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推算年月日时的方法,怎样排八字年月日时
六道是怎样推算
天道,地道,人道,佛道,畜道,鬼道,男天顺,女佛逆十岁数到死十数,再逐位数到死年再数到死月再数到死日再数到死时,六宫掌计法六道轮回不是计算出来的。是业因感召。这世的因果到临终总账时定论去向哪里。善有善报,就会往生上三道或极乐世界。
如何算生辰八字(年月日时干支的计算方法)
下面为你介绍一下如何利用天干地支计算生辰八字。
- 01
远古时代古人以天干地支来阐述天地人之学。天干地支分别是什么如下图所示。
- 02
年干支算法,方法1:公式法,公式为(当年年数-3)÷60,其余数为所求年干支的数,再到六十环周图中找出相应的干支。例子:(2017-3)÷60=33······34,在六十环周图中找到34对应的干支,可知2017年为丁酉年。下图为六十环周图。
- 03
年干支算法,方法2:已知某年年干支,根据六十环周图次序推算。例子:已知2014年(春节后)为甲午年,求2017年干支。解答:在表中找到甲午,向后推三年可知2017年是丁酉年。
- 04
月干支计算方法可以通过歌诀来推算: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之岁庚寅上,丁壬壬寅顺行流,
若言戊癸何方起,甲寅之上去寻求。
例子:2017年是丁酉年,推算其4月干支。解答:逢丁年,正月为壬寅,推算其4月干支为乙巳。 - 05
日干支计算已知某年某日的日干支,求该年或他年的日干支。
步骤:①先求日总数;②总数的个位数(个位数为0则取10),作为顺数日干的根据,按值顺数即为所求日干;③总数除以12的余数(能整除则取12),作为顺数日支的依据,按值顺数即为所求日支。例子如图所示。 - 06
时干支计算方法依靠歌诀: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生戊子,丁壬庚子头,戊癸起壬子,周而复始求。
甲己起甲子:甲日、己日夜半的子时起于甲子时,顺推乙丑等。乙庚起丙子:乙日、庚日夜半的子时起于丙子时,顺推乙丑等。
丙辛起戊子:丙日、辛日夜半的子时起于戊子时,顺推乙丑等。丁壬起庚子:丁日、壬日夜半的子时起于庚子时,顺推乙丑等。
戊癸起壬子:戊日、癸日夜半的子时起于壬子时,顺推乙丑等。例子如图所示。
天地人佛畜鬼六道具体计算
你现在弄清楚了吗? 我只知道男是天地人佛畜鬼顺行(1岁就是天道,二岁就是地道,6岁就是鬼道),而女是逆行,但如何逆行我却不清楚男的按顺序1天2地3人4佛5畜6鬼7天8地(农历算法虚岁)。
女的按逆序1鬼2畜3佛4人5地6天(农历虚岁)例如1945年七月廿六日逝世虚岁七十五岁,一十岁天,二十岁地,三十岁人,四十岁佛,五十岁是畜,六十岁是鬼,七十岁是天,七十一岁是地,七十二岁是人,七十三是佛道,七十四岁是畜道,七十五岁是鬼道。佛不在六道轮回之内,六道分别是:天,阿修罗,人,畜,饿鬼,地狱 。
最简单的算法,就是亡者的年龄,10位数加个位数,总数减去6,超过6的话,继续减6,小于等于6那就按天地人佛鬼畜来推算,男的是按天地人佛鬼畜,女的是按佛人地天畜鬼
年月日计算方法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需要计算前后两个日期间隔的天数,比如计算某一项重要任务的倒计时。我想,您肯定也像我一样,不愿意扳着手指或拿着月历表一天一天的数吧!其实,用Excel可以很轻松地计算出两个时间的天数差。方法有2种: 方法1:在A1单元格输入前面的日期,比如“2004-10-10”,在A2单元格输入后面的日期,如“2005-6-7”。接着单击A3单元格,输入公式“=DATEDIF(A1,A2,"d")”。然后按下回车键,那么立刻就会得到两者的天数差“240”。 提示:公式中的A1和A2分别代表前后两个日期,顺序是不可以颠倒的。此外,DATEDIF函数是Excel中一个隐藏函数,在函数向导中看不到它,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使用。 方法2:任意选择一个单元格,输入公式“="2004-10-10"-"2005-6-7"”,然后按下回车键,我们可以立即计算出结果。
求采纳
如何推算年月日时干支
最新快速推算年月日时干支法
一、快速推算年柱干支法
天干:
1(甲);2(乙);3(丙); 4(丁);5(戊);6(己);7(庚);8(辛); 9(壬);10(癸)
地支:
按1(子);2(丑);3(寅);4(卯); 5(辰);6(巳);7(午);8(未);9(申);10(酉);11(戌);12(亥)
推算天干:
公元后任何年代:公元年末位数-3=年干,负数则加10
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末位数+8=年干
(公式揭密:因为公元3年为癸亥年,而天干又是逢10一循环。公元4年天干是甲,而4-3=1。由于没有公元0年,所以公元前的天干为末位数-3+1,再+10转为正数)
推算地支:
公元后任何年代:(公元年数-3)÷12,得余数0-11为年支,负数则加12,0视作12
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数-2)÷12,余数-11-0为年支,加12转为正数,0视作12
(公式揭密:类似前述)
另:
⒈公元年末二位数+9=年支(适用于1800—1899 年);
⒉公元年末二位数+1=年支(适用于1900—1999 年);
⒊公元年末二位数+5=年支(适用于2000—2099 年);
说明:
注:年干支是以立春为界,而不是以春节为界的。如1964年阳历2月4日的阴历为十二月二十一,仍为癸卯年;但1964年阳历2月5日的阴历虽为十二月二十二,而此日已立春,宜做甲辰年。
例一:求公元前7的年柱干支:年干=-7+8=1,即甲;年支=(-7-2)÷12=-9,加12转为正数3,即寅。故公元前7年是甲寅年。
例二:求2000年的年柱干支 :年干=末位数0-3=-3,加10=7,即庚。 年支=00+5=5,即辰。 故2000年是庚辰年。
例三:求1999年的年柱干支 :年干=末位数9-3=6,即己;年支=末二位数99+1=100减去8个12后余4,即卯。故1999年是己卯年。
注:我们所说的某个阳历年份对应的阴历干支,是该年大部分时间与其对应,而不是完全重合的。
二、快速推算月柱干支法
1.推算天干:年干x2+月数=月干,超过10则减去10的倍数到0-9,0视作10)
(公式揭密:由于甲子年的正月是丙寅月,即甲1对应丙3,推算下去,乙丑年的正月是戊寅,即乙2对应戊5,再下去是丙3对应庚7,正好每年正月的天干为年干x2+1)
2. 推算地支:阴历月支是固定不变的,
