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当时警卫团的领导机构中下面这几人都是员,团长卢德铭、指导员辛焕文、参谋长韩浚、团副余洒度(兼营长)、范树德(兼任辎重队长),而且营、连、排干部三分之一也是党员。

面对蒋介石等人的反革命行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决定发动南昌起义,时间定在1927年8月1日。

8月1日凌晨1点,警卫团几乎同时接到两封紧急电报,一封署名是准备发动南昌起义的同志,让他火速前往南昌参加起义;一封来自九江的张发奎,要求卢德铭率警卫团立即到九江待命。


这两封电报都非同小可,参谋长韩浚立即找到卢德铭、指导员辛焕文,三人商议后决定立即响应南昌起义。问题是行军路线的选择问题,如果坐船先去九江,再去南昌的话,警卫团很危险,张发奎可是在九江。

如果直接去南昌,路程太遥远了,可能赶不上起义。这可如何是好?卢德铭沉思很久,他说:“我们先利用张发奎的调令率部坐船到黄颡口(今黄石市)上岸,再取道到南昌。”这个决策非常重要,避免了警卫团在九江被缴械,为后来的秋收起义保住了一个团的兵力和武器装备。

8月2日,警卫团从武汉登船出发。南昌起义是赶不上了,但卢德铭率部抵达奉新县城时才得知南昌起义部队已经南下。如果继续南下去追,危险万分。警卫团何去何从?卢德铭等人决定改变行军路线,就在此时夏曦(时任湖南省委负责人)派人来到警卫团。


卢德铭得知南昌起义部队损失严重,严重缺乏指挥将领。夏曦建议卢德铭、辛焕文、韩浚三人火速前往南昌起义部队指挥战斗。卢德铭也深感事态严峻,三人表示服从组织安排。离开前,三人作出安排:

警卫团立即转移到湘鄂赣边界修水县休整待命,并由警卫团团副兼1营营长余洒度暂时行使指挥权。选择修水县是三人深思熟虑的地方,这里位于三不管地带,便于部队隐藏。

余洒度率部立即出发,途中遇到平江工农义勇队,于是结伴而行,8月12日抵达修水县。8月20日,苏先骏率领的浏阳工农义勇队到达铜鼓,立即与余洒度、余贲民取得联系。


三支部队立即在修水召开会议,决定必须要统一军事指挥权。大家一致决定,将警卫团改为第1团,苏先骏部改为第3团,余贲民部则分补两团。为了隐藏目标,决定对外将部队改称江西省防军暂编第1师,余洒度任师长、余贲民任副师长,钟文璋任师参谋长兼第1团团长,苏先骏任第3团团长。

8月下旬,湖南省委成立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担任秋收起义的领导机构。9月初,毛主席来到安源传达“八七会议”精神。

在安源张家湾召开了军事会议,当得知警卫团、平江浏阳工农义勇队的行动及去向后,毛主席非常高兴,决定立即回合驻修水、铜鼓和安源的武装一起,兵分三路向长沙进军。

毛主席向中共中央建议:“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我们应高高打出的旗子”,主张“立刻坚决地树起红旗号召革命”,迅速建立工农兵政权。这一建议得到中央的采纳。


继续说卢德铭。离开警卫团后,卢德铭、辛焕文和韩浚三人返回武汉寻找党组织。向警予请示中央后,决定卢德铭返回原来部队,并参加秋收起义,担任起义部队总指挥。

秋收起义准备期间,决定以江西省防军暂编第1师为基础,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其建制不变,警卫团还是第1团。卢德铭当时还是一个身份,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委员,毛主席担任前敌委员会书记。

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可是很快遭到失败。起义部队原计划攻下长沙,因敌我力量悬殊,很快失败。接下来该怎么走?师长余洒度坚持继续攻打长沙,毛主席提出不同意见。卢德铭支持毛主席的主张,取消攻打长沙,转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进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在文家市决策会议上,卢德铭站在毛主席一边,他说:“毛委员的意见我完全赞成,现在我们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缘,如果继续攻打长沙,很可能我们会全军覆没。向井冈山进军这是一个正确的决策,有利于扭转不利局面。


1927年9月25日,秋收起义军向井冈山进发。起义部队的行军安排是这样的:毛主席在先头部队,卢德铭、余洒度随师部居中,苏先骏第3团担任最后面的警卫工作。起义军经过江西萍乡芦溪山口岩时,遭到敌人伏击。

