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占卜的起源,甲骨占卜的起源于什么教

甲骨文开始于什么,兴盛于什么

起于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终止于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
可以从甲骨文的起源开始计,即是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
终结的朝代,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甲骨文是写或刻在龟的腹部、背甲,以及牛肩胛骨上的文字。时间大约在盘庚至帝辛之间(分元前1401年至前1122年),内容大都是殷王祭祀、田猎、求雨、卜吉凶等占卜的记事文字。殷商人崇尚鬼神,凡事必用甲骨占卜。他们采用龟甲兽骨写刻卜辞,占卜有关的事件,再契刻记事文字。甲骨的出土地点在河南省安阳小屯村之殷墟,初为当地农民翻耕土地时发现的。由于不知是何物,因此被当作龙骨卖给药铺,用以治疗虚弱和破伤。清光诸二十五年(1899),当时在北京做官的王懿荣生病后,在抓来的中药中认出了甲骨。二十九年(1903),刘鹗著《铁云藏龟》,第一次把甲骨以拓片的形式出版。三十年(1904),孙诒让著的<契文举例>对甲骨文始加考释。其后开始了连续不断的发掘。
文字学家认为,一种文字从发现到成熟至少要经过2000年的发展,而3500年前的甲骨文已经出现一批形声字,表明它是较成熟的文字。按此类推,最早的汉字应出现在夏或更早的时代。甲骨文的发现及研究,为中国文明史已逾5000年这一事实,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甲骨文并非商代特有,早在商朝之前就有经存在。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使用了一段时期,是研究商周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甲骨文其形体结构已有独立体趋向合体,而且出现了大量的形声字,已经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占卜术什么时候开始兴起的?

应该是商末周初,当时姜子牙经常用占卜术预测吉凶,而且非常的精准,所以一直流传至今,仍然有人使用。

甲骨文的形成很神奇,它是如何形成的?

中国出现的最早的通用文字就是商周时代的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也是到今为止可考察中国最早的文字。当时是在奴隶的社会,科学、文化都不发达,统治者十分迷信鬼神,认为它们会预知未来,能决定人的生死命运。

然而,无论是祭祀、出征、出入、收成、疾病、生育等,都要先卜问鬼神的,以求佑保护。占卜的方法在乌龟的背甲或其他兽类的肩胛骨上用锐器钻两个小孔,然后在用火烧灼,这样就会出现纵横交错裂纹这个就叫卜兆。巫师就是根据卜兆判断吉凶。

占卜所用的甲骨首先是要经过一定的处理,然后在甲骨片背面施以钻凿。钻就是在甲骨的背面按一定的程式钻一个圆形的凹槽,凿就是在已钻好的凹槽一侧再凿出一椭圆形的凹穴。

甲骨经过灼烤然后发生爆裂,正面就显现出裂痕这个叫兆纹。纵向的是兆干,与兆干相交的是兆枝,甲骨文占卜的“卜”字也是兆纹的象形字。卜人就通过爆裂显现出的由兆干和兆枝构成的卜形兆纹来进行判断所卜之事的吉凶。

占卜结束以后,再把问的事情和以后能不能应验的结果刻在甲骨上。这些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就被后人称为“甲骨文”。由于这是占卜之辞,所以甲骨文也就叫卜辞。殷墟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字,让我们能够了解到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甲骨文文字成熟刻画甚美,后世汉字书法就以此为源头,历经多年演变而成体系。而甲骨文也被称为“汉字书法之始祖”,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价值也是不可估量。

甲骨文的契刻与材料是有机结合,因此书法体势以纵势为主导的规范做了充分准备,然而成为我国古代玺印发展的重要标志。

甲骨文是什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语(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扩展资料:

甲骨文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为最早之书迹。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饮酒及敬鬼神;也因为如此,这些决定渔捞、征伐、农业诸多事情的龟甲,才能在后世重见天日,成为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商代已有精良笔墨,书体因经契刻,风格瘦劲锋利,具有刀锋的趣味。

