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嫁娶仪式,结婚选了忌嫁娶的日子

中国传统婚姻仪式有哪些过程

说说我们那边的吧 湖南湘潭订婚 先是男方家去女方家里下聘礼 订个良辰吉日办事 然后男方家里邀请各位亲戚吃个饭 然后女方家里要求各位亲戚吃个饭 迎亲 早上男方家里邀请一些亲戚早上吃了饭准备去女方家里接新娘(以前是抬轿子现在一般都是开车队) 到了女方家里后女方应该关紧大门 一些要好的朋友兄弟姐妹什么的(一般都是未婚的)堵好大门向男方家里要红包 然后男方家里向大门上面的窗户丢红包 等他们去捡红包的时候 几个要好的兄弟姐妹或朋友 一起挤大门 没挤开 继续丢 一般都是象征性的闹一下子 挤开大门后 南方家的辈分搞点的亲戚 挑着箩担(里面一般都是一些肉鱼什么的 当然还有传统的“早生贵子”红枣、花生、桂圆、莲子)然后女方家里要给接亲的人一人一个红包 泡茶也有讲究(用红枣 金橘 白糖磨成的)入闺房 新郎进入女方的闺房时候 女方的妹妹可以拦在门口索要红包而且要比较大送亲 男方在女方家里准备回家 由女方家的亲朋好友 送新娘去男方家里 背新娘 在男方家附近 停下车后由新郎背着新娘回到家里喝喜酒 女方家人为上卿(就是坐在最高的一张红漆大桌)然后就是敬酒 刁难新郎的一些小插曲(各地不同) 闹洞房 这个嘛 我也自己没经历过 不过不能超过半夜 良辰春宵嘛~~回门酒 喜酒后新郎带着新娘回到娘家 喝了这个酒后新娘就正式成为了女方家的人

各地有什么有趣的嫁娶习俗?

科威特——格斗示爱:当新娘新郎进入新房,陪伴人退出后,新郎、新娘跪拜,然后新郎用力拉新娘,以显示自己的威武有力;而新娘也不甘示弱,奋起反击。这种“格斗”越激烈,姑娘家里的人越高兴。新郎如果斗不过新娘,则被认为是奇耻大辱。墨西哥——我猜,我猜,我猜猜猜:该国索拉夫族人结婚,必须先相互猜出对方的生辰,如果猜错了,族长就会宣布婚约无效。这种猜婚看来不大容易成功,实际上有心人早已交换过情报。印地安人——抢婚:印地安人度蜜月与别的民族不同,不是在婚后,而是在婚前。小伙子会乘月夜把自己的意中人“抢”走,到森林深处过满一个月近乎与世隔绝的生活。满一个月后,双双归家拜见双方父母亲,这才正式举行婚礼。这就是印地安人的婚恋“三部曲”:抢亲、蜜月、结婚。西班牙——倒吊接吻:西班牙的马尔达市,自古以来有一种独一无二的婚俗:结婚那一天,新郎新娘被人头朝下把脚吊起来。然后让他们巧施才能,直到能在空中长时间接吻为止。否则所有参加婚礼的来宾都不准入席开宴。印度尼西亚——踩完鸡蛋,再洗脚:印尼爪哇岛上流行着一种有趣的婚俗。当新郎到新娘家迎亲时,新娘家的人要在他面前摆一只银盘。盘中放一个生鸡蛋,新郎要当众赤着脚踩破它。这是表示新郎永远爱新娘,哪怕粉身碎骨也不变心。随后,新娘面带笑容,取水跪地,为新郎洗脚,以表示感激和服从。马里——新娘足、手、牙龈涂黑色:在马里,黑色被认为是美的象征。出嫁的姑娘都喜欢将足、手、牙龈涂成黑色,以显示自己的美丽。妇女们采来散沫花树叶制成涂料,将其涂在手脚上,手脚就变成了灰色或黑色。法国——新娘鸡蛋:在法国一些农村有这样的传统习俗:姑娘在结婚那天,要偷偷地拿几个鸡蛋藏在衣裤中。当新郎陪新娘步入洞房时,新娘故意跌倒,把鸡蛋碰破,以此象征能生育儿女。泰国——与大树成亲:泰国南部的一些地方,年满21岁周岁的男子都要举行一次同大树结婚的仪式。完成仪式后,便出家当和尚,直到还俗后同女子恋爱结婚,建立家庭。在当地的传统观念中,树木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同大树结婚,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获得忠贞的爱情,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

