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健康之道的精髓,易经中关于养生的说法

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是哪些?

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3、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通读易经全文,没弄明白这三句话,算是白读了。这就是整部易经的精髓所在。易经本来就是一本博大精深的文章,领悟其中的真谛,你才登上高人的频道。在境界上更上一层楼。反复品读,时刻牢记,独到领悟,让你成为人上人。

易经的含义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易经》八句精髓是什么?

《易经》八句精髓是:

1、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

2、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易经》

3、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易经》

4、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易经》

5、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经》

6、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易经》

7、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易经》

8、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易经》

《易经》的精髓一句话概括是什么?

《易经》的精髓一句话概括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无论儒家、道家,还是诸子百家,都是围绕着一个点来说的,这个点是什么呢?那就是“道”,离开了“道”,什么都玩不转。这个“道”,因为看不见,摸不着,所以让人感觉很抽象,很难理解。

《易经》是我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的智慧宝典,它弥纶天地,易理深远宏大,蕴涵着世间万物的变化规律,是炎黄子孙、乃至全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精神食粮,是我们探索宇宙及未来世界奥秘的智慧动力。


《易经》的精髓

1、“履霜,坚冰至”。字面意思是踩在薄霜上的时候,就要知道离结冰的时候不远了。而它的实际含义则是《诗经》中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告诉我们要有警惕之心、要懂得未雨绸缪。

2、“直、方、大”。周武王强调“直、方、大”,就是想告诉我们做人要“正直、端方、格局要大”,但是要做到这三点一点都不容易,这是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

3、“正直、端方、格局要大“是做人的根本,正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然而在职场中,我们总会发现有一些小人为了自己上位,不惜一切手段排挤他人。

易经的精髓思想是什么?

《易经》的精髓思想是中和,易道贵中和,中和的实质性的内涵,可以归结为阴阳协调,刚柔并济,双向互补,动态平衡,是事物生生不已持续发展的内在的生机活力,总体上是从阴阳哲学的基本原理自然引申而来。
整个客观世界是由阴阳两大所组成,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是个一体化的大系统,表现为大化流行的动态过程,生生不已,变化日新,其内在的动力机制则是阴与阳的协调并济,相反相成。《易经》的思想智慧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神龙易学》,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

《易经•节卦》,懂得适度节制的智慧,才能健康安定!

先看卦画和标题:

本卦的卦名节,本义是竹节,引申为节制、节俭的意思。从卦画上可以看到,节卦是上坎下兑,上卦坎为水,下卦兑为泽,水流入泽中,过度就会溢出,所以用竹节的形象表示要加以限制。

节卦与之前的涣卦互为综卦,卦象相反,义理相通,涣散与节制,二者相反相成。节制也是人类与自然的共同规律,春夏秋冬各季节,每“节”都要适度,人的生活和健康,也需要有节制,把握好分寸。

接着看正文和卦辞:

简单翻译下:节卦,亨通。节制得太苦,是不能坚守正道的。

简单翻译下:彖辞说节卦,有亨通之象。因为刚柔有分工,而刚健得中。节制得太苦是不可以坚守正道的,说明节制到了极点,会导致穷途末路。怀着喜悦迈过险境,恰到好处地进行节制,把握好中正之道,就会亨通顺利。

天地有所节制,于是形成了四季。圣贤效法天地,建立典章制度来节制,就可以达到不浪费财物,不损害人民的利益。

简单翻译下:象辞上卦坎为水,下卦兑为泽,泽上有水就是节卦的卦象。君子效法此卦一精神,制定典章制度,制定数量上的限制,评定道德行为规范。

最后是具体的六爻:

简单翻译下:不走出房屋,节制慎守,没有什么灾祸。象辞说:“不走出房屋,节制慎守”,因为明白闭塞和通达的适时规律。

简单翻译下:不走出家门,节制不适,也会有凶险。象辞说:“不走出家门,节制不适,也会有凶险”,因为失去时机到了极点。

简单翻译下:不能节制自己,就会嗟叹悲伤,心里感到不安,没有灾祸。象辞说:“不能节制自己导致的悲伤“,又能责怪谁呢?