战斗打响时,先头部队已经通过山口岩,但是第3团还在敌人的包围圈中。危急关头,为掩护部队突围,卢德铭率领一个连兵力来回穿插阻击敌人,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2岁。

卢德铭的英勇举动为主力突围赢得了时间,当毛主席得知卢德铭牺牲噩耗后,无比悲痛,他朝着天空悲叹:“还我卢德铭,还我总指挥!”当毛主席看到卢德铭遗体后,不顾脚伤,向其深深鞠了三个躬。


卢德铭的未婚妻名叫颜瑞琴,两人10岁时定了娃娃亲,由于两人相隔较远,一直没有成亲。颜瑞琴30多岁才结婚,丈夫在10多年去世后她再也未嫁。

颜瑞琴一直等着卢德铭,直到上世纪70年代她才得知未婚夫早已牺牲。当看到黄埔军校学生的集体照时,颜瑞琴一眼就认出了卢德铭。等了50多年,等到了却是未婚夫牺牲的消息,颜瑞琴悲痛欲绝。

1982年,卢德铭牺牲地、上埠镇山口岩村修建了“卢德铭烈士陵园”。2009年,卢德铭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仅以此文纪念卢德铭烈士,这位22岁的天才将领,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今天幸福来之不易,铭记先烈,奋勇前行。

李贞:从童养媳到开国首位女将军,一生3次婚姻,遗嘱感动世人

李贞,从无知童养媳到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革命与婚姻相互交缠,在血与火交融的戎马生涯中,李贞曾三次结婚,两次失子,一生历经坎坷,她的信条贯彻了她的一生:人生在世,事业为重,一息尚存,绝不放松。

1908年1月,李贞出生在湖南浏阳县,一个十分重男轻女的贫苦农民家庭。李贞出生时,家里已经有了5个姐姐,在怀李贞时,她的父母都寄予厚望,希望是个男孩,可惜,还是个女孩。李贞6岁那,她的父亲因为收成不好,压力太大,再加上又没有儿子继承香火,郁郁而终。家中的顶梁柱倒塌,生活的重担都落在李贞母亲肩上,但一个乡野农妇,哪养得起那么多人,为了不让女儿们饿死,只能把女儿一个个送出去当童养媳。李贞当然也不例外,她被送去做了古家儿子古天顺的童养媳,说是童养媳,其实跟丫鬟没两样,在古家的那些日子里,李贞每天起早贪黑的干活,洗衣、做饭、打扫,什么都做,还古天顺和她婆婆还是一个不如意就是破口大骂、拳打脚踢。

1924年,16岁的李贞与20岁的古天顺举行了婚礼。由于长期承受着古家的虐待,李贞对古家怀有一种难以化解的敌意,对古天顺也是如此,虽然表面顺从,但内心却毫无爱情可言。有一次,李贞上山砍柴,突然就下起了倾盆大雨,待她把柴抗回家时,全身上下已经湿透了,和从水里捞出来的没两样。与此同时,古家其他人业从田里劳作回来,同样被雨淋湿了。但因为没有干衣服换,婆婆就开始责骂李贞偷懒,没有把衣服洗出来。

李贞实在是忍不了了,生气地回嘴:“我上山砍柴去了,哪有时间洗衣服呢?”古天顺见她竟然敢跟母亲顶嘴,抄起一根棍子就朝她头上劈下来,古天顺的粗暴行为,使李贞伤心透了。她对自己的未来感到非常绝望,天大地大,自己却没有一个容身之处,与其早晚被古家活活打死,不如自己先解决了自己!于是,李贞穿着一身湿衣服,直接跑去河边了,还是邻居看见把她救了过来。

1926年春天,革命组织来到李贞的家乡,四处宣传进步思想,还成立了一个妇女解放协会。刚满18不久的李贞知道后,直觉告诉她,这会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于是李贞急急忙忙跑到组织的宣传处,希望报名加入组织。童养媳出身的李贞就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也开启她的思想解放之路。

同年10月,北伐军进入浏阳,由群众组织的各种公开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李贞则带头,率领着妇女们做军鞋、搞宣传、筹兵粮,成了永和地区小有名气的女革命者,这时的她已然脱胎换骨,犹如新生。不久,她便因出色的表现被选为永和区妇联委员。