汉族的传统婚礼有什么仪式?

传统结婚礼仪(详细)
婚礼前夕:延承古礼的传统婚礼,为各种婚嫁礼仪中最复杂、却也是别具意义的一种。但由于现代新人多数缺乏这方面知识,或时间上不许可,所以选择以传统婚礼做为结婚方式的新人已有逐年减少的趋势。
婚礼前的准备工作即十分繁复
一、祭拜:男方家在婚礼前一天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有婚事将举行。
二、安庆礼:依八字、房屋座向拜床母。
婚礼当天更是千头万绪--
一、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应该先祭拜祖先。
二、迎亲: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尤以6的倍数最好。
三、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四、食姊妹桌:新娘在结婚出发前,要与父母兄弟姊妹一起吃饭,表示离别,大家都要说吉祥话。
五、请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上有瓜子、糖果)恭候新郎、新娘下车后,应给予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六、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问候之后,应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姊妹或女性好友要拦住新郎故意阻挠,不准其见到新娘,在经过新郎苦苦哀求后,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常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都以999元红包礼成交,意喻「长长久久」。
七、盖头纱:新郎给予捧花之后,应将头纱放下,将新娘挽出大厅。
八、拜别:新郎与新娘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九、出门:新娘应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所以头不能顶天见阳光,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像这一位女性长辈一样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十、礼车:礼车上方悬绑一棵由根至叶的竹子,根上挂着萝卜,以示「有头有尾」。礼车后方则有朱墨画的八卦竹筛,用以驱逐路上之不祥。
十一、敬扇:新娘上礼车前,由一名生肖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给新娘(置于茶盘上),新娘则回赠红包答礼。
十二、不说再见:当所有人要离开女方家门时,绝对不可向女方的家人说再见。
十三、泼水:在新娘上礼车后,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稻谷及白米泼向新娘,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十四、掷扇:礼车起动后,新娘应将扇子丢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去,掷扇后必须哭几声,且在礼车之后,可盖竹筛以象征繁荣。
十五、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一路燃放礼炮,车抵男方家门时,家人则燃「炮城」庆贺告喜。
十六、摸橘子:礼车抵达后,由一位带着两个橘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然后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要留到晚上让新娘亲自来剥,意谓可招来长寿。
十七、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褔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进入大厅。
十八、忌、踩门槛:门槛代表门面,所以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
十九、过火盆、踩瓦片: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并踩碎瓦片。过火盆意谓去邪,踩碎瓦片则比喻过去时光如瓦之碎。
二十、敬茶:男方家中之长辈将新娘介绍给家中认识,此仪式即是承认她成为家中的一员。
二十一、拜天地:新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送入洞房。
二十二、进洞房:以竹筛覆床上,桌上置铜镜以压惊,新人一起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从此一心,并求日后生男。然后新郎揭开新娘头纱,两人合饮交杯酒,并共吃由黑枣、花生、桂圆、莲子等物做成的甜汤,象征早生贵子。
二十三、忌、坐新床: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而新娘更是不能躺下,以免一年到头都病倒在床上。
二十四、观礼、喜宴:目前一般人均采取中西合璧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时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宴服,至各桌敬酒。
二十五、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餐厅门口送客,须端着盛香烟、喜糖之茶盘。
二十六、吃茶:一般宴客离去后,由男方家已婚亲友喝新娘的甜茶、说吉祥话并赠红包。
二十七、闹洞房:双方新人可借故戏闹新人增添新婚喜气。
《礼记•昏义》中的“昏”,原文作“昬”,得名于先民的亲迎礼于黄昏时进行,此时,日月渐替,含有“阳往阴来”之意,讲究天人合一的华夏先民选择了这么一个微妙的时刻,巧妙地诠释了婚义,同时也给这个仪式带上了神圣虔敬的情愫。后来,当“昏”字加上了“女 ”字偏旁写作“婚礼”的时候,亲迎便不再限于静谧的黄昏了,当然这一仪式的神圣意识也逐渐淡去。
昏礼属于嘉礼之一,嘉礼以亲万民。周制昏礼是后世婚礼的范本,后世的婚礼在各种异族文化的交流中有所发展,也融合了不少新的习俗,不过从纳采至亲迎、合卺而入洞房,即使内涵风韵数易其容,但基本仪制的结构没有明显变化。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 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
传统婚俗仪式——传统婚俗之看亲篇
古代女子往往“生在深闺人未识,是妍是媸无人知晓”。经媒人说合后,男方往往提出看一看的要求。这种由男方在媒人的副食下到女家作初次访问的活动,称之为“看亲”。雅称“相亲”。
相亲的日子是由媒人预先定好并通知男女双方的,因此,双方都要作好准备。男方要根据妇方父母的爱好,准备一点礼物;妇方要洒扫庭院,准备接待客人。作为当事人,男女二人都要打扮得尽可能有风度,有光一些,以便给对方一个好的“第一印象”。
看亲是婚姻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特别是男方,尤其要慎重要对待。礼物虽无非烟酒点心之类,并不在乎数量多,价值高,而一定要投其所好,切忌触犯对方父母的禁忌;衣着打扮要大方入时;言行举止要谦虚有礼。古时看亲时,男子只能由媒人创造机会偷偷看姑娘一眼,现在不同了,男女双方可以直接见面、谈话。双方都有机会对对方有一个初步了解。
中国是个“礼义之邦”,讲究含蓄。看亲的结果往往并不直接表白出来,而用各种暗示来表现。很多地方都是在男方进门之后,女方父母先给小伙子倒上一杯热茶,小伙子看了姑娘觉得中意,就把这杯茶一口饮干;然后姑娘的父母同姑娘一起商量,如同意结亲,就留男方和媒人吃饭,不同意就任由男方告辞回家,有的父母甚至还托媒人将男方带来的见面礼带走。
有些地区除了看亲之外,还有“察人家”的习俗。 “察人家”其实也是看亲,是男方由媒人带领到女方看过姑娘后,妇方父母对婚事暂不表态,再由媒人带领,回方男家。祁阳一带则称为“看当”。看当时,男方父母应先奉上香茶一盏,然后和妇方父母交谈。妇方父母通过察看男家并与男方父母交谈,如果对婚事认可,就将香茶喝尽,男方父母立即以“亲家”相称,并盛情款待客人。否则,女方父母应起身告辞,男方不要勉强留客。