简单翻译下:安于遵守节制,亨通。象辞说:“安于遵守节制的亨通”,是因为顺从天道运行法则。

简单翻译下:以节俭的生活为甜美,吉祥,前往行动会受到尊重。象辞说:“以节俭的生活为甜美的吉祥”,是因为节制坚持适中的原则。

简单翻译下:过分无度的节制,坚守则会凶险,但没有悔恨。象辞说:“过分无度的节制,坚守则会凶险”,说明此节制之道导致了穷途末路。

【心得体会】

万物的循环发展,预示着涣卦的离散不会持续,会被节制有新的发展,所以涣卦之后是节卦。节卦卦象中,坎中的水不断流入泽中,需要节制才能避免四处漫溢,象征事物发展要保持节制,不能过度妄为。

具体六爻表现为:初爻自我节制;二爻节制失中;三爻当节不节;四爻安然持节;五爻愉快节制;上爻过度节制。总体上描述了天地有节制才能正常运行;国家有节度才能平稳发展;个人有节制才不会健康快乐。

节卦阐述了节制约束、修身养德、保持适中的原则。凡事不能过度,俗话说”过犹不及”。节制也要讲究时机,力求恰如其分、适可而止;同时保持清醒警惕,加强自身修养,洞悉发展中的利弊;还要持德遵礼,领悟通权达变,不拘泥于节制的形式,争取做到满而不溢、取予有节!

【现实意义】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自满则败,自矜则愚。”古人从月亮每各月的形状变化,领悟到过于自满必败,过于骄傲自负则愚昧。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却有很多人做不到。

原因无他,欲望过多而已。其实人生在世,真正需要的东西不多。“日食三餐饭,夜睡六尺床。”可惜很多人管不住嘴,收不住心,任意妄为,吃喝无度,看现在社会中真正健康的人越来越少,不管是身体问题,还是心理问题,都是可以通过节制来改善的。

节制也不是对自己或他人苛刻,而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资源更丰沛,适度节制不必要的欲望,自我约束非必要的需求,惜福惜物自然福泽绵长。过度地节制是与人性的对抗,是不可取的,这也是节卦的卦辞“苦节,不可贞”的含义。

佛祖释迦牟尼曾苦行六年,其定力不可谓不深,但依然没有解脱。最终他悟到苦行无益,应行使中道的智慧,才终于得道解脱。这和《易经•节卦》里“苦节,不可贞”的道理如出一辙!

在发展事业和团队管理中,也要注意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既要顺势而为,开源节流,也要抑奢尚俭,适可而止;同时要以身作则,发自内心的节制,推行适宜的节的制度,才能保持平稳安定的良好态势!

易经与养生

提起《易经》,许多人都认为它是一本占筮之书,跟养生学没有什么关系。事实上,《易经》与养生学有着深厚的渊源。《黄帝内经》被认为是中国人养生治病的经典之作,其实,它只不过是《易经》的一条分支。包括其在内的众多医学典籍,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易经》发展而来。古人云“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医不可无易,易不可无医”。可见,医易相通,只有把《易经》的精髓运用到养生和诊疗的实践中去,才能达到尽享天年、悬壶济世的目的。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与“鱼与水的关系”相同,人的生老病死好比自然界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以《易经》倡导“天人合一”的养生观。只有人体的机能与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一致,我们的生命才能年复一年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素问?金匮真言论》中指出“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和于阴阳,调于四时”,这说明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气血运行都与季节的变化息息相关。因此,古往今来,中医养生学家们都将“气候?物候?病候”作为养生的重要课题来研究。

气候发生变化时,人体会随之产生一些特殊反应:春夏季节,天气变暖,在人们体内蛰伏一冬的阳气开始向体外生发,从而推动血液循环速度加快,大量的汗液从体表排出,这是机体用排汗的方式来散热,以调节体内阳气的过分亢盛;相反,在秋冬季节,气温低,人体为了自保阳气,会表现为尿多、尿频而皮肤汗少。

中医还认为,昼夜晨昏也会影响人类的生活,所以人们的生活作息要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否则人体会产生诸多疾病。因此,养生贵在天人合一,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顺应天地自然原则。人和自然界是一个整体,所以人要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相对应。通过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及位置,顺从阴阳的消长,根据天地自然四时气候的变化来调养身体,吐故纳新,养精守神,只有心神、形体应和于阴阳的变化,调适于四时气候的变迁,才能使人体强健、祛病、增寿,乐活于天地之间。

第二,顺应人体生物钟原则。人体的血液中含有60多种化学元素,它们和地壳中的元素含量的分布规律完全一致。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体的生物钟与大自然的变化也是一致的。我们若想养生,必须做到“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唯有凡事都顺应生物钟,做到适应日节律、月节律、年节律的大环境,使日常生理活动、行动坐卧与这些节律合拍、和谐,才能拥有健康。

第三,融入生活养生原则。社会在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不利于健康的因素。如城市代步工具汽车的大量涌现所带来的噪声、尾气污染,居室装修带来的环境污染,加上过度紧张的快节奏生活,都会给人们带来精神焦虑、头痛、头晕、烦躁、失眠等症状。因此,把养生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做到饮食养生,远离山珍海味,做到主食与副食平衡,酸性食物与碱性食物平衡,杂与精平衡,寒与热平衡,干与稀平衡,摄入与排出平衡,情绪与食欲平衡等。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