1927年3月,李贞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思想境界更上了一层楼。在李贞不断成长的时候,她丈夫古天顺的思想却依然愚昧、无知。李贞好几次动员他参加革命,都被他骂走了。于是,里贞干脆直接住到永和区上,一连十几天甚至一个多月不回家,这使得本来就很脆弱的夫妻关系变得更加名存实亡了。

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之后,湖南立刻发生了“马日事变”。李贞被国民党通缉,告示贴满了整个永和街。胆小怕事的古家被吓坏了,十分害怕李贞拖累了古家,反复申明李贞早就和古家断了关系,并急忙给李贞母亲送去了休书。当时李贞正躲在母亲家屋后的深山里,送饭的母亲把这件事告诉她时,李贞不如释重负地笑了,她高兴自己摆脱了封建婚姻的桎梏,终于可以完全自由地投身于革命之中。

1927年10月,王首道、张启龙等党员奉中共湖南省委的指示来到溯阳东乡,目的是早日重建组织。抵达目的地后,二人迅速联系上了李贞同志,短暂的商榷后,迅速组建起了中共浏东游击队,并由李贞担任委员长。

张启龙生于1900年,和李贞是老乡,都是永和人,曾任中共永和区委书记。对于这个年轻有为的同乡领导,李贞一直十分崇拜,并在日常的工作相处中,逐渐由敬生爱,但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儿女情长必须排在革命奋斗之下,因此她一直将感情藏在心底。其实,张启龙也早注意到了干劲十足的李贞,不过考虑到他们的上下级关系,加上也不清楚李贞的心意,张启龙也没有向李贞表达过自己的感情。这时,一场特殊的战斗促成了他俩的婚姻。

1928年5月,张启龙受上级指示去到湘东开会,途中经过一个叫观音塘的地方时,被反动团的团丁抓住了。大家迅速商量营救方案,因为观音塘对婚事的监查最为放松,最后选定以假扮迎亲的方式来麻 痹敌人,出其不意,救出张启龙。李贞是“新娘”的最佳人选,坐在花轿里蓄势待发。

“迎亲队伍”过卡后,便直直往团防局走去,一到门口,“轿夫”们突然停下,从花轿里取出枪,哨兵挺进大门。“新娘”李贞也麻利地跳出花轿,连头饰也顾不得取下,提着枪就和队员们一起冲进团防局。这时,游击队长李石雄也带着另一部分游击队员从外面攻打过来,大家里应外合,很快就打跑了团防武装,从牢里救出了张启龙。同志们早就看出张启龙和李贞之间的感情,等着他们的好消息,无奈他们一直没有进一步的发展,此时便顺势挑破了两人的窗户纸,对张启龙开起了玩笑:“ 你这次得救,可要好好感谢新娘子李贞咧! ”“要怎么感谢呢?”张启龙问。

有人便说:“当然是让她做一次真正的新娘子咯!”张启龙望着披红戴冠、满脸通红的李贞,迟疑了下,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心意,望向了李贞,李贞羞涩地点了点头。几天后,他们在游击队里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他们这段传奇又浪漫的婚姻,至今在浏阳一带广为流传。

1929年初,李贞怀孕了,这对任何一对恩爱的夫妻来说,都是一件难得的大喜事,李贞和张启龙也不例外。然而,残酷的战争很快扼杀了他们的喜悦。一天,李贞带领的游击队员与敌人在一个叫拾捌折的地方发生了遭遇战。他们与敌人周旋了两天两夜,但是双方的人数实在是差距太大了,李贞和仅剩的4个战友被敌人们逼上了祖师崖的山头。

5个人完全丧失了战斗力,重重合围的敌人又步步紧逼,身后是几步之遥的悬崖,面临这样的死局,李贞决定赌一把,对战友们喊道: “我们决不能让敌人抓活的!是员就跟着我往下跳!” 说完便率先转身往悬崖上跳去!所有战友都跟着李贞一样奋不顾身地跳了下去!这次跳崖,三人牺牲,李贞和另一名战友侥幸落到树上,活了下来。