传统婚俗之过礼篇
“看亲”、“看当’、之后,要履行订婚手续,俗称“过礼”。
“ 过礼”的第一步,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有些的父母,自认为是对儿女的婚事负责,往往在接到红帖之后要请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虑。好在现代人多半不相信这一套了,所以即使交换红帖,往往也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有的甚至连换帖的形式都免了。
“换帖”、“合八字”之后,媒人要选个好日子,带男方去“过礼”订婚。“过礼”是大事,一般嫁娶的主动者(无论男女)要向另一方送一笔重礼,礼物至少要包括猪肘子一个,酒一对,鸡鸭各一,给对方父母的衣料各一套。鞋袜各一双,包封一个,给姑娘的东西若干。包封里封多少钱、给姑娘一些什订婚礼物,一般都在事先由媒人同双方分别协商好,不能由男方(或女方)给多少算多少。当然,男方或女方父母也应该尽量替对方着想,力求节俭一些,少收聘礼。
传统婚俗之说媒篇
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强调“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男女双方一般都要经人从中说合,才能“结丝罗”,“谐秦晋”,“结连理”,“通二姓之好”。这种说合,就叫“说媒”。建国之后,“说媒”曾改称为“做介绍”,做这种说合工作的人,被人们雅称为“月老”,俗称为“媒人”,后来改称为“介绍人 ”。