受到文风盛衰之影响,其大至可分为五期,底下分别介绍。商代晚期自盘庚迁殷至商纣王共约273年,经历8世12王,这一时期的甲骨文也应有早晚先后之分。

对商代甲骨的分期断代研究,有多种说法,如今主要采用的是董作宾依据世系、称谓、贞人等十项标准划分的五期说,即第一期: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第二期:祖庚、祖甲;第三期:廪辛、康丁;第四期:武乙、文丁;第五期:帝乙、帝辛。

王室贵族上自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如祭祀、气候、收成、征伐、田猎、病患、生育、出门,等等,无不求神问卜,以得知吉凶祸福决定行止。于是,占卜成了国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朝廷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和卜官。有刻辞的甲骨,都作为国家档案保存起来,堆存在窖穴之中。因此甲骨上的卜辞成为研究商代历史的第一手材料,它反映了从公元前1300年到公元前1000年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收藏甲骨最多的单位,共藏有35651片。多系名家捐赠和从私人、市肆收购而来。其中以刘体智先生的庋藏数量最多,装在150个盒内,共28000余片。国家图书馆所藏甲骨还曾著录于罗振玉《殷墟书契》、胡厚宣《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郭沫若《殷契粹编》、郭若愚《殷契拾掇》中。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甲骨拓片也很丰富,除正在传拓中的《馆藏甲骨集拓》外,还有《善斋书契丛编甲骨拓本》十八册四函,共28000余张。在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中还收录有该馆所藏甲骨拓本十余种之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甲骨文

为什么商朝占卜之风盛行

为什么商朝占卜之风盛行
(1)商朝时期,社会生产力低下,许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被 认为是神灵作祟,因而王室贵族遇事首先要进行占卜以问 吉凶。

商朝迷信占卜,以鬼神治国创造了哪些东西?

在商朝的遗址安阳殷墟出土了大量的商朝遗迹和甲骨文,而甲骨文大多是用来占卜的卜辞,这些卜辞记载了大量的商时历史,其中就有记载“武丁封子子宋於宋”的甲骨卜辞,这表明至少在武丁帝时分封就已出现。商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迷信占卜,以鬼神治国的时代,众多文献记载商民信占卜鬼神之事,从国家大事到日常生活都要占卜。

鬼神崇拜是商民的特点,具体起源不得而知,但由于鬼神崇拜,喜好占卜创造出了中国最早的文字。因为商民迷信鬼神,巫师就要让鬼神可以显现,占卜是最能体现鬼神显现又最简单的方式,占卜就得以流行开来。

占卜的首要问题是怎么可以让巫师一目了然的知道结果,并且不让别人怀疑巫师的自我加工而相信是真的鬼神的意思。用历史事件或者发生过的事情来断定吉凶是最浅显和最让人信服的方式,于是记载历史事件就开始了。记载新的历史事件就需要一直创造文字,甲骨文也就越来越丰富。反之也一样成立,巫师用最早的文字记载历史事件来给商民占卜,慢慢成为了鬼神流行。

占卜越到后面越复杂,因为随着历史事件的增多,吉凶就越发的多样性,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祭祀鬼神也就出现了。商朝时由于处于奴隶社会,社会生产力不足,牛羊等等用来祭祀的牲畜也可以用来促进生产和食力,而奴隶却要消耗粮食,同时奴隶也可以通过战争来补充,所以以人祭鬼神大行其道。安阳殷墟出土了众多的活人祭祀坑穴,同时出土的还有众多的活人殉葬坑穴。这是由活人祭祀鬼神而来。以人祭鬼神并且得到接受(因为没有反对所以是接受),那是否意味着以活人殉葬可以成为鬼神?即使不能成为鬼神带着众多活人殉葬也可以受到鬼神的照顾。这种想法只要有万一的可能也会被实行,而商朝更是一个鬼神治国的国家,这种想法极其诱惑,活人殉葬也就流行了起来。

但是人祭和人殉对于奴隶的需求就变大了,于是商朝就积极的向外扩张以获得奴隶。商朝的主要对手是东夷。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