但李贞四个月的孩子在猛烈的撞击下流产了。不久,李贞离开游击队去地方任职,先后担任洲阳县苏维埃妇女部长、中共平江县委军事部长兼妇委书记等职。张启龙则调任中共湘东特委书记。他们成了湘鄂赣苏区一对著名的革命夫妻。

1933年,党内“左”倾错误日益严重,牵连者众多,张启龙被冠以“阶级异己分子”,被秘密关押。李贞作为张启龙的妻子,要么马上和张启龙离婚,要么划清界限;要么和张启龙一起连坐。李贞怎么可能在危难时刻抛弃心爱的丈夫,张启龙为了不牵连李贞,主动提出离婚,在监狱中签了离婚协议。

李贞接到判离通知后,伤心地大哭了一场,多次到保卫局申诉,请求保持他们的夫妻关系,但遭到了无情地拒绝。一对革命爱侣就这样被“左”倾错误路线生生拆散了。离婚后的李贞,被派到瑞金党校学习。

1934年,李贞重回湘赣苏区任职,担任红六军团组织部部长,不久,甘泗淇从苏联留学回国,受党组织委派来湘赣苏区红六军团任党代表、部主任,与组织部长李贞在一起工作。 两个人互相接触的机会多了,对彼此的了解也逐渐加深,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语言,两颗心也靠得越来越近了。

但李贞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低,还结过两次婚,肯定配不上留学归来的甘泗淇。最后还是在红二军总指挥贺龙任弼时夫人陈琮英的撮合下,在长征即将开始的时候,由贺龙亲自主婚喜结良缘。

长中,战斗频繁,气候极端,供应紧张,漫长而艰难,此时恰逢李贞的第二次怀孕,组织上考虑到这些情况,决定让怀孕的李贞就地留下,等孩子生下再说,但李贞坚决不同意,誓要随部队继续前进。

长中,为精简机关,军团组织部只留下三个干部,人员少,工作量大,李贞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很快,听到消息的甘泗淇也赶来了。由于战斗需要,甘泗淇和李贞虽都在长中,但两个人带领着不同的部队分开行动。

长中李贞挺着大肚子,吃尽了苦,而甘泗淇的工作既要指挥战斗,还要做部队的工作,根本无暇照顾李贞。只有一次李贞病倒,得了伤寒病时,在贺龙和任弼时的“命令”下,甘泗淇才得以赶到李贞身边。部队过草地时,李贞已怀孕7个多月,恰恰在这最艰苦难走的时候,李贞早产了。

这个时候,大人吃树皮都不一定能过活,更别说一个刚出生的小婴儿了,没多久,这可怜的小生命便夭折了。孩子的打击,产后的虚弱,伤病的侵袭,使李贞高烧不退,常常昏迷不醒。这时候,甘泗淇只要有机会,就会想方设法地来照顾她。

李贞骑不了马,甘泗淇就背着她走。战友们还为李贞做了副担架抬着,甘泗淇很受感动,只要他在,必定会抬起承重最多的那一头,说什么都不肯换人休息。患难与共的夫妻二人就这样,相互扶持着,一路到了陕北。

到抗日战争爆发后,在组织的安排下,李贞告别前线,急流勇退,在担任起了后方的宣传工作,同时担任妇女干部学校校长,而甘泗淇也没闲着,一直奋战在抗日前线。解放战争时期,甘泗淇任部主任,李贞也因为工作的调动,调到甘泗淇所在的西北野战军,任部秘书长,后来他们并肩作战,一起参加了解放大两北的一系列战役。

1955年9月,中国人民实行军衔制,甘泗淇、李贞一同走进中南海怀仁堂,接受周恩来总理的授衔。甘泗淇授予上将军衔,李贞授予少将军衔,周总理亲自为李贞授衔,并对李贞说:“祝贺你,李贞同志,你是我们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与甘泗淇也是唯一一对‘夫妻将星’啊!”从此,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了第一个女将军和第一对将军夫妇。

1964年2月5日,甘泗淇60岁大寿刚过两个月,便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匆匆离开了相依为命30年的妻子李贞。1980年,经党中央、中央军委批准,李贞的级别定在大军区副职级。可是,李贞仍住在原来的,空荡荡的,没有一间像样的家具房子里,每回节假日亲友战友们过来探望,会客的小厅基本上就会挤得坐不下,身边人都觉得以她的功勋与身份不应该住在这么破旧狭小的老房子里。