“月老”即“月下老人”的简称。据《唐人小说》记载,有个叫韦固的读书人夜行经过宋城,碰上一位老人靠着一个大口袋坐在路边,在月光下翻阅一本大书。韦固好厅地问他翻检的是什么书。老人回答说,这是天下人的婚姻簿。韦固又问老人那大口袋里装着什么东西。老人回答说:“装着红绳,用它去系男女的脚,只要把一男一女的脚系在一根红绳上,即使他们是不共戴天的仇家,或者是相隔万里的异乡人,也一定会结成夫妇。”所以,人们便说“千里姻缘一线牵”。“若是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可见人们对媒人的敬畏。

媒人还被称为“红娘”。唐代的才子元稹写过一篇《莺莺传》,其中塑造了一个聪明活泼的婢女红娘的形象。她一再巧设机谋,终于撮合成了张生与莺莺小姐的婚事。元代王实甫根据这个故事写成了《西厢记》,其中红娘的形象更加聪明可爱。人们以“红娘”代称媒人,显出了对媒人的重视和友好。

说媒不是一件轻松事,这从媒人被人雅称为“冰人”、“冰斧”就可以知道。据《晋书》记载,孝廉令狐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丫在冰上,同冰下的人说话。索解释这个梦说:“你在冰上同冰下的人说话,这象征着你在调和阴阳,调和阴阳就是做媒介,你将会给别人做媒。但这媒不容易做,要用你的热情把冰融化了,男女双方才能成婚。”看来,做媒是需要热情和毅力的。

旧式婚礼中,媒人还称为“伐柯人”,说媒则是“执柯”,这就肯定了媒人是必不可少的角色。《诗经》咏叹道:“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它的意思是:“怎样才能砍下大的树枝?不用斧头砍不断它;怎样才能取到妻子?没有媒人成不了婚。”

说媒是一种技巧,媒人不仅要熟悉男妇双方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力求门当户对地提亲,而且必须做到既基本上准确地向男妇双方及其父母反映对方的情况,又要尽可能隐恶扬善,使双方充分认识对方的长处,从而乐于达成嫁娶的协议。就是说,要生就一张“媒婆嘴”。做媒人要勤于跑腿,从开始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之日起,要经常往来于男女两家之间,交流情况,传达彼此的愿望和要求,防止发生意外的变故。习惯上男女两家都有义务招待媒人,乡下人说“媒百餐”并不是夸张。可见其奔走撮合之勤。

媒人在旧式婚礼中是一个重要角色。在男女两家对婚事取得基本一致的意见之后,他要引导男方去相亲,代双方送换庚贴,带领男方过礼订婚,选择成亲吉日,引导男方接亲,协办拜堂成亲事宜,一直到“新人进了房”,才把“媒人抛过墙”。媒说得好,双方都满意,以后常来常往,成为故旧;媒说得不好,双方不满意,往往归咎于媒人,从此视为路人。

说成一桩媒,媒人可以得到一些钱财,称之为“谢媒礼”。这笔钱一般由男方支付(如果是男到女家,则由女方支付),在成亲的前一天,连同送给媒人的鸡、肘子、鞋袜、布料一起送到媒人家。媒人第二天一定要去引导接亲,称之为“ 圆媒”或“启媒”、“发媒”。谢媒钱的多少,视主家经济状况自行决定,但无论多少,均需用红纸封好,称为“红包”或“包封”。红包上习惯写上“包封签子 ”。
中华传统婚礼仪式程序(简)
一、仪式之经典——古代六礼
二、器嫁与上头——出阁序曲
三、催妆与铺房——婚礼前奏
四、避邪与跨鞍——亲迎之路
五、拜堂与合卺——花烛之夜

