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辰八字子时是几点,八字定时辰的方法
生辰对应的24小时时间
时辰 12时制时间 24时制时间
子时 午夜11:00-凌晨0:59 23:00-0:59
丑时 凌晨1:00-凌晨2:59 1:00-2:59
寅时 凌晨3:00-早上4:59 3:00-4:59
卯时 早上5:00-上午6:59 5:00-6:59
辰时 上午7:00-上午8:59 7:00-8:59
巳时 上午9:00-上午10:59 9:00-10:59
午时 上午11:00-午后12:59 11:00-12:59
未时 下午1:00-下午2:59 13:00-14:59
申时 下午3:00-下午4:59 15:00-16:59
酉时 下午5:00-下午6:59 17:00-18:59
戌时 下午7:00-晚上8:59 19:00-20:59
亥时 晚上9:00-深夜10:59 21:00-22:59
中国传统以十二个时辰来计算昼夜,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昼夜,称为“太阳日”,昼夜的形成即由此。其向阳之地面为昼,背阳地面则为夜。春分节气以后,日照北半球渐多,因此北半球夜短昼长,南半球则相反。秋分节气以后,日照南半球渐多,故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乃相反。
古时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来表示时辰,每时辰分为八刻,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如辰时相当于7点和8点两个小时。
十二时辰的别名叫法可以看出白昼和黑夜的特色,如子时又名夜半,卯时又名日出,酉时称为日落。
十二时辰及别名如下: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夜晚23时和0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凌晨1时至2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早上3时和4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上午5时和6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上午7时和8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上午9时和10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中午11时和12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午后1时和2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下午3时和4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下午5时和6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傍晚7时和8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晚上9时和11时)。
什么是生辰八字?什么是五行?又都分别在什么时间?
生辰八字或者说八字,其实是周易术语四柱的另一种说法。四柱是指人出生的时间、即年、月、日、时。在人用天干和地支各出一字相配合分别来表示年、月、日、时,如甲子年、丙申月、辛丑日、壬寅时等,包含了一个人出生时的天体运行的基本状态。每柱两字,四柱共八字,所以算命又称“测八字”。依照天干、地支沂涵阴阳五行属性之相生、相克的关系,推测人的体咎祸福。
子时: 23点 --凌晨1点
丑时: 1点 --凌晨3点
寅时: 3点 --凌晨5点
卯时: 5点 --早晨7点
辰时: 7点 --上午9点
巳时: 9点 --中午11点
午时: 11点 --下午13点
未时: 13点 --下午15点
申时: 15点 --下午17点
酉时: 17点 --下午19点
戌时: 19点 --晚上21点
亥时: 21点 --晚上23点
生辰八字,有了年月日的天干地支对应,时辰为晚上11点50也就是子时,时辰...
时辰的天干对应同日干有关,有歌诀如下:
甲己还生甲,
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
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
壬子从始出。
如果日干是甲或己,时柱就是甲子,日干如果是乙或庚,时柱就是丙子。以此类推。
看生辰八字的时候,夜晚十点四十分(即22:40)这个时间点算是亥时还是第...
是的
@ 帮,
请问八字算命要分早晚子时吗?确定的人请回答下。不确定的不用回答了...
这个各门各派的观点不同无法能确定一致的标准 一种是夜子时和日干支均按当日干支推 一种按次日日干支推日和时 还有按次日日干支推日当日的日干支推时 还有按当日日干支推日次日的日干支推时……
四柱命理的子时是否需要分夜子时和早子时?
子平术一般不分,因为子平术强调阴阳、四时五行、属地分野,重体系、用神、平衡、易理,用的是中原的标准时间(即目前的北京时间,外国的时间需换成北京时间算),并不是一般星盘术中所说的真太阳时间。而且,真太阳时间在某些领域无法解释,例如在南极、北极出生的人,怎么办?因此,星盘术会编一大堆神煞、鬼神之类的东西,从阴阳五行理论上是很难说通的。
但子平也好、星盘也好,都是前人经过长期观察、统计出来的文化遗产,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因此,用改进的目光看待会更有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