自商代历法开始,将每年的第一个月的地支定为寅,称为“正月建寅”,以后各月按地支顺序类推。正月天干的计算方法为:
若:
遇上甲或己的年,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
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
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即可。
正月为寅(从立春当天到惊蛰前一天), 二月为卯(从惊蛰当天到清明前一天),
三月为辰(从清明当天到立夏前一天), 四月为巳(从立夏当天到芒种前一天),
五月为午(从芒种当天到小暑前一天), 六月为未(从小暑当天到立秋前一天),
七月为申(从立秋当天到白露前一天), 八月为酉(从白露当天到寒露前一天),
九月为戌(从寒露当天到立冬前一天), 十月为亥(从立冬当天到大雪前一天),
十一月为子(从大雪当天到小寒前一天),十二月为丑(从小寒当天到立春前一天)。
注意:月干支是以节令为准,不是以农历每月初一为分界线,交节前为上个月的节令,交节后为下个月的节令。所以我们所说的某个阴历年份对应的干支,是该月大部分时间与其对应,而不是完全重合的。
例一:2008年阳历2月3日的月柱干支:此日阴历为十二月二十七,且还未立春,年干支应算做2007年的干支丁亥 。年干丁4x2+月数12=20,再减10=10,即癸;此日还未立春,地支为丑;故2008年阳历2月3日(阴历十二月二十七)的月柱干支为癸丑。
例二:2008年阳历2月4日的月柱干支:此日阴历虽为十二月二十八,但正好立春,年干支应做2008年的戊子,月数应为1,而不是12。年干戊5x2+月数1=11,再减去10=1,即甲;地支为寅;故2008年阳历2月4日(阴历十二月二十八)的月柱干支为甲寅。
三、快速推算日柱干支法
公元2000年元旦是戊午日,欲求任何一天的日干支,皆可以此天为参考。即计算出欲求当天与2000年元旦相距总天数,假设相距总天数为A。
则公元2000后某天的日干支求算方法如下:(A-5)÷10,取余数0-9即为日干;(A-5)÷12,取余数0-11即为日支。
天干地支纪年法,是怎么计算年月日的?最浅显易懂的方式教给你
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算法
干支纪法
干支就字面意义来说,就相当于树干和枝叶。我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相连叫天干,地和支相连叫地支,合起来叫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天干有十个,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把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对,叫做六十甲子。
我国古人用这六十对干支来表示年、月、日、时的序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这就是干支纪法。
传说黄帝时代的大臣大挠“深五行之情,占年纲所建,于是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日,谓之枝,干支相配以成六旬。”这只是一个传说,干支到底是谁最先创立的,现在还没有证实,不过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表示干支的象形文字,说明早在殷代已经使用干支纪法了。推算天干:公元后任何年代:公元年末位数-3=年干,负数则加10。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末位数+8=年干
因为公元3年为癸亥年,而天干又是逢10一循环。公元4年天干是甲,而4-3=1。由于没有公元0年,所以公元前的天干为末位数-3+1,再+10转为正数)。一快速推算年柱干支法推算公式,推算天干,西元年末位数干适用於任何年代,推算地支,西元年末二位数9年支适用於十九世纪,即18001899年。快速推算年柱干支法推算公式。还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但是用天干和地支搭配纪年的表现方式相传自黄帝时期就开始了。
如何用天干地支计算月日时?
天干和地支天干和地支合称干支。十天干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和地支组合便成为以「甲子」为首的六十干支循环(表二)。
历史上以干支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的起始年代各不相同。干支纪年和纪日已使用了二、三千年。月份和时辰本来只与十二地支配对(图一和表三),后来人们根据年干订定月干(表四),又根据日干订定时干(表五),把年、月、日、时的干支合成八字。
表三
十二辰和现今时间的对应关系十二辰现今时间子时23时至01时丑时01时至03时寅时03时至05时卯时05时至07时辰时07时至09时巳时09时至11时午时11时至13时未时13时至15时申时15时至17时酉时17时至19时戌时19时至21时亥时21时至23时干支纪法
干支就字面意义来说,就相当于树干和枝叶。我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相连叫天干,地和支相连叫地支,合起来叫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天干有十个,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把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对,叫做六十甲子。
我国古人用这六十对干支来表示年、月、日、时的序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这就是干支纪法。
传说黄帝时代的大臣大挠“深五行之情,占年纲所建,于是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日,谓之枝,干支相配以成六旬。”这只是一个传说,干支到底是谁最先创立的,现在还没有证实,不过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表示干支的象形文字,说明早在殷代已经使用干支纪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