古代迎娶礼节
出发:由男方携带六或十二件礼品,鸣炮出发前往女家,将至女家时再鸣炮,女家亦鸣炮回应,表示准备妥当。
迎宾:媒人先下车,其余的人接着下车,新郎由女家幼辈请出。
介绍:男方亲友依序入女家,媒人正式介绍双方亲友认识,先介绍男方给女家。
纳征:男方抬礼物进入女家,女方接受后并给予红包;将礼物陈列大厅,媒人将大小聘、金饰、礼单点交女方家长,女方亲友将礼物收好,并在神明桌上陈列供品。
奉甜茶:女方长辈请男方亲属依长幼入座,新郎居末。准新娘由一好命妇人引导出堂,捧著甜茶向男方来宾敬茶。
压茶杯:片刻后新娘出堂收茶杯,男方亲友需以红包压茶杯。
戴戒指:在双方家长亲友的注视下,准新娘面向屋外坐在自家正厅中央(若招赘则面向内)的高椅上,低椅翘脚;戴戒指于中指(男左女右)。准新郎将红包交给准新娘。
改称呼:媒人引导双方改换称呼。
祭祖:舅父点烛燃香,媒人在旁念吉祥语,随之由女方父母祭拜神明祖先,禀告婚事已定,祈求保佑。
回礼:女家对男方所送来的礼物和聘金接受一部份.并给男方回礼六或十二件。
订婚宴:订婚仪式完成后,女方备茶点开宴席来招待男方(座位男右女左)女方备鸡腿并附上红包一份给男方幼辈,男方除备压桌礼外并赠给所有帮忙的人红包答谢。
送客:宴毕,男方宾客起程回家,女方幼辈捧面桶给男方客人洗手,如在外面餐厅则免此礼,送客时不说再见。