可李贞却不这么认为,她语重心长地说:“这样的房子有什么不好的,有个住处就很好了,要搞清楚自己的位置,只有置身于群众之中,就永远不会脱离群众嘛!”最后,还是国家出面,好说歹说总算将她迁入了居住环境相对舒适的干部楼房。

1990年3月11日,李贞走完了她光辉的一生。李贞没有自己的孩子,却先后不断收养了20多个烈士遗孤,孩子们在她的精心呵护下长大,为她送终,却在为她整理遗物时发现,除了4枚记录着她辉煌而荣耀过去的勋章外,李贞可以说是“一贫如洗”——4把用了15年仍舍不得扔掉的旧藤椅、1只用了整整40年不肯更换的行军箱、1台用了14年的“雪花”牌单门电冰箱、1.1万元人民币和战争年代留下的2根小金条。

即使是这样,李贞还是选择将所剩不多的积蓄做了如下安排——1根金条捐至浏阳县,也就是自己的家乡报答其养育恩德,另1根则捐给丈夫的家乡宁乡县,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其余存款一分为二,一部分捐赠北京市少年宫,一部分作为自己的党费上交。看着李贞的遗物清单,临走前还在为了党和人民着想,尽最后所能地去多帮,在场的人无不感慨万千。

李贞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人民、;离去时,留下的依旧只有对党、孩子、丈夫、家乡的爱。人生在世,事业为重,一息尚存,绝不放松!李贞,不愧是开国第一女将军!

属马女几月出生最好命 女性属马几月出生最好

导读:在很多时候属马女生就是个超级外向而且还特别热情的人,虽然看起来属马女生似乎没有什么很让人难以接受的缺点,但是一旦你和她们熟悉了之后就会慢慢发现她们的缺点到底是什么了,那么下面就随着我一起去看看属马女几月出生最好命?女性属马几月出生最好?

属马女几月出生最好命

九月

九月出生的属马人不善言辞,他们在生活中都是尽量保持沉默的。虽然有的人会觉得这样的他们很无趣,但是正是因为他们的沉默,有时候反而是给他们很大的帮助。因为他们从来不会去对别人的事情指手画脚的,他们能够得到别人很大的信任,所以从没有人会想要坑属马人。

女性属马几月出生最好

一月份

出生在一月份的属马女性主观意识强,为人固执,因此只要她们自己决定的事情,任何人也无法轻易改变,们的亲人和父母都拿她们没有办法。一月份的属马的女性是一个很理性的人,而且她们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也会谨慎选择发展方向。在事业方面,属马女性比较孤傲,和同事关系有些紧张,不过她们压根不会放在眼里,因为她们的眼里只有工作,办事效率是很高的。她们工作出色,能按时做好任务,给上司很好的印象。她们的心胸比较宽广,即使遇到困难,也一样的洒脱。

四月份

出生在四月份的属马女性是典型的浪漫主义者,喜欢过浪漫的人生。她们往往不喜欢太现代化的东西,喜欢听古风音乐,还会利用闲暇时间看一些古代诗词,天生自带文艺的范。对于爱情,她们更是抱着抱有美好的憧憬,对物质生活反而不太重视,更加追求和对方精神世界的共鸣,想找一个精神上的伴侣。她认为钱财这东西只要两个人一起努力总会有的,但相爱的人不能错过。四月份的属马的女性比较单纯,因为她们的阅历很少,因此在进入了社会之后应该小心一些,不要轻易相信别人。

十月份

出生在十月份的属马女性为人谨慎,只要和陌生人相处,她们的内心就会时刻充满防备。出生在这个月的属马女性内心比较粗野,向往自由,很不喜欢受到束缚,而且也不愿按照常人的习惯来生活,不愿规规矩矩的上班,只想着好好的疯狂一下,好好感受世界的美好。她们的责任心很强,因此她们对于家庭是很上心的,会为了家庭放弃很多事情,甚至是事业发展。但是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还是不会丢失自己的事业。

属马女一生的命好不好

属马的女人做事情通常能够善始善终,往往常年好运不断。感情方面,一旦认真投入了,就会奋不顾身。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做法,让人觉得很好相处。但是对于不喜欢的人属马女人很难留有情面。建议珍惜幸福,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好运。