你了解中国的婚姻仪式吗

同姓不婚:中国传统婚俗,同姓不许结婚《左传》云:“男女同姓,其生不繁。”这在当时不无道理,因为那时的人口较少,同姓难免有血缘关系。但几千年后的今天,仍保持着这种传统观念,如周姓、苏姓、连姓三姓,陈姓、胡姓、姚姓三性,徐姓、佘姓、涂姓王姓,以及萧姓、叶性二姓,许姓、柯姓二姓,也互不通婚,因为他们被认为是生于同一祖先。
相亲
这是结亲的第一步,即在媒人的安排下,让男女双方相互偷看,如两情相悦,便可定亲。相亲之日,媒人陪同男方及父母亲友前往女方家。坐定后女方出来端茶待客,顷刻间,男女双方“惊鸿一瞥”,女方即刻回房。不论是否中意,当女方再次出来收茶杯时,男方就将红包放入茶杯。女方如见给的是大红包,便知男方中意,就再拿出芝麻、红枣、花生泡茶待客。相亲即告成功。
大娶、小娶和户内娶
这是三种不同的旧式婚礼。“大娶”即“明媒正娶”,仿照中另传统的婚庆“六礼”程序举行(据《仪礼·士昏礼》和《礼记·昏义》记载,中国古代婚庆“六礼”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小娶”指“招婿”和“招夫”(寡妇再嫁,男住女家)两种。“户内娶”也分两类:一是以少许聘金抱人家的幼女回来养,成年后和自己的儿子成婚,称“媳妇仔”(大陆称“童养媳”);二是以少许聘金抱人家的男孩回来养,长大后和自己的女儿成亲,或由外面娶媳妇进门,称“螟岭子”或“养子”。小娶和户内婚的仪式十分简单,如“媳妇仔”成婚,一般选在除夕夜举行,“围炉”后,长辈便嘱咐自己的儿子和“媳妇仔”双双进房,就算是完成婚礼,正式结成夫妻,此俗在称为“推做堆”。
“大娶”则要隆重得多,一般按以下五个程序进行:先是“问名”,即“议婚”,男女互换庚帖,请算命先生看双方是否适宜结婚(台俗、,夫妇年龄相差三岁或六岁是忌讳),也就是合八宇。八字是一张宽1寸、长8寸的红纸,上有男女当事人的出生年月日。交换八字以后,男女两家分别将八字放在自宅正厅的神佛祖先牌位之前,并烧香拜佛。在这三天之中,这家中如果发生了口角、窃盗、器物毁坏等事,就被认为是一种不祥之兆,这桩婚事也就谈不成了。三日内若家中平安无事,则将男方的庚贴送女家,女家接受之后,或问卜于相师,或即表示同意合婚。
在旧礼俗中,男女双方议婚之初,也有由女方经媒妁请男家提出“字仔”(八字),作为探听男方之依据,女方如果认为适合而吉祥,即将男女生庚各写一谱,送给男家,否则将原件退回作罢。也有的人拿八字请算命先生算,如果两人八字不合,则婚事就不用再说了。
以前一般人家婚娶,十分注重八字,婚事成不成,八字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依照旧习惯,八字上的文字必须是偶数,如果是奇数,要设法增减成偶数,因此一般八字的写法都有一定的格式,男的名字后面加上“乾造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某某时建生”等字,女的也是一样,写上名字然后加“坤造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某某时瑞生”,建瑞两个字就是为了凑成偶数而弹性运用的字,这就是一般所称的“婚仔”,算命先生把男女双方的八字合成一帖,称之为“合婚”。
次为“送定”,即订“婚约”。男方由媒 人陪同到女家,送金银首饰等礼品,女方以礼回赠。