1990年属马女人最好命的月份,90年属马的女性几月出生好

提起1990年属马女人最好命的月份,大家都知道,有人问90年属马的女性几月出生好,另外,还有人想问我想问问90年8月份出生属马女生的运势,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1990年属马12月的女人好不好,下面就一起来看看90年属马的女性几月出生好,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990年属马女人最好命的月份

1、年属马女人命的月份:90年属马的女性几月出生好

年属马的1990年几月出生的女人这好。

根据古代算命术中的说法。(月份都是农历)。

属马(午5月)与鼠(子11月),是(午子)相冲,是为(六冲),1990年属马忌讳几月出生。

属马(午5月)与牛(丑12月),是(午丑)相害,是为(六害)。1990属马出生不好月份。

所以属马的与鼠、牛是相冲相害的,宜避开。

根据古代算命术中的说法。(月份都是农历)。

属马(午5月)与羊(未6月),是(午未)相合,是为(),

1990年属马12月的女人好不好

属马(午5月)与虎(寅1月)、狗(戌9月)相合,是为(寅午戌)三合。

所以属马的是在农历1月(寅月)、6月(未月)、9月(戌月),这三个月出生的是。

2、年属马女人命的月份:我想问问90年8月份出生属马女生的运势

属马八月出生的女人。

3、年属马女人命的月份:年属马12月的女人好不好

命运要综合很多信息看的,信息不全是说不准的,再说一般很难看的准,还会误导自己只有可以突破命运,做每件事时的,善增加,恶减少,善即使暂时吃亏,整个命运的福气是增加的,而且增加的多很多,恶正好相反。能控制住每件事做到善就不是凡人,就可以惊天地泣神了,当然这是需要慢慢练的。所谓修心就是修这个,人越善运气会越好,极善之人命运束缚不住。命运存在吗,当然存在,而且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去改变。《》,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书籍。作者为明代袁,作于六十九岁,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命中本无功名长寿却得功名长寿,命中无子,却得两子,书版和电视剧版都有,网上皆可搜到hhhfmmm1990属马几月命苦。

4、90年属马的正月女孩是不是命不好?正月马女孩是不是破月?

不是破月,正月属蛇的破月。

破月的口诀:

正月蛇,洞中休,1990属马闰5月人一生运势。

二月老鼠饿昏头,

三月老牛遍地走,

四月猴子满山溜。

五月兔,六月狗,

七猪八马九羊头,

十月虎,潢山吼,属马的过了31岁就顺了。

十一鸡,架上栖,

十二老龙海底游。90年属马32岁有一劫。

5、年属马女人命的月份:90年属马女命好不好

需要年月日时,算一下,命在好,在不好,都要有一双勤劳的手!一个字(做)属马出生哪个日子巨富。

6、年属马女人命的月份:年马年润5月女性的命运运势如何

年是庚午年,庚的五行属金,午为马,所以年出生是金马之命,六十甲子60年一循环,所以年也是金马命。

金马(庚午年:、年出生)1990年农历8月属马的命。

年出生的属马人在五行中是属于金属性,很多称为金马。90年出生的属马人心地善良,喜欢帮助别人,对自己的朋友非常好,会受到自己身边朋友的认可和喜欢。不过他们在生活中有时候心直口快,很容易在不经意之间就得罪别人,而且自己还不知道。他们比较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相处。

金马之人做事情有自己的主见,不喜欢受到别人的干扰,更不会接受别人的,他们不会在意别人的说法。他们只会想着认真完成自己手上的事情,其它的事情他们都不会关心和在意,他们的目标就是完成任务,别的事情都要靠后。1990年属马女一生运势。

金马之人不喜欢投机倒把的事情,他们的财运比较稳定也比价后不错,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波折,自己可以平稳的开展自己的事业。他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一般都会提前做好计划,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赏识。如果有升职的机会,一定要把握住,多去参加有关于工作的课程,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这样就会有更大的机会。

属马的生肖五行及出生年份:

土马(戊午年——、年出生)1990年生肖马出生几月好。

金马(庚午年——、年出生)

水马(壬午年——、年出生)属马的几月出生命最苦。

木马(甲午年——、年出生)1990年属马月份命运。

火马(丙午年——、年出生)

以上就是与90年属马的女性几月出生好相关内容,是关于90年属马的女性几月出生好的分享。看完1990年属马女人最好命的月份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