然后是“完聘”,又称“大聘”。男方由媒人陪同,送婚书、聘金等到女家,女家则将坤书交给媒人,这才算正式订婚。订婚后,女方请吃订婚宴。吃完后,男方的亲戚应抹抹嘴自已悄悄离去,而女方也应故做不知情地照旧谈天,忌讳说“送”、“顺走”或者“再见”,否则不吉利。因为的“送”、“走”常表示死亡、丧事,而“再见”又会令人想起“再见到一次”,恐怕引出“再婚”的霉头。
四为“请期”,即决定结婚日期,由媒人请算命先生选定吉日,男家将“亲迎书”、“礼书”附礼品送到女家,女家以返书及衣物回礼;最后才是‘亲迎”,即正式“成婚”。民间举行婚礼,通常大都忌在四月、五月、六月、七月、九月这几个月内举行。因为四月的“四”字与“死”字同音;而五月的“五”字与“无”宇同音,这个月结婚有不生育之虞;六月是一年之半,如在这个月结婚,就有“半年新娘”之称,担心不能白头偕老;七月是民俗中的“鬼月”,如在这个月结婚,就如娶到“鬼新娘”;而九月的“九”字与“狗”同音,因而也尽量避之,以免有“狗新娘”之称。
成婚当日,大体如闽南旧俗,但也有不少独特习俗:如新娘上花轿时,女家要波一碗水在轿上,以示女儿嫁出如“波出去的水”,企求婚姻美满,不会发生休弃之事;轿旁系一棵带根叶的表竹(俗称“踏脚青”),以求女儿嫁到婆家后全家福气安泰,并表示新娘是初嫁而非再嫁;花轿后面还需挂一米筛,据说可“避邪招福”;花轿抬出不远,新娘要丢把折扇或手帕、钥匙之类,表示从此不再归娘家;如路遇其他花轿,双方媒人以人造花互赠,据说这样可以避免 “喜冲喜”的不吉之兆。
花轿到了男方家还有许多讲究,如“过米筛”,即新娘下轿后,由一妇人一手牵新娘,一手举米筛罩在新娘头顶上方,现多改用雨伞,以示新郎压服新娘,以免日后“俱内”;“踩破瓦”,即新娘入门,要用力跌破男家预先放置的一片新瓦,以示“破邪”(台语“破邪”与 “破瓦”相近);“过火盆”,即跨过一盛有炭火的火盆,以生“吉祥”、日子越过越红火之意。做过这许多功课之后,才是拜天地高堂、入洞房、宴宾客等等。洞房花烛之夜,新娘不能进厨房取水沐浴,须由女童代为取水;并选一生肖属龙或蛇的男童,在喜床上打滚,祝新婚夫妇早生贵子;上床时,新郎要把自己的鞋放在新娘踩不到的地方,衣衫也要放在新娘的衣服上边,否则据说万一不幸鞋被新娘踩到或衣服放得不对,新郎会一辈子怕老婆云云,名堂甚多。
归宁
新娘出嫁后数日内由新郎陪同第一次回娘家,俗称“归宁”。当日,新婚夫妇须由娘家弟妹前来迎接;须在日落前返回男家,据说这样才能有望生男孩。临行娘家要送雏鸡一对,俗称“弓路鸡”。这一对鸡必须健壮无病,是即将下蛋的母鸡和刚会打鸣的公鸡。到了出嫁这天,父母扯两条九尺长的红绳,一头绑住母鸡的脚,一头捆住公鸡的脚,然后放在一个大的新饭篮中,由女傧相象护送贵宾似地带到新郎家。进门后则称“公婆鸡”,或“夫妻鸡”用意是预祝新婚夫妻和睦相处,恩爱到老。而那九尺红绳则隐喻“长久(九)”之意。当新娘入洞房后,媒人或大姑大嫂赶紧上前松绑,将“公婆鸡’放到婚床底下,此时,围观者就像看精节目一样兴奋无比地看着,是公鸡先出来呢,还是母鸡先露面。为了诱鸡出来,习惯在床前撒一把米,如果“鸡公”先出来则满场喝:这预示着头胎生男孩。倘若‘鸡母”先行一步,人们自然也有吉语:先生阿姐再招弟。大家在这种欢乐吉祥的气氛中把婚礼推向高潮,可见这对鸡在婚礼中起了民俗演员的作用。因此,对这种鸡无论如何是要养好护好的,甚至自然死亡后,主人也不忍食,要“厚葬”人土。还有种说法是,怕女儿忘了娘家,让鸡给女儿带路。嫁还要另送带叶的红甘蔗两支,带回男家种植,以求子孙繁茂等等。

黄历上忌嫁娶能结婚吗婚姻嫁娶绝不可等闲视之

黄历上忌嫁娶能结婚吗?结婚那天黄历上忌嫁娶怎么办?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忌嫁娶相关内容吧。
黄历上忌嫁娶能结婚吗
一、含义。在黄历的律法里,嫁娶是算卜中的术语,主要是和婚姻有关。黄历中宜嫁娶表示适合举行结婚典礼的日子,而黄历上表示忌嫁娶,则表示这天不适合结婚领证。
二、影响。在结婚民俗大法中,认为婚姻关系的确立乃“天作之合”,所以结婚的日期与时辰也应该顺应天时才会有好结果。因此,我们还是选择一个适合的黄道吉日结婚为好。
嫁娶黄道吉日选择禁忌
一、在民间,办婚嫁、满月之类的喜事,喜双日忌单日,也寓意好事成双。
二、农历的三月、七月和九月,适逢“清明”、“盂兰”和“重公”,均为传统的“鬼节”,不宜办喜事。“六月娶半年某",六月等于半年,六月嫁娶有“半年夫妻”之兆。
三、无春之年,又称寡年,表示当年没有立春日,“寡”是结婚时的大忌,显然是不吉利的。
四、双春之年表示一年之内有两个立春日,表示男女容易二婚,也被认为不吉利。
五、在服孝期间举办喜事也是非常忌讳的,不仅是对死者不尊敬,而且影响家族运势,子女缘薄,不易生养。
黄历上关于婚姻类的名词解释
嫁娶:结婚典礼、迎亲之日
纳采:同结婚姻,收授聘金;俗称:订婚、文定、过订、完聘、大定
问名:男女双方各取年庚,供于神案,经数日无事即可合婚
纳婿:同嫁娶,男方入赘于女方为婿
归宁:新婚后,新娘与新郎第一次回娘家
安床:安置睡床卧铺,一为新婚安置新床、二为事事不顺重新安新床
合帐:制作蚊帐之事,今应指安置窗帘
冠笄:男弱冠,女及笄,为青少年的所举行的成年礼仪式(一般为16岁)
订盟:订婚仪式的一种,俗称小聘(订)
进人口:指收纳养子女,或认干儿子、干女儿
裁衣:临近婚期前一个月,男方要备酒、蓝布和金银钗环交给媒人送到女方家
黄历上忌嫁娶能结婚吗?结婚那天黄历上忌嫁娶怎么办?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忌嫁娶相关内容吧。
黄历上忌嫁娶能结婚吗
一、含义。在黄历的律法里,嫁娶是算卜中的术语,主要是和婚姻有关。黄历中宜嫁娶表示适合举行结婚典礼的日子,而黄历上表示忌嫁娶,则表示这天不适合结婚领证。
二、影响。在结婚民俗大法中,认为婚姻关系的确立乃“天作之合”,所以结婚的日期与时辰也应该顺应天时才会有好结果。因此,我们还是选择一个适合的黄道吉日结婚为好。
嫁娶黄道吉日选择禁忌
一、在民间,办婚嫁、满月之类的喜事,喜双日忌单日,也寓意好事成双。
二、农历的三月、七月和九月,适逢“清明”、“盂兰”和“重公”,均为传统的“鬼节”,不宜办喜事。“六月娶半年某",六月等于半年,六月嫁娶有“半年夫妻”之兆。
三、无春之年,又称寡年,表示当年没有立春日,“寡”是结婚时的大忌,显然是不吉利的。
四、双春之年表示一年之内有两个立春日,表示男女容易二婚,也被认为不吉利。
五、在服孝期间举办喜事也是非常忌讳的,不仅是对死者不尊敬,而且影响家族运势,子女缘薄,不易生养。
黄历上关于婚姻类的名词解释
嫁娶:结婚典礼、迎亲之日
纳采:同结婚姻,收授聘金;俗称:订婚、文定、过订、完聘、大定
问名:男女双方各取年庚,供于神案,经数日无事即可合婚
纳婿:同嫁娶,男方入赘于女方为婿
归宁:新婚后,新娘与新郎第一次回娘家
安床:安置睡床卧铺,一为新婚安置新床、二为事事不顺重新安新床
合帐:制作蚊帐之事,今应指安置窗帘
冠笄:男弱冠,女及笄,为青少年的所举行的成年礼仪式(一般为16岁)
订盟:订婚仪式的一种,俗称小聘(订)
进人口:指收纳养子女,或认干儿子、干女儿
裁衣:临近婚期前一个月,男方要备酒、蓝布和金银钗环交给媒人送到女方家

黄历上的忌嫁娶是什么意思?

这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的择日总结。并不是封建。宜就是可以,适合, 有利的意思;忌就是不行,不能,不利的意思。宜结婚就是那个日志适合结婚办喜事;说个吉利的日子,有利于嫁老公娶老婆办喜事庆贺;忌嫁娶就是说那个日子不适合结婚办喜事,是个凶多吉少的日子,不利于嫁老公娶老婆办喜事庆贺。不管宜还是忌,都是因人而异。希望可以帮助到你,祝你好运

展开全文
返回顶部